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62032A - 用于堆叠式模具注塑成型机的中心部段的压板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堆叠式模具注塑成型机的中心部段的压板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262032A CN112262032A CN201980038426.7A CN201980038426A CN112262032A CN 112262032 A CN112262032 A CN 112262032A CN 201980038426 A CN201980038426 A CN 201980038426A CN 112262032 A CN112262032 A CN 1122620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n
- wall
- plate
- mold
- ej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6—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 B29C45/1635—Making multilayered or multicoloured articles using displaceable mould parts, e.g. retractable partition between adjacent mould cavi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29C45/4005—Ejector constructions; Ejector operating mechanis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1742—Mounting of moulds; Mould supports
- B29C45/1744—Mould support plat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模具中心部段的压板设备,包含:在第一壁的第一正面上的第一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一模具部段;以及在第二壁的第二正面上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壁在轴向方向上与第一壁间隔开并且在其间提供大体中空的腔室。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二模具部段并且被定向为远离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所述压板设备还包含在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延伸的多个压缩构件,用于保持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壁间距;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顶出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一模具部段和所述第二模具部段顶出模制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具有堆叠式模具特征的注塑成型机,和/或涉及用于在注塑成型机中可移动地支承多个模具的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第4,330,247号(里斯(Rees)等人)旨在公开一种介于注塑成型机的固定压板和可动压板之间的四侧转塔,该转塔安装在滑架上,所述滑架可沿压板运动方向滑动,并可绕垂直于该方向的轴线旋转到是个间隔90°的操作位置。在每个这些位置中,其中在其一个面上承载的一个或多个芯进入固定压板上相对的模板的相应腔中,而相对面上的一个或多个相对应的芯则被容纳在可动压板上的配对板上,转塔的转位通过这些板上的两个对齐的销钉明确地限定,这些销钉在合模时进入转塔中的相应孔中;相反,通过销钉阻止这种闭合,直到转塔处于正确的位置。每个转塔面上的一个或多个芯可以横越覆盖在该面上的相应的脱模板,或者可以由承载在相对可移动的保持板上的顶出销穿透;在围绕任何此类面的芯模制的工件旋转了三个转塔位置之后,在合模行程中,与相关的脱模器或保持板相连的滚子通过两个压板相关板上的一对凸轮杆接合,以将模制工件从其芯上移开。
美国专利第6,036,472号(布德罗(Boudreau)等人)旨在公开一种与多工位成型机结合使用的模制件顶出装置。该多工位成型机具有至少一个限定在第一模具压板和第二模具压板之间的第一模具台以及限定在第二模具压板和第三模具压板之间的第二模具台,用于打开和闭合模具台的机构,以及连接第一、第二和第三模具压板的拉杆。顶出装置用于从第一模具台和第二模具台中的每一个顶出模制件,并且连杆机构用于连接多个顶出装置并将至少一个顶出装置的运动转换至至少一个其他顶出装置。动力机构用于致动所述顶出装置,其中,所述动力机构独立于打开和闭合机构。
发明内容
提供以下总结,以向读者介绍接下来要进行的更详细的讨论。该总结并非旨在限制或定义权利要求。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模具中心部段的压板设备包含:(a)在第一壁的第一正面上的第一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一模具部段;(b)在第二壁的第二正面上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壁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间隔开,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二模具部段并且被定向为远离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c)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的多个压缩构件,压缩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壁间距;(d)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顶出板,所述第一顶出板可在第一板前进位置和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轴向平移,所述第一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一顶出杆,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一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一模具部段顶出第一模制件;以及(e)轴向地位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二顶出板,所述第二顶出板可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轴向平移,所述第二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二顶出杆,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二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二模具部段顶出第二模制件。
根据一些方面,一种注塑成型机包含:(a)固定端压板;(b)移动端压板;(c)在所述固定端压板和所述移动端压板之间可轴向平移的托架;以及(d)安装至所述托架的中心压板。所述中心压板包含:(i)在第一壁的第一正面上的第一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一模具部段;(ii)在第二壁的第二正面上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壁在轴向上与所述第一壁间隔开,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二模具部段并且被定向为远离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iii)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的多个压缩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壁间距;(iv)第一顶出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顶出板可沿轴向在第一板前进位置和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所述第一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一顶出杆,用于在所述第一顶出板处于所述第一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一模具部段顶出第一模制件;以及(v)第二顶出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二顶出板可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轴向平移,所述第二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二顶出杆,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二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二模具部段顶出第二模制件。
根据一些方面,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模具中心部段的压板设备,包含:(a)在第一壁的第一正面上的第一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一模具部段;(b)在第二壁的第二正面上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壁在轴向上与第一壁间隔开并且在其间提供大体中空的腔室,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二模具部段并且被定向为远离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c)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的多个压缩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壁间距;以及(d)安装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顶出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一模具部段和所述第二模具部段顶出模制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包括在所述中空腔室中并且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顶出板,所述第一顶出板能够平行于轴向方向在第一板前进位置和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所述第一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一顶出杆,用于在处于第一板前进位置时从第一模具部段顶出第一模制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含第二顶出板,所述第二顶出板在中空腔室中并且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二顶出板能够平行于轴向方向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所述第二顶出板连接到至少一个第二顶出杆,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二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二模具部段顶出第二模制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设备还包含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的多个引导轴,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由引导轴可滑动地支承。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注塑成型机的注塑周期中,所述引导轴与抵靠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轴向向内的压缩力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含联接到所述第一顶出板的第一致动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板前进位置和所述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第一顶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含固定到所述第二壁的第一缸体,可在所述第一缸体内滑动的第一活塞,以及将所述第一活塞连接到所述第一顶出板的第一活塞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缸体包括在所述第二壁中的第一缸体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含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联接到第二顶出板,用于在所述第二板前进位置和所述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所述第二顶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包含:第二缸体,其固定到所述第一壁;第二活塞,其可在所述第二缸体内滑动;以及第二活塞杆,其将所述第二活塞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缸体包括在所述第一壁中的第二缸体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出板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二顶出板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不与所述压缩构件接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构件穿过所述顶出板中的间隙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构件包含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轴向延伸的多个腹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构件包含多个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轴向延伸并跨过中空腔室的支承柱。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支承柱包含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一柱段固定在所述第一壁上并终止于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且与第一壁和第二壁间隔开的第一段端面,并且第二柱段固定在所述第二壁上并终止于抵靠所述第一段端面的第二段端面。
根据一些方面,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压板设备,包含:(a)压板主体,该压板主体在第一侧上具有用于支承第一半模的第一模具安装表面,并且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具有用于支承第二半模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和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沿轴线彼此轴向间隔开;(b)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周边延伸到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周边的多个外腹板,所述外腹板具有向内定向的内表面,该内表面界定了所述压板主体的内部容积,并且所述外腹板包含顶部腹板、底部腹板以及横向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腹板;(c)多个内部腹板,其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轴向延伸并围绕中心腔室布置;以及(d)顶出组件,包含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所述第一顶出板用于从所述第一半模顶出第一模制件,所述第二顶出板用于从所述第二半模顶出第二模制件,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设置在所述中心腔室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主体包含具有所述第一侧的第一主体壳体和具有所述第二侧的第二主体壳体,所述第二主体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壳体相对地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腹板和所述内腹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腹板段和第二腹板段,所述第一腹板段从所述第一侧轴向向内延伸到第一腹板邻接表面,所述第二腹板段从所述第二侧轴向向内延伸到用于抵靠所述第一腹板邻接表面的第二腹板邻接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体壳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壳体由相同的第一铸件和第二铸件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板设备还包含平行于轴线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延伸的多个引导轴,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由所述引导轴可滑动地支承。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注塑成型机的注塑周期中,所述引导轴与抵靠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轴向向内压缩力隔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第一致动器,其联接到所述第一顶出板,用于使所述第一顶出板沿轴线在第一板前进位置和第一版缩回位置之间平移;以及第二致动器,其联接到所述第二顶出板,用于使所述第二顶出板沿轴线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缩回位置之间平移。
根据一些方面,一种注塑成型机包含:(a)固定端压板;(b)移动端压板;以及(c)中心压板,其可在所述固定端压板与所述移动端压板之间沿机器轴线平移。所述中心压板包含:(i)在第一壁的第一正面上的第一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一模具部段;(ii)在第二壁的第二正表面上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壁沿所述机器轴线与所述第一壁间隔开,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定向为远离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以支承第二模具部段;(iii)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的多个压缩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壁间距;(iv)第一顶出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顶出板可沿轴向在第一板前进位置和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所述第一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一顶出杆,第一顶出杆用于在所述第一顶出板处于所述第一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一模具部段顶出第一模制件;以及(v)第二顶出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二顶出板可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轴向平移,所述第二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二顶出杆,第二顶出杆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二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二模具部段顶出第二模制件。
根据一些方面,一种注塑成型的方法,包含:(a)通过使中心压板沿着轴线朝向固定压板平移,从而将由固定压板支承的第一端模具部段相对于由中心压板承载的第一中心模具部段闭合;(b)通过使所述移动压板沿轴线朝向所述中心压板平移,从而将所述移动压板承载的第二端模具部段相对于所述中心压板承载的第二中心模具部段闭合;(c)在步骤(a)和步骤(b)之后,在模具部段施加夹紧力;(d)将来自第一注塑单元的第一熔体注入形成在第一端模具部段和第一中心模具部段之间的第一模腔中;(e)将来自第二注塑单元的第二熔体注入形成在第二端模具部段分和第二中心模具部段之间的第二模腔中;(f)通过平移所述移动压板远离所述中心压板并且平移所述中心压板远离所述固定压板来打开所述模具;以及(g)使所述中心压板内部的顶出组件通电,以使第一顶出板在所述中心压板内沿轴向朝向所述固定压板前进,以将第一模制件从所述第一模腔中顶出,并使第二顶出板在所述中心压板内朝着所述移动压板前进,以从所述第二模腔中顶出第二模制件。
通过阅读本文公开的教导的具体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本说明书的其他方面和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其中:
图1是注塑成型机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机器的一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3是图2的机器的俯视图;
图4是沿线4-4截取的图3的机器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沿线5-5截取的图4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的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是类似于图6的立体图,但是沿着不同的切割线截取,并且示出了一些附加的顶出特征;
图8是图1的机器的中心压板的立体图;
图9是中心压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是沿箭头10-10的方向观看的图9的结构的内部的主视图;
图11是沿线11-11截取的图9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类似于图11的视图,其中顶出板元件示出为处于前进位置而不是图11的缩回位置;
图12a是图12的放大部分;以及
图13是图9的结构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立体图,其沿线13-13截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各种设备或过程以提供每个要求保护的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不限制任何要求保护的发明,并且任何要求保护的发明可以覆盖与以下描述的那些不同的过程或设备。要求保护的发明不限于具有以下描述的任何一种设备或过程的所有特征的设备或过程,也不限于以下描述的多个或所有设备共有的特征。下述设备或过程可能不是本专利申请的发布所授予的任何专有权的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的设备或过程中披露的任何发明,但未通过本专利申请的发布授予其专有权,则可能是另一种保护性文书的主题,例如,连续专利申请,并且申请人、发明人或所有人无意通过在本文档中公开而放弃、拒绝或将任何此类发明奉献给公众。
参照图1,注塑成型机100的实施例包含沿机器轴线104纵向延伸的基座102。多个压板由基座支承,并且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压板包含第一端压板106、第二端压板108以及设置在第一端压板106和第二端压板108之间的中心压板11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压板106(并且也称为固定压板106)在固定位置安装到基座10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压板108和中心压板110可沿着机器轴线104相对于基座102平移。
也参照图2,所述第一端压板106具有用于支承第一端半模107a的第一端模具安装表面107。所述第二端压板108具有轴向朝向所述第一端压板106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109,用于支承第二端半模109a。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中心压板110具有在相对的面上的两个模具安装表面,包含在第一壁114的第一正面112上的第一中心模具安装表面113和在第二壁118的第二正面116上的第二中心模具安装表面117。所述第一中心模具安装表面113用于支承第一中心模具部段113a,并且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115用于支承第二中心模具部段117a。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的闭合通过下述方式实现:通过使所述中心压板110朝向所述第一端压板106平移,使得所述第一中心模具部段113a沿着第一分型面P1抵靠在所述第一端半模107a上,并且进一步使所述第二端压板108朝向所述中心压板110平移,使得所述第二端半模109a沿着第二分型面P2抵靠所述第二中心半模117a。拉杆124以张紧的方式被加载以在整个半模上施加夹持力以在将熔体注入到所述模具中的过程中保持模具闭合。
也参照图3,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压板108可沿着固定到基座102的端压板轨道126平移。端压板轴承座128与所述端压板轨道126可滑动地接合,并且所述第二端压板108被固定到端压板轴承座12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心压板110可沿着与端压板轨道126不同的中心压板轨道132平移,并由固定在中心压板110上的中心压板轴承座134接合。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中心压板轨道132位于端压板轨道126的横向内侧,并且位于端压板轨道126下方的高度处。这种布置可以为中心压板和安装在其上的半模113a、117a提供更好的支承。
端压板行程致动器136推动所述第二端压板108在模具打开位置和模具闭合位置之间平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端压板行程致动器136包括由伺服电动机驱动的滚珠丝杠和螺母。中心压板冲程致动器138推动所述中心压板平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致动器包括液压缸、活塞和活塞杆。
现在参考图4,所述中心压板110包含主体140和容纳在所述主体140内的顶出组件141,该顶出组件用于在注塑循环之后从所述半模113a、117a顶出模制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140通常由两半或两个壳体140a、140b形成。第一主体壳体140a包含所述第一壁114,第二主体壳体140b包含所述第二壁118。每个主体壳体140a,140b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是整体铸造金属结构。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壳体140a,140b基本相同,并且形成它们的铸件是使用单个铸模制成的。所述壳体140a,140b具有各自的轴向邻接表面,当壳体组装在一起时,所述轴向邻接表面彼此邻接。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帮助容纳所述顶出组件141,在所述主体140中形成中空腔室142,其在所述第一壁114和第二壁118的后表面(向内指向)之间轴向延伸,并且大致在中心围绕所述轴线104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腔室142具有腔室轴向范围144。所述第一壁114和第二壁118至少在所述中心压板110的各个中心区域中间隔开,以提供所述腔室轴向范围144。
多个压缩构件146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以抵抗壁114、118的向内偏转并保持中空腔室142的腔室轴向范围14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压缩构件146包含与所述壳体140a,140b一体铸造的腹板和分别附接到所述壳体140a,140b的多个柱。压缩构件146的腹板和柱通常跨越壁114、118的相对的向内指向的表面之间的间隔。腹板和柱可以是一件式结构,跨过整个壁间距,也可以是分段结构,相对的节段彼此对齐,每个节段的跨越距离小于整个壁间距。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柱包含从相应的壳体140a,140b的壁114,118轴向延伸离开的柱段148。每个柱段148具有固定在相应壁的后表面上的近端150和终止于柱端面的远端154。柱端面是轴向邻接表面的元件,并且当组装主体(例如,参见图4中的第一壳体140a的第一柱段148a的端面邻接第二壳体140b的第二柱段148b的端面)时,一个壳体的柱端面邻接相对壳体的柱面。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腹板也是分段构造的。例如,围绕腔室142的外围并在腔室142的外围横向外侧,所述主体140包含轴向延伸的腹板节段158。腹板节段通常在壁114、118之间包围腔室142。每个腹板节段具有附接到相应端壁的后表面的腹板近端160,以及在腹板端面164终止的腹板远端164。腹板端面也是轴向邻接表面的元件。当组装主体时,一个壳体的腹板端面164邻接相对壳体的腹板端面。
现在也参考图5和图6,顶出组件141包含轴向地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顶出板170a。第一顶出板170a可在所述腔室142内在第一板前进位置与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轴向平移。第一顶出板170a可释放地联接至至少一个第一顶出杆172a,用于当处于所述第一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一模具部段(安装到所述第一中心模具安装表面113)顶出第一模制件。
顶出组件141还包含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二顶出板170b。所述第二顶出板170b可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轴向平移。第二顶出板170b可释放地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二顶出杆172b,用于当处于第二板前进位置时从第二模具部段(安装到所述第二中心模具安装表面117)顶出第二模制件。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顶出板170包含副板180,该副板可沿在所述第一壁114和所述第二壁118之间延伸的引导轴182滑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有四个平行轴182。每个副板180(即,第一副板180a和第二副板180b)设置有衬套184,以可滑动地接合引导轴182。锁定板186可滑动地联接至副板180,相对于所述副板固定在轴向位置,但可在横向往复方向188上相对于副板平移(图6)。锁定板186可以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在锁定位置中,顶出杆172固定成与顶出板170轴向平移;在解锁位置中,顶出杆与顶出板分离,并且板170和杆172之间发生相对轴向运动是可能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顶出杆的端部设有扩大的柱头部分192(图5),并且穿梭板设有锁眼开口194(例如,图6),该锁眼开口具有大部分196(柱头可轴向穿过),以及在方向188上与大部分相邻的较窄部分198(柱头不能沿轴向穿过)。
现在也参考图7,顶出组件141还包括至少一个顶出致动器200,以促使板170沿引导轴182平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顶出致动器包含联接至所述第一板170a的第一液压致动器200a和联接至所述第二板170b的第二液压致动器200b。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液压致动器包含邻近所述第二壳体140b的第二壁118附接的第一缸体202a,所述第二液压致动器200b包含邻近第一壳体140a的第一壁114附接的第二缸体202b。活塞杆204b从所述缸体202b延伸穿过所述第一板170a中的开口,用于与所述第二板170b连接。
现在也参考图8,当组装时,所述中心压板110通过集成的、通常封闭的顶出设备为安装在表面113、117上的各个半模提供支承。主体140具有一体的支脚209,中心压板轴承座134固定到其上。可以在主体140的侧壁上设置进入狭槽214,以验证和/或手动调节顶出板170在主体140内部的位置。在机器运行期间,狭槽可以被遮盖。该设计有助于极大地提高机器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注塑应用(包含无尘室应用)。该设计提供了强大的顶出能力,还可以容纳更广泛的待成型物品,包含例如更深的物品(例如瓶坯)。
现在也参考9,示出了用于支承注塑成型机的模具中心部段的中心压板设备1110的另一实施例。中心压板1110与中心压板110相似,相同的特征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并增加1000。
现在也参考11,中心压板1110包含主体1140和容纳在主体1140内的顶出组件1141,用于在注塑循环之后从半模113a,117a顶出模制件。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1140通常由两半或两个壳体1140a,1140b形成。第一主体壳体1140a包含第一壁1114,第二主体壳体1140b包含第二壁1118。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主体壳体1140a,1140b都是一体的铸造金属结构。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主体壳体1140a,1140b基本上是相同的,并且形成它们的铸件是使用单个铸模制成的。壳体1140a,1140b具有各自的轴向邻接表面,当两个壳体组装在一起时,所述轴向邻接表面彼此邻接。
参考图1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帮助容纳顶出组件1141,在主体1140内形成中空腔室1142,该中空腔室在第一壁1114和第二壁1118的后表面(向内指向)之间轴向延伸,并且大致在中心围绕轴线104延伸。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中空腔室1142具有腔室轴向范围1144。第一壁1114和第二壁1118至少在中心压板1110的各个中心区域中间隔开,以提供腔室轴向范围1144。
多个压缩构件1146在第一和第二壁之间延伸,以抵抗壁1114、1118的向内偏转并保持中空腔室142的腔室轴向范围114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压缩构件1146包含与壳体1140a,1140b一体铸造的腹板和分别附接到壳体1140a,1140b的多个柱。压缩构件1146的腹板和圆柱通常跨越壁1114、1118的相对的向内指向的表面之间的间距。腹板和柱可以是一件式结构,跨过整个壁间距,也可以是分段结构,相对的节段彼此对齐,每个节段的跨越距离小于整个壁间距。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压板主体1140包含从压板主体的第一侧1112的第一周边延伸到第二侧1118的第二周边的多个外腹板1166。外腹板1166具有向内定向的内表面,该内表面界定了压板主体的内部容积。外腹板包含顶部腹板、底部腹板以及横向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腹板。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压板主体1140还包含多个内腹板1168,所述内腹板在第一侧1112和第二侧1118之间轴向延伸并且围绕中心腔室1142设置。
现在也参考图13,顶出组件1141包含在轴向上位于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第一顶出板1170a。第一顶出板1170a可在腔室1142内在第一板前进位置(图12)和第一板缩回位置(图11)之间轴向平移。第一顶出板1170a联接至至少一个第一顶出杆1172a,用于当处于第一板前进位置时从第一模具部段(安装到第一中心模具安装表面1113)顶出第一模制件。
顶出组件1141还包含在轴向上位于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第二顶出板1170b。第二顶出板170b可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轴向平移。第二顶出板1170b联接至至少一个第二顶出杆1172b,用于当处于第二板前进位置时从第二模具部段(安装至第二中心模具安装表面1117)顶出第二模制件。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顶出板1170a,1170b可沿着在第一壁1114和第二壁1118之间延伸的多个引导轴1182滑动。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平行轴1182。每个顶出板设置有衬套1184,以可滑动地接合引导轴。每个引导轴1182与在注塑成型机的注塑周期中在模具夹紧期间施加在中心压板上的轴向压缩力隔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引导轴1182的端面和相应的壁1114、1118的相对表面之间设置有微小的间隙。这可以帮助避免引导轴的任何弯曲,并有利于顶出板1170a、1170b沿引导轴1182的平稳可靠平移。
再次参考图12和图12a,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组件1141在顶出杆1172的端部包含联接器1176,用于与附接在中心压板1110上的中间半模113a,117a内部的模具顶出设备可释放地连接。例如,在典型配置中,半模将包含模具顶出销,每个顶出销的前端与处于缩回位置的零件成型模腔的内表面齐平并形成其一部分,其尾端固定至模具销承载板。
承载板是可平移的,以将销移动到前进位置,在该位置,销的前端突出到模腔中以将模制件从模腔中顶出。承载板的来回运动通过一个或多个从承载板向后延伸的连杆完成。所述连杆具有从半模露出的外端,以通过联接器与顶出组件1141的顶出杆1172连接。
每个联接器1176可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调节。当处于打开状态时,连杆的外端可相对于顶出杆轴向移动,以与联接器接合和脱离接合。在闭合状态下,与联接器接合的连杆的外端轴向固定在相应的顶出杆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联接器是气动驱动的,以将联接器从闭合状态移动到打开状态。合适的联接器是可商购的,并且在各种现有技术参考文献中进行了描述,包含例如美国专利第6,379,072号。
使用中心压板设备1110中的联接器1176以可释放地将顶出组件1141连接到半模,可以消除对之前描述的压板装置110的副板180和锁定板186的需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顶出组件1141没有副板180、186。顶出杆固定在组装好的中心压板设备中的顶出板上,并且例如在拆卸和更换固定在中心压板上的半模期间保持固定。
现在也参考图7,顶出组件1141还包含至少一个顶出致动器1200,以促使板1170沿着引导轴1182平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顶出致动器包含联接至第一板1170a的第一液压致动器200a和联接至第二板1170b的第二液压致动器200b。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液压致动器包含邻近第二壳体140b的第二壁1118附接的第一缸体1202a,第二液压致动器200b包含邻近第一壳体1140a的第一壁1114附接的第二缸体1202b。活塞杆1204b从缸体1202b延伸穿过第一板1170a中的开口,以与第二板1170b连接。
再次参考图9,当组装时,中心压板110通过集成的、通常封闭的顶出设备为安装在表面1113、1117上的各个半模提供支承。可以在主体1140的侧壁上提供一个或多个进入狭槽1214,以验证和/或手动调节顶出板1170在主体1140内部的位置。机器运行期间可以遮盖狭槽。该设计有助于极大地提高机器的灵活性,以适应各种注塑应用(包含无尘室应用)。该设计提供了强大的顶出能力,还可以容纳更广泛的待成型物品,包含例如更深的物品(例如瓶坯)。
在使用实施例中,具有中心压板110,1110的注塑成型机100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操作以执行注塑成型:通过使中心压板110,1110沿轴线朝向固定压板106平移,将由固定压板106支承的第一端模具部段107a相对于由中心压板110,1110承载的第一中心模具部段113a,1113a闭合。
该操作还包含通过使移动压板沿轴线朝向中心压板平移而将由移动压板承载的第二端模具部段相对于由中心压板承载的第二中心模具部段闭合。
然后,闭合模具部段后,在模具部段上施加夹紧力。当施加足够的夹紧力时,将第一熔体从第一注塑单元注塑到形成在第一端模具部段和第一中心模具部段之间的第一模腔中。在第二端模具部段和第二中心模具部段之间形成的第二模腔中注入来自第二注塑单元的第二熔体。
随后打开模具,方法是移动移动压板使其远离中心压板,并使中心压板远离固定压板,并向中心压板内部的顶出组件通电,以使中心压板内的第一顶出板沿轴向朝固定压板推进,以将所述第一模制件从第一模腔顶出,并使第二压板在中心压板内朝着移动压板前进,以从第二模腔顶出第二模制件。顶出板平行于所述轴线,但沿相反方向移动,以从中心模具部段的相对侧进行顶出。
尽管以上描述提供了一个或多个过程或设备的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其他过程或设备也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Claims (25)
1.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模具中心部段的压板设备,包括:
a)在第一壁的第一正面上的第一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一模具部段;
b)在第二壁的第二正面上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壁在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壁间隔开并且在其间提供大体中空腔室,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二模具部段并且被定向为远离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
c)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的多个压缩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壁间距;以及
d)安装在所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顶出组件,用于从所述第一模具部段和所述第二模具部段顶出模制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顶出组件包括在所述中空腔室中并且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顶出板,所述第一顶出板能够平行于所述轴向方向在第一板前进位置和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所述第一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一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杆用于在处于第一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一模具部段顶出第一模制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第二顶出板,所述第二顶出板在所述中空腔室中并且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二顶出板能够平行于所述轴向方向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所述第二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二顶出杆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二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二模具部段顶出第二模制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板设备,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的多个引导轴,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由引导轴可滑动地支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在所述注塑成型机的注塑周期中,所述引导轴与抵靠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轴向向内的压缩力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联接到所述第一顶出板的第一致动器,用于在所述第一板前进位置和所述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第一顶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第一致动器包括固定到所述第二壁的第一缸体,能在所述第一缸体内滑动的第一活塞,以及将所述第一活塞连接到所述第一顶出板的第一活塞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缸体包括在所述第二壁中的第一缸体孔。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联接到所述第二顶出板,用于在所述第二板前进位置和所述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所述第二顶出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包括:第二缸体,其固定到所述第一壁;第二活塞,其能在所述第二缸体内滑动;以及第二活塞杆,其将所述第二活塞连接至所述第二顶出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第二缸体包括在所述第一壁中的第二缸体孔。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顶出板轴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壁和所述第二顶出板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不与所述压缩构件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压缩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轴向延伸的多个腹板。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压缩构件包括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轴向延伸并跨过整个腔室的多个支承柱。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支承柱包括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一柱段固定在所述第一壁上并终止于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间隔开的第一段端面,并且第二柱段固定在所述第二壁上并终止于抵靠所述第一段端面的第二段端面。
17.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压板设备,所述压板设备包括:
a)压板主体,该压板主体在第一侧上具有用于支承第一半模的第一模具安装表面,并且在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具有用于支承第二半模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和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沿轴线彼此轴向间隔开;
b)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周边延伸到所述第二侧的第二周边的多个外腹板,所述外腹板具有向内定向的内表面,该内表面界定所述压板主体的内部空间,并且所述外腹板包含顶部腹板、底部腹板以及横向相对的第一和第二侧腹板;
c)多个内腹板,所述多个内腹板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轴向延伸并围绕中心腔室布置;以及
d)顶出组件,所述顶出组件包含第一顶出板和第二顶出板,所述第一顶出板用于从所述第一半模顶出模制件,所述第二顶出板用于从所述第二半模顶出模制件,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设置在所述中心腔室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压板主体包含具有所述第一侧的第一主体壳体和具有所述第二侧的第二主体壳体,所述第二主体壳体相对于所述第一主体壳体相对地固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外腹板和所述内腹板中的每一个包括第一腹板段和第二腹板段,所述第一腹板段从所述第一侧轴向向内延伸到第一腹板邻接表面,所述第二腹板段从所述第二侧轴向向内延伸到用于抵靠所述第一腹板邻接表面的第二腹板邻接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8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壳体和所述第二主体壳体由相同的第一铸件和第二铸件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17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设备,还包括平行于所述轴线在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之间延伸的多个引导轴,所述第一顶出板和所述第二顶出板由所述引导轴可滑动地支承。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在注塑成型机的注塑周期中,所述引导轴与抵靠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轴向向内压缩力隔离。
23.根据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板设备,其中,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第一致动器,其联接到所述第一顶出板,用于使所述第一顶出板沿所述轴线在第一板前进位置和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以及第二致动器,其联接到所述第二顶出板,用于使所述第二顶出板沿所述轴线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
24.一种注塑成型机,包括:
a)固定端压板;
b)移动端压板;
c)中心压板,其可在所述固定端压板与所述移动端压板之间沿机器轴线平移,所述中心压板包含:
i)在第一壁的第一正面上的第一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用于支承第一模具部段;
ii)在第二壁的第二正面上的第二模具安装表面,所述第二壁沿所述机器轴线与所述第一壁间隔开,所述第二模具安装表面定向为远离所述第一模具安装表面,以支承第二模具部段,以及;
iii)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延伸的多个压缩构件,用于保持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壁间距;
iv)第一顶出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一顶出板能沿轴向方向在第一板前进位置和第一板缩回位置之间平移,所述第一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一顶出杆,所述第一顶出杆用于在所述第一顶出板处于所述第一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一模具部段顶出第一模制件;以及
v)第二顶出板,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所述第二顶出板能在第二板前进位置和第二板缩回位置之间轴向平移,所述第二顶出板联接到至少一个第二顶出杆,所述第二顶出杆用于在处于所述第二板前进位置时从所述第二模具部段顶出第二模制件。
25.一种注塑成型的方法,包括:
a)通过使中心压板沿着轴线朝向固定压板平移,从而将由所述固定压板支承的第一端模具部段相对于由所述中心压板承载的第一中心模具部段闭合;
b)通过使移动压板沿所述轴线朝向所述中心压板平移,从而将所述移动压板承载的第二端模具部段相对于所述中心压板承载的第二中心模具部段闭合;
c)在步骤(a)和步骤(b)之后,在模具部段施加夹紧力;
d)将来自第一注塑单元的第一熔体注入形成在所述第一端模具部段和所述第一中心模具部段之间的第一模腔中;
e)将来自第二注塑单元的第二熔体注入形成在所述第二端模具部段和所述第二中心模具部段之间的第二模腔中;
f)通过平移所述移动压板远离所述中心压板并且平移所述中心压板远离所述固定压板来打开所述模具;以及
g)使所述中心压板内部的顶出组件通电,以使第一顶出板在所述中心压板内沿轴向朝向所述固定压板前进,以将第一模制件从所述第一模腔中顶出,并使第二顶出板在所述中心压板内朝着所述移动压板前进,以从所述第二模腔中顶出第二模制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862681195P | 2018-06-06 | 2018-06-06 | |
US62/681,195 | 2018-06-06 | ||
PCT/CA2019/050793 WO2019232635A1 (en) | 2018-06-06 | 2019-06-06 | Platen apparatus for center section of a stack mol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262032A true CN112262032A (zh) | 2021-01-22 |
Family
ID=6876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38426.7A Pending CN112262032A (zh) | 2018-06-06 | 2019-06-06 | 用于堆叠式模具注塑成型机的中心部段的压板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078225A1 (zh) |
CN (1) | CN112262032A (zh) |
DE (1) | DE112019002835T5 (zh) |
WO (1) | WO20192326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21130687B3 (de) | 2021-11-23 | 2023-01-19 | Schreiber Kunststofftechnik GmbH & Co. KG | Mehrkomponenten-Spritzgießmaschine |
DE202022102721U1 (de) | 2022-05-18 | 2022-05-25 | Schreiber Kunststofftechnik GmbH & Co. KG | Etagenwendegruppe für eine Mehrkomponenten-Spritzgießmaschin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061234A (en) * | 1964-05-11 | 1967-03-08 | Hehl & Soehne Arburg Masch | Moulds for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s |
CN102211379A (zh) * | 2010-04-09 | 2011-10-12 | 海尔集团公司 | 双色注塑模具、注塑机及双色注塑工艺 |
JP2012025003A (ja) * | 2010-07-22 | 2012-02-09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 射出成形機の中間型盤 |
US20120087999A1 (en) * | 2009-12-07 | 2012-04-12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for two-material molding |
CN109514801A (zh) * | 2017-09-20 | 2019-03-26 | 富强鑫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射出成型机的双向顶出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276020A (zh) * | 1962-03-16 | |||
JP5030116B2 (ja) * | 2010-04-27 | 2012-09-19 | 株式会社名機製作所 | 複合成形品用射出成形機およびその成形方法 |
CN102452153A (zh) * | 2010-10-25 | 2012-05-16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模具顶出装置及注塑成型设备 |
-
2019
- 2019-06-06 WO PCT/CA2019/050793 patent/WO2019232635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6-06 CN CN201980038426.7A patent/CN112262032A/zh active Pending
- 2019-06-06 DE DE112019002835.9T patent/DE112019002835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0
- 2020-12-01 US US17/108,498 patent/US2021007822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061234A (en) * | 1964-05-11 | 1967-03-08 | Hehl & Soehne Arburg Masch | Moulds for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s |
US20120087999A1 (en) * | 2009-12-07 | 2012-04-12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for two-material molding |
CN102211379A (zh) * | 2010-04-09 | 2011-10-12 | 海尔集团公司 | 双色注塑模具、注塑机及双色注塑工艺 |
JP2012025003A (ja) * | 2010-07-22 | 2012-02-09 |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 射出成形機の中間型盤 |
CN109514801A (zh) * | 2017-09-20 | 2019-03-26 | 富强鑫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射出成型机的双向顶出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10078225A1 (en) | 2021-03-18 |
DE112019002835T5 (de) | 2021-02-25 |
WO2019232635A1 (en) | 2019-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93805B1 (en) | Injection mold | |
US9802351B2 (en) | Molding apparatus | |
US5595771A (en) | Modular mold for injection molding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
US20210078225A1 (en) | Platen apparatus for center section of a stack mold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 |
CA2205621C (en) | Modular injection mold assembly | |
CN113165241B (zh) | 用于注塑机的合模单元和用于锁定传力元件的方法 | |
EP3906143B1 (en) | Slide guidance and wear reduction for injection molding | |
US5714180A (en) | Double closing unit for an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 |
JP2008531356A (ja) | 鋳型を収容するための装置 | |
CN114261059B (zh) | 模具、注射成型系统和制造成型产品的方法 | |
WO2020233861A1 (en) | Injection mold comprising slide | |
KR101918320B1 (ko) | 동축 구동부를 가진 캐스팅 몰드를 수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US5665405A (en) | Self-contained mol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amping the mold unit of an injection mold apparatus | |
EP4100225B1 (en) | Injection moulding machine with guide rail system for mould box | |
US6726466B2 (en) | Injection blow molding machine and clamping device | |
US6808006B2 (en) | Die-casting systems and machines and methods for withdrawing cores in die-casting systems and machines | |
EP4175811B1 (en) | Main guide rail with internal track | |
CN220534897U (zh) | 一种注吹一体机的吹塑结构 | |
AT523705B1 (de) | Spritzgiessmaschine zum Giessen von Vorformlingen | |
JP3313902B2 (ja) | 射出成形金型装置 | |
WO2011035407A1 (en) | Latch assembly | |
MXPA06010568A (en) | Mold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