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18353B - 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18353B
CN112218353B CN202011185215.7A CN202011185215A CN112218353B CN 112218353 B CN112218353 B CN 112218353B CN 202011185215 A CN202011185215 A CN 202011185215A CN 112218353 B CN112218353 B CN 1122183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module
reflecting plate
adjusting mechanism
customer
customer premi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852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218353A (zh
Inventor
张明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8521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2183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218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8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218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18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02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using mechanical movement of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as a who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客户前置设备包括壳体、调节机构和天线模组。调节机构连接于壳体,天线模组连接于调节机构。当客户前置设备正立于水平面上时,天线模组相对壳体处于第一位置,当客户前置设备倾倒于水平面上时,调节机构驱使天线模组相对壳体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与第一位置时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的差异在预设范围之内。上述客户前置设备在出现意外倾倒后,例如客户前置设备倾倒于水平面上时,调节机构可以驱使天线模组运动,以保证倾倒状态下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是用于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它也是一种将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客户前置设备一般放置于室内使用,可支持多个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同时接入网络。在客户前置设备发生意外倾倒后,会出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十分微弱甚至接收不到信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客户前置设备意外倾倒后出现终端设备接收到的信号十分微弱甚至接收不到信号的问题。
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及
天线模组,连接于所述调节机构;当所述客户前置设备正立于水平面上时,所述天线模组相对所述壳体处于第一位置;当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倾倒于水平面上时,所述调节机构驱使所述天线模组相对所述壳体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与第一位置时所述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的差异在预设范围之内。
上述客户前置设备正立于水平面上时,天线模组相对壳体处于第一位置,天线模组在第一位置时,在水平方向可以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也即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能;在客户前置设备出现意外倾倒后,例如客户前置设备倾倒于水平面上时,调节机构可以驱使天线模组运动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时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与第一位置时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的差异在预设范围内,例如预设范围可以设定为0~10%,即可保证倾倒状态下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及辐射性能,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模组包括辐射体和连接于所述辐射体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连接于所述调节机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连接于所述壳体且用于驱使所述反射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使所述反射板和所述辐射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且夹持所述反射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弹性件和活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活动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支架伸缩移动以夹持所述反射板,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活动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相互靠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持部、第一挡止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挡止部之间的第一延伸臂,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抵持部、第二挡止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挡止部之间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挡止部设于所述第二挡止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所述第二挡止部设于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一挡止部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止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止部,所述反射板夹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臂间隔设置,所述反射板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延伸臂之间;所述活动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持部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延伸臂间隔设置,所述反射板的相对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延伸臂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朝向所述反射板的一侧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抵压于所述反射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持部和所述反射板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卡置于所述限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电路板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调节机构均通信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模组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天线模组的质量块,所述质量块偏离所述天线模组的转动轴心设置。
一种客户前置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壳体;
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
天线模组,连接于所述调节机构;
处理器,与所述调节机构通信连接;及
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且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加速度;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加速度是否大于预设值;以及
当所述加速度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调节机构驱使所述天线模组相对所述壳体转动预设角度。
上述客户前置设备的控制方法,在客户前置设备发生意外倾倒的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客户前置设备的加速度,处理器判断该加速度大于预设值时,可以控制调节机构驱使天线模组相对壳体转动预设角度,以保证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及辐射性能,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还包括通信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在倾倒前后的角度变化值,所述角度变化值用于确定所述预设角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天线模组包括辐射体和连接于所述辐射体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连接于所述调节机构且能够被所述调节机构驱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接收角度控制命令,并根据所述角度控制命令控制所述调节机构驱使所述反射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无线通信系统架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客户前置设备拆除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客户前置设备的天线模组安装于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的客户前置设备发生倾倒后天线模组与壳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的客户前置设备发生倾倒后调节机构调整了天线模组的位置后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客户前置设备发生倾倒后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8为一实施例的反射板与调节机构的爆炸图;
图9为图8所示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调节机构的爆炸图;
图11为图4所示天线模组安装于调节机构的截面b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0、客户前置设备 20、第一基站 30、终端设备
11、壳体 12、射频系统 13、接口
131、电源接口 133、USB接口 135、网线接口
136、电话接口 14、按键 15、天线模组
151、辐射体 153、反射板 155、限位槽
16、调节机构 161、驱动器 163、夹持组件
1631、固定支架 1633、弹性件 1635、活动支架
1637、缓冲件 A11、第一抵持部 A13、第一挡止部
A15、第一延伸臂 A17、第一限位部 B11、第二抵持部
B13、第二挡止部 B15、第二延伸臂 B17、第二限位部
B19、限位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基站称为第二基站,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基站称为第一基站。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两者都是基站,但其不是同一基站。
参见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系统架构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客户前置设备10用于实现网络接入功能,其可以将运营商公网WAN转换到用户家庭局域网LAN。按目前的互联网宽带接入方式,可分为FTTH(光纤接入),DSL(数字电话线路接入),Cable(有线电视线接入),Mobile(移动接入,即无线CPE)等。客户前置设备10也是一种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它能够将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可支持多个终端设备30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接入网络。
在图1所示的系统架构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与第一网络系统中的第一基站20连接,并通过第一基站20接入核心(core)网。此外,客户前置设备10的临近区域可能还部署有第二网络系统的小区和第二基站,也可能未部署有第二网络系统的小区和第二基站。其中,第一网络系统与第二网络系统不同,例如第一网络系统可以是4G网络系统,第二网络系统可以是5G网络系统;或者,第一网络系统可以是5G网络系统,第二网络系统可以是5G之后演进的未来PLMN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网络系统和第二网络系统具体为哪种射频系统不作具体限定。
当客户前置设备10连接到5G网络系统时,该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5G毫米波天线模块所形成的波束与对应基站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而且该波束需要对准基站的天线波束,以方便客户前置设备10向基站发射上行数据或者接收基站所发射的下行数据。
参考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客户前置设备10包括壳体11和电路板(未图示)以及设于壳体11的射频系统12,射频系统12电性连接至电路板。进一步,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11形成安装空腔,电路板和射频系统12安装于安装空腔,并由壳体11起到支撑、定位和保护作用。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壳体11大致呈圆筒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观主要由壳体11来呈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壳体11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棱柱形等。电路板可以设置有多个暴露于壳体11的接口13,这些接口13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接口13包括电源接口131、USB接口133、网线接口135、电话接口136等。电源接口131用于接通外部电源以利用外部电源为客户前置设备10供电,USB接口133可用于客户前置设备10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电话接口136可用于外接固定电话机。当然,USB接口133和电源接口131可以集成为一体,以简化客户前置设备10的接口13的布置。网线接口135可以进一步包括有线网络接入端以及有线网络输出端。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有线网络接入端连入网络,再通过一个或者多个有线网络输出端连接至其他设备。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线接口135和电话接口136可以集成为一体,以简化客户前置设备10的接口13的布置。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有线网络输出端可以缺省,即客户前置设备10采用有线网络输入端接入网络后,利用射频系统12将有线网络转化为无线网络(例如WiFi)以供外部设备接入网络。当然,有线网络接入端和有线网络输出端均可以省略,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通过射频系统12接入蜂窝网络(又称移动网络),再转化为WiFi信号以供外部设备接入网络。
参考图2,壳体11还可以设置按键14等结构,按键14用于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状态。例如,用户按压按键14即可启动客户前置设备10或者关闭客户前置设备10。当然,壳体11还可以设置指示灯等器件以用于提示客户前置设备10的工作状态。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键14和多个接口13设置于电路板的同一侧并暴露于壳体11的同一侧,这种布置方式有利于按键14以及接口13与电路板的组装,并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外观特性,且能够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当然,这种设置可以替换为其他设置,例如,接口13与按键14可以分别暴露于壳体11的不同侧。
射频系统12可以包括4G天线射频模组(未图示)、5G天线射频模组(未图示)和用于收发WiFi信号的天线模组15。其中,5G天线射频模组可包括sub-6G天线射频模块和毫米波天线射频模块,sub-6G天线射频模块用于收发sub-6GHz频段的天线信号,毫米波天线射频模块用于收发毫米波频段的天线信号。毫米波天线射频模块可以提供连续100M以上的频宽和极大的数据吞吐量,以使客户前置设备10具有相对较高的通信性能。进一步,sub-6G天线射频模块可以包括射频收发器、多个射频前端模块和N支天线,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N支天线可包括定向天线和/或全向天线。N支天线可以收发预设频段的射频信号,例如,N支天线可以为NR定向天线或NR全向天线,用于收发5G信号。其中,定向天线(Directionalantenna)是指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特别强,而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则为零或极小的一种天线。全向天线在水平方向图上表现为360°均匀辐射,具有无方向性,在垂直方向图上表现为有一定宽度的波束,且一般情况下波瓣宽度越小,增益越大。
参阅图3,客户前置设备1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壳体11的调节机构16。结合图4,用于收发WiFi信号的天线模组15可以进一步包括辐射体151和连接于辐射体151的反射板153,反射板153连接于调节机构16。辐射体151可以馈入射频信号,反射板153则用于反射辐射体151辐射的信号,以使WiFi信号能够向特定的方向传播,即使得WiFi信号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板153大致呈矩形板状,辐射体151辐射的WiFi信号的水平方向图垂直于反射板153的反射面,图4示出了天线模组15的水平方向图a的方位。
当客户前置设备10正立于水平面上时,如图2和图3所示,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处于第一位置,此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可以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能,天线模组15的辐射信号可以覆盖较大的范围。进一步,结合水平面作为参考,将第一位置时的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的姿态视为参考状态。在反射板153呈矩形块状的实施方式中,参考状态的反射板15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反射板153所反射的WiFi信号的水平方向图a与水平面平行。具体地,“正立”可以理解为当客户前置设备10正常放置于水平面上时,其高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此时反射板153所反射的WiFi信号的水平方向图a与水平面平行。
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用于辐射WiFi信号的天线模组15,以使客户前置设备10在正立状态时,天线模组15能够基本实现水平方向360度的全范围覆盖。反射板153在这种状态下,用户的终端设备30可以从多个位置接收到相对较强的WiFi信号。例如,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设置两个天线模组15,两个天线模组15之间的夹角为180度,即两个天线模组15相对设置且两个反射板153的反射面可以相背设置,以基本实现水平方向360度的全范围覆盖。又如,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设置三个天线模组15,相邻两个天线模组15之间的夹角为120度,以基本实现水平方向360度的全范围覆盖。再如,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设置四个天线模组15,相邻两个天线模组15之间的夹角为90度,以基本实现水平方向360度的全范围覆盖。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两个以上的天线模组15,无需使得任意相邻两个天线模组15之间的夹角相同。
由于采用了反射板153反射辐射体151辐射的信号以使辐射信号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在辐射信号的水平方向图上,单个反射板153的边缘反射的信号相比反射板153中部反射的信号会减弱。设置两个以上的反射板153时,相邻两个反射板153的边缘辐射的信号可以存在重叠区域,以加强客户前置设备10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并实现水平方向360度的全范围覆盖,进而提升使用的便利性,提升用户体验。
参考图5,当客户前置设备10倾倒于水平面上时,例如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意外碰撞而倾倒时,反射板153所反射的WiFi信号的水平方向图a会出现与水平面垂直或者倾斜的情况。在客户前置设备10正常放置所形成的WiFi信号覆盖区内,由于客户前置设备10的倾倒,用户收到的WiFi信号会十分微弱甚至出现接收不到WiFi信号的情况。在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倾倒后,调节机构16可以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运动,以使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运动至参考状态,如图6和图7所示,从而使得反射板153所反射的WiFi信号的水平方向图a保持与水平面平行,进而保证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参考状态的反射板15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水平面的设置不是必须的。参考状态可以理解为在客户前置设备10正立于水平面上时,其天线模组15可供用户正常接收WiFi信号时相对水平面的姿态,该参考状态可以涵盖反射板153与水平面呈一定倾角的情况。换言之,参考状态时的反射板153与水平面可以存在一定角度范围的偏转。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反射板153可以呈其他形状,例如椭圆板状或者异形板状等。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在客户前置设备10包括多个天线模组15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天线模组15可以对应设有调节机构16以用于调节该天线模组15的反射板153的位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这种设置不是必须的,例如,多个天线模组15中的某一或者某几个可以不设置调节机构16,以节省元器件的数量、缩减客户前置设备10的体积并节省元器件的成本。
上述客户前置设备10正立于水平面上时,天线模组15相对壳体11处于第一位置,天线模组15在第一位置时,在水平方向可以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也即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能;在客户前置设备10出现意外倾倒后,例如客户前置设备10倾倒于水平面上时,调节机构16可以驱使天线模组15运动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与第一位置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的差异在预设范围内,例如预设范围可以设定为0~10%,或者设定为0~5%,或者设定为0%~15%,或者设定为0~20%,即可保证倾倒状态下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及辐射性能,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可以理解的是,辐射性能的差异的预设范围应理解为辐射性能的差异的绝对偏差,换言之,客户前置设备10倾倒于水平面且调节机构16驱使天线模组15的运动至第二位置后,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可以略高或者略低于客户前置设备10在正立状态时于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
以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的姿态进行描述时,在第一位置时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的姿态可以视为参考状态,反射板153在参考状态时,天线模组15的辐射信号的水平方向图可以与水平面平行或者存在较小的倾角,这种状态下的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以使用户的终端设备30能够从多个位置接收到较强的辐射信号,也即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能;在客户前置设备10出现意外倾倒后,例如客户前置设备10被碰撞或因振动倾倒于水平面上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性能会下降甚至出现用户的终端设备30难以接收到信号的情况,调节机构16可以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回复到了参考状态,此时天线模组15的辐射信号的水平方向图回复至与水平面平行或者存在较小的倾角的状态,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获得了较大的覆盖范围,以使用户的终端设备30能够从多个位置接收到较强的辐射信号,也即使得倾倒状态的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仍然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能,从而保证了倾倒状态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换言之,调节机构16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的运动可以使得在倾倒状态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基本不受影响,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参阅图8和图9,调节机构16可以包括驱动器161和夹持组件163,驱动器161连接于壳体11,夹持组件163连接于驱动器161的输出端且用于夹持反射板153。驱动器161能够驱使夹持组件163转动并带动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进而调整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的姿态。驱动器161可以为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控制精度,以提升反射板153旋转角度控制的精确性。
进一步,参阅图10和图11,夹持组件163可以包括固定支架1631、弹性件1633和活动支架1635,固定支架1631的一端连接于驱动器161的输出端,弹性件1633一端连接于活动支架1635,另一端连接于固定支架1631。活动支架1635能够相对固定支架1631伸缩移动以夹持反射板153,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活动支架1635在远离固定支架1631移动的过程中压缩弹性件1633。弹性件1633的作用在于使得活动支架1635与固定支架1631能够相互靠近以使固定支架1631和活动支架1635能够对天线模组15的反射板153产生适宜的夹紧力,以防止反射板153在夹持组件163轻易晃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633为弹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633可以为弹片或者弹性柱等。
具体地,参阅图10和图11,固定支架163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持部A11、第一挡止部A13,以及连接于第一抵持部A11、第一挡止部A13之间的第一延伸臂A15。活动支架163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抵持部B11、第二挡止部B13以及连接于第二抵持部B11、第二挡止部B13之间的第二延伸臂B15。第二延伸臂B15滑动设于第一延伸臂A15,第一挡止部A13设于第二挡止部B13和第二抵持部B11之间,第二挡止部B13设于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一挡止部A13之间。弹性件1633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挡止部A13,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挡止部B13,反射板153夹持于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之间。在活动支架1635相对远离固定支架1631的过程中,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挡止部A13和第二挡止部B13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压缩弹性件1633以使弹性件1633产生弹性回复力,反射板153即可放置于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之间;释放活动支架1635后,在弹性件1633的回复力作用下,第一挡止部A13和第二挡止部B13之间的距离增大,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使得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夹持反射板153的两端。在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夹持反射板153后,弹性件1633可以具有一定的压缩量,以利用弹性件1633的弹性回复力使得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对反射板153产生适宜的夹紧力,防止反射板153在夹持组件163轻易晃动。
进一步,参考图10,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臂A15呈圆筒状,其内形成滑道,弹性件1633、第二延伸臂B15穿设于第一延伸臂A15所形成的滑道,且弹性件1633套设于第二延伸臂B15。在活动支架1635相对远离固定支架1631的过程中,第二挡止部B13在滑道内滑动并压缩弹性件1633,弹性件1633积蓄弹性势能;反射板153放置于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之间后,弹性件1633释放部分弹性势能以使活动支架1635与固定支架1631相向靠近,并利用压缩状态的弹簧使得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对反射板153产生适宜的夹紧力。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臂A15与第二延伸臂B15的配合结构可以具有其他形式。例如,第一延伸臂A15可以呈长形板状且开设有滑槽,第二延伸臂B15可以连接螺钉或螺杆,螺钉或螺杆穿设于滑槽即可实现第二延伸臂B15与第一延伸臂A15的滑动配合。螺钉或螺栓的大头端的宽度可以大于滑槽的宽度,以利用螺钉或者螺栓对第二延伸臂B15进行限位,防止第二延伸臂B15脱离第一延伸臂A15。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633在固定支架1631或者活动支架1635的位置可以调整。以弹簧为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簧的一端可以连接于第一抵持部A11,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抵持部B11或者第二挡止部B13,在活动支架1635相对固定支架1631远离以使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之间的距离增大的过程中,弹簧被拉伸并产生弹性回复力;反射板153放置于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之间后,弹簧带动活动支架1635向靠近固定支架1631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可靠地夹持反射板15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弹簧还可以一端连接于第二抵持部B11,另一端连接于第一挡止部A13,以使弹簧在活动支架1635相对远离固定支架1631的过程中被拉伸,此处不再赘述。上述夹持组件163可以适配不同宽度尺寸的反射板153,从而可以提升夹持组件163的通用性。
参阅图11,固定支架1631还可以包括连接于第一抵持部A11的第一限位部A17,第一限位部A17与第一延伸臂A15间隔设置,反射板153的一端限位于第一限位部A17和第一延伸臂A15之间。结合图10,活动支架1635还可以包括连接于第二抵持部B11的第二限位部B17,第二限位部B17与第二延伸臂B15间隔设置,反射板153的相对的另一端限位于第二限位部B17与第二延伸臂B15之间。第一限位部A17和第二限位部B17的设置,可以限制反射板153在其厚度方向的移动。具体地,可以活动支架1635相对固定支架1631伸缩移动的方向作为X轴,以反射板153的厚度方向作为Z轴,以反射板153的长度方向作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第一抵持部A11和第二抵持部B11可以限制反射板153在X轴方向的移动,第一限位部A17和第二限位部B17可以限制反射板153在Z轴方向的移动。
进一步,参阅图8,第二抵持部B11和反射板153中的一者可以设有限位凸起B19,另一者设有限位槽155,限位凸起B19卡置于限位槽155。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B19设置于第二抵持部B11且与第二抵持部B11一体成型,限位槽155开设于反射板153。限位凸起B19卡置于限位槽155后,可以限制反射板153在Y轴方向的移动,从而防止反射板153在旋转过程中相对夹持组件163产生晃动。
进一步,参阅图11,第二限位部B17的朝向反射板153的一侧可以设有缓冲件1637,缓冲件1637可以为泡棉、硅胶垫或者橡胶垫等,缓冲件1637抵压于反射板153以对反射板153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第二限位部B17擦伤反射板153。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部A17的朝向反射板153的一侧也可以设置缓冲件1637,以防止第一限位部A17擦伤反射板153。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夹持组件163不是必须的,例如驱动器161的输出端可以直接固定连接于反射板153,以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驱动器161与壳体11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驱动器161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可拆卸地连接于壳体11。又如,驱动器161可以焊接于壳体11。再如,驱动器161可以粘接于壳体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未图示),加速度传感器和调节机构16均通信连接于电路板。电路板可以集成处理器和控制电路,以通过处理器控制驱动器161的工作状态。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速度传感器与处理器通信连接且被配置为能够检测客户前置设备10的加速度。在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倾倒的过程中,客户前置设备10具有了加速度,且该加速度可以被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传感器进一步可将客户前置设备10的加速度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判断客户前置设备10的加速度是否大于预设值,且当加速度大于预设值时,处理器响应于这一判断结果并控制调节机构16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预设角度。
在上述客户前置设备10的控制方法中,预设值可以设定为重力加速度值,或者设定为略小于重力加速度值。当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客户前置设备10的加速度值大于该预设值时,可以判定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了倾倒。处理器因此可以响应于该判断结果而控制调节机构16的驱动器161工作,以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客户前置设备10正立于水平面且反射板153处于第一位置时,即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处于参考状态时,反射板153的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在反射板153的反射面为平面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反射面作为参考,即当客户前置设备10正立于水平面且反射板153处于参考状态时,反射面与水平面垂直。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预设值可以设置为90度,在客户前置设备10倾倒后,处理器可以控制驱动器161驱使反射板153转动90度,此时反射板153相对客户前置设备10的壳体11运动到了第二位置,反射板153的长度方向或者反射面回复至与水平面垂直的状态,即使得反射板153运动至参考状态,从而使得倾倒状态的客户前置设备10的反射板153所反射的WiFi信号的水平方向图a仍然与水平面平行,从而保证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角度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来确定以提升客户前置设备10控制的灵活性。例如,客户前置设备10可以包括通信连接于处理器的角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可用于获取客户前置设备10在倾倒前后的角度变化值,角度变化值进而用于确定预设角度。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角度传感器为倾角传感器,其可以直接测量得出客户前置设备10与水平面之间的倾角。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客户前置设备10在正常放置使用的状态的倾角作为角度初始值A0,该角度初始值A0不必为90度,客户前置设备10倾倒后的倾角为角度参考值A1,两者的差值即可作为预设角度。由于客户前置设备10在意外碰撞后不一定平躺于水平面,这种结合角度传感器的设置可以提升反射板153控制的准确性,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角度传感器还可以选用其他类型。
进一步,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还能够接收角度控制命令,并根据角度控制命令控制调节机构16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应用程序向客户前置设备10发送角度控制指令,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天线模组15或者其他天线例如蓝牙天线或者蜂窝通信天线可以接收角度控制信号,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处理器可以响应于角度控制指令并控制驱动器161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无论客户前置设备10处于正常放置状态,还是倾倒状态,抑或倾斜状态,用户均可以通过应用程序控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天线模组15的反射板153与水平面的之间的角度,以自主地调节驱动器161的旋转角度,使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台式机、电视机等终端设备接收到较强的WiFi信号,或者使天线模组15的辐射方向能够更好地覆盖用户的行动范围,提升用户体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用户也可以通过笔记本电脑、电视机等终端设备向客户前置设备10发送角度控制命令,进而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客户前置设备10的控制方法,在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意外倾倒的过程中,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到客户前置设备10的加速度,处理器判断该加速度大于预设值时,可以控制调节机构16驱使天线模组15的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预设角度,以保证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具体地,客户前置设备10正立于水平面上时,天线模组15相对壳体11处于第一位置,天线模组15在第一位置时,可以认为反射板153的反射面或者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垂直,此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可以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也即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能;在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意外倾倒的过程中,客户前置设备10产生了加速度,该加速度可以被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到,处理器判断该加速度大于预设值时,即可确认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了倾倒;处理器响应于该判断结果,可以进一步控制调节机构16的运动,以通过调节机构16驱使天线模组15的反射板153及辐射体151相对壳体11转动。
转动的预设角度可以人为地设定为常数,例如只要处理器确认了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了倾倒,即可认为客户前置设备10倾倒于水平面上,也即此时处于第一位置的反射板153的反射面或者长度方向与水平面平行,预设角度即可设定为90度。处理器确认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倾倒后,即响应于该结果而通过调节机构16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90度,即使得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反射板153的反射面或者长度方向再次与水平面垂直,第二位置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与第一位置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的差异就可以在预设范围内,例如预设范围可以设定为0~10%,或者设定为0~5%,或者设定为0%~15%,或者设定为0~20%,即可保证倾倒状态下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及辐射性能,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转动的预设角度还可以为变量,且该变量可以通过角度传感器等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前置设备10在正立于水平面或者正常使用时,反射板153的反射面或者长度方向可以与水平面垂直,客户前置设备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视为角度的初始值;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倾倒后,角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出客户前置设备10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此时的角度可以作为角度的最终值,最终值与初始值的差值即为反射板153需要相对水平面转动的角度,也即预设角度;处理器确认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倾倒后,即响应于该结果而通过调节机构16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预设角度,即使得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反射板153的反射面或者长度方向再次与水平面垂直,进而可以使得第二位置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与第一位置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的差异在预设范围内,例如预设范围可以设定为0~10%,或者设定为0~5%,或者设定为0%~15%,或者设定为0~20%,以保证倾倒状态下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及辐射性能,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对于反射板153不是矩形或者反射面不是平面的情形,预设角度的测量可以不受反射板153及反射面的形状的影响,以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的姿态进行描述即可。即在第一位置时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的姿态可以视为参考状态,此时客户前置设备1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视为角度的初始值;反射板153在参考状态时,天线模组15的辐射信号的水平方向图可以与水平面平行或者存在较小的倾角,这种状态下的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以使用户的终端设备30能够从多个位置接收到较强的辐射信号,也即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能。在客户前置设备10出现意外倾倒后,例如客户前置设备10被碰撞或因振动倾倒于水平面上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性能会下降甚至出现用户的终端设备30难以接收到信号的情况,角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出倾倒后的客户前置设备10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此时的角度可以作为角度的最终值,最终值与初始值的差值即为反射板153需要相对水平面转动的角度,也即预设角度。
处理器确认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倾倒后,即响应于该结果而通过调节机构16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转动预设角度,即使得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的姿态回复至参考状态,此时天线模组15的辐射信号的水平方向图回复至与水平面平行或者存在较小的倾角的状态,即使得第二位置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与第一位置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的差异在预设范围内,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获得了较大的覆盖范围,以使用户的终端设备30能够从多个位置接收到较强的辐射信号,也即使得倾倒状态的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仍然具有较强的辐射性能,从而保证了倾倒状态时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覆盖范围。换言之,调节机构16驱使反射板153相对壳体11的运动可以使得在倾倒状态时客户前置设备10的天线模组15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基本不受影响,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并提升用户体验。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调节机构16可以具有其他形式,例如,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射板153转动连接于壳体11,调节机构16包括连接于反射板153的质量块,质量块偏离反射板153的转动轴心设置。质量块偏离反射板153转动轴心的设置,可以使得反射板153的中心偏离其转动轴心,从而可以利用重力使得反射板153保持与水平面垂直的状态。换言之,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当客户前置设备10发生倾斜或者倾倒时,质量块可以使得反射板153相对水平面维持在参考状态,从而使得反射板153反射的WiFi信号的水平方向图a维持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以保证天线模组15的信号覆盖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天线模组15也可以是用于辐射其他无线信号且信号具有较强的指向性的天线。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反射板153在天线模组15中不是必须的。在反射板153缺省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调节机构16用于调整天线模组15相对水平面的姿态的方案同样可以实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
天线模组,连接于所述调节机构;
处理器,与所述调节机构通信连接;及
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且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加速度;
当所述客户前置设备正立于水平面上时,所述天线模组相对所述壳体处于第一位置;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能够判断所述加速度是否大于预设值,以判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是否倾倒于水平面上,且当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倾倒于水平面时,所述处理器能够控制所述调节机构驱使所述天线模组相对所述壳体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与第一位置时所述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的差异在预设范围之内;
所述天线模组包括辐射体和连接于所述辐射体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连接于所述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连接于所述壳体且用于驱使所述反射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使所述反射板和所述辐射体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连接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且夹持所述反射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支架、弹性件和活动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驱动器的输出端,所述弹性件一端连接于所述活动支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活动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支架伸缩移动以夹持所述反射板,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活动支架与所述固定支架相互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抵持部、第一挡止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挡止部之间的第一延伸臂,所述活动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抵持部、第二挡止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挡止部之间的第二延伸臂;所述第二延伸臂滑动设于所述第一延伸臂,所述第一挡止部设于所述第二挡止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所述第二挡止部设于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一挡止部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挡止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止部,所述反射板夹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和所述第二抵持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延伸臂间隔设置,所述反射板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一延伸臂之间;所述活动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抵持部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延伸臂间隔设置,所述反射板的相对的另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延伸臂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朝向所述反射板的一侧设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抵压于所述反射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持部和所述反射板中的一者设有限位凸起,另一者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凸起卡置于所述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调节机构均通信连接于所述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模组转动连接于所述壳体,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天线模组的质量块,所述质量块偏离所述天线模组的转动轴心设置。
10.一种客户前置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调节机构,连接于所述壳体;
天线模组,连接于所述调节机构,并包括辐射体和连接于所述辐射体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连接于所述调节机构;
处理器,与所述调节机构通信连接;及
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且被配置为能够检测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加速度;
当所述客户前置设备正立于水平面上时,所述天线模组相对所述壳体处于第一位置;
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判断所述加速度是否大于预设值;以及
当所述加速度大于所述预设值时,控制所述调节机构驱使所述反射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以使得所述反射板和所述辐射体运动至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时所述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与第一位置时所述天线模组在水平方向的辐射性能的差异在预设范围之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还包括通信连接于所述处理器的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客户前置设备在倾倒前后的角度变化值,所述角度变化值用于确定预设角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客户前置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进一步被配置为:
接收角度控制命令,并根据所述角度控制命令控制所述调节机构驱使所述反射板相对所述壳体转动。
CN202011185215.7A 2020-10-29 2020-10-29 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2183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5215.7A CN112218353B (zh) 2020-10-29 2020-10-29 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85215.7A CN112218353B (zh) 2020-10-29 2020-10-29 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8353A CN112218353A (zh) 2021-01-12
CN112218353B true CN112218353B (zh) 2023-07-18

Family

ID=74057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85215.7A Active CN112218353B (zh) 2020-10-29 2020-10-29 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2183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5954A1 (en) * 2021-04-07 2022-10-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orientation of consumer premise equipment
CN114173043B (zh) * 2021-12-11 2023-06-30 天翼电信终端有限公司 智慧农业高清摄像头WiFi网络远距离广覆盖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5911A (zh) * 2018-12-21 2019-03-1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Lte-cpe设备以及天线调整方法
CN210745145U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27984B2 (en) * 2009-01-12 2013-04-23 Sparkmotion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switching
CN109660881B (zh) * 2017-10-10 2021-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客户终端设备cpe、cpe安装支架和cpe系统
US10833824B2 (en) * 2018-10-01 2020-11-10 Ahmad Jalali Self-configurable mesh network for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5911A (zh) * 2018-12-21 2019-03-1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Lte-cpe设备以及天线调整方法
CN210745145U (zh) * 2020-01-21 2020-06-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客户前置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18353A (zh) 2021-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2041B (zh) 具有天线装置的电子设备
CN112218353B (zh) 客户前置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87445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mitter of wireless device in correspondence with transmitter orientation
US8154467B2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EP1329980A1 (en) Portable radio apparatus antenna
US8638263B2 (en) Platform enhancements for planar array antennas
CN1653784A (zh) 自适应接收及全向发射天线矩阵
MXPA04007121A (es) Formacion de haces mediante el uso de un elemento de antena pasiva y con contraplaca de acoplamiento.
WO2001052445A1 (fr) Unite radio mobile
WO2006062059A1 (ja) 携帯無線機
EP4231453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9990063664A (ko) 휴대 전화 단말기용 수직 보정 안테나
JPS61200702A (ja) アンテナ切替形携帯無線機
KR100449436B1 (ko) 안테나 각도조절이 가능한 휴대폰
CN110783697A (zh) 天线阵列及电子设备
JPS6048626A (ja) 携帯無線機
CA2210876C (en) Method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between a mobile and a stationary radio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an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method
WO2016072159A1 (ja) アクティブアンテナシステム
KR101038246B1 (ko) 위성 안테나 시스템
KR102666066B1 (ko) 밀리미터 웨이브 통신을 제공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마운트 부재
CN215732218U (zh) 一种具有微波中继功能的龙伯透镜天线系统
JP3284433B2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5926133B2 (ja) 無線基地局のアンテナ装置
JP3827602B2 (ja) 無線機器用アンテナ
KR100579696B1 (ko) 빔 스위칭 안테나 시스템의 제어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