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43896A - 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43896A
CN112243896A CN202011123571.6A CN202011123571A CN112243896A CN 112243896 A CN112243896 A CN 112243896A CN 202011123571 A CN202011123571 A CN 202011123571A CN 112243896 A CN112243896 A CN 112243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cultivation
spawning
parent
artific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35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跑
闻海波
郑金良
李红霞
顾若波
宋长友
马学艳
金武
徐钢春
徐东坡
张呈祥
华丹
郑冰清
张亮
吕国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yin Shengang Sanxian Cultivation Co ltd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Jiangyin Shengang Sanxian Cultivation Co ltd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yin Shengang Sanxian Cultivation Co ltd, Freshwater Fisheries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Jiangyin Shengang Sanxian Cultiv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235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438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43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43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10/00Animal feeding-stuffs
    • A23K10/20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 A23K10/22Animal feeding-stuffs from material of animal origin from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KFODDER
    • A23K50/0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 A23K50/80Feeding-stuff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nimals for aquatic animals, e.g. fish, crustaceans or mollus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DVETERINARY INSTRUMENTS, IMPLEMENTS, TOOLS, OR METHODS
    • A61D7/00Devices or methods for introducing solid, liquid, or gaseous remedies or other materials into or onto the bodies of anim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Zo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Birds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属于水产动物繁育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亲鱼的强化培育、人工催产、苗种孵化、仔鱼开口与培育、稚鱼培育。采用本发明的人工繁育方法,淡水石首鱼人工催产受精率在60%以上,苗种培育成活率在70%以上,亲鱼可实现2~3次催产繁殖,产后成活率达100%,首次实现了淡水石首鱼苗种的规模化人工繁育。

Description

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动物培育与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淡水石首鱼(Aplodinotus grunniens)隶属于石首鱼科,原产北美洲,是北美分布最广的广温性鱼类,也是270多种石首鱼类中极少数淡水品种之一。淡水石首鱼俗称淡水黄花鱼、淡水大黄鱼,具有生长快、肉质好(蒜瓣肉)、营养丰富,适应性强,杂食性偏肉食性,通过人工驯化可摄食配合饲料,也是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中唯一被列入出口名单的淡水水产品之一,具有良好的养殖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自二十世纪30年代年以来,美国、墨西哥及加拿大的研究者在淡水石首鱼的年龄、生长、摄食习性、营养成分、繁殖生物学、形态特征、捕捞特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墨西哥研究者Hernández-Gómez等2011年通过采集野生亲鱼,人工挤卵授精方式获得极少量受精卵,而仔鱼孵化3天后全部死亡。目前,国内外关于淡水石首鱼人工繁殖技术一直未取得突破。
在淡水石首鱼的繁育过程中,现有技术一般直接在繁殖期采集野生亲鱼,人工挤卵授精,而繁殖期采集野生亲鱼暂养死亡率几乎是100%,并且由于淡水石首鱼的性腺发育不同步,性腺分批成熟排放,不适宜人工挤卵授精。通过人工挤卵虽然可以获得少量受精卵,但数量有限,且受精率极低,仔鱼孵化3天后未开口就全部死亡。一方面,可能由于卵子和精子发育质量不佳,孵化的仔鱼无法开口摄食;另一方面,可能是未筛选到适宜的仔鱼开口饵料。由于没有淡水石首鱼苗种,极大地制约了该优质水产品种的人工养殖和开发利用。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能够提高繁育亲鱼产后成活率并且可以实现多次催产繁殖,实现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的人工繁育方法成为本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可以提高繁育亲鱼产后成活率并且可以实现养殖亲鱼多次催产繁殖,实现苗种的规模化生产,提高苗种培育成活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亲鱼在23~25℃下强化培育,培育5~20d后于下午5:00~6:00注射催产素,按雌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配组,令亲鱼自然产卵受精;产卵受精结束后,收集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亲鱼继续进行强化培育,按照上述方式实现第二次和第三次催产繁育。
优选的,所述强化培育的水流速度为18~46L/min,培育初始水温为18~19℃。
优选的,所述亲鱼强化培育为投喂体长不超过6cm的鲜活小鱼/虾饵料,投放密度为0.5~1Kg/m2
优选的,所述催产素为LHRH-A2或LHRH-A3。
优选的,所述产卵池水温为23~25℃,溶氧大于5mg/L,放养密度为1~2尾/m2,放养亲鱼的雌雄比例为1~2:1。
优选的,所述受精卵孵化条件为:水温23~25℃,密度0.5~1万枚/m3
优选的,仔鱼孵化出膜后第4~5d,投喂鲜活淡水轮虫进行苗种培育,投喂密度为5~10个/mL。
优选的,仔鱼孵化出膜后第12~14d,投喂鲜活淡水枝角类进行后期仔鱼与稚鱼培育,投喂密度为125~250个/L。
优选的,培育车间全避光,培育池中央设置聚光灯,饵料集中投喂在聚光灯区域。
优选的,每天投喂饵料2次,投喂时间为上午7:00~8:00,下午5:00~6:0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对性成熟亲鱼的营养强化培育,有效提高了亲鱼成活率,人工养殖亲鱼产后成活率达100%,可实现2~3次催产繁殖;
(2)本发明通过采用人工激素多次催产自然产卵的方法实现了分批繁育,有效并显著提高了亲鱼的产卵量和受精率,人工催产受精率可达60%以上;
(3)本发明通过池塘发酵有机肥培育和筛选,得到适宜淡水石首鱼仔鱼的开口饵料,成功实现了仔鱼和稚鱼的培育,苗种培育成活率可达70%以上,实现了淡水石首鱼苗种的规模化人工繁育。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亲鱼在23~25℃下强化培育,培育5~20d后于下午5:00~6:00注射催产素,按比例放入产卵池中配组,令亲鱼自然产卵受精;受精结束后,收集受精卵进行孵化;亲鱼继续进行强化培育,按照上述方式实现第二次和第三次催产繁育。
本发明在春季室外池塘水温达到18℃以上后,选取体形、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疾病伤残的雌雄亲鱼,移入室内循环养殖池中强化培育。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将亲鱼放入初始水温为18~19℃,水流速度为18~46L/min的流水中逐步升温培育,每天升高1~2℃,直至升温至23~25℃。本发明发现,水温23~25℃是淡水石首鱼性腺发育的最适温度,同时,通过逐步升温,避免了温度变化过大对亲鱼的应激,促进亲鱼性腺逐步发育,同时通过控制水流速度,达到了刺激亲鱼性腺发育的作用,提高了亲鱼的繁殖能力。其中室内循环养殖池优选为30~40m2,亲鱼放养密度优选为1~2尾/m2。水温调控更优选为每天升高1℃,直至升温至24℃,水流速度更优选为25~37L/min。本发明亲鱼培育的其他环境条件如光照、通气等均可采用常规培育方法。
本发明在亲鱼强化培育时,投喂体长不超过6cm的鲜活小鱼/虾等饵料,投放密度为0.5~1Kg/m2,通过适量鲜活饵料的投喂满足了亲鱼的营养需求,达到了刺激亲鱼性腺发育、提高亲鱼自身免疫力和产后体质恢复的作用。其中鲜活饵料优选为青虾幼虾,投放密度优选为0.8Kg/m2。本发明对亲鱼强化培育5~20d后便可用于人工催产。
本发明选择健康无伤、体质健壮的个体,年龄2龄以上,雄鱼体重大于0.75Kg,雌鱼体重大于1.2Kg的强化亲鱼进行人工催产。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采用LHRH-A2或LHRH-A3进行胸腔注射催产,注射量为:雌鱼注射量3~20μg/Kg,进一步优选为8~10μg/Kg,雄鱼的注射量为雌鱼注射量的一半。
本发明于下午5:00~6:00对亲鱼进行催产剂注射,催产效应时间为24~36h。由于淡水石首鱼自然产卵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导致产卵量下降,本发明发现选在下午5:00~6:00注射,可使产卵时间控制在黑暗条件下,从晚上7:00以后开始,持续至凌晨结束,保证了亲鱼交配可以不受外界影响,有利于提高产卵量和受精率。
本发明将已注射催产剂的亲鱼,按雌雄比1~2:1比例放入产卵池配组,使亲鱼自然产卵受精。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亲鱼放养密度为1~2尾/m2,产卵池水温保持23~25℃,水流速度为18~46L/min,产卵池中每10m2设置一个微孔增氧盘,保证溶解氧大于5mg/L。本发明通过对产卵池水温、水流速和溶氧量的控制,提高了亲鱼的产卵量,并保证了受精率和受精卵的质量。其中产卵池水温更优选为24℃,水流速度更优选为25~37L/min。本发明产卵池的其他环境条件如光照等均可采用常规培育方法。本发明在产卵池出水口设置120目的过滤筛绢网,防止受精卵流失,本发明对过滤筛网的材质和目数并无特殊限定,只要不使受精卵流失即可。
本发明在亲鱼产卵结束后,及时用尼龙拉网(网目2cm)将亲鱼拉出,并移入亲鱼培育池继续强化培育,用120目的筛绢拉网将受精卵收集到固定容器中,随机取受精卵,统计产卵量和受精率。本发明对拉网的材质和目数并无特殊限定,网孔大小只要使亲鱼和受精卵分离及收集即可。
本发明将受精卵放入苗种孵化池进行人工孵化,孵化池条件同产卵池。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孵化密度为0.5~1万枚/m3,产卵池水温保持23~25℃,水流速度为18~46L/min,能够为受精卵提供良好的水体环境,更适宜淡水石首鱼的胚胎发育,有效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保证24~30h后淡水石首鱼完成孵化出膜。本发明进一步优选为孵化密度0.8万枚/m3,水温24℃,水流速度25~37L/min。本发明受精卵孵化过程的其他环境条件如光照、通气等均可采用常规培育方法,本发明不做限定。
本发明在仔鱼出膜第4~5d,开始投喂培育的鲜活淡水轮虫,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淡水轮虫是通过有机肥发酵,在池塘里培育的,并在施肥3~5d后用水泵抽水过滤收集淡水轮虫,收集后1~2h,用120目和250目筛绢过滤出适宜大小的轮虫,立即用于仔鱼投喂。本发明中淡水轮虫投喂密度为5~10个/mL,更优选为7~8个/mL,轮虫投喂大小优选为介于120~250目的轮虫。本发明发现,淡水轮虫由于个体较小,可以为淡水石首鱼仔鱼提供生长必须的营养物质,作为开口饵料更有利于仔鱼的发育和成活,保证了连续投喂7~8d后,鱼苗全长可达到0.7~0.8cm,即改用枝角类投喂。
本发明中仔鱼出膜后第12~14d,由于仔鱼口径变大,可以摄食较大的鲜活饵料,本发明发现,后期仔鱼和稚鱼期改用鲜活淡水枝角类投喂,可以保证其营养比较全面,有利于提高苗种的存活率,保证了连续投喂15~18d后,鱼苗全长达到2.5~3.8cm,鳞片完全覆盖体表,即达到幼鱼期。本发明中枝角类投喂密度为125~250个/L,更优选为180~200个/L。
本发明苗种培育车间全避光,在培育池中央设置聚光灯,饵料集中投喂在聚光灯区域。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车间顶部不透光,四周窗户使用遮光布避光,在培育池中央设置聚光灯,优选为聚光灯1盏,功率10~50W,颜色为白炽聚光灯;轮虫集中投喂在聚光灯区域,投喂前3~5min开聚光灯,投喂后开灯3~4h,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7:00~8:00,下午5:00~6:00。本发明中光照主要用于仔稚鱼和轮虫的聚集,可以集中投喂轮虫,使仔稚鱼更加容易摄食到轮虫,从而提高仔稚鱼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减少大量投喂轮虫而出现死亡及引起的水质变化。本发明发现上午7:00~8:00和下午5:00~6:00为仔稚鱼摄食高峰时间,该时间段投喂更利于仔稚鱼充分摄食,保证营养吸收和仔稚鱼存活率。本发明中仔鱼和稚鱼的培育环境要求和喂养方式均相同。本发明对聚光灯的灯光颜色、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等并无特殊限定。
本发明中亲鱼首次催产后,移入亲鱼培育池继续强化培育5~20d,可实现第二次和第三次催产繁育,且保证了亲鱼产后存活率达100%。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亲鱼是从美国引进野生的小鱼苗,通过3年的人工驯养培育获得的,来自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阴淡水石首鱼繁育基地。
实施例1
为探究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过程中第一次催产后苗种的成活率,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19年4月16日,外塘水温18.6℃,拉网将亲鱼移入室内循环水培育池,培育池面积4m×10m,水深0.8m,4号培育池中放入3龄亲鱼21尾,放养青虾幼虾20Kg;每天升温1.5℃,逐步加温至23℃;培育池内均匀设置微孔增氧盘4个,保持循环流水,流速为25L/min;亲鱼培育9d后用于人工催产。
(2)4月25日18:00开始人工催产,其中雌鱼共计13尾,体重均位于1.3~2.0Kg,雄鱼8尾,体重均位于0.75~1.3Kg;雌鱼按体重5μg/Kg剂量胸腔注射LHRH-A2,雄鱼注射2.5μg/Kg,按雌雄比1.6:1配组全部放入亲鱼产卵池,水温23.4℃;4月26日晚上9:30亲鱼开始发情交配产卵,持续至4月27日凌晨5:00产卵结束。
(3)4月27日上午8:00,用拉网将亲鱼拉出,移入亲鱼培育池继续培育;移出增氧盘使水体静止5~10min,让受精卵全部漂浮水面,再用120目筛绢拉网将产卵池受精卵全部收集至200L容器中,保持增氧,随机取50mL,重复3次,统计该批亲鱼总产卵数量32.5万枚,受精率71.5%;按0.5万/m2密度分入苗种孵化池中孵化,孵化池与产卵池规格和条件相同,4月27日晚12:00受精卵开始破膜,28日中午12:00仔鱼全部完成出膜。
(4)5月2日,仔鱼孵化第4d起,开始投喂池塘培育的鲜活轮虫,仔鱼培育车间全部遮光处理,每只培育池配置50W聚光灯1只,投喂前5min开启聚光灯,待仔鱼平游至聚光灯周围,集中投喂轮虫,密度保持5~10个/ml,每天投喂2次,上午7:00,下午5:00;投喂后3h,检查仔鱼摄食比例和肠道充塞度,要求全部仔鱼均摄食到轮虫,充塞度达到80%以上;后期根据仔鱼摄食情况适当调整轮虫投喂量。仔鱼连续培养8d进入仔鱼后期。
(5)5月11日,仔鱼孵化第13d进入仔鱼后期,改用鲜活的淡水枝角类投喂,投喂密度达到250个/L;投喂方法同仔鱼前期,连续培育17d,该培育池出苗17.7万尾。
在上述仔稚鱼培育过程中设置单因素实验,探究开口饵料对淡水石首鱼仔稚鱼成活和生长的影响:以投喂大黄鱼开口微囊饲料(50%蛋白)作为对照组,以投喂轮虫枝角类作为实验组。实验结果表明:投喂轮虫枝角类组30日龄仔稚鱼总体成活率76%,全长36.8±1.32mm;微囊饲料组仔鱼不能开口,至12日龄成活率为50%,至20日龄全部死亡(见表1)。
表1投喂两种开口饵料对淡水石首鱼仔稚鱼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Figure BDA0002732843540000071
实施例2
为探究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过程中催产素的注射效果,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19年5月1日晚6:00,取4月23日催产一次的15尾雌鱼和9尾雄鱼用于二次催产试验。将亲鱼随机分成2组:其中A组8尾雌鱼,雄鱼5尾,按雌鱼按5μg/Kg胸腔注射LHRH-A2,雄鱼注射2.5μg/Kg LHRH-A2,注射后雌雄鱼移入东1号产卵池;B组7尾雌鱼和4尾雄鱼,雌雄鱼均未注射LHRH-A2,直接移入东3号产卵池待产。
(2)5月2日晚9:30,观察发现:A组亲鱼开始追逐产卵,而B组未见产卵迹象;5月3日继续观察并统计:A组产卵量25.6万,受精率62.3%;B组未产卵,对B组亲鱼继续观察1周一直未见产卵。试验表明: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淡水石首鱼亲鱼需要激素催产后才能产卵,注射LHRH-A2有显著的催产作用。
实施例3
为探究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过程中产卵方式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20年4月13日,外塘水温18.2℃,拉网将4龄亲鱼60尾移入室内亲鱼4号培育池,放入青虾幼虾30Kg,育苗室循环水温每天增加2℃,逐步增加至24℃左右,亲鱼强化培育6d后用于人工催产。
(2)4月19日下午6:00开始人工催产,其中雌鱼共计40尾,体重1.5~2.5Kg,雄鱼20尾,体重1.1~1.6Kg,雌鱼按体重10μg/Kg剂量胸腔注射LHRH-A2,雄鱼注射5μg/Kg。分别设置自然产卵组和人工授精组。自然产卵组(A组):按雌雄比2:1配组,20尾雌鱼和10尾雄鱼放入6号产卵池;人工授精组中(B组),将剩余20尾雌鱼、10尾雄鱼分别隔离放置在2个产卵池中,水温均为23.3℃;4月20日晚上9:30亲鱼开始发情交配产卵,持续至4月21日凌晨5:00产卵结束,产卵持续约8h。在发现A组有亲鱼交配开始至产卵结束期间,每2h取B组雌鱼和雄鱼进行人工干法受精,将受精卵放入单独的苗种池孵化。催产后1周内,A组亲鱼无死亡,产后成活率100%,B组亲鱼由于多次人工挤卵和挤精,受伤严重,有3尾死亡,产后成活率90%。
(3)4月21日上午8:00,将A组亲鱼拉网移出产卵池,收集受精卵,分别统计A组和B组产卵量和受精率,结果显示:A组产卵总数96.2万枚,受精率87.1%,B组仅7尾雌鱼能挤出成熟卵子,共获得受精卵11.3万枚,受精率7.6%。表明淡水石首鱼在人工催产条件下自然产卵方式效果显著优于人工授精方式,产后成活率高。4月22日中午12:00,仔鱼全部完成孵化出膜。
实施例4
为探究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中催产剂种类在第二次催产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1)2020年4月20日,将2020年4月19日人工催产1次的亲鱼转入亲鱼培育池,放入青虾幼虾25Kg,强化培育10d后用于第二次催产。
(2)5月1日,将催产1次的雌雄亲鱼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雌鱼18尾,雄鱼8尾;第二组雌鱼19尾,雄鱼10尾。第一组雌鱼按8μg/Kg胸腔注射LHRH-A2,雄鱼注射4μg/Kg LHRH-A2,雌雄鱼放入东5号产卵池;第二组雌鱼按8μg/Kg胸腔注射LHRH-A3,雄鱼注射4μg/Kg LHRH-A3,雌雄鱼放入西5号产卵池,水温均为24℃。5月2日晚7:00,发现2组亲鱼几乎同时交配产卵,效应时间26h。统计表明:第一组产卵102.1万枚,受精率65.6%;第二组产卵105.4万枚,受精率68.1%,表明LHRH-A2和LHRH-A3均可用于淡水石首鱼的人工催产,且催产效果无明显差异。
实施例5
为探究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中亲鱼培育时间在第三次催产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实施例4中5月1日催产2次的亲鱼转入亲鱼培育池继续培育。
(2)待亲鱼强化培育4d后,5月5日随机取催产2次亲鱼进行第三次人工催产,其中雌鱼10尾,雄鱼10尾,下午5:00开始人工催产,雌鱼按20μg/Kg胸腔注射LHRH-A2,雄鱼注射10μg/Kg LHRH-A2,雌雄鱼放入东5号产卵池,水温24.5℃。连续1周内未发现亲鱼产卵。
(3)待亲鱼强化培育20d后,5月20日随机取上述催产2次亲鱼进行第三次人工催产,其中雌鱼13尾,雄鱼12尾,下午5:00开始人工催产,雌鱼按20μg/Kg胸腔注射LHRH-A2,雄鱼注射10μg/Kg LHRH-A2,按雌雄比1:1移入东2号产卵池,水温24.5℃。5月21日晚6:00亲鱼开始发情产卵,效应时间24h。统计共产卵50.4万枚,受精率67.6%。表明亲鱼催产后强化培育时间不能低于5d。在自然产卵条件下,亲鱼产后成活率达到10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亲鱼在23~25℃下强化培育,培育5~20d后于下午5:00~6:00注射催产素,按雌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配组,令亲鱼自然产卵受精;产卵受精结束后,收集受精卵进行人工孵化;亲鱼继续进行强化培育,按照上述方式实现第二次和第三次催产繁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培育的水流速度为18~46L/min,培育初始水温为18~1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亲鱼强化培育为投喂体长不超过6cm的鲜活小鱼/虾饵料,投放密度为0.5~1K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产素为LHRH-A2或LHRH-A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卵池水温为23~25℃,溶氧大于5mg/L,放养密度为1~2尾/m2,放养亲鱼的雌雄比例为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精卵孵化条件为:水温23~25℃,密度0.5~1万枚/m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仔鱼孵化出膜后第4~5d,投喂鲜活淡水轮虫进行仔鱼开口培育,投喂密度为5~10个/m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仔鱼孵化出膜后第12~14d,投喂鲜活淡水枝角类进行后期仔鱼及稚鱼培育,投喂密度为125~250个/L,培育至幼鱼阶段。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任意一种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车间全避光,培育池中央设置聚光灯,饵料集中投喂在聚光灯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天投喂饵料2次,投喂时间为上午7:00~8:00,下午5:00~6:00。
CN202011123571.6A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 Pending CN112243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3571.6A CN112243896A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3571.6A CN112243896A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43896A true CN112243896A (zh) 2021-01-22

Family

ID=74244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3571.6A Pending CN112243896A (zh) 2020-10-20 2020-10-20 一种淡水石首鱼人工繁育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43896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9024A (zh) * 2012-05-11 2012-09-19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大黄鱼工厂化低盐养殖方法
CN104904636A (zh) * 2015-06-10 2015-09-16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小黄鱼的人工催产方法
CN106614128A (zh) * 2016-11-21 2017-05-10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岱衢族大黄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KR20170104014A (ko) * 2016-03-03 2017-09-14 전라남도 셰들아네모네피쉬의 인공종묘 생산방법
CN108142328A (zh) * 2018-01-11 2018-06-12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小黄鱼的早繁及快速育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69024A (zh) * 2012-05-11 2012-09-19 上海海洋大学 一种大黄鱼工厂化低盐养殖方法
CN104904636A (zh) * 2015-06-10 2015-09-16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小黄鱼的人工催产方法
KR20170104014A (ko) * 2016-03-03 2017-09-14 전라남도 셰들아네모네피쉬의 인공종묘 생산방법
CN106614128A (zh) * 2016-11-21 2017-05-10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岱衢族大黄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8142328A (zh) * 2018-01-11 2018-06-12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一种小黄鱼的早繁及快速育苗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徐万土 等: "岱衢洋大黄鱼大规模工厂化育苗试验",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 *
浙江省水产局科教处组: "《名特水产养殖技术》", 31 October 1991 *
王雪磊 等: "岱衢族大黄鱼亲鱼室内越冬促熟及早繁培育试验", 《水产养殖》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90004B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及方法
CN103444600B (zh) 两段式青虾高效苗种繁育方法
CN102763615B (zh) 一种褐毛鲿全人工育苗方法
CN111956783B (zh) 一种大口黑鲈鱼人工催产混合剂及人工繁育方法
CN103430877A (zh) 河蟹池塘综合生态养殖方法
CN103168711A (zh) 俄罗斯鲤鱼的繁殖方法
CN110352877B (zh) 一种大口黑鲈全季节人工繁殖的方法
CN103070094A (zh) 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育方法
CN107549059B (zh) 一种施氏鲟雌鱼和匙吻鲟雄鱼杂交育苗方法
CN110100768A (zh) 一种黄鳍石斑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11543363A (zh) 一种红螯螯虾的繁殖育苗方法
CN104642212A (zh) 白甲鱼人工繁育方法
CN104472412A (zh) 一种刀鲚阶梯式繁育方法
CN110024722A (zh) 一种星斑裸颊鲷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10651737A (zh) 一种在稻虾田环沟上方搭建拱棚养殖小龙虾的方法
CN102578001A (zh) 塘角鱼的单性育苗技术
CN106417122A (zh) 一种提高优质青虾苗种产量的培育方法
CN112136738B (zh) 一种高抱卵量红螯螯虾亲本筛选及繁育方法
CN110612930A (zh) 一种虹鳟人工繁育的方法
CN110074023A (zh) 一种绿鳍马面鲀苗种培育方法
CN110100770A (zh) 一种篮子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9644911A (zh) 一种红螯螯虾-草鱼-轮叶黑藻生态综合种养方法
KR20140040336A (ko) 박대의 성숙유도 및 종묘 생산방법
CN110024724A (zh) 一种赤鳍笛鲷的人工繁殖方法
CN208987556U (zh) 一种区块式仿生态池塘繁殖育苗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