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8904B - 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8904B
CN112248904B CN202011210361.0A CN202011210361A CN112248904B CN 112248904 B CN112248904 B CN 112248904B CN 202011210361 A CN202011210361 A CN 202011210361A CN 112248904 B CN112248904 B CN 1122489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affle
cylinder
carriage
outer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103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48904A (zh
Inventor
陈桂兰
赵升
焦云龙
黄历
唐子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Sux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Sux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Sux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Suxin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103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89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8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8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48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8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3/00Vehicles adapted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HSTREET CLEANING; CLEANING OF PERMANENT WAYS; CLEANING BEACHES; DISPERSING OR PREVENTING FOG IN GENERAL CLEANING STREET OR RAILWAY FURNITURE OR TUNNEL WALLS
    • E01H1/00Removing undesirable matter from roads or like surfaces, with or without moistening of the surface
    • E01H1/10Hydraulically loosening or dislodging undesirable matter; Raking or scraping apparatus ; Removing liquids or semi-liquids e.g., absorbing water, sliding-off mud
    • E01H1/108Removing liquids or semi- liquids, e.g. absorbing rain water, sucking-off mu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排涝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包括排涝车及抽水泵,所述排涝车的车厢内靠近车头一侧设置有储水罐及工件箱;所述抽水泵设置于车厢内靠近车尾一侧,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另一端与软管连通;所述软管另一端延伸至外筒的下端外与抽水弯管一端连接,所述抽水弯管另一端延伸至外筒下端内;通过外筒、后挡板及辅助挡板的设置,能够在不用搬下抽水泵的情况下实现对内涝处积水的抽吸,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能够使得抽水弯管的端口离开地面,进而避免底部泥垢垃圾堵塞抽水弯管而影响工作效率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排涝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作为集中了众多人口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所肩负的现代职能越来越多元化,随着近两年气候变化带来的暴雨频发问题,国内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内涝,这对于城市建设管理十分不利,也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了困扰,因此,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为目标加强体系建设是必然选择,为此城市内设施有许多的排水设备,避免城市某个路段积水。
现有的排水设备基本上都是通过抽水机进行抽取的,效果明显,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16299562)公开的一种城市防洪排涝的排水装置,包括装置放置箱主体和箱盖,且装置放置箱主体与箱盖合页连接,装置放置箱主体内部开设有第一空槽、第二空槽和第三空槽,装置放置箱主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且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分别与装置放置箱主体内壁固定连接,第三空槽内部活动设置有抽水机,第一空槽内部设置有进水接口装置;通过进水接口装置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抽水过程中进水接口装置触底,遇到泥垢等垃圾而堵塞;然而该装置在通过排涝车运输到现场时,需要人力去从排涝车上搬下带有抽水泵的装置放置箱,而抽水机重量过大,因此导致劳动强度过大;而且安装及收放抽水管也耽误较多的时间,不利于应急抢险操作;同时使用时抽水管直接放置到水下,其下端开口容易遇到底部泥垢等垃圾而堵塞,影响工作效率。
为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通过外筒、后挡板及辅助挡板的设置,能够在不用搬下抽水泵的情况下实现对内涝处积水的抽吸,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能够使得抽水弯管的端口离开地面,进而避免底部泥垢垃圾堵塞抽水弯管而影响工作效率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排水装置需要人力去搬运带抽水泵,导致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包括排涝车及抽水泵,所述排涝车的车厢内靠近车头一侧设置有储水罐及工件箱;所述抽水泵设置于车厢内靠近车尾一侧,所述抽水泵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另一端与软管连通;所述软管另一端延伸至外筒的下端外与抽水弯管一端连接,所述抽水弯管另一端延伸至外筒下端内,所述外筒下部外侧均布有多个第一滤孔,所述外筒上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车厢后侧铰接置有能够向下翻转的后挡板,所述后挡板有两组且其之间的空间构成放下外筒的下放通道,所述支撑板的宽度与后挡板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后挡板相对一侧均通过合页铰接有辅助挡板,所述后挡板及辅助挡板至少存在以下两种工况:工况一:所述后挡板及辅助挡板均为竖直布置且所述辅助挡板与后挡板平行,此时下放通道闭合;工况二:所述后挡板水平布置,所述辅助挡板竖直布置,此时下放通道打开。
使用时,通过排涝车将抽水泵运输到城市内涝的地点,然后打开两组辅助挡板,再打开后挡板使后挡板向后下侧翻到,由于辅助挡板自身的重力使其在后挡板水平布置时能够自动竖直布置,进而其前侧面与车厢的后侧面碰触而阻挡后挡板继续翻转,使得后挡板稳定的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为工作人员快速搭建了一个放置平台,有利于抢险救灾的有序进行;同时相邻辅助挡板的空间也构成了下放通道,方便将外筒放下,由于外筒上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而支撑板的宽度与后挡板之间的间距相同,因此能够使得支撑板放置在辅助挡板,进而通过辅助挡板来使得下放后的外筒稳定;然后将软管一端与外筒内的抽水弯管一端,再将软管另一端与进水管连接,启动抽水泵,即可在不用搬下抽水泵的情况下实现对内涝处积水的抽吸,降低劳动强度;同时由于支撑板的安装高度不变,因此在合理设计外筒长度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抽水弯管的端口离开地面,进而避免底部泥垢垃圾堵塞抽水弯管而影响工作效率情况;设置工件箱,用于收纳抢险救灾的工具;设置储水罐,在周边环境不适合直接将内涝处积水外排的情况下能够以将积水引入到储水罐,并通过排涝车运输到合适的地点后再排掉即可。
优选的,所述车厢后侧下端设置有液压控制的活动支撑脚。通过活动支撑脚的设置,能够在到达内涝处后展开并降下活动支撑脚,为排涝车车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提高其稳定性,避免抽水泵使用时产生的振动过大而使得排涝车位置偏移的情况,进而提高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辅助挡板上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内设置有插杆,所述车厢上端面及后侧面均设置有与插杆对应的插孔,以实现辅助挡板在工况一及工况二时姿态的稳定。通过插孔及插杆的设置,能够对辅助挡板进行限位,当插杆插入车厢上端面的插孔内时,辅助挡板沿左右方向竖直布置,下放通道不会打开,因此避免排涝车运输时物品从下放通道掉落的情况;而插杆插入车厢后侧面的插孔内时,辅助挡板沿前后方向竖直布置,此时插杆不仅对辅助挡板进行限位,同时还提供了部分的支撑力,提高了放置平台的稳定性,避免工作人员踏空跌落的情况,提高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抽水泵一侧的车厢内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横置的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向后延伸且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后侧面上固定有水平布置的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下端固定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板延伸至支撑板下端与螺母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上方的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支撑板之间设置有弹簧。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的设置能够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对外筒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扩大了其应用的范围;而挡块、弹簧及螺母的设置则能够降低支撑板下落至辅助挡板上时的冲击力,起到缓冲的目的,避免撞击导致辅助挡板损坏的情况,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弹簧还能够降低抽水泵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对支撑板的影响,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提高外筒工作时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外筒内底部固定设置有两组立板,所述立板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内筒,所述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内筒上均布有多个第二滤孔,所述抽水弯管穿过外筒下部经立板之间向上延伸至内筒内;所述支撑板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转轴延伸至外筒内与叶轮连接,所述叶轮位于内筒上方。通过内筒及第二滤孔的设置能够对进入外筒内的积水进而二次过滤,避免有细沙经抽水弯管、软管及进水管进入抽水泵内导致抽水泵损坏,因此延长了抽水泵的使用寿命;设置电机、转轴及叶轮,能够通过叶轮的转动扰动外筒内的积水,进入迫使积水向下运动,对内筒外壁及外筒内壁进行反向清洗,避免淤泥或杂物堵塞第一滤孔或第二滤孔。
优选的,所述转轴外套装有轴套,所述轴套两侧对称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滑槽,所述滑槽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外套装有滑套,所述滑套能够沿滑杆上下移动;所述滑套上固定设置有沿径向布置的横杆,所述横杆下端与立杆连接,所述立杆向下延伸至内筒及外筒的间隙内与毛刷固定连接;所述外筒内壁上设置有呈波浪形的导向槽,所述横杆端部延伸至导向槽内且其能够随着转轴的转动在导向槽内上下移动。通过毛刷的设置,当电机未转动时,由于其设置于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因此经第一滤孔过滤后的积水在向内筒流动时,其内部含有的淤泥或细小杂物能够被毛刷截留,进而减少了进入内筒内的淤泥或杂物的量,使得内筒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被堵塞,进而避免了抢险救灾时因内筒堵塞导致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同时当电机转动时,横杆旋转并通过立杆带动毛刷旋转,从而能够对内筒外壁及外筒内壁同时刷洗,配合叶轮,能够快速清理堵塞;设置导向槽,由于导向槽呈波浪形,因此横杆端部在导向槽能滑动而使得其上下移动,进而通过立杆带动毛刷上下移动,进一步提高清理堵塞的效率,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完成该处的排涝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通过外筒、后挡板及辅助挡板的设置,能够在不用搬下抽水泵的情况下实现对内涝处积水的抽吸,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能够使得抽水弯管的端口离开地面,进而避免底部泥垢垃圾堵塞抽水弯管而影响工作效率情况。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通过横杆、导向槽及立杆的设置能够在带动毛刷转动的同时使得毛刷上下移动,继而对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之间的堵塞物进行刷洗,提高清理堵塞的效率,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完成该处的排涝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中泵站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外筒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车厢;2、储水罐;3、工件箱;4、抽水泵;5、进水管;6、后挡板;7、活动支撑脚;8、挡块;9、弹簧;10、支撑板;11、电机;12、工作台;13、第一液压缸;14、第一安装板;15、第二安装板;16、第二液压缸;17、升降杆;18、外筒;19、辅助挡板;20、软管;21、贯通孔;22、插杆;23、插孔;24、第一滤孔;25、立板;26、内筒;27、第二滤孔;28、抽水弯管;29、叶轮;30、转轴;31、轴套;32、立杆;33、毛刷;34、滑槽;35、滑杆;36、滑套;37、横杆;38、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包括排涝车及抽水泵4,所述排涝车的车厢1内靠近车头一侧设置有储水罐2及工件箱3;所述抽水泵4设置于车厢1内靠近车尾一侧,所述抽水泵4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另一端与软管20连通;所述软管20另一端延伸至外筒18的下端外与抽水弯管28一端连接,所述抽水弯管28另一端延伸至外筒18下端内,所述外筒18下部外侧均布有多个第一滤孔24,所述外筒18上端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所述车厢1后侧铰接置有能够向下翻转的后挡板6,所述后挡板6有两组且其之间的空间构成放下外筒18的下放通道,所述支撑板10的宽度与后挡板6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后挡板6相对一侧均通过合页铰接有辅助挡板19,所述后挡板6及辅助挡板19至少存在以下两种工况:工况一:所述后挡板6及辅助挡板19均为竖直布置且所述辅助挡板19与后挡板6平行,此时下放通道闭合;工况二:所述后挡板6水平布置,所述辅助挡板19竖直布置,此时下放通道打开。
使用时,通过排涝车将抽水泵4运输到城市内涝的地点,然后打开两组辅助挡板19,再打开后挡板6使后挡板6向后下侧翻到,由于辅助挡板19自身的重力使其在后挡板6水平布置时能够自动竖直布置,进而其前侧面与车厢1的后侧面碰触而阻挡后挡板6继续翻转,使得后挡板6稳定的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为工作人员快速搭建了一个放置平台,有利于抢险救灾的有序进行;同时相邻辅助挡板19的空间也构成了下放通道,方便将外筒18放下,由于外筒18上端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而支撑板10的宽度与后挡板6之间的间距相同,因此能够使得支撑板10放置在辅助挡板19,进而通过辅助挡板19来使得下放后的外筒18稳定;然后将软管20一端与外筒18内的抽水弯管28一端,再将软管20另一端与进水管5连接,启动抽水泵4,即可在不用搬下抽水泵4的情况下实现对内涝处积水的抽吸,降低劳动强度;同时由于支撑板10的安装高度不变,因此在合理设计外筒18长度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抽水弯管28的端口离开地面,进而避免底部泥垢垃圾堵塞抽水弯管28而影响工作效率情况;设置工件箱3,用于收纳抢险救灾的工具;设置储水罐2,在周边环境不适合直接将内涝处积水外排的情况下能够以将积水引入到储水罐2,并通过排涝车运输到合适的地点后再排掉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车厢1后侧下端设置有液压控制的活动支撑脚7。通过活动支撑脚7的设置,能够在到达内涝处后展开并降下活动支撑脚7,为排涝车车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提高其稳定性,避免抽水泵4使用时产生的振动过大而使得排涝车位置偏移的情况,进而提高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挡板19上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1,所述贯通孔21内设置有插杆22,所述车厢1上端面及后侧面均设置有与插杆22对应的插孔23,以实现辅助挡板19在工况一及工况二时姿态的稳定。通过插孔23及插杆22的设置,能够对辅助挡板19进行限位,当插杆22插入车厢1上端面的插孔23内时,辅助挡板19沿左右方向竖直布置,下放通道不会打开,因此避免排涝车运输时物品从下放通道掉落的情况;而插杆22插入车厢1后侧面的插孔23内时,辅助挡板19沿前后方向竖直布置,此时插杆22不仅对辅助挡板19进行限位,同时还提供了部分的支撑力,提高了放置平台的稳定性,避免工作人员踏空跌落的情况,提高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抽水泵4一侧的车厢1内设置有工作台12,所述工作台12上设置有横置的第一液压缸13,所述第一液压缸13的活塞杆向后延伸且与第一安装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4后侧面上固定有水平布置的第二安装板15;所述第二安装板15下端固定有第二液压缸16,所述第二液压缸16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板10延伸至支撑板10下端与螺母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10上方的第二液压缸16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挡块8,所述挡块8与支撑板10之间设置有弹簧9。通过第一液压缸13和第二液压缸16的设置能够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对外筒18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扩大了其应用的范围;而挡块8、弹簧9及螺母的设置则能够降低支撑板10下落至辅助挡板19上时的冲击力,起到缓冲的目的,避免撞击导致辅助挡板19损坏的情况,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弹簧9还能够降低抽水泵4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对支撑板10的影响,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提高外筒18工作时的稳定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外筒18内底部固定设置有两组立板25,所述立板25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内筒26,所述内筒26外壁与外筒18内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内筒26上均布有多个第二滤孔27,所述抽水弯管28穿过外筒18下部经立板25之间向上延伸至内筒26内;所述支撑板10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通过转轴30延伸至外筒18内与叶轮29连接,所述叶轮29位于内筒26上方。通过内筒26及第二滤孔27的设置能够对进入外筒18内的积水进而二次过滤,避免有细沙经抽水弯管28、软管20及进水管5进入抽水泵4内导致抽水泵4损坏,因此延长了抽水泵4的使用寿命;设置电机11、转轴30及叶轮29,能够通过叶轮29的转动扰动外筒18内的积水,进入迫使积水向下运动,对内筒26外壁及外筒18内壁进行反向清洗,避免淤泥或杂物堵塞第一滤孔24或第二滤孔27。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转轴30外套装有轴套31,所述轴套31两侧对称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滑槽34,所述滑槽34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滑杆35,所述滑杆35外套装有滑套36,所述滑套36能够沿滑杆35上下移动;所述滑套36上固定设置有沿径向布置的横杆37,所述横杆37下端与立杆32连接,所述立杆32向下延伸至内筒26及外筒18的间隙内与毛刷33固定连接;所述外筒18内壁上设置有呈波浪形的导向槽38,所述横杆37端部延伸至导向槽38内且其能够随着转轴30的转动在导向槽38内上下移动。通过毛刷33的设置,当电机11未转动时,由于其设置于内筒26外壁与外筒18内壁之间,因此经第一滤孔24过滤后的积水在向内筒26流动时,其内部含有的淤泥或细小杂物能够被毛刷33截留,进而减少了进入内筒26内的淤泥或杂物的量,使得内筒26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被堵塞,进而避免了抢险救灾时因内筒26堵塞导致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同时当电机11转动时,横杆37旋转并通过立杆32带动毛刷33旋转,从而能够对内筒26外壁及外筒18内壁同时刷洗,配合叶轮29,能够快速清理堵塞;设置导向槽38,由于导向槽38呈波浪形,因此横杆37端部在导向槽38能滑动而使得其上下移动,进而通过立杆32带动毛刷33上下移动,进一步提高清理堵塞的效率,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完成该处的排涝工作。
使用时,通过排涝车将抽水泵4运输到城市内涝的地点,然后打开两组辅助挡板19,再打开后挡板6使后挡板6向后下侧翻到,由于辅助挡板19自身的重力使其在后挡板6水平布置时能够自动竖直布置,进而其前侧面与车厢1的后侧面碰触而阻挡后挡板6继续翻转,使得后挡板6稳定的保持水平状态,从而为工作人员快速搭建了一个放置平台,有利于抢险救灾的有序进行;同时相邻辅助挡板19的空间也构成了下放通道,方便将外筒18放下,由于外筒18上端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而支撑板10的宽度与后挡板6之间的间距相同,因此能够使得支撑板10放置在辅助挡板19,进而通过辅助挡板19来使得下放后的外筒18稳定;然后将软管20一端与外筒18内的抽水弯管28一端,再将软管20另一端与进水管5连接,启动抽水泵4,即可在不用搬下抽水泵4的情况下实现对内涝处积水的抽吸,降低劳动强度;同时由于支撑板10的安装高度不变,因此在合理设计外筒18长度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抽水弯管28的端口离开地面,进而避免底部泥垢垃圾堵塞抽水弯管28而影响工作效率情况;设置工件箱3,用于收纳抢险救灾的工具;设置储水罐2,在周边环境不适合直接将内涝处积水外排的情况下能够以将积水引入到储水罐2,并通过排涝车运输到合适的地点后再排掉即可;通过活动支撑脚7的设置,能够在到达内涝处后展开并降下活动支撑脚7,为排涝车车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提高其稳定性,避免抽水泵4使用时产生的振动过大而使得排涝车位置偏移的情况,进而提高安全性;通过插孔23及插杆22的设置,能够对辅助挡板19进行限位,当插杆22插入车厢1上端面的插孔23内时,辅助挡板19沿左右方向竖直布置,下放通道不会打开,因此避免排涝车运输时物品从下放通道掉落的情况;而插杆22插入车厢1后侧面的插孔23内时,辅助挡板19沿前后方向竖直布置,此时插杆22不仅对辅助挡板19进行限位,同时还提供了部分的支撑力,提高了放置平台的稳定性,避免工作人员踏空跌落的情况,提高安全性;通过第一液压缸13和第二液压缸16的设置能够在水平方向及竖直方向上对外筒18的位置进行调节,进而扩大了其应用的范围;而挡块8、弹簧9及螺母的设置则能够降低支撑板10下落至辅助挡板19上时的冲击力,起到缓冲的目的,避免撞击导致辅助挡板19损坏的情况,从而延长使用寿命,同时弹簧9还能够降低抽水泵4工作时产生的震动对支撑板10的影响,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从而提高外筒18工作时的稳定性;通过内筒26及第二滤孔27的设置能够对进入外筒18内的积水进而二次过滤,避免有细沙经抽水弯管28、软管20及进水管5进入抽水泵4内导致抽水泵4损坏,因此延长了抽水泵4的使用寿命;设置电机11、转轴30及叶轮29,能够通过叶轮29的转动扰动外筒18内的积水,进入迫使积水向下运动,对内筒26外壁及外筒18内壁进行反向清洗,避免淤泥或杂物堵塞第一滤孔24或第二滤孔27;通过毛刷33的设置,当电机11未转动时,由于其设置于内筒26外壁与外筒18内壁之间,因此经第一滤孔24过滤后的积水在向内筒26流动时,其内部含有的淤泥或细小杂物能够被毛刷33截留,进而减少了进入内筒26内的淤泥或杂物的量,使得内筒26在较长时间内不会被堵塞,进而避免了抢险救灾时因内筒26堵塞导致影响工作效率的情况;同时当电机11转动时,横杆37旋转并通过立杆32带动毛刷33旋转,从而能够对内筒26外壁及外筒18内壁同时刷洗,配合叶轮29,能够快速清理堵塞;设置导向槽38,由于导向槽38呈波浪形,因此横杆37端部在导向槽38能滑动而使得其上下移动,进而通过立杆32带动毛刷33上下移动,进一步提高清理堵塞的效率,有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完成该处的排涝工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3)

1.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涝车及抽水泵(4),所述排涝车的车厢(1)内靠近车头一侧设置有储水罐(2)及工件箱(3);所述抽水泵(4)设置于车厢(1)内靠近车尾一侧,所述抽水泵(4)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水管(5),所述进水管(5)另一端与软管(20)连通;所述软管(20)另一端延伸至外筒(18)的下端外与抽水弯管(28)一端连接,所述抽水弯管(28)另一端延伸至外筒(18)下端内,所述外筒(18)下部外侧均布有多个第一滤孔(24),所述外筒(18)上端与支撑板(10)固定连接;所述车厢(1)后侧铰接置有能够向下翻转的后挡板(6),所述后挡板(6)有两组且其之间的空间构成放下外筒(18)的下放通道,所述支撑板(10)的宽度与后挡板(6)之间的间距相同;所述后挡板(6)相对一侧均通过合页铰接有辅助挡板(19),所述后挡板(6)及辅助挡板(19)至少存在以下两种工况:工况一:所述后挡板(6)及辅助挡板(19)均为竖直布置且所述辅助挡板(19)与后挡板(6)平行,此时下放通道闭合;工况二:所述后挡板(6)水平布置,所述辅助挡板(19)竖直布置,此时下放通道打开;
所述车厢(1)后侧下端设置有液压控制的活动支撑脚(7);
所述辅助挡板(19)上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21),所述贯通孔(21)内设置有插杆(22),所述车厢(1)上端面及后侧面均设置有与插杆(22)对应的插孔(23),以实现辅助挡板(19)在工况一及工况二时姿态的稳定;
所述抽水泵(4)一侧的车厢(1)内设置有工作台(12),所述工作台(12)上设置有横置的第一液压缸(13),所述第一液压缸(13)的活塞杆向后延伸且与第一安装板(1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4)后侧面上固定有水平布置的第二安装板(15);所述第二安装板(15)下端固定有第二液压缸(16),所述第二液压缸(16)的活塞杆穿过支撑板(10)延伸至支撑板(10)下端与螺母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板(10)上方的第二液压缸(16)的活塞杆上固定设置有挡块(8),所述挡块(8)与支撑板(10)之间设置有弹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8)内底部固定设置有两组立板(25),所述立板(25)上端之间固定设置有内筒(26),所述内筒(26)外壁与外筒(18)内壁之间存在间距;所述内筒(26)上均布有多个第二滤孔(27),所述抽水弯管(28)穿过外筒(18)下部经立板(25)之间向上延伸至内筒(26)内;所述支撑板(10)上端固定设置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通过转轴(30)延伸至外筒(18)内与叶轮(29)连接,所述叶轮(29)位于内筒(26)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0)外套装有轴套(31),所述轴套(31)两侧对称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滑槽(34),所述滑槽(34)上下两端之间设置有滑杆(35),所述滑杆(35)外套装有滑套(36),所述滑套(36)能够沿滑杆(35)上下移动;所述滑套(36)上固定设置有沿径向布置的横杆(37),所述横杆(37)下端与立杆(32)连接,所述立杆(32)向下延伸至内筒(26)及外筒(18)的间隙内与毛刷(33)固定连接;所述外筒(18)内壁上设置有呈波浪形的导向槽(38),所述横杆(37)端部延伸至导向槽(38)内且其能够随着转轴(30)的转动在导向槽(38)内上下移动。
CN202011210361.0A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Active CN1122489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0361.0A CN112248904B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10361.0A CN112248904B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8904A CN112248904A (zh) 2021-01-22
CN112248904B true CN112248904B (zh) 2021-05-18

Family

ID=742680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10361.0A Active CN112248904B (zh) 2020-11-03 2020-11-03 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890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5382B (zh) * 2021-09-24 2023-07-04 江苏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垂直举升排水车的工作装置姿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3978339A (zh) * 2021-11-09 2022-01-28 艾迪机器(杭州)有限公司 应急排涝装置、其配套底盘和吸污方法
CN117341948B (zh) * 2023-10-07 2024-05-10 南京苏信交通设施有限公司 一种深潜履带式排水机器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367377A (en) * 1919-10-21 1921-02-01 William M Gross End-gate
US4531775A (en) * 1984-03-12 1985-07-30 Beals Tom C Load bearing security cover for pick up truck
US5857724A (en) * 1997-07-29 1999-01-12 Jarman Research & Development & Mfg., Inc. Apparatus for extending vehicle cargo areas
AU2002333632A1 (en) * 2001-09-13 2003-03-24 Collins And Aikman Automotive Company Inc. Tailgate module
US8348325B2 (en) * 2010-11-18 2013-01-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tailgate having pivoting secondary tailgate therein
US20170291551A1 (en) * 2016-04-07 2017-10-1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rticulating, vertically height adjustable tailgate step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6585470A (zh) * 2016-12-23 2017-04-26 南京南汽畅通公路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可靠性应急排涝车
CN107781173B (zh) * 2017-05-12 2020-09-18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自航式船载泵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8904A (zh) 2021-0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48904B (zh) 一种应急抢险救灾智能排涝车
CN113733363A (zh) 一种建筑墙体施工设备
KR102061542B1 (ko) 차량 장착형 코어 시편 채취장치
CN105937318A (zh) 一种立体停车库停车板升降交换装置
CN213393331U (zh) 一种起重机用减震底座
CN214615712U (zh) 一种地下双层停车位设备
CN212054552U (zh) 一种煤矿钻杆回收装置
CN208037960U (zh) 一种便于存放电池的工业车辆
CN208447478U (zh) 隧道及梯步拖洗机器人
CN218990384U (zh) 一种道路雨水收集系统
CN213805781U (zh) 一种水工隧道排水装置
CN220518365U (zh) 一种排水水泵放置架
CN211548985U (zh) 一种汽车维修间
CN219596804U (zh) 一种混凝土试块破碎再利用装置
CN209954416U (zh) 一种方钢生产用除锈设备
CN114108484B (zh) 一种土木工程领域的桥梁工程维护吊篮
CN221052817U (zh) 一种清洗吸污车罐体
CN21442407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防护棚
CN212039599U (zh) 一种建筑基坑用防尘装置
CN212445428U (zh) 一种花架加工用切割装置
CN213419532U (zh) 一种基于液压站用的自动除杂油箱
CN215168429U (zh) 一种工地施工现场可移动式库房
CN219653793U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的自来水供水装置
CN217923435U (zh) 一种水库溢洪道泄洪安全防护网
CN215718462U (zh) 一种地铁施工顶板钻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