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2090A - 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 - Google Patents

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2090A
CN1122090A CN95100993A CN95100993A CN1122090A CN 1122090 A CN1122090 A CN 1122090A CN 95100993 A CN95100993 A CN 95100993A CN 95100993 A CN95100993 A CN 95100993A CN 1122090 A CN1122090 A CN 1122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base station
paging channel
access channel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09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070C (zh
Inventor
大林新
坂川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2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20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0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0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总使位置登记在先的基地局和寻呼信道监视对象的基地局一致,由此就可以确定地通知收信。在位置登记控制中,以从基地局发出的CPA参量为依据,判定本系统是否是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被共用的系统,当是共用的系统时,把检出的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存取信道,直接作为寻呼信道,记忆在寻呼信道存储器中;当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是分别设定的系统时,把检出的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寻呼信道,记忆在寻呼信道存储器中。

Description

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
本发明涉及例如象车载电话系统那样地采用蜂窝式移动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特别涉及能够正确地进行位置登记的移动局装置。
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如图5所示那样具有:对于有线通信网NW通过有线回路CL连接的控制局CS;对应于此控制局CS通过各有线回路CL1,CL2,CL3…连接的多个基地局BS1,BS2,BS3…;多个移动局MS1,MS2…。上述各基地局BS1,BS2,BS3,…,在系统的业务范围内的不同区域形成称作单元的无线区域E1,E2,E3…。
这些无线区域E1,E2,E3,…被分别分配了至少在相邻的无线区域之间所使用的无线频率被设定成不同的频率那样的无线信道群。这些无线信道群分别被大致区分为控制信道和通话信道,控制信道根据其功能被分成寻呼信道(P信道)和存取(access)信道(A信道)。寻呼信道是为了把接收信号从基地局BS1,BS2,BS3,…向移动局MS1,MS2,MS3,…传送而使用的。与此对应,存取信道是为了把发信信号和接收应答信号从移动局MS1,MS2,…向基地局BS1,BS2,BS3,…传送,和传送在移动局MS1,MS2,…和基地局BS1,BS2,BS3,…之间的无线连接控制所需的其它的控制信号而使用的。
可是,在这种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中,一般,为了向移动局发出接收信号,要把表示移动局所在位置的信息,也就是表示移动局在哪个单元的信息登记在基地局。
即,在待接收状态中,移动局MS1,MS2,…,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例如间隔15秒)进行寻呼信道的收信搜索,由此,检出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寻呼信道。并且,把此寻呼信道与上次位置登记时记忆的寻呼信道比较,在两个信道不一致时,判定本局移动到其它的单元,并进位置登记控制。在这种位置登记控制中,首先搜索存取信道,捕捉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通过该存取信道向发送该存取信道的基地局发送位置登记信息并登记。另外,与此同时把已检出的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的号码记忆在存储器中,之后,回复到待收信状态。
但是,在这样的先有的位置登记方式中,存在着下面那样应解决的问题。
即,当移动局移动到非常接近单元内的基地局的位置时,因为存取信道和寻呼信道都可以把从同一基地局发出的信道作为最大受信电场强度的信道检出,所以不产生问题。但是,当移动局在多个单元界边附近,也就是处于边界时,因为从这些单元的基地局发送来的电波的收信电场强度的差很小,所以根据无线传送通路的状态等,有时把从不同的基地局发送的存取信道和寻呼信道分别作为最大收信电场强的信道检出。这种情况下,进行位置登记的基地局和记忆在移动局的存储器内的寻呼信道不对应,由此,在这种状态下产生对应于移动局的接收信号,不能正确地通知这样的问题。
用具体例来说明这种问题。现存以假设在单元E1的基地局BS1被位置登记的移动局MS2,如图6所示那样在单元E1和E2的界边上进行位置登记动作的情况作为例子。在这种状态下,假设检出从单元E1的基地局BS1发送的存取信道XA1的收信电场强度,比从基地局BS2发送的存取信道XA2的收信电场强度大,另一方面,检出从基地局BS2发送的寻呼信道XP2的收信电场强度,比从基地局BS1发出的寻呼信道XP1的收信电场强度大。于是,移动局MS2,通过上述存取信道XA1对应于基地局BS1进行自身的位置登记,另一方面,在本局的位置登记存储器LRCC上,把从上述基地局BS2发送的寻呼信道XP2作为收信监视对象的寻呼信道记忆。即,登记了移动局MS2位置的基地局BS1,和根据寻呼信道XP2得到的收信监视对象的基局BS2不一致。
在这种状态下,设上述移动局MS2例如如图7所示,向单元E1内的基地局BS1附近移动,在这里进行位置登记。这种情况,在移动局MS2中,从基地局BS1发送的寻呼信道XP1被作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信道检出,此寻呼信道XP1与对应记忆在存储器LR-CC中的寻呼信道XP2不一致。为此,移动局MS2判断进行了单元移动,此时,通过从成为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基地局的BS1发出的存取信道XA1,在对应的基地局BS1上进行位置登记,同时在存储器LRCC上记忆从基地局BS1发送的寻呼信道XP1。总之进行位置登记的更新。为此,登记了移动局MS2位置的基地局BS1与根据寻呼信道XP1的收信监视对象的基地局BS1一致。因而,以后对应于移动局MS2的收信,可以准确地从基地局BS1通过寻呼信道进行通知。
但是,假设上述移动局MS2如图8所示,返回到单元E2内的基地局BS2的附近,在这里进行位置登记。在这种状态下,从基地局BS2发送的寻呼信道XP2作为最大受信电场强度的信道被检出,此寻呼信道XP2与记忆在存储器LRCC中的寻呼信道XP2一致。为此,移动局MS2判断没有进行单元移动,因而不进行位置登记更新动作。即,移动局MS2即使处在单元E2内,但其位置仍登记在另一单元E1的基地局BS1内。因而,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对应于移动局MS2的收信,是从基地局BS1通过寻呼信道XP1传送的,所以在处于另一单元E2内的移动局MS2上,上述收信不能被传到。
本发明就是着眼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使位置登记在先的基地局装置和作为寻呼信道监视对象的基地局装置成为一致,由此可以始终正常地进行正确的位置登记,并在收信动作上不产生故障的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讲述了如下的对策。
即,在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中,有共用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的系统和分别设定的系统,此共用的有无由被称作CPA的参变量从基地局发射。
本发明着眼于此点,在移动局装置中,根据从基地局装置发射的规定的参变量信息,判定上述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是否被共用,在判定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被共用的情况下,把表示这时被检出的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存取信道的信息,作为监视对象的寻呼信道记忆,另一方面,当判定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未被共用时,把表示作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被检出的寻呼信道的信息,作为监视对象的寻呼信道记忆。
其结果根据本发明,如果是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被共用的系统,则在移动局中,在位置登记时,对应于发送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的基地局装置,进行本局的位置登记,并且,在本局内的寻呼信道存储器上,把上述存取信道作为寻呼信道记忆。因而,位置登记在先的基地局装置和寻呼信道监视对象的基地局装置必然是一致的。为此,移动局装置的收信,必然可以由此移动局装置所在的单元的基地局装置通知,由此向移动局装置的收信通知总能准确地进行。
另外,把上述存取信道作为寻呼信道记忆的动作,被限制在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被共用的系统中。为此,在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被分别设定的系统中,存取信道并不被设定成寻呼信道,因而在待收信状态中,防止了从基地局装置发出的收信信号不能完全传到移动局装置这一问题的发生。
进而若根据本发明,则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是否被共用的判定和根据此判定结果的信道记忆动作等的所需要处理的动作,都可以在移动局装置中进行。为此;为改变基地局装置的构成和功能而增加新设备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可以直接使用原来的基地局装置,所以有实施起来比较简单的优点。
图1是涉及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移动局装置构成的电路框图。
图2是根据图1所示装置的控制电路进行位置登记控制的控制顺序以及内容的流程图。
图3是为说明图1所示装置的位置登记动作的图。
图4是为说明图1所示装置的位置登记动作的图。
图5是展示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一例的概略构成图。
图6是为说明先有的系统的位置登记动作的图。
图7是为说明先有的系统的位置登记动作的图。
图8是为说明先有的系统的位置登记动作的图。
符号说明
BS1,BS2,…基地局
MS1,MS2,…移动局
E1,E2,…单元
XA1,XA2,…存取信道
XP1,XP2,…寻呼信道
1…天线
2…天线共用器(DUP)3…收信电路(RX)4…频率合成器(SYN)5…发信电路(TX)6,16,21…A/D转换器7…数字解调电路(DEM)8…正误符号解码电路(CH-COD)9…声音符号解码电路(SP-COD)10,17…切换电路11,19,22…D/A转换器12…收话放大器13…扬声器14…送话器15…送话放大器18…数字调制器(MOD)20…模拟声音电路30…回波消除器(EC-CAN)40…控制电路40a…信道共用判定装置40b…位置登记控制装置41…电池组42…电源电路
43…控制台部分
44…寻呼信道存储器
以下,取采用双重方式的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作为例子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展示在同一系统中使用作为移动局的双重方式无线通信装置的构成的电路框图。
所谓双重方式,就是并用模拟方式和数字方式的方式。模拟方式就是在发信装置中,根据模拟声音信号以及数据例如FM调制载波,并发送,在收信装置中,接收从发信装置发出的被调制载波,通过FM解调,把模拟声音信号及数据再生的方式。另一方面,数据方式就是在发信装置中,把声音信号及数据符号化,根据这些符号化了的信号,通过例如π/4相移的DQPS(π/4相移的,差分编码的四相移相键控)方式数字调制成载波后发信,在收信装置中,接收从上述发信装置发射的调制波,经数字解调后,把此解调信号解码,由此再生声音信号及数据的方式。
首先,设定在数字方式的状态下。切换电路10,17根据从控制电路40输出的切换控制信号SWC,切换到声音符号解码电路9一例。
在此状态下,从图中未示出的基地局通过数字通话信道发送的无线频率信号,在天线1上被接收后,通过天线共用器(DUP)2,输入到收信电路(RX)3。在此收信电路3中,上述收信无线频率信号与从频率混合器(SYN)4输出的收信局振荡信号混频,调制成中间频率信号。进而,从上述频率混合器4产生的收信局振荡信号的频率,由从控制电路40输出的控制信号SYC指示。上述收信中间频率信号,在由A/D转换器6转换成数字信号后,被输入到数字解调电路(DEM)7。
在数字解调电路7中,上述收信中间频率信号被数字解调,转换成基本频带的符号化数字收信信号。在从此数字解调电路7输出的符号化数字收信信号中,有数字收话信号和数字控制信号。这之中,数字控制信号DCS的内容在控制电路40中被取出识别。
与此对应,数字收话信号被输入正误解码电路(CH-COD)8。在此正误解码电路8中,进行由上述数字解调电路6提供的符号化数字收话信号的正误解码处理。经此正误解码后的符号化数字收话信号,继续输入到声音符号解码电路(SP-COD)9中。在声音符号解码电路9中,进行上述符号化数字收话信号的声音解码处理。从此声音解码电路9输出的数字收话信号RS,经过切换电路10以及回波消除电路30后,在D/A转换器11中,被转换为模拟声音信号,然后由受话放大器12放大,从扬声器13发出。
另一方面,被输入送话器14的发话人的送话信号,在送话放大器15中被放大后,在A/D转换器16中转换成数字送话信号,然后被输入到回波消除器30。在此回波消除器30中,进行消除包含在上述数字送话信号中的声音回波的处理。从此回波消除电路30输出的数字送话信号TS,通过切换电路17输入到声音符号解码电路9。在此声音符号解码电路9中,进行上述数字送话信号的声音符号化处理。
从此声音符号解码电路9输出的符号化数字送话信号,和从控制电路40输出的数字控制信号一起输入正误符号解码电路8。在此正误符号解码电路8中,进行上述符号化数字送话信号以及数字控制信号的正误符号化处理。然后,此正误符号化后的符号化数字送话信号,被输入到数字调制电路(MOD)18中。在数字调制电路18中,对应于上述符号化数字送话信号,生成被π/4位移DQPSK调制的调制信号,此调制信号在D/A转换器19中被转换成模拟信号之后,输入到发信电路(TX)5。
在发信电路5中,上述调制信号被合成与数字通话信道频率对应的发信局振荡信号后转换成无线频率信号,进而被高频放大。还有,上述发信局的振荡信号,根据控制电路40的指令,从频率合成器4输出。从上述发信电路5输出的发送无线频率信号,通过天线共用器2提供给天线1,从天线1向图中未示的基地局发射。
下面,设定在模拟方式的状态下。切换电路10,17根据从控制电路40输出的切换控制信号SWC切换至模拟声音电路20一侧。
在此状态下,从图中未示出的基地局通过模拟通话信道发射的无线频率信号,在天线1上接收后,通过天线共用器2输入到收信电路3,在此收信电路3中,被转换成中间频率信号。从此收信电路3输出的收信中间频率信号,被输入到模拟声音电路(ANA1、OGAUD10)20。在此模拟声音电路20中,上述收信中间频率信号被FM解调后进行声音放大,此被解调后的基本频带的模拟收话信号,在A/D转换器21中被转换成数字信号后,通过切换电路10输入到回波消除器30。而后,通过此回波消除器30的数字收话信号,在D/A转换器11中还原为模拟收话信号后,在放大器12中被放大,提供给扬声器13,从此扬声器13发生声音。
与此相反,从送话器14输出的发话人的送话信号,在送话放大器15中被放大后,在A/D转换器16中一旦被转换成数字送话信号,之后就被输入到回波消除器30。在此回波消除器30中,进行消除包含在上述数字送话信号中的声音回波的处理。再有,在模拟方式中,因为由声音回波引起的通话质量的下降是不多的,所以也可以设定回波消除电路30处于停止工作状态。从回波消除电路30输出的数字送话信号TS,通过切换电路17输入到D/A转换器22,在这里被还原成模拟信号后,输入到模拟声音电路20。
在模拟声音电路20中,对应于上述送话信号,生成被FM调制的调制信号,此调制信号被输入发信电路5。在发信电路5中,上述调制信号被和对应于从频率合成器4产生的模拟通话信道的无线频率的发信局振荡信号进行混频,向上转换成无线频率信号,进而高频放大至所规定的输出电平。然后,从此发信电路5输出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天线共用器2,提供给天线1,从此天线1向图中未示出的基地局发射。
但是,控制电路40因为例如有以微计算机作主要控制部的,所以增加了无线连接控制和通话控制等的通常的控制功能,作为涉及位置登记的控制功能,具有信道共用判定装置40a,和位置登记控制装置40b。
信道共用判定装置40a在待收信状态中,检出包含在从基地局发射出的系统、参量、辅助操作(MSG)内的CPA参量。然后,从此CPA参量的值判定现在使用中的系统是共用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的系统,还是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分别设定的系统。通常,在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共用的系统中,CPA参量值被设定为“1”,在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分别设定的系统中,CPA参量值被设定为“0”。
位置登记控制手段40b,在位置登记时,分别检出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以及寻呼信道。根据上述信道共用判定装置40a的判定结果,在本系统为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共用的系统时,把上述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存取信道作为寻呼信道,记忆在寻呼信道存储器(LRCC)44中,另一方面,当本系统为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分别设置的系统时,把上述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寻呼信道,原封不动地作为监视对象的信道记忆在LRCC44中。
再有,43是操作台部分(CP),在此操作台部分43上,设置着字码键、发信键、结束键、音量调节键以及方式指定键等的键群,和为了表示通话对方终端的电话号码和装置动作状态等的LCD显示器。再有,42是电源电路,在此电源电路42中,把电池组41的输出作为基础产生规定的动作电源电压Vcc,并提供给各电路。
以下,按控制电路40的控制顺序,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移动局装置的动作。图2是表示其控制顺序及控制内容的流程图。
一接通电源,控制电路40把装置各部分的动作状态初始化后,进行为过渡到待收信状态的控制。即,在步2a,寻呼信道存储器LR-CC44被清零,之后在步2b接收作为控制信道之一的专用控制信道(D信道),此D信道的收信一旦被确认,就继续进入步2c,在这里,进行寻呼信道的收信搜索。然后,根据搜索结果,当检出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寻呼信道时,以后就根据此寻呼信道,进入待收信状态。
当一进入待收信状态,控制电路40在步2e及步2f,一边分别反复进行发送操作的监视及收信信号到来的监视,一边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例如每隔15秒的间隔),在步2d中判别在寻呼信道存储器LRCC44中记忆的信道号码和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寻呼信道是否一致。然后,当判定在LRCC44中记忆的信道号码与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寻呼信道不一致时,实行位置登记控制。
即,控制电路40首先在步2g进行存取信道的收信搜索,由此检出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然后,在步2h中,使用上述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向此信号发送源的基地局发送位置登记请求信息。基地局一收到从移动局发来的位置登记请求信息,就根据此位置登记请求信息,记忆请求位置登记的移动局的位置。接着,在被记忆后,由上述存取信道向提出上述请求的移动局回送确认信号。
在步2i中一检出上述确认信号到来时,移动局的控制电路40就进入到步2j,在这里判定从基地局发射的CPA参量是否是“1”。现在假设CPA参量是“1”。在此种情况下,控制电路40判定本局接受业务的系统是共用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的系统。继续移到步2k,在这里把在步2g中检出的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也就是在上述位置登记信息的发送中使用的存取信道的号码,记忆在寻呼信道的存储器44中。
与此相反,在CPA参量值为“0”的情况下,判定是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分别设定的系统,而后移到步2l,在这里把在上述步2c上检出的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寻呼信道的号码,记忆在寻呼信道的存储器上。
如此进移动局的位置登记。接着,在此位置登记控制一结束,控制电路40在进行步2b的D信道的收信确认以及寻呼信道的收信确认后,返回到待收信状态。以后每经过一定时间,在步2d中把记忆在寻呼信道存储器LRCC44上的存取信道号码,与现时刻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寻呼信道的号码进行比较。每当两号码不一致时,就实行上述的位置登记控制。与此相反,当两号码一致时,本局未移动到他单元,为此,判定不需要实行位置登记控制,返回到原来的待收信状态。
用具体例说明以上动作。
例如,现在假设移动局MS2如图3所示,位于单元E1和单元E2的边界位置,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位置登记。并假设被检出的从基地局BS1发送的存取信道XA1的收信电场强度,比从基地局BS2发送的存取信道XA2的收信电场强度大。
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局MS2对上述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XA1的源信号发送基地局BS1发送位置登记请求信息。其结果,移动局MS2的位置被登记在基地局BS1上。另外,移动局MS2根据CPA参数值,判定本系统是否是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共用的系统。如果判定是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共用的系统,因为即使把存取信道作为寻呼信道记忆,也不会产生故障,所以把上述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XA1作为寻呼信道记忆在LRCC44中。
下面,假设在这种状态下,移动局MS2如图4所示,向与位置登记在先的基地局BS1相邻的另一基地局BS2移动,靠近基地局BS2。在这种状态下,为了进行位置登记,进行了呼叫信道的收信搜索,设寻呼信道XP2作为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信道被检出。
在这种情况下的移动局MS2,把上述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寻呼信道XP2和记忆在LRCC44上的存取信道进行比较,由于它们不同,所以判定有必要进行位置登记的更新。然后检出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XA2,并向发送此存取信道XA2的基地局BS2发送位置登记请求信息,登记本局的位置。另外,因为本系统CPA=1,所以把上述收信电场强度最大的存取信道XA2作为寻呼信道记忆在LRCC44中。如此,位置登记信息被更新。
因而,以后移动局MS2就由记忆在上述LRCC44中的存取信道XA2,监视是否有从基地局BS2发送来的收信信号。换言之,就是说在移动局MS2中,其收信监视对象的基地局BS2和被位移登记的基地局BS2是一致的。因而,可以确实地将收信信号通知移动局MS2。
在这种本实施例的移动局中,在位置登记控制时,以从基地局发射出的CPA参数为依据,判断本系统是否是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共用的系统,当是共用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的系统时,就把检出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存取信道,也就是对应于基地局进行了位置登记的存取信道,直接作为寻呼信道存储在寻呼信道存储器LRCC44中,另一方面,当是分别设定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的系统时,就把检出的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寻呼信道,存储在寻呼信道存储器LR-CC44中。
因而假如是本实施例,例如在移动到多个单元E1,E2的边界处时,即使产生从两个方面的单元E1,E2发出的寻呼信道及存取信道的收信电场强度的大小关系发生错位这一情况,由于可以使进行位置登记的基地局和收信监视对象的基局一致,所以总能确实地进行对移动局的收信通知。
另外,在分别设定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的系统中,因为是将检出的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寻呼信道存储在存储器LRCC44中,所以可以确实地防止在待收信状态时,从基地局发出的收信信号不能完全传给移动局的情况发生。
进而,本发明并不只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期地进行位置登记控制,而其它的如由用户按键进行位置登记请求的操作情况,和发信操作的情况,收信信号到来的情况等等,也可以适用本发明。
其它,即使在蜂窝式无线通信装置的种类和构成、位置登记控制的控制顺序以及控制内容等方面,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例。
如以上详细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移动局装置,根据从基地局发射出的规定的参量,判别上述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是否共用,当判定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共用时,此时就把表示检出的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存取信道的信息,作为监视对象的寻呼信道记忆,另一方面,当判定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不共用时,就把表示检测出的为最大收信电场强度的寻呼信道的信息,作为监视对象的寻呼信道记忆。
因而如果采用本发明,就可以使位置登记在先的基地局装置和寻呼信道监视对象的基地局装置一致,由此就可以提供总能正确进行位置登记,在收信动作中不产生故障的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

Claims (1)

1.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使用在如下系统中:具有设置在分割成业务区域的多个单元内的多个基地局装置,和在前述业务区域内移动的移动局装置,在这些基地局装置和移动局装置之间,有选择地使用基地局装置为传呼移动局装置所使用的寻呼信道,和为了传送移动局装置和基地局装置之间的无线连接控制的信号所使用的存取信道,从而进行无线连接控制;
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装置:
位置登记控制装置,用于检出从前述基地局发出的收信电场强度为最大的寻呼信道和从前述基地局发出的收信电场强度为最大的存取信道;
位置登记信息发送装置,用于向发送被检出的存取信道的基地局发送位置登记信息,进行登记;
判定装置,根据从前述基地局发出的MSG系统内的CPA参量判定前述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是否被共用;
信道记忆装置,在由判定装置判定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被共用时,把表示由前述第2检出装置检出的存取信道的信息,作为监视对象的寻呼信道记忆,另一方面,在判定寻呼信道和存取信道未被共用时,把表示前述第1检出装置检出的存取信道的信息,作为监视对象的寻呼信道记忆。
CN95100993A 1994-03-07 1995-03-07 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0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5586/94 1994-03-07
JP6035586A JPH07245775A (ja) 1994-03-07 1994-03-07 セルラ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移動局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2090A true CN1122090A (zh) 1996-05-08
CN1080070C CN1080070C (zh) 2002-02-27

Family

ID=12445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09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070C (zh) 1994-03-07 1995-03-07 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5566358A (zh)
JP (1) JPH07245775A (zh)
CN (1) CN108007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09419A (en) * 1994-12-14 1998-09-15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reducing channel scanning time
US5924042A (en) * 1995-03-15 1999-07-1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201939B1 (ko) * 1995-12-15 1999-06-15 윤종용 교환시스템의 신호 링크 선택 방법
CA2191805A1 (en) * 1995-12-15 1997-06-16 Jason Paul Demo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US6405048B1 (en) * 1996-08-28 2002-06-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nomously allocating frequencies to a radio system sharing frequencies with an overlapping macro radio system
US6044249A (en) * 1996-11-12 2000-03-28 Motorola,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andover margin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DE19820162A1 (de) * 1998-05-05 1999-11-11 Klaus Ertmer Funk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Informationsspeicherung in einem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JP2947280B1 (ja) * 1998-07-28 1999-09-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位置登録制御方法
KR100621955B1 (ko) * 2003-07-31 2006-09-13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도코모 무선 제어 장치 및 이동 통신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26339A (en) * 1980-03-10 1981-10-03 Nec Corp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4905306A (en) * 1988-02-26 1990-02-27 Rca Licensing Corporation Filter switching arrangement for a tuner
US4905301A (en) * 1988-07-28 1990-02-27 Motorola, Inc. Selective system scan for multizone radiotelephone subscriber units
JP3083363B2 (ja) * 1991-09-20 2000-09-04 明星電気株式会社 コードレスボタン電話システムの着信方式
US5309503A (en) * 1991-12-06 1994-05-03 Motorola, Inc. Dynamic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JP3043171B2 (ja) * 1992-02-25 2000-05-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制御チャネルモニタ方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H07245775A (ja) 1995-09-19
US5566358A (en) 1996-10-15
CN1080070C (zh) 2002-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58C (zh) 移动辅助式的通信和过界切换方法
CN1144493C (zh) 系统登记和网孔重选的方法
CN104284412B (zh) 用于上行链路定时同步的系统和方法
CN1039616C (zh) 在无线电系统中控制用户话机的方法
CN1075334C (zh) 无绳电话系统
NO316967B1 (no) Privat kommunikasjonsnett integrert i et offentlig telekommunikasjonsnett
CN1385049A (zh) 为组呼提供呼叫类型指示的通信系统
CN1195446A (zh) 家庭个人通讯系统
CN102037779A (zh) 上行链路中半持久分配的动态调度重写
US5481545A (en) Conventional network interface for multisite RF trunking system
CN1080070C (zh) 蜂窝式无线通信系统的移动局装置
CN1146144C (zh) 在双向消息发送系统中发送呼出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JPH04170825A (ja) 無線通信方式
US6763015B1 (en) Communication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establishing concurrent calls on a single TDMA carrier frequency
KR20220034825A (ko) 비면허 스펙트럼에서의 bwp 전환 지시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CN1051902C (zh) 具有监视收发状态功能的移动式无线通信装置
CN1075295C (zh) 移动无线电通信设备
EP0582754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inear digital modulation means
CN100341268C (zh) 传输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JP2000514263A (ja) Tdmaメッセージ通信サービスマイクロセル
CN1046395C (zh) 无线电通信装置及其启动方法
CN1167413A (zh) 通信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369178A (zh) 禁止对有多模式通信能力的装置进行指定模式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23237C (zh) 动态无线电骨干传输系统
CN1082319C (zh) 含无绳用户专用自动小交换机的数字通信系统和呼叫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