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4516A -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64516A
CN112164516A CN202010799718.7A CN202010799718A CN112164516A CN 112164516 A CN112164516 A CN 112164516A CN 202010799718 A CN202010799718 A CN 202010799718A CN 112164516 A CN112164516 A CN 1121645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late
substrate
solution
film layer
metal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97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乃飞
季慧
王轶伦
李双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79971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64516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645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645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26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ing or semi-conducting layers, e.g. deposition of met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00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 H01B1/02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as conductors mainly consisting of metal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5/00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5/14Non-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onductiv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comprising conductive layers or films on insulating-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网格电极领域,包括如下步骤:制备模板涂层溶液;制备基底模板,取衬底与模板涂层溶液,并用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胺基薄膜;基底模板处理;制备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将导电薄膜层置于掩模板上,经激光刻蚀溶解、清洗干燥得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本发明提高了金属网格电极的透光率,同时使金属网格在厚度为1~10nm时仍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同时通过改变衬底的表面,从而得到不同厚度阈值的金属网格电极,利用涂覆金属纳米线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实现了导电性和透光率二者性能的平衡。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网格电极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出现,人们使用的电子设备正朝着大尺寸、轻薄、柔性且低成本方向发展,对应用于各类光电器件的电极材料也提出了制备工艺简单、环境友好且兼具透明的要求。传统的金属电极,均采用真空蒸镀的方式进行制备,制备工艺复杂、能耗高的缺点限制了其大面积快速制备及大规模应用;而且金属电极只有蒸镀厚度为10纳米以下的厚度才具备透明的性质,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电极的电学性能以及与基底的附着力。所以,金属网格电极结构在制备工艺、基底选择和导电性等方面均具备了一定的优势,成为了目前透明导电薄膜领域的研究热点。
导电性和透光率是透明电极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大部分透明电极材料需要平衡两者的性能,但是现有的金属网格电极透光率和导电性往往难以兼得。为了提高通常厚度的金属网格透明电极的导电性,一般需要缩小网格的尺寸,但是电极的透光率会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模板涂层溶液;
S2:制备基底模板:取衬底与S1中模板涂层溶液,并用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胺基薄膜;
S3:基底模板处理;
S4:制备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S5:将掩膜板置于导电薄膜层上,经激光刻蚀溶解、清洗干燥得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S2中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胺基薄膜具体包括:将衬底浸入模板涂层溶液中或者将模板涂层溶液旋涂于衬底上,以使胺基薄膜均匀沉积于衬底上。
进一步的,所述S2中衬底为聚苯乙烯胶体晶体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进一步的,所述模板涂层溶液为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或者聚丙烯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S3中基底模板处理具体包括:S31:将沉积有胺基薄膜的基底衬底放入烘箱中10~40min并控温在50~80℃;S32:胺基薄膜覆于衬底上形成薄膜层模板,并利用掩膜板在薄膜层模板的表面进行光刻形成网格型薄膜层模板。
进一步的,S4中具体包括:
S41:分别配置A组分溶液与B组分溶液;
S42:将A组分溶液与B组分溶液置于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并将制得的上述网格型薄膜层模板浸入混合液内,使其反应形成导电薄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S41中A组分溶液包括氢氧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与氨水的混合物,B 组分溶液为低醇与葡萄糖溶液的混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B组分溶液中的低醇为溶液状且为无水甲醇。
进一步的,所述S5中还包括在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表面涂覆金属纳米线,形成金属网格复合电极。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金属网格复合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高了金属网格电极的透光率,同时使金属网格在厚度为1~10nm时仍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同时通过改变衬底的表面,从而得到不同厚度阈值的金属网格电极,利用涂覆金属纳米线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同时添加的金属纳米线不影响复合电极本身的透射率(透光率),实现了导电性和透光率二者性能的平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模板涂层溶液;
S2:制备基底模板,取衬底与S1中模板涂层溶液,并用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胺基薄膜;
S3:基底模板处理;
S4:制备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S5:将掩膜板置于导电薄膜层上,经激光刻蚀溶解、清洗干燥得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S2中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薄膜具体包括:将衬底浸入模板涂层溶液中或将模板涂层溶液旋涂于衬底上,以使薄膜均匀沉积于衬底上。
在本实施例中,旋涂于衬底上具体过程为:将模板涂层溶液滴于衬底上,用旋涂机以 200~300r/min的速度持续运行1min,再以1000~1500r/min的转速持续旋涂30s,即获得溶液层。
在本实施例中,模板涂层溶液为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或者聚丙烯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S3中基底模板处理具体包括:S31:将沉积有薄膜的基底衬底放入烘箱中10~40min并控温在50~80℃;S32:胺基薄膜覆于衬底上形成薄膜层模板,并利用掩膜板在薄膜层模板的表面进行光刻形成网格型薄膜层模板。
在本实施例中,S2中衬底为聚苯乙烯胶体晶体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本实施例中,S4中具体包括:在掩模板间隙沉积1~10nm厚度的金属层;除去掩模板,即得电极。
在本实施例中,掩模板间隙沉积具体采用磁控溅射法。
在本实施例中,降低金属网格的厚度,提高了金属网格电极的透光率,同时使金属网格在厚度为1~10nm时仍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同时通过改变衬底的表面,从而得到不同厚度阈值的金属网格电极。
实施例2: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模板涂层溶液;
S2:制备基底模板,取衬底与S1中模板涂层溶液,并用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胺基薄膜;
S3:基底模板处理;
S4:制备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S5:将掩膜板置于导电薄膜层上,经激光刻蚀溶解、清洗干燥得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S2中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薄膜具体包括:将衬底浸入模板涂层溶液中或将模板涂层溶液旋涂于衬底上,以使薄膜均匀沉积于衬底上。
在本实施例中,旋涂于衬底上具体过程为:将模板涂层溶液滴于衬底上,用用旋涂机以 200~300r/min的速度持续运行1min,再以1000~1500r/min的转速持续旋涂30s,即获得溶液层。
在本实施例中,模板涂层溶液为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或聚丙烯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S3中基底模板处理具体包括:S31:将沉积有薄膜的基底衬底放入烘箱中10~40min并控温在50-80℃;S32:薄膜覆于衬底上形成薄膜层模板,并利用掩膜板在薄膜层模板的表面进行光刻形成网格型薄膜层模板。
在本实施例中,S2中衬底为聚苯乙烯胶体晶体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本实施例中,S4中具体包括:
S41:分别配置A组分溶液与B组分溶液;
S42:将A组分溶液与B组分溶液置于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并将制得上述薄膜层模板浸入混合液内,使其反应形成导电薄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S41中A组分溶液包括氢氧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与氨水按比例为2∶4∶0.3的混合物,B组分溶液为低醇与葡萄糖溶液按比例为2∶1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B组分溶液中的低醇为溶液状且为无水甲醇。
在本实施例中,制得的电极具有黏结性和机械稳定性,同时又具有高的耐弯折、导电性、透光率,利用模板涂层溶液。
实施例3: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模板涂层溶液;
S2:制备基底模板,取衬底与S1中模板涂层溶液,并用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胺基薄膜;
S3:基底模板处理;
S4:制备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S5:将掩膜板置于导电薄膜层上,经激光刻蚀溶解、清洗干燥得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S2中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薄膜具体包括:将衬底浸入模板涂层溶液中或将模板涂层溶液旋涂于衬底上,以使薄膜均匀沉积于衬底上。
在本实施例中,旋涂于衬底上具体过程为:将模板涂层溶液滴于衬底上,用用旋涂机以 200~300r/min的速度持续运行1min,再以1000~1500r/min的转速持续旋涂30s,即获得溶液层。
在本实施例中,模板涂层溶液为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或聚丙烯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S3中基底模板处理具体包括:S31:将沉积有薄膜的基底衬底放入烘箱中10~40min并控温在50~80℃;S32:薄膜覆于衬底上形成薄膜层模板,并利用掩膜板在薄膜层模板的表面进行光刻形成网格型薄膜层模板。
在本实施例中,S2中衬底为聚苯乙烯胶体晶体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在本实施例中,S4中具体包括:
S41:分别配置A组分溶液与B组分溶液;
S42:将A组分溶液与B组分溶液置于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并将制得上述网格型薄膜层模板浸入混合液内,使其反应形成导电薄膜层。
在本实施例中,S41中A组分溶液包括氢氧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与氨水的混合物,B 组分溶液为低醇与葡萄糖溶液的混合物。
在本实施例中,B组分溶液中的低醇为溶液状且为无水甲醇。
在本实施例中,S5中还包括在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表面涂覆金属纳米线,形成金属网格复合电极。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制得的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涂覆金属纳米线,利用涂覆金属纳米线提高了电极的导电性,同时金属纳米线不影响复合电极本身的透射率(透光率),实现了导电性和透光率二者性能的平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表1不同实施例的金属网格透明电极的透光性和导电率
Figure RE-GDA0002734030400000051
从表1中可以得知,实施例2中金属网格复合电极透光性最高,但其方块电阻最高,导电性最差;实施例3中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方块电阻最小,其导电性能最好。通过实验可知,实施例3中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综合光电性能最高,即品质因子最高,为3.573×10-2Ω-1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模板涂层溶液;
S2:制备基底模板:取衬底与S1中模板涂层溶液,并用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胺基薄膜;
S3:基底模板处理;
S4:制备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S5:将掩膜板置于导电薄膜层上,经激光刻蚀溶解、清洗干燥得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模板涂层溶液在衬底上均匀沉积一层胺基薄膜具体包括:将衬底浸入模板涂层溶液中或者将模板涂层溶液旋涂于衬底上,以使胺基薄膜均匀沉积于衬底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衬底为聚苯乙烯胶体晶体或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涂层溶液为聚多巴胺、聚乙烯亚胺或者聚丙烯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基底模板处理具体包括:S31:将沉积有胺基薄膜的基底衬底放入烘箱中10~40min并控温在50~80℃;S32:胺基薄膜覆于衬底上形成薄膜层模板,并利用掩膜板在薄膜层模板的表面进行光刻形成网格型薄膜层模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具体包括:
S41:分别配置A组分溶液与B组分溶液;
S42:将A组分溶液与B组分溶液置于反应容器中混合搅拌,并将制得的上述网格型薄膜层模板浸入混合液内,使其反应形成导电薄膜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1中A组分溶液包括氢氧化钾溶液、硝酸银溶液与氨水的混合物,B组分溶液为低醇与葡萄糖溶液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组分溶液中的低醇为溶液状且为无水甲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还包括在金属网格导电薄膜层表面涂覆金属纳米线,形成金属网格复合电极。
10.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制备的金属网格复合电极。
CN202010799718.7A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21645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9718.7A CN112164516A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9718.7A CN112164516A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64516A true CN112164516A (zh) 2021-01-01

Family

ID=7385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9718.7A Pending CN112164516A (zh) 2020-08-11 2020-08-11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645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5857A (zh) * 2021-03-29 2021-04-27 清华大学 一种宏观耐高温网格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1645A (zh) * 2015-01-23 2015-06-03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金属网格和金属纳米线制备复合透明导电电极的方法
CN107610814A (zh) * 2017-08-30 2018-01-1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薄金属网格的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28631A (ko) * 2016-09-09 2018-03-19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메탈 메쉬 투명전극
CN108511133A (zh) * 2018-03-19 2018-09-07 南昌大学 一种免转印、高黏结性金属网格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1645A (zh) * 2015-01-23 2015-06-03 华南师范大学 一种基于金属网格和金属纳米线制备复合透明导电电极的方法
KR20180028631A (ko) * 2016-09-09 2018-03-19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메탈 메쉬 투명전극
CN107610814A (zh) * 2017-08-30 2018-01-1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一种基于超薄金属网格的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11133A (zh) * 2018-03-19 2018-09-07 南昌大学 一种免转印、高黏结性金属网格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5857A (zh) * 2021-03-29 2021-04-27 清华大学 一种宏观耐高温网格的制备方法
CN112705857B (zh) * 2021-03-29 2021-07-13 清华大学 一种宏观耐高温网格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75494B (zh) 一种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刮涂制备方法
CN107393979B (zh) 一种基于超薄金属膜的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350043A (zh) 一种金属电镀法制备高性能金属网络透明导电电极的方法
CN111192965B (zh) 柔性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由其制备的柔性太阳能电池
CN110797140B (zh) 一种银纳米线和石墨烯复合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制备方法
CN103367541A (zh) 一种基于光刻掩膜法和液相法制备太阳能电池银线网格电极的方法
WO2018040953A1 (zh) 一种基于亲水改性pet基材的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的制备方法
CN108511133B (zh) 一种免转印、高黏结性金属网格透明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2164516A (zh) 一种金属网格复合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04810114B (zh) 高透光率柔性聚酰亚胺基底ito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972128A (zh) 喷墨打印结合无电镀工艺制备超薄金属网格柔性透明电极的方法
CN114038623A (zh) 一种银纳米线-生物材料复合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914064A (zh) 一种新型rpd用多元导电氧化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31903B (zh) 一种氧化铌/银纳米线双层结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425148A (zh)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
CN113299436A (zh) 一种MXene/ITO复合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方法
CN204946727U (zh) 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WO2021159259A1 (zh) 柔性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与由其制备的柔性太阳能电池
KR20110073786A (ko) 저온 선택적 원자층 형성 공정을 이용한 유연성 기판용 투명전도막 형성방법
CN109136863A (zh) 一种高耐候性的rpd用多元导电氧化物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4737153B (zh) 一种钛酸锶/金/二氧化硅结构柔性透明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4229838B (zh) 一种石墨烯器件、多层膜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15903322B (zh)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I817705B (zh) 一種有機太陽能模組及其製造方法
TW201035997A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by collosol coat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