CN112284594B - 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4594B
CN112284594B CN202011169369.7A CN202011169369A CN112284594B CN 112284594 B CN112284594 B CN 112284594B CN 202011169369 A CN202011169369 A CN 202011169369A CN 112284594 B CN112284594 B CN 1122845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processing unit
curve
engine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693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84594A (zh
Inventor
郭伟
张驰
董鹏
徐向阳
王书翰
刘艳芳
戴雨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of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of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of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ingbo Institute of Innovation of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16936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45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4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45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845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45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25/00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force,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 G01L25/003Testing or calibrating of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force,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mechanical efficiency for measuring torqu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其中,待检测曲线为发动机转速与预估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标准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与实测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将相同工况下获得的标准曲线作为参考量,获取二者之间的间隙值,在依据间隙值确定待检测曲线的精度。可以实现对已经装车的发动机扭矩估算精度测量,进而测试发动机发送扭矩信号的精度,提高其他控制单元根据发动机转矩进行整车控制的性能。提升了发动机数据的精确性,有效降低了系统误差。克服了传统将发动机从车上拆下来测试的不便和在车上狭小的空间内加装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等)的困难,能够以简便,低成本的方法测试出了发动机扭矩估算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交通工具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丰富。而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就包括汽车。如何有效准确的控制汽车是该领域技术人员一直专研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中,汽车的很多控制决策都是基于发动机的扭矩所作出的。而该扭矩是由发动机的控制器或者发动机控制系统(EMS)基于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的转速所估算出来的。例如只有在发动机的目标控制扭矩精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再进行变速器的换挡控制标定,才更加有意义,否则很难保证标定控制参数的覆盖性和准确性。所以如何检测发动机的预估扭矩的精度,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处理单元、发动机以及液力自动变速器,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电连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刚性连接;
所述发动机用于将发动机转速和预估扭矩传输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待检测曲线,其中,所述待检测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所述发动机转速与所述预估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隙值,依据所述间隙值确定所述待检测曲线的精度;
其中,所述标准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与实测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所述实测扭矩为扭矩仪实时测所得到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所述间隙值表征所述待检测曲线与所述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隔。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应用于所述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所述系统包括:处理单元、发动机以及液力自动变速器,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电连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刚性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待检测曲线,其中,所述待检测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所述发动机转速与所述预估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隙值,依据所述间隙值确定所述待检测曲线的精度;
其中,所述标准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与实测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所述实测扭矩为扭矩仪实时测所得到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所述间隙值表征所述待检测曲线与所述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隔。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如上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其中,待检测曲线为发动机转速与预估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标准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与实测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将相同工况下获得的标准曲线作为参考量,获取二者之间的间隙值,在依据间隙值确定待检测曲线的精度。可以实现对已经装车的发动机扭矩估算精度测量,进而提高发动机扭矩控制精度,提高了整车性能。提升了发动机数据的精确性,有效降低了系统误差。克服了传统将发动机从车上拆下来测试的不便和在车上狭小的空间内加装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等)的困难,能够以简便,低成本的方法测试出了发动机扭矩估算精度。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的机械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台架设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泵轮转速阶梯变化曲线及实测扭矩变化曲线;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准曲线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的另一种电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检测曲线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对比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102的子步骤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101的子步骤示意图。
图中:10-处理单元;20-发动机;30-液力自动变速器;40-扭矩仪;50-制动器;60-输入电机;70-油门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液力自动变速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液力变矩器。液力变矩器包括泵轮和涡轮。液力变矩器的失速特性(涡轮转速为0)是液力变矩器性能测试中的一项,与液力变矩器的物理结构有关,主要取决于叶片参数(叶轮叶片入口角、叶轮叶片出口角等)、泵轮和涡轮的直径等。经过大量实验和总结,发明人发现,在液力变矩器的失速工况下,泵轮转速-扭矩特性在相同油温下,结果是相同的。即同一型号液力变矩器的失速特性在相同工况下与泵轮转速是一一对应的,不会因为变速器在整车上和在变速器实验台架上的差异而发生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的电连接示意图,图2为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的机械连接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包括:处理单元10、发动机20以及液力自动变速器30,处理单元10分别与发动机20、液力自动变速器30电连接,发动机20的输出轴与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刚性连接。
发动机20用于将发动机转速和预估扭矩传输给处理单元10。
发动机20包括发动机管理系统(EMS),发动机管理系统可以根据节气门开度和发动机转速预估生成发动机的当前扭矩,即预估扭矩。
处理单元10用于获取待检测曲线。
其中,待检测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30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发动机转速与预估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
处理单元10可以为车载电脑。
因为发动机20的输出轴与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刚性连接,所以发动机转速等于泵轮的转速。因为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目标滑差为泵轮转速与涡轮转速的差。当涡轮转速为0时,表示液力自动变速器的目标滑差与发动机转速相等。
同时,发动机20的输出扭矩与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入扭矩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将预估扭矩作为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预估输入扭矩。
处理单元10还用于获取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隙值,依据间隙值确定待检测曲线的精度;
其中,标准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30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的转速与实测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实测扭矩为扭矩仪实时测所得到的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入扭矩,间隙值表征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隔。
具体地,因为同一型号液力变矩器的失速特性在相同工况下与泵轮转速是一一对应的,即相同工况下泵轮转速与输入扭矩之间的特性关系保持一致。并且标准曲线是根据实时测量的实测扭矩结合泵轮转速所生成的,所以可以将标准曲线作为计算待检测曲线精度的参考曲线。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中,待检测曲线为发动机转速与预估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标准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与实测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将相同工况下获得的标准曲线作为参考量,获取二者之间的间隙值,在依据间隙值确定待检测曲线的精度。可以实现对已经装车的发动机扭矩估算精度测量,进而提高发动机扭矩控制精度,提高了整车性能。提升了发动机数据的精确性,有效降低了系统误差。克服了传统将发动机从车上拆下来测试的不便和在车上狭小的空间内加装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扭矩传感器等)的困难,能够以简便,低成本的方法测试出了发动机扭矩估算精度。
关于如何获取标准曲线,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台架设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系统还包括扭矩仪40和制动器50,扭矩仪40设置于与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连接的传动轴,制动器50与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出轴相连,处理单元10分别与扭矩仪40和制动器50电连接。
可能地,与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连接的传动轴的另一端与输入电机60连接。从而使得输入电机60与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刚性连接。即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转速等于输入电机60的转速。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入扭矩与输入电机60所输出的扭矩相同,可以通过扭矩仪40进行实时测量。
扭矩仪40用于实时测量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实测扭矩,并将实测扭矩传输给处理单元10;
制动器50用于控制抱死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出轴,以使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出轴转速为0,从而使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涡轮的转速为0。
处理单元10还用于控制制动器50抱死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出轴,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30处于固定档位,将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的转速分别调节为多组不同的预定转速。
因为同一型号液力变矩器的失速特性在相同工况下与泵轮转速是一一对应的。通过控制制动器50抱死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出轴,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30处于固定档位,将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的转速分别调节为多组不同的预定转速,使得获取标准曲线的工况与获取待检测曲线的工况相同。即二者对应的失速特性相同,即泵轮转速与扭矩的特性关系相同。
处理单元10还用于获取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扭矩仪40所传输的实测扭矩。
处理单元10还用于依据每一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实测扭矩生成标准曲线。
关于如何获取实测扭矩,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下文。
处理单元10还用于在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持续获取扭矩仪40所传输的多组实测扭矩;将多组实测扭矩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实测扭矩。
具体地,请参考图4,图4为泵轮转速阶梯变化曲线及实测扭矩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每当泵轮转速发生变化时,扭矩仪40测量得到的实测扭矩都会发送波动,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实测扭矩趋于稳定。例如图4中△t所对应的部分。取△t所对应的部分所包括的多组实测扭矩,将多组实测扭矩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实测扭矩。减少了波动对数据的影响,提升实测扭矩的精度,从而提升标准曲线的精度。
可能地,预定转速分别为1000rpm、1100rpm、1200rpm、1300rpm、…、2400rpm以及2500rpm,如图4中n1、n2、…、n15、n16。当扭矩稳定一段时间(如图4中Δt)后,记录稳定时间内的扭矩仪40所测得扭矩值,求取平均值,如图4中T(1_Ave)、T(2_Ave)、…、T(15_Ave)、T(16_Ave)
关于如何生成标准曲线,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通过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将所有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实测扭矩拟合生成标准曲线。如图5所示,图5为标准曲线的示意图。标准曲线的表达式为y1=Ax3+Bx2+Cx+D,其中,y1表征实测扭矩,x表征泵轮转速,A、B、C、D为常数。
关于如何生成待检测曲线,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6,系统还包括油门踏板70和制动器50,处理单元10分别与油门踏板70和制动器50连接,制动器50与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出轴连接。
处理单元10还用于控制制动器50抱死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输出轴,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30处于固定档位,通过油门踏板70将发动机转速分别调节为多组不同的预定转速。
正如前文所述,发动机20与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泵轮刚性连接,所以发动机转速等于泵轮转速。并且发动机20的预估扭矩可以作为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预估输入扭矩。
处理单元10还用于获取不同的预定转速下发动机20所传输的预估扭矩。
即获取与标准曲线对应的相同工况(包括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档位相同,目标滑差相同,泵轮转速相同,可能地液力自动变速器30中的油温相同)下,发动机20所传输的预估扭矩。
处理单元10还用于依据每一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预估扭矩生成待检测曲线。
关于如何提升预估扭矩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每当发动机转速发生变化时,预估扭矩都会发送波动,在持续一段时间后,预估扭矩趋于稳定。将多组预估扭矩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预估扭矩。减少了波动对数据的影响,提升预估扭矩的精度。
可能地,发动机转速依次为1000rpm、1100rpm、1200rpm、1300rpm、…、2400rpm、2500rpm。以发动机转速为1500rpm时为例,在稳定时间内,从发动机管理系统中读取预估扭矩T(1_Eng)、T(2_Eng)、…、T(9_Eng)、T(10_Eng)
通过以下算式计算平均值:
T(6_EngAve)=(T(1_Eng)+T(2_Eng)+…+T(10_Eng))/10。
分别得到T(1_EngAve)、T(2_EngAve)、…、T(16_EngAve)
再通过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将所有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预估扭矩拟合生成待检测曲线。如图7所示,图7为待检测曲线的示意图。待检测曲线的表达式为y2=ax3+bx2+bx+d,其中,y2表征预测扭矩,x表征泵轮转速,a、b、c、d为常数。
关于如何获取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隙值,依据间隙值确定待检测曲线的精度,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8,图8为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对比示意图。
分别取图8中待检测曲线和标准曲线中多个转速相同的采样点,分别计算每一组采样点的间隙值,算式如下:
Figure BDA0002746813220000111
其中,T(n_TC_Conv)表征标准曲线的第n个采样点的扭矩,T(n_EMS)表征待检测曲线的第n个采样点的扭矩,n=1、2、3、…、19、20,如图8所示。
通过计算每一组采样点之间的间隙值中最大值或者平均值,作为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隙值。再依据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隙值,确定待检测曲线的精度。因为待检测区别为预估扭矩和发动机转速的特性表达,所以,可以确定发动机的预估扭矩的精度。
经发明人观察发现,当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档位为一挡时,其传递的扭矩最大,因此,为了保护变速器同时又尽可能扩大测试范围,选择固定挡位为一挡。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液力自动变速器30的油温在90度以下。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可选的,该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被应用于上文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
如图9所示,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包括:
S101,处理单元获取待检测曲线。
其中,待检测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发动机转速与预估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
S103,处理单元获取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隙值,依据间隙值确定待检测曲线的精度。
其中,标准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与实测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实测扭矩为扭矩仪实时测所得到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入扭矩,间隙值表征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隔。
在图9的基础上,关于如何获取标准曲线,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10,方法还包括:
S102-1,处理单元控制制动器抱死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将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分别调节为多组不同的预定转速。
S102-2,处理单元获取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扭矩仪所传输的实测扭矩。
S102-3,处理单元依据每一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实测扭矩生成标准曲线。
对于S102-2中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下文。
处理单元在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持续获取扭矩仪所传输的多组实测扭矩;将多组实测扭矩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实测扭矩。
关于如何获取标准曲线,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下文。
步骤1,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控制制动器抱死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n=0。
步骤2,设定输入电机的转速为(1000+n*100)rpm,n=n+1。
步骤3,获取输入电机的转速稳定后,扭矩仪传输的实测扭矩。
步骤4,判断n是否小于16。若是,则重复执行步骤2;若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5,拟合生成标准曲线。
在图9的基础上,对于S101中的内容,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图11,S101包括:
S101-1,处理单元控制制动器抱死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通过油门踏板将发动机转速分别调节为多组不同的预定转速;
S101-2,处理单元获取不同的预定转速下发动机所传输的预估扭矩;
S101-3,处理单元依据每一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预估扭矩生成待检测曲线。
关于如何获取待检测曲线,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请参考下文。
步骤1,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控制制动器抱死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n=0。
步骤2,通过油门踏板控制发动机转速为(1000+n*100)rpm,n=n+1。
步骤3,获取发动机转速稳定后,发动机传输的预估扭矩。
步骤4,判断n是否小于16。若是,则重复执行步骤2;若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5,拟合生成待检测曲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其可以执行上述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实施例所示的功能用于,以实现对应的技术效果。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下面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可以实现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对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处理单元、发动机以及液力自动变速器,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电连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刚性连接;
所述发动机用于将发动机转速和预估扭矩传输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获取待检测曲线,其中,所述待检测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所述发动机转速与所述预估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隙值,依据所述间隙值确定所述待检测曲线的精度;
其中,所述标准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与实测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所述实测扭矩为扭矩仪实时测所得到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所述间隙值表征所述待检测曲线与所述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扭矩仪和制动器,所述扭矩仪设置于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连接的传动轴,所述制动器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扭矩仪和所述制动器电连接;
所述扭矩仪用于实时测量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实测扭矩,并将所述实测扭矩传输给所述处理单元;
所述制动器用于控制抱死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以使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制动器抱死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将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分别调节为多组不同的预定转速;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所述扭矩仪所传输的实测扭矩;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依据每一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实测扭矩生成所述标准曲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持续获取所述扭矩仪所传输的多组实测扭矩;
将多组实测扭矩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实测扭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油门踏板和制动器,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油门踏板和所述制动器连接,所述制动器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控制所述制动器抱死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通过所述油门踏板将所述发动机转速分别调节为多组不同的预定转速;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所述发动机所传输的预估扭矩;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依据每一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预估扭矩生成所述标准曲线。
6.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处理单元、发动机以及液力自动变速器,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发动机、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电连接,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刚性连接;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待检测曲线,其中,所述待检测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所述发动机转速与所述预估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待检测曲线与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隙值,依据所述间隙值确定所述待检测曲线的精度;
其中,所述标准曲线为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且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涡轮的转速为零时,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与实测扭矩相关的特性曲线,所述实测扭矩为扭矩仪实时测所得到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所述间隙值表征所述待检测曲线与所述标准曲线之间的间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扭矩仪和制动器,所述扭矩仪设置于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连接的传动轴,所述制动器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相连,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扭矩仪和所述制动器电连接;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制动器抱死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将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泵轮的转速分别调节为多组不同的预定转速;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所述扭矩仪所传输的实测扭矩;
所述处理单元依据每一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实测扭矩生成所述标准曲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在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持续获取所述扭矩仪所传输的多组实测扭矩;将多组实测扭矩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实测扭矩。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油门踏板和制动器,所述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油门和所述制动器连接,所述制动器与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待检测曲线的步骤,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制动器抱死所述液力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调节液力自动变速器处于固定档位,通过所述油门踏板将所述发动机转速分别调节为多组不同的预定转速;
所述处理单元获取不同的预定转速下所述发动机所传输的预估扭矩;
所述处理单元依据每一组预定转速和对应的预估扭矩生成所述待检测曲线。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
CN202011169369.7A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Active CN1122845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9369.7A CN112284594B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69369.7A CN112284594B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4594A CN112284594A (zh) 2021-01-29
CN112284594B true CN112284594B (zh) 2022-01-21

Family

ID=7437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69369.7A Active CN112284594B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4594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9967A (zh) * 2015-11-11 2017-05-1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矩管理器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845254A (zh) * 2018-04-24 2018-11-20 上海法雷奥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ibsg起发一体电机系统台架及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058956A (zh) * 2018-10-17 2020-04-2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扭矩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41967B (zh) * 2016-05-19 2018-06-0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可靠性试验中扭矩监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79967A (zh) * 2015-11-11 2017-05-17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矩管理器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08845254A (zh) * 2018-04-24 2018-11-20 上海法雷奥汽车电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ibsg起发一体电机系统台架及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058956A (zh) * 2018-10-17 2020-04-2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扭矩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智能双积分滑模控制的发动机指示扭矩估计;周铜林等;《科技视界》;20170228(第2期);第107-10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4594A (zh) 2021-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2671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alibrating a torque measurement unit
CN102052911B (zh) 用于确定风力涡轮机转子的角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CN102177371B (zh) 变速器tcc滑差控制中有效的传动系振动检测算法
US8463515B2 (en) Real time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torque converter clutch feed forward pressure for ECCC control
JPH04232823A (ja) 軸トルク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2074719B (zh) 一种用于动力传动系统的效率测定和/或扭矩校准的方法,尤其是风力涡轮机的动力传动系统
JP4591176B2 (ja) エンジンの慣性モーメント測定装置
CN107269827A (zh) 扭矩转换器离合器滑移控制
JP4655677B2 (ja) 動力伝達系の試験装置とその制御方法
CN110146206A (zh) 扭矩动态标定系统、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84594B (zh) 一种预估扭矩精度检测系统、方法及汽车
CN113378359B (zh) 一种发动机油耗优劣及整车传动效率的评估方法及装置
CN104792461A (zh) 一种回转体高精度转动惯量在线测量方法
JP7338584B2 (ja) 異常判定装置
CN113064066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零扭矩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7676186B (zh) 一种发动机扭矩控制方法
US6422367B1 (en) Motor vehicle
CN111811565A (zh) 转矩转速测量装置动态校准系统及方法
CN110793690A (zh) 一种在混合动力总成台架上测试电机效率的方法
CN111780920B (zh) 在线原位校准动态扭矩传感器方法
CN114459651A (zh) 测功机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10231527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more particularly in a closed-loop manner, a powertrain test bench with real transmission
KR20230061475A (ko) 회전하는 구동 트레인, 특히 풍력 터빈의 효율을 확인하고/하거나 토크를 교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2008298793A (ja) エンジン慣性測定方法
CN114741777A (zh) 旋转轴系动态扭转刚度计算方法、系统及计算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