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2120A - 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2120A
CN112222120A CN202011022665.4A CN202011022665A CN112222120A CN 112222120 A CN112222120 A CN 112222120A CN 202011022665 A CN202011022665 A CN 202011022665A CN 112222120 A CN112222120 A CN 112222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pipe
mud
box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2266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伟炳
谭润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nyang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2266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21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2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2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9/00Cleaning hollow articles by 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to 
    • B08B9/08Cleaning containers, e.g. tanks
    • B08B9/0856Cleaning of water-treatment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所述污泥清除装置包括:挖泥机构、抽吸机构、收容机构与排泥机构,所述挖泥机构用于放入渗滤池中,所述挖泥机构与所述抽吸机构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抽吸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容机构相连,所述收容机构用于回收抽吸机构导出的污泥,所述排泥机构与所述收容机构相连,所述排泥机构用于将所述收容机构中的污泥导出。相较于传统的除泥方式(通过人工对污泥进行清除),上述污泥清除装置能够更加方便对污泥进行清理。

Description

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泥清除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渗滤液储罐储池中,因渗滤泥含菌量高,会在储罐储池中产生污泥,若不及时对污泥进行处理,污泥会堵塞渗滤液系统,影响储水量。目前,传统的去除污泥的方式需要先将目标池中的水分抽干,然后进行人工除泥,但是由于污泥中含有部分湿泥以及在目标池中往往搭建有用于与渗滤液配合的装置,例如:收集沼气的装置。因此,传统的除泥方式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除泥方式十分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一种污泥清除装置,所述污泥清除装置包括:挖泥机构、抽吸机构、收容机构与排泥机构,所述挖泥机构用于放入渗滤池中,所述挖泥机构与所述抽吸机构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抽吸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容机构相连,所述收容机构用于回收抽吸机构导出的污泥,所述排泥机构与所述收容机构相连,所述排泥机构用于将所述收容机构中的污泥导出。
一种污泥清除方法,包括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还包括步骤:将所述挖泥机构放入渗滤池,并通过所述挖泥机构对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搅拌打散;所述抽吸机构通过所述挖泥机构将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吸入所述收容机构;所述排泥机构对进入所述收容机构内部的污泥进行排泥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挖泥机构包括挖泥吸盘与搅拌件,所述搅拌件装设在所述挖泥吸盘的扩口端,所述挖泥吸盘与所述抽吸机构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吸机构包括适配管组与真空泵,所述适配管组的一端与所述挖泥机构相连,所述真空泵装设在所述收容机构上,所述适配管组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收容机构,所述真空泵用于对所述收容机构内部抽真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适配管组包括支撑件、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与密封件,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挖泥机构相连,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机构的内部,所述支撑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输送管及所述第二输送管支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适配管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第二输送管包括第一安装管、第二安装管与弯折波纹管,所述第一安装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波纹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管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波纹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机构,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弯折波纹管的侧部,且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管可拆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盘与第二密封盘,所述第一密封盘装设在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盘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盘与所述第二密封盘贴合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机构包括收容箱、排料件与液位检测件,所述真空泵装设在所述收容箱上,所述适配管组插入到所述收容箱中,所述收容箱与所述排泥机构相连,所述排料件与所述液位检测件均装设在所述收容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泥机构包括驱动件、搅拌件、第一排泥箱与第一排泥件,所述第一排泥箱与所述收容箱相连,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可转动地伸入到所述第一排泥箱内部,所述搅拌件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缠绕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排泥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排泥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机构还包括第一进气阀,所述排泥机构还包括第二排泥箱、密封控制阀、第二进气阀与第二排泥件,所述第二排泥箱与所述收容箱相连,所述密封控制阀装设在所述第二排泥箱与所述收容箱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进气阀装设在所述收容箱上,所述第二进气阀装设在所述第二排泥箱上,所述第二排泥件装设在所述第二排泥箱上。
上述污泥清除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渗滤池的内部容积大小,确定挖泥机构挖泥端的尺寸大小,即保证挖泥机构能够对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有时渗滤池的容积过大,只有对挖泥机构的尺寸进行相应调整,才能保证在预设的工作时间内完成挖泥操作)。因此,将挖泥机构伸入渗滤池后,挖泥机构能够对渗滤池中沉积的污泥进行搅拌打散,然后挖泥机构与抽吸机构相连,抽吸机构能够将渗滤池与收容机构之间产生压差,此时渗滤池中经打散的污泥便能够在负压作用下,通过抽吸机构导入到收容机构中,最后排泥机构将收容机构中所回收的污泥进行排出。另外,根据渗滤池所需抽吸的污泥量,也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收容机构与排泥机构同时进行处理。例如:当渗滤池中的污泥量全部进入到收容机构后收容机构仍留有收容空间时,此时可以仅利用收容机构对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收容,待收容完成后再连接排泥机构进行排泥。上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节省污泥清除装置在使用时所需的空间,且使用更加方便。当渗滤池中的污泥量超过收容机构的收容量时,此时需要借助排泥机构对污泥进行排泥,避免收容机构被污泥填满。相较于传统的除泥方式(通过人工对污泥进行清除),上述污泥清除装置能够更加方便对污泥进行清理。
上述污泥清楚方法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挖泥机构放入渗滤池,并通过所述挖泥机构对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搅拌打散,从而能够便于污泥清除装置对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有效吸收。然后,所述抽吸机构通过所述挖泥机构将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吸入所述收容机构;即抽吸机构在与挖泥机构连接后,抽吸机构可以在收容机构中先进行真空抽压,此时,渗滤池中的污泥会在负压条件下吸入收容机构。或者抽吸机构可以直接利用抽吸泵提供抽吸动力,将渗滤池中的污泥直接吸入收容机构。最后,所述排泥机构对进入所述收容机构内部的污泥进行排泥处理。此时,可以根据收容机构内部的污泥量合理使用排泥机构。例如:当渗滤池中的污泥量全部进入到收容机构后收容机构仍留有收容空间时,此时可以仅利用收容机构对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收容,待收容完成后再连接排泥机构进行排泥。上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节省污泥清除装置在使用时所需的空间,且使用更加方便。当渗滤池中的污泥量超过收容机构的收容量时,此时需要借助排泥机构对污泥进行排泥,避免收容机构被污泥填满。相较于传统的除泥方式(通过人工对污泥进行清除),上述污泥清除方法能够更加方便对污泥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实施例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污泥清除方法的流程图。
100、挖泥机构,110、挖泥吸盘,120、搅拌件,200、抽吸机构,210、适配管组,211、第一输送管,212、第二输送管,213、密封件,2131、第一密封盘,2132、第二密封盘,220、真空泵,300、收容机构,310、收容箱,320、排料件,330、液位检测件,340、第一进气阀,400、排泥机构,410、驱动件,420、搅拌件,430、第一排泥箱,440、第一排泥件,450、第二排泥箱,460、密封控制阀,470、第二进气阀,480、第二排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污泥清除装置,所述污泥清除装置包括:挖泥机构100、抽吸机构200、收容机构300与排泥机构400,所述挖泥机构100用于放入渗滤池中,所述挖泥机构100与所述抽吸机构200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抽吸机构200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容机构300相连,所述收容机构300用于回收抽吸机构200导出的污泥,所述排泥机构400与所述收容机构300相连,所述排泥机构400用于将所述收容机构300中的污泥导出。
上述污泥清除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渗滤池的内部容积大小,确定挖泥机构100挖泥端的尺寸大小,即保证挖泥机构100能够对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有效的处理(有时渗滤池的容积过大,只有对挖泥机构100的尺寸进行相应调整,才能保证在预设的工作时间内完成挖泥操作)。因此,将挖泥机构100伸入渗滤池后,挖泥机构100能够对渗滤池中沉积的污泥进行搅拌打散,然后挖泥机构100与抽吸机构200相连,抽吸机构200能够将渗滤池与收容机构300之间产生压差,此时渗滤池中经打散的污泥便能够在负压作用下,通过抽吸机构200导入到收容机构300中,最后排泥机构400将收容机构300中所回收的污泥进行排出。另外,根据渗滤池所需抽吸的污泥量,也可以选择是否需要收容机构300与排泥机构400同时进行处理。例如:当渗滤池中的污泥量全部进入到收容机构300后收容机构300仍留有收容空间时,此时可以仅利用收容机构300对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收容,待收容完成后再连接排泥机构400进行排泥。上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节省污泥清除装置在使用时所需的空间,且使用更加方便。当渗滤池中的污泥量超过收容机构300的收容量时,此时需要借助排泥机构400对污泥进行排泥,避免收容机构300被污泥填满。相较于传统的除泥方式(通过人工对污泥进行清除),上述污泥清除装置能够更加方便对污泥进行清理。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挖泥机构100包括挖泥吸盘110与搅拌件420120,所述搅拌件420120装设在所述挖泥吸盘110的扩口端,所述挖泥吸盘110与所述抽吸机构200相连。具体地,搅拌件420120为搅拌板或螺旋状搅拌片。搅拌吸盘的扩口端的端口尺寸大于搅拌吸盘安装端(指搅拌吸盘用于与抽吸机构200相连的一端)的端口尺寸。上述挖泥机构100能够更加便于抽吸机构200对污泥进行抽吸操作。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吸机构200包括适配管组210与真空泵220,所述适配管组210的一端与所述挖泥机构100相连,所述真空泵220装设在所述收容机构300上,所述适配管组210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收容机构300,所述真空泵220用于对所述收容机构300内部抽真空。具体地,适配管组210为弯折管或直管。考虑到污泥和水分会同时在适配管组210内部进行移动,污泥在移动过程中容易带动适配管组210的振动,即适配管组210在输送污泥时,适配管组210的管壁会受到较大的作用力,此时,为了避免适配管组210在输送污泥时出现管体变形,适配管组210可以选用硬质管,例如:钢管或铁管。进一步地,通过真空泵220对收容机构300内部进行抽真空,此时,位于渗滤池中的污泥便会在负压条件下从适配管组210导入到收容机构300。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适配管组210包括支撑件、第一输送管211、第二输送管212与密封件213,所述第一输送管211的一端与所述挖泥机构100相连,所述第一输送管211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密封件213与所述第二输送管2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输送管212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机构300的内部,所述支撑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输送管211及所述第二输送管212支撑配合。具体地,支撑件为支撑架或加固肋。密封件213为密封圈或密封环。首先,根据实际的地形确定第一输送管211的布置方式。例如:第一输送管211可以是弯折管与直管拼接而成。为了保证第一输送管211的密封性,弯折管与直管可以直接一体成型或焊接成型。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在连接时,通过密封圈进行密封,从而也能够有效避免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连接处的气密性。当支撑件为支撑架时,支撑件可以先与地面进行固定,然后支撑件的另一端与第一输送管211或第二输送管212套设固定,因此,支撑件可以有效避免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在输送污泥时出现抖动。当支撑件为加固肋时,根据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的实际长度,确定所需加固肋的个数,将多个加固肋间隔套设在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上,从而加强了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的受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适配管组210还包括定位件,所述第二输送管212包括第一安装管、第二安装管与弯折波纹管,所述第一安装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密封件213与所述第一输送管211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波纹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管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波纹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机构300,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弯折波纹管的侧部,且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管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定位件为杆体或板体。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污泥清除装置在使用时,由于实际地形的限制,有时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的拼装位置会受到限制,因此,采用弯折波纹管可以使得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在连接时进行相应的角度调节,从而使得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的连接更加方便。进一步地,在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连接后,将定位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安装管及第二安装管进行固定,此时定位件能够限制弯折波纹管在外力作用下出现角度变形,从而保证了第二输送管212在输送污泥时的输送稳定性。
参阅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213包括第一密封盘2131与第二密封盘2132,所述第一密封盘2131装设在所述第一输送管211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盘2132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盘2131与所述第二密封盘2132贴合固定。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能够有效保证第一输送管211与第二输送管212的安装密封性。
参阅图1和图2,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机构300包括收容箱310、排料件320与液位检测件330,所述真空泵220装设在所述收容箱310上,所述适配管组210插入到所述收容箱310中,所述收容箱310与所述排泥机构400相连,所述排料件320与所述液位检测件330均装设在所述收容箱310上。具体地,排料件320为输料管或排水阀。液位检测件330为传感器或水位感应器。因为是通过真空泵220对收容箱310内部进行抽真空,因此,需要控制收容箱310内部的水分与污泥的存量。在本实施例中,将液位检测件330装设在收容箱310的临界高度处。即当水分与污泥在收容箱310内的储量高度超过临界高度时,将会影响到真空泵220的正常运行。例如:收容箱310内水分与污泥的储量储存高度过高时,真空泵220会在抽吸时将水分和污泥也同步吸出,导致真空泵220故障。因此,在污泥清除装置使用时,通过液位检测件330对收容箱310内的液位进行检测,当收容箱310内的水分和污泥到达收容箱310的临界高度时,液位检测件330可以控制排料件320打开,即加快收容箱310内部的排料速率,避免收容箱310内的水分与污泥超过临界高度。待收容箱310内的水分与污泥的储料高度低于临界高度后,液位检测件330可以控制排料件320关闭。
参阅图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泥机构400包括驱动件410、搅拌件420120、第一排泥箱430与第一排泥件440,所述第一排泥箱430与所述收容箱310相连,所述驱动件410的输出轴可转动地伸入到所述第一排泥箱430内部,所述搅拌件420120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缠绕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排泥件440装设在所述第一排泥箱430上。具体地,驱动件410为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搅拌件420120为搅拌板或螺旋状搅拌片,第一排泥件440为排泥管或排泥阀。当水分和污泥进入到收容箱310内后,污泥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进入到第一排泥箱430,在驱动件410的作用下搅拌件420120会进行转动,即通过搅拌件420120能够带动污泥在第一排泥箱430中移动,直至污泥移动到第一排泥件440处,并最终从第一排泥件440导出。
参阅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机构300还包括第一进气阀340,所述排泥机构400还包括第二排泥箱450、密封控制阀460、第二进气阀470与第二排泥件480,所述第二排泥箱450与所述收容箱310相连,所述密封控制阀460装设在所述第二排泥箱450与所述收容箱310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进气阀340装设在所述收容箱310上,所述第二进气阀470装设在所述第二排泥箱450上,所述第二排泥件480装设在所述第二排泥箱450上。具体地,第二排泥件480为排泥管或排泥阀。在水分和污泥导入到收容箱310后,此时将密封控制阀460打开,然后通过第一进气阀340调整收容箱310内的气压,通过第二进气阀470调整第二排泥箱450的气压,即实现平衡收容箱310与第二排污箱的气压,保证污泥能够顺利进入到第二排泥箱450中,最后经过第二排泥件480将污泥导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PLC系统或计算机对挖泥机构100、抽吸机构200、收容机构300与排泥机构400进行自动化控制。
参阅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污泥清除方法,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还包括步骤:
S100、将所述挖泥机构100放入渗滤池,并通过所述挖泥机构100对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搅拌打散;
S200、所述抽吸机构200通过所述挖泥机构100将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吸入所述收容机构300;
S300、所述排泥机构400对进入所述收容机构300内部的污泥进行排泥处理。
上述污泥清楚方法在使用时,首先将所述挖泥机构100放入渗滤池,并通过所述挖泥机构100对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搅拌打散,从而能够便于污泥清除装置对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有效吸收。然后,所述抽吸机构200通过所述挖泥机构100将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吸入所述收容机构300;即抽吸机构200在与挖泥机构100连接后,抽吸机构200可以在收容机构300中先进行真空抽压,此时,渗滤池中的污泥会在负压条件下吸入收容机构300。或者抽吸机构200可以直接利用抽吸泵提供抽吸动力,将渗滤池中的污泥直接吸入收容机构300。最后,所述排泥机构400对进入所述收容机构300内部的污泥进行排泥处理。此时,可以根据收容机构300内部的污泥量合理使用排泥机构400。例如:当渗滤池中的污泥量全部进入到收容机构300后收容机构300仍留有收容空间时,此时可以仅利用收容机构300对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收容,待收容完成后再连接排泥机构400进行排泥。上述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节省污泥清除装置在使用时所需的空间,且使用更加方便。当渗滤池中的污泥量超过收容机构300的收容量时,此时需要借助排泥机构400对污泥进行排泥,避免收容机构300被污泥填满。相较于传统的除泥方式(通过人工对污泥进行清除),上述污泥清除方法能够更加方便对污泥进行清理。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污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清除装置包括:挖泥机构、抽吸机构、收容机构与排泥机构,所述挖泥机构用于放入渗滤池中,所述挖泥机构与所述抽吸机构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抽吸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收容机构相连,所述收容机构用于回收抽吸机构导出的污泥,所述排泥机构与所述收容机构相连,所述排泥机构用于将所述收容机构中的污泥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挖泥机构包括挖泥吸盘与搅拌件,所述搅拌件装设在所述挖泥吸盘的扩口端,所述挖泥吸盘与所述抽吸机构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机构包括适配管组与真空泵,所述适配管组的一端与所述挖泥机构相连,所述真空泵装设在所述收容机构上,所述适配管组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收容机构,所述真空泵用于对所述收容机构内部抽真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管组包括支撑件、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与密封件,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挖泥机构相连,所述第一输送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二输送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机构的内部,所述支撑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输送管及所述第二输送管支撑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管组还包括定位件,所述第二输送管包括第一安装管、第二安装管与弯折波纹管,所述第一安装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安装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弯折波纹管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管的一端与所述弯折波纹管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收容机构,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弯折波纹管的侧部,且所述定位件的一端与第一安装管可拆卸连接,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管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盘与第二密封盘,所述第一密封盘装设在所述第一输送管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盘装设在所述第一安装管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盘与所述第二密封盘贴合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机构包括收容箱、排料件与液位检测件,所述真空泵装设在所述收容箱上,所述适配管组插入到所述收容箱中,所述收容箱与所述排泥机构相连,所述排料件与所述液位检测件均装设在所述收容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机构包括驱动件、搅拌件、第一排泥箱与第一排泥件,所述第一排泥箱与所述收容箱相连,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可转动地伸入到所述第一排泥箱内部,所述搅拌件沿所述输出轴的轴向缠绕在所述输出轴上,所述第一排泥件装设在所述第一排泥箱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机构还包括第一进气阀,所述排泥机构还包括第二排泥箱、密封控制阀、第二进气阀与第二排泥件,所述第二排泥箱与所述收容箱相连,所述密封控制阀装设在所述第二排泥箱与所述收容箱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进气阀装设在所述收容箱上,所述第二进气阀装设在所述第二排泥箱上,所述第二排泥件装设在所述第二排泥箱上。
10.一种污泥清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污泥清除装置,还包括步骤:
将所述挖泥机构放入渗滤池,并通过所述挖泥机构对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进行搅拌打散;
所述抽吸机构通过所述挖泥机构将所述渗滤池中的污泥吸入所述收容机构;
所述排泥机构对进入所述收容机构内部的污泥进行排泥处理。
CN202011022665.4A 2020-09-25 2020-09-25 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22221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2665.4A CN112222120A (zh) 2020-09-25 2020-09-25 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22665.4A CN112222120A (zh) 2020-09-25 2020-09-25 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2120A true CN112222120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0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22665.4A Pending CN112222120A (zh) 2020-09-25 2020-09-25 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212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66427A (zh) * 2023-03-06 2023-05-05 山东鑫海矿业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浆输送用双级泵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9266Y (zh) * 1998-08-25 1999-11-17 孙加林 旋切吸盘式水下清淤机
US6790368B1 (en) * 1999-08-06 2004-09-14 Groupe Sns (Service De Nettoyage Sanitai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recuperation of septic tank content
CN103002996A (zh) * 2010-06-23 2013-03-27 Ocs技术公司 用于清洁容器的方法和设备
CN203808230U (zh) * 2014-04-21 2014-09-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清淤泥机
CN106592750A (zh) * 2016-12-19 2017-04-26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检查井沉泥清理装置
CN210342054U (zh) * 2019-06-21 2020-04-17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机械厂 渠道边坡淤积物吸盘式清理装置
CN210786512U (zh) * 2019-08-28 2020-06-19 漳州市松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的地下污泥清除装置
CN210946947U (zh) * 2019-09-19 2020-07-07 北京华昊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CN211172150U (zh) * 2019-09-30 2020-08-04 山东金膜再生水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9266Y (zh) * 1998-08-25 1999-11-17 孙加林 旋切吸盘式水下清淤机
US6790368B1 (en) * 1999-08-06 2004-09-14 Groupe Sns (Service De Nettoyage Sanitaire)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recuperation of septic tank content
CN103002996A (zh) * 2010-06-23 2013-03-27 Ocs技术公司 用于清洁容器的方法和设备
CN203808230U (zh) * 2014-04-21 2014-09-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清淤泥机
CN106592750A (zh) * 2016-12-19 2017-04-26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检查井沉泥清理装置
CN210342054U (zh) * 2019-06-21 2020-04-17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机械厂 渠道边坡淤积物吸盘式清理装置
CN210786512U (zh) * 2019-08-28 2020-06-19 漳州市松福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的地下污泥清除装置
CN210946947U (zh) * 2019-09-19 2020-07-07 北京华昊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河道清淤装置
CN211172150U (zh) * 2019-09-30 2020-08-04 山东金膜再生水资源有限公司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66427A (zh) * 2023-03-06 2023-05-05 山东鑫海矿业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矿浆输送用双级泵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63308B2 (en) Conveyor with integrated dust collector system
CN216256939U (zh) 一种清洁设备基站
CN112222120A (zh) 污泥清除装置及方法
US20130193084A1 (en) Method for Storing Used Cooking Oil
US6547964B1 (en) Mud tank cleaning system
JP5433824B2 (ja) チップコンベヤ装置
CN206800613U (zh) 一种联合吸污车
CN212772534U (zh) 自然水源淤泥清理装置
JP5449761B2 (ja) 真空汲上げ装置
CN212513780U (zh) 一种环境监测用取样存样装置
CN217301061U (zh) 一种真空排水装置
CN220663574U (zh) 方便排气的立式pe储罐
CN220664991U (zh) 一种油田废水处理用表层撇油装置
CN112089368B (zh) 一种污水箱及地面清洗设备
CN213625989U (zh) 建筑施工排水装置
CN213611009U (zh) 一种用于钻采施工现场的污水搅拌储存装置
CN219763241U (zh) 一种拖地机的自动换水设备
CN212946798U (zh) 一种齿条废料用清理车
CN219763230U (zh) 一种拖地机的自动换水充电设备
CN220846732U (zh) 一种洗涤设备污水收集处理装置
CN215842056U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检测废弃液专用沉淀装置
CN219952092U (zh) 河道治理用淤泥转运装置
CN218076520U (zh) 一种除沙系统
CN218890193U (zh) 固液分离设备
CN214061929U (zh) 一种手推式小型电动吸污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