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9850A - 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69850A
CN112269850A CN202011246117.XA CN202011246117A CN112269850A CN 112269850 A CN112269850 A CN 112269850A CN 202011246117 A CN202011246117 A CN 202011246117A CN 112269850 A CN112269850 A CN 1122698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lement data
fusion
line
geograph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4611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69850B (zh
Inventor
武文娇
席得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ial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4611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69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69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9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69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69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2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06F16/2282Tablespace storage structures; Management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地理数据处理领域,提出一种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对地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和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然后对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接着对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本发明提高了地理数据处理的效率。

Description

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理数据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字线划图是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保存各要素间的空间关系和相关的属性信息,可用于建设规划、资源管理、投资环境分析等各个方面,以及可作为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治安等各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当地域面积过大时,在数字线划图生产过程中,需要划分任务区进行作业,地理数据按任务区进行存储,导致对各个任务区数据进行合并处理时流程复杂,采用人工的方式需要对地理数据进行逐个处理,地理数据的属性复杂,需要仔细核对,耗费大量时间,处理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理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地理数据处理平台,所述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有地理数据集,所述地理数据集包括多个要素数据,所述要素数据包括线要素数据和面要素数据;
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地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
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
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
对多个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
对多个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地理数据集在所述地理数据处理平台中以图层的方式展示,所述图层包括多个线图层,所述线图层包括多个线要素数据和多条第一边界线;
所述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的步骤,包括:
在每个所述线图层中,对每条所述第一边界线生成对应的第一缓冲区域,所述第一边界线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内;
从每个所述线图层中,选取处于每个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内的所有线要素数据,作为多个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包括目标有向线要素数据或目标无向线要素数据,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具有第一融合标识;
所述对多个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每个所述线图层中,所述第一融合标识相同且方向一致的所有所述目标有向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
对每个所述线图层中,所述第一融合标识相同的所有所述目标无向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第一融合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地理数据集在所述地理数据处理平台中以图层的方式展示,所述图层包括多个面图层,所述面图层包括多个面要素数据和多条第二边界线;
所述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的步骤,包括:
在每个所述面图层中,对每个所述第二边界线生成对应的第二缓冲区域,所述第二边界线在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内;
从每个所述面图层中,选取处于每个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内的所有面要素数据,作为多个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具有第二融合标识;
所述对多个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每个所述面图层中,所述第二融合标识相同的所有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第二融合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融合数据和所述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存储在融合完成库;
从所述第一融合数据和所述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
对所述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再次进行融合,得到第三融合数据,存储在复融合库;
对所述融合完成库和所述复融合库进行合并,得到成果库。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地理数据处理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地理数据处理平台,所述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有地理数据集,所述地理数据集包括多个要素数据,所述要素数据包括线要素数据和面要素数据;
所述装置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地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
选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还用于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
融合模块,用于对多个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还用于对多个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从所述第一融合数据和所述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存储在融合完成库;
从所述第一融合数据和所述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
对所述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再次进行融合,得到第三融合数据,存储在复融合库;
对所述融合完成库和所述复融合库进行合并,得到成果库。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对地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和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然后对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接着对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如此,有效解决了地理数据处理的问题,整个地理数据的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的一个示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个示例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的又一种流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种方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装置的一种功能模块图。
图标:100-电子设备;110-存储器;120-处理器;200-地理数据处理装置;210-预处理模块;220-选取模块;230-融合模块;240-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数字划线图生产过程中,划分为多个任务区,但是实际应用时,需要使用地理数据处理平台,将各个任务区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成果。因此需要对任务区边界处的地理数据进行合并,地理数据处理平台可以用要素数据及其属性表示地理数据的具体信息。人工处理的方法需要对地理数据逐个进行合并,工作量大。ArcGIS是一款的地理数据处理平台,可以实现对地理数据的处理。基于ArcGIS的模型构建器工具可以创建一个模型,实现对地理数据的高效处理。
请参照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并不以图1以及以下的具体顺序为限制。应当理解,在其它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其中部分步骤的顺序可以实际需要进行交换。下面将对图1所示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00,对地理数据进行预处理。
其中,地理数据集包括地理数据,地理数据是用于表示地图图形或地理实体的位置和形状数据。地理数据可以是水系数据、居民地数据、交通数据、境界数据、地形地貌数据等。
在ArcGIS中将地理数据分成了三种要素数据,即点要素数据、线要素数据、面要素数据。例如线要素数据可以是国道数据、省道数据等。面要素数据可以是省级区域数据、县级区域数据等。
具体地,对地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是通过ArcGIS的工具记录线要素数据的初始长度和面要素数据的初始面积,并且通过要素编码和几何特征属性表对线要素数据标记是否有方向。
步骤S101,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
其中,目标线要素数据是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出来需要处理的线要素数据,可以理解为是待处理的线要素数据。
步骤S102,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
其中,目标面要素数据是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出来需要处理的面要素数据,可以理解为是待处理的面要素数据。
步骤S103,对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
其中,融合是指将相邻的待处理的线要素数据连接成一个线要素数据。
第一融合数据是将所有的待处理的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后,得到的数据集。
步骤S104,对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
其中,融合是指将相邻的待处理的面要素数据连接成一个面要素数据。第二融合数据是将所有的待处理的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后,得到的数据集。
请参照图2,图2是在图1的基础上,对步骤S101进行的详细介绍,步骤S101包括以下子步骤:
S1011,在每个线图层中,对每条第一边界线生成对应的第一缓冲区域,第一边界线在第一缓冲区域内。
其中,地理数据在ArcGIS中以图层的方式展示,图层包括线图层和面图层,线图层中包括多个线要素数据,面图层包括多个面要素数据。一个线图层是由几张图拼接而成的,第一边界线是指线图层中用于表示这些图边界的线。第一缓冲区域是按照预设值绕第一边界线周围生成的区域。
如图3所示,图3的(a)中BHEF是一个线图层,AD、CD、DG是三条第一边界线,图3的(b)中OPMN是按照预设值d绕第一边界线AD生成的第一缓冲区域。
S1012,从每个线图层中,选取处于每个第一缓冲区域内的所有线要素数据,作为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
其中,处于第一缓冲区内的线要素数据,是需要处理的线要素数据,即是目标线要素数据。
图3的(c)中ab表示一个线要素数据,bc表示另一个线要素数据,OPMN是一个第一缓冲区域。处于第一缓冲区域内的线要素数据,可以是部分位于第一缓冲区域内,如线要素数据ab,也可以是全部位于第一缓冲区域,如线要素数据bc。线要素数据ab和线要素数据bc即是目标线要素数据。
请参照图4,图4是在图2的基础上,对步骤S103进行的详细介绍,步骤S103包括以下子步骤:
S1031,对每个线图层中,第一融合标识相同且方向一致的所有目标有向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
其中,每一个线图层都有一个属性表,属性表中有多个字段用于记录线要素数据的长度值、名称、方向、坐标等信息。有向线要素数据是在属性表中有方向属性记录的线要素数据。无向线要素数据是在属性表中没有方向属性记录的线要素数据。第一融合标识是指在线图层的属性表中预先设定的字段。融合是指相邻的线要素数据连接成一个线要素数据。
图3的(c)中,ab表示一个有向线要素数据,bc表示另一个有向线要素数据。预设的第一融合标识是字段Name,字段Name是用于记录线要素数据的名称信息。有向线要素数据ab的字段Name的值是River,有向线要素数据bc的字段Name的值是River,有向线要素数据ab与有向线要素数据bc的字段Name的值相同,即有向线要素数据ab与有向线要素数据bc的第一融合标识相同。
有向要素数据ab的方向是由a指向b,它终点坐标是b点的坐标。有向要素数据bc的方向是由b指向c,它的起点坐标是b点的坐标,有向要素数据ab的终点坐标与有向要素数据bc的起点坐标相等,都等于b点的坐标,即有向线要素数据ab与有向线要素数据bc的方向一致。
将有向线要素数据ab与有向线要素数据bc进行融合,得到一个有向线要素数据,即图3的(d)中的ac,有向线要素数据ac的方向由a指向c。
S1032,对每个线图层中,第一融合标识相同的所有目标无向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
其中,目标无向线要素数据没有方向信息,其融合的方式与目标有向线要素数据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融合数据是将每个线图层中待处理的有向线要素数据和无向线要素分别进行融合后的得到所有线要素数据。
请参照图5,图5是在图1的基础上,对步骤S102和步骤S104进行的详细介绍,以下先介绍步骤S102,步骤S102包括以下子步骤:
S1021,在每个面图层中,对每个第二边界线生成对应的第二缓冲区域,第二边界线在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内。
其中,一个面图层是由几张图拼接而成的,第二边界线是指用于表示面图层中这些图边界的线。第二缓冲区域是按照预设值绕第二边界线周围生成的区域。如图6所示,图6的(e)中IKLS是一个面图层,JX、RX、TX是三条第二边界线,图6的(f)中VUZY是按照预设值k绕第二边界线JK生成的第二缓冲区域。
S1022,从每个面图层中,选取处于每个第二缓冲区域内的所有面要素数据,作为多个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
其中,处于第二缓冲区内的面要素数据,是需要处理的面要素数据,即是目标面要素数据。
图6的(g)中opmn表示一个面要素数据,prns表示另一个面要素数据,VUZY表示一个第二缓冲区域。处于第二缓冲区域内的面要素数据,可以是部分位于第二缓冲区域,如面要素数据opmn,也可以是全部位于第二缓冲区域内,如面要素数据prns。opmn和prns即是目标面要素数据。
步骤S104包括步骤S1041。
S1041,对每个面图层中,第二融合标识相同的所有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
每一个面图层都有一个属性表,属性表中有多个字段用于记录面要素数据的面积值、名称、类型等信息。第二融合标识是指在面图层的属性表中预先的设定的字段。融合是指相邻的面要素数据进行连接成一个面要素数据。
图6的(g)中,opmn表示一个面要素数据,prns表示另一个面要素数据。预设的第二融合标识是字段Class,字段Class是用于记录面要素数据的类型信息。面要素数据opmn的字段Class的值是Wood,面要素数据prns的字段Class的值是Wood,面要素数据opmn与面要素数据prns的Class的值相同,即opmn与prns的第二融合标识相同。将面要素数据opmn与面要素数据prns进行融合,即是将面要素数据opmn与面要素数据prns连接成一个面要素数据。即图6的(h)中的orms。
第二融合数据是将每个面图层中待处理的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后得到的所有面要素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在融合之后,由于初始地理数据不准确,存在未融合成功的数据,针对这种数据,需要人工进行检查,修正后进行再次融合。因此,在图1的基础上,请参照图7,在步骤S104之后,地理数据处理的方法还包括步骤S105至步骤S108。
步骤S105,从第一融合数据和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存储在融合完成库。
其中,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包括融合成功的线要素数据和融合成功的面要素数据。
融合后形成的线要素数据,都会储存其最终的长度值,将这个长度值与在步骤S100中记录的初始长度进行比较,如果有变化,则融合成功,如果没有变化,则未融合成功。
融合后形成的面要素数据,都会储存其最终的面积值,将这个面积值与在步骤S100中记录的初始面积进行比较,如果有变化,则融合成功,如果没有变化,则未融合成功。
融合完成库是指用于存储融合成功的线要素数据和面要素数据的地理数据库。
步骤S106,从第一融合数据和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
其中,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包括未融合成功的线要素数据和未融合成功的面要素数据。
步骤S107,对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再次进行融合,得到第三融合数据,存储在复融合库。
其中,分别对未融合成功的线要素数据和未融合成功的面要素数据进行多次融合,直到全部融合成功,得到数据集是第三融合数据。
复融合库是指用于存储,在进行多次融合后,融合成功的线要素数据和面要素数据的地理数据库。
步骤S108,对融合完成库和复融合库进行合并,得到成果库。
其中,合并是将多个地理数据库合并为一个地理数据库。将融合完成库和复融合库进行合并,得到一个完全融合成功的地理数据库,即为成果库。
请参照图8,是电子设备100的方框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存储器110、处理器120。存储器110、处理器120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
其中,存储器110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存储器11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处理器120用于读/写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或程序,并执行相应地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图8所示的结构仅为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还可包括比图8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8所示不同的配置。图8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为了执行上述实施例及各个可能的方式中的相应步骤,下面给出一种地理数据处理装置的实现方式,请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理数据处理装置200的功能模块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装置200,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该地理数据处理装置200包括:预处理模块210,选取模块,220、融合模块230、处理模块240。
预处理模块210,用于对地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
选取模块220,用于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还用于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
融合模块230,用于对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还用于对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
可选地,地理数据处理装置200还包括处理模块240。
处理模块240用于:从第一融合数据和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存储在融合完成库;从第一融合数据和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对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再次进行融合,得到第三融合数据,存储在复融合库;对融合完成库和复融合库进行合并,得到成果库。
可选地,地理数据集在地理数据处理平台中以图层的方式展示,图层包括多个线图层,线图层包括多个线要素数据和多条第一边界线;
选取模块220执行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的方式,包括:
在每个线图层中,对每条第一边界线生成对应的第一缓冲区域,所述第一边界线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内;
从每个线图层中,选取处于每个第一缓冲区域内的所有线要素数据,作为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
可选地,目标线要素数据包括目标有向线要素数据或目标无向线要素数据,目标线要素数据具有第一融合标识;
融合模块230执行对多个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的方式,包括:
对每个线图层中,第一融合标识相同且方向一致的所有目标有向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
对每个线图层中,第一融合标识相同的所有目标无向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第一融合数据。
可选地,地理数据集在所述地理数据处理平台中以图层的方式展示,所述图层包括多个面图层,所述面图层包括多个面要素数据和多条第二边界线;
选取模块220执行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的方式,包括:
在每个面图层中,对每个第二边界线生成对应的第二缓冲区域,第二边界线在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内;
从每个面图层中,选取处于每个第二缓冲区域内的所有面要素数据,作为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
可选地,目标面要素数据具有第二融合标识;
融合模块230执行对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的方式,包括:
对每个面图层中,第二融合标识相同的所有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
可选地,上述模块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图8所示的存储器110中或固化于该电子设备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并可由图8中的处理器120执行。同时,执行上述模块所需的数据、程序的代码等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10中。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20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揭示的地理数据处理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理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对地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从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和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然后对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接着对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如此,有效解决了地理数据处理的问题,整个地理数据的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有助于提高作业效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理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地理数据处理平台,所述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有地理数据集,所述地理数据集包括多个要素数据,所述要素数据包括线要素数据和面要素数据;
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地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
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
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
对多个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
对多个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数据集在所述地理数据处理平台中以图层的方式展示,所述图层包括多个线图层,所述线图层包括多个线要素数据和多条第一边界线;
所述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的步骤,包括:
在每个所述线图层中,对每条所述第一边界线生成对应的第一缓冲区域,所述第一边界线在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内;
从每个所述线图层中,选取处于每个所述第一缓冲区域内的所有线要素数据,作为多个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包括目标有向线要素数据或目标无向线要素数据,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具有第一融合标识;
所述对多个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每个所述线图层中,所述第一融合标识相同且方向一致的所有所述目标有向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
对每个所述线图层中,所述第一融合标识相同的所有所述目标无向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第一融合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数据集在所述地理数据处理平台中以图层的方式展示,所述图层包括多个面图层,所述面图层包括多个面要素数据和多条第二边界线;
所述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的步骤,包括:
在每个所述面图层中,对每个所述第二边界线生成对应的第二缓冲区域,所述第二边界线在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内;
从每个所述面图层中,选取处于每个所述第二缓冲区域内的所有面要素数据,作为多个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具有第二融合标识;
所述对多个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的步骤,包括:
对每个所述面图层中,所述第二融合标识相同的所有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所述第二融合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第一融合数据和所述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存储在融合完成库;
从所述第一融合数据和所述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
对所述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再次进行融合,得到第三融合数据,存储在复融合库;
对所述融合完成库和所述复融合库进行合并,得到成果库。
7.一种地理数据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的地理数据处理平台,所述电子设备中预先存储有地理数据集,所述地理数据集包括多个要素数据,所述要素数据包括线要素数据和面要素数据;
所述装置包括:
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地理数据集进行预处理;
选取模块,用于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线要素数据,还用于从所述地理数据集中选取多个目标面要素数据;
融合模块,用于对多个所述目标线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还用于对多个所述目标面要素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用于:
从所述第一融合数据和所述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存储在融合完成库;
从所述第一融合数据和所述第二融合数据中,选取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
对所述未融合成功要素数据再次进行融合,得到第三融合数据,存储在复融合库;
对所述融合完成库和所述复融合库进行合并,得到成果库。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46117.XA 2020-11-10 2020-11-10 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269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6117.XA CN112269850B (zh) 2020-11-10 2020-11-10 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46117.XA CN112269850B (zh) 2020-11-10 2020-11-10 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9850A true CN112269850A (zh) 2021-01-26
CN112269850B CN112269850B (zh) 2024-05-03

Family

ID=74340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46117.XA Active CN112269850B (zh) 2020-11-10 2020-11-10 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6985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4526A (zh) * 2021-06-25 2021-09-24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路网数据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70145A (zh) * 2021-07-29 2021-10-0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595715A (zh) * 2023-04-12 2023-08-15 北京世纪农丰土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数据处理系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215A (zh) * 2010-07-13 2010-12-0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
CN102306169A (zh) * 2011-08-23 2012-01-04 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数字矢量海、陆图融合方法和系统
US2014026739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Digitalglobe, Inc. Automated geospatial image mosaic generation with automatic cutline generation
CN104713600A (zh) * 2015-03-20 2015-06-17 青岛理工大学 融合ZigBee和GIS技术的城市大气环境实时动态监测系统
CN106547853A (zh) * 2016-10-19 2017-03-29 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一张图的林业大数据建设方法
CN108304559A (zh) * 2018-02-08 2018-07-20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区域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方法
CN109192054A (zh) * 2018-07-27 2019-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区域合并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34164A (zh) * 2019-06-12 2019-10-15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一种生态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
CN110399364A (zh) * 2019-07-11 2019-1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多种公路检测器数据的数据融合方法
CN110647611A (zh) * 2019-09-24 2020-01-03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ArcGIS平台的要素属性标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593074B1 (en) * 2016-03-16 2020-03-17 Liberty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 Interactive user interface for displaying geographic boundaries
CN111506685A (zh) * 2020-03-24 2020-08-07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一种融合制图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553963A (zh) * 2020-04-13 2020-08-1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元网格生成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8215A (zh) * 2010-07-13 2010-12-08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一种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
CN102306169A (zh) * 2011-08-23 2012-01-04 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数字矢量海、陆图融合方法和系统
US20140267390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Digitalglobe, Inc. Automated geospatial image mosaic generation with automatic cutline generation
CN104713600A (zh) * 2015-03-20 2015-06-17 青岛理工大学 融合ZigBee和GIS技术的城市大气环境实时动态监测系统
US10593074B1 (en) * 2016-03-16 2020-03-17 Liberty Mutual Insurance Company Interactive user interface for displaying geographic boundaries
CN106547853A (zh) * 2016-10-19 2017-03-29 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一张图的林业大数据建设方法
CN108304559A (zh) * 2018-02-08 2018-07-20 广州地理研究所 一种区域地理空间数据融合方法
CN109192054A (zh) * 2018-07-27 2019-01-1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地图区域合并的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334164A (zh) * 2019-06-12 2019-10-15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一种生态空间数据的融合方法
CN110399364A (zh) * 2019-07-11 2019-1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多种公路检测器数据的数据融合方法
CN110647611A (zh) * 2019-09-24 2020-01-03 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ArcGIS平台的要素属性标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506685A (zh) * 2020-03-24 2020-08-07 山东省国土测绘院 一种融合制图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553963A (zh) * 2020-04-13 2020-08-1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元网格生成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4526A (zh) * 2021-06-25 2021-09-24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路网数据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34526B (zh) * 2021-06-25 2022-12-02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路网数据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470145A (zh) * 2021-07-29 2021-10-0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70145B (zh) * 2021-07-29 2023-07-18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6595715A (zh) * 2023-04-12 2023-08-15 北京世纪农丰土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数据处理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69850B (zh) 2024-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69850A (zh) 地理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Kotusev The history of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CN112732641A (zh) 一种电子档案的归档方法及装置、介质
CN111639480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文本标签化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0759269B1 (ko) 수치지도 객체의 속성정보를 이용한 다중폴리곤 생성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Gajra et al. Automating student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ChatBot and RPA technology
CN110879808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KR102184048B1 (ko) Gis 기반 토지 이용 계획 검토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2307145A (zh) 一种历史地图数据的批量更新方法及装置、介质、设备
CN115099210A (zh) 一种清算文件构造方法及系统
CN102831169B (zh)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平面图形关系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4049089A (zh) 一种构建政务大数据平台的方法及系统
CN111444368B (zh) 构建用户画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09357A (zh) 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数据治理方法、装置、系统及介质
CN105426676A (zh) 一种钻井数据处理方法和系统
US20200242351A1 (en) Efficient handling of digital map data differences
CN115033936A (zh) 一种用于SolidWorks系统的物料模型管理方法
CN111026705B (zh) 建筑工程文件管理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1352747A (zh) 协同作业方法及装置
Planting Developing a data repository for the Climate Adaptive City Enschede
Buttenfield Research Initiative 3: Multiple representations, closing report
CN114385172A (zh) cass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86105B (zh) 一种面向cim的自然资源历史业务数据整合方法及装置
CN115470310B (zh) 地图差分数据的生成方法、相似度确定方法及云端服务器
US10846064B1 (en) Software requirements creating and tracking system and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