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75334A - 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75334A
CN112275334A CN202011098551.8A CN202011098551A CN112275334A CN 112275334 A CN112275334 A CN 112275334A CN 202011098551 A CN202011098551 A CN 202011098551A CN 112275334 A CN112275334 A CN 1122753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fluidic chip
pore structure
chip
photoresist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985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75334B (zh
Inventor
胡冉
魏鹳举
廖震
周晨星
郭威
陈旭升
王一凡
武东生
陈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20110985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753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753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53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753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753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2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 B01L3/502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 B01L3/502707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with fluid transport, e.g. in multi-compartment structures by integrated microfluidic structures, i.e. dimensions of channels and chambers are such that surface tension forces are important, e.g. lab-on-a-chip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ufacture of the container or its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2200/00Solutions for specific problems relating to 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 B01L2200/12Specific details about manufacturing devic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包括上部图案层和下部水平基片层,所述上部图案层包括流体注入口、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和排液口,所述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包括桥体和多个间隔设置的圆柱区域,相邻的圆柱区域通过桥体连接,圆柱区域高度为30‑50μm,桥体高度为15‑25μm。本发明2.5D微流体芯片的圆柱区域和桥体错落设置,与传统2D微流体芯片相比,其内部通道是不均匀的,更为贴近真实自然界状况,所得试验数据更有代表性。本发明提出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使用方法操作简便、极易上手且应用灵活,能够大幅缩短试验时间,快速分析出所需结果。

Description

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岩体及土壤多相渗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岩土体及土壤中的多相渗流过程涉及许多重要的自然和工业过程(如城市地下水系统修复、油气强化开采、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等)。利用室内试验研究多相渗流过程是比较有效的手段。目前,室内试验大多利用2D微流体芯片进行研究,2D微流体芯片内部的通道高度是均匀不变的,所得实验结果不能很好地反映自然界的真实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自然界内多相渗流过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包括上部图案层和下部水平基片层,所述上部图案层包括流体注入口、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和排液口,所述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包括桥体和多个间隔设置的圆柱区域,相邻的圆柱区域通过桥体连接,圆柱区域高度为30-50μm,桥体高度为15-25μm。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部图案层的两端设置有注入口和排液口,注入口连接毛细空心钢针,毛细空心钢针通过毛细软管与注射器相连;排液口连接毛细空心钢针,毛细空心钢针通过毛细软管将试验结束后的废液排入指定容器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部图案层和下部水平基片层的材质均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上述方案中,所述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尺寸为2mm×1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一号掩膜板对旋涂有SU8-2035光刻胶的硅片进行第一次紫外曝光,利用二号掩膜板对旋涂有SU8-2015光刻胶的硅片进行第二次紫外曝光,然后经过显影固化后得到光刻胶模具;将混合有固化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液搅拌均匀后倒入光刻胶模具中,固化键合后,即得到制作好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
SU8-2035光刻胶能够旋涂的主要范围是40um-100um,SU8-2015光刻胶能够旋涂的主要范围是35-15um。因为2.5D芯片具有两种不同的厚度:圆柱区域高度为30-50μm,桥体高度为15-25μm,正好分别对应SU8-2035光刻胶和SU8-2015光刻胶能够满足的范围内,采用两种不同型号的光刻胶,能够对两种不同的高度需求分别进行精确控制;如果选择同一种光刻胶,可能会因为操作精度而造成制作失败。
上述方案中,所述一号掩膜版的图案包括圆柱区域和桥体,且均设置为不透光区域。
上述方案中,所述二号掩膜版的图案只包括桥体,且设置为透光区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制作好的2.5D微流体芯片两端的注入口和排液口进行管路连接,再将连接好管路的2.5D微流体芯片置于显微镜上,开启显微镜,打开电脑端记录软件;然后注射器内吸入适量硅油或去离子水,开启注射泵,将硅油或水注入2.5D微流体芯片中,电脑端软件实时记录图像数据,以便后期进行数据分析。
实施本发明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2.5D微流体芯片的圆柱区域和桥体错落设置,与传统2D微流体芯片相比,其内部通道是不均匀的,更为贴近真实自然界状况,所得试验数据更有代表性。
2、本发明提出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使用方法操作简便、极易上手且应用灵活,能够大幅缩短试验时间,快速分析出所需结果。
3、本发明微流控芯片的主体材料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传统玻璃芯片相比,制作成本低、制作时间短、工艺简单且试验危险性低。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号掩膜板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二号掩膜板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光刻胶模具局部示意图。
图中,流体注入口1,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2,排液口3,微流控芯片上部图案层4,微流体芯片下部水平基片层,圆柱区域6,桥体7,一号掩膜板不透光圆柱区域8,一号掩膜板透光区域9,一号掩膜板不透光桥体区域10,二号掩膜板透光桥体区域11,二号掩膜板不透光区域12,光刻胶模具桥体区域13,光刻胶模具圆柱区域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其主体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部图案层4和下部水平基片层;其中,上部图案层4两端设置有直径0.6mm的注入口1和排液口3,注入口1连接有直径0.7mm的毛细空心钢针,钢针通过毛细软管与高精度微量注射器相连;排液口3同样连接有0.7mm的毛细空心钢针,钢针通过毛细软管将试验结束后的废液排入指定容器内;
微流体主体图案放大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圆柱区域6,桥体区域7;其中,圆柱区域高度为40μm,桥体区域高度为20μm;芯片图案主体尺寸为2mm×1mm,材料为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除桥体区域高度为20μm外,其余部分高度均为40μm,因桥体区域与圆柱区域存在高度差,微流体芯片内部通道高度不均一,因此称为2.5D微流体芯片。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制作光刻胶模具:首先,选取表面平整的4英寸单晶硅片,用酒精和去离子水对硅片进行反复冲洗,待干燥后放置在热台上100℃烘烤15分钟;然后,用匀胶机在硅片表面旋涂一层厚度为40μm的SU8-2035光刻胶,转速为3300转每分钟;匀胶结束后,将涂有光刻胶的硅片放置在热台上先65℃烘烤3分钟,再95℃烘烤6分钟后取下,这一步骤称为前烘;前烘完毕后,利用一号掩膜板在光刻机下进行紫外曝光16s,曝光完毕后,将硅片放在热台上65℃烘烤1分钟,再95℃烘烤6分钟后取下,这一步骤称为后烘;后烘结束后,将硅片浸泡在SU8系列光刻胶专用显影液中5分钟后,取出用异丙醇和酒精反复冲洗后,即得到具有40μm高度的初步模具;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一号掩膜板的圆柱区域8和桥体区域10均不透光,因SU8系列光刻胶为负胶,透光区域交联固化,不透光区域的光刻胶会被显影液冲洗掉,因此目前得到的模具为厚度均匀40μm的2D初步模具;
在初步模具上用匀胶机再次旋涂一层厚度为20μm的SU8-2015光刻胶,转速为2150转每分钟;匀胶结束后,将涂有光刻胶的硅片放置在热台上95℃烘烤4分钟后取下,利用二号掩膜板进行紫外曝光15s,曝光完毕后,将硅片放在热台上95℃烘烤5分钟后取下;然后将硅片浸泡在SU8系列光刻胶专用显影液中4分钟,取出后用异丙醇和酒精反复冲洗后,即得到最终模具,其局部示意图如图5所示,桥体区域13的高度为20μm,圆柱深坑区域14的高度为40μm,因具有两种不同的厚度,用这种模具制作出的微流体芯片称为2.5D微流体芯片;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所示,二号掩膜板的桥体区域11为透光区域,其余部分为不透光区域12,因SU8系列光刻胶为负胶,透光区域交联固化,不透光区域的光刻胶会被显影液冲洗掉,因此仅在桥体区域能够留下20μm厚度的光刻胶,从而得到所需的2.5D模具;
第二步,将固化剂和PDMS液以体积比1:10进行均匀混合搅拌,然后倒入2.5D光刻胶模具中,放入高温烘箱中75℃烘烤2小时,然后取出,将固化好的PDMS从光刻胶模具上揭下,用手术刀裁剪成合适大小,用微流体芯片专用打孔器在注入口1和排液口3处分别打孔,即得到上部图案层4;再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均匀涂抹一层PDMS液,同样放入烘箱中75℃烘烤2小时,然后取出,得到下部水平基片层;
第三步,将上部图案层4和下部水平基片层放进等离子清洗机中进行键合处理10min,然后将上部图案层4放置在下部水平基片层上方,再用手掌轻轻按压,按压完毕后放入高温烘箱中100℃烘烤1小时后取出,即得到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实施例二中制作的2.5D微流体芯片两端的注入口1和排液口3按照实施例一中所述进行管路连接,管路再与微量注射器相连,微量注射器置于高精度注射泵上;
第二步,将连接好管路的2.5D微流体芯片放置于显微镜上,开启显微镜,打开电脑端的实时记录软件;
第三步,注射器内吸入适量硅油或去离子水,开启注射泵,以设定速率将硅油或水注入2.5D微流体芯片中,电脑端软件实时记录图像数据,以便后期进行数据分析。
本发明提供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其主体材料为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透光性良好,有利于观测记录多相流的整个过程,与传统玻璃芯片相比,制作成本低、制作时间短、工艺简单且试验危险性低。本发明提出的2.5D微流体芯片与传统2D微流体芯片相比,更加贴近真实自然界状况,所得试验数据更有代表性。本发明提出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使用方法操作简便、极易上手且应用灵活,能够大幅缩短试验时间,快速直观分析出所需结果,为多相流机理的理论研究提供支持。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包括上部图案层(4)和下部水平基片层(5),所述上部图案层(4)包括流体注入口(1)、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2)和排液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2)包括桥体(7)和多个间隔设置的圆柱区域(6),相邻的圆柱区域(6)通过桥体(7)连接,圆柱区域(6)高度为30-50μm,桥体(7)高度为15-2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图案层(4)的两端设置有注入口(1)和排液口(3),注入口(1)连接毛细空心钢针,毛细空心钢针通过毛细软管与注射器相连;排液口(3)连接毛细空心钢针,毛细空心钢针通过毛细软管将试验结束后的废液排入指定容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图案层(4)和下部水平基片层(5)的材质均为聚二甲基硅氧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流体芯片主体图案(2)尺寸为2mm×1mm。
5.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一号掩膜板对旋涂有SU8-2035光刻胶的硅片进行第一次紫外曝光,利用二号掩膜板对旋涂有SU8-2015光刻胶的硅片进行第二次紫外曝光,然后经过显影固化后得到光刻胶模具;将混合有固化剂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液搅拌均匀后倒入光刻胶模具中,固化键合后,即得到制作好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掩膜版的图案包括圆柱区域和桥体,且均设置为不透光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号掩膜版的图案只包括桥体,且设置为透光区域。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制作好的2.5D微流体芯片两端的注入口和排液口进行管路连接,再将连接好管路的2.5D微流体芯片置于显微镜上,开启显微镜,打开电脑端记录软件;然后注射器内吸入适量硅油或去离子水,开启注射泵,将硅油或水注入2.5D微流体芯片中,电脑端软件实时记录图像数据,以便后期进行数据分析。
CN202011098551.8A 2020-10-14 2020-10-14 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Active CN1122753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8551.8A CN112275334B (zh) 2020-10-14 2020-10-14 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98551.8A CN112275334B (zh) 2020-10-14 2020-10-14 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5334A true CN112275334A (zh) 2021-01-29
CN112275334B CN112275334B (zh) 2021-07-20

Family

ID=74497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98551.8A Active CN112275334B (zh) 2020-10-14 2020-10-14 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75334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7257A (zh) * 2012-01-12 2013-07-1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仿岩心结构的玻璃介质模型
CN106334589A (zh) * 2016-10-13 2017-01-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模拟地下水系统中有机溶剂污染的微流控芯片
CN106542494A (zh) * 2016-09-26 2017-03-2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多层不等高微纳结构的方法
CN107649225A (zh) * 2017-10-13 2018-02-0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掩膜版、模具与微流控芯片及制作方法与用途
CN107939387A (zh) * 2017-11-14 2018-04-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微观岩石网络模型制作方法
CN108290158A (zh) * 2015-10-01 2018-07-17 密执安大学评议会 测定板及其用途
US20180200712A1 (en) * 2015-02-25 2018-07-19 STRATEC CONSUMABLES GmbH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microfluidic or microtiter device
US20180346971A1 (en) * 2004-11-12 2018-12-0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Charge Perturbat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DNA and Other Molecules
CN109894170A (zh) * 2019-03-27 2019-06-18 武汉大学 用于地质过程化学溶蚀研究的微流控芯片及制作方法
CN111151316A (zh) * 2020-01-16 2020-05-15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可视化研究微观渗吸与孔喉比关系的微流控芯片、实验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46971A1 (en) * 2004-11-12 2018-12-06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Charge Perturbation Detection System for DNA and Other Molecules
CN103207257A (zh) * 2012-01-12 2013-07-17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仿岩心结构的玻璃介质模型
US20180200712A1 (en) * 2015-02-25 2018-07-19 STRATEC CONSUMABLES GmbH Method of manufacture of microfluidic or microtiter device
CN108290158A (zh) * 2015-10-01 2018-07-17 密执安大学评议会 测定板及其用途
CN106542494A (zh) * 2016-09-26 2017-03-29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多层不等高微纳结构的方法
CN106334589A (zh) * 2016-10-13 2017-01-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模拟地下水系统中有机溶剂污染的微流控芯片
CN107649225A (zh) * 2017-10-13 2018-02-02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掩膜版、模具与微流控芯片及制作方法与用途
CN107939387A (zh) * 2017-11-14 2018-04-2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微观岩石网络模型制作方法
CN109894170A (zh) * 2019-03-27 2019-06-18 武汉大学 用于地质过程化学溶蚀研究的微流控芯片及制作方法
CN111151316A (zh) * 2020-01-16 2020-05-15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可视化研究微观渗吸与孔喉比关系的微流控芯片、实验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75334B (zh) 2021-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40277A1 (zh) 适合于批量化生产的多层微流体芯片制作方法
CN100401048C (zh) 一种多通道微流控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831115Y (zh) 一种多通道微流控芯片
JP2014503800A5 (zh)
CN112808335B (zh) 一种用于水体多参数检测的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方法
CN103447101A (zh) 一种微流芯片的制备方法
CN1731170A (zh) 毛细管电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2275334B (zh) 2.5d孔隙结构微流体芯片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CN1648663A (zh) 一种玻璃微流控芯片及制作方法
US20150086443A1 (en) Microfluidic chips with micro-to-macro seal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icrofluidic chips with micro-to-macro seal
CN106018775A (zh) 微通孔列阵癌细胞检测生物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9025983B (zh) 一种模拟致密油藏微观模型制作方法
CN104190482B (zh) 以感光干膜为抗腐蚀掩膜制作玻璃微流体装置的方法
CN114527525A (zh) 一种人工复眼制作方法
CN109894170B (zh) 用于地质过程化学溶蚀研究的微流控芯片及制作方法
KR100492284B1 (ko) 마이크로칩 제조방법.
CN108545693A (zh) 微流控芯片的微柱结构制作方法及微柱结构图案生成方法
CN112161907B (zh) 一种表面湿润性可变的微观孔隙模型及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CN108187769A (zh) 一种可旋转一定角度与模具匹配的集成式微观驱油芯片
CN114011478B (zh) 一种多功能微流控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213348927U (zh) 一种用于制备真空光感键合微流控生物芯片的装置
JP2002055098A (ja) 液体試料分析素子及び液体試料分析素子の製造方法
JP4769544B2 (ja) 二次鋳型の製造方法
CN110227563B (zh) Pdms微流控芯片防蒸发的密封方法及pdms微流控芯片
Uchiyama et al. Development of imprinted polymer microchannel capillary chip for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