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4466B - 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信息技术运用评价系统及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信息技术运用评价系统及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54466B CN112154466B CN201880093172.4A CN201880093172A CN112154466B CN 112154466 B CN112154466 B CN 112154466B CN 201880093172 A CN201880093172 A CN 201880093172A CN 112154466 B CN112154466 B CN 1121544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vel
- arrival
- target
- determination unit
- history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4148 unit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31 expec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hydrogen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257 hydro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800 visual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5 Aver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485 cop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41 propul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8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53 sens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7—Strategic management or analysis, e.g. setting a goal or target of an organisation; Planning actions based on goals; Analysis or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goal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自动化判定部(16),其是第1到达等级判定部,针对包含单位工序的集合在内的被管理工序的管理,对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实现的自动化的进度即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由此对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1到达等级进行判定;规模判定部(17),其是第2到达等级判定部,通过对在被管理工序中信息技术被运用于管理的单位工序的集合的规模即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从而对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2到达等级进行判定;以及目标等级判定部(18),其使用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对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进行判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管理工序的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进行评价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信息技术运用评价系统及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工厂中的生产率,有时通过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运用而实施工序管理。通过IT的运用进行来自生产现场的信息的收集和收集到的信息的分析以及诊断,通过运用分析结果以及诊断结果,从而能够改善工厂的生产率。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技术,即,基于业务革新的推进力、IT的运用对革新的贡献度、业务特性这3个要素对生产率的现状进行评价,对表示通过相对于现状来说的业务革新而预期到的效果的假定预期效果值进行计算。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519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能够提示根据IT运用的现状而预期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基于IT运用的现状而决定将来的目标的情况下,无法得到应当将何种程度的等级设为目标的方针。因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即,由于设定相对于现状来说过高的目标而使得用于实现目标的负担增大,或者由于设定相对于现状来说过低的目标而产生工序管理的高效化的延迟。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该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能够基于IT运用的现状而得到与作为将来目标的等级相关的方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实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具有:第1到达等级判定部,其针对包含单位工序的集合在内的被管理工序的管理,对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实现的自动化的进度即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由此判定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1到达等级;以及第2到达等级判定部,其通过对在被管理工序中信息技术被运用于管理的单位工序的集合的规模即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从而判定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2到达等级。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具有目标等级判定部,该目标等级判定部使用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对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进行判定。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基于IT运用的现状而得到与作为将来目标的等级相关的方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的硬件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的评价对象即供应链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供应链所包含的网点即车间(shop)的结构例的框图。
图5是对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进行评价的第1评价要素和第2评价要素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供应链的结构内容的输入例的图。
图8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模板创建部创建出的模板的例子的图。
图9是对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自动化判定部进行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规模判定部进行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规模判定部对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进行计算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规模判定部对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进行计算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自动化判定部得到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和通过规模判定部得到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例子的第1图。
图14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自动化判定部得到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和通过规模判定部得到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例子的第2图。
图15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提示部进行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和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提示例的图。
图16是表示作为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的第1装置和第2装置的图。
图17是对在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等级履历储存部中储存的等级履历数据的内容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进行的用于目标等级的判定以及提示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目标等级判定部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的第1例的图。
图20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目标等级判定部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的第2例的图。
图21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目标等级判定部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的第3例的图。
图22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提示部进行的目标等级的提示的第1例的图。
图23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提示部进行的目标等级的提示的第2例的图。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数据储存部的框图。
图25是对在图24所示的数据储存部所具有的概况(profile)储存部中储存的概况数据的内容进行说明的图。
图26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进行的用于目标等级的判定以及提示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数据储存部的框图。
图28是对在图27所示的数据储存部所具有的操作履历储存部中储存的操作履历数据的内容进行说明的图。
图29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进行的用于目标等级的判定以及提示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进行的用于目标等级的判定以及提示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系统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35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提示部进行的目标等级的提示的例子的图。
图36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所具有的提示部提示的信息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信息技术运用评价系统及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此外,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实施方式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对被管理工序的管理中的IT的运用程度进行评价。在下面的说明中,将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称为IT运用评价装置。IT运用评价装置的评价对象即被管理工序的例子之一是制造业中的包含制造工序的供应链。在供应链中,实施用于生产率的改善的工序管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对整个供应链的工序管理中的IT的运用程度进行评价。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IT运用评价装置100是安装有用于执行IT运用评价方法的程序即IT运用评价程序的计算机。图1所示的各功能部通过作为硬件的计算机中的IT运用评价程序的执行而实现。
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对IT运用评价装置100整体进行控制的功能部即控制部10。控制部10具有创建模板的功能部即模板创建部15。在模板中输入在IT运用的评价中使用的信息。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自动化判定部16,其是第1到达等级判定部;规模判定部17,其是第2到达等级判定部;以及目标等级判定部18。
自动化判定部16是下述功能部,即,针对包含单位工序的集合在内的被管理工序的管理,对通过IT的运用而实现的自动化的进度即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由此判定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1到达等级。自动化判定部16基于输入至模板的信息对第1到达等级进行判定。
规模判定部17是下述功能部,即,通过对在被管理工序中IT被运用于管理的单位工序的集合的规模即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从而判定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2到达等级。规模判定部17基于输入至模板的信息,判定第2到达等级。目标等级判定部18是下述功能部,即,使用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对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进行判定。
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对信息进行存储的功能部即存储部11。存储部11具有:模板储存部19,其是对模板进行储存的功能部;以及数据储存部20,其是对各种数据进行储存的功能部。数据储存部20具有对表示过去判定出的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进行储存的等级履历储存部21。在后面对等级履历储存部21的详情进行叙述。
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通信部12,其是与IT运用评价装置100外部的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部;输入部13,其是输入信息的功能部;以及提示部14,其是对信息进行提示的功能部。提示部14对目标等级判定部18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另外,提示部14对自动化判定部16的判定结果和规模判定部17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硬件结构的框图。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31,其执行各种处理;RAM(Random AccessMemory)32,其包含数据储存区域;ROM(Read Only Memory)33,其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以及外部存储装置34。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通信接口(Interface,I/F)35,其是与IT运用评价装置100外部的装置的连接接口;输入设备36,其按照用户的操作而输入信息;以及显示器37,其是在画面上显示信息的输出设备。图2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各部分经由总线38相互连接。
CPU 31执行在ROM 33以及外部存储装置34中存储的程序。图1所示的控制部10的功能是使用CPU 31而实现的。外部存储装置34是HDD(Hard Disk Drive)或者SSD(SolidState Drive)。在外部存储装置34中存储IT运用评价程序、模板的内容和到达等级的履历。图1所示的存储部11的功能是使用外部存储装置34而实现的。在ROM33中存储有IT运用评价装置100即计算机的基本控制所用的程序即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或者UEFI(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此外,IT运用评价程序也可以存储于ROM33。
在ROM 33以及外部存储装置34中存储的程序被加载至RAM 32。CPU 31在RAM 32中展开IT运用评价程序而执行各种处理。输入设备36包含键盘以及指点设备。图1所示的输入部13的功能是使用输入设备36而实现的。显示器37的一个例子是具有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器。图1所示的提示部14的功能是使用显示器37而实现的。图1所示的通信部12的功能是使用通信I/F 35而实现的。
IT运用评价程序也可以是存储于能够由计算机读取的存储介质的程序。IT运用评价装置100也可以将原本存储于存储介质的IT运用评价程序储存于外部存储装置34。存储介质也可以是软盘即便携式存储介质或者半导体存储器即闪存。IT运用评价程序也可以从其他计算机或者服务器装置经由通信网络向IT运用评价装置100进行安装。
下面,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评价对象即供应链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评价对象即供应链40的结构例的框图。在实施方式1中,供应链40是从材料以及部件的采购至产品的销售为止的产品生产中的全部作业的链路。在图3中示出了供应链40中的各作业的网点。
供应链40包含:产出产品材料的材料制造商42处的作业;产出产品部件的部件制造商43处的作业;制造产品的工厂41处的作业;使产品流通的物流部门47处的作业;以及销售产品的销售部门48处的作业。工厂41处的作业包含:对材料和部件进行采购的采购部门44处的作业;承担制造工序的车间45A、45B、45C处的作业;以及保管产品的产品保管部门46处的作业。IT运用评价装置100设置于工厂41。在实施方式1中,用户是执行通过IT运用评价装置100进行的IT运用程度评价的人。此外,IT运用评价装置100也可以设置于除了工厂41以外的场所。
向采购部门44交付来自多个材料制造商42的材料和来自多个部件制造商43的部件。采购部门44在工厂41中保管所采购的材料和部件。将所保管的材料和部件向车间45A、45B、45C供给。车间45A、45B、45C分别是具有共通的制造特性的生产线的集合体。举例而言,车间45A是进行工件的加工的生产线的集合体。车间45B是进行加工出的工件的组装的生产线的集合体。车间45C是进行组装好的产品的检查的生产线的集合体。产品保管部门46在工厂41对经过车间45C中的作业后的产品进行保管。物流部门47从工厂41向销售部门48的网点搬运产品。销售部门48对所交付的产品进行销售。此外,工厂41中的车间的数量是任意的,不限于3个。
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供应链40所包含的网点即车间45A、45B、45C的结构例的框图。车间45A包含m条生产线。“LA1”、“LA2”、…“LAm”是车间45A所包含的各生产线的名称。m条生产线在进行工件的加工这一点上都具有共通的制造特性。生产线“LA1”是2个单位工序的序列。单位工序包含通过按照指示或者计划的设备运行而进行的作业。单位工序中也可以包含由作业者进行的手工作业。“PA1-1”以及“PA1-2”是生产线“LA1”所包含的各单位工序的名称。生产线“LA2”、…、“LAm”也与生产线“LA1”同样地,是2个单位工序的序列。
车间45B包含n条生产线。“LB1”、“LB2”…“LBn”是车间45B所包含的各生产线的名称。n条生产线在进行加工出的工件的组装这一点上都具有共通的制造特性。生产线“LB1”是3个单位工序的序列。“PB1-1”、“PB1-2”以及“PB1-3”是生产线“LB1”所包含的各单位工序的名称。生产线“LB2”、…“LBn”也与生产线“LB1”同样地,是3个单位工序的序列。
车间45C包含j条生产线。“LC1”、“LC2”、…、“LCj”是车间45C所包含的各生产线的名称。j条生产线在进行组装好的产品的检查这一点上都具有共通的制造特性。生产线“LC1”是2个单位工序的序列。“PC1-1”以及“PC1-2”是生产线“LC1”所包含的各单位工序的名称。生产线“LC2”、…、“LCj”也与生产线“LC1”同样地,是2个单位工序的序列。
与车间45A、45B、45C同样地,工厂内的网点即采购部门44以及产品保管部门46也包含作为单位工序的序列的生产线。另外,工厂外的网点即材料制造商42、部件制造商43、物流部门47以及销售部门48也包含作为单位工序的序列的生产线。生产线是由单位工序的序列构成的第1集合。车间45A、45B、45C和工厂内外的各网点是第1集合的集合体即第2集合。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车间45A、45B、45C和工厂内外的各网点简称为“车间”。在下面的说明中,“车间”有时包含车间45A、45B、45C、工厂内外的网点即采购部门44、产品保管部门46、材料制造商42、部件制造商43、物流部门47以及销售部门48。
供应链40是第2集合的集合体即第3集合。供应链40中的集合的规模按照生产线、车间、以及供应链40的顺序而阶段性地变大。此外,车间的各生产线不限于包含相同数量的单位工序。车间的生产线也可以包含单位工序的数量与其他生产线不同的生产线。另外,生产线不限于包含多个单位工序,也可以由1个单位工序构成。车间不限于包含多条生产线,也可以由一条生产线构成。
下面,对第1评价要素即自动化进度和第2评价要素即规模进行说明。图5是对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评价的第1评价要素和第2评价要素进行说明的图。
在供应链40中,有时掌握每个单位工序中的设备的状态、设备的运行实绩、或者作业者的作业实绩,进行生产计划与生产实绩的背离的判断、背离的纠正措施。另外,为了提高产品品质、提高生产率、强化对产品交货期的应对能力,有时进行作业内容的改善。为了高效地得到好的成果,通过IT的运用,推进从用于掌握运行实绩以及作业实绩的信息收集至作业内容的改善为止的工序管理的自动化是有效的。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将单位工序的管理中的自动化进度作为第1评价要素。
在供应链40中,大多难以一并进行向所有单位工序的IT导入。通常,在供应链40中,向单位工序的IT导入是局部地进行的。工序管理中的IT运用不仅扩展到工厂41的制造工序,还扩展到材料以及部件的采购以及保管、产品的保管、搬运以及销售是有效的。通过扩大运用IT的规模,从而在基于销售预测的生产计划的优化、材料以及部件的交付计划的优化、用于盘点存货最小化的库存计划中,能够高效地得到好的效果。因此,在实施方式1中,将IT被运用于单位工序的管理中的集合的规模作为第2评价要素。此外,在实施方式1中,IT的导入是从供应链40中的设置有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工厂41起不断进行的。在向工厂41内的车间进行IT的导入之后,向除了工厂41以外的车间进行IT的导入。
在IT运用评价装置100中,定义了作为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基准的4个等级。4个等级中的最低等级即等级“1”是能够自动进行工序管理所使用的数据的收集以及蓄积的等级。比等级“1”高一级的等级即等级“2”是在等级“1”的基础上为了进行收集或者蓄积的数据的显示而能够自动进行数据的可视化的等级。比等级“2”高一级的等级即等级“3”是在等级“2”的基础上能够自动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基于分析的诊断的等级。等级“4”是比等级“3”高一级的等级,是4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等级“4”是能够按照诊断结果自动进行单位工序的控制的等级。
此外,“能够自动进行”原则上是指在作为目标的动作中不需要手工作业的介入,但也可以在动作的一部分中包含手工作业。举例而言,已自动化的作业也可以包含由作业者进行的手动输入。作为到达等级的基准的等级不限于是4个的情况。作为基准的等级的数量是任意的。另外,关于自动化的各等级的定义的内容不限于上述内容,也可以适当变更。定义的内容预先设定于IT运用评价装置100。定义的内容也可以由用户设定。
有时在供应链40中包含不能将IT运用于管理功能的单位工序。作为不能将IT运用于管理功能的单位工序的例子,举出感官检查。IT运用评价装置100也可以将并非IT导入对象的单位工序排除在外,判定供应链40中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以及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标注了阴影线的2条生产线“LA1”以及“LC2”的各单位工序中的管理功能没有被设为IT导入的对象。车间45A、45B、45C中的除了“LA1”以及“LC2”以外的生产线的各管理工序被设为IT导入的对象。IT运用评价装置100也可以将生产线“LA1”以及“LC2”排除在外,判定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以及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
在IT运用评价装置100中,定义了作为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基准的4个等级。4个等级中的最低等级即等级“1”表示导入了IT的单位工序在工厂41内存在大于或等于1个。举例而言,从IT没有被导入至图5所示的任意的单位工序的状态起,通过将IT导入至一个单位工序“PB2-2”,从而满足了等级“1”的条件。
比等级“1”高一级的等级即等级“2”表示在所有单位工序中都导入了IT的生产线在工厂41内存在大于或等于1条。举例而言,从向生产线“LB2”的单位工序“PB2-2”导入了IT的状态起,向生产线“LB2”的2个单位工序“PB2-1”、“PB2-3”导入了IT,由此满足等级“2”的条件。
比等级“2”高一级的等级即等级“3”表示除了包含并非IT导入对象的单位工序的生产线以外,向工厂41内的所有生产线都导入了IT。等级“4”是比等级“3”高一级的等级,是4个等级中的最高等级。等级“4”表示除了包含并非IT导入对象的单位工序的生产线以外,在供应链40的所有生产线中都导入了IT。这样,4个等级的定义内容表示IT向单位工序的导入状况。
在使等级从规模等级“1”、“2”或者“3”提高了1级的情况下,IT的导入需要大量的工时以及劳力。另外,在IT的导入逐渐地推进的状况下,在由于不满足每个阶段的等级的定义,评价完全不变的情况下,IT导入现状没有在评价中表现出来,没有进行适当且有用的评价。因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对成为基于定义得到的阶段性的等级的中间等级的到达等级进行判定,从而能够将IT导入现状反映到评价中。
另外,工厂41内的IT的导入存在下述情形,即,包含完成了IT导入的生产线在内的车间中的导入、和向不包含完成了IT导入的生产线在内的车间的新导入。在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对比的情况下,有时作为新导入的后者的情形比前者的情形更难以实现。因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在实现了这样的新导入的情况下,能够作出到达等级比其他情况更高的等级判定,由此能够进行与IT的导入的困难程度相称的评价。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在图6所示的流程中,步骤S1至S3是在用于评价的流程之前执行的用于准备模板的流程。在步骤S1中,图1所示的输入部13输入被管理工序即供应链40的结构的内容。图1所示的提示部14对输入格式进行显示。通过由用户进行手动输入而向输入格式输入数据,从而输入供应链40的结构的内容。
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供应链40的结构内容的输入例的图。在图7所示的输入格式50中,设置有输入车间名的栏、输入生产线名的栏、以及输入外部标志的栏。车间名是包含于供应链40中的各车间的名称。“车间A”是图3所示的车间45A的名称。“车间B”是车间45B的名称。“车间C”是车间45C的名称。“物流”是物流部门47的名称。在输入格式50中输入有“车间A”、“车间B”、“车间C”以及“物流”各车间名。
将车间45A的各生产线的名称“LA1”、“LA2”…输入至与“车间A”对应的生产线名的栏。将车间45B的各生产线的名称“LB1”、“LB2”…输入至与“车间B”对应的生产线名的栏。将车间45C的各生产线的名称“LC1”、“LC2”…输入至与“车间C”对应的生产线名的栏。将物流部门47的各生产线的名称“LL01”、“LL02”…输入至与“物流”对应的生产线名的栏。
外部标志是表示各生产线是工厂41内的生产线还是工厂41外的生产线的标志。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标志“0”表示工厂41内。标志“1”表示工厂41外。在与“车间A”、“车间B”以及“车间C”的各生产线对应的标志的栏中输入“0”。在与“物流”的各生产线对应的标志的栏中输入“1”。此外,在步骤S1中,没有输入与生产线所包含的单位工序相关的信息。
在步骤S2中,IT运用评价装置100通过图1所示的模板创建部15创建模板。模板创建部15基于在步骤S1中输入的数据而创建模板。如果模板的创建完成,则在步骤S3中,IT运用评价装置100将所创建出的模板储存于模板储存部19。
图8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所具有的模板创建部15创建出的模板51的例子的图。在图8中示出了针对车间45A的生产线“LA1”的模板51的一部分。模板创建部15基于在步骤S1中输入的数据,针对供应链40所包含的所有生产线,创建每条生产线的模板51。
在模板51中设置有:记载了车间名和生产线名的栏、记载了管理功能的名称的栏、记载了每个管理功能的项目的内容的栏、记载了针对每个项目设定的自动化等级的栏、输入对象数的栏和输入符合数的栏。管理功能是运用IT的工序管理的功能。“FA”是表示作为管理功能之一的设备运行管理的名称。“FB”是表示作为管理功能之一的品质管理的名称。管理功能除了设备运行管理以及品质管理以外,还可以包含可包含于工序管理的其他管理功能。管理功能也可以包含产量管理。
在项目中,以设问形式设定有用于对单位工序的管理中的自动化状况进行确认的事项。对模板51所包含的各项目附加编号。在图8所示的模板51中,设定了与管理功能“FA”对应的多个项目。其中,“No.1”的项目“是否已将每个工件的加工开始时刻电子化”是与设备运行管理所使用的加工开始时刻的数据的收集以及蓄积的自动化相关的确认事项。另外,“No.6”的项目“是否已将循环时间可视化”是与设备运行管理所使用的循环时间的数据的可视化的自动化相关的确认事项。针对除了管理功能“FA”以外的管理功能,也设定有与自动化相关的项目。
自动化等级是表示项目所示的自动化的内容符合作为上述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基准的4个等级中的哪一个。关于“No.1”的项目,每个工件的加工开始时刻的电子化符合上述等级“1”的定义即自动进行数据的收集以及蓄积,因此“No.1”的自动化等级是“1”。关于“No.6”的项目,循环时间的可视化符合上述等级“2”的定义即自动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因此“No.6”的自动化等级是“2”。针对其他项目也同样地赋予自动化等级。
与生产线所属的车间无关地,模板创建部15针对所有生产线创建共通的模板51。成为模板51的素材的管理功能、项目以及自动化等级的数据预先储存于模板储存部19。此外,每个项目的自动化等级也可以是能够由用户设定。
对象数表示生产线所包含的单位工序中的成为IT导入对象的单位工序的数量。符合数表示已导入IT的单位工序的数量。对象数和符合数是表示IT的运用现状的信息。在模板51中,针对每个项目设置有输入对象数的栏和输入符合数的栏。
在通过步骤S1至S3的流程完成了模板51的准备之后,IT运用评价装置100通过步骤S4及之后的流程而执行评价。在执行评价时,图1所示的控制部10从模板储存部19读出模板51。在步骤S4中,图1所示的提示部14对读出的模板51进行显示。在步骤S5中,图1所示的输入部13将IT导入的对象数和IT导入的符合数向模板输入。对象数和符合数通过用户的手动输入向模板进行输入。
在图8所示的模板51中,在“No.1”的项目的对象数的栏中,输入生产线LA1的单位工序中的成为每个工件的加工开始时刻的电子化对象的单位工序的数量。在“No.1”的项目的符合数的栏中,输入生产线LA1的单位工序中的已经进行了每个工件的加工开始时刻的电子化的单位工序的数量。针对其他项目也同样地输入对象数和符合数。符合数与对象数之比表示每个项目的自动化进度。IT运用评价装置100通过将并非IT导入对象的单位工序的数量从对象数排除在外,从而能够基于与每个项目的实情相符的自动化进度而判定到达等级。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在“物流”所包含的生产线中,不包含应满足“No.1”的项目的单位工序。在针对该生产线的模板51中,通过针对“No.1”的项目中的对象数输入“0”,从而从针对“No.1”的项目的评价对象将该生产线排除在外。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判定将与不包含评价对象的单位工序相关的数据排除在外以后的到达等级。由此,能够避免以下事态,即,生产线的自动化进度的评价维持为不符合实情的低评价。
在步骤S6中,图1所示的自动化判定部16基于向模板51输入的对象数以及符合数的数据,针对整个供应链40,判定基于IT运用的自动化进度的到达等级。自动化判定部16将自动化进度的程度定量化为自动化进度即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在步骤S6中,图1所示的规模判定部17基于向模板51输入的对象数以及符合数的数据,在整个供应链40中,判定IT被运用于管理的单位工序的集合的规模的到达等级。规模判定部17将运用了IT的集合的规模定量化为规模即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在步骤S7中,提示部14对步骤S6中的自动化进度的到达等级和规模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结束图6所示的动作。
下面,说明通过自动化判定部16进行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图9是对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所具有的自动化判定部16进行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进行说明的图。自动化判定部16基于输入至图8所示的模板51的信息,判定每个管理功能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在图9中,关于供应链40内的各生产线中的“车间A”和“车间B”的各生产线,示出了图8所示的管理功能“FA”的项目中的自动化等级为“1”的项目、该项目的对象数以及符合数。在图9所示的数据中,针对每个管理功能,对与图8所示的项目相同的各项目赋予编号。对管理功能“FA”的各项目标注“A1”、“A2”…这样的编号。
自动化判定部16按管理功能以及对项目设定的自动化等级分类而计算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自动化判定部16通过下面的式(1)计算针对自动化等级“1”的项目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Y1。此外,在式(1)中,NF1是按管理功能分类的项目中的自动化等级为“1”的项目的数量。NA1是该自动化等级为“1”的项目中的包含大于或等于1的符合数在内的项目的数量。
Y1=NA1/NF1…(1)
在图9所示的数据中,管理功能“FA”的项目中的自动化等级“1”的项目是“No.A1”至“No.A5”这5个。在该情况下,NF1=5。由于该5个项目中的包含大于或等于1的符合数的项目是“No.A1”至“No.A4”这4个,因此NA1=4。因此,通过式(1),计算出Y1=4/5=0.8。
自动化判定部16通过下面的式(2)至(4),计算针对自动化等级“2”、“3”以及“4”的项目的各到达等级Y2、Y3、Y4。在式(2)中,NF2是按管理功能分类的项目中的自动化等级为“2”的项目的数量。NA2是该自动化等级为“2”的项目中的包含大于或等于1的符合数在内的项目的数量。在式(3)中,NF3是按管理功能分类的项目中的自动化等级为“3”的项目的数量。NA3是该自动化等级为“3”的项目中的包含大于或等于1的符合数在内的项目的数量。在式(4)中,NF4是按管理功能分类的项目中的自动化等级为“4”的项目的数量。NA4是该自动化等级为“4”的项目中的包含大于或等于1的符合数在内的项目的数量。
Y2=(NA2/NF2)+1…(2)
Y3=(NA3/NF3)+2…(3)
Y4=(NA4/NF4)+3…(4)
自动化判定部16针对除了管理功能“FA”以外的管理功能,也与管理功能“FA”的情况同样地,按对项目设定的自动化等级分类,计算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
下面,对通过规模判定部17进行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进行说明。图10是对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所具有的规模判定部17进行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进行说明的图。规模判定部17基于输入至图8所示的模板51的信息,判定每个管理功能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在图10中,针对供应链40内的各生产线中的“车间A”、“车间B”以及“物流”的各生产线,示出了图8所示的管理功能“FB”的项目中的自动化等级为“1”的项目、该项目的对象数以及符合数。在图10所示的数据中,针对每个管理功能,对与图8所示的项目相同的项目赋予编号。对管理功能“FB”的各项目标注“B1”、“B2”…这样的编号。
规模判定部17按管理功能以及对项目设定的自动化等级分类,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规模判定部17基于每条生产线的模板51的数据,计算每个项目的到达等级XB1、XB2…。规模判定部17通过将每个项目的到达等级XB1、XB2…进行平均,从而计算针对自动化等级“1”的项目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1。
图11以及图12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规模判定部17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11中,规模判定部17参照针对工厂41的所有生产线的模板51,判定在工厂41的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是否都为0。当在工厂41的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都是0的情况下(步骤S11,Yes),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3中计算出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0。
在图10所示的数据中,在“No.B1”的项目中,在包含“车间A”和“车间B”的生产线在内的工厂41内的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都为0。由于满足步骤S11的条件,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3中,关于针对“No.B1”的项目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XB1,计算出XB1=0。
在工厂41的生产线包含除了符合数是0以外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1,No),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2中判定在工厂41中是否存在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生产线。当在工厂41中没有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2,No),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4中判定是否是在工厂41的1条生产线中符合数为1且在其他生产线中符合数为0。当在1条生产线中符合数为1且在其他生产线中符合数为0的情况下(步骤S14,Yes),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6中,计算出到达等级X=1。
在图10所示的数据中,在“No.B2”的项目中,在1条生产线LA1中符合数为1且在其他生产线中符合数为0。由于不满足步骤S12的条件且满足步骤S14的条件,因此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6中,关于针对“No.B2”的项目的到达等级X=XB2,计算出XB2=1。
当不满足在1条生产线中符合数为1且在其他生产线中符合数为0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4,No),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5中计算出满足1<X<2的X。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5中通过下面的式(5)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此外,在式(5)中,NBA是工厂41内的对象数的合计值。NBLI是工厂41内的生产线的数量。NBB是工厂41内的符合数的合计值。在式(5)中,X是以NBA-NBLI+1为底的NBB的对数。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5中,也可以通过除了下面的式(5)以外的式子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
X=log[NBA-NBLI+1]NBB…(5)
在图10所示的数据中,“No.B3”和“No.B4”的项目既不满足步骤S12的条件也不满足步骤S14的条件。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5中,针对“No.B3”和“No.B4”的项目,计算出满足1<X<2的到达等级X=XB3和到达等级X=XB4。
当在工厂41中存在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2,Yes),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7中,判定在工厂41的各车间中是否都存在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生产线。当在工厂41中存在不包含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生产线的车间的情况下(步骤S17,No),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8中,判定除了工厂41的1条生产线以外在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是否都是0。
当除了1条生产线以外在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都是0的情况下(步骤S18,Yes),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0中计算出到达等级X=2。在图10所示的数据中,在“No.B5”的项目中,不满足步骤S17的条件并且满足步骤S18的条件。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0中,针对“No.B5”的项目的到达等级X=XB5,计算出XB5=2。当不满足除了1条生产线之外在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都为0这一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8,No),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9中计算出满足2<X<Z的X。Z是满足2<Z<3的任意值。在实施方式1中,设Z=2.6。
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9中通过下面的式(6)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此外,在式(6)中,NBLI是工厂41内的生产线的数量。NBSI是工厂41内的车间的数量。NBBLI是工厂41内的生产线中的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生产线的数量。规模判定部17也可以在步骤S19中通过除了式(6)以外的式子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
X=2+(Z-2)log[NBLI-NBSI+1]NBBLI…(6)
在图10所示的数据中,“No.B6”和“No.B7”的项目既不满足步骤S17的条件也不满足步骤S18的条件。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19中,针对“No.B6”和“No.B7”的项目,计算出满足2<X<Z的到达等级X=XB6以及到达等级X=XB7。
当在工厂41的各车间中都存在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7,Yes),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1中判定在工厂41的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是否都与对象数相同。在工厂41包含符合数与对象数不同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21,No),规模判定部17使流程向步骤S22推进。在步骤S22中,规模判定部17判定是否在工厂41的各车间中存在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1条生产线并且在工厂41的其他生产线中符合数是0。
在满足步骤S22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2,Yes),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4中计算出到达等级X=Z。在“No.B8”的项目中,不满足步骤S21的条件并且满足步骤S22的条件。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4中,针对“No.B8”的项目的到达等级X=XB8,计算出XB8=Z。如果将“No.B8”的项目与“No.B6”以及“No.B7”的各项目进行对比,则在“No.B8”的项目中,在“车间B”的最靠前的生产线“LB1”中,被设为IT导入对象的所有单位工序中的IT导入都已完成。规模判定部17针对“No.B8”的项目,由于完成了IT导入的生产线存在于“车间B”这一点,判断为IT的运用程度比“No.B6”以及“No.B7”的项目高。
在不满足步骤S22的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22,No),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3中计算出满足Z<X<3的X。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2中,通过下面的式(7)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此外,在式(7)中,NBLI是工厂41内的生产线的数量。NBSI是工厂41内的车间的数量。NBBLI是工厂41内的生产线中的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生产线的数量。规模判定部17也可以通过除了式(7)以外的式子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
X=Z+(3-Z)log[NBLI-NBSI+1]NBBLI…(7)
在图10所示的数据中,“No.B9”的项目既不满足步骤S21的条件也不满足步骤S22的条件。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3中,针对“No.B9”的项目,计算出满足Z<X<3的到达等级X=XB9。
当在工厂41的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都与对象数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21,Yes),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5中判定在工厂41外部的所有车间中符合数是否都为0。当在工厂41外部的所有车间中符合数都是0的情况下(步骤S25,Yes),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7中计算出到达等级X=3。“No.B10”的项目既满足步骤S21的条件,也满足步骤S25的条件。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7中,针对“No.B10”的项目的到达等级X=XB10,计算出XB10=3。
在工厂41外部的车间包含有符合数不是0的车间的情况下(步骤S25,No),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6中,判定在工厂41外部的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是否都与对象数相同。当在工厂41外部的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都与对象数相同的情况下(步骤S26,Yes),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9中计算出到达等级X=4。
“No.B12”的项目不满足步骤S25的条件并且满足步骤S26的条件。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9中,针对“No.B12”的项目的到达等级X=XB12,计算出XB12=4。
在工厂41外部的生产线包含符合数与对象数不同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26,No),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8中计算出满足3<X<4的X。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8中,通过下面的式(8)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此外,在式(8)中,NBLO是工厂41外的生产线的数量。NBSO是工厂41外的车间的数量。NBBLO是工厂41外的生产线中的符合数与对象数相同的生产线的数量。规模判定部17也可以通过除了式(8)以外的式子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
X=3+log[NBLO-NBSO+1]NBBLO…(8)
在图10所示的数据中,“No.B11”的项目既不满足步骤S25的条件也不满足步骤S26的条件。规模判定部17在步骤S28中,针对“No.B11”的项目,计算出满足3<X<4的到达等级X=XB11。
规模判定部17通过下面的式(9)对每个项目的到达等级XB1…XB12进行平均,从而计算针对自动化等级“1”的项目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1。其中,NN是从自动化等级“1”的项目的数量减去了在工厂41内的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都为0的项目的数量而得到的数量。在图10所示的数据中,“No.B1”的项目是在工厂41内的所有生产线中符合数都为0的项目。NN是从“No.B1”至“No.B12”的项目的数量即12减去1而得到的11。
X1=(XB1+XB2+…XB12)/NN…(9)
规模判定部17与针对自动化等级“1”的项目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1同样地,计算针对自动化等级“2”、“3”以及“4”的项目的第2评价要素的各到达等级X2、X3、X4。并且,规模判定部17针对除了管理功能“FB”以外的管理功能,也与管理功能“FB”的情况同样地,按对项目设定的自动化等级分类而计算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
图13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自动化判定部16得到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和通过规模判定部17得到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例子的第1图。图13所示的Y1、Y2、Y3、Y4表示对每个项目设定的自动化等级“1”、“2”、“3”、“4”的通过自动化判定部16得到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计算结果。X1、X2、X3、X4表示对每个项目设定的自动化等级“1”、“2”、“3”、“4”的通过规模判定部17得到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计算结果。在图13中,示出了针对5个管理功能“FA”、“FB”、“FC”、“FD”以及“FE”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1、X2、X3、X4的计算结果和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Y1、Y2、Y3、Y4的计算结果。
图14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自动化判定部16得到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和通过规模判定部17得到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例子的第2图。自动化判定部16通过下面的式(10)计算每个管理功能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Y。到达等级Y是每个管理功能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Y1、Y2、Y3、Y4的平均值。由此,自动化判定部16将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4个判定结果汇总为1个。
Y=Y1+(Y2-1)+(Y3-2)+(Y4-3)…(10)
规模判定部17通过下面的式(11)计算每个管理功能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到达等级X是每个管理功能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1、X2、X3、4的平均值。由此,规模判定部17将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4个判定结果汇总为1个。在图14中,示出了5个管理功能“FA”、“FB”、“FC”、“FD”以及“FE”的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X的计算结果和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Y的计算结果。
X=(X1+X2+X3+X4)/4…(11)
图15是表述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的提示部14进行的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和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提示例的图。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对以第1评价要素即自动化进度的到达等级为纵轴、以第2评价要素即规模的到达等级为横轴的矩阵进行显示。
纵轴的到达等级“1”、“2”、“3”以及“4”分别表示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基准即上述等级“1”、等级“2”、等级“3”以及等级“4”。横轴的到达等级“A”、“B”、“C”以及“D”分别表示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基准即上述等级“1”、等级“2”、等级“3”以及等级“4”。
提示部14将表示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和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点显示于矩阵。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在该点的位置显示星形的标记。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用户提示第1评价要素和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
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将针对图14所示的5个管理功能的X以及Y的计算结果汇总为1点而示出。图15所示的点表示5个管理功能的X的平均值和Y的平均值。提示部14也可以对表示每个管理功能的判定结果的点进行显示。另外,提示部14也可以与图表一并显示图14所示的判定结果的数值。提示部14也可以将多个工厂41中的工序管理的判定结果包含于提示中。由此,用户能够对多个工厂41中的工序管理中的IT的运用程度进行对比。
IT运用评价装置100判定基于IT运用的自动化进度的到达等级、和运用了IT的集合的规模的到达等级。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进行基于IT运用的管理的自动化的进度状况和在管理中使用了IT的范围的扩大的评价。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进行IT的运用程度的有用且定量的评价。
下面,对通过目标等级判定部18进行的目标等级的判定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目标等级判定部18使用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对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进行判定。
图1所示的等级履历储存部21储存表示在用户使用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即第1装置中判定出的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表示在IT运用评价装置100中过去判定出的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称为“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
等级履历储存部21通过对自动化判定部16的判定结果和规模判定部17的判定结果进行蓄积,从而构建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等级履历储存部21除了储存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以外,还储存表示通过该用户以外的用户使用的IT运用评价装置即第2装置判定出的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这样,等级履历储存部21储存表示在第1装置以外的IT运用评价装置即第2装置中过去判定出的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表示在第2装置中判定出的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称为“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在等级履历储存部21中储存的“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判定第1装置即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目标等级。目标等级判定部18除了基于“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来判定目标等级以外,还可以基于“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来判定目标等级。
图16是表示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即第1装置和第2装置的图。作为第2装置的多个IT运用评价装置101经由通信网络110与IT运用评价装置100连接。通信网络110是作为广域网的互联网。IT运用评价装置101是安装了IT运用评价程序的计算机。IT运用评价装置101具有与IT运用评价装置100相同的结构。
在各IT运用评价装置101中,与IT运用评价装置100同样地构建等级履历数据。服务器200对在IT运用评价装置100中构建的等级履历数据和在各IT运用评价装置101中构建的等级履历数据进行保存。服务器200连接于通信网络110。服务器200将所保存的等级履历数据提供给所有IT运用评价装置100、101。图1所示的通信部12将由IT运用评价装置100构建的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向服务器200发送。通信部12接收从服务器200发送来的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
服务器200通过对在各IT运用评价装置100、101中构建的等级履历数据进行保存,从而对各IT运用评价装置100、101的等级履历数据进行管理。此外,IT运用评价装置100、101也可以分别对所构建的等级履历数据进行保存。各IT运用评价装置100、101的等级履历数据除了由服务器200进行管理以外,还可以分散至各个IT运用评价装置100、101进行管理。
图17是说明在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所具有的等级履历储存部21中储存的等级履历数据的内容的图。图17示出了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的内容。在等级履历数据中包含赋予给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ID。项目“ID”中的“1001”表示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ID。ID用于IT运用评价装置100与其他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识别。
在项目“到达等级履历”中,按照时序的顺序储存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自动化判定部16如果计算出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则将计算出的到达等级的值转换为整数。规模判定部17如果计算出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则将计算出的到达等级的值转换为整数。自动化判定部16和规模判定部17通过将计算出的到达等级的值中的小数点之后的位进位,从而将到达等级的值转换为整数。自动化判定部16和规模判定部17也可以通过舍去小数点之后的位、将小数点之后的位四舍五入或者其它方法将到达等级的值转换为整数。
自动化判定部16将第1到达等级转换为“1”、“2”、“3”以及“4”的任一个。规模判定部17将第2到达等级转换为“1”、“2”、“3”以及“4”的任一个。规模判定部17将通过转换得到的整数“1”、“2”、“3”以及“4”分别转换为字母“A”、“B”、“C”以及“D”。通过自动化判定部16以及规模判定部17的转换而得到的整数也可以包含“0”。
等级履历储存部21储存表示第1到达等级的整数与表示第2到达等级的字母的组合。这样,等级履历储存部21通过对整数与字母的组合进行蓄积来构建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该整数是表示第1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值,该字母是表示第2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值。
项目“到达等级履历”中的“1A”是表示第1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1”和表示第2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A”的组合。“1A”下一个的“2A”是表示第1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2”与表示第2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A”的组合。“2A”是在“1A”的下一个得到的判定结果的组合。“2B”是在“2A”的下一个得到的判定结果的组合。
各IT运用评价装置101也与IT运用评价装置100中的等级履历数据的构建同样地构建包含第1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和第2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的组合在内的等级履历数据。
图18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进行的用于目标等级的判定以及提示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3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等级履历储存部21读出表示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即第1到达等级的值和表示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即第2到达等级的值的组合中作为最新记录的组合。这样,目标等级判定部18在步骤S31中,参照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中的最新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
在步骤S3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包含与被参照的判定结果即值的组合相同的组合在内的等级履历数据。在最新的组合是“2B”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包含“2B”这一组合在内的全部等级履历数据。
在步骤S3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31中提取出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与步骤S31中参照的组合相同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值的组合。当在步骤S31中参照的组合是“2B”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抽取出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2B”这一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组合。
在提取出的等级履历数据中的某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等级履历数据包含了“1A”、“2A”、“2B”、“3B”、“3C”以及“4C”各组合的时序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该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2B”的下一个记录的“3B”。这样,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抽取出的等级履历数据参照过去判定出的第1到达等级的变迁和过去判定出的第2到达等级的变迁。
在步骤S3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在与步骤S31中参照的组合相同的组合是等级履历数据中的最新的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提取该最新的组合。当在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等级履历数据中“2B”是最新的组合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从该等级履历数据提取“2B”这一组合。
在步骤S33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在步骤S32中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按值分类进行总计。图19是示出由图1所示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所具有的目标等级判定部18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的第1例的图。图19示出了表示第1到达等级的值和表示第2到达等级的值的组合,以及按值分类进行总计而得到的组合的数量。举例而言,在“3B”旁边的栏中示出的“450”的值表示在步骤S32中从各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出的“3B”这一组合的数量。
各组合的数量表示频数,该频数是在其它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中在“2B”这一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组合的频率。根据图19所示的总计结果,可知在“2B”这一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组合中频数最高的组合是提取了总计结果中的最大值“500”个组合的“2C”。另外,可知频数仅次于“2C”的组合是提取了“450”个组合的“3B”。
此外,根据图19所示的例子,有时在“2B”这一组合的下一个存在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这两者比“2B”低的“1A”、第1到达等级比“2B”低的“1B”、“1C”以及“1D”、第2到达等级比“2B”低的“2A”、“3A”以及“4A”各组合。举例而言,当在供应链40中追加了新的生产线的情况下,由于新的生产线未导入IT,因此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的至少一方有可能变低。
在步骤S3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在与步骤S31中参照的组合相同的组合是等级履历数据中的最新组合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组合的提取。图20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目标等级判定部18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的第2例的图。图20示出了在没有进行该最新组合的提取的情况下的总计结果的例子。当在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等级履历数据中“2B”是最新组合的情况下,不从该等级履历数据进行组合的提取,因此,“2B”的旁边的栏是空栏。
在步骤S3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使所总计的组合的数量标准化。图21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目标等级判定部18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的第3例的图。图21示出了在以10为最大值而使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标准化的情况下的总计结果的例子。目标等级判定部18按照由组合的数量表示的频数,将按值分类而总计的组合的数量置换为1至10的整数。
在步骤S34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步骤S33中的总计结果,判定目标等级。在实施方式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将频数最大的组合判定为目标等级。在得到了图19、图20以及图21所示的总计结果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将频数最高的组合“2C”判定为在现状的到达等级“2B”的下一个应指向的目标等级。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步骤S33的总计结果,进行步骤S34中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由此,通过使用从多个用户收集到的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进行的统计处理,判定目标等级。这样,目标等级判定部18通过从提取出的等级履历数据参照过去判定出的第1到达等级的变迁和过去判定出的第2到达等级的变迁,判定目标等级。
在步骤S35中,提示部14对步骤S34中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结束图18所示的动作。此外,步骤S31中的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不仅是当前的到达等级,也可以是在等级履历数据中记录的过去的到达等级。在实施方式1中,“现状”不仅是当前的状况,有时还包含过去的状况。
图22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提示部14进行的目标等级的提示的第1例的图。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对以第1评价要素即自动化进度的到达等级为纵轴、以第2评价要素即规模的到达等级为横轴的矩阵进行显示。提示部14将表示各组合的块(mass)在二维方向上排列,对各组合进行显示。提示部14将表示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1到达等级和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2到达等级的点显示于矩阵。
提示部14通过从表示现状的到达等级的块指向表示目标等级的块的箭头进行表示,从而提示目标等级。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通过从“2B”的块指向“2C”的块的箭头,表示目标等级是“2C”。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用户提示从第1评价要素和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起应指向的目标等级。
在上述步骤S34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判定多个目标等级。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进行将频数最高的组合和频数仅次于该组合的组合这2者设为目标等级的判定。目标等级判定部18判定出被判定为最推荐的第1目标等级即“2C”和被判定为推荐度仅次于第1目标等级的第2目标等级即“3B”。图22表示判定出第1目标等级和第2目标等级的情况下的目标等级的提示的例子。
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通过使从“2B”的块指向“3B”的块的箭头比从“2B”的块指向“2C”的块的箭头短,从而提示作为第1目标等级的“2C”和作为第2目标等级的“3B”。由此,提示部14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用户提示从第1评价要素和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起应指向的第1候补即第1目标等级和第2候补即第2目标等级。
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对表示组合的各块进行颜色区分而显示。提示部14通过以越是表示频数高的组合的块则越显眼的方式对各块进行颜色区分,从而使目标等级显眼。由此,提示部14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用户提示目标等级。
在图22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将表示标准化后的总计结果的值附加于表示组合的各块。由此,提示部14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一并提示目标等级和总计结果。提示部14也可以取代标准化后的总计结果而附加未标准化的总计结果的值。在该情况下,提示部14也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一并提示目标等级和总计结果。
图23是表示通过图1所示的提示部14进行的目标等级的提示的第2例的图。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将表示各组合的块沿一维方向进行排列,对各组合进行显示。提示部14将表示频数最高的组合的块配置于最上方,将表示其它组合的块以频数成为降序的方式配置。提示部14将表示现状的第1评价要素以及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的点在表示该到达等级的组合的块旁边进行显示。由此,提示部14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用户提示目标等级。提示部14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用户提示从第1评价要素和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起应指向的目标等级的推荐顺序。
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也与图22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对表示组合的各块进行颜色区分而显示。由此,提示部14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用户提示目标等级。在图23所示的例子中,提示部14与图22所示的例子同样地,将表示标准化后的总计结果的值附加于表示组合的各块。由此,提示部14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一并提示目标等级和总计结果。提示部14也可以取代标准化后的总计结果而附加未标准化的总计结果的值。
根据实施方式1,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目标等级判定部18,该目标等级判定部18使用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对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进行判定。目标等级判定部18针对在等级履历数据中记录有与表示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的最新判定结果的值的组合相同的组合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1,将在该相同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到达等级中的频数最高的到达等级判定为目标等级。用户能够根据通过目标等级判定部18得到的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的统计处理的结果,拟定基于多个用户的IT导入倾向的IT导入计划。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基于IT运用的现状而得到与作为将来目标的等级相关的方针。
图2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的数据储存部20的框图。在变形例1中,数据储存部20具有等级履历储存部21和概况储存部22。概况储存部22对表示第1装置即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概况的第1概况数据和表示第2装置即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概况的第2概况数据进行储存。概况是能够定义用户的属性的信息。
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等级履历储存部21中储存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与第2概况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其中,该第2概况数据包含与第1概况数据的内容共通的内容。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提取出的等级履历数据中的包含与现状的到达等级的组合相同的值的组合在内的等级履历数据对目标等级进行判定。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第1概况数据称为“自身的概况数据”,将第2概况数据称为“其他装置的概况数据”。
图25是对在图24所示的数据储存部20具有的概况储存部22中储存的概况数据的内容进行说明的图。图25示出了自身的概况数据的内容。概况数据包含赋予给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ID。项目“ID”中的“1001”表示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ID。
在概况数据中包含供应链40所属的行业的内容、供应链40的管理中的用户的角色的内容、在生产率的改善中用户希望的方向性的内容。项目“行业”中的“汽车”表示供应链40所属的行业是汽车制造业。项目“角色”中的“维护者”表示供应链40的管理中的用户是供应链40的维护者。项目“改善的方向性”中的“重视品质”表示用户在生产率的改善中希望重视品质。概况数据的“行业”、“角色”以及“改善的方向性”的各内容是通过用户输入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1与IT运用评价装置100同样地对概况数据进行保存。概况数据的项目中除了“行业”、“角色”以及“改善的方向性”各项目以外,还可以包含能够定义用户的属性的项目。
图16所示的服务器200对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概况数据和各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概况数据进行保存。服务器200将所保存的概况数据提供给所有IT运用评价装置100、101。图1所示的通信部12将自身的概况数据向服务器200发送。通信部12接收从服务器200发送来的其他装置的概况数据。
图26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进行的用于目标等级的判定以及提示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4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参照在概况储存部22中储存的概况数据,从其它装置的概况数据的集合提取包含与自身的概况数据共通的内容的概况数据。
目标等级判定部18着眼于概况数据中的一个项目,提取在该项目中包含共通的内容的概况数据。举例而言,目标等级判定部18着眼于“行业”的项目,提取包含“汽车”在内的其他装置的概况数据。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提取在大于或等于2个项目中包含共通的内容的概况数据。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提取包含被判断为与自身的概况数据所包含的内容关联性高的内容在内的其他装置的概况数据。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不仅提取包含相同内容的概况数据,还提取包含被判断为关联性高的内容在内的概况数据。关联性是否高的判断基准也可以由用户设定。
在步骤S4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其它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与在步骤S41中提取出的概况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是被赋予了与概况数据所包含的ID相同的ID的等级履历数据。
在步骤S43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参照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中的最新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42中提取出的等级履历数据中提取包含与被参照的判定结果即值的组合相同的组合在内的等级履历数据。在步骤S44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43中提取出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与步骤S43中参照的组合相同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值的组合。
在步骤S45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在步骤S44中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按值分类进行总计。在步骤S46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步骤S45中的总计结果,对目标等级进行判定。在步骤S47中,提示部14对步骤S46中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结束图26所示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IT运用评价装置100通过目标等级判定部18提取包含与自身的概况数据的内容共通的内容的概况数据所对应的等级履历数据。用户能够重视具有与自己共通的属性的其他用户过去的IT导入倾向,拟定IT的导入计划。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所具有的数据储存部20的框图。在变形例2中,数据储存部20具有等级履历储存部21和操作履历储存部23。操作履历储存部23储存表示第1装置即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操作履历的第1操作履历数据、和表示第2装置即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操作履历的第2操作履历数据。
在变形例2中,在操作履历数据中包含表示IT运用评价程序即应用程序的启动以及结束的履历的数据、和表示通过应用程序的功能显示的特定画面的阅览履历的数据。
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等级履历储存部21中储存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与第2操作履历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其中,该第2操作履历数据包含与第1操作履历数据的内容共通的内容。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提取出的等级履历数据中的包含与现状的到达等级的组合相同的值的组合在内的等级履历数据对目标等级进行判定。在下面的说明中,有时将第1操作履历数据称为“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将第2操作履历数据称为“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
图28是对在图27所示的数据储存部20具有的操作履历储存部23中储存的操作履历数据的内容进行说明的图。图28示出了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的内容。在操作履历数据中包含赋予给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ID。项目“ID”中的“1001”表示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ID。
项目“操作履历”中的“01/10 08:00应用程序启动”表示在1月10日的8点0分启动了应用程序。项目“操作履历”中的“01/10 08:10阅览页A(标签a、标签b)”表示在1月10日的8点10分阅览了特定画面即页A中的由标签a指定的画面和由标签b指定的画面。IT运用评价装置101与IT运用评价装置100同样地对操作履历数据进行保存。在操作履历数据中,也可以除了应用程序的启动以及结束、特定画面的阅览之外,还包含表示与基于应用程序的功能的其他操作相关的履历的数据。
图16所示的服务器200对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操作履历数据和各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操作履历数据进行保存。服务器200将所保存的操作履历数据提供给所有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101。图1所示的通信部12将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向服务器200发送。通信部12接收从服务器200发送来的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
图29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进行的用于目标等级的判定以及提示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在步骤S5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参照在操作履历储存部23中储存的操作履历数据,从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包含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共通的内容的操作履历数据。
目标等级判定部18着眼于在操作履历数据中记录的一个操作,对记录有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中的该操作共通的操作的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进行提取。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对记录有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中的该操作的日期时间起在一定期间内进行了与该操作相同的操作这一情况的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进行提取。举例而言,目标等级判定部18着眼于应用程序的启动,对记录有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中的应用程序的启动起在一周以内进行了应用程序的启动这一情况的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进行提取。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着眼于页A中的由标签a指定的画面和由标签b指定的画面的阅览,对包含“阅览页A(标签a、标签b)”这一字符串在内的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进行提取。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对包含大于或等于2个共通的操作的记录在内的概况数据进行提取。着眼的操作也可以由用户设定。
在步骤S5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与在步骤S51中提取出的操作履历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是指被赋予了与操作履历数据所包含的ID相同的ID的等级履历数据。
在通过应用程序的启动而显示的画面中,显示使第1评价要素以及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到达特定的到达等级的事例、和为了到达特定的到达等级而导入的IT产品的信息。用户在拟定用于到达所希望的到达等级的IT导入计划时,进行显示这些信息的操作。当在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中包含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中的应用程序的启动记录起一定期间内的应用程序的启动记录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第2装置的用户即其他用户也与第1装置的用户同样地意图提高到达等级。另外,在对与到达特定的到达等级相关的画面进行显示的共通的操作被记录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和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的情况下,能够推测为其他用户也意图到达与该特定的到达等级相同的到达等级。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记录有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共通的操作的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进行收集。由此,即使不具有其他用户所指向的到达等级的信息,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能够知晓由具有与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用户同样地意图提高到达等级的经历的其他用户进行的IT导入的倾向。
在步骤S53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参照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中的最新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目标等级判定部从在步骤S52中提取出的等级履历数据中提取包含与被参照的判定结果即值的组合相同的组合在内的等级履历数据。在步骤S54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53中提取出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与步骤S53中参照的组合相同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值的组合。
在步骤S55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在步骤S54中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按值分类进行总计。在步骤S56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步骤S55中的总计结果,对目标等级进行判定。在步骤S57中,提示部14对步骤S56中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结束图29所示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IT运用评价装置100通过目标等级判定部18提取包含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的内容共通的内容的操作履历数据所对应的等级履历数据。用户能够重视进行了与自己相同的操作的其他用户过去的IT导入倾向,拟定IT的导入计划。
图30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进行的用于目标等级的判定以及提示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与变形例1同样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数据储存部20具有概况储存部22。在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针对具有包含与自身的概况数据共通的内容在内的其他装置的概况数据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1,向上述总计结果加上用于加权的值。
图30所示的步骤S31至步骤S33的流程与图18所示的步骤S31至步骤S33的流程相同。在步骤S6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针对从与概况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出的组合,将用于加权的值加至总计结果,其中,该概况数据包含与自身的概况数据共通的内容。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是被赋予了与概况数据所包含的ID相同的ID的等级履历数据。
举例而言,目标等级判定部18将用于使从与概况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出的组合的计数值变为2倍的值加至总计结果,其中,该概况数据包含与自身的概况数据共通的内容。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向总计结果中加上用于将该组合的计数值变为大于2倍的值。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向总计结果中加上共通的内容的项目的数量越多则使该组合的计数值的倍率变得越大这样的值。
在步骤S6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步骤S33以及步骤S61中的总计结果,对目标等级进行判定。在步骤S63中,提示部14对步骤S62中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结束图30所示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IT运用评价装置100针对从包含与自身的概况数据共通的内容的概况数据所对应的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出的组合,将用于加权的值加至总计结果。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对重视具有与用户共通的属性的其他用户过去的IT导入倾向而判定出的目标等级进行提示。用户能够重视具有共通的属性的其他用户过去的IT导入倾向,拟定IT的导入计划。
在变形例3中,IT运用评价装置100也可以针对从包含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共通的内容的操作履历数据所对应的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出的组合,将用于加权的值加至总计结果。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对重视进行了共通的操作的其他用户过去的IT导入倾向而判定出的目标等级进行提示。用户能够重视进行了与自己共通的操作的其他用户过去的IT导入倾向,拟定IT的导入计划。
实施方式2.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系统3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在IT运用评价系统300中,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相同的功能被分离至构成IT运用评价系统300的客户端102和服务器201。在实施方式2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
客户端102与服务器201经由与图16相同的通信网络110连接。在实施方式2中,省略了通信网络110的图示。
客户端102是安装了用于使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IT运用评价方法中的一部分得以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服务器201是安装了用于使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IT运用评价方法中的另一部分得以执行的程序的计算机。图31所示的客户端102的各功能部和服务器201的各功能部是通过在作为硬件的计算机上执行该程序而实现的。
控制部10是控制整个客户端102的功能部。控制部10具有模板创建部15。存储部11具有模板储存部19和储存各种数据的功能部即数据储存部60。数据储存部60储存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是表示针对客户端102而由服务器201判定出的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通信部12是与客户端102外部的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部。客户端102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同样地具有输入部13和提示部14。
服务器201具有:控制部70,其是控制整个服务器201的功能部;存储部71,其是对信息进行存储的功能部;以及通信部72,其是与服务器201外部的装置进行通信的功能部。控制部70具有自动化判定部16、规模判定部17和目标等级判定部18。存储部71具有储存各种数据的功能部即数据储存部73。数据储存部73储存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其它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是表示针对客户端102以外的客户端而由服务器201判定出的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
客户端102设置于用户的工厂41。在实施方式2中,用户是向服务器201委托IT运用程度的评价的人。此外,客户端102也可以设置于除了工厂41以外的场所。
通信部12将向图8所示的模板51输入的对象数以及符合数的数据向服务器201发送。通信部72接收来自客户端102的数据。自动化判定部16判定自动化进度即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规模判定部17判定运用了IT的集合的规模即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通信部72将自动化判定部16的判定结果和规模判定部17的判定结果向客户端102发送。客户端102的通信部12接收来自服务器201的判定结果。数据储存部60通过对接收到的判定结果进行蓄积,从而构建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通信部12将所构建的自身的等级履历数据向服务器201发送。数据储存部73对接收到的等级履历数据进行储存。
自动化判定部16不仅针对客户端102,而且针对客户端102以外的客户端也判定第1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服务器201的规模判定部17不仅针对客户端102,而且针对客户端102以外的客户端也判定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服务器201的数据储存部73通过蓄积针对客户端102以外的客户端的判定结果,从而构建其它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
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数据储存部73所储存的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判定客户端102的目标等级。通信部72将目标等级判定部18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向客户端102发送。提示部14对接收到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
数据储存部73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的数据储存部20同样地,储存其他装置的概况数据。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数据储存部73中储存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与其它装置的概况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其中,该其它装置的概况数据包含与自身的概况数据的内容共通的内容。
数据储存部73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的数据储存部20同样地储存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数据储存部73中储存的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与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其中,该其他装置的操作履历数据包含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的内容共通的内容。
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3同样地,针对在概况数据中包含与自身的概况数据共通的内容的客户端,向总计结果加上用于加权的值。目标等级判定部18也可以针对在操作履历数据中包含与自身的操作履历数据共通的内容的客户端,向总计结果加上用于加权的值。
客户端102也可以是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终端这样的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中安装用于实现图31所示的客户端102具有的各功能部的应用程序。使用移动终端所具有的触摸面板而实现输入部13的功能和提示部14的功能。IT导入的对象数和IT导入的符合数通过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手动输入而向模板输入。移动终端将输入进来的信息向服务器201发送。服务器201将第1到达等级和第2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向移动终端发送。移动终端对接收到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
根据实施方式2,IT运用评价系统300具有目标等级判定部18,该目标等级判定部18针对第1评价要素和第2评价要素,判定从现状的到达等级起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针对在等级履历数据中记录有与现状的到达等级的组合相同的组合的客户端102,通过将在该相同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到达等级中的频数最高的到达等级设为目标等级,从而用户能够以过去的IT的导入倾向为参考,拟定IT的导入计划。由此,IT运用评价系统300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基于IT运用的现状而得到与作为将来目标的等级相关的方针。
实施方式3.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在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包含与最新的判定结果的组合相同的值的组合在内的其他装置的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该相同的值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值的组合即第1组合、和在第1组合之后记录的值的组合即第2组合。在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1以及2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1以及2不同的结构。
图32所示的步骤S31与图18所示的步骤S31相同。在步骤S7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31中提取出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与步骤S31中参照的组合相同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第1组合和在第1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第2组合。在最新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即组合是“2B”且某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等级履历数据中包含了“1A”、“2A”、“2B”、“3B”、“3C”以及“4C”各组合的时序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该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2B”的下一个记录的第1组合即“3B”、和在“3B”的下一个记录的第2组合即“3C”。
在步骤S7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在步骤S71中提取出的第1组合的数量和在步骤S71中提取出的第2组合的数量分别按值分类进行总计。在步骤S73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步骤S72中的总计结果,对目标等级进行判定。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第1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对在现状的到达等级的下一个应指向的目标等级进行判定。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第2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对在该目标等级的下一个应指向的目标等级进行判定。在步骤S74中,提示部14对步骤S73中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结束图32所示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3,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得到从现状的到达等级起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和从该目标等级起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
图33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进行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到达等级的组合进行选择。
图33所示的步骤S31与图18所示的步骤S31相同。在步骤S8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31中提取出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与步骤S31中参照的组合相同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第1组合。举例而言,在最新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即组合是“2B”且某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等级履历数据中包含了“1A”、“2A”、“2B”、“2C”、“3B”、“3C”以及“3D”各组合的时序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该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2B”的下一个记录的第1组合即“2C”。
在步骤S8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到达等级的组合进行选择。目标等级判定部18按照用户的手工输入,对到达等级的组合进行选择。用户能够指定任意的组合作为在步骤S82中选择的组合。
在步骤S83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31中提取出的等级履历数据中提取在第1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值的组合与在步骤S82中选择出的组合相同的等级履历数据。当在步骤S82中选择出的组合是“3B”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提取如上述的“1A”、“2A”、“2B”、“2C”、“3B”、“3C”以及“3D”各组合那样在作为第1组合的“2C”的下一个包含“3B”的等级履历数据。
在步骤S84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83中提取出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与该选择出的组合相同的组合的下一个存储的组合即第2组合。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1A”、“2A”、“2B”、“3B”、“3C”以及“3D”各组合,提取在步骤S82中选择出的组合即“3B”的下一个记录的第2组合即“3C”。
在步骤S85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在步骤S81中提取出的第1组合的数量和在步骤S84中提取出的第2组合的数量分别按值分类进行总计。在步骤S86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步骤S85中的总计结果,对目标等级进行判定。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第1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对现状的到达等级的下一个应指向的目标等级进行判定。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第2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判定在该目标等级的下一个选择出的组合的下一个应指向的目标等级。在步骤S87中,提示部14对步骤S86中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进行提示。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结束图33所示的动作。
根据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1,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提示从现状的到达等级起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和从在该目标等级的下一个选择出的组合起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在实施方式3的变形例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包含频数最大的第1组合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第2组合。
图34所示的步骤S31与图18所示的步骤S31相同。图34所示的步骤S81与图33所示的步骤S81相同。在步骤S91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在步骤S81中提取出的第1组合的数量按值分类进行总计。
在步骤S92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31中提取出的等级履历数据中提取包含频数最大的第1组合的等级履历数据。举例而言,在最新的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即组合是“2B”且某IT运用评价装置101的等级履历数据中包含了“1A”、“2A”、“2B”、“2C”、“3B”、“3C”以及“3D”各组合的时序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在步骤S81中提取作为第1组合的“2C”。在频数最大的第1组合是“2C”的情况下,目标等级判定部18提取包含该时序的等级履历数据。
在步骤S93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在步骤S92中提取出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第1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第2组合。目标等级判定部18从上述“1A”、“2A”、“2B”、“2C”、“3B”、“3C”以及“3D”各组合,提取在作为第1组合的“2C”的下一个记录的作为第2组合的“3B”。在步骤S94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对在步骤S93中提取出的第2组合的数量按值分类进行总计。
在步骤S95中,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步骤S91中的总计结果和步骤S94中的总计结果,对目标等级进行判定。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第1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对在现状的到达等级的下一个应指向的目标等级进行判定。目标等级判定部18基于第2组合的数量的总计结果,判定在该目标等级的下一个应指向的目标等级。在步骤S96中,提示部14提示步骤S95中的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结束图34所示的动作。
图35是表示通过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的提示部14进行的目标等级的提示的例子的图。提示部14通过从表示现状的到达等级的块指向表示目标等级的块的箭头,表示在现状的到达等级的下一个应指向的目标等级。提示部14通过从表示该目标等级的块起的箭头而表示在现状的到达等级的下一个目标等级的再下一个应指向的目标等级。由此,提示部14能够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向用户提示从现状的到达等级起推荐的到达等级的推移。
根据实施方式3,IT运用评价装置100通过从等级履历数据提取第1组合和第2组合,从而能够对现状的到达等级的下一个目标等级和该目标等级的再下一个目标等级进行判定。IT运用评价装置100能够得到从现状的到达等级起推荐的到达等级的推移。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基于IT运用的现状而得到与作为将来目标的等级相关的方针。实施方式2的服务器201的目标等级判定部18与实施方式3的目标等级判定部18相同,也可以对现状的到达等级的下一个目标等级和该目标等级的再下一个目标等级进行判定。
实施方式4.
图36是表示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的提示部14提示的信息的例子的图。在实施方式4中,提示部14对成为用于使第1评价要素以及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到达目标等级的启示的信息进行提示。在实施方式4中,对与实施方式1至3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主要说明与实施方式1至3不同的结构。
如图22所示,当在对目标等级进行提示的画面中存在对到达等级进行指定的操作的情况下,提示部14提示与所指定的到达等级相关的信息。图36表示提示与到达等级“3C”相关的定义、实现事例以及产品这些信息的例子。
根据实施方式4,IT运用评价装置100对成为用于使第1评价要素以及第2评价要素的到达等级到达目标等级的启示的信息进行提示。用户能够以所提示的信息为参考,拟定IT的导入计划。由此,IT运用评价装置100具有如下效果,即,能够提示在IT的导入中可作为参考的信息。
以上的实施方式所示的结构示出了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也能够与其他公知的技术进行组合,还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0、70控制部,11、71存储部,12、72通信部,13输入部,14提示部,15模板创建部,16自动化判定部,17规模判定部,18目标等级判定部,19模板储存部,20、60、73数据储存部,21等级履历储存部,22概况储存部,23操作履历储存部,31 CPU,32 RAM,33 ROM,34外部存储装置,35通信I/F,36输入设备,37显示器,38总线,40供应链,41工厂,42材料制造商,43部件制造商,44采购部门,45A、45B、45C车间,46产品保管部门,47物流部门,48销售部门,50输入格式,51模板,100、101 IT运用评价装置,102客户端,110通信网络,200、201服务器,300 IT运用评价系统。
Claims (12)
1.一种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对将包含单位工序的集合在内的被管理工序作为对象的工序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进行评价,
该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1到达等级判定部,其对所述工序管理的自动化的进度即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由此判定所述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1到达等级;
第2到达等级判定部,其通过对信息技术被运用于所述工序管理的所述集合的规模即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从而判定所述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2到达等级;
目标等级判定部,其使用所述第1到达等级和所述第2到达等级,对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进行判定;以及
等级履历储存部,其对表示过去判定出的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进行储存,
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从在所述等级履历储存部中储存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参照过去判定出的所述第1到达等级的变迁和过去判定出的所述第2到达等级的变迁,由此判定所述目标等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参照表示所述第1到达等级和所述第2到达等级的最新判定结果的值的组合,从在所述等级履历储存部中储存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中的包含与所述组合相同的值的组合在内的等级履历数据,参照过去判定出的所述第1到达等级的变迁和过去判定出的所述第2到达等级的变迁,由此判定所述目标等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从在所述等级履历储存部中储存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中的包含与所述组合相同的值的组合在内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所述相同的值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值的组合,对提取出的组合的数量进行总计,基于总计结果对所述目标等级进行判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从在所述等级履历储存部中储存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中的包含与所述组合相同的值的组合在内的各个等级履历数据,提取在所述相同的值的组合的下一个记录的值的组合即第1组合、和在所述第1组合之后记录的值的组合即第2组合,对所述第1组合的数量和所述第2组合的数量进行总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概况储存部,该概况储存部对第1概况数据和第2概况数据进行储存,该第1概况数据表示所述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即第1装置的概况,该第2概况数据表示所述第1装置以外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即第2装置的概况,
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从在所述等级履历储存部中储存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跟包含与所述第1概况数据的内容共通的内容的所述第2概况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基于提取出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中的包含所述相同的值的组合在内的等级履历数据,判定所述目标等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履历数据储存部,该操作履历数据储存部对第1操作履历数据和第2操作履历数据进行储存,该第1操作履历数据表示通过所述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即第1装置进行的操作的履历,该第2操作履历数据表示通过所述第1装置以外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即第2装置进行的操作的履历,
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从在所述等级履历储存部中储存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的集合提取跟包含与所述第1操作履历数据的内容共通的内容的所述第2操作履历数据具有对应关系的等级履历数据,基于提取出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中的包含所述相同的值的组合在内的等级履历数据对所述目标等级进行判定。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提示部,该提示部提示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的所述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示部提示所述第1到达等级和所述第2到达等级的判定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示部提示成为用于使所述第1到达等级和所述第2到达等级到达所述目标等级的启示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示部提示成为用于使所述第1到达等级和所述第2到达等级到达所述目标等级的启示的信息。
11.一种信息技术运用评价系统,其对将包含单位工序的集合在内的被管理工序作为对象的工序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进行评价,
该信息技术运用评价系统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1到达等级判定部,其对所述工序管理的自动化的进度即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由此判定所述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1到达等级;
第2到达等级判定部,其通过对信息技术被运用于所述工序管理的所述集合的规模即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从而判定所述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2到达等级;
目标等级判定部,其使用所述第1到达等级和所述第2到达等级,对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进行判定;
服务器,其与网络连接,该服务器具有所述第1到达等级判定部、所述第2到达等级判定部和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以及
客户端,其具有输入表示信息技术的运用现状的信息的输入部、以及提示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的所述目标等级的判定结果的提示部,该客户端与所述网络连接,
所述服务器具有等级履历储存部,该等级履历储存部对表示过去判定出的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进行储存,
所述目标等级判定部从在所述等级履历储存部中储存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参照过去判定出的所述第1到达等级的变迁和过去判定出的所述第2到达等级的变迁,由此判定所述目标等级。
12.一种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其通过计算机执行将包含单位工序的集合在内的被管理工序作为对象的工序管理中的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的评价,
该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对所述工序管理的自动化的进度即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由此判定所述第1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1到达等级;
通过对信息技术被运用于所述工序管理的所述集合的规模即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进行评价,从而判定所述第2评价要素的现状的到达等级即第2到达等级;
使用所述第1到达等级和所述第2到达等级,对推荐为目标的到达等级即目标等级进行判定;以及
对表示过去判定出的到达等级的履历的等级履历数据进行储存,
在对所述目标等级进行判定的工序中,从所储存的所述等级履历数据,参照过去判定出的所述第1到达等级的变迁和过去判定出的所述第2到达等级的变迁,由此判定所述目标等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18002 WO2019215855A1 (ja) | 2018-05-09 | 2018-05-09 | 情報技術活用評価装置、情報技術活用評価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技術活用評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54466A CN112154466A (zh) | 2020-12-29 |
CN112154466B true CN112154466B (zh) | 2022-07-01 |
Family
ID=68467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3172.4A Active CN112154466B (zh) | 2018-05-09 | 2018-05-09 | 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信息技术运用评价系统及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10248528A1 (zh) |
JP (1) | JP6608092B1 (zh) |
CN (1) | CN112154466B (zh) |
DE (1) | DE112018007447T5 (zh) |
WO (1) | WO20192158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59454B2 (ja) | 2020-09-17 | 2024-10-0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施策提案装置、施策提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3399A (zh) * | 1997-04-22 | 1998-12-3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媒体信息推荐装置 |
JP2009187464A (ja) * | 2008-02-08 | 2009-08-20 | Yazaki Corp | 生産自動化支援装置 |
CN102279966A (zh) * | 2010-06-08 | 2011-12-14 |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 信息提供装置以及信息提供方法 |
CN103608835A (zh) * | 2011-06-10 | 2014-02-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内容处理装置、内容处理方法、程序以及集成电路 |
CN110352438A (zh) * | 2017-03-03 | 2019-10-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及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24778A (ja) * | 1992-05-14 | 1993-12-07 | Hitachi Ltd | 製造設備設計装置 |
JP4226269B2 (ja) * | 2002-05-09 | 2009-02-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定格銘板製造方法及び定格銘板製造プログラム |
EP1877920A4 (en) * | 2005-04-21 | 2010-07-07 | Imrc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NG RESOURCE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US8712812B2 (en) * | 2008-12-22 | 2014-04-29 | Wells Fargo Bank, N.A. | Strategic planning management |
US20120059680A1 (en) * | 2010-09-02 | 2012-03-08 | Cox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essments |
WO2015134655A2 (en) * | 2014-03-05 | 2015-09-11 | Adeptdc Co.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lligent controls for optim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ata center operations |
-
2018
- 2018-05-09 WO PCT/JP2018/018002 patent/WO20192158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05-09 US US17/047,075 patent/US2021024852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8-05-09 JP JP2019505081A patent/JP6608092B1/ja active Active
- 2018-05-09 DE DE112018007447.1T patent/DE112018007447T5/de active Pending
- 2018-05-09 CN CN201880093172.4A patent/CN1121544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03399A (zh) * | 1997-04-22 | 1998-12-30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媒体信息推荐装置 |
JP2009187464A (ja) * | 2008-02-08 | 2009-08-20 | Yazaki Corp | 生産自動化支援装置 |
CN102279966A (zh) * | 2010-06-08 | 2011-12-14 | 索尼计算机娱乐公司 | 信息提供装置以及信息提供方法 |
CN103608835A (zh) * | 2011-06-10 | 2014-02-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内容处理装置、内容处理方法、程序以及集成电路 |
CN110352438A (zh) * | 2017-03-03 | 2019-10-1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及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608092B1 (ja) | 2019-11-20 |
DE112018007447T5 (de) | 2021-01-07 |
JPWO2019215855A1 (ja) | 2020-05-28 |
US20210248528A1 (en) | 2021-08-12 |
CN112154466A (zh) | 2020-12-29 |
WO2019215855A1 (ja) | 2019-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501605B2 (ja) | 棚割支援装置、棚割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4539103B2 (ja) | 損益管理情報提示方法及び損益管理情報提示装置、並びに損益管理情報提示処理プログラム | |
JP5192476B2 (ja) | 作業支援システム、作業支援方法、および作業支援プログラム | |
JP6467264B2 (ja) | 計画作成支援装置および計画作成支援方法 | |
KR102024276B1 (ko) | 맞춤형 창업 학습 제공 방법 | |
JP6613210B2 (ja) | 人材育成支援システム | |
KR101077038B1 (ko) | 건설 가치공학 통합관리 시스템 | |
CN112154466B (zh) | 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信息技术运用评价系统及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 | |
CN116663909A (zh) | 供应商风险识别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 |
JP6605407B2 (ja) | 人材育成支援システム | |
Murali et al. | Supplier selection by using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 |
JP5140509B2 (ja) | 設計事例検索装置,設計事例検索プログラム | |
US20170262424A1 (en) | Simulation system, simulation method, and simulation program | |
CN110352438B (zh) | 信息技术运用评价装置及信息技术运用评价方法 | |
JP2017068418A (ja) | 計画支援システム及び計画支援方法 | |
JP4280045B2 (ja) | 生産量算定方法,生産量算定装置,生産量算定システム,生産量算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 |
WO2020250810A1 (ja)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
JP6282993B2 (ja) | 需要予測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3010246A (ja) | 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選定装置及び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を選定する方法 | |
AU2020201689A1 (en) | Cognitive forecasting | |
JP2019149109A (ja) | 調達先決定支援プログラム、装置、及び方法 | |
JP6997489B1 (ja) | 営業組織のマネジメント支援装置、営業組織のマネジメント支援システム、営業組織のマネジメント支援方法、営業組織のマネジメント支援プログラム | |
CN116050227B (zh) | 一种有限元结构力图显示方法 | |
JP7103153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サービス表示方法およびサービス表示プログラム | |
JP7222688B2 (ja) | 情報処理端末、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