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59864A - 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59864A
CN112259864A CN202011149331.3A CN202011149331A CN112259864A CN 112259864 A CN112259864 A CN 112259864A CN 202011149331 A CN202011149331 A CN 202011149331A CN 112259864 A CN112259864 A CN 1122598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pper cover
end plate
cover body
assembly
so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93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anjun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93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598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59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598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涉及电池领域。该软包模组包括电芯、壳体组件、汇流排和端板组件。其中,壳体组件包括下壳体和上盖体,下壳体设置有承载部,上盖体承载于承载部,并与承载部焊接。端板组件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端板组件分别位于壳体组件的两端,并均与下壳体和上盖体连接,且下壳体、上盖体以及两个端板组件共同围成密封的安装空间。电芯的数量包括多组,多组电芯均设置于下壳体上,并位于安装空间内。汇流排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汇流排分别位于安装空间的相对两端,并分别与电芯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便于装配的特点,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软包模组在进行装配时,会将下壳体和上盖体进行焊接。现有技术中,存在下壳体和上盖体焊接不便的问题,装配难度较大,对装配效率有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其具有便于装配的特点,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模组,包括电芯、壳体组件、汇流排和端板组件;
所述壳体组件包括下壳体和上盖体,所述下壳体设置有承载部,所述上盖体承载于所述承载部,并与所述承载部焊接;
所述端板组件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端板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两端,并均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盖体连接,且所述下壳体、所述上盖体以及两个所述端板组件共同围成密封的安装空间;
所述电芯的数量包括多组,多组所述电芯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上,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所述汇流排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汇流排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空间的相对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电芯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壳和两个侧边壳体,所述两个侧边壳体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壳的两侧,所述承载部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侧边壳体上,所述端板组件与所述底壳和所述两个侧边壳体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包括相互连接的承载段和延伸段,所述承载段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侧边壳体上,并相对所述侧边壳体弯折,所述延伸段相对所述承载段弯折;所述上盖体承载于所述承载段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体包括盖体本体和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的相对两侧的盖体连接部,所述盖体连接部承载于所述承载部并与所述承载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盖体连接部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铆接孔,所述承载部设置有第二铆接孔,所述第一铆接孔与所述第二铆接孔相对,且所述盖体连接部还通过所述第一铆接孔和所述第一铆接孔与所述承载部铆接;并在铆接后,所述盖体连接部与所述承载部焊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端板组件包括塑料件和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嵌设于所述塑料件内,且所述金属件与所述下壳体和所述上盖体焊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塑料件上设置有正负极输出位置,所述软包模组还在所述正负极输出位置上设置保护盖,所述保护盖用于罩设在所述正负极输出位置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塑料件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保护盖与所述塑料件滑动配合。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模组的装配工艺,用于装配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软包模组,所述装配工艺包括:
在并排设置的多组所述电芯安装于所述下壳体上;
在多组所述电芯的相对两端分别装配所述汇流排;
在所述下壳体的相对两端装配所述端板组件,并使所述下壳体与所述端板组件连接;
将所述上盖体铆接于所述下壳体的所述承载部,并在铆接后,焊接所述上盖体和所述承载部。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软包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该软包模组的下壳体上设置有承载部,该承载部用于承载上盖体;在将上盖体装配至下壳体上时,可以先将上盖体放置在下壳体的承载部上,即上盖体承载于承载部上。再焊接上盖体与承载部,从而方便上盖体与下壳体的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便于装配的特点,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包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软包模组的装配工艺的流程示意框图。
图标:100-软包模组;110-电芯;120-壳体组件;121-下壳体;1211-承载部;1212-底壳;1213-侧边壳体;1214-承载段;1215-延伸段;1216-第二铆接孔;122-上盖体;1221-盖体本体;1222-盖体连接部;1223-第一铆接孔;123-安装空间;130-汇流排;140-端板组件;143-正负极输出位置;144-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模组100。该软包模组100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比如新能源汽车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包模组100具有便于装配的特点,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软包模组100包括电芯110、壳体组件120、汇流排130和端板组件140。壳体组件120包括下壳体121和上盖体122,下壳体121设置有承载部1211,上盖体122承载于承载部1211,并与承载部1211焊接。端板组件140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端板组件140分别位于壳体组件120的两端,并均与下壳体121和上盖体122连接,且下壳体121、上盖体122以及两个端板组件140共同围成密封的安装空间123。电芯110的数量包括多组,多组电芯110均设置于下壳体121上,并位于安装空间123内。汇流排130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汇流排130分别位于安装空间123的相对两端,并分别与电芯110电连接。
如图2所示,该软包模组100还可以包括采样电路板、线束隔离板、泡棉等部件,采样电路板与电芯110贴合,用于对电芯110的温度采样;采样电路板的采样端子可以直接与电芯110贴合,从而使获得的温度值更准确,避免因获取的温度不能较准确反映电芯110的实际温度,所引起的限功率使用的情况。泡棉可以填充在采样电路板的采样端子和上盖体122之间,用于使采样端子与电芯110保持贴紧,从而有助于提升采样端子所获得温度的可靠性。当然,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电芯110之间填充泡棉,用于吸收电芯110受热膨胀所产生的变形。线束隔离板可以便于汇流排130的布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部1211用于承载上盖体122;在将上盖体122装配至下壳体121上时,可以先将上盖体122放置在下壳体121的承载部1211上,即上盖体122承载于承载部1211上。再焊接上盖体122与承载部1211,实现上盖体122与下壳体121的连接。
当然,在焊接前,也可以先通过定位或固定结构将上盖体122与下壳体121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在上盖体122与下壳体121保持固定后,再对其进行焊接,从而保证焊接的准确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下壳体121可以包括底壳1212和两个侧边壳体1213,两个侧边壳体1213分别设置于底壳1212的两侧,承载部1211分别设置于两个侧边壳体1213上,端板组件140与底壳1212和两个侧边壳体1213连接。
可选地,底壳1212和两个侧边壳体1213大体围成U型结构,该U型结构的顶部开口可以由上盖体122密封,两端的开口可以由两端的两个端板组件140密封。将下壳体121设置为U型结构可以便于电芯110的装配、以及与上盖体122、端板组件140的焊接。
如图所示,承载部1211的形状大体为L形,承载部1211与侧边壳体1213连接后,整体的形状大体为横向的Z字形。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承载部1211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承载段1214和延伸段1215,承载段1214的一端设置于侧边壳体1213上,并相对侧边壳体1213弯折,延伸段1215相对承载段1214弯折;上盖体122承载于承载段1214上。
应当理解的是,承载段1214用于承载上盖体122,实现对上盖体122的支撑,延伸段1215与承载段1214连接,可以对上盖体122的位置进行限位。同时,可以将延伸段1215与上盖体122铆接固定;在焊接时,可以将延伸段1215与上盖体122进行焊接。
同时,也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承载段1214、延伸段1215的设置,可以通过将侧边壳体1213折弯的方式实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下壳体121为一块整板通过折弯的方式成型为底壳1212和两个侧边壳体1213,并将两个侧边壳体1213折弯成承载部1211的承载段1214和延伸段1215。
进一步地,下壳体121可以为不锈钢材料;上盖体122可以为不锈钢材料。当然,下壳体121和上盖体122也可以为其他金属材料或者合金材料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上盖体122包括盖体本体1221和设置于盖体本体1221的相对两侧的盖体连接部1222,盖体连接部1222承载于承载部1211并与承载部1211连接。
上盖体122大体为倒“凹”字形。盖体本体1221和盖体连接部1222也可以通过折弯的工艺成型。
进一步地,盖体连接部12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铆接孔1223,承载部1211设置有第二铆接孔1216,第一铆接孔1223与第二铆接孔1216相对,且盖体连接部1222还通过第一铆接孔1223和第一铆接孔1223与承载部1211铆接;并在铆接后,盖体连接部1222与承载部1211焊接。
需要指出的是,该第二铆接孔1216设置在承载部1211的延伸段1215上,位置与第一铆接孔1223对应,并通过铆钉将第一铆接孔1223和第二铆接孔1216铆接,从而将上盖体122与下壳体121铆接;在铆接好后,再通过焊接实现上盖体122与下壳体121的连接。其中,焊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激光焊接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端板组件140包括塑料件和金属件,金属件嵌设于塑料件内,且金属件与下壳体121和上盖体122焊接。
应当理解的是,金属件可以包括多个,金属件与下壳体121和上盖体122焊接,其可以分别设置在塑料件对应于下壳体121和上盖体122的位置,比如设置在塑料件的上下侧和左右侧,左右侧的金属件分别与侧边壳体1213焊接,下侧的金属件与底壳1212焊接,上侧的金属件与上盖体122焊接。通过唉塑料件上嵌设金属件的方式能够件端板组件140焊接在壳体组件120上,同时,塑料件具有不易变形的特点,有利于保证软包模组100的外形。
请参阅图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塑料件上设置有正负极输出位置143,软包模组100还在正负极输出位置143上设置保护盖144,保护盖144用于罩设在正负极输出位置143上。
可选地,保护盖144与塑料件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保护盖144与塑料件滑动配合。
可选地,电芯110与下壳体121之间可以设置导热结构胶,从而将电芯110的热量通过导热胶传递至下壳体121,实现电芯110的良好散热,同时将电芯110与下壳体121粘接在一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软包模组100的装配工艺,用于装配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软包模组100,请参阅图6,该装配工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0:将并排设置的多组电芯110安装于下壳体121上;
需要说明的是,并排设置的多组电芯110,可以通过双面胶或者喷胶粘接两个单体电芯110,再在粘接好后的电芯110上贴隔热材料,再在首尾的电芯110外表面上贴缓冲泡棉。
在装配至下壳体121时,可以在下壳体121的底壳1212上涂胶,再将多组电芯110组成的模块安装在底壳1212上;缓冲泡棉位于电芯110与侧边壳体1213之间。
步骤S200:在多组所述电芯110的相对两端分别装配所述汇流排130。可以将汇流排130与电芯110的极耳焊接。当然,在焊接汇流排130前,可以先安装线束隔离板,再将汇流排130焊接到线束隔离板外。
步骤S300:在下壳体121的相对两端装配端板组件140,并使下壳体121与端板组件140连接。
可选地,端板组件140与下壳体121的底壳1212和侧边壳体1213焊接。
步骤S400:将上盖体122铆接于下壳体121的承载部1211,并在铆接后,焊接上盖体122和承载部12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包括如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软包模组100。该电动汽车可以为新能源汽车等。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软包模组100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该软包模组100的下壳体121上设置有承载部1211,该承载部1211用于承载上盖体122;在将上盖体122装配至下壳体121上时,可以先将上盖体122放置在下壳体121的承载部1211上,即上盖体122承载于承载部1211上。再焊接上盖体122与承载部1211,从而方便上盖体122与下壳体121的连接。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便于装配的特点,有利于降低装配难度、提升装配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芯(110)、壳体组件(120)、汇流排(130)和端板组件(140);
所述壳体组件(120)包括下壳体(121)和上盖体(122),所述下壳体(121)设置有承载部(1211),所述上盖体(122)承载于所述承载部(1211),并与所述承载部(1211)焊接;
所述端板组件(140)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端板组件(140)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组件(120)的两端,并均与所述下壳体(121)和所述上盖体(122)连接,且所述下壳体(121)、所述上盖体(122)以及两个所述端板组件(140)共同围成密封的安装空间(123);
所述电芯(110)的数量包括多组,多组所述电芯(110)均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21)上,并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23)内;
所述汇流排(130)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汇流排(130)分别位于所述安装空间(123)的相对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电芯(11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121)包括底壳(1212)和两个侧边壳体(1213),所述两个侧边壳体(1213)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壳(1212)的两侧,所述承载部(1211)分别设置于所述两个侧边壳体(1213)上,所述端板组件(140)与所述底壳(1212)和所述两个侧边壳体(12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1211)包括相互连接的承载段(1214)和延伸段(1215),所述承载段(1214)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侧边壳体(1213)上,并相对所述侧边壳体(1213)弯折,所述延伸段(1215)相对所述承载段(1214)弯折;所述上盖体(122)承载于所述承载段(1214)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体(122)包括盖体本体(1221)和设置于所述盖体本体(1221)的相对两侧的盖体连接部(1222),所述盖体连接部(1222)承载于所述承载部(1211)并与所述承载部(12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连接部(122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铆接孔(1223),所述承载部(1211)设置有第二铆接孔(1216),所述第一铆接孔(1223)与所述第二铆接孔(1216)相对,且所述盖体连接部(1222)还通过所述第一铆接孔(1223)和所述第一铆接孔(1223)与所述承载部(1211)铆接;并在铆接后,所述盖体连接部(1222)与所述承载部(1211)焊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组件(140)包括塑料件和金属件,所述金属件嵌设于所述塑料件内,且所述金属件与所述下壳体(121)和所述上盖体(122)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件上设置有正负极输出位置(143),所述软包模组(100)还在所述正负极输出位置(143)上设置保护盖(144),所述保护盖(144)用于罩设在所述正负极输出位置(14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包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144)与所述塑料件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保护盖(144)与所述塑料件滑动配合。
9.一种软包模组的装配工艺,用于装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软包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艺包括:
将并排设置的多组所述电芯(110)安装于所述下壳体(121)上;
在多组所述电芯(110)的相对两端分别装配所述汇流排(130);
在所述下壳体(121)的相对两端装配所述端板组件(140),并使所述下壳体(121)与所述端板组件(140)连接;
将所述上盖体(122)铆接于所述下壳体(121)的所述承载部(1211),并在铆接后,焊接所述上盖体(122)和所述承载部(1211)。
10.一种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软包模组(100)。
CN202011149331.3A 2020-10-23 2020-10-23 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 Pending CN1122598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9331.3A CN112259864A (zh) 2020-10-23 2020-10-23 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9331.3A CN112259864A (zh) 2020-10-23 2020-10-23 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59864A true CN112259864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61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9331.3A Pending CN112259864A (zh) 2020-10-23 2020-10-23 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5986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7553A (zh) * 2021-03-08 2021-07-09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的组装方法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42661A1 (en) * 2007-12-03 2009-06-04 Byd Company Limited Battery Cover
CN104900939A (zh) * 2015-05-25 2015-09-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包
CN205335319U (zh) * 2016-01-15 2016-06-22 深圳市宜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防水封装结构
CN106024418A (zh) * 2016-08-09 2016-10-12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模组
CN206271772U (zh) * 2016-12-25 2017-06-20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平躺式的方形电池模组
CN208028112U (zh) * 2018-03-02 2018-10-30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模组端板及汽车电池包
CN208078047U (zh) * 2018-02-08 2018-11-09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液冷动力电池箱体结构
CN208655743U (zh) * 2018-08-20 2019-03-2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CN209119192U (zh) * 2018-12-12 2019-07-16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085900A (zh) * 2019-05-20 2019-08-0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组装方法
CN110323377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护压板以及电池模组
CN209515873U (zh) * 2018-12-29 2019-10-18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软包电芯标准模组结构
CN209981306U (zh) * 2019-05-14 2020-01-21 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1162221A (zh) * 2020-01-21 2020-05-15 远景睿泰动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电芯单元、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210576137U (zh) * 2019-11-12 2020-05-19 量道(厦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启动电池
CN210723154U (zh) * 2019-11-07 2020-06-0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芯组件的端板和电芯组件
CN111276654A (zh) * 2020-02-10 2020-06-12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11477808A (zh) * 2020-05-20 2020-07-31 远景睿泰动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电池模组及其制造工艺
CN211182431U (zh) * 2020-01-13 2020-08-04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内置电池单体管理单元cmu电池模组
CN111668419A (zh) * 2020-05-21 2020-09-1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42661A1 (en) * 2007-12-03 2009-06-04 Byd Company Limited Battery Cover
CN104900939A (zh) * 2015-05-25 2015-09-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包
CN205335319U (zh) * 2016-01-15 2016-06-22 深圳市宜加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锂离子电池的防水封装结构
CN106024418A (zh) * 2016-08-09 2016-10-12 上海展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容器模组
CN206271772U (zh) * 2016-12-25 2017-06-20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平躺式的方形电池模组
CN208078047U (zh) * 2018-02-08 2018-11-09 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带液冷动力电池箱体结构
CN208028112U (zh) * 2018-03-02 2018-10-30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模组端板及汽车电池包
CN110323377A (zh) * 2018-03-30 2019-10-1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防护压板以及电池模组
CN208655743U (zh) * 2018-08-20 2019-03-26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CN209119192U (zh) * 2018-12-12 2019-07-16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209515873U (zh) * 2018-12-29 2019-10-18 桑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软包电芯标准模组结构
CN209981306U (zh) * 2019-05-14 2020-01-21 中兴高能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池模组
CN110085900A (zh) * 2019-05-20 2019-08-0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组装方法
CN210723154U (zh) * 2019-11-07 2020-06-09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电芯组件的端板和电芯组件
CN210576137U (zh) * 2019-11-12 2020-05-19 量道(厦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启动电池
CN211182431U (zh) * 2020-01-13 2020-08-04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内置电池单体管理单元cmu电池模组
CN111162221A (zh) * 2020-01-21 2020-05-15 远景睿泰动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电芯单元、电芯组件和电池模组
CN111276654A (zh) * 2020-02-10 2020-06-12 荣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
CN111477808A (zh) * 2020-05-20 2020-07-31 远景睿泰动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电池模组及其制造工艺
CN111668419A (zh) * 2020-05-21 2020-09-1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立勋等: "《外测与安全系统》", 30 September 1994, 北京:宇航出版社 *
邱成等: "《动车组辅助电气系统与设备》", 30 June 2012,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7553A (zh) * 2021-03-08 2021-07-09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的组装方法
CN113097553B (zh) * 2021-03-08 2023-02-28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包的组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535312B (en) Battery cap unit
CN100431198C (zh) 用外包装膜覆盖的薄型电池结构、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JP5155190B2 (ja)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の組立のためのフレーム部材
KR101227870B1 (ko) 보호회로모듈 케이스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팩
JP5231568B2 (ja) 製造工程特性が優れた二次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ptc素子
EP2731175B1 (en) Secondary battery pack
EP2495794B1 (en) Battery pack
JP4698171B2 (ja) パック電池
CN112151895B (zh) 电池模组
CN102177603A (zh) 圆筒形二次电池组
CN111477808A (zh) 汽车、电池模组及其制造工艺
CN112259864A (zh) 软包模组及其装配工艺、电动汽车
EP4030537A1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battery module, and apparatus
CN116325337A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电子装置
EP2273585B1 (en) Battery pack
CN213278323U (zh) 电池组
KR101130048B1 (ko) 신규한 구조의 pcm 어셈블리를 포함하고 있는 이차전지팩
CN217507584U (zh) Lecu组件、电池组件和电动交通工具
JP4598214B2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JP4479753B2 (ja) 蓄電装置
EP4089796A1 (en)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comprising same,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battery pack
CN213660525U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3752852U (zh) 一种基于电池分组和组间缓冲连接的电池模组
CN112054144A (zh) 软包模组和电动车辆
CN112397826A (zh) 模组框架、二次电池和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22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