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51878B - 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51878B
CN112151878B CN202011013392.7A CN202011013392A CN112151878B CN 112151878 B CN112151878 B CN 112151878B CN 202011013392 A CN202011013392 A CN 202011013392A CN 112151878 B CN112151878 B CN 112151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type pole
area
diaphragm
lithium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1339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51878A (zh
Inventor
高冲
程辉
吴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Gotio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Guoxuan High Tech Power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1339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518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51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18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51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51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3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with folded construction elements except wound ones, i.e. folded positive or negative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e.g. with "Z"-shaped electrodes or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其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锂电池包括:隔膜、A型极片单元和B型极片单元;所述A型极片单元包括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所述B型极片单元括第一B型极片、第二B型极片、第三B型极片;所述隔膜具有相背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按照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顺序绕卷,等等。本申请能够较好的结合卷绕式、叠片式各自的优点,在保证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制造精度高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的动力锂电池的卷芯采用卷绕、叠片的成型方式加工制作,但两者均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卷绕式卷芯的截面呈椭圆形,在圆角处易出现反应不均匀、活性材料掉粉等缺陷,卷绕式的优点在于速度较快,能够批量生产;而叠片式卷芯的优点在于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多采用“Z型叠片”、热复合叠片的方式,但这两种方式都不可避免的需要对极片进行堆叠,制造精度难以保证,效率较低,难以大批量生产。
基于以上缺陷,亟需一种新的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其能够较好的结合卷绕式、叠片式各自的优点,在保证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制造精度高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包括:
隔膜、A型极片单元和B型极片单元;所述A型极片单元包括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所述B型极片单元括第一B型极片、第二B型极片、第三B型极片;所述隔膜具有相背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按照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顺序绕卷,以使所述第一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面之间,所述第二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二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三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七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三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六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五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四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五区域的第二面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A型极片单元和所述B型极片单元的正负属性相反。
优选地,相邻区域之间具有间距。
优选地,所述第三A型极片、所述第三B型极片、所述第一A型极片、所述第一B型极片、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堆叠。
优选地,当所述锂电池中的隔膜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三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B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B型极片和所述第三B型极片之间的间距。
优选地,当所述锂电池中的隔膜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A型极片和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错开位置,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相背对的位置,所述第三A型极片和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错开位置。
优选地,所述A型极片单元通过热复合或者黏胶的方式或者机械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上;所述B型极片单元通过热复合或者黏胶的方式或者机械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上。
一种锂电池的制造方法,隔膜具有相背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隔膜具有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
所述锂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A型极片单元中的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分别依次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第六区域;
将所述隔膜在第二A型极片靠近第一A型极片的一端处进行折叠,折叠时另所述隔膜的第一面朝向第一面方向折叠,以使所述第一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二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面之间;
将第一B型极片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二区域或第一区域上;
将所述隔膜在所述第一A型极片与所述第二A型极片之间处进行折叠,折叠时另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二区域朝向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一区域方向折叠,以使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面之间;
将第二B型极片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三区域或第一面的第七区域上;
将所述隔膜在第三A型极片靠近第二A型极片的一端处进行折叠,折叠时另所述第二B型极片朝向所述隔膜的第一面的第七区域方向折叠,以使所述第三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六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五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三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七区域的第一面之间;
将第三B型极片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五区域上或第二面的第四区域;
将所述隔膜在第三A型极片靠近第二A型极片的一端处进行折叠,折叠时另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五区域朝向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四区域方向折叠,以使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五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二面之间。
优选地,B型极片单元包括所述第一B型极片、所述第二B型极片、所述第三B型极片,所述A型极片单元和所述B型极片单元的正负属性相反。
优选地,在将A型极片单元中的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分别依次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第六区域时,所述第一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三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
在四次折叠以后,所述第三A型极片、所述第三B型极片、所述第一A型极片、所述第一B型极片、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堆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锂电池可以通过在隔膜的第一面上铺设好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然后将隔膜进行折叠,再加入B型极片的方式,如此不断循环,总共通过四次折叠,最终形成该锂电池的成品卷芯结构。对于3个A型极片加上三个B型极片,只需进行4次折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Z形叠片”工艺,每次只能堆叠一个极片,本申请可以减少折叠的次数。折叠次数的大幅降低,出现折叠误差的概率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芯因极片偏差造成的短路概率。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发明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A型极片单元与隔膜来料初始状态;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首次折叠进行时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首次折叠完成后的状态;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放入第一B型极片时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二次折叠进行时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二次折叠完成后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放入第二B型极片时的状态;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三次折叠进行时的状态;
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三次折叠完成后的状态;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放入第三B型极片时的状态;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四次折叠进行时的状态;
图1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四次折叠完成后的状态;
图1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裁断隔膜后的成品卷芯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第一A型极片;2、第二A型极片;3、第三A型极片;4、第一B型极片;5、第二B型极片;6、第三B型极片;7、隔膜;71、第一区域;72、第二区域;73、第三区域;74、第四区域;75、第五区域;76、第六区域;77、第七区域;78、第一面;79、第二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较好的结合卷绕式、叠片式各自的优点,在保证电池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制造精度高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锂电池,图1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裁断隔膜后的成品卷芯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所述锂电池可以包括:隔膜、A型极片单元和B型极片单元;所述A型极片单元包括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所述B型极片单元括第一B型极片、第二B型极片、第三B型极片;所述隔膜具有相背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按照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顺序绕卷,以使所述第一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面之间,所述第二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二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三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七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三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六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五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四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五区域的第二面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A型极片单元和所述B型极片单元的正负属性相反。
本申请中的锂电池可以通过在隔膜的第一面上铺设好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然后将隔膜进行折叠,再加入B型极片的方式,如此不断循环,总共通过四次折叠,最终形成该锂电池的成品卷芯结构。对于3个A型极片加上三个B型极片,只需进行4次折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Z形叠片”工艺,每次只能堆叠一个极片,本申请可以减少折叠的次数。折叠次数的大幅降低,出现折叠误差的概率大大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芯因极片偏差造成的短路概率。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锂电池,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如图13所示,所述锂电池可以包括:不导电的隔膜、A型极片单元和B型极片单元。所述A型极片单元包括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所述B型极片单元括第一B型极片、第二B型极片、第三B型极片。所述A型极片单元和所述B型极片单元的正负属性相反。极片可以是指将正极或负极活性材料均匀涂覆在铝箔或铜箔上,经过烘烤、辊压、裁切后形成的。极片为正极片时,将正极活性材料均匀涂覆在铝箔上,经过烘烤、辊压、裁切后形成的,极片为负极片时,将负极活性材料均匀涂覆在铜箔上,经过烘烤、辊压、裁切后形成的。
如图13所示,所述隔膜具有相背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相邻区域之间具有间距,以为折叠时提供侧边竖直方向的连接。
当所述锂电池折叠完成以后为成品时,如图13所示,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按照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顺序绕卷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如图13所示,第一方向可以是逆时针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顺时针方向。当所述锂电池折叠完成以后为成品时,所述第一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面之间,所述第二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二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三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七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三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六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五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四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五区域的第二面之间。
如图13所示,当所述锂电池折叠完成以后为成品时,所述第三A型极片、所述第三B型极片、所述第一A型极片、所述第一B型极片、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堆叠。具体方向为由上向下方向。
当所述锂电池中的隔膜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三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B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B型极片和所述第三B型极片之间的间距。
作为可行的,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分别依次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第六区域上,第一B型极片、第二B型极片、第三B型极片分别依次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五区域上。具体而言,所述A型极片单元通过热复合或者黏胶的方式或者机械固定的方式等固定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上。所述B型极片单元通过热复合或者黏胶的方式或者机械固定的方式等固定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上。
当所述锂电池中的隔膜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A型极片和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错开位置,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相背对的位置,所述第三A型极片和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错开位置。
在本申请中还公开了一种上述锂电池的制造方法,首先,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A型极片单元与隔膜来料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隔膜具有相背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隔膜具有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右端)向第二端(左端)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相邻区域之间具有间距,以便折叠时给翻转处留有余量。
该锂电池的制造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如图1所示,将A型极片单元中的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分别依次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第六区域。例如,所述A型极片单元通过热复合或者黏胶的方式或者机械固定的方式等固定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上即可,本申请中并不限定其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S1小于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三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S2。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首次折叠进行时的状态,如图2所示,将所述隔膜在第二A型极片靠近第一A型极片的一端处进行折叠,可以是180度的折叠操作。折叠时另所述隔膜的第一面朝向第一面方向折叠,以使所述第一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二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面之间,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首次折叠完成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
图4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放入第一B型极片时的状态,如图4所示,将第一B型极片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二区域或第一区域上。例如,所述B型极片单元通过热复合或者黏胶的方式或者机械固定的方式等固定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上即可,本申请中并不限定其具体的实施方式。
图5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二次折叠进行时的状态,如图5所示,将所述隔膜在所述第一A型极片与所述第二A型极片之间处进行折叠,可以是180度的折叠操作。折叠时另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二区域朝向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一区域方向折叠,图6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二次折叠完成后的状态,如图6所示,以使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面之间。
图7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放入第二B型极片时的状态,如图7所示,将第二B型极片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三区域或第一面的第七区域上。
图8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三次折叠进行时的状态,如图8所示,将所述隔膜在第三A型极片靠近第二A型极片的一端处进行折叠,可以是180度的折叠操作。折叠时另所述第二B型极片朝向所述隔膜的第一面的第七区域方向折叠,图9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三次折叠完成后的状态,如图9所示,以使所述第三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六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五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三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七区域的第一面之间。
图10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放入第三B型极片时的状态,如图10所示,将第三B型极片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五区域或第二面的第四区域上。
图1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四次折叠进行时的状态,如图11所示,将所述隔膜在第三A型极片靠近第二A型极片的一端处进行折叠,可以是180度的折叠操作。折叠时另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五区域朝向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四区域方向折叠,图1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中四次折叠完成后的状态,如图12所示,以使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五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二面之间。将第二B型极片下方超过第二B型极片左端的隔膜裁断,在四次折叠以后,所述第三A型极片、所述第三B型极片、所述第一A型极片、所述第一B型极片、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在竖直方向上由上向下依次堆叠,即得到如图13所示的锂电池的成品卷芯结构。
在本申请中A型极片、B型极片中极片的层数可以是三层,也可以是更多层,在本申请中可根据需要重复上述动作进行多次折叠,从而得到具有更多层A型极片和B型极片的锂电池。
本申请中的锂电池制作方法通过在隔膜的第一面上铺设好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然后将隔膜进行折叠,再加入B型极片的方式,如此不断循环,总共通过四次折叠,最终形成该锂电池的成品卷芯结构,这种折叠方式操作简单,易于批量加工生产。对于3个A型极片加上三个B型极片,只需进行4次折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Z形叠片”工艺,每次只能堆叠一个极片。本申请可以在制作锂电池时减少折叠次数,当折叠次数大幅降低时,出现折叠误差的概率将大大减少,制造精度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芯因极片偏差造成的短路概率,最终有效提升了锂电池的制造合格率。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包括:
隔膜、A型极片单元和B型极片单元;所述A型极片单元包括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所述B型极片单元括第一B型极片、第二B型极片、第三B型极片;所述隔膜具有相背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按照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的顺序绕卷,以使所述第一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面之间,所述第二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二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三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七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三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六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五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四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五区域的第二面之间;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所述A型极片单元和所述B型极片单元的正负属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相邻区域之间具有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A型极片、所述第三B型极片、所述第一A型极片、所述第一B型极片、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堆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锂电池中的隔膜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三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B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B型极片和所述第三B型极片之间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锂电池中的隔膜为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A型极片和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错开位置,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相背对的位置,所述第三A型极片和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错开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A型极片单元通过热复合或者黏胶的方式或者机械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上;所述B型极片单元通过热复合或者黏胶的方式或者机械固定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上。
7.一种锂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隔膜具有相背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隔膜具有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所述隔膜自第一端向第二端依次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和第七区域;
所述锂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A型极片单元中的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分别依次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第六区域;
将所述隔膜在第二A型极片靠近第一A型极片的一端处进行折叠,折叠时令所述隔膜的第一面朝向第一面方向折叠,以使所述第一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二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三区域的第一面之间;
将第一B型极片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二区域或第一区域上;
将所述隔膜在所述第一A型极片与所述第二A型极片之间处进行折叠,折叠时令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二区域朝向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一区域方向折叠,以使所述第一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一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面之间;
将第二B型极片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三区域或第一面的第七区域上;
将所述隔膜在第三A型极片靠近第二A型极片的一端处进行折叠,折叠时令所述第二B型极片朝向所述隔膜的第一面的第七区域方向折叠,以使所述第三A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六区域的第一面和所述第五区域的第一面之间,所述第二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三区域的第二面和第七区域的第一面之间;
将第三B型极片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五区域上或第二面的第四区域;
将所述隔膜在第三A型极片靠近第二A型极片的一端处进行折叠,折叠时令隔膜的第二面的第五区域朝向所述隔膜的第二面的第四区域方向折叠,以使所述第三B型极片位于所述隔膜第五区域的第二面和所述第四区域的第二面之间,B型极片单元包括所述第一B型极片、所述第二B型极片、所述第三B型极片,所述A型极片单元和所述B型极片单元的正负属性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相邻区域之间具有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电池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A型极片单元中的第一A型极片、第二A型极片、第三A型极片分别依次固定铺设在所述隔膜的第一面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第六区域时,所述第一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三A型极片之间的间距;
在四次折叠以后,所述第三A型极片、所述第三B型极片、所述第一A型极片、所述第一B型极片、所述第二A型极片和所述第二B型极片在竖直方向上依次堆叠。
CN202011013392.7A 2020-09-24 2020-09-24 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2151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3392.7A CN112151878B (zh) 2020-09-24 2020-09-24 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13392.7A CN112151878B (zh) 2020-09-24 2020-09-24 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1878A CN112151878A (zh) 2020-12-29
CN112151878B true CN112151878B (zh) 2021-07-30

Family

ID=73897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13392.7A Active CN112151878B (zh) 2020-09-24 2020-09-24 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5187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83240A (ko) * 2014-01-09 2015-07-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하이브리드 스택-폴딩형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09004260A (zh) * 2018-07-02 2018-12-14 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切叠片卷绕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制备方法
CN110380129A (zh) * 2019-07-25 2019-10-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83638A (zh) * 2019-09-23 2020-02-1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堆叠式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35754A (zh) * 2019-01-14 2020-07-21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用于二次电池的堆叠式果冻卷,包含其的电池单元,包含其的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83240A (ko) * 2014-01-09 2015-07-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하이브리드 스택-폴딩형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09004260A (zh) * 2018-07-02 2018-12-14 浙江衡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切叠片卷绕式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电芯的制备方法
CN111435754A (zh) * 2019-01-14 2020-07-21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用于二次电池的堆叠式果冻卷,包含其的电池单元,包含其的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80129A (zh) * 2019-07-25 2019-10-25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83638A (zh) * 2019-09-23 2020-02-11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卷绕堆叠式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51878A (zh) 202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53515B1 (ja) 積層式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101336308B1 (ko) 전극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및 디바이스
KR101387424B1 (ko) 전폭의 길이가 동일하고 전장의 길이가 상이한 전극 유닛들로 이루어진 전극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및 디바이스
US9614248B2 (en) Stack-folding type electrode assembl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40050959A1 (en) Stepwise electrode assembly having variously-shaped corner and secondary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US11757124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1385732B1 (ko) 전장의 길이가 동일하고 전폭의 길이가 상이한 전극 유닛들로 이루어진 전극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지셀 및 디바이스
KR20140035646A (ko) 2차 전지 내부 셀 스택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되는 셀 스택
CN110783638B (zh) 一种卷绕堆叠式电芯及其制备方法
CN210443627U (zh) 一种可弯曲折叠的电芯及电池
CN107171017B (zh) 一种卷绕-堆叠式电池
JP2009016122A (ja) 積層型二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CN112151878B (zh) 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101710060B1 (ko) 스택-폴딩형 전극조립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795939A (zh) 电极组件及电芯
JP5561798B2 (ja) 積層型二次電池および組電池
CN113964370B (zh) 一种四极组结构的动力电池及其装配方法
CN113437348B (zh) 一种双向可弯曲柔性电池及制造方法
JP6055907B2 (ja) 多数の電極組立体を含む二次電池
CN206976506U (zh) 一种卷绕‑堆叠式电池
CN215732080U (zh) 一种夹叠式电芯以及电池
CN217134454U (zh) 一种大极片叠片电芯单元及叠片电芯结构
CN220774652U (zh) 一种叠片电芯及电池
CN220774673U (zh) 一种正负极片交错排布的叠片电芯及电池
CN219534810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