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80170A -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80170A
CN112280170A CN202011175253.4A CN202011175253A CN112280170A CN 112280170 A CN112280170 A CN 112280170A CN 202011175253 A CN202011175253 A CN 202011175253A CN 112280170 A CN112280170 A CN 1122801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mixture
polypropylene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automotive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752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17525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801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80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801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4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using blowing gases generated by a previously added blowing ag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9/00Working-up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to porous or cell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After-treatment thereof
    • C08J9/0014Use of organic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3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3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3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J23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2423/00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J2423/02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 treatment
    • C08J24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J2423/06Poly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K5/103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polyalcoh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2Esters; Ether-esters of cyclic poly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4Esters of phosphorous acids, e.g. of H3PO3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6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i.e.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metal-to-carbon bond
    • C08K5/57Organo-tin compound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20‑30份、聚乙烯10‑15份、聚丁二烯5‑10份、抗氧剂1‑3份、增韧剂5‑7份、发泡剂1‑5份、抗静电剂4‑6份、润滑剂5‑10份、交联剂3‑5份、着色剂1‑3份。本发明选择了聚乙烯和聚丁二烯,聚乙烯、聚丁二烯与聚丙烯进行混合接枝改性,提高了聚丙烯的强度,提升了综合的性能,为了提高产品的抗静电能力,在反应的过程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硬脂酸甘油酯、苯酚和环氧乙烷,极大地增强了体系的抗静电能力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丙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聚丙烯具有质量轻、良好的加工性,在汽车行业中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可以用做车身的外包裹、工具箱、电线接线柱、消音器、发动机机舱等。
聚丙烯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在使用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发生摩擦,因为绝缘性能好,表面的电阻高,吸水性能低,生成的静电不易消除,使得静电压和容量一直积累,作为发动机机舱的材料,静电的累计可以使得灰尘覆盖在发动机表面,长时间会损害发动机寿命,如果积累过多还对产生火花,有可能会起火,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车内外使用的聚丙烯需要具有优秀的抗静电效果,提高聚丙烯抗静电能力的主要的处理方法是,向涂料中添加一些抗静电物质,涂抹在聚丙烯表面,进而提高整体的抗静电能力,这种方式只是暂时性的提高性能,再生在使用过程中会导致涂料脱落,进而丧失了抗静电的能力,还有一种方式是在制备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需要进行排列重组,对材料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材料,会导致抗静电剂无法与主体材料密切的结合,严重时会发生基团脱落,影响产品的抗静电能力,因此,发明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20-30份、聚乙烯10-15份、聚丁二烯5-10份、抗氧剂1-3份、增韧剂5-7份、发泡剂1-5份、抗静电剂4-6份、润滑剂5-10份、交联剂3-5份、着色剂1-3份。
进一步的,所述抗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硅酮母料5-10份、甲基锡热稳定剂10-15份、2,6-二叔丁基苯酚5-8份、亚磷酸酯4-7份。
进一步的,所述增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3-5份、环氧乙烷3-5份。
进一步的,所述交联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5-7份,邻苯二甲酸酯2-4份。
进一步的,所述抗静电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硬脂酸甘油酯5-8份、N,N-二羟乙基十八胺15-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润滑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苯酚5-8份、硬脂酸锌3-5份、石蜡1-3份。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将聚丙烯、聚丁二烯、聚乙烯,混合,温度180-23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加入甲基锡热稳定剂、亚磷酸酯,500-600r/min搅拌,加入氢氧化钾、2,6-二叔丁基苯酚,持续搅拌,得到混合物A;
(2)向混合物A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温度180-230℃,500-600r/min搅拌,加入硅酮母料,持续搅拌,加入硬脂酸甘油酯,得到混合物B;
(3)向混合物B中加入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酯,温度180-200℃,500-60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C;
(4)向混合物C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温度180-200℃,加入苯酚、硬脂酸锌,搅拌,得到混合物D;
(5)将混合物D放入到高压釜中,加入环氧乙烷、石蜡,升温加压,通入氩气、疝气,200-300r/min搅拌,持续搅拌2-3h,开始泄压降温,得到混合物E;
(6)将混合物E与发泡剂、着色剂混合,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到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发泡5-10min后得到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
进一步的,步骤(5)中,先加压后升温,压力0.2-0.25MPa,温度90-95℃。
进一步的,步骤(5)中,先降温至40-45℃,再进行泄压。
进一步的,发泡时,融化温度180-190℃,模具温度50-80℃,压力8-10M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对聚丙烯进行改性的方法中选择了聚乙烯和聚丁二烯,聚乙烯、聚丁二烯与聚丙烯进行混合接枝改性,提高了聚丙烯的强度,提升了综合的性能,为了提高产品的抗静电能力,加入了抗静电剂,硬脂酸甘油酯和N,N-二羟乙基十八胺都是很有效的抗静电剂,能够起到良好的抗静电作用,其中N,N-二羟乙基十八胺是一种有效的内部抗静电剂,内部抗静电剂的使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一定的分子排列才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也是本发明在众多材料中选择聚乙烯、聚丁二烯的原因,在聚丙烯、聚丁二烯和聚乙烯进行高温掺杂时,会发生多种链式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会使N,N-二羟乙基十八胺的碳链与聚乙烯、聚丁二烯、聚丙烯进行聚合,而亲水基团羟基-N-羟基表漏在外侧,使表面形成一层亲水层,极大地增强了体系的抗静电能力。
本发明为了提高抗静电能力还添加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甘油酯能够与N,N-二羟乙基十八胺进行协同作用,提高了产品的抗静电能力,硬脂酸甘油酯是一种酯类,在制备过程中部分会发生水解,生成硬脂酸钾和甘油,这部分硬脂酸甘油酯的缺失会极大地降低了产品的抗静电能力,因此,本发明选择了环氧乙烷,环氧乙烷、苯酚与氢氧化钾进行共同作用,芳烃和环氧乙烷会开环,生成新的物质聚氧乙烯醚,这是一种醚类树脂,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能,能够提高产品的抗静电能力,增加产品的拉伸强度。
环氧乙烷是一种危险的化学品,并且在开环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因此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放入到高压釜中,要保证在高压的环境下,并且高压釜中有惰性气体,惰性气体能够抑制反应的进行,防止发生危险,在制备的过程中,一部分的醚类树脂会和甘油作用,生成了甘油聚氧乙烯醚,甘油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醚树脂一起,对聚丙烯-聚乙烯-聚丁二烯进行改性,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抗静电性能和拉伸强度,剩余的甘油能够作为润滑剂,增加塑料表面的光滑程度,降低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了体系的抗静电能力,在高压釜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超过250℃,一方面防止聚丙烯-聚乙烯-聚丁二烯体系发生水解,另一方面,温度过高会导致甘油挥发、醚类化合物无法聚合,使得最终的产品性能下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20份、聚乙烯10份、聚丁二烯5份、抗氧剂1份、增韧剂5份、发泡剂1份、抗静电剂4份、润滑剂5份、交联剂3份、着色剂1份。
所述抗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硅酮母料5份、甲基锡热稳定剂10份、2,6-二叔丁基苯酚5份、亚磷酸酯4份。
所述增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3份、环氧乙烷3份。
所述交联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5份,邻苯二甲酸酯2份。
所述抗静电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硬脂酸甘油酯5份、N,N-二羟乙基十八胺15份。
所述润滑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苯酚5份、硬脂酸锌3份、石蜡1份。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将聚丙烯、聚丁二烯、聚乙烯,混合,温度18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加入甲基锡热稳定剂、亚磷酸酯,500r/min搅拌,加入氢氧化钾、2,6-二叔丁基苯酚,持续搅拌,得到混合物A;
(2)向混合物A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温度180℃,500r/min搅拌,加入硅酮母料,持续搅拌,加入硬脂酸甘油酯,得到混合物B;
(3)向混合物B中加入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酯,温度180℃,50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C;
(4)向混合物C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温度180℃,加入苯酚、硬脂酸锌,搅拌,得到混合物D;
(5)将混合物D放入到高压釜中,加入环氧乙烷、石蜡,升温加压,先加压后升温,压力0.2MPa,温度90℃,通入氩气、疝气,200r/min搅拌,持续搅拌2-3h,开始泄压降温,先降温至40℃,再进行泄压,得到混合物E;
(6)将混合物E与发泡剂、着色剂混合,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到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发泡5min,融化温度180℃,模具温度50℃,压力8MPa,然后得到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
实施例2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25份、聚乙烯13份、聚丁二烯8份、抗氧剂2份、增韧剂6份、发泡剂3份、抗静电剂5份、润滑剂7份、交联剂4份、着色剂2份。
所述抗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硅酮母料8份、甲基锡热稳定剂13份、2,6-二叔丁基苯酚7份、亚磷酸酯6份。
所述增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4份、环氧乙烷4份。
所述交联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6份,邻苯二甲酸酯3份。
所述抗静电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硬脂酸甘油酯6份、N,N-二羟乙基十八胺17份。
所述润滑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苯酚7份、硬脂酸锌4份、石蜡2份。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将聚丙烯、聚丁二烯、聚乙烯,混合,温度20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加入甲基锡热稳定剂、亚磷酸酯,550r/min搅拌,加入氢氧化钾、2,6-二叔丁基苯酚,持续搅拌,得到混合物A;
(2)向混合物A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温度200℃,500-600r/min搅拌,加入硅酮母料,持续搅拌,加入硬脂酸甘油酯,得到混合物B;
(3)向混合物B中加入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酯,温度190℃,55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C;
(4)向混合物C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温度190℃,加入苯酚、硬脂酸锌,搅拌,得到混合物D;
(5)将混合物D放入到高压釜中,加入环氧乙烷、石蜡,升温加压,先加压后升温,压力0.23MPa,温度93℃,通入氩气、疝气,250r/min搅拌,持续搅拌1.5h,开始泄压降温,先降温至42℃,再进行泄压,得到混合物E;
(6)将混合物E与发泡剂、着色剂混合,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到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发泡7min,融化温度185℃,模具温度70℃,压力9MPa,然后得到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
实施例3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30份、聚乙烯15份、聚丁二烯10份、抗氧剂3份、增韧剂7份、发泡剂5份、抗静电剂6份、润滑剂10份、交联剂5份、着色剂3份。
所述抗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硅酮母料10份、甲基锡热稳定剂15份、2,6-二叔丁基苯酚8份、亚磷酸酯7份。
所述增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5份、环氧乙烷5份。
所述交联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7份,邻苯二甲酸酯4份。
所述抗静电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硬脂酸甘油酯8份、N,N-二羟乙基十八胺20份。
所述润滑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苯酚8份、硬脂酸锌5份、石蜡3份。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将聚丙烯、聚丁二烯、聚乙烯,混合,温度23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加入甲基锡热稳定剂、亚磷酸酯,600r/min搅拌,加入氢氧化钾、2,6-二叔丁基苯酚,持续搅拌,得到混合物A;
(2)向混合物A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温度230℃,600r/min搅拌,加入硅酮母料,持续搅拌,加入硬脂酸甘油酯,得到混合物B;
(3)向混合物B中加入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酯,温度200℃,60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C;
(4)向混合物C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温度200℃,加入苯酚、硬脂酸锌,搅拌,得到混合物D;
(5)将混合物D放入到高压釜中,加入环氧乙烷、石蜡,升温加压,先加压后升温,压力0.25MPa,温度95℃,通入氩气、疝气,300r/min搅拌,持续搅拌3h,开始泄压降温,先降温至45℃,再进行泄压,得到混合物E;
(6)将混合物E与发泡剂、着色剂混合,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到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发泡10min,融化温度190℃,模具温度80℃,压力10MPa,然后得到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
对比例1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30份、聚苯乙烯15份、聚碳酸酯10份、抗氧剂3份、增韧剂7份、发泡剂5份、抗静电剂6份、润滑剂10份、交联剂5份、着色剂3份。
所述抗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硅酮母料10份、甲基锡热稳定剂15份、2,6-二叔丁基苯酚8份、亚磷酸酯7份。
所述增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5份、环氧乙烷5份。
所述交联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7份,邻苯二甲酸酯4份。
所述抗静电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硬脂酸甘油酯8份、N,N-二羟乙基十八胺20份。
所述润滑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苯酚8份、硬脂酸锌5份、石蜡3份。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将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混合,温度27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加入甲基锡热稳定剂、亚磷酸酯,600r/min搅拌,加入氢氧化钾、2,6-二叔丁基苯酚,持续搅拌,得到混合物A;
(2)向混合物A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温度270℃,600r/min搅拌,加入硅酮母料,持续搅拌,加入硬脂酸甘油酯,得到混合物B;
(3)向混合物B中加入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酯,温度250℃,60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C;
(4)向混合物C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温度250℃,加入苯酚、硬脂酸锌,搅拌,得到混合物D;
(5)将混合物D放入到高压釜中,加入环氧乙烷、石蜡,升温加压,先加压后升温,压力0.25MPa,温度95℃,通入氩气、疝气,300r/min搅拌,持续搅拌3h,开始泄压降温,先降温至45℃,再进行泄压,得到混合物E;
(6)将混合物E与发泡剂、着色剂混合,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到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发泡10min,融化温度250℃,模具温度80℃,压力10MPa,然后得到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
对比例2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30份、聚乙烯15份、聚丁二烯10份、抗氧剂3份、增韧剂7份、发泡剂5份、抗静电剂6份、润滑剂10份、交联剂5份、着色剂3份。
所述抗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硅酮母料10份、甲基锡热稳定剂15份、2,6-二叔丁基苯酚8份、亚磷酸酯7份。
所述增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5份、环氧乙烷5份。
所述交联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7份,邻苯二甲酸酯4份。
所述抗静电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羧甲基丙基甜菜碱8份、N,N-二羟乙基十八胺20份。
所述润滑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苯酚8份、硬脂酸锌5份、石蜡3份。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将聚丙烯、聚丁二烯、聚乙烯,混合,温度23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加入甲基锡热稳定剂、亚磷酸酯,600r/min搅拌,加入氢氧化钾、2,6-二叔丁基苯酚,持续搅拌,得到混合物A;
(2)向混合物A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温度230℃,600r/min搅拌,加入硅酮母料,持续搅拌,加入羧甲基丙基甜菜碱,得到混合物B;
(3)向混合物B中加入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酯,温度200℃,60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C;
(4)向混合物C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温度200℃,加入苯酚、硬脂酸锌,搅拌,得到混合物D;
(5)将混合物D放入到高压釜中,加入环氧乙烷、石蜡,升温加压,先加压后升温,压力0.25MPa,温度95℃,通入氩气、疝气,300r/min搅拌,持续搅拌3h,开始泄压降温,先降温至45℃,再进行泄压,得到混合物E;
(6)将混合物E与发泡剂、着色剂混合,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到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发泡10min,融化温度190℃,模具温度80℃,压力10MPa,然后得到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
对比例3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30份、聚乙烯15份、聚丁二烯10份、抗氧剂3份、增韧剂7份、发泡剂5份、抗静电剂6份、润滑剂10份、交联剂5份、着色剂3份。
所述抗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硅酮母料10份、甲基锡热稳定剂15份、2,6-二叔丁基苯酚8份、亚磷酸酯7份。
所述增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5份、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5份。
所述交联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7份,邻苯二甲酸酯4份。
所述抗静电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硬脂酸甘油酯8份、N,N-二羟乙基十八胺20份。
所述润滑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苯酚8份、硬脂酸锌5份、石蜡3份。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将聚丙烯、聚丁二烯、聚乙烯,混合,温度23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加入甲基锡热稳定剂、亚磷酸酯,600r/min搅拌,加入氢氧化钾、2,6-二叔丁基苯酚,持续搅拌,得到混合物A;
(2)向混合物A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温度230℃,600r/min搅拌,加入硅酮母料,持续搅拌,加入硬脂酸甘油酯,得到混合物B;
(3)向混合物B中加入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酯,温度200℃,60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C;
(4)向混合物C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温度200℃,加入苯酚、硬脂酸锌,搅拌,得到混合物D;
(5)向混合物D中加入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石蜡,温度200℃,60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E;
(6)将混合物E与发泡剂、着色剂混合,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到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发泡10min,融化温度190℃,模具温度80℃,压力10MPa,然后得到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
对比例4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30份、聚乙烯15份、聚丁二烯10份、抗氧剂3份、增韧剂7份、发泡剂5份、抗静电剂6份、润滑剂10份、交联剂5份、着色剂3份。
所述抗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硅酮母料10份、甲基锡热稳定剂15份、2,6-二叔丁基苯酚8份、亚磷酸酯7份。
所述增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5份、环氧乙烷5份。
所述交联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7份,邻苯二甲酸酯4份。
所述抗静电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硬脂酸甘油酯8份、N,N-二羟乙基十八胺20份。
所述润滑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苯酚8份、硬脂酸锌5份、石蜡3份。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将聚丙烯、聚丁二烯、聚乙烯,混合,温度23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加入甲基锡热稳定剂、亚磷酸酯,600r/min搅拌,加入氢氧化钾、2,6-二叔丁基苯酚,持续搅拌,得到混合物A;
(2)向混合物A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温度230℃,600r/min搅拌,加入硅酮母料,持续搅拌,加入硬脂酸甘油酯,得到混合物B;
(3)向混合物B中加入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酯,温度200℃,60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C;
(4)向混合物C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温度200℃,加入苯酚、硬脂酸锌,搅拌,得到混合物D;
(5)将混合物D放入到高压釜中,加入环氧乙烷、石蜡,升温加压,先加压后升温,压力0.25MPa,温度280℃,通入氩气、疝气,300r/min搅拌,持续搅拌3h,开始泄压降温,先降温至45℃,再进行泄压,得到混合物E;
(6)将混合物E与发泡剂、着色剂混合,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到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发泡10min,融化温度190℃,模具温度80℃,压力10MPa,然后得到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
实验
以实施例3为对照,设置了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其中,对比例1中未添加聚乙烯和聚丁二烯,而是使用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对比例2中未添加硬脂酸甘油酯,而是采用羧甲基丙基甜菜碱替代,对比例3中未添加环氧乙烷,而是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替代,对比例4中,在制备过程中,高压釜的温度超过了250℃,达到了280℃。
拉伸强度测试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GB 1040-92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
弯曲强度测试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GB/T 9341-2008。
表面电阻率测试采用最新的国家标准:GB/T 1410-89。
1.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的样品取样,每个样品3份,进行拉伸强度测试,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的样品取样,每个样品3份,进行弯曲强度测试,结果如下,
Figure BDA0002748525470000121
表一
2.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对比例4的样品取样,每个样品3份,进行表面电阻率测试,结果如下,
实验组 表面电阻率(Ω) 实验组 表面电阻率(Ω)
实施例1 8.4×10<sup>6</sup> 实施例2 6.5×10<sup>6</sup>
实施例3 3.8×10<sup>6</sup> 对比例1 7.2×10<sup>8</sup>
对比例2 5.4×10<sup>7</sup> 对比例3 2.9×10<sup>9</sup>
对比例4 4.8×10<sup>11</sup>
表二
数据及分析
对表一进行分析,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拉伸强度在140-145MPa区域,弯曲强度在160-165MPa区域内,对比例1的拉伸强度在140-145MPa区域内,弯曲强度在160-165MPa区域内,对比例2的拉伸强度在135-140MPa区域内,弯曲强度在150-155MPa区域内,对比例3的拉伸强度在130-135MPa区域内,弯曲强度在155-160MPa区域内,对比例4的拉伸强度在120-125MPa区域内,弯曲强度在135-140MPa区域内。
对表二进行分析,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表面电阻率维持在十的六次方,对比例1的表面电阻率维持在十的九次方,对比例2的表面电阻率维持在十的七次方,对比例3的表面电阻率维持在十的七次方,对比例4的表面电阻率维持在十的十一次方。
得出结论,对比例1中未添加聚乙烯和聚丁二烯,而是使用聚苯乙烯和聚碳酸酯,对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不大,但是表面电阻率提高,说明本发明选择聚丙烯、聚乙烯、聚丁二烯的重要性,聚丙烯、聚丁二烯和聚乙烯进行高温掺杂时,会发生多种链式反应,在反应的过程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会使N,N-二羟乙基十八胺的碳链与聚乙烯、聚丁二烯、聚丙烯进行聚合,而亲水基团羟基-N-羟基表漏在外侧,使表面形成一层亲水层,极大地增强了体系的抗静电能力。
对比例2中未添加硬脂酸甘油酯,而是采用羧甲基丙基甜菜碱替代,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表面电阻率提高,对比例3中未添加环氧乙烷,而是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作为替代,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表面电阻率提高,说明本发明选择的环氧乙烷,环氧乙烷、苯酚与氢氧化钾进行共同作用,芳烃和环氧乙烷会开环,生成新的物质聚氧乙烯醚,在制备的过程中,一部分的醚类树脂会和甘油作用,生成了甘油聚氧乙烯醚,甘油聚氧乙烯醚和聚氧乙烯醚树脂一起,对聚丙烯-聚乙烯-聚丁二烯进行改性,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抗静电性能和拉伸强度,剩余的甘油能够作为润滑剂,增加塑料表面的光滑程度,降低摩擦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加了体系的抗静电能力。
对比例4中,在制备过程中,高压釜的温度超过了250℃,达到了280℃,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下降,表面电阻率提高,原因是在高压釜制备过程中,温度达到了280℃,导致聚丙烯-聚乙烯-聚丁二烯体系发生水解,甘油挥发、醚类化合物无法聚合,使得最终的产品性能下降,因此,在高压釜制备过程中,温度不能超过250℃,一方面防止聚丙烯-聚乙烯-聚丁二烯体系发生水解,另一方面,温度过高会导致甘油挥发、醚类化合物无法聚合,使得最终的产品性能下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烯20-30份、聚乙烯10-15份、聚丁二烯5-10份、抗氧剂1-3份、增韧剂5-7份、发泡剂1-5份、抗静电剂4-6份、润滑剂5-10份、交联剂3-5份、着色剂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硅酮母料5-10份、甲基锡热稳定剂10-15份、2,6-二叔丁基苯酚5-8份、亚磷酸酯4-7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韧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三元乙丙橡胶3-5份、环氧乙烷3-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5-7份,邻苯二甲酸酯2-4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静电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硬脂酸甘油酯5-8份、N,N-二羟乙基十八胺15-20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剂各组分原料如下,按照重量份数计,包括,苯酚5-8份、硬脂酸锌3-5份、石蜡1-3份。
7.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步骤,
(1)将聚丙烯、聚丁二烯、聚乙烯,混合,温度180-230℃,使其变为熔融状态,加入甲基锡热稳定剂、亚磷酸酯,500-600r/min搅拌,加入氢氧化钾、2,6-二叔丁基苯酚,持续搅拌,得到混合物A;
(2)向混合物A中加入N,N-二羟乙基十八胺,温度180-230℃,500-600r/min搅拌,加入硅酮母料,持续搅拌,加入硬脂酸甘油酯,得到混合物B;
(3)向混合物B中加入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邻苯二甲酸酯,温度180-200℃,500-600r/min搅拌,得到混合物C;
(4)向混合物C中加入三元乙丙橡胶,温度180-200℃,加入苯酚、硬脂酸锌,搅拌,得到混合物D;
(5)将混合物D放入到高压釜中,加入环氧乙烷、石蜡,升温加压,通入氩气、疝气,200-300r/min搅拌,持续搅拌2-3h,开始泄压降温,得到混合物E;
(6)将混合物E与发泡剂、着色剂混合,放入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到平板硫化机上,进行发泡5-10min后得到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先加压后升温,压力0.2-0.25MPa,温度90-9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先降温至40-45℃,再进行泄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发泡时,温度180-190℃,压力8-10MPa。
CN202011175253.4A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28017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5253.4A CN112280170A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75253.4A CN112280170A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80170A true CN112280170A (zh) 2021-01-29

Family

ID=74373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75253.4A Pending CN112280170A (zh) 2020-10-28 2020-10-28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8017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6742B1 (ja) 2023-05-29 2024-04-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2096A (zh) * 2014-11-21 2016-05-25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低挥发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及方法
CN106751004A (zh) * 2016-12-29 2017-05-31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加工高效抗静电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9265A (zh) * 2017-05-27 2017-08-29 浙江固特热熔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件用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5581A (zh) * 2018-03-02 2018-07-17 付主枝 一种医用复合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9233112A (zh) * 2017-07-10 2019-01-18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汽车内饰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2096A (zh) * 2014-11-21 2016-05-25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内饰材料的低挥发性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及方法
CN106751004A (zh) * 2016-12-29 2017-05-31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易加工高效抗静电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9265A (zh) * 2017-05-27 2017-08-29 浙江固特热熔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内饰件用热熔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33112A (zh) * 2017-07-10 2019-01-18 合肥杰事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泡汽车内饰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5581A (zh) * 2018-03-02 2018-07-17 付主枝 一种医用复合聚丙烯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刁雪峰等: "新型抗静电聚丙烯的研制", 《上海塑料》 *
孔萍等主编: "《塑料材料》", 31 July 2017,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6742B1 (ja) 2023-05-29 2024-04-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9236B (zh) 一种耐热老化、低压变的硫磺硫化三元乙丙橡胶组合物、制备方法、用途及其应用产品
EP272023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molded body for electrical wire
CN104250391A (zh) 一种硅烷交联无卤阻燃聚烯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72101B (zh) 一种耐低温压缩永久变形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10160B (zh) 一种激光打标无卤标识热缩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7163418B (zh) 一种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015147A (zh) 一种硅烷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80170A (zh) 一种车用内饰件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KR20160084847A (ko) 폴리아미드의 개질
CN112608551A (zh) 一种无卤低烟阻燃交联聚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117136B (zh) 一种电缆料
CN112625361A (zh) 一种低气味高耐热氧老化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987326B (zh) 三元乙丙橡胶与天然橡胶并用的复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EP3971241B1 (en) Rubber composition for fuel-cell cooling hose and fuel-cell cooling hose using same
CN102286186A (zh)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线和电缆
CN107057197B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三元乙丙橡胶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15073922A (zh) 耐核环境电缆绝缘材料
CN114806001A (zh) 一种提高低烟无卤护套材料抗开裂的方法
CN109679180B (zh) 一种注塑尿素箱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9444A (zh) 一种交联耐油耐低温型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材料
CN110845773A (zh) 一种改性耐磨耐热eco胶管的制备方法
CN110791012A (zh) 一种辐照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58700B (zh) 氟橡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16487A (zh) 一种耐高温橡胶硫化剂
CN115477829B (zh) 一种耐油低烟无卤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