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96C - 对于同一呼叫提供多种智能网业务的方法以及电话交换机 - Google Patents

对于同一呼叫提供多种智能网业务的方法以及电话交换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96C
CN1121796C CN98809470A CN98809470A CN1121796C CN 1121796 C CN1121796 C CN 1121796C CN 98809470 A CN98809470 A CN 98809470A CN 98809470 A CN98809470 A CN 98809470A CN 1121796 C CN1121796 C CN 112179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network
network business
switch
business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8809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71495A (zh
Inventor
朱卡·瓦仑聂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2714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714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9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9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136Administration or customisation of services
    • H04M3/4217Managing service intera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7/00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 H04M2207/12Type of exchange or network, i.e. telephonic medium, in which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intellig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对于同一呼叫提供至少两个智能网业务的方法和电话交换机,其中对涉及至少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和一个第二智能网业务的每个呼叫,第一交换机检查第二智能网业务与第一智能网业务的兼容性,如果以下条件成立,则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或交换机中激活所述第二智能网业务的部分:第二智能网业务与所有第一智能网业务兼容,以及第二智能网业务或者任何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向业务控制点要求时间长于一个检测点的控制关系。

Description

对于同一呼叫提供多种智能网业务的方法以及电话交换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立呼叫以及向用户提供业务的一种机制,该机制改进了智能网的操作。
背景技术
智能网(IN)能够向电信网,例如有线网或移动网中的用户提供许多不同的业务。这些业务包括虚拟专用网(VPN),该业务使得属于某一本地网的用户之间可以使用短号码,以及个人号码,智能网能够以用户控制的方式将呼叫重新选路到个人号码。这类智能网的一个例子在ITU-T的Q-1200系列建议中描述,其中建议Q-1210到Q-1219定义了一组称为CS-1(能力集1)的属性,Q-1220到Q-1229对应地定义了一组称为CS-2的属性。本发明及其背景采用ETS 300 374-1建议的CoreINAP术语来描述,但是本发明也可以用于采用其它智能网标准实现的智能网。
智能网中定义的基本呼叫状态模型(BCSM)描述了呼叫控制的不同阶段,它包括可以中断呼叫以激活智能网业务的那些点。BCSM识别呼叫和连接处理中的检测点,在这些检测点上智能网业务逻辑对象能够与基本呼叫和连接管理属性交互。
在不借助智能网的常规呼叫建立中,电话交换机独立地进行与呼叫路由选择相关的所有决定。智能网体系结构涉及一个或多个业务控制功能(SCF)。完成指派给SCF的任务的设备或网元称为业务控制点SCP(业务控制点)。在本申请范围内,SCF和SCP相同,此后称为SCP。SCP向交换机发出呼叫建立指令,或者由交换机向SCP询问呼叫建立指令。如果在呼叫建立的某个阶段认为B用户的连接忙,则将呼叫导向另一号码。图1还示出了了解本发明所需要的其它智能网网元,例如呼叫控制功能(CCF),呼叫控制功能CCF包括交换机的高层呼叫处理功能,例如建立和释放传输连接。业务数据功能(SDF)和业务数据点(SDP)形成的数据库包含用户特定和/或业务特定的数据。特殊资源功能(SRF)是涉及与用户交互的网络机制的接口。SRF可以与所谓的智能外设(IP)相连,IP包括比一般交换机更复杂的呼叫处理功能。
业务交换功能(SSF)是呼叫控制功能CCF和业务控制功能SCF之间的接口。完成SSF功能的网元称为业务交换点SSP。智能网业务的提供方式如下:在遇到与业务相关的检测点时,业务交换点SSP利用SSP/SCP接口上传送的消息向业务控制点SCP请求指令。在智能网术语中,这些消息被称为操作。在智能网业务中,业务控制点(SCP)激活某个业务程序,该业务程序的行为决定了SCP在特定呼叫阶段发送给SSP的操作。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智能网在检测点的操作。在步骤2-1中,SSP发送给SCP一个InitialDP操作,该操作包括了建立呼叫所必需的数据。接着,SSP配置DP点。在步骤2-2中,SCP向SSP发送RequeseReportBCSMEvent消息,该消息通知SSP在遇到那些检测点时它必须报告给SCP。然后,在步骤2-3中,SCP一般发送计费和/或交互操作,例如FurnishChargingInformation(存储与智能网业务相关的计算信息)或PlayAnnouncement(向用户播放涉及智能网的语音)。在步骤2-4,SCP向SSP发送选路指令,例如CollectInformation(收集用户的选择信息),Connect(将呼叫选路到新的号码),Continue(以同一信息继续呼叫建立)或者ReleaseCall(断开)。在智能网建议中,呼叫建立被划分成特定的比较粗糙的阶段,称为呼叫内点(PIC)。响应于阶段PIC2的CollectInformation操作,可以规定SSP继续呼叫建立,响应于阶段PIC3的Connect操作,继续呼叫建立,等等。
检测点有两类。前述图2事件涉及称为触发检测点(TDP)的检测点。SSP可以在这种TDP检测点中向SCP发出初始询问,并且SSP在该检测点上接收呼叫建立指令。另一类型的检测点是所谓的事件检测点(EDP)。在图2中,步骤2-5示出了呼叫建立过程中遇到这种EDP检测点的情况。SSP向SCP报告遇到检测点,SCP在步骤2-7中发送给SSP更多的呼叫建立指令。前述智能网体系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移动通信系统,此时需要将交换机(EXC)替换成移动交换中心(MSC)。
已知智能网体系结构的一个问题在于,在呼叫较早阶段形成的业务,如果要求的控制关系时间长于一个检测点,则会阻止业务的激活。这种业务的一个实际例子是专用拨号方案或者个人号码,后者使得呼叫能够重新选路到另一号码。同一交换机中呼叫的某一侧无法同时激活两个或多个这样的业务。对业务提供者和用户而言,这导致无法为同一交换机中同一用户同时实现特定类型的多种业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业务提供方法,以解决与生成多个并发的业务相关的前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电信系统中对于同一呼叫提供至少两个智能网业务的方法,所述的电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其他交换机,每个交换机包括到智能网业务控制点的接口,每个智能网业务与至少一个对应的检测点相关联;
在该方法中,根据至少一个预定条件,将智能网业务划分成第一和第二智能网业务,维护不同智能网业务的相互兼容性信息;
其特征在于,对涉及至少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和一个第二智能网业务的每个呼叫,第一交换机检查第二智能网业务与第一智能网业务的兼容性,如果以下条件成立,则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或交换机中激活所述第二智能网业务的部分:
第二智能网业务与所有第一智能网业务兼容,以及
第二智能网业务或者任何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向业务控制点要求时间长于一个检测点的控制关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话交换机,包括到其他交换机的第一接口,以及到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用以提供智能网业务的第二接口,其中每个智能网业务与至少一个对应的检测点相关联,根据至少一个预定条件将智能网业务划分成第一和第二智能网业务,电话交换机维护不同智能网业务的相互兼容性数据;
其特征在于:
对于涉及至少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和一个第二智能网业务的每个呼叫,所述的电话交换机被设置成:
检查第二智能网业务与第一智能网业务的兼容性,如果以下条件成立,则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或者交换机部分,以激活所述第二智能网业务:
第二智能网业务与所有第一智能网业务兼容,以及
第二智能网业务或者任何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向业务控制点要求时间长于一个检测点的控制关系。
在本申请范围内,根据激活智能网业务所需的数据是否可以在交换机之间的信令连接上传输,将智能网业务相应划分成第二和第一智能网业务。换句话说,“第一智能网业务”指这样的智能网业务,该业务的数据可以在呼叫的较早阶段,在号码和用户分析之前,就已得到。第一智能网业务可以在呼叫的较早阶段激活,或者可以在呼叫期间,由用户在呼叫期间从终端激活的功能激活。因此,激活第一智能网业务的数据无法在交换机之间的信令连接上传送。相应地,“第二智能网业务”指这样的智能网业务,该业务的数据只能在呼叫建立的较晚阶段,例如基于用户号码分析或用户数据分析得到。这种用户数据包括主叫用户号码或类别。第二智能网业务也可以从其他交换机激活,因为激活它们所需的数据可以在交换机之间的信令连接上传送。“业务激活”意味着向智能网的控制点询问业务提供,换句话说,进行所谓的SCP询问。
本发明的实现方式可以例如如下:维护不同智能网业务的相互兼容性信息,在涉及至少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和一个第二智能网业务的每个呼叫中:
(1)交换机从用户数据库中接收用户接口数据或输入线数据,例如需要SCP询问的第一智能网业务的数据;
(2)如果该数据足以配置检测点,则交换机配置检测点,如果呼叫期间满足激活条件,则在这些检测点上激活第一智能网业务。
(3)交换机(基于选定的号码分析和/或用户数据分析)还确定配置第二检测点的数据,如果呼叫期间满足激活条件,则在这些检测点上激活第二智能网业务。
(4)交换机检查第二智能网业务与第一智能网业务的兼容性,如果第二智能网业务与第一智能网业务兼容,那么在无法从第一交换机提供第二智能网业务的情况下,交换机将呼叫选路到第二交换机以提供第二智能网业务。
(5)如果有多于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则重复步骤3和4,直至分析完与呼叫建立相关的所有数据。
类似地,只要SCP询问和/或呼叫建立信息的转换改变了影响呼叫建立的数据,则重复步骤3到5。步骤3到5的重复仅出现在以下情况:同一交换机基于兼容性分析允许涉及两个智能网业务的SCP询问,并且没有第一业务建立了控制关系。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现有技术智能网体系结构;
图2示出了现有技术智能网体系结构在检测点上的操作;
图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兼容性数据库的原理;
图4A说明了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在以下情况的操作:从第二交换机激活第一智能网业务,从第一交换机激活第二业务;
图4B说明了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在以下情况的操作:从第一交换机激活第一智能网业务,从第二交换机激活第二业务;
图5A说明了通过中继电路环路将呼叫寻路回同一物理交换机,从同一物理交换机提供第一和第二智能网业务的情况;
图5B说明了通过交换中心将呼叫寻路回同一物理交换机,从同一物理交换机提供第一和第二智能网业务的情况;以及
图6的流程图说明了从不同交换机提供业务的一种可行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3,利用例如以表38形式给出的兼容性数据库考察智能网业务的兼容性。表38的一个维度包括已有业务,另一维度是需要添加的业务。如果以以下方式首先将可能的智能网业务划分成不同类别,则可以减少表38所需的存储容量:该划分使每个类别中的智能网业务所设置的兼容性需求相似。例如影响呼叫计费的业务在兼容性上类似。另一类别可以包括不同可选号码的业务。以以下方式考察两个业务的相互兼容性:首先检查表31中的业务类别,接着,检查表38中它们的兼容性。在表31中,例如以以下方式编排业务:列32包括智能网业务标识符,例如业务关键字,列33包括业务的(兼容性)类别。列34包括激活业务的检测点。如果例如交换机的数据表明呼叫涉及(或将涉及)业务4,则以以下方式考察业务5的兼容性。在兼容性方面,业务4在类别3中,而业务5在类别2中。根据这些信息,表38的第2列第3行中有一个加号,意味着业务兼容。表38不一定是相对其对角线对称的,因为业务的相互兼容性可能与哪个业务首先激活有关。
图4A说明了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操作。在步骤4-1,交换机EXC1根据数据库31到38的兼容性(特定情况下根据类别33)证实业务S2需要控制关系,如果从第一交换机提供业务S2,则这样能防止触发需要在呼叫的后续阶段激活的业务。因此,业务S2没有从第一交换机激活,而是将呼叫选路到第二交换机EXC2,该交换机EXC2在步骤4-2中激活第二业务S2。在步骤4-3中,从第一交换机EXC1激活第一智能网业务S1。
图4B示出的情况中,在步骤4-4中激活第一智能网业务,它已从第一交换机EXC1建立了控制关系。在步骤4-5中,将呼叫选路到第二交换机,以提供第二智能网业务S2。
图5A和5B说明了可以广义地解释概念“第一交换机”和“第二交换机”或者“其他交换机”,它们不一定是单独的物理交换机。因为每个交换机能够处理大量不同的呼叫,所以可以将需要多个智能网业务的呼叫重新选路回同一物理交换机。为需要控制关系的每个智能网业务生成不同的状态模型(ICC/OCC,来话/去话控制)。图5A示出了通过中继电路环路51将呼叫寻路回同一物理交换机的情况。在图5A和5B中,标记EXC1‘是指交换机中执行第二业务S2的部分。按照图5B,呼叫可以通过第二物理交换机EXC2’寻路回第一物理交换机EXC1’,第二物理交换机EXC2’充当网关交换机。
图6的流程图说明了如何从不同交换机提供不同的业务。在步骤602,第一交换机EXC1’接收需要SCP询问的第一智能网业务S1的数据。在步骤604到606,如果该数据足以配置检测点,则第一交换机EXC1配置检测点,如果呼叫期间满足激活条件,则在这些检测点上激活第一智能网业务S1。在步骤608,交换机EXC1确定配置第二检测点的数据,如果呼叫期间满足激活条件,则在这些检测点上激活第二智能网业务S2。在步骤610,交换机EXC1根据数据库31到38考察第二智能网业务和第一智能网业务S1的兼容性。如果第二智能网业务S2不与任何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S1兼容,则在步骤622中中断呼叫。在步骤612中,交换机EXC1检查是否有第一智能网业务S1需要该交换机的控制关系,或者该交换机EXC1已建立了这样的控制关系。如果需要控制关系,则在可选步骤616中检查兼容性数据库31到38是否包含特殊的显式或隐式附加条件,该条件涉及某个常规过程的运行。这种附加条件的值可以包括:1)中断呼叫;2)寻路到其他交换机;3)从第一交换机生成S2。附加条件可以存储在每个S1/S2组合的表38的单元中。还可以隐式获得附加条件,因为可以直接从业务S2的类别中看出控制关系的建立。如果步骤612中,业务S1不需要控制关系,则在步骤614中考察业务S2是否需要控制关系。如果需要控制关系,则转移到前述步骤616,考察附加条件。
在步骤618中,从第一交换机提供第二智能网业务S2。如果业务S2与所有的S1业务兼容,并且至少下述之一成立,则可以到达该步骤:业务S1和S2都不需要控制关系,或者附加条件(步骤616)表明业务S2可以从第一交换机提供。
在步骤620中,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以提供业务S2。如果下述之一成立,则到达该步骤:业务S2与所有S1业务兼容;S1或S2业务中任何一个需要控制关系,附加条件(步骤616中)表明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以生成业务S2。
在步骤622中,呼叫中断。如果业务S2与任何一个S1业务都不兼容,则到达该步骤。
按照一种优选实施例,兼容性数据31到38,除了纯兼容性数据之外,还包括以下数据,该数据指明了必须发送给其他交换机的第一智能网业务列表。另一优选改进型是在兼容性数据库31到38表明必须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需要发送给其他交换机的初始地址消息(IAM)的数据,例如主叫或被叫用户的号码,或者被叫用户的类别,可以基于兼容性数据库进行转换。这种改进有利于下一阶段的业务提供。根据用户类别,其他交换机例如可以知道必须向前一交换机发送计费通知附加业务的脉冲消息。

Claims (16)

1.一种在电信系统中对于同一呼叫提供至少两个智能网业务的方法,所述的电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交换机和其他交换机,每个交换机包括到智能网业务控制点的接口,每个智能网业务与至少一个对应的检测点相关联;
在该方法中,根据至少一个预定条件,将智能网业务划分成第一和第二智能网业务,维护不同智能网业务的相互兼容性信息;
其特征在于,对涉及至少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和一个第二智能网业务的每个呼叫,第一交换机检查第二智能网业务与第一智能网业务的兼容性,如果以下条件成立,则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或交换机中激活所述第二智能网业务的部分:
第二智能网业务与所有第一智能网业务兼容,以及
第二智能网业务或者任何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向业务控制点要求时间长于一个检测点的控制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激活智能网业务所需的数据是否可以在交换机之间的信令连接上传输,相应将智能网业务划分成第二和第一智能网业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果第二智能网业务与所有第一智能网业务都不兼容,则中断该次呼叫。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数据库中维护智能网业务的兼容性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或者交换机的某一部分要求满足数据库中存储的附加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用户数据库、用户接口数据和/或输入线数据得到与第一智能网业务相关联的检测点的配置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选定的号码分析和/或用户数据分析,得到与第二智能网业务相关联的检测点的配置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交换机或交换机的某一部分是呼叫传播方向上的下一物理交换机。
9.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交换机或交换机的某一部分是与第一交换机相同的物理交换机的部分,通过中继电路环路将呼叫选路到该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交换机或交换机的某一部分是与第一交换机相同的物理交换机的部分,通过第二物理交换机将呼叫选路到该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交换机或交换机的某一部分是与第一交换机相同的物理交换机的部分,在交换机内部将呼叫寻路到该部分,到达其第二状态模型,或者状态模型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减少所述数据库的大小,将智能网业务划分成多个类别,根据相应类别的兼容性确定智能网业务的兼容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兼容性数据中维护这样的数据,该数据指示了必须发送给其他交换机或交换机部分的第一智能网业务列表。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或交换机的某个部分时,根据兼容性数据修改初始地址消息数据项。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始地址消息数据项是主叫或被叫用户的号码,或被叫用户类别。
16.一种电话交换机,包括到其他交换机的第一接口,以及到智能网业务的业务控制点,用以提供智能网业务的第二接口,其中每个智能网业务与至少一个对应的检测点相关联,根据至少一个预定条件将智能网业务划分成第一和第二智能网业务,电话交换机维护不同智能网业务的相互兼容性数据;
其特征在于:
对于涉及至少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和一个第二智能网业务的每个呼叫,所述的电话交换机被设置成:
检查第二智能网业务与第一智能网业务的兼容性,如果以下条件成立,则将呼叫寻路到其他交换机或者交换机部分,以激活所述第二智能网业务:
第二智能网业务与所有第一智能网业务兼容,以及
第二智能网业务或者任何一个第一智能网业务向业务控制点要求时间长于一个检测点的控制关系。
CN98809470A 1997-09-25 1998-09-23 对于同一呼叫提供多种智能网业务的方法以及电话交换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179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I973787 1997-09-25
FI973787A FI973787A (fi) 1997-09-25 1997-09-25 Älyverkkopalvelujen yhteistoiminta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71495A CN1271495A (zh) 2000-10-25
CN1121796C true CN1121796C (zh) 2003-09-17

Family

ID=8549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88094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1796C (zh) 1997-09-25 1998-09-23 对于同一呼叫提供多种智能网业务的方法以及电话交换机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6661887B1 (zh)
EP (1) EP1036469B1 (zh)
JP (1) JP2001519623A (zh)
CN (1) CN1121796C (zh)
AT (1) ATE344595T1 (zh)
AU (1) AU9349998A (zh)
DE (1) DE69836347T2 (zh)
FI (1) FI973787A (zh)
WO (1) WO1999018706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08893B1 (en) * 1998-08-12 2003-08-19 Bellsouth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Network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outing data traffic within a telephone network based on available resources
FI108831B (fi) * 1999-04-26 2002-03-28 Nokia Corp Menetelmä älyverkkopalveluiden ohjaamiseksi ja älyverkko
FI990939A (fi) 1999-04-26 2000-10-27 Nokia Networks Oy Menetelmä älyverkkopalvelun tehostamiseksi ja älyverkko
KR100405600B1 (ko) * 2000-12-16 2003-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지능망에서 착신 이동통신 가입자의 통화중 상태 호 처리방법
PT1435182E (pt) * 2001-10-08 2008-03-1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Sistema e método para débito numa rede de comunicações e um servidor de débito numa rede de comunicações
US20060067505A1 (en) * 2004-09-24 2006-03-30 Wayne Heinmiller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distribution of call information
CN101707655B (zh) * 2009-09-16 2012-05-09 深圳市震有科技有限公司 采用虚拟呼叫代理实现业务嵌套的通用方法
CN104284031B (zh) * 2014-11-05 2017-05-17 格科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语音通信方法、通信终端及服务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51255A (en) 1991-04-17 1993-10-05 At&T Bell Laboratories Processing interactions among telecommunications call features
US5337351A (en) * 1992-02-28 1994-08-09 Nec America, Inc. Feature interaction arbitrator
DE69332573T2 (de) 1992-06-30 2003-04-24 Siemens Inf & Comm Networks Anrufbearbeitungssystem
US5448631A (en) 1992-10-13 1995-09-05 U S West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for handling features in a telephone network
SE502733C2 (sv) 1993-06-11 1995-12-18 Ellemtel Utvecklings Ab Sätt att undvika ej önskvärd interferens mellan tjänster i et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S5404396A (en) * 1993-08-27 1995-04-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Feature interaction manager
SE501303C2 (sv) * 1993-12-29 1995-01-09 Telia Ab Anordning och metod för fastställande av störningsrisken mellan två eller flera tjänster i ett eller flera telenät
US5657451A (en) 1994-01-24 1997-08-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ystem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accept new supplementary services based upon identified types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s and identifi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interaction criteria
EP0667722A1 (en) * 1994-02-09 1995-08-16 Koninklijke KPN N.V. Method of detecting service interactions in intelligent networks
SE502423C2 (sv) 1994-02-15 1995-10-16 Ellemtel Utvecklings Ab System för hantering av interaktion mellan tilläggstjänster i ett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GB9501716D0 (en) 1995-01-28 1995-03-15 Plessey Telecomm Service interactions
GB9502182D0 (en) * 1995-02-03 1995-03-22 Plessey Telecomm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 interactions
WO1997025849A1 (en) * 1996-01-11 1997-07-17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A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telephone numbers
FI103845B1 (fi) * 1996-11-14 1999-09-3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Puhelunmuodostus älyverkon avulla
US5966434A (en) * 1997-03-31 1999-10-12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feature interaction of telephone ser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1999018706A2 (en) 1999-04-15
AU9349998A (en) 1999-04-27
ATE344595T1 (de) 2006-11-15
FI973787A0 (fi) 1997-09-25
US6661887B1 (en) 2003-12-09
EP1036469A2 (en) 2000-09-20
WO1999018706A3 (en) 1999-06-17
CN1271495A (zh) 2000-10-25
FI973787A (fi) 1999-03-26
JP2001519623A (ja) 2001-10-23
DE69836347D1 (de) 2006-12-14
EP1036469B1 (en) 2006-11-02
DE69836347T2 (de) 2007-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6086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viding caller identification with name
CN1112344A (zh) 可逆呼叫的自动呼叫分配器
CN1238102A (zh) 智能网的呼叫建立
JPH0746242A (ja) 呼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該呼処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インタラクション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セッサ
CN1139264C (zh) 管理用户业务的方法以及移动通信系统
CN1214841A (zh) 控制智能网呼叫的方法
CN1121796C (zh) 对于同一呼叫提供多种智能网业务的方法以及电话交换机
CN1142673C (zh) 建立通话的方法和系统
CN1242908A (zh) 智能网交换点和控制点
CN1145369C (zh) 一种执行智能网络业务的方法及一种智能网络业务控制点
EP1095526B1 (en) Execution of services in intelligent network
CN1124052C (zh) 用于处理电话呼叫的方法
JPH06343188A (ja) 呼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該呼処理システム実行方法ならびに機能サービス割り当て方法
FI107310B (fi) Palvelujen hajauttaminen tietoliikenneverkossa
CN1330838A (zh) 电信网中的业务启动
US6816586B2 (en) Controlling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s
EP1266527B1 (en)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73520C (zh) 在智能网络中的用户终端与业务控制点之间交互作用的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6243456B1 (en) ETSI intelligent network capability set 1 trigger detection points on a service switching point
CN1466361A (zh) 一种固话优先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256050A (zh) 电信网交换机中的语音提示播放方法
US6353665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CN100579255C (zh) 一种为智能网系统提供业务键变换功能的方法
CN100562044C (zh) 基于公共电话交换网的业务嵌套方法
FI106506B (fi) Älyverkkopalvelujen hajauttamine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OKIA AND SIEMENS NETWORK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KIA NETWORKS OY

Effective date: 2008072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KIA NETWORKS 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OR ADDRESS: NOKIA NETWORKS OY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Corp.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NETWORKS O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080725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Ltd.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Corp.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OKIA SIEMENS NETWORK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917

Termination date: 201509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