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20913A -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20913A
CN112220913A CN202010239633.3A CN202010239633A CN112220913A CN 112220913 A CN112220913 A CN 112220913A CN 202010239633 A CN202010239633 A CN 202010239633A CN 112220913 A CN112220913 A CN 112220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in
ifn
tff2
kappa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96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建青
张晓燕
傅卫辉
袁松华
何涌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Ruiy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Ruiy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Ruiy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Ruiying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96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209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220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209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9Cytokines; Lymphokines; Interferons
    • A61K38/21Interferons [IF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16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1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A61K38/1703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vertebrates
    • A61K38/1709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vertebrates from mamm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respiratory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ir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Zo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具体而言,本文提供了一种产品,其包含:(a)IFN‑κ蛋白;(b)TFF2蛋白;以及(c)可任选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本公开中还提供了IFN‑κ蛋白和TFF2蛋白在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的产品中的应用,以及采用所述产品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的方法。本公开的组合、应用和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极具应用前景和社会效益。

Description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具体而言,本公开涉及TFF2蛋白和IFN-κ的组合,其在制备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的产品中的应用,以及采用该产品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的方法。
背景技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指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自2019年12月截至2020年3月30日,中国已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82451例,海外累计确诊达638946例,全球累计死亡达33953例,全球已有超过180个国家地区出现新冠肺炎病例,且全球疫情仍在发展中。2020年3月11日,新冠肺炎疫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称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2020年3月25日,联合国启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人道主义应对计划”,旨在帮助世界上最脆弱的国家抗击疫情,保护数百万人的生命,阻止病毒继续在各国蔓延。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发了全球性的严重疫情,其社会乃至全球危害巨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属于beta属冠状病毒,有包膜,是目前已知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其余6种分别是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引发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和MERS-CoV(引发中东呼吸综合征)。
虽然同属于冠状病毒,但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诸多与其他冠状病毒不同的性质和表现。例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SARS病毒感染的区别可包括:(a)从基因特征而言,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特征与SARS-CoV(以及MERS-CoV)有明显区别,而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同源性达到85%以上;(b)从临床表现而言,SARS-CoV可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头痛、肌肉痛以及呼吸道感染症状,而新型冠状病毒发病缓慢,症状相对轻微,隐蔽性更强;(c)从传染性而言,SARS病毒感染后会出现发烧、肺炎等症状后,才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新型冠状病毒具有10天左右甚至于更长的潜伏期,且在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由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仍需进一步的针对性探索研究。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国目前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例如采用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等抗病毒药物;免疫治疗,例如采用托珠单抗;中医治疗,例如采用藿香正气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胶囊等中成药以及诸如清肺排毒汤等方剂。这些药物中,尤以氯喹和连花清瘟胶囊效果为佳(据钟南山院士3月25日在中欧抗疫交流会上所分享的经验和数据)。此外,根据临床用药研究,羟氯喹(也称羟基氯喹)可缩短排毒时间,且毒性反应较磷酸氯喹低,也是目前推荐的优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
然而,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对于人体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并可导致耐药株病毒的出现。而中医治疗可能由于其作用活性物质和机理的非明确性,存在世界各国接受程度不同的问题。
因此,虽然在早年对抗SARS及其他病毒的过程中以及在为期数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已获得了一些防治手段和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仍然迫切需要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以遏制其进一步发展和传播,从而维护全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组合疗法效果的不可预期性
采用两种或以上的药物来联合预防或治疗给定病症可导致产生许多潜在问题。两种药物之间的体内相互作用很复杂。任意单独药物的效果与其吸收、分布和排出相关。而向机体引入两种药物时,每种药物都会影响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出,并因此改变另一种药物的效果。例如,一种药物会抑制、激活或诱导参与另一种药物的排出的新陈代谢途径的酶的产生。举例而言,据报道那他珠单抗和干扰素β1-a的组合会增加预料之外的副作用的风险(Rudick等,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54,911-923,2006;Kleinschmidt-DeMasters,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53,369-379,2005;Langer-Gould,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53,369-379,2005)。而类似的例子在联用药物开发中不胜枚举。
因此,当给予两种或以上药物治疗同一病症时,很难预测每种药物在对象体内对另一种药物的治疗作用是起到补充、还是没有影响、或是干扰。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会影响每种药物的预期治疗作用,还会增加毒性代谢物的水平。这种相互作用还会增加或减轻每种药物的副作用。给予两种药物治疗疾病时,难以预测每种药物的负面作用情况会产生何种改变。而且,难以准确地预测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效果何时会显现。
因此,在提交申请时本领域的情况是,在得到组合研究的结果之前,两种特定药物的组合疗法的效果不可预测。
综上所述,本领域中迫切需要开发出可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公开正是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的产品或组合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产品,其包含:
(a)TFF2蛋白;
(b)IFN-κ蛋白;以及
(c)可任选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为药物组合物、制剂组合或药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TFF2蛋白选自:包含序列SEQ ID NO:1或2的多肽或包含由SEQ ID NO:3-6中任一项所示的核酸分子编码的序列的多肽或与前述多肽具有至少80%同源性(例如至少85%、85%、90%、95%、96%、97%、98%、99%同源性)且具有炎症调节活性的多肽,或者由前述多肽衍生且具有炎症调节活性的多肽;所述IFN-κ蛋白选自:人IFN-κ蛋白或小鼠IFN-κ蛋白,例如序列SEQ ID NO:7或8所示的蛋白质或由SEQ ID NO:9-12中任一项所示的核酸分子编码的多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TFF2蛋白选自:人TFF2蛋白或小鼠TFF2蛋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TFF2蛋白选自:序列SEQ ID NO:1或2所示的多肽或由SEQ ID NO:3-6中任一项所示的核酸分子编码的多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IFN-κ蛋白选自:包含序列SEQ ID NO:7或8的多肽或包含由SEQ ID NO:9~12中任一项所示的核酸分子编码的序列的多肽或与前述多肽具有至少80%同源性(例如至少85%、85%、90%、95%、96%、97%、98%、99%同源性)且具有抗病毒活性(例如抑制病毒复制,如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多肽,或者由前述多肽衍生且具有抗病毒活性(例如抑制病毒复制,如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复制)的多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IFN-κ蛋白选自:人IFN-κ蛋白或小鼠IFN-κ蛋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IFN-κ蛋白选自:序列SEQ ID NO:7或8所示的蛋白质或由SEQ ID NO:9-12中任一项所示的核酸分子编码的多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TFF2蛋白的量为0.1~100mg,0.5~50mg,1~40mg,5~30mg。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IFN-κ蛋白量为0.01~100mg,0.05~80mg,0.1~70mg,0.5~50mg。或者,所述IFN-κ蛋白量为1x104~1x108个活性单位,5x104~5x107个活性单位,1x105~1x107个活性单位,5x105~5x106个活性单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质量比为1:100~100:1,1:50~50:1,1:10~10:1,1:5~5:1,1:2~2.5:1,1:1~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的形式适于通过选自下组相同或不同途径给予TFF2蛋白和IFN-κ蛋白:雾化吸入、滴鼻、喷雾、静脉给药、靶组织内给药或口服给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的形式适于同时、先后或间隔给予TFF2蛋白和IFN-κ蛋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容纳TFF2蛋白和IFN-蛋白的容器,例如容纳单位剂量TFF2蛋白和IFN-蛋白的一个或多个容器;用于给药的器具;指导使用的说明书等。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TFF2蛋白和IFN-κ蛋白在制备本公开的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产品用于治疗对象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包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病症: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肺纤维化、迁延形成的慢性炎症、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对象为人。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治疗对象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给予有需要的对象治疗有效量的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组合。该方面所涉及的特征可如前文中所述。
在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中,提供了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组合,其用于治疗对象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该方面所涉及的特征可如前文中所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前述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不脱离本公开的公开构思和保护范围。本公开的其它方面由于本文的公开内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说明。这些附图仅为了图示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案,而不是为了局限本公开的范围。
图1A:TFF2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
图1B:TFF2蛋白的功能活性测试:TFF蛋白刺激MCF7细胞体外增殖的OD450逻辑拟合曲线。
图2A:IFN-κ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
图2B:IFN-κ蛋白的体外功能活性检测:IFN-κ蛋白在A549细胞系中抑制流感病毒PR8的复制。
图3: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使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获得临床改善的百分比。
图4: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使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核酸阴转比例。
图5: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使新型冠状病毒患者CT影像学好转所需天数。
图6: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使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咳嗽消失所需天数。
图7: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住院天数的影响。
图8: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图9: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图10: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图11: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红蛋白的影响。
图12: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图13: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治疗与羟氯喹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CT好转所需天数的影响。
图14: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治疗与羟氯喹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住院天数的影响。
图15: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治疗与羟氯喹治疗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咳嗽消失所需天数的影响。
各附图中,*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NC表示常规治疗对照。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人通过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开发出了TFF2蛋白制剂和IFN-κ蛋白制剂,并出乎意料地发现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中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效果甚至于优于目前推荐的药物羟氯喹;并且,由于这两种蛋白质均为人体本身就存在的蛋白质,且临床试验结果也证明了其对人体的低毒性,因此该联用药物的安全性也较高。基于相关研究,本公开中提供了TFF2蛋白与IFN-κ蛋白的组合,其在制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中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本文中提供的所有数值范围旨在清楚地包括落在范围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值及它们之间的数值范围。可对本公开提到的特征或实施例提到的特征进行组合。本说明书所揭示的所有特征可与任何组合物形式并用,说明书中所揭示的各个特征,可以任何可提供相同、均等或相似目的的替代性特征取代。因此除有特别说明,所揭示的特征仅为均等或相似特征的一般性例子。
如本文所用,“单位剂量”和“单位剂量形式”表示单一药物给予实体。
如本文所用,在数值或范围上下文中的“约”表示所引用或要求保护的数值或范围的±10%。
应理解,当提供参数范围时,本发明同样提供了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及其十分位小数。例如,“0.1-2.5毫克/天”包括0.1毫克/天、0.2毫克/天、0.3毫克/天等直至2.5毫克/天。比值范围亦然。
如本文所用,“含有”、“具有”或“包括”包括了“包含”、“主要由……构成”、“基本上由……构成”、和“由……构成”;“主要由……构成”、“基本上由……构成”和“由……构成”属于“含有”、“具有”或“包括”的下位概念。
三叶因子2蛋白(TFF2蛋白)
三叶因子2蛋白(TFF2蛋白)于1982年由Jorgensen等从猪胰腺中分离出来,在不同物种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人三叶因子2(hTFF2)和鼠三叶因子2(mTFF2)含有同样的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到82%。成熟的TFF2蛋白由106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约为7-12kD,内含4个外显子及两个对称的三叶结构域,因此其结构极其稳定,耐酸、耐热且抗蛋白酶水解,主要表达在胃粘膜颈部杯状细胞中。
如本文所用,术语“三叶因子2蛋白”、“TFF2蛋白”和“TFF2多肽”可互换使用,是指一类具有如SEQ ID NO:1(人源)或SEQ ID NO:2(鼠源)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同源序列。该术语可包括各种哺乳动物来源的TFF2多肽,例如来源于人、小鼠、大鼠等的TFF2多肽。TFF2蛋白之间的同源性可高于或等于80%,高于或等于85%,高于或等于90%,高于或等于95%,高于或等于96%,高于或等于97%,高于或等于98%,高于或等于99%,或等于100%。
如本文所用,术语“TFF2编码核酸分子”、“TFF2编码序列”或“TFF2基因”可互换使用,均是指编码本公开所述的TFF2蛋白或多肽的序列。所述核酸分子可选自,例如:SEQ IDNO:3的序列(人全长序列)、SEQ ID NO:4的序列(人cDNA序列)、SEQ ID NO:5(小鼠全长序列)、SEQ ID NO:6的序列(小鼠cDNA序列)、在严格条件下与这些序列杂交的分子、或与上述分子高度同源的家族基因分子,所述基因的表达对炎症的产生和影响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如本文所用,术语“严格条件”是指:(1)在较低离子强度和较高温度下的杂交和洗脱,如0.2×SSC,0.1%SDS,60℃;或(2)杂交时加有变性剂,如50%(v/v)甲酰胺,0.1%小牛血清/0.1%Ficoll,42℃等;或(3)仅在两条序列之间的相同性至少在50%,优选55%以上、60%以上、65%以上、70%以上、75%以上、80%以上、85%以上或90%以上,更优选是95%以上时才发生杂交。例如,所述序列可为(a)中所限定序列的互补序列。
本公开的TFF2基因核苷酸全长序列或其片段通常可以用PCR扩增法、重组法或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例如,对于PCR扩增法,可例如根据本公开所公开的或其他数据库中的有关核苷酸序列,尤其是开放阅读框序列来设计引物,并用市售的cDNA库或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方法所制备的cDNA库作为模板,扩增而得有关序列。当序列较长时,常常需要进行两次或多次PCR扩增,然后再将各次扩增出的片段按正确次序拼接在一起。
应理解,本公开的TFF2编码核酸可获自人,获自其它动物的与人TFF2基因高度同源(如具有70%以上,75%以上、80%以上、85%以上、90%以上、95%以上、96%以上、97%以上、98%以上、99%以上的序列相同性)的其它基因也在本公开考虑的等同范围之内。比对序列相同性的方法和工具也是本领域周知的,如BLAST。
本公开的TFF2蛋白可为如前所述的编码核酸分子(例如SEQ ID NO:3-6的编码核酸分子)所编码的蛋白质或这些蛋白质具有抗炎作用的同源序列(例如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数据库或比对软件获得TFF2的同源序列)、变异体或修饰形式。例如,所述TFF2蛋白可选自:(a)SEQ ID NO:1或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b)在(a)限定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抗炎的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多肽。
本公开蛋白质或多肽的变异形式包括(但并不限于):一个或多个(通常为1-50个,较佳地1-30个,更佳地1-20个,最佳地1-10个,例如1、2、3、4、5、6、7、8、9或10个)氨基酸的缺失、插入和/或取代,以及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个或数个(通常为20个以内,较佳地为10个以内,更佳地为5个以内)氨基酸。例如,在本领域中,用性能相近或相似的氨基酸进行取代时,通常不会改变蛋白质或多肽的功能。又比如,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个或数个氨基酸通常也不会改变蛋白质或多肽的功能,例如本公开的TFF2蛋白质或多肽可包括或不包括起始的甲硫氨酸残基而仍然具有调节炎症的活性。
根据重组生产方案所用的宿主,本公开的蛋白质或多肽可以是糖基化的,或可以是非糖基化的。该术语还包括TFF2蛋白的活性片段和活性衍生物。
该多肽的变异形式包括:同源序列、保守性变异体、等位变异体、天然突变体、诱导突变体、在高或低的严紧度条件下能与TFF2蛋白编码序列杂交的序列所编码的蛋白、以及利用抗TFF2蛋白的抗血清获得的多肽或蛋白。
干扰素-κ蛋白(IFN-κ蛋白)
IFN-κ由207个氨基酸构成,分子量约为25kD,包括N端2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它与IFN-α和IFN-β同属于一型干扰素家族,是一种更为保守和古老的一型干扰素,IFN-κ主要表达在上皮角质细胞中,通过IFNAR1和IFNAR2传递下游信号,激活ISGs,发挥抗病毒功效。
如本文所用,术语“干扰素-κ蛋白”、“IFN-κ多肽”和“IFN-κ蛋白”可互换使用,是指一类具有如SEQ ID NO:7(人源)或SEQ ID NO:8(鼠源)所示氨基酸序列的多肽或其同源序列。该术语可包括各种哺乳动物来源的IFN-κ多肽,例如来源于人、小鼠、大鼠等的IFN-κ多肽。IFN-κ蛋白之间的同源性可高于或等于80%,高于或等于85%,高于或等于90%,高于或等于95%,高于或等于96%,高于或等于97%,高于或等于98%,高于或等于99%,或等于100%。
如本文所用,术语“IFN-κ编码核酸分子”、“IFN-κ编码序列”或“IFN-κ基因”可互换使用,均是指编码本公开所述的IFN-κ蛋白或多肽的序列。所述核酸分子可选自,例如:SEQID NO:9的序列(人全长序列)、SEQ ID NO:10的序列(人cDNA序列)、SEQ ID NO:11(小鼠全长序列)、SEQ ID NO:12的序列(小鼠cDNA序列)在严格条件下(例如前文所述的严格条件)与这些序列杂交的分子、或与上述分子高度同源的家族基因分子,所述基因的表达可激活ISGs,发挥抗病毒功效。
本公开的IFN-κ基因核苷酸全长序列或其片段通常可以用PCR扩增法、重组法或人工合成的方法获得。例如,对于PCR扩增法,可例如根据本公开所公开的或其他数据库中的有关核苷酸序列,尤其是开放阅读框序列来设计引物,并用市售的cDNA库或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常规方法所制备的cDNA库作为模板,扩增而得有关序列。当序列较长时,常常需要进行两次或多次PCR扩增,然后再将各次扩增出的片段按正确次序拼接在一起。
应理解,本公开的IFN-κ编码核酸可获自人,获自其它动物的与人IFN-κ基因高度同源(如具有70%以上,75%以上、80%以上、85%以上、90%以上、95%以上、96%以上、97%以上、98%以上、99%以上的序列相同性)的其它基因也在本公开考虑的等同范围之内。比对序列相同性的方法和工具也是本领域周知的,如BLAST。
本公开的IFN-κ蛋白可为如前所述的编码核酸分子(例如SEQ ID NO:9-12的编码核酸分子)所编码的蛋白质或这些蛋白质具有抗炎作用的同源序列(例如可通过本领域已知的数据库或比对软件获得IFN-κ的同源序列)、变异体或修饰形式。例如,所述IFN-κ蛋白可选自:(a)SEQ ID NO:7或SEQ ID NO:8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b)在(a)限定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抗炎的活性的由(a)衍生的蛋白质或多肽。
本公开蛋白质或多肽的变异形式包括(但并不限于):一个或多个(通常为1-50个,较佳地1-30个,更佳地1-20个,最佳地1-10个,例如1、2、3、4、5、6、7、8、9或10个)氨基酸的缺失、插入和/或取代,以及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个或数个(通常为20个以内,较佳地为10个以内,更佳地为5个以内)氨基酸。例如,在本领域中,用性能相近或相似的氨基酸进行取代时,通常不会改变蛋白质或多肽的功能。又比如,在C末端和/或N末端添加一个或数个氨基酸通常也不会改变蛋白质或多肽的功能,例如本公开的IFN-κ蛋白质或多肽可包括或不包括起始的甲硫氨酸残基而仍然具有抑制炎症因子的活性。
根据重组生产方案所用的宿主,本公开的蛋白质或多肽可以是糖基化的,或可以是非糖基化的。该术语还包括IFN-κ蛋白的活性片段和活性衍生物。
该多肽的变异形式包括:同源序列、保守性变异体、等位变异体、天然突变体、诱导突变体、在高或低的严紧度条件下能与IFN-κ蛋白编码序列杂交的序列所编码的蛋白、以及利用抗IFN-κ蛋白的抗血清获得的多肽或蛋白。
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应用
如本文所用,术语“治疗”包括:(1)在可能罹患或易患病况、病症或病状但尚未经历或呈现该病况、病症或病状的临床或亚临床症状的动物(尤其为哺乳动物且尤其为人类)中,预防或延迟所述病况、病症或病状的临床症状的出现;(2)抑制该病况、病症或病状(例如阻滞、减轻或延迟该疾病的发展或其复发(在维持治疗的情况下)或其至少一种临床或亚临床症状);和/或(3)减轻病状(即导致病况、病症或病状或其临床或亚临床症状中的至少一者的消退)。对所治疗的患者的益处在统计上显著或至少可被患者或被医师察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含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组合能有效减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例如新型冠状肺炎及其症状。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症状是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采用本公开的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组合对各种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治疗,例如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治疗。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组合及产品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组合,其中包括治疗有效量的TFF2蛋白和IFN-κ蛋白,以及可任选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的治疗。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可为药物组合物、制剂组合、药盒或使用上的组合。
如本文所用,术语“药物组合物”是指同时包含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药物组合。如本文所用,术语“组合制剂”或“药盒”,意指TFF2蛋白和IFN-κ蛋白可独立给药,以分开的形式或通过使用有独立量活性成分的不同固定组合给药。在组合中,待给药的IFN-κ蛋白的量相对于TFF2蛋白的量的比值可以变化,例如以满足待治疗的对象亚群的需求或单独对象的需求,这些需求因对象年龄、性别、体重等而各不相同。药盒的各部分可同时或按时间顺序交错给予,例如对于药盒的任意部分,在不同的时间点以及以相同或不同的时间间隔给予。由此,本公开涉及供同时、分开或顺序使用的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组合,例如组合的制剂或药物组合物。
该组合还可用作追加疗法。如本文所用,“追加”或“追加疗法”表示疗法中所用的试剂集合,接受该疗法的对象在开始一种或多种试剂的第一治疗方案之后开始该第一治疗方案以外的一种或多种不同试剂的第二治疗方案,因此该疗法中所用的所有试剂并非都在相同时间开始。例如,向已接受TFF2蛋白疗法的患者追加IFN-κ蛋白疗法,或反之。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组合或产品中的活性物质包括TFF2蛋白和IFN-κ蛋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组合或产品中的活性物质基本上由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组成,或由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组成。
如本文所用,术语“含有”或“包括”包括了“包含”、“基本上由……构成”、和“由……构成”。如本文所用,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成分是适用于人和/或动物而无过度不良副反应(如毒性、刺激和变态反应)的,即有合理的效益/风险比的物质。如本文所用,术语“有效量”是指可对人和/或动物产生功能或活性的且可被人和/或动物所接受的量。
本公开的组合或产品中的活性物质占药物或组合物总重量的0.01~100wt%,余量为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以及其它添加剂等物质。例如,当所述药物或组合物为包含活性蛋白的溶液时,活性蛋白可占总重量的0.01~10wt%;当所述药物或组合物为粉末剂时,其可基本上或完全由活性蛋白组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组合或产品中活性成分以产生优异治疗效果或协同治疗效果的量存在。所述优异治疗效果包括但不限于:相对于采用治疗有效量的羟氯喹治疗(例如一天一次口服100mg剂量)而言,显著缩短病情缓解所需的时间,例如显著缩短影像学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或患者住院时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组合或产品中TFF2蛋白量的范围为0.1~100mg,0.5~50mg,1~40mg,5~30m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组合中IFN-κ蛋白量为0.01~100mg,0.05~80mg,0.1~70mg,0.5~50mg。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IFN-κ蛋白量为1x104~1x108个活性单位,5x104~5x107个活性单位,1x105~1x107个活性单位,5x105~5x106个活性单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组合或产品中TFF2蛋白与IFN-κ蛋白的质量比为1:100~100:1,1:50~50:1,1:10~10:1,1:5~5:1,1:2~2.5:1,1:1~2:1。
如本文所用,术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指用于治疗剂给药的载剂,包括各种赋形剂和稀释剂。该术语指这样一些药剂载剂:它们本身并不是必要的活性成分,且施用后没有过分的毒性。合适的载剂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雷明顿药物科学》(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Mack Pub.Co.,N.J.1991)中可找到关于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的充分讨论。
在制剂组合、药物组合物或药盒中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可含有液体,如水、盐水、甘油和乙醇。另外,这些载体中还可能存在辅助性的物质,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流剂、泡腾剂、润湿剂或乳化剂、矫味剂、pH缓冲物质等。通常,可将这些物质配制于无毒的、惰性的和药学上可接受的水性载体介质中,其中pH通常约为5-8,较佳地,pH约为6-8。
如本文所用,术语“单位剂型”是指为了施用方便,将本公开的组合物制备成单次施用所需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固体剂(如粉末剂)、液体剂、气雾剂、胶囊剂、缓释剂。
在本公开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组合物为单位剂型或多剂型,且其中TFF2蛋白量的范围为0.1~100mg/剂,0.5~50mg/剂,1~40mg/剂,5~30mg/剂;IFN-κ蛋白量为0.01~100mg/剂,0.05~80mg/剂,0.1~70mg/剂,0.5~50mg/剂。或者,所述IFN-κ蛋白量为1x104~1x108个活性单位/剂,5x104~5x107个活性单位/剂,1x105~1x107个活性单位/剂,5x105~5x106个活性单位/剂。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根据需要给予对象本公开活性物质,例如每天、每2天、每3天、每周施用1~6剂,1~3剂或1剂本公开的产品。
应理解,所用活性物质的有效剂量可随待施用或治疗的对象的严重程度而变化。具体情况根据对象的个体情况(例如对象体重、年龄、身体状况、所需达到的效果)来决定,这在熟练医师可以判断的范围内。
本公开的药物或药物组合物或药盒的给药途径可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种或多种:雾化吸入、滴鼻、局部给药、靶组织定向给药、注射、口服等。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方式同时或分别给予TFF2蛋白和IFN-κ蛋白或包含所述蛋白的制剂或组合物。
与仅使用单一活性物质的单一疗法相比,给予包含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组合产生有益的例如协同的治疗效果,或者其他出人意料的有益效果,例如显著优于现有药物的疗效、更少和/或更轻的副作用。
包含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组合,其包含亚有效(subeffective)剂量的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能实现与有效剂量的任意单独化合物相同的效果。与仅使用IFN-κ蛋白或TFF2蛋白的单一疗法相比,可使用更低剂量的TFF2蛋白和IFN-κ蛋白。例如,所用剂量可不仅更小,使用频率还可更低。而且,副作用发生可降低,和/或对于基于IFN-κ蛋白或TFF2蛋白的疗法的响应率可提高。所有这些都与待治疗患者的期望和要求一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采用已知的临床分型方法和指标来判断本申请组合的疗效,例如可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组合降低了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缩短了治疗过程等。
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公开。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公开而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公开做出适当的修改、变动,这些修改和变动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可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方法,例如参考《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纽约,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New York:Cold SpringHarbor Laboratory Press,1989)或按照供应商所建议的条件。DNA的测序方法为本领域常规的方法,也可由商业公司提供测试。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公开方法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
实施例1.TFF2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步骤1:重组人TFF2蛋白制备方案优化
根据TFF2序列克隆基因,将重组的pSV1.0-TFF2质粒转染进入293T细胞后,再通过WB检测TFF2蛋白的真核表达,并通过镍柱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咪唑洗脱,收集目的蛋白后过滤,洗涤,得到高纯度的TFF2蛋白,其具体步骤如下:
以感染H9N2的小鼠肺组织抽提的RNA反转录生成的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
上游引物(SEQ ID NO:13):
5′-CGCTCTAGAATGCGACCTCGAGGTGCCCC-3′,
下游引物(SEQ ID NO:14):
5′-CCTGGATCCTCAGTAGTGACAATCTTCCA-3′。
其扩增程序为:预变性95℃,2分钟;变性95℃,15秒;退火55℃,30秒;延伸,72℃,30秒;终延伸,72℃,10分钟;循环数为30。扩增结束后,在1%的琼脂糖凝胶中分离目的基因,再使用Sanprep柱式DNA胶回收试剂盒回收扩增产物TFF2。将TFF2回收产物和载体pSV1.0都用内切酶BamHⅠ、XbaⅠ双酶切回收。37℃水浴酶切7小时,1%琼脂糖凝胶电泳后使用Sanprep柱式DNA胶回收试剂盒回收其片段。目的片段TFF2与载体pSV1.0,4℃连接过夜,形成重组质粒pSV1.0-TFF2。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TOP10,后通过菌落PCR和双酶切(BamHⅠ、XbaⅠ)鉴定阳性克隆,经测序鉴定目标序列完全正确,无突变产生。
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pSV1.0-TFF2转染进入293FT细胞,转染试剂为TurboFect,培养基为DMEM完全培养基(10%FBS和1%P.S.),37℃孵箱培养72h后将细胞取出,收集细胞到预冷的EP管中,并以RIPA裂解缓冲液裂解细胞,并在上清中加入5×SDS上样缓冲液,沸水浴中加热10分钟使蛋白变性,瞬时离心后将上清作为点样样品。后通过SDS-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蛋白,分离胶浓度为15%。电泳的电压为70V,时间为30-40分钟(以marker开始分离为标志),待溴酚蓝迁移出浓缩胶位置后,将电压调至110V,1h30分钟后关闭电源,并进行转膜,恒流200mA,时间1.5小时。转膜完毕后,将PVDF正面膜(与胶接触的面)作好记号,并置于5%的脱脂奶粉中室温封闭1小时。后加入合适稀释比例的一抗(TFF2:1:400或β-actin:1:1000),采用5%脱脂奶粉稀释,置于摇床4℃孵育过夜。用0.05%PBST洗膜后加入二抗,TFF2-羊抗兔(1:3000);β-Actin-羊抗鼠(1:3000),5%脱脂奶粉稀释,室温摇床孵育1小时后洗膜,对膜进行显色,胶片采用定量分析仪曝光2分钟,记录并分析显色结果。结果表明,细胞大量表达TFF2蛋白,并被分泌到细胞上清中,浓缩后,在滤过废液中不含TFF2蛋白。为了定量TFF2的浓度,采用购自USCN公司的针对TFF2的SEA748MU ELISA试剂盒Kit做出了TFF2的标准曲线,根据标准品的光密度(OD)值,定量出TFF2浓度。
步骤2:重组人TFF2蛋白的制备
在步骤1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制备,转染HEK293细胞5d后收获细胞,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收获分泌上清,通过疏水柱,离子柱纯化步骤进行纯化,获得合格蛋白产品。合格蛋白产品符合如下质量标准:蛋白浓度≥0.5mg/ml,蛋白纯度>95%,内毒素<100Eu/mg,蛋白保存溶液:PBS,pH7.4;
整个放大制备过程按GMP标准进行生产。
经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后,制备所得TFF2蛋白纯度>95%,并以冻干粉形式低温运输到位。采用体外细胞系验证其能刺激MCF7细胞增殖,半数有效剂量为11ng/mL(如图1所示)。
TFF2蛋白氨基酸序列
所得TFF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SEQ ID NO:1):
EKPSPCQCSRLSPHNRTNCGFPGITSDQCFDNGCCFDSSVTGVPW
CFHPLPKQESDQCVMEVSDRRNCGYPGISPEECASRKCCFSNFIFE
VPWCFFPKSVEDCHY
实施例2.IFN-κ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步骤1:重组人IFN-κ蛋白制备方案优化
从人基因组中克隆获得IFN-κ,其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全长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IFN-κ属于I型干扰素家族,其与IFN-α和IFN-β仅有30%的同源性。
构建IFN-κ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体外细胞系中真核表达出成熟的分泌蛋白。采用真核表达载体pSV1.0构建IFN-κ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方式如下:以A549细胞抽提的RNA反转录生成的cDNA为模板,采用相应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上游引物(SEQ ID NO:15):
5′-CGCTCTAGA ATGAGCACCAAACCTG-3′,
下游引物(SEQ ID NO:16):
5′-TCTGGATCCTTATTTCCTCCTGAA-3′。
PCR反应程序:95℃,2分钟;35个循环:95℃15秒,55℃30秒,72℃,30秒;72℃,10分钟;4℃,30分钟。
扩增结束后,在1%的琼脂糖凝胶中分离目的基因,切胶回收,采用Sanprep柱式DNA胶回收试剂盒进行PCR片断回收,将IFN-κ回收产物与pSV1.0载体都采用内切酶BamHⅠ、XbaⅠ双酶切,酶切后再采用T4 DNA连接酶将片段和载体4℃连接过夜,第2天将连接产物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TOP10,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板上过夜生长。第3天,随机挑取单菌落进行PCR鉴定,挑选阳性克隆再进行双酶切鉴定。再经过测序,突变位点校正,验证全部序列正确后,成功克隆出IFN-κ基因。收集pSV1.0-IFN-κ质粒转染的细胞和上清,进行蛋白质免疫印迹(WB)鉴定,发现IFN-κ在细胞和上清中都有表达。
步骤2:重组人IFN-κ蛋白的制备
在步骤1的基础上,进行放大制备,SDS-PAGE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收获包涵体进行复性,通过疏水柱,离子柱等纯化步骤进行纯化,获得合格复性蛋白产品;
合格蛋白产品符合如下质量标准:蛋白浓度≥1mg/ml,蛋白纯度>95%,内毒素<100Eu/mg,蛋白保存溶液:PBS,pH7.4;
整个放大制备过程按GMP标准进行生产。
经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后,采用如上方法获得的其纯度>95%,并以冻干粉形式低温运输到位。经过WISH-VSV法进行活性检测后,其比活性为1.16x106U/mg,我们进一步在A549细胞系中验证了纯化的IFN-κ蛋白能抑制流感病毒PR8的复制(如图2所示)。
IFN-κ蛋白氨基酸序列
所得IFN-κ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SEQ ID NO:7):
MLDCNLLNVHLRRVTWQNLRHLSSMSNSFPVECLRENIAFELPQ
EFLQYTQPMKRDIKKAFYEMSLQAFNIFSQHTFKYWKERHLKQI
QIGLDQQAEYLNQCLEEDKNENEDMKEMKENEMKPSEARVPQ
LSSLELRRYFHRIDNFLKEKKYSDCAWEIVRVEIRRCLYYFYKFT
ALFRRK
实施例3.TFF2蛋白与IFN-κ蛋白制剂的制备
对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按GMP标准生产的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进行新鲜配制,采用灭菌注射水,将5mg TFF2蛋白与2mg IFN-κ蛋白混合,或者将5mg TFF2蛋白与1mg IFN-κ蛋白混合,或者将2mg TFF2蛋白与1mg IFN-κ蛋白混合配成5mL溶液,装入无菌试剂瓶中,4℃保存,现用现配。
实施例4.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在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本临床研究获得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批准,入组患者由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招募,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纳入标准
1.年龄18-70周岁,性别不限;
2.符合临床诊断病毒性肺炎:发热;白细胞正常或偏低,伴或不伴血小板减低;胸部影像学存在浸润影;
3.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阳性者;
4.患者能够接受雾化吸入给药;
5.研究开始前同意签署书面的知情书。
患者排除标准
1.有其他非新型冠状病毒所致肺炎的证据;
2.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
3.筛选前一周内使用过抗病毒药物以及研究期间可能需要另一种抗病毒治疗的受试者;
4.存在严重的非感染性肺部基础病,包括:肺结核、肺水肿、肺栓塞;
5.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
6.正在参加或者给药前30日内参加其他临床研究;
7.对干扰素过敏史者;
8.孕妇(尿液或血清妊娠试验阳性)或哺乳期女性;
9.其他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入选本试验者,或者研究者认为可能存在增加受试者风险或干扰临床试验的任何情况。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治疗方式
研究对象相关信息:
Figure BDA0002432123110000201
Figure BDA0002432123110000211
具体给药方式
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所用药物包括羟氯喹(即硫酸羟氯喹片)、连花清瘟胶囊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推荐的其他治疗药物和方式。
试验组:患者入组后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第2、4和6天接受5mg TFF2蛋白与1mg IFN-κ蛋白雾化吸入治疗。将实施例3中制备的5:1制剂倒入雾化杯中,使用粒径<5um的雾化发生器对患者雾化吸入20~30分钟。
评价指标
有效性评价1 有效性评价2 安全性指标
临床改善比率 白细胞计数 丙氨酸转氨酶(ALT)
病毒核酸转阴时间 C反应蛋白(CRP)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
胸部影像学(CT)改善时间 血红蛋白 肌酐
住院时间 血小板
咳嗽缓解时间 淋巴细胞绝对值
临床研究结果
有效性研究结果如图3-12所示。结果表明,采用IFN-k+TFF2蛋白联合雾化吸入给药治疗COVID-19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获益,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核酸阴转时间,更快速的恢复肺部功能,肺部CT明显好转,住院天数减少,咳嗽消失时间缩短,白细胞能快速升高,CRP反应降低,说明减少炎症性应激蛋白产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并且,试验结果显示雾化治疗组比标准治疗组的ALT和AST水平更低,说明雾化吸入对肝脏无损伤,血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水平类似,说明雾化吸入药物对血液功能也是安全的。
研究结论
临床实验结果表明,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合治疗,能改善临床患者症状,加快核酸转阴和肺部CT好转,减少住院时间和患者咳嗽时间,白细胞能快速升高,CRP反应降低,说明减少炎症性应激蛋白产生。该药物联用的效果大大优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常规治疗药物治疗。
并且,TFF2蛋白与IFN-κ蛋白的联合治疗,能显著提升血液的白细胞数量,对淋巴细胞、血小板、血红素无影响,在生理范围内一定程度小幅度降低AST、ALT、CRP、TBiL水平,说明对肝脏、血细胞、血小板无明显毒性。
综上,TFF2蛋白与IFN-κ蛋白联用可有效且安全地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治疗。
实施例5.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的疗效与羟氯喹的比较
入组对象
COVID-19普通型患者。
给药方案
(1)对照组:标准治疗(不包括给予羟氯喹),即NC组;
(2)羟氯喹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每天口服一次100mg羟氯喹,即“标准治疗+羟氯喹”;
(3)TFF2+IFN-κ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雾化吸入(5mg TFF2蛋白+1mg IFN-κ蛋白)的组合制剂,即“标准治疗+蛋白组合雾化”;
(4)综合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每天口服一次100mg羟氯喹,并雾化吸入(5mgTFF2蛋白+1mg IFN-κ蛋白)的组合制剂,即“标准治疗+羟氯喹+(TFF2蛋白+IFN-κ蛋白)”。
试验结果和讨论
试验结果如图13-15所示。结果显示:
相对于对照组,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与羟氯喹治疗均可加速新型冠状病毒患者症状的缓解和康复,用药组CT影像学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和咳嗽消除时间均缩短,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的效果更为明显。
并且,与羟氯喹治疗相比,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显著缩短了住院时间,使得咳嗽症状显著缓解,且稳定改善了肺部CT影像学。
此外,在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用羟氯喹并未使得治疗效果与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相比有所改善,这进一步证明了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的治疗效果。
以上结果表明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可有效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其效果甚至于显著优于临床推荐的药物羟氯喹。结合TFF2蛋白和IFN-κ蛋白均为内源性蛋白质以及上文中所证明的安全性,这两种蛋白质的联用极有望成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优选药物。
附:序列表信息
Figure BDA0002432123110000231
Figure BDA0002432123110000241
在本公开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公开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序列表
<110>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120>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130> 201177
<160> 16
<170> PatentIn version 3.3
<210> 1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400> 1
Met Glu Lys Pro Ser Pro Cys Gln Cys Ser Arg Leu Ser Pro His Asn
1 5 10 15
Arg Thr Asn Cys Gly Phe Pro Gly Ile Thr Ser Asp Gln Cys Phe Asp
20 25 30
Asn Gly Cys Cys Phe Asp Ser Ser Val Thr Gly Val Pro Trp Cys Phe
35 40 45
His Pro Leu Pro Lys Gln Glu Ser Asp Gln Cys Val Met Glu Val Ser
50 55 60
Asp Arg Arg Asn Cys Gly Tyr Pro Gly Ile Ser Pro Glu Glu Cys Ala
65 70 75 80
Ser Arg Lys Cys Cys Phe Ser Asn Phe Ile Phe Glu Val Pro Trp Cys
85 90 95
Phe Phe Pro Lys Ser Val Glu Asp Cys His Tyr
100 105
<210> 2
<211> 107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400> 2
Met Glu Lys Pro Ser Pro Cys Arg Cys Ser Arg Leu Thr Pro His Asn
1 5 10 15
Arg Lys Asn Cys Gly Phe Pro Gly Ile Thr Ser Glu Gln Cys Phe Asp
20 25 30
Leu Gly Cys Cys Phe Asp Ser Ser Val Ala Gly Val Pro Trp Cys Phe
35 40 45
His Pro Leu Pro Asn Gln Glu Ser Glu Gln Cys Val Met Glu Val Ser
50 55 60
Ala Arg Lys Asn Cys Gly Tyr Pro Gly Ile Ser Pro Glu Asp Cys Ala
65 70 75 80
Ser Arg Asn Cys Cys Phe Ser Asn Leu Ile Phe Glu Val Pro Trp Cys
85 90 95
Phe Phe Pro Gln Ser Val Glu Asp Cys His Tyr
100 105
<210> 3
<211> 603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3
attctgcaag ccaccctggg gtgcagctga gctagacatg ggacggcgag acgcccagct 60
cctggcagcg ctcctcgtcc tggggctatg tgccctggcg gggagtgaga aaccctcccc 120
ctgccagtgc tccaggctga gcccccataa caggacgaac tgcggcttcc ctggaatcac 180
cagtgaccag tgttttgaca atggatgctg tttcgactcc agtgtcactg gggtcccctg 240
gtgtttccac cccctcccaa agcaagagtc ggatcagtgc gtcatggagg tctcagaccg 300
aagaaactgt ggctacccgg gcatcagccc cgaggaatgc gcctctcgga agtgctgctt 360
ctccaacttc atctttgaag tgccctggtg cttcttcccg aagtctgtgg aagactgcca 420
ttactaagag aggctggttc cagaggatgc atctggctca ccgggtgttc cgaaaccaaa 480
gaagaaactt cgccttatca gcttcatact tcatgaaatc ctgggttttc ttaaccatct 540
tttcctcatt ttcaatggtt taacatataa tttctttaaa taaaaccctt aaaatctgct 600
aaa 603
<210> 4
<211> 390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4
atgggacggc gagacgccca gctcctggca gcgctcctcg tcctggggct atgtgccctg 60
gcggggagtg agaaaccctc cccctgccag tgctccaggc tgagccccca taacaggacg 120
aactgcggct tccctggaat caccagtgac cagtgttttg acaatggatg ctgtttcgac 180
tccagtgtca ctggggtccc ctggtgtttc caccccctcc caaagcaaga gtcggatcag 240
tgcgtcatgg aggtctcaga ccgaagaaac tgtggctacc cgggcatcag ccccgaggaa 300
tgcgcctctc ggaagtgctg cttctccaac ttcatctttg aagtgccctg gtgcttcttc 360
ccgaagtctg tggaagactg ccattactaa 390
<210> 5
<211> 571
<212> DNA
<213> 小鼠(Mus musculus)
<400> 5
attctgcagg ctgcccaggt ccagtggagc agacatgcga cctcgaggtg cccccctgct 60
ggcagtggtc ctggttttgg gactgcatgc tctggtagag ggcgagaaac cttccccctg 120
tcggtgctcc aggctgacac cccacaacag aaagaactgt ggcttcccgg gcatcaccag 180
tgagcagtgc tttgatcttg gatgctgctt tgactctagc gtcgctgggg tcccttggtg 240
tttccaccca cttccaaacc aagaatcgga gcagtgtgtc atggaagtgt cagctcgcaa 300
gaattgtggg tacccgggca tcagtcccga ggactgtgcc agtcgaaact gctgcttttc 360
caacctgatc tttgaagtgc cctggtgttt cttcccacag tctgtggaag attgtcacta 420
ctgagagttg ctactgccga gccacccgtt ccctgggagc tgcaagccag aagaaagttt 480
caaccagact tcatcaatct ctggggtttc taaaaccatc ttgaccctta gcagtggcta 540
gacacagcat tttccaagta aagaaaagtt g 571
<210> 6
<211> 390
<212> DNA
<213> 小鼠(Mus musculus)
<400> 6
atgcgacctc gaggtgcccc cctgctggca gtggtcctgg ttttgggact gcatgctctg 60
gtagagggcg agaaaccttc cccctgtcgg tgctccaggc tgacacccca caacagaaag 120
aactgtggct tcccgggcat caccagtgag cagtgctttg atcttggatg ctgctttgac 180
tctagcgtcg ctggggtccc ttggtgtttc cacccacttc caaaccaaga atcggagcag 240
tgtgtcatgg aagtgtcagc tcgcaagaat tgtgggtacc cgggcatcag tcccgaggac 300
tgtgccagtc gaaactgctg cttttccaac ctgatctttg aagtgccctg gtgtttcttc 360
ccacagtctg tggaagattg tcactactga 390
<210> 7
<211> 181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400> 7
Met Leu Asp Cys Asn Leu Leu Asn Val His Leu Arg Arg Val Thr Trp
1 5 10 15
Gln Asn Leu Arg His Leu Ser Ser Met Ser Asn Ser Phe Pro Val Glu
20 25 30
Cys Leu Arg Glu Asn Ile Ala Phe Glu Leu Pro Gln Glu Phe Leu Gln
35 40 45
Tyr Thr Gln Pro Met Lys Arg Asp Ile Lys Lys Ala Phe Tyr Glu Met
50 55 60
Ser Leu Gln Ala Phe Asn Ile Phe Ser Gln His Thr Phe Lys Tyr Trp
65 70 75 80
Lys Glu Arg His Leu Lys Gln Ile Gln Ile Gly Leu Asp Gln Gln Ala
85 90 95
Glu Tyr Leu Asn Gln Cys Leu Glu Glu Asp Lys Asn Glu Asn Glu Asp
100 105 110
Met Lys Glu Met Lys Glu Asn Glu Met Lys Pro Ser Glu Ala Arg Val
115 120 125
Pro Gln Leu Ser Ser Leu Glu Leu Arg Arg Tyr Phe His Arg Ile Asp
130 135 140
Asn Phe Leu Lys Glu Lys Lys Tyr Ser Asp Cys Ala Trp Glu Ile Val
145 150 155 160
Arg Val Glu Ile Arg Arg Cys Leu Tyr Tyr Phe Tyr Lys Phe Thr Ala
165 170 175
Leu Phe Arg Arg Lys
180
<210> 8
<211> 179
<212> PRT
<213> 人工序列
<400> 8
Met Leu Asn Cys Val Tyr Leu Asp Asp Ser Ile Leu Glu Asn Val Lys
1 5 10 15
Leu Leu Gly Ser Thr Met Thr Gly Phe Pro Leu Arg Cys Leu Lys Asp
20 25 30
Ile Thr Asp Phe Lys Phe Pro Lys Glu Ile Leu Pro Tyr Ile Gln His
35 40 45
Met Lys Arg Glu Ile Asn Ala Val Ser Tyr Arg Ile Ser Ser Leu Ala
50 55 60
Leu Thr Ile Phe Asn Leu Lys Gly Ser Ile Pro Pro Val Thr Glu Glu
65 70 75 80
His Trp Glu Arg Ile Arg Ser Gly Leu Phe Lys Gln Val Arg Gln Ala
85 90 95
Gln Glu Cys Phe Met Asp Glu Glu Lys Glu Asn Arg Glu His Pro His
100 105 110
Ser Glu Asp Phe Leu Thr Val Tyr Leu Glu Leu Gly Lys Tyr Phe Phe
115 120 125
Arg Ile Lys Lys Phe Leu Ile Asn Lys Lys Tyr Ser Phe Cys Ala Trp
130 135 140
Lys Ile Val Thr Val Glu Ile Arg Arg Cys Phe Ile Ile Phe Ser Lys
145 150 155 160
Ser Arg Lys Leu Leu Lys Met Ile Ser Glu Ser Pro Thr Phe Lys Gln
165 170 175
Glu Leu Lys
<210> 9
<211> 1140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9
ggatttttta gcttgcaaaa aaaatgagca ccaaacctga tatgattcaa aagtgtttgt 60
ggcttgagat ccttatgggt atattcattg ctggcaccct atccctggac tgtaacttac 120
tgaacgttca cctgagaaga gtcacctggc aaaatctgag acatctgagt agtatgagca 180
attcatttcc tgtagaatgt ctacgagaaa acatagcttt tgagttgccc caagagtttc 240
tgcaatacac ccaacctatg aagagggaca tcaagaaggc cttctatgaa atgtccctac 300
aggccttcaa catcttcagc caacacacct tcaaatattg gaaagagaga cacctcaaac 360
aaatccaaat aggacttgat cagcaagcag agtacctgaa ccaatgcttg gaggaagaca 420
agaatgaaaa tgaagacatg aaagaaatga aagagaatga gatgaaaccc tcagaagcca 480
gggtccccca gctgagcagc ctggaactga ggagatattt ccacaggata gacaatttcc 540
tgaaagaaaa gaaatacagt gactgtgcct gggagattgt ccgagtggaa atcagaagat 600
gtttgtatta cttttacaaa tttacagctc tattcaggag gaaataagaa tcatctacct 660
tcaagcaaga attaacagag attgtggcta cgcaaatgca ccaaaaaagg gtgaaatata 720
tctgaaatgt acctggttct gcccttggaa gccatttcct gctcatgcca ctaacagcat 780
gctgccaaac tgttcagatt caagattatt ccaagcgcag ggcccaaatg ttatagccaa 840
agaaagtctt atgataaaag tgaggcaaat ttcagccaag aagttagaag agatgtttaa 900
aagaacaaga acaaattgtg gatcatggta tatgcaggct atcagcagaa ggatcagaca 960
ataaaatgag ttagtgcaaa ccatttagta aaaataacta tcagcagagt tgttccagat 1020
taaaaatagt actacaagct tgtaaaggag ttaggacatg caagctactg agcataaaat 1080
atatacttgc tatttttcat gactttctct aataaagtct ttgcctgttc tctctaataa 1140
<210> 10
<211> 624
<212> DNA
<213> 智人(Homo sapiens)
<400> 10
atgagcacca aacctgatat gattcaaaag tgtttgtggc ttgagatcct tatgggtata 60
ttcattgctg gcaccctatc cctggactgt aacttactga acgttcacct gagaagagtc 120
acctggcaaa atctgagaca tctgagtagt atgagcaatt catttcctgt agaatgtcta 180
cgagaaaaca tagcttttga gttgccccaa gagtttctgc aatacaccca acctatgaag 240
agggacatca agaaggcctt ctatgaaatg tccctacagg ccttcaacat cttcagccaa 300
cacaccttca aatattggaa agagagacac ctcaaacaaa tccaaatagg acttgatcag 360
caagcagagt acctgaacca atgcttggag gaagacaaga atgaaaatga agacatgaaa 420
gaaatgaaag agaatgagat gaaaccctca gaagccaggg tcccccagct gagcagcctg 480
gaactgagga gatatttcca caggatagac aatttcctga aagaaaagaa atacagtgac 540
tgtgcctggg agattgtccg agtggaaatc agaagatgtt tgtattactt ttacaaattt 600
acagctctat tcaggaggaa ataa 624
<210> 11
<211> 872
<212> DNA
<213> 小鼠(Mus musculus)
<400> 11
ctaagcacca gggttgagaa tgactccaaa gtttttatgg ctggtggccc ttgtggctct 60
atacattccg cccatccaat ctctgaactg tgtttacctg gatgatagca tcttggaaaa 120
tgtgaaactt ctgggcagta ccatgaccgg ctttccctta agatgtctaa aagatatcac 180
agattttaag tttcctaaag agattttgcc atacatccag catatgaaaa gggagataaa 240
cgccgtctcc tatcgtatat cctctctggc actaactatc ttcaatctta aaggctccat 300
ccctccagtg acagaggaac actgggaacg tatcagatcg ggacttttca aacaagtgcg 360
gcaagctcaa gagtgcttca tggacgagga gaaagagaac agggaacatc ctcactccga 420
ggacttcctg acagtctacc tggagttggg caagtatttc ttcagaatca aaaagttcct 480
gataaataag aaatacagtt tctgtgcatg gaagattgtc acagtggaaa taagaagatg 540
tttcattata ttttccaagt ccagaaaact actcaaaatg atatcagaat cacccacctt 600
caagcaagaa cttaaataga agctgcaatt gctcaaatgt ctccaagaac gctttattct 660
aaagccatta ccaggatgct gctaatgcta ccttcagatg caagactttt caagttcagg 720
gttcaaggca gtgcagtcaa agaaagtctt aagcaaaaga tgaacttcag tggaaaagtt 780
agcagaaatg ttaacttata ataaaaccaa agttatacat aaaaaaaaaa aaaaaaaaaa 840
aaaaaaaaaa aaaaaaaaaa aaaaaaaaaa aa 872
<210> 12
<211> 600
<212> DNA
<213> 小鼠(Mus musculus)
<400> 12
atgactccaa agtttttatg gctggtggcc cttgtggctc tatacattcc gcccatccaa 60
tctctgaact gtgtttacct ggatgatagc atcttggaaa atgtgaaact tctgggcagt 120
accatgaccg gctttccctt aagatgtcta aaagatatca cagattttaa gtttcctaaa 180
gagattttgc catacatcca gcatatgaaa agggagataa acgccgtctc ctatcgtata 240
tcctctctgg cactaactat cttcaatctt aaaggctcca tccctccagt gacagaggaa 300
cactgggaac gtatcagatc gggacttttc aaacaagtgc ggcaagctca agagtgcttc 360
atggacgagg agaaagagaa cagggaacat cctcactccg aggacttcct gacagtctac 420
ctggagttgg gcaagtattt cttcagaatc aaaaagttcc tgataaataa gaaatacagt 480
ttctgtgcat ggaagattgt cacagtggaa ataagaagat gtttcattat attttccaag 540
tccagaaaac tactcaaaat gatatcagaa tcacccacct tcaagcaaga acttaaatag 600
<210> 13
<211> 2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3
cgctctagaa tgcgacctcg aggtgcccc 29
<210> 14
<211> 29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4
cctggatcct cagtagtgac aatcttcca 29
<210> 15
<211> 25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5
cgctctagaa tgagcaccaa acctg 25
<210> 16
<211> 24
<212> DNA
<213> 人工序列
<400> 16
tctggatcct tatttcctcc tgaa 24

Claims (10)

1.一种产品,其包含:
(a)TFF2蛋白;
(b)IFN-κ蛋白;以及
(c)可任选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中,所述产品为药物组合物、制剂组合或药盒。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中,
所述TFF2蛋白选自:人TFF2蛋白或小鼠TFF2蛋白,例如序列SEQ ID NO:1或2所示的多肽或由SEQ ID NO:3-6中任一项所示的核酸分子编码的多肽;
所述IFN-κ蛋白选自:人IFN-κ蛋白或小鼠IFN-κ蛋白,例如序列SEQ ID NO:7或8所示的蛋白质或由SEQ ID NO:9-12中任一项所示的核酸分子编码的多肽。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其中,所述TFF2蛋白的量为0.1~100mg,0.5~50mg,1~40mg,5~30mg;
所述IFN-κ蛋白量为0.01~100mg,0.05~80mg,0.1~70mg,0.5~50mg。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中:TFF2蛋白和IFN-κ蛋白的质量比为1:100~100:1,1:50~50:1,1:10~10:1,1:5~5:1,1:2~2.5:1,1:1~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中,所述产品的形式适于通过选自下组相同或不同途径给予TFF2蛋白和IFN-κ蛋白:雾化吸入、滴鼻、喷雾、静脉给药、靶组织内给药或口服给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其中,所述产品的形式适于同时、先后或间隔给予TFF2蛋白和IFN-κ蛋白。
8.TFF2蛋白和IFN-κ蛋白在制备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中的应用,其中所述产品用于治疗对象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病症包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选自下组的一种或多种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病症: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肺纤维化、迁延形成的慢性炎症、发热、干咳、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中,所述对象为人。
CN202010239633.3A 2020-03-30 2020-03-30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Pending CN1122209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633.3A CN112220913A (zh) 2020-03-30 2020-03-30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633.3A CN112220913A (zh) 2020-03-30 2020-03-30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20913A true CN112220913A (zh) 2021-01-15

Family

ID=7411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9633.3A Pending CN112220913A (zh) 2020-03-30 2020-03-30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2091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3911A (zh) * 2022-05-23 2022-08-05 复旦大学 三叶因子2/干扰素α2融合蛋白及其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
WO2023225802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复旦大学 三叶因子2/干扰素α2融合蛋白及其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7389A (zh) * 2004-09-10 2007-03-14 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 含有人干扰素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5582526A (zh) * 2016-02-25 2016-05-18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三叶因子2在制备治疗及预防肺/支气管急性炎症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7375908A (zh) * 2017-08-08 2017-11-24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干扰素κ在制备抗囊膜病毒药物方面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27389A (zh) * 2004-09-10 2007-03-14 北京金迪克生物技术研究所 含有人干扰素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或/和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5582526A (zh) * 2016-02-25 2016-05-18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三叶因子2在制备治疗及预防肺/支气管急性炎症疾病药物方面的应用
CN107375908A (zh) * 2017-08-08 2017-11-24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干扰素κ在制备抗囊膜病毒药物方面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CYY北医药师: "抗击肺炎的"明星药物"-干扰素", pages 4,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mp.weixin.qq.com/s/U6MijLi2otEC_2o_D4Wt5g>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3911A (zh) * 2022-05-23 2022-08-05 复旦大学 三叶因子2/干扰素α2融合蛋白及其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
WO2023225802A1 (zh) * 2022-05-23 2023-11-30 复旦大学 三叶因子2/干扰素α2融合蛋白及其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49478A2 (en) Inflammatory mediator antagonists
JP6120782B2 (ja) インターロイキン−1受容体のアンタゴニスト
KR102010793B1 (ko) 산소 부족 및 공기압 감소에 인한 고산병의 폐 형태의 치료를 위한 약학 조성물
CN112220913A (zh)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US20210228687A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relating to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CN113286604A (zh) 治疗炎症性疾病的蛋白质
Guo et al. Human TFF2-Fc fusion protein alleviates DSS-induced ulcerative colitis in C57BL/6 mice by promoting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repair and inhibiting macrophage inflammation
CN110812480B (zh) 一种抗菌肽和线粒体dna复合物及其多克隆抗体和应用
TW202140525A (zh) Fgf21突變體蛋白及其融合蛋白
US20140088015A1 (en) Mucin 3 EGF-like Domains
KR20180089253A (ko) Cap1로부터 유래된 폴리펩티드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약학적 조성물
WO2021195883A1 (zh) TFF2蛋白和IFN-κ蛋白联用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CN114853911A (zh) 三叶因子2/干扰素α2融合蛋白及其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
CN112294946B (zh) 可溶性重组蛋白cd226-ecd抑制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制药应用
EP2544705B1 (en) Interferon beta for use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llness caused by influenza
WO2023225802A1 (zh) 三叶因子2/干扰素α2融合蛋白及其防治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应用
CN114246937B (zh) 白细胞介素37与干扰素联用在治疗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CN111825773B (zh) 重组人TSG6-IFNα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作为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US20240018207A1 (en) Interferon tau fc-fusion protein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coronavirus infections
WO2023144625A2 (en) Enhanced hace2-based neutralizing agents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
WO2024021383A1 (zh) gp96及其在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用途
Wang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the Multimerized sTNFRII-Adiponectin Fusion Protein Showing Both TNFα-Antagonizing and Glucose Uptake-Promoting Activities
CN114246937A (zh) 白细胞介素37与干扰素联用在治疗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WO2021007800A1 (zh) hnRNPA2B1的抗感染作用及其应用
CN111588854A (zh) Trf2或其上调剂在制备治疗肌肉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