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791C - Ip激活的呼叫建立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Ip激活的呼叫建立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791C
CN1121791C CN97199229A CN97199229A CN1121791C CN 1121791 C CN1121791 C CN 1121791C CN 97199229 A CN97199229 A CN 97199229A CN 97199229 A CN97199229 A CN 97199229A CN 1121791 C CN1121791 C CN 1121791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ll
call setup
user
intelligent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99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35734A (zh
Inventor
B·A·V·阿斯特伦
B·A·斯文内森
G·苏马
R·J·B·施默瑟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08/725,43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6005845A/en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235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35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791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791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32Arrangements for calling a subscriber at a specific time, e.g. morning call ser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1/00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s, software, systems or apparatus used in telephone systems
    • H04M2201/40Electronic components, circuits, software, systems or apparatus used in telephone systems using speech recogn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65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applications where calls are combined with other types of communication
    • H04M2203/652Call initiation triggered by text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0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answering calls;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for absent or busy subscribers ; 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messages
    • H04M3/53Centralised arrangements for recording incoming messages, i.e. mailbox systems
    • H04M3/533Voice mai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4Arrangements for diverting calls for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predetermined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several subscribers to a common circuit, i.e. affording conference facilities
    • H04M3/567Multimedia 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04M7/12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for working between exchanges having different types of switching equipment, e.g. power-driven and step by step or decimal and non-decim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Exchange Systems With Centralized Control (AREA)

Abstract

在包括经过一个网络连接到一个业务控制点SCP的一些智能外围设备IP的智能网络IN电信系统中,按或者在IP的指导下便于自动的或者计划的建立呼叫和存储与转发业务的系统和方法。各个IP也经过一个不同的电信骨干彼此连接。当用户打开与IP对话以便安排在一个稍后时间和日期的自动呼叫建立时,该IP命令该SCP在期望的时间通过发出一个“建立呼叫”命令来建立到该期望的号码的呼叫。响应该SCP建立到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的呼叫和给该开始的IP确认该呼叫。该SCP则返回呼叫建立结果给该IP。

Description

IP激活的呼叫建立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辅助的电信业务,特别地涉及便于由电信系统的控制逻辑自动或有计划地建立呼叫和存储与转发服务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本申请包含涉及下列待审查的美国专利申请的主题:(1)序列号08/724,845(代理人号27946-00156),现为美国专利US-5.838.768以BoArne Valdemar ASTROM,Robert Johannes Bernardus SCHMERSEL,Gulamabbas SUMAR和Bjorn Arne SVENNESSON的名义于1996年10月3日提交的在智能网络中控制媒体转换的系统和方法;(2)序列号08/723,620(代理人文件号27946-00157)于1996年10月3日以Bo ArneValdemar ASTROM,Robert Johannes Bernardus SCHMERSEL,GulamabbasSUMAR和Bjorn Arne SVENNESSON的名义提交的用于用户活动监视的系统和方法;和(3)序列号08/724,769(代理人文件号27946-00158于1996年10月3日以Bo Arne Valdemar ASTROM,Robert Johannes BernardusSCHMERSEL,Gulamabbas SUMAR和Bjorn Arne SVENNESSON的名义提交的用于存储与转发业务的输入与输出询问的系统和方法。这些未审查的专利申请和从中导出的任何其它国内的或外国的专利申请和包含在其中的公开内容都一并引用在这里。
本专利申请和所有的涉及上面识别的未审查专利申请已经或将转让给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publ)。
定制电信业务的客户要求已经更快速地增长。特别的用户特性比如呼叫等待,呼叫转送,缩位拨号等等对于用于它们提供附加方便的单独的用户以及对于作为附加的收入源的电信业务提供者变得越来越重要了。这样的业务通常由在服务一个特别的用户的中心局交换机的软件中特别的编程提供。即,分别地编程本地交换机交换软件,对于连接的用户提供特别的业务特性。常常必须升级交换机的硬件和软件,以便使能提供特别的用户功能。
当呼叫涉及连接到不同的交换机两方之间的相互连接时,它是经过所谓的转换或汇接交换机完成的,该交换机形成彼此互连的单独的中心局交换机的网络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转换交换机对于呼叫的双方是完全地透明并且仅仅提供两个端局之间的话音路径。由任一方调用的任何特别的业务特性传统地由那个用户连接的端局提供,与双方之间的网络连接无关。
在提供老式电话服务(POTS)的大多数的电信系统中,在主叫方(A方)和被叫方(B方)之间的通信链路是在A方的控制下。因此,A方和B方之间的通信链路保持在适当的位置,直到A方的电话设备处于挂机为止,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断开该通信链路和双方的端局并且在已经用于链接端局在一起的任何转换交换机中。如果B方将他的或她的电话设备处于挂机时,它有小的影响,直到计时器触发主叫方和被叫方之间的电路断开约为几分钟的期间之后为止。在较新型的电信业务中,比如综合服务数字网络(ISDN),使用B方断开,但是实现它的机制显著地不同于常规的POTS网络的机制。
在常规的电信交换机内提供特别的用户业务要求每个单独的交换机的软件广泛的升级,它对于它的客户供给这样特别的业务。交换机这样的升级常常是很昂贵的,并且事实上从由附加的用户业务提供的附加的收入的费用有效性观点看是禁止的。这个观察在小的城镇或农村地区更加正确,在这些地区特别的用户业务的要求相对地低,现有的交换机已被使用了一个相当的时间期间,并且继续充分地在那个区域满足多数用户的基本的电信需要。
电信企业面对增加的竞争压力。各地的电信经营者的每分钟收入由于许多因素已经稳定地减少了。对电信行业的国家管制的减少增加了在该行业中竞争者的数目。而且相似于回叫业务的改革和呼叫卡允许用户在国家对双方之间的呼叫率仲裁差别。而且,有线电视公司现在已经开始提供在他们的电缆网络上提供电话业务。最后,创新的软件现在已经使得在因特网上高质量的全双工呼叫是可行的。
技术上的改进也减少了提供基本的电话业务的费用。电信公司可以不再认为对提供基本的电话业务征收相对地高的资费是合理的。技术的改进降低了传送电话呼叫的实际成本基本上为零。用经济的术语来讲,基本的电话业务可以看作为零边缘成本行业。几年来已经增加台式机价格性能比的进步也提高了现代的电话交换机的可靠性和效率。
相同的情形也和交换机间连接有关。由于使用光纤,相当数量的容量已经加到电话网络。带宽不再显得如在几年前是难得的资源,实际上已经变为常常以批发方式购买和销售的商品。
技术的改进也减少或消除主叫方和被叫方之间作为提供电话呼叫的费用中的重要的因素的地区距离的影响。已经说明依据从斯德哥尔摩呼叫德拉斯(距离大约8,000公里)的网络资源的费用不比它从德拉斯呼叫奥斯汀(距离大约300公里)的费用多。
因特网的极为迅速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它的基本的TCP/IP协议允许电子邮件消息被发送和文件传输是独立于涉及的传送距离完成的事实的使用。
不管提供长途电话业务不比本地基本电话业务的花费多的事实,电信经营者继续对长途电话呼叫比市内呼叫收费更多。在通信行业中竞争的增加可能使得那情形逐渐地不能承受。由于长途电话传统地是电信公司的经营利润的一个重要的来源,电信公司需要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已经逐渐地变得明显了。
电信经营者可以增加收入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提供用户甘愿支付额外费用的用户高级业务。正如前面描述的,在过去的网络体系结构中,附加新的功能到一个网络需要核心交换机软件被再写,这是一个昂贵和长的处理,也携带引入新的错误到该系统中的附加的危险。此外,在该网络中的每个交换机必须以新的软件更新,这增加引入新业务的费用。电信经营者不再甘愿忍受这样的事态。对于可以首先携带产品到市场的电信设备生产商有更大的商业机会。
电信经营者表示需要引用新的业务到他们的电信网络的更快和价格比较低廉的技术。而且,它们期望新的功能的影响仅仅被限制在一个或者一些交换机。也发现对于业务管理任务比如业务的安装或者修改来说所希望的是,客户具体的数据等等的增加能够从一个中心管理设备处理。
也期望新的业务的设计和实施由电信经营者而不是由设备生产商进行。这允许电信经营者快速对察觉的市场需要起反应和更有效地并且有效率地服务他们的客户。已经发现希望在该交换机软件中包括更大的智能,允许各种的业务与用户交互作用。以这种方式,电话设备可以变成对电信网络的高级接口。
已经建议采用智能网络(IN)作为对上述要求的一个解决办法。IN技术特意允许电信经营者设计它自己的独特业务安排或者使现有业务适应具体的客户要求。而且,IN体系结构允许新的业务的安装的影响被限制为几个控制节点。
IN结构的另外一个设计特性是它的业务的集中管理。这改善了响应时间并且减少运行该网络需要的人力资源开销。此外,IN结构允许客户控制一些客户特定的数据。
例如,一些电信经营者提供″个人号码″业务。个人号码业务涉及赋予每个用户一个特定的电话号码,通常是具有″区域代码″500的一个前缀。个人电话号码所隐含的设计思想是仅仅以一个电话号码取代每个用户的过多的联系编号。因此,当某人拨号用户的个人号码时,交换机将查询中心数据库并且获得可能达到该用户的所有的电话号码的列表。然后交换机以预定的顺序对每个号码振铃直到该呼叫得到应答。
在这个业务的一个变形中,用户可从任何电话设备提供动态地更新联系号码数据库的能力。这样的客户控制可以允许用户加上他或者她可能临时在的旅馆或者其它位置的号码。
在IN结构后面的设计思想是减少新业务的预备销售的时间,降低开发和管理费用,以及增强预备额外费用业务得到的利润。IN业务的典型例子是使用由跨越大地理区域的客户的单个拨号号码(B号码),即重定向到多个本地服务中心之一。因此,比萨饼总经销商(pizza franchise)可以刊登定购比萨饼的单个电话号码的广告。不论何时客户拨号该广告的号码,IN业务可以基于该拨号用户(A号码)的号码指示该呼叫到最近的总经销商。
IN的简短历史:
智能网络概念起源于美国。最初,目的是提供一个中心数据库,用于翻译单个拨号号码为不同的终止号码。IN业务的最早的申请之一是提供免费的呼叫(″免费电话″)。
免费的号码不直接地对应于实际的电话线,而是需要翻译为实际的终止号码。该翻译可取决于呼叫者的位置以及时刻。
开发了称为7号信令系统(SS7)的一个新的信令系统,以便允许在呼叫建立之前以及期间在电话交换机之间高速通信。SS7协议第一次允许实现免费呼叫需要的快速数据库查寻。在开发SS7技术之后,在电话网络上事实上即时地交换数据变得可能了。这是智能网络的起源。
IN革命的下一步是从静态的数据库移动到动态的数据库,允许客户对其特定的数据的控制。当用户可以控制通过从用户的设备的数字小键盘交互作用控制该呼叫的进展时,附加的交互性变得是允许的。这样的交互式IN在美国称为高级智能网络(AIN)。
IN结构中现在的发展以及兴趣是由一些大规模的申请推动的。两个这样的申请是通用的个人号码(UPN)业务以及虚拟专用网(VPN)业务。在UPN业务中,唯一号码分配给每个个体而不是给一台电话设备。UPN号码可用于达到一个用户,不管他的或者她的位置或者网络类型(不论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
VPN业务允许专用网使用公共网资源加以构造。因此,一个公司可以有一个团体的的电话网络,允许它的所有的职员彼此通信而不需要在为提供物理的专用网所需要的硬件或者软件上投资。通过使用公共网络实现VPN业务,团体的客户还可以避免维护物理网络的费用。
目前IN系统的不足:
已经提倡使用智能网络(IN)结构作为加快新网络能力以及网络业务的结合和铺开的一个解决办法。然而,目前用于实现IN概念的明确标准有许多的缺点。
例如,许多用户希望通过提供会议参与方电话号码和日期,时间以及会议的持续时间给电信业务提供者,来自动建立电话的视听觉的或者数据会议呼叫。传统地,会议呼叫的行程安排以及建立已经手动地或者以半自动方式进行。关于该呼叫的时间到预定会议的每一方必须被人工通知。因此,会议呼叫的参与者必须在呼叫以前分别地联系一次或者多次。
此外,用户可能希望通过使用非呼叫有关的存储与转发消息比如语音邮件,电子邮政(e-mail),以短消息业务(SMS)格式的消息,寻呼机消息等通知IN系统,安排多方、多媒体会议电话。
服务提供者已经发现用户对于他们的电话会议建立将乐意有更大的可预言性和速度。而且,一些预定的参与者可能喜欢将在预先预定的电话会议中他们参与的情况自动提前地通知。其他用户可能期望在传递之前通知被翻译或者从一个媒介转换到另外一个媒介。每个用户对于应该传递他的或者她的输入信息的格式可能有不同的偏爱。因此例如,用户A可能喜欢接收每次他或者她预定参与白天电话会议的电子邮件通知,但是如果她不在城里,则想以语音邮件通知代之。
如果电信业务提供者能够储存每个用户的通知和传递的选择,和也许允许交互式计划安排以及电话会议的建立,则该服务提供者将能给用户提供增值,因此获得附加的收入。
因此,非常希望能够在智能网络系统内提供一些装置,允许IP指示IN业务控制器在规定的时间给一方或者多方安排以及建立呼叫。如果电话会议可以使用非呼叫有关的存储与转发消息方案中的消息预订或者预安排,则是更加有用的。这又要求通过IN系统中的IP进行自动呼叫计划安排,建立以及处理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通过电信系统的控制逻辑便于呼叫的自动或者计划性的建立以及存储与转发业务。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已经在IN(智能网络)电信系统中实现,IN电信系统包括连接到在一网络的一个SCP(服务控制点)的多个IP(智能外围设备)。多个IP还可经过不同的电信骨干彼此连接。
本发明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使IP能通过在消息信道上的SCP开始以及控制呼叫的建立。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便于呼叫建立处理的自动化以及允许用户传送或者转发呼叫,安排电话会议或者进行话音或者数据消息广播而无需人工干预。本发明的还有另一个目的是允许交互式地或者预先请求或者规定呼叫建立而不需要呼叫对话。这样一个安排允许用户在规定时间以及/或者规定的持续时间发送请求系统回叫一个或者多个识别或者预定的号码的语音邮件,传真邮件或者电子邮件。
根据本发明,在包括经过网络连接到业务控制点的多个智能外围设备的智能网络电信系统中,所述多个智能外围设备经过一个电信路径被选择地彼此连接,一种便于自动地或者计划地建立呼叫和存储与转发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由用户给将要开始呼叫建立的智能外围设备规定呼叫建立参数,包括无须智能网络电信系统的促使而由用户建立参数;
按照特定的呼叫建立参数,从该开始的智能外围设备传送一个建立呼叫命令给该业务控制点;
响应该建立呼叫命令建立包括两方或者多方的呼叫而无需人工干预;和
从该业务控制点传送呼叫建立确认消息给该开始的智能外围设备。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包括经过网络连接到业务控制点的多个智能外围设备的智能网络电信系统中,所述多个智能外围设备经过一个电信路径被选择地彼此连接,一种便于自动地或者计划地建立呼叫和存储与转发业务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在没有智能网络电信系统促使下允许用户给将要开始呼叫建立的智能外围设备规定呼叫建立参数的装置;
按照特定的呼叫建立参数,用于从该开始的智能外围设备传送一个建立呼叫命令给该业务控制点的装置;
用于建立包括两方或者多方的呼叫而无需人工干预的响应建立呼叫命令的业务控制点;和
用于从该业务控制点传送呼叫建立确认消息给该开始的智能外围设备的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用于经由智能网络电信系统提供通信业务的方法中,经由智能网络电信系统以编程方式建立该业务的一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
在选定的时间,用户发出一个建立会议呼叫请求,包括没有智能网络电信系统的促使而由用户发出的请求;
在智能外部设备智能外围设备检测所述请求和由所述智能外围设备安排拟在所述选定的时间提供的会议呼叫;
从所述智能外围设备向服务控制点业务控制点发出一个所述要求的指示,根据所述选定的时间由智能外围设备安排此发出的步骤;和
由所述业务控制点根据指示实现该会议呼叫。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智能网络IN电信系统中,用于以编程方式经过IN电信系统建立通信服务的装置的一个改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一个智能外部设备IP,连接成用于从一个用户接收由用户在没有IN电信系统的促使下所发出的一个请求,该请求用于在一选定时间建立通信服务,并且所述IP可操作成安排在该选定的时间提供通信服务,其中所述通信服务请求包括在多个用户之间进行会议呼叫的请求;和
一个SCP,连接到所述IP以便由其接收该通信服务请求的指示,所述指示由所述IP按所述选定时间安排,所述SCP按照该指示实现所述选定时间的所述会议呼叫。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IP通过发出″建立呼叫″命令给SCP命令SCP建立到一个用户的呼叫,于是SCP建立到一个或者多个用户的呼叫以及给IP确认呼叫,正如显示在1002。SCP则返回呼叫建立的结果给IP。
附图说明
参见结合附图在下面详细的描述的优选的实施例,可以更完整的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系统,其中:
图1是表示标准智能网络(IN)概念模型的说明性的图;
图2表示示例的简单的智能网络的部件;
图3表示业务独立的组成部件(SIB)的结构;
图4表示各种IN功能实体映射入实际部件;
图5表示在转变级具有业务节点的IN实现的例子;
图6表示在IN概念模型中实现各种的业务的首选的方法;
图7说明关于实现API的两个方案;
图8表示使用业务逻辑程序(SLP)定义个人代理的一个技术;
图9表示本发明的网络IP(NIP)系统和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图10是说明在本发明的″建立呼叫″命令操作期间在SCP和各种的IP之间消息流动的概述顺序图;
图11表示在本发明的操作期间SCP的有限状态机器;和
图12表示在本发明的操作期间IP的有限状态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关于响应从一个或者多个IP来的指令通过IN系统中的业务控制器自动建立去话呼叫的一组问题的解决办法。在IN系统中从一个IP到该SCP的呼叫建立请求反过来可能由在该IP中一个变化引起。在本申请中公开和描述的IN概念的扩展还可以用于其他电信环境并且还可以便于供给有关的辅助用户业务。
智能网络(IN)结构:
智能网络是一个电信网络结构,提供便于引用新的能力和业务到诸如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或者公共陆地移动式网络(PLMN)之类的网络的灵活性。这样的新能力和业务的例子包含免费的呼叫(″免费电话″),信用卡业务和虚拟专用网(VPN)。
IN具体表达了未来的无束缚(unbundled)的网络的梦想,其中赋予服务提供者和用户自由度以便个人化网络业务,而与接入,交换条款技术(switch term technology)和网络提供者无关。关于IN的国际一致的观点在ITU-TS建议Q.1200中描述。
IN结构的细节已经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建议I.312/Q.1201中规定了,它也包含示于图1中的IN概念模型(INCM)的词语说明。ITU的IN概念模型将与呼叫处理相关的各种任务和处理以及供给业务分析和系统化为四个平面(plane):业务平面101,全球的功能平面102,分布式功能平面103以及物理平面104。
迄今为止,IN集中在此后称为电话查号服务例如免费的呼叫(″免费电话″),信用卡呼叫,个人电话查号服务,远地投票等一组业务。所有这些业务的关键特性是它们提供业务到号码,即在接入节点中不受接入端口的束缚。在电信网络中的任何节点可通过增加业务转换功能(SSF)以及/或者特别的资源功能(SRF)构成一个业务节点,两者都经过业务独立的协议接口在服务控制功能(SCF)的控制下。服务控制功能(SCF)是由业务数据功能(SDF)支持的,它从该节点在物理上是无束缚的。
IN的主要的组成部件是SSF,SCF,SDF以及SRF。SRF此后也称为逻辑智能外部设备(逻辑IP)。每个组成部件是一个分开的逻辑实体,它可以是但不是必须是在物理上与电话网络的其他实体,逻辑集成或相反。在下面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描述中物理上和逻辑的实体可交换地指同一个。
IN结构将基本的呼叫处理分成离散的严格地定义的级,赋予电信业务提供者和用户操作呼叫处理的能力。简单的智能网络200的部件示于图2中。智能网络的标准结构已经定义IN的各种部件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接口。
当呼叫IN业务时,该呼叫首先发送到该网络中的一个特别的节点,称为业务转接点(SSP)。如果SSP识别来话呼叫为IN呼叫,则该呼叫的所有的进一步处理中止,同时SSP通知IN系统中的另外一个节点业务控制点(SCP)IN呼叫已经收到。
SCP提供″智能网络″中的″智能″。SCP控制IN呼叫发生的任何事情和进行所有的呼叫处理决定。当SCP决定拟对该呼叫执行适当的行动时,SCP指示SSP执行必要的行动。
业务控制功能(SCF)包含IN业务的逻辑和承担作出有关的涉及那个业务的呼叫的决定全部责任。这个业务逻辑可运行于任何电信平台上(例如Ericsson公司的AXE平台或者UNIX)。包含SCF的节点(即物理硬件和软件)称为业务控制点(SCP)201。每个业务需要的数据(例如用户电话号码表)由业务数据功能(SDF)提供。在IN结构的一个实施例中,业务需要的数据被存储在SCF本身中。正式地,储存业务有关的数据的功能分配给SDF,它在要求时提供数据给SCF。在典型的IN实现中,SDF可以是运行商业上可得到的数据库程序比如Sybase的UNIX机器。包含SDF的物理节点称为业务数据点(SDP)202。
交换机的正常呼叫处理和监视的功能由呼叫控制功能(CCF)执行。同时在形式上CCF不是标准IN结构的一部分,CCF为IN提供关于呼叫的信息,而且执行由SSF已经收到的命令。
业务转换功能(SSF)翻译由SCF发送的指令和传递要执行的命令给CCF。SSF也从CCF接收呼叫事件数据(例如用户的挂机/摘机状况或者用户线路忙)和传递该数据给SCF。包含SSF的物理节点(即交换机硬件和软件)称为业务转接点(SSP)204和205。
专门资源功能(SRF)提供在IN业务中使用的某些资源,例如DTMF(双音多频)数字接收,通知和语音辨识。在ITU IN建议中,SRF直接地与SCF通信。在IN的另外一个实现中,SRF功能可以与SSF共同设置。在这种情况下,SRF不是直接而是经过SSF与SCF通信。图2中未示出SRF。
业务管理功能(SMF)207管理IN业务的维护,例如数据的增加或者去除或业务的安装或者修改。业务建立环境功能(SCEF)207允许开发、测试IN业务并将之输入给SMF。在IN的一个实现中,SMF和SCEF组合为一个并且称为业务管理应用系统(SMAS)。SMAS应用是TMOS系列的一部分并且根据UNIX操作系统运行。它允许业务使用图形的接口指定并且为业务数据的输入提供方便的形式。
图2表示连接到SDP 202和SSP 204以及205的一个示例的SCP201。SCP也连接到SMF/SCEF 207。到和从SCP 201的所有的链路在图2中以虚线表示,指示它们不是话音链路。SDP 202也由非话音链路连接到SMF/SCEF 207。SSP 204连接到两个市内交换机(LE)223和224以及连接到转接交换机(TE)211。转接交换机211又连接到两个其他市内交换机221和222。SSP 205连接到市内交换机225。市内交换机223和224示于图2,连接到一个示例的始发用户T-A 231以及一个示例的终端用户T-B 232。
在前面描述的注释中如果IN的每一个逻辑组成部件也是物理实体,则对应的物理节点称为业务转接点(SSP),业务控制点(SCP),业务数据点(SDP)和物理智能外部设备(IP)。正如前面指出的那样,在下面的讨论中,术语IP通常用于指逻辑上的IP以及物理IP两者。
用户代理在SCF中由主叫或被叫方号码识别,并且在打击该服务节点中配备的触发点时调用。信令数据和呼叫状态数据可以由用户代理操作。SRF能够与用户或互相带内通信以克服当前信令系统的限制。
当前IN标准假定用户的访问位置和归属位置是共同配置,但是从接入节点和业务节点可能是无束缚的。虽然接入节点和业务节点的分开减少业务引用费用,但是它可能导致接入端口业务和基于号码的业务之间不必要的交互作用。因此需要接入节点到业务节点的增强,以提供业务设计的灵活性。
一个替换方案是将两个远地可改变的个人电信类别加到接入节点—一个提供无条件的热线连接到业务节点以启动呼叫,另一个给予无条件的呼叫转送到业务节点以便终止呼叫。如果费用减少和容量改善,如在蜂窝网络中那样在比较长期限分开访问和归属位置功能显得必要的。
IN的独特的特性之一是业务是基于它的业务独立的组成部件(SIB)在IN业务平台上而不是直接地在网络节点实现。SIB是SCP的一部分。图3表示SIB的结构。每个SIB 301是业务逻辑中的一个基本的逻辑单元,遮掩来自程序员的实现。当现有的SIB不能满足新的要求时,定义新的SIB。
在IN产品中,SIB 301执行诸如信令信息的分析,连接拓扑结构的控制,与用户交互作用,数据的阅读和写,呼叫数据的收集和输出等功能。其它SIB是纯语言成份,比如跃过,转到子程序,循环,交接等。每个SIB 301在该业务平台是可用的。业务逻辑程序(SLP)是由STB 301建立并且由他们的名字查阅。业务逻辑可以使用业务建立环境功能(SCBF)指定。通过一个系统独立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使得SIB 301对于SCEF是可用的。如也在该图中表示的,SIB接收逻辑输入311,产生逻辑输出312,接收SIB支持的数据321并且接收和输出呼叫情况数据(call instance data)322。
各种的IN功能实体映射入实际部件或实体的情况示于图4中,在此后缀″F″代表各种功能实体而后缀″P″代表物理实体。在图4中,缩写字SMF是指业务管理功能而缩写字CCF是指呼叫控制功能。
图5中示出在转变级以业务节点的IN实现的例子。图5所示的业务节点可以从任何接入节点达到,比如PSTN中的本地交换机或ISDN或公共陆地移动式网络(PLMN)系统中的MSC。业务节点可以服务个人电话以及其它基于号码的业务两者。用户身分和确认信息可以在带内传送给SRF或嵌入信令系统中的主叫而被叫方号码字段中。
个人代理具有呼叫控制功能CCF(即触发点数据),服务控制功能,SCF(即业务逻辑)和业务数据功能SDF(即业务数据)中的部件。示于图5中的IN平台部件可以集成入接入节点或在分开的业务节点中实现。
业务转换功能(SSF)的作用是识别呼叫请求IN业务,然后与SCF通信以便接收关于如何处理该呼叫的指令。在此SCF是IN的智能所在地,因为它包含执行各种的业务需要的逻辑。SDF是一个数据库系统,提供数据内涵的辅助业务所需要的数据存储容量。IP是网络单元,提供用户交互作用的资源,比如话音通知和对话,双音多频接收(DTMF)和声音识别。
IN应用编程接口(API):
示于图1的ITU的IN概念模型也定义实现各种业务的方法。这示于图6。为了实现业务或特性601,在602,业务要求首先翻译为SIB结构。在604,得到的SIB 603被映射到各个功能实体605。在606,功能实体605又被映射到一个或多个物理实体607。
应该注意,不象所有非IN标准的实践那样,IN中的业务要求不是直接地翻译为网络功能。代之以,该业务要求翻译为业务平台单元(即SIB),它又根据IN三级模型实现,变成可重复使用的能力和电信网络中的协议单元。
至少有两个实现应用程序接口(API)的可能的办法,它符合图1所示的ITU的IN概念模型。一个办法将是分开业务逻辑为两个部分:一个固定逻辑部分和一个有弹性的逻辑部分。SIB则被链接形成判定图,即由固定逻辑称为子程序。固定逻辑可以以标准程序语言表示,比如C或C++等,并且编译和装入一个标准执行环境。弹性的逻辑部分与此相反,仅仅由可交换的数据组成。
第二办法是定义业务API,通过互相组合SIB达到想要功能对逻辑的所有方面进行完全控制。在这个办法中每个SIB可以链接到任何其它的SIB。一些SIB执行电信功能同时其它SIB仅仅链接该逻辑中的单元。所有的逻辑表示成数据,它描述使用哪个SIB,它们如何链接,以及每个SIB使用什么数据执行它的功能。因此所有的实现细节隐瞒该业务程序员。这是Ericsson公司的IN产品采取的主要办法。
图7示出实现API的两个方案。SIB平台方案示于图7A中,而业务逻辑执行环境(SLEE)方案示于图7B中。图7A的SIB方案表示所有的业务逻辑作为基本的SIB功能的组合,在业务平台中可用于形成弹性的业务分布(FSP)。图7B所示的SLEE方案把SIB看作在程序语言比如C,C++,业务逻辑程序(SLP)等表示的固定逻辑的子程序。编辑码使用电信平台原语比如INAP(智能网络应用部分)操作以及数据库原语。
如在图8所示的,当相同的数据表示法被用于所有的逻辑和数据时,个人代理可以利用弹性的业务分布(FSP)定义。这个安排提供许多优点,例如允许装入和激活不同的逻辑元件而不干扰业务,和在个人代理故障的情况下,限制受影响的地区仅仅在激活故障的功能的呼叫。
特性交互作用已经是IN系统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这个问题是从这样的事实发生的:每个特性通常依赖其它特性。需要解决这样的交互作用,但是还没有已经同意的解决办法。在实践中经发现,当采用新的特性时,现有的特性的实现常常受影响和许多必须重新设计或完全地封锁。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观点解决:IN系统的网络中心的观点和用户中心的观点。
传统的网络中心的观点谋求IN在增加辅助的业务到现有的指令表方面作为其它技术的一个补充。特性交互作用已经并继续是防止这个观点成为现实的替换选项的障碍。每个新的辅助业务由一个固定业务逻辑部分和(可能地)一个弹性的逻辑部分组成。因此个人化被限制为通过互相组合许多预定义的辅助业务或特性可以达到的程度。增加新的业务可能要求长的和昂贵的发展,与在PSTN,PLMN和ISDN中预先IN经历没有不同。这个观点的中心问题不是新的特性的设计,而是在综合新的特性与其它先前存在的特性的任务。
与此相反,IN的用户中心的观点集中在用户而不是集中在特性。原则上,单独的用户的需要被认为是独特的,该服务提供者是在所有的业务逻辑的完全控制中。应用FSP解决方法,结果是因此独特的业务分布的范围能够通过重新使用SIB而不是重新使用特性建立。这意味着特性交互作用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没有补充单独的特性。在SIB之间的交互作用组成这个解决方法中的业务逻辑。
在这个解决方法中在业务分布之间的交互作用根据半呼叫模型通过打开信令接口解决了。在完整的控制可以以经济可行的方法从步进开发的IN平台提供之前,已经发现使用一些现有的辅助业务是必需的。应该记住这是可能在将来导致要求增强IN平台的交互作用问题的捷径。
用户中心的观点的主要目标是使得SIB标准化,以便达到业务独立和系统独立以及技术独立。当达到这个目标时,可以在任何兼容的平台上执行基于SIB业务分布的业务,不论它是交换机处理器,独立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给出对所有的用户相同特性的老范例由对于每个单独的用户透明的特性替换,不管接入如何。
IN信令:
智能网络应用部分(INAP)协议被用于IN系统中的信令。INAP信令协议已经由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以及国际电信联盟(ITU)标准化,包含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信令系统No 7(CCS7),它是可能用来支持INAP的一个协议,但是不是唯一的网络协议。
如目前规定的(即IN CS-1标准)核心INAP的缺点之一是SCF与IP之间的通信可能性仅仅被限定为语音。其它的媒体比如电子邮件,传真,数据等等当前是不能由CS-1标准支持。因此,非呼叫有关的业务是不包含在目前的CS-1标准中。
本发明构成为其一部分的网络IP(NIP)实现可以表征为对INAP的扩充,以便包含非话音媒体的操作与处理以及供给在SCF与IP之间非呼叫有关的通信。NIP允许SCF完全控制所有的存储与转发(即消息)业务,比如语音邮件,电子邮件,SMS消息等等。此后用于NIP实现的协议称为NIP-INAP。NIP-NAP是Ericsson公司特有的对IN CS-1标准的扩充。
网络IP:
图9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IP(NIP)系统。网络IP系统包括SCP 901,其可以与多个智能外围设备(IP)911-914通信。每个逻辑IP是IN术语中的SRF,如前所述。为了说明简单,图9仅仅示出四个IP:IP1911,也称为呼叫开始IP,连接到用户921-924,IP2912,连接到用户925,也作为到ISDN系统960的网关IP,IP3913,连接到用户926-929,以及IP4914,连接到用户930与931,也作为到PLMN系统950的网关。
应该强调,在这个例证中描述的功能专门的IP不对应于可能是不同的它们的物理实现。IP 911-914可以经过通信骨干910使用任何协议例如TCP/IP,X.25等等彼此通信。
由每个用户选择或适用于每个用户的业务,特性与呼叫限制以用户特定的业务逻辑程序902的形式储存在SCP 901中。业务逻辑程序902可能包含对来话或去话呼叫,建立虚拟专用网与针对各个呼叫有关的情形设置与这些VPN有关的接入限制。
图9也表示通过网关IP,IP2912与IP4914分别地连接到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系统960和公共陆地移动式网络(PLMN)系统950的智能网络系统。IN系统还可以连接到其它公共网或专用网。
图9也提供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操作的概述。当用户比如用户921或另外一个IP发送消息到呼叫开始IP,IP1911时,IP1发出呼叫建立请求到SCP 901,如箭头941所示的。作为响应,SCP 901确认该呼叫建立请求和返回自动呼叫建立的结果给IP1911,如在942所示的。作为选择,IP1可能轮询SCP 901以便检查任何IN业务比如限制控制和号码翻译是否已经由该呼叫的任何一方请求,选择或预订。
目前,由系统控制器基于由在补助的媒介比如语音邮件、传真邮件、电子邮件、SMS消息等等的用户所作的被叫号码、建立时间以及/或者呼叫时间等等的补助通知的自动呼叫建立是不能有效地提供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基于IN结构通过定义一个协议提供一个网络解决方案以便实现统一的邮件解决办法。
为了这个目的本发明通过引入一个新的过程给INAP得到了解决:″建立呼叫″命令,使IP能指示SCF在规定时间建立到特定号码的呼叫。
INAP过程的扩充:
下一步我们将考虑新的过程的详细操作,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已经引入到NIP-INAP。新的过程使IP能命令SCP建立呼叫或消息信道。
邮箱可以存在在一些不同的媒体,例如语音邮件,传真邮件,电子邮件,SMS等等。在本说明中,每个媒介和它的相关的邮箱称为逻辑IP。
在下面提供的顺序图中,特定的IP称为呼叫开始IP,IP1911指示SCP建立呼叫。然而,应该强调,实际的呼叫建立请求还可以在包含必要的处理能力和用于翻译在非呼叫有关的媒介如语音邮件、电子邮件、SMS消息等等接收的呼叫建立请求的系统资源的任何IP始发。
在SCP和各个IP 911-914之间的通信使用事务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表示法表示在图10中,以箭头下面表示的消息类型和TCAP消息的部件以及每个箭头上面表示的参数表示。
″建立呼叫″命令:
图10表示当IP 911命令SCP 901建立到用户的呼叫时的顺序图。如在1001所示的,这个阶段以IP1911发出″建立呼叫″命令给SCP 901开始,在这时SCP建立到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呼叫以及确认该呼叫给IP1911,如在1002所示的。该处理以SCP返回呼叫建立的结果给IP1结束,如在1002所示的。
上述系统以及方法使IP能通过SCP开始和控制在消息信道上呼叫的建立。这使它可能自动化该呼叫建立处理以及允许用户安排一个电话会议或进行话音或数据消息的广播,而无需人工干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另外的优点是:与媒体转换技术和系统结合使用时,这些技术和系统在上面引用的标题为″智能网络中受控制的媒体转换的系统和方法″、序列号08/724,845(代理人文件号27946-00156)、以Bo Arne Valdemar ASTROM,Robert Johannes BernardusSCHMERSEL,Gulamabbas SUMAR和Bjorn Arne SVENNESSON的名义的未审查的专利申请中描述,所述专利申请按引用在这里作为参考,允许用户交互式或预先请求或者在没有呼叫对话的情况下规定呼叫建立,也就是说,它可以允许用户发送语音邮件、传真邮件或者电子邮件,请求系统在规定时间或者一个规定的持续时间回叫一个或者多个识别的或者预定的号码。
SCP和IP有限状态机:
图11和12表示用于本发明的SCP 901和各个IP 911-914的有限状态机。在图11和12中,该机器的各状态是以椭圆形表征的,引起状态转换的事件以连续的箭头画出。功能是在虚线矩形内部描述,而通过功能命令的行动是通过虚线箭头指示。
图11表示用于SCP的有限状态机。如可以看到的,SCP有两个状态:空闲状态1101和活动状态1102。SCP还有另外的准状态:会话处理状态1121。
当从IP1911收到″建立呼叫″命令时,SCP从空闲状态1101变成活动状态1102,如在1111所示的。当在SCP和激活IP之间对话正常结束时,当由于存在不合适的部件而拒绝对话和当从任一侧放弃对话时,SCP从活动状态1102变成空闲状态1101,如在1112所示的。
当由IP1911请求″建立呼叫″命令时,从空闲状态1101转换到活动状态1102另外陪伴着如在1113所示的由该SCP开始该呼叫建立和如在1114所示的接着返回呼叫建立尝试的结果。
图12从IP侧表示该有限状态机。IP 911-914有两个主要的状态:空闲状态1201和活动状态1202。
如图12所示的,当激活″建立呼叫″命令时,IP从空闲状态1201变成活动状态I202,如在1211所示的。当与SCP 901对话正常结束时、由于存在不合适的部件由SCP拒绝提供结果、从任一侧放弃SCP-IP对话或者当操作超时时,出现如在1212所示的从活动状态1202到空闲状态1201的相反的状态转换。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常规地,当进行多方电话会议时,呼叫者必须人工呼叫每一方和邀请每一方加入该电话会议以便形成电话会议。典型地呼叫者利用预定义小键盘用于一个特别的PBX或者交换机。有时代之以期望参与该电话会议的每一方按顺序呼入一个呼叫者,电话会议领导。并且,电话会议领导人工地接通来话方到该电话会议。
本发明实施例的操作允许呼叫建立自动化。用户通过IP比如IP1911的适当指令预订允许自动的电话会议或者其它呼叫建立、业务的业务(示于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利用非呼叫有关的存储与转发消息比如发送给IP的电子邮件消息开始自动的电话会议。这样的消息的利用允许预先呼叫建立。在这样一个实施例中发送到IP的电子邮件消息包含电话会议期望举行的时间、日期以及电话会议的参与各方。该IP安排执行的任务并且在适当的时间和日期起动呼叫建立。就是说,IP通知SCP比如SCP 901(示于图9)建立到目的地的呼叫,即利用先前描述的呼叫建立过程建立到目的方,即在电子邮件中请求的每一方的呼叫。
在其它实施例中,用户可以以其它方式比如利用SMS消息开始该电话会议或者利用其它终端指示IP开始该呼叫建立。
在另外其它实施例中,类似的过程用于延迟的呼叫建立比如用于呼叫叫醒业务,拨号通知业务等等。
虽然在附图和上文详细的描述中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但是应懂得,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能够在不偏离由下列权利要求书提出和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很多的重新安排、修改和替换。

Claims (20)

1.一种便于自动地或者计划地建立呼叫和存储与转发业务的方法,在包括经过网络连接到业务控制点的多个智能外围设备的智能网络电信系统中,所述多个智能外围设备经过一个电信路径被选择地彼此连接,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由用户给将要开始呼叫建立的智能外围设备规定呼叫建立参数,包括无须智能网络电信系统的促使而由用户建立参数;
按照特定的呼叫建立参数,从该开始的智能外围设备传送一个建立呼叫命令给该业务控制点;
响应该建立呼叫命令建立包括两方或者多方的呼叫而无需人工干预;和
从该业务控制点传送呼叫建立确认消息给该开始的智能外围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呼叫建立参数包含日期、时间和由电话会议链路连接的每一方的电话号码或者消息广播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呼叫建立参数另外包含希望的或者预期的呼叫持续时间。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呼叫建立参数是从远程位置收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呼叫建立参数是在与电信系统的本地数据输入媒体不同的媒介中收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建立步骤包括由用户发出一个存储与转发消息,该消息包括所述呼叫建立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中所述不同媒介是从以下一组中选出的:电子邮件、国际网络、传真、口头邮件和短消息业务消息。
8.一种便于自动地或者计划地建立呼叫和存储与转发业务的系统,在包括经过网络连接到业务控制点的多个智能外围设备的智能网络电信系统中,所述多个智能外围设备经过一个电信路径被选择地彼此连接,所述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在没有智能网络电信系统促使下允许用户给将要开始呼叫建立的智能外围设备规定呼叫建立参数的装置;
按照特定的呼叫建立参数,用于从该开始的智能外围设备传送一个建立呼叫命令给该业务控制点的装置;
用于建立包括两方或者多方的呼叫而无需人工干预的响应建立呼叫命令的业务控制点;和
用于从该业务控制点传送呼叫建立确认消息给该开始的智能外围设备的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中所述呼叫建立参数包含日期、时间和由电话会议链路连接的每一方的电话号码或者消息广播信道。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中所述呼叫建立参数另外包含希望的或者预期的呼叫持续时间。
11.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中所述呼叫建立参数是从远程位置收到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中所述呼叫建立参数是在与电信系统的本地数据输入媒体不同的媒介中收到的。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系统,其中所述允许装置包括允许用户发出一个存储和转发消息,该消息包括所述呼叫建立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系统,其中所述不同媒介是从以下一组中选出的:电子邮件、国际网络、传真、口头邮件和短消息业务消息。
15.一种经由智能网络电信系统以编程方式建立通信业务的方法,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在选定的时间,用户发出一个建立会议呼叫请求,包括没有智能网络电信系统的促使而由用户发出的请求;
在智能外部设备智能外围设备检测所述请求和由所述智能外围设备安排拟在所述选定的时间提供的会议呼叫;
从所述智能外围设备向服务控制点业务控制点发出一个所述要求的指示,根据所述选定的时间由智能外围设备安排此发出的步骤;和
由所述业务控制点根据指示实现该会议呼叫。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检测步骤期间检测的该请求包括存储与转发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所述转发的步骤包括传送一个呼叫建立请求给该业务控制点。
18.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所述转发的步骤更进一步包括轮询该业务控制点以便确定至少与该用户有关的智能网络业务是否储存在该业务控制点。
19.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还包括通知一个可能的参与者会议呼叫的所述选定时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5的方法,其中所述发出步骤包括由用户发出一个存储和转发消息,该消息用于指示所选定的时间。
CN97199229A 1996-08-30 1997-08-20 Ip激活的呼叫建立系统和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1791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0)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497596P 1996-08-30 1996-08-30
US2491796P 1996-08-30 1996-08-30
US2493096P 1996-08-30 1996-08-30
US2497296P 1996-08-30 1996-08-30
US60/024,972 1996-08-30
US60/024,930 1996-08-30
US60/024,917 1996-08-30
US60/024,975 1996-08-30
US08/725,431 US6005845A (en) 1996-10-03 1996-10-03 System and method for IP-activated call setup
US08/725,431 1996-10-0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235734A CN1235734A (zh) 1999-11-17
CN1121791C true CN1121791C (zh) 2003-09-17

Family

ID=27534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71992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1791C (zh) 1996-08-30 1997-08-20 Ip激活的呼叫建立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0922365A2 (zh)
JP (1) JP2000517128A (zh)
CN (1) CN1121791C (zh)
AU (1) AU718976B2 (zh)
CA (1) CA2264241A1 (zh)
WO (1) WO199800942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14069B (fi) 1998-06-24 2004-07-30 Elisa Oyj Teleliikenteessä tapahtuvan siirron ohjausmenetelmä
WO2000056079A2 (de) * 1999-03-18 2000-09-2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Auslösen eines telekommunikationsdienstes im intelligenten netz ohne verbindungsaufbau
US6366652B1 (en) * 1999-06-10 2002-04-0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VM tone to prevent a voice announcement in a group call
US6405051B1 (en) 1999-06-10 2002-06-1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B-answer signal to prevent a voice announcement in a group call
US6154645A (en) * 1999-06-10 2000-11-28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a MS tone to prevent a voice announcement in a group call
KR20010056637A (ko) * 1999-12-16 2001-07-04 김진찬 지능망 교환 시스템의 예약 통화 방법
ATE485688T1 (de) 2001-10-30 2010-11-15 Alexander C Lan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reitstellen von leistungsmerkmalen zum aufbau und zur steuerung von erweiterten anrufen unter verwendung eines kurznachrichtendienstes
CN1298152C (zh) * 2001-12-19 2007-01-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手机拨号自动加拨ip的方法
CN100421505C (zh) * 2004-09-29 2008-09-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控制点与智能外设交互的实现方法
KR100728623B1 (ko) 2005-07-29 2007-06-14 에스케이 텔레콤주식회사 자동 호 설정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JP5144162B2 (ja) * 2007-08-01 2013-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パラメータを取得するため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20857A1 (en) * 1994-01-31 1995-08-03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A network-based telephone system having interactive capabilities
US5479495A (en) * 1993-10-01 1995-12-26 U S West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ccessing and invoking switch-based services in an advanced intelligent network
US5483587A (en) * 1994-06-08 1996-01-09 Linkus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conferenc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79495A (en) * 1993-10-01 1995-12-26 U S West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accessing and invoking switch-based services in an advanced intelligent network
WO1995020857A1 (en) * 1994-01-31 1995-08-03 Bell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c. A network-based telephone system having interactive capabilities
US5483587A (en) * 1994-06-08 1996-01-09 Linkus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ll conferencing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UPERCOMM/INTERNAT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 1992-06-18 TSCHIRGI ET AL"speech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in the intelligent network"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3874497A (en) 1998-03-19
CA2264241A1 (en) 1998-03-05
WO1998009423A3 (en) 1998-05-07
JP2000517128A (ja) 2000-12-19
WO1998009423A2 (en) 1998-03-05
CN1235734A (zh) 1999-11-17
EP0922365A2 (en) 1999-06-16
AU718976B2 (en) 2000-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05845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P-activated call setup
CN1235737A (zh) 监督用户活动的系统和方法
US6055302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oming and outgoing interrogations for store-and-forward services
AU737134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speech/text conversion and message delivery system
US5838768A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ed media conversion in an intelligent network
US6560327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using mediated service logic
US6215858B1 (en) Analog terminal internet access
CA2273586C (en) Method and system to connect an unanswered forwarded communication directly to a voice mail service
CN1122428C (zh) 用于输入和输出查询存储转发业务的系统和方法
CN1121791C (zh) Ip激活的呼叫建立系统和方法
CN1422059A (zh) 无线固定电信网中电话用户“一号多机”业务的实现方法
CN1174640C (zh) 涉及到号码翻译的电信业务的方法
WO200409581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ing back tone using a 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
JP4138010B2 (ja) 知能ネットワークの制御された媒体変換のシステムと方法
CN100367737C (zh) 下一代网络中智能网的实现及其与pstn网络的互通
CN1744726A (zh) 实现集团总机业务的方法
CN1218602C (zh) 一种实现回铃音业务管理的方法
CN1477846A (zh) 一种预付费方法及其预付费系统
CN1968323A (zh) 获取业务信息的系统及方法
CN1761272A (zh) 一种实现呼叫智能化的方法
CA2282785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provision and customer selection of temporary caller identification services
CN1674608A (zh) 实现综合业务数字网数字智能公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555180A (zh) 向上网用户实时提供电话呼入信息的方法
Young Universal Personal telecommunications Capability Set 1 Issues
CN1239623A (zh) 宽带网络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