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49950A - 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49950A
CN112149950A CN202010787187.XA CN202010787187A CN112149950A CN 112149950 A CN112149950 A CN 112149950A CN 202010787187 A CN202010787187 A CN 202010787187A CN 112149950 A CN112149950 A CN 1121499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rse
time
courses
determining
less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71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海波
程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Qiangz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Qiangz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Qiangz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Qiangzh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718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499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499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499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3Calendar-based scheduling for persons or grou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0Education
    • G06Q50/205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or guidanc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其中,所述关联是指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其中,K为正整数;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基于所述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如此,不仅避免了各课程在时间安排上的冲突,还在各课程的时间受外界因素干扰时,需要对被干扰的课程再次进行时间安排的安排难度,增强了各课程在时间编排上的适应性。

Description

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教学管理领域,特别是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课程信息的编排是高校教学环节中必须面临的重要业务环节,其主要涉及几个相关对象的安排,诸如与各课程对应的课程时间、课程教室、课程教师等。对于不同的课程,其所需要的课程时长、教室座位数的要求不一,而所面临的课程教室、课程教师资源有限。现有技术中,教务对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不一,但是,经常会出现各课程在课程信息的编排上适应性差或编排后的课程之间存在冲突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的编排好所有课程的课程信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各课程在课程信息的编排上适应性差或编排后的课程之间存在冲突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其中,所述关联是指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其中,K为正整数;
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
基于所述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K门课程中任意两门课程之间相同的学员数量为零,为所述任意两门课程设置相同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任一所述安排时间对应的各课程;
获取所述任一所述安排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基于所述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安排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其中,学员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越靠前;
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安排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包括:
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
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教室,基于所述各教室的座位数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
若所述座位数总和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确定所述各课程与所述各教室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座位数总和不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删除所述任一所述安排时间对应的至少一门课程,其中,所述学员数量越小,被删除的顺序越靠前;
更新所述被删除的至少一门课程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
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
根据所述课程教师数量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确定所述课程教师与所述教室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课程教师不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根据预设条件增加所述课程教师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课程教师在所述任一时间空闲和所述课程教师与所述教室无安排关联。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课程信息的安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其中,所述关联是指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其中,K为正整数;
排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所述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中任一项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所述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方法中任一项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其中,所述关联是指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其中,K为正整数;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基于所述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即本申请实施例根据各课程各自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不仅避免了各课程在时间安排上的冲突,还在各课程的时间受外界因素干扰时,需要对被干扰的课程再次进行时间安排的安排难度,增强了各课程在时间编排上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考试场景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对应第一考试时间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其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其中,所述关联是指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其中,K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取K为大于3的正整数,则所述K门课程可以包括:第一课程、第二课程、…第K课程。所述其他课程为K门课程中除选定课程之外的课程。
所述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可以应用于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方式步骤:
方式一: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K门课程中第一课程对应的与所述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
其中,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K门课程中第一课程对应的与所述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可以包括:
首先,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分别确定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第一课程与第K课程之间是否相关联;
这里,确定两门课程关联是指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分别确定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第一课程与第K课程之间是否相关联可以是: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认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是否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确认第一课程与第K课程是否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其中,第一课程与第K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可以是指存在至少一个既选修了第一课程又选修了第K课程的学员。
其次,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与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
这里,若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则确定第二课程是与所述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若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没有一个相同的学员,则确定第二课程不是与所述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
最后,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与所述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并将该数量作为第一课程对应的与所述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
这里,若K门课程中与第一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没有,则第一课程对应的与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0;若K门课程中与第一课程相关联的课程只有第二课程,则第一课程对应的与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1;若与第一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第二课程、第K课程,则第一课程对应的与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2等等。
方式二: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K门课程中第二课程对应的与所述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
这里,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K门课程中第二课程对应的与所述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可以包括:
首先,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分别确定第二课程与第一课程、…、第二课程与第K课程之间是否相关联;
其次,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与所述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
这里,若第二课程与第K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则确定第K课程是与所述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若第二课程与第K课程没有一个相同的学员,则确定第K课程不是与所述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
最后,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与所述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并将其作为第二课程对应的与所述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
这里,若K门课程中与第二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没有,则第二课程对应的与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0;若K门课程中与第二课程相关联的课程只有第一课程,则第二课程对应的与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1;若与第二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第一课程、第K课程,则第二课程对应的与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2等等。
依此类推……,
直至方式K: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K门课程中第K课程对应的与所述第K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
这里,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K门课程中第二课程对应的与所述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可以包括:
首先,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第K课程与第一课程、…、第K课程与第K-1课程之间是否相关联;
其次,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与所述第K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
最后,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与所述第K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并将其作为第K课程对应的与所述第K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
值得说明的是,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可以按上述方式一至方式K的顺序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也可以随机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还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默认顺序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等等。
步骤102: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
这里,所述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可以是针对各课程不同应用场景的时间安排顺序,例如,各课程考试场景的时间安排顺序或各课程的上课场景的时间安排顺序等。
这里,所述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比较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的大小关系,并根据由大至小的排列顺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例如,所述K门课程包括第一课程至第五课程,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与第一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1,与第二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2,与第三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0,与第四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3,与第五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为4,那么,根据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为:第五课程、第四课程、第二课程、第一课程、第三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K门课程中,可能会出现两门课程分别对应的与各自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相等的情况,那么,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会设置这两门课程之间的时间安排顺序能够互相置换。例如,上述举例中第三课程的所述数量为1,那么,根据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为:第五课程、第四课程、第二课程、第一课程、第三课程;或者是,第五课程、第四课程、第二课程、第三课程、第一课程。
步骤103:基于所述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
这里,所述基于所述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所述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逐一选择各课程的考试时间或上课时间。例如,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是第五课程、第四课程、第二课程、第三课程、第一课程,则依次根据所述第五课程、第四课程、第二课程、第三课程、第一课程的顺序选择各自的考试时间或上课时间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以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来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是因为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越大,能与该课程安排在相时间的课程数量就越少,故将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越大的课程优先确定时间,能够减小课程会被不确定因素影响时,需要对被影响课程再次进行安排的安排难度,增强了各课程的适应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K门课程中任意两门课程之间相同的学员数量为零,为所述任意两门课程设置相同的时间。
这里,若所述K门课程中至少两门课程之间相同的学员数量为零,设置所述至少两门课程的时间相同,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检测到K门课程中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之间的相同的学员数量为零,则设置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的时间相同;或者是,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检测到K门课程到第一课程与第二课程、第K课程之间的相同学员数量均为零,则设置第一课程、第二课程、第K课程的时间相同。
如此,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将不具备相同学员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既避免了各课程之间在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又降低了各课程对时间的要求标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
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基于所述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其中,学员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越靠前;
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
这里,所述确定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具体可以是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根据K门课中各课程对应的时间确定各所述时间分别对应的课程。例如,所述K门程中第一课程对应的时间为星期一上午8:00,第二课程对应的时间为星期一下午2:00,第三课程对应的时间为星期一上午8:00,第四课程对应的时间为星期二上午8:00,第五课程对应的时间为星期二下午2:00;则所述确定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可以是: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星期一上午8:00对应的课程是第一课程和第三课程,或者是确定星期一下午2:00对应的课程是第二课程,或者是确定星期二上午8:00对应的课程是第四课程,或者是确定星期二下午2:00对应的课程是第五课程。
这里,所述课程的学员数量是指学习所述课程的学员的数量。
所述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基于所述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其中,学员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越靠前;具体可以为: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基于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若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获取到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数量为多门课程,则分别获取所述多门课程中每门课程分别对应的学员数量,并比较每门课程对应的学员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并根据由大至小的排列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例如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为星期一上午8:00,星期一上午8:00对应的课程是第一课程和第三课程,且第一课程的学员数量为100,第三课程的学员数量为80,那么,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是第一课程、第三课程。
这里,所述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所述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逐一确定各课程中每门课程的考试教室或上课教室。例如在上述举例中,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是第一课程、第三课程,则逐一按第一课程、第三课程的顺序确定第一课程和第三课程对应的教室。
其中,当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之外的第二时间、第三时间…所对应的课程也为多门课程时,以同样的方法确定其他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若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课程只有一门课程,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则可以直接确定这一门课程对应的教室。
如此,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根据所述多门课程各自对应的学员数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来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教室,是因为与所述课程对应的学员数量越大,所能选择的教室越少,故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将对应的学员数量越大的课程优先确定教室,提高了教室的综合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包括:
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
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教室,基于所述各教室的座位数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
若所述座位数总和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
这里,所述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获取到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数量为多门课程,则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并确定各课程中每门课程分别对应的学员数量,累计每门课程的学员数量,将累计结果作为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的总和。例如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为星期一上午8:00,确定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是第一课程和第三课程,且确定第一课程的学员数量为100,第三课程的学员数量时80,则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是180。
这里,所述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教室,基于所述各教室的座位数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获取在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没有被使用的各教室,并确定各教室中每个教室所包含的座位数,累计每个教室的座位数,将累计结果作为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例如,确定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各教室为教室1和教室2,且教室1的座位数为110,教室2的座位数是100,则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是210。
这里,所述座位数总和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具体可以是: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比较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的大小关系,当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大于或等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时,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满足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
这里,所述若所述座位数总和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具体可以包括:当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大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中每门课程的教室。例如,确定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是第一课程和第三课程,且确定第一课程的学员数量为100,第三课程的学员数量时80,则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是180。同时,确定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各教室为教室1和教室2,且教室1的座位数为110,教室2的座位数是100,则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是210。因此,在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大于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即基于第一课程先于第三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第一课程的教室和第三课程的教室。
值得说明的是,当所述教室被用于上课的场景时,在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中每门课程的教室的过程中,还需要满足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之间不存在相同的教室,即一门课程可以对应多个教室,但一个教室只能对应一门课程。
如此,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与座位数总和的大小关系,可以快速并准确的判断出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教室是否满足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课程需要,从而能够实现课程的时间与教室的实时编排。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座位数总和不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删除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至少一门课程,其中,所述学员数量越小,被删除的顺序越靠前;
更新所述被删除的至少一门课程的时间。
这里,所述座位数总和不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具体可以为: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认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的大小关系,当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小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时,确定所述座位数总和不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
这里,所述若所述座位数总和不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删除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至少一门课程,其中,所述学员数量越小,被删除的顺序越靠前;具体可以包括:当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小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时,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比较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中每门课程的学员数量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的大小关系,并优先删除所述学员数量最小的课程,之后,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重新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并比较重新确定的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与所述座位数的大小关系,直至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满足最后确定的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所述学员数量总和。例如,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是第一课程和第三课程,其中,第一课程的学员数量是100,第三课程的数量是80;且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各教室为教室1和教室2,其中,教室1的座位数为110,教室2的座位数是60。因此,在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小于学员数量总和,则比较所述第一课程的学员数量与所述第三课程的学员数量,根据所述第三课程的学员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课程的学员数量,删除与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第三课程,并重新确定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此时,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只有第一课程,则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是100,其小于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则不再删除。
这里,所述更新所述被删除的至少一门课程的时间,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重新确定被删除的课程的时间,其中,重新确定的被删除的课程的时间可以是之前各课程的时间之外的时间,也可以是与被删除课程无相同学员的课程的时间。
如此,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既可以对被删除的课程实现在时间上的动态编排,又避免了各课程之间的时间冲突和教室冲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
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
根据所述课程教师数量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确定所述课程教师与所述教室的对应关系。
这里,所述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确定各课程中每门课程包含的课程教师。
这里,所述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中每门课程包含的课程教师,筛选出相同的课程教师,并以相同课程教师重复出现只计一次数的情况,累计每门课程包含的课程教师的数量,并将累计结果作为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
这里,所述根据所述课程教师数量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确定所述课程教师与所述教室的对应关系,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判断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所述课程教师数量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教室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若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教室数量,则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满足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教室数量,即给每个教室安排对应的课程教师。例如,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是第一课程和第三课程,其中,第一课程包含有两个班级,分别确定对应课程教师A和课程教师B,第三课程包含有三个班级,分别确定对应课程教师A、课程教师C、课程教师D,因此,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可确定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为4。若星期一上午8:00这一时间对应的教室的数量为3,则确定课程教师数量满足教室数量,给各教室安排对应的课程教师。
如此,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根据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的数量与教室的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能够快速、准确的为各教室中的每个教室安排相应的课程教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课程教师不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根据预设条件增加所述课程教师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所述课程教师在所述任一时间空闲和所述课程教师与所述教室无安排关联。
这里,所述根据所述课程教师不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根据预设条件增加所述课程教师数量,具体可以包括: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判断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所述课程教师数量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教室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若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小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教室数量,则根据预设条件增加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的数量,直至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满足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教室的数量。其中,预设条件包括:新增的课程教师在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空闲、且新增的课程教师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教室无安排关联。所述新增的课程教师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教室无安排关联可以是指:所述新增的课程教师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中第一时间对应的教室在所述任一所述时间没有对应关系。
如此,根据课程教师数量不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根据预设条件增加所述课程教师数量能够确保任一时间对应的每个教室能够分配到符合要求的课程教师。
请参考图2a,其为实现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该方法应用于考试场景,具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
其中,选取K门课程分别为K1、K2、K3、K4、K5。所述关联是指K1至K5中的任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
步骤202: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考试时间安排顺序;
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考试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例如,K1至K5中的数量关系是K1<K2<K3<K4<K5,则K1至K5的考试时间安排顺序为K5、K4、K3、K2、K1
步骤203: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所述考试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考试时间。
其中,若K1至K5中任意两门课程之间相同的学员数量为零,则为所述任意两门课程设置相同的考试时间。例如,K1和K5之间相同的学员数量为零,则可以为K1和K5设置相同的考试时间。
在步骤203之后,请参考图2b,以所述考试时间为第一考试时间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204: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所述考试时间中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
例如,K5和K1的考试时间为第一考试时间,则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为K1和K5
步骤205: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获取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基于所述学员数量确定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考试教室安排顺序;
其中,学员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越靠前。例如,K1和K5的学员数量分别为220和300,则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考试教室安排顺序为K5、K1
步骤206: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确定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
其中,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根据K1和K5的学员数量分别为220和300,确定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520。
步骤207: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获取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考试教室,基于所述各考试教室的座位数确定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
其中,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教室为在第一考试时间处于空闲状态的考试教室。例如,假设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考试教室分别有考试教室1、考试教室2、考试教室3、考试教室4、考试教室5,且已知考试教室1、考试教室2、考试教室3、考试教室4、考试教室5分别对应的座位数量为120、100、110、100、80,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则确定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为510。
步骤208: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判断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若是,执行步骤209;若否,执行步骤210;
如上述举例,第一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为520,第一时间对应的座位数量总和为510,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则执行步骤210。
步骤209: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所述考试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第一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考试教室;执行步骤211;
步骤210: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删除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至少一门课程,执行步骤208;
其中,所述学员数量越小,被删除的顺序越靠前。
如上述举例,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为K1和K5,且K1和K5的学员数量分别为220和300,因此,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K1的学员数量小于K5的学员数量,删除K1
步骤211: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获取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
其中,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是指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任课教师。例如,第一时间对应的K1课程的课程教师为A、B,第一时间对应的K1课程的课程教师为C、D、E。
步骤212: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基于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确定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
如上述举例,第一时间对应课程教师数量为5。
步骤213: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判断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考试教室数量;若是;执行步骤214;若否;执行步骤215;
如上述举例中,第一时间对应的考试教室数量为5,第一时间对应课程教师数量也为5,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则执行步骤214。
步骤214: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确定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考试教室与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的对应关系。
例如,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可以确定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考试教室1对应课程教室A、考试教室2对应课程教室B、考试教室3对应课程教室C、考试教室4对应课程教室D、考试教室5对应课程教室E。
步骤215: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根据预设条件增加所述课程教师数量,执行步骤213。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新增的课程教师在第一考试时间空闲和所述新增的课程教师在任一考试时间与第一考试时间对应的考试教室无安排关联。
这里,执行完第一考试时间的编排工作后,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将以所述考试时间中的第二考试时间、第三考试时间、、、的顺序分别重复上述步骤204至步骤215,直至完成所有考试时间的编排。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301,用于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其中,所述关联是指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其中,K>1且K为整数;
排序模块302,用于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
第二确定模块303,用于基于所述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设置模块304,用于若所述K门课程中任意两门课程之间相同的学员数量为零,为所述任意两门课程设置相同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01,还用于确定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
所述排序模块302,还用于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基于所述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其中,学员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越靠前;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03,还用于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03,还用于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还用于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教室,基于所述各教室的座位数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还用于若所述座位数总和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03,还用于若所述座位数总和不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删除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至少一门课程,其中,所述学员数量越小,被删除的顺序越靠前;还用于更新所述被删除的至少一门课程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305,用于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
所述第一确定模块301,还用于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
所述第二确定模块303,还用于根据所述课程教师数量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确定所述课程教师与所述教室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设置模块304,还用于根据所述课程教师数量不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根据预设条件增加所述课程教师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新增的课程教师在所述任一所述时间空闲和所述新增的课程教师与所述教室无安排关联。
请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包括: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所述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被所述处理器401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
该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网络接口403。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404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404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404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4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04。
其中,存储器4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FRAM,ferromagne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只读光盘(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可以是磁盘存储器或磁带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SRAM,Synchronous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DRAM,Synchronous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DRSDRAM,Double Data Rate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LDRAM,SyncLink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RRAM,Direct Rambus 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402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402用于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电子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可以包含各种应用程序,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这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上述计算机程序可用于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中的处理器4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中的处理器401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中应用于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存储介质可以是ROM、PROM、EPROM、EEPROM、Flash Memory、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分别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其中,所述关联是指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其中,K为正整数;
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
基于所述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K门课程中任意两门课程之间相同的学员数量为零,为所述任意两门课程设置相同的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
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基于所述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其中,学员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教室安排顺序越靠前;
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包括:
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学员数量总和;
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教室,基于所述各教室的座位数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座位数总和;
若所述座位数总和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基于所述教室安排顺序依次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教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座位数总和不满足所述学员数量总和,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学员数量删除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至少一门课程,其中,所述学员数量越小,被删除的顺序越靠前;
更新所述被删除的至少一门课程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
基于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各课程的课程教师确定所述任一所述时间对应的课程教师数量;
根据所述课程教师数量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确定所述课程教师与所述教室的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课程教师数量不满足所述教室数量时,根据预设条件增加所述课程教师数量,其中,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新增的课程教师在所述任一所述时间空闲和所述新增的课程教师与所述教室无安排关联。
8.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K门课程中各课程对应的与所述课程相关联的其他课程的数量,其中,所述关联是指两门课程具有至少一个相同的学员;其中,K>1且K为整数;
排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K门课程中各课程的所述数量确定各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其中,课程的所述数量越大,相应课程的时间安排顺序越靠前;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时间安排顺序依次确定各课程的时间。
9.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所述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所述课程信息的编排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的步骤。
CN202010787187.XA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1499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7187.XA CN112149950A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7187.XA CN112149950A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49950A true CN112149950A (zh) 2020-12-29

Family

ID=73887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7187.XA Pending CN112149950A (zh) 2020-08-07 2020-08-07 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4995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6128A (zh) * 2023-10-10 2023-11-10 湖南强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辅助手工排课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3645A (zh) * 2015-06-12 2015-09-23 茹庆云 一种基于数学逻辑的智能排课方法
CN105184401A (zh) * 2015-08-31 2015-12-23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权值的中小学自动排课方法
CN105654223A (zh) * 2015-07-14 2016-06-08 江苏开放大学 一种开放大学考试管理系统
CN105809315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北京大唐高鸿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编排中小学电子课程表的方法
CN10678021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北京粉笔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课程动态排序方法、系统及数据库
KR101745874B1 (ko) * 2016-02-29 2017-06-12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학습코스 자동 생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6934741A (zh) * 2017-02-20 2017-07-07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课程编排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30412A (zh) * 2017-09-15 2018-02-23 魏勇 一种基于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9165799A (zh) * 2018-10-24 2019-01-08 大连明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遗传算法的走班教学排课系统
CN109801525A (zh) * 2017-11-17 2019-05-24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网络教学的师生多维匹配方法和系统
CN109858882A (zh) * 2019-01-31 2019-06-07 山大鲁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改进的退火算法的新高考排课方法及系统
CN109919565A (zh) * 2019-01-15 2019-06-21 上海无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教务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0163514A (zh) * 2019-05-25 2019-08-23 上海乂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课表安排方法
CN110659819A (zh) * 2019-09-19 2020-01-07 安徽七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高考模式下选课走班的自动排课系统
CN110738461A (zh) * 2019-10-10 2020-01-31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排课方法及设备
CN111242396A (zh) * 2018-11-28 2020-06-05 上海易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选科排课方法及系统
KR20200065918A (ko) * 2018-11-30 2020-06-09 임태형 커리큘럼 관리 서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리큘럼 관리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9315A (zh) * 2014-12-31 2016-07-27 北京大唐高鸿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编排中小学电子课程表的方法
CN104933645A (zh) * 2015-06-12 2015-09-23 茹庆云 一种基于数学逻辑的智能排课方法
CN105654223A (zh) * 2015-07-14 2016-06-08 江苏开放大学 一种开放大学考试管理系统
CN105184401A (zh) * 2015-08-31 2015-12-23 成都康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权值的中小学自动排课方法
KR101745874B1 (ko) * 2016-02-29 2017-06-12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학습코스 자동 생성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06780217A (zh) * 2016-12-27 2017-05-31 北京粉笔蓝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课程动态排序方法、系统及数据库
CN106934741A (zh) * 2017-02-20 2017-07-07 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课程编排的方法及装置
CN107730412A (zh) * 2017-09-15 2018-02-23 魏勇 一种基于完全学分制的教学系统、服务器和存储介质
CN109801525A (zh) * 2017-11-17 2019-05-24 深圳市鹰硕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网络教学的师生多维匹配方法和系统
CN109165799A (zh) * 2018-10-24 2019-01-08 大连明易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遗传算法的走班教学排课系统
CN111242396A (zh) * 2018-11-28 2020-06-05 上海易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选科排课方法及系统
KR20200065918A (ko) * 2018-11-30 2020-06-09 임태형 커리큘럼 관리 서버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리큘럼 관리 방법
CN109919565A (zh) * 2019-01-15 2019-06-21 上海无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教务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858882A (zh) * 2019-01-31 2019-06-07 山大鲁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改进的退火算法的新高考排课方法及系统
CN110163514A (zh) * 2019-05-25 2019-08-23 上海乂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课表安排方法
CN110659819A (zh) * 2019-09-19 2020-01-07 安徽七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高考模式下选课走班的自动排课系统
CN110738461A (zh) * 2019-10-10 2020-01-31 青岛海信商用显示股份有限公司 排课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延芳: "基于二分图的动态排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滁州学院学报》, vol. 22, no. 2, 15 April 2020 (2020-04-15), pages 122 - 127 *
张丽芝: "高校智能排课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 no. 2, 15 February 2019 (2019-02-15), pages 138 - 68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36128A (zh) * 2023-10-10 2023-11-10 湖南强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辅助手工排课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ong et al. Twelve tips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videos in medical education
Abowd Classroom 2000: An experiment with the instrumentation of a living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US7733366B2 (en) Computer network-based, interactive, multimedia learning system and process
Sandholtz et al. Teaching in high-tech environments: Classroom management revisited
Rahnev et al. Distributed Platform for e-Learning–DisPeL
JP2010535351A (ja) 適応的な指導及び学習のデバイス、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urtz et al. Using podcasts and tablet PCs in computer science
Savery Faculty and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echnology integration in teaching
JP2008502047A (ja) コンテンツの部分を管理及び編成するシステム、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プロダクト
CN110730377A (zh) 基于互动课堂的短视频录制方法及装置
CN112149950A (zh) 一种课程信息的编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Hargis et al. Differences, limitations and advantages of effective online and face-to-face teaching methods for a Media Arts course
US2008020673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providing video-based training over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eräs et al.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analytics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Initial observations from needs analysis
KR102377282B1 (ko) 온라인 수업 저작을 위한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Parker Integrating faculty use of technology in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CN112150329A (zh) 一种基于多模态历程化数据管理与分享的研学系统及方法
Braun et al. IBistro: A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distributed software engineering courses
CN113487921B (zh) 一种用于校内课后服务的作业辅导系统及方法
Ginting The Analysis of the Drop Rate of the Indonesian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Patel et al. Fault Tolerant Classroom Allocation System
Gehrke PUBLIC SPEAKING
Speed et al. Teaching statistics via distance: Duplicating the classroom experience
Fincham Teaching reporting-and writing-intensive courses online
Wolf Personal broadcasting: Applic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