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36246B - 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 - Google Patents

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36246B
CN112136246B CN201980031913.0A CN201980031913A CN112136246B CN 112136246 B CN112136246 B CN 112136246B CN 201980031913 A CN201980031913 A CN 201980031913A CN 112136246 B CN112136246 B CN 112136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lectric
base portion
transmission line
bent
bending durab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319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36246A (zh
Inventor
金相弼
赵炳勋
李多涓
金炳悦
郑熙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jial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jial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jial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jialan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36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36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36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8Microstrips; Strip lines
    • H01P3/081Microstriplines
    • H01P3/082Multilayer dielectr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2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with two longitudinal conductors
    • H01P3/08Microstrips; Strip lin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00Waveguides; Transmission lin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3/12Hollow waveguides
    • H01P3/122Dielectric loaded (not ai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02Bends; Corners; Twis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了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所述传输线路具有被划分为基底部及以所述基底部为基准多次反复弯曲和伸直的弯曲部的带结构或微带结构,其中,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包括:信号线,其以传输高频信号的方式向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电介质,其在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有所述信号线;以及第二电介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部,所述第二电介质在所述基底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结合,并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分离。

Description

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无线通信终端包括用于向天线传输高频信号的传输线路。
近来,传输线路在可折叠和打开的可折叠无线通信终端的内部横跨铰链(hinge)而配置,从而在折叠和打开无线通信终端时一同进行弯曲。
这样的传输线路的问题在于,在多次弯曲时应力积累于弯曲部,致使弯曲部受损伤。
尤其,由于信号线位于弯曲部的电介质,因而存在电介质受到应力时会在信号线产生裂纹而丧失传输线路的高频传输功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
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所述传输线路具有被划分为基底部及以所述基底部为基准弯曲和伸直的弯曲部的带结构或微带结构,其中,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包括:信号线,其以传输高频信号的方式向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电介质,其在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有所述信号线;以及第二电介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部,所述第二电介质在所述基底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结合,并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还包括:第一粘结片,其以在所述基底部使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结合的方式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第一保护片,其以在所述弯曲部使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分离的方式,下侧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结合,上侧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分离。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一保护片被配置为,一侧向所述基底部延伸,并在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与所述第一粘结片重叠。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还包括:第三电介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部,所述第三电介质在所述基底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结合,并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分离。
根据一实施例,第二粘结片,其以在所述基底部使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结合的方式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以及第二保护片,其以在所述弯曲部使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相互分离的方式一侧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结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三电介质分离。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二保护片被配置为,一侧向所述基底部延伸,并在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与所述第二粘结片重叠。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三电介质的厚度比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厚度厚。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还包括:第四电介质,其形成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部,所述第四电介质在所述基底部与所述第三电介质结合,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三电介质分离。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第三电介质及所述第四电介质的厚度比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厚度薄。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基底部还包括:第二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表面;以及第三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三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表面。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基底部还包括:第二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表面;第三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三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上表面;以及第四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四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四电介质的下表面。
根据一实施例,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还包括:第一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形成有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电介质的面的相反面。
发明的效果
首先,由于弯曲部中的第二电介质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一电介质的曲率半径,因而弯曲时第二电介质代替第一电介质被拉向基底部,从而由第二电介质受本应第一电介质被拉向基底部而所受的应力。
从而,应力不会积累于第一电介质,因而具有防止在多次弯曲时导致弯曲部受损伤的效果。
此外,由于第一保护片的一侧结合于基底部的第一粘结片,使得第一电介质平缓地弯曲,因而具有防止第一电介质受损伤的效果。
此外,还包括第三电介质,从而,当弯曲时第三电介质位于第一电介质的外侧时,将由第三电介质受到第一电介质的应力。
从而,应力不会积累于第一电介质,因而具有防止在多次弯曲时导致弯曲部受损伤的效果。
此外,还具有如下效果,即,当弯曲时第三电介质相比第一电介质位于内侧时,通过与相向的第一电介质之间的机构物或相向的第一电介质之间的摩擦,由第三电介质防止第一电介质受损伤。
此外,除了前面提及的在向一侧弯曲时通过第一保护片防止第一电介质受损伤的效果外,还具有如下效果,即,在向另一侧弯曲时,第二保护片的一侧固定于基底部的第二粘结片,使得第一电介质平缓地弯曲,从而防止第一电介质受损伤。
此外,将弯曲时位于外侧的第三电介质的厚度形成得较厚,以提高第三电介质的弹性力,从而具有使施加于第一电介质的应力进一步最小化的效果。
此外,还包括弯曲时位于外侧的第三电介质及比第三电介质位于更外侧的第四电介质,以提高电介质的弹性力,从而具有使施加于第一电介质的应力进一步最小化的效果。
此外,即使降低弯曲部的整体厚度,仍通过第三电介质及第四电介质维持弹性力,因而应力不会积累于第一电介质,从而具有防止在多次弯曲时导致弯曲部受损伤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弯曲部展开时的外形图。
图1b是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弯曲部弯曲时的外形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实施例1的作为传输线路的延伸方向的横向的剖视图。
图2b是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实施例1的纵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实施例1的弯曲部被弯曲时的横向的剖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实施例2的作为传输线路的延伸方向的横向的剖视图。
图4b是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实施例2的纵向的剖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实施例3的作为传输线路的延伸方向的横向的剖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实施例3的纵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的一般的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
本发明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方式,而不限于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例。
在以基底部10为基准划分为多次反复弯曲和伸直的弯曲部20的带结构或微带结构的传输线路中,传输线路存在因多次弯曲时应力积累于弯曲部20而致使弯曲部20受损伤的问题。
尤其,由于信号线100位于弯曲部20的第一电介质210,当应力积累于第一电介质210时会在信号线100产生裂纹,因而存在丧失传输线路的高频传输功能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基底部10及弯曲部20包括信号线100、第一电介质210以及第二电介质220。
信号线100向长度方向延伸以传输高频信号。
在第一电介质2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信号线100。
此时,信号线100可以形成于第一电介质21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中在弯曲时位于外侧的面。
第二电介质220形成于第一电介质210的上部。
此时,第二电介质220在基底部10与第一电介质210结合,并在弯曲部20与第一电介质210分离。
如此,在弯曲部20,第二电介质220的曲率半径R2大于第一电介质210的曲率半径R1,因而在弯曲时第二电介质220代替第一电介质210被拉向基底部10,从而由第二电介质220受本应第一电介质210被拉向基底部而所受的应力。
从而,应力不会积累于第一电介质210,因而具有防止在多次弯曲时导致弯曲部20受损伤的效果。
弯曲时,存在基底部10与弯曲部20连接的位置的第一电介质210会急剧地弯曲而受损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还包括第一粘结片310及第一保护片410。
第一粘结片310以在基底部10使第一电介质210和第二电介质220结合的方式位于第一电介质210与第二电介质220之间。
第一保护片410以在弯曲部20使第一电介质210和第二电介质220分离的方式下侧与第一电介质210结合,上侧与第二电介质220分离。
此时,第一保护片410被配置为,一侧向基底部10延伸,并在第一电介质210与第二电介质220之间与第一粘结片310重叠。
这样的第一保护片410防止基底部10与弯曲部20之间产生较大的段差,因而使得第一电介质210不会急剧地弯曲而平缓地弯曲。
如此,第一保护片410的一侧结合于基底部10的第一粘结片310,使得第一电介质210平缓地弯曲,因而具有防止第一电介质210受损伤的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基底部10及弯曲部20还包括第三电介质230。
第三电介质230形成于第一电介质210的下部。
第三电介质230在基底部10与第一电介质210结合,并在弯曲部20与第一电介质210分离。
如此,还包括第三电介质230,从而,当弯曲时第三电介质230位于第一电介质210的外侧时,将由第三电介质230受到第一电介质210的应力。
从而,应力不会积累于第一电介质210,因而具有防止在多次弯曲时导致弯曲部20受损伤的效果。
此外,还具有如下效果,即,当弯曲时第三电介质230相比第一电介质210位于内侧时,通过与相向的第一电介质210之间的机构物或相向的第一电介质210之间的摩擦,由第三电介质230防止第一电介质210受损伤。
如图2至图3所示,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基底部10还包括第二接地520及第三接地530。
第二接地520形成为与第二电介质220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第二电介质220的上表面。
第三接地530形成为与第三电介质230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第三电介质230的下表面。
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基底部10及弯曲部20还可以包括第一接地510。
第一接地510形成为与第一电介质210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形成有信号线100的第一电介质210的面的相反面。
弯曲时,存在基底部10与弯曲部20连接的位置的第一电介质210急剧地弯曲而受损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如图4所示,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还包括第二粘结片320及第二保护片420。
第二粘结片320以在基底部10使第一电介质210和第三电介质230结合的方式位于第一电介质210与第三电介质230之间。
第二保护片420以在弯曲部20使第一电介质210和第三电介质230相互分离的方式一侧与第一电介质210结合,另一侧与第三电介质230分离。
此时,第二保护片420被配置为,一侧向基底部10延伸,并在第一电介质210与第三电介质230之间与第二粘结片320重叠。
这样的第二保护片420防止基底部10与弯曲部20之间产生较大的段差,因而使得第一电介质210不会急剧地弯曲而平缓地弯曲。
如此,除了前面提及的在向一侧弯曲时通过第一保护片410防止第一电介质210受损伤的效果外,还具有如下效果,即,在向另一侧弯曲时,第二保护片420的一侧固定于基底部10的第二粘结片320,使得第一电介质210平缓地弯曲,从而防止第一电介质210受损伤。
在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中,如图4所示,第三电介质230的厚度可以比第二电介质220的厚度厚。
当第三电介质230的厚度增加时,会提高第三电介质230的弹性力,即使弯曲部20弯曲得较多,第三电介质230仍以较高的弹性力弹性支撑基底部10,因而能够防止第一电介质210被拉向基底部10。
如此,将弯曲时位于外侧的第三电介质230的厚度形成得较厚,以提高第三电介质230的弹性力,从而具有使施加于第一电介质210的应力进一步最小化的效果。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基底部10及弯曲部20还包括第四电介质240。
第四电介质240形成于第三电介质230的下部。
此时,第四电介质240在基底部10与第三电介质230结合,并在弯曲部20与第三电介质230分离。
在基底部10,与第三电介质230结合的第四电介质240可以通过第三粘结片330与第三电介质230结合。
如此,还包括弯曲时位于外侧的第三电介质230及比第三电介质230位于更外侧的第四电介质240,以提高电介质的弹性力,从而具有使施加于第一电介质210的应力进一步最小化的效果。
第三电介质230及第四电介质240的厚度可以形成得比第二电介质220的厚度薄。
即,可以通过配置多个较薄的电介质来维持弹性力,且降低弯曲部20的整体厚度。
如此,即使降低弯曲部20的整体厚度,仍通过第三电介质230及第四电介质240维持弹性力,因而应力不会积累于第一电介质210,从而具有防止在多次弯曲时导致弯曲部20受损伤的效果。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基底部10还包括第二接地520、第三接地530以及第四接地540。
第二接地520形成为与第二电介质220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第二电介质220的上表面。
第三接地530形成为与第三电介质230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第三电介质230的下表面。
第四接地540形成为与第四电介质240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第四电介质240的下表面。
至于前面描述的第一电介质至第四电介质210~240的结合,或使第一粘结片至第三粘结片310~330介于其之间来进行结合,可以通过例如利用涂布于表面的粘接物质的间接结合或通过经过表面的熔化后硬化的直接结合来进行结合。
尽管上面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多样地实施本发明。
附图标记
10:基底部,20:弯曲部,100:信号线,210:第一电介质,220:第二电介质,230:第三电介质,240:第四电介质,310:第一粘结片,320:第二粘结片,330:第三粘结片,410:第一保护片,420:第二保护片,510:第一接地,520:第二接地,530:第三接地,540:第四接地。

Claims (11)

1.一种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所述传输线路具有带结构或微带结构,且被划分为基底部及以所述基底部为基准弯曲和伸直的弯曲部,所述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的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包括:
信号线,其以传输高频信号的方式向长度方向延伸;
第一电介质,其在上表面或下表面形成有所述信号线;
第二电介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上部;
第一粘结片,其以在所述基底部使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二电介质结合的方式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以及
第一保护片,其在所述弯曲部,下侧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结合,上侧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分离,
在所述基底部,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以所述第一粘结片为媒介结合,
在所述弯曲部,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被所述第一保护片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保护片被配置为,一侧向所述基底部延伸,并在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二电介质之间与所述第一粘结片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还包括:
第三电介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电介质的下部,
所述第三电介质在所述基底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结合,并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一电介质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粘结片,其以在所述基底部使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结合的方式位于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以及
第二保护片,其以在所述弯曲部使所述第一电介质和所述第三电介质相互分离的方式一侧与所述第一电介质结合,另一侧与所述第三电介质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保护片被配置为,一侧向所述基底部延伸,并在所述第一电介质与所述第三电介质之间与所述第二粘结片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电介质的厚度比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厚度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还包括:
第四电介质,其形成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部,
所述第四电介质在所述基底部与所述第三电介质结合,在所述弯曲部与所述第三电介质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电介质及所述第四电介质的厚度比所述第二电介质的厚度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还包括:
第二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表面;以及
第三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三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还包括:
第二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二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二电介质的上表面;
第三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三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三电介质的下表面;以及
第四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四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所述第四电介质的下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及所述弯曲部还包括:
第一接地,其形成为与所述第一电介质对应的形状,并且形成于形成有所述信号线的所述第一电介质的面的相反面。
CN201980031913.0A 2018-07-24 2019-07-18 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 Active CN1121362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85864A KR101934676B1 (ko) 2018-07-24 2018-07-24 벤딩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전송선로
KR10-2018-0085864 2018-07-24
PCT/KR2019/008885 WO2020022698A1 (ko) 2018-07-24 2019-07-18 벤딩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전송선로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36246A CN112136246A (zh) 2020-12-25
CN112136246B true CN112136246B (zh) 2021-09-28

Family

ID=6502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31913.0A Active CN112136246B (zh) 2018-07-24 2019-07-18 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9241B2 (zh)
EP (1) EP3787103B1 (zh)
KR (1) KR101934676B1 (zh)
CN (1) CN112136246B (zh)
WO (1) WO20200226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34676B1 (ko) * 2018-07-24 2019-01-03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벤딩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전송선로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6067A1 (ja) * 2008-02-01 2009-08-06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光電気混載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JP2010278132A (ja) * 2009-05-27 2010-12-09 Seiko Epson Corp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の組付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KR20110025640A (ko) * 2008-06-10 2011-03-10 스미토모 베이클리트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전자기기, 휴대전화기, 플렉서블 케이블, 광도파로 형성체의 제조방법
CN103026551A (zh) * 2010-09-14 2013-04-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读写用天线模块以及天线装置
CN103259070A (zh) * 2013-04-12 2013-08-21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损耗的传输线
JP2014086655A (ja) * 2012-10-26 2014-05-12 Murata Mfg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CN205376529U (zh) * 2015-12-30 2016-07-06 苹果公司 显示器
CN205790307U (zh) * 2014-07-18 2016-12-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信号传输线路
KR20170036339A (ko) * 2015-09-24 2017-04-03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벤딩 내구성이 개선된 연성회로기판
CN107799550A (zh) * 2016-08-30 2018-03-1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
CN108029192A (zh) * 2015-09-24 2018-05-11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弯曲耐久性被改善的柔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7603991U (zh) * 2017-01-04 2018-07-10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
CN108305564A (zh) * 2017-01-11 2018-07-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5524A (en) * 1998-02-26 1999-12-21 Ericsson Inc. Flexible diversity antenna
JP2001210919A (ja) * 1999-11-17 2001-08-03 Sharp Corp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20090054497A (ko) * 2007-11-27 2009-06-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연성 인쇄회로기판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1039520A (en) * 2009-04-28 2010-11-01 Adv Flexible Circuits Co Ltd Flat signal transmission cable with bundling structure
US8049578B1 (en) * 2009-08-17 2011-11-01 Ball Aerospace & Technologies Corp. Air loaded stripline
JP5666270B2 (ja) * 2010-11-29 2015-02-12 株式会社ヨコオ 信号伝送媒体、高周波信号伝送媒体
CN204948494U (zh) * 2013-03-26 2016-01-0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树脂多层基板及电子设备
JP6285638B2 (ja) * 2013-04-25 2018-02-28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板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製造方法
US9933870B2 (en) * 2015-03-17 2018-04-03 Lg Display Co., Ltd. Back plate member for flexible display,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257921B1 (en) * 2018-04-12 2019-04-09 Google Llc Embedded air gap transmission lines
KR101934676B1 (ko) * 2018-07-24 2019-01-03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벤딩 내구성이 향상된 전송선로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96067A1 (ja) * 2008-02-01 2009-08-06 Hitachi Chemical Company, Ltd. 光電気混載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KR20110025640A (ko) * 2008-06-10 2011-03-10 스미토모 베이클리트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전자기기, 휴대전화기, 플렉서블 케이블, 광도파로 형성체의 제조방법
JP2010278132A (ja) * 2009-05-27 2010-12-09 Seiko Epson Corp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の組付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03026551A (zh) * 2010-09-14 2013-04-03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读写用天线模块以及天线装置
JP2014086655A (ja) * 2012-10-26 2014-05-12 Murata Mfg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
CN103259070A (zh) * 2013-04-12 2013-08-21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损耗的传输线
CN205790307U (zh) * 2014-07-18 2016-12-0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信号传输线路
CN108029192A (zh) * 2015-09-24 2018-05-11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弯曲耐久性被改善的柔性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KR20170036339A (ko) * 2015-09-24 2017-04-03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벤딩 내구성이 개선된 연성회로기판
CN205376529U (zh) * 2015-12-30 2016-07-06 苹果公司 显示器
CN107799550A (zh) * 2016-08-30 2018-03-1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器
CN207603991U (zh) * 2017-01-04 2018-07-10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
CN108305564A (zh) * 2017-01-11 2018-07-2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柔性基板弯曲度对信号质量影响分析;陶文君等;《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0430;第12卷(第1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022698A1 (ko) 2020-01-30
EP3787103A1 (en) 2021-03-03
US20210242554A1 (en) 2021-08-05
CN112136246A (zh) 2020-12-25
EP3787103B1 (en) 2022-03-23
US11489241B2 (en) 2022-11-01
KR101934676B1 (ko) 2019-01-03
EP3787103A4 (en) 202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22139B1 (en) Laptop computer
CN108476586B (zh) 柔性电路板
US10750612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having enhanced bending durability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same
JP5309376B2 (ja) アンテナパターンフレーム、複数のアンテナパターン放射体が埋め込まれる電子装置のケース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装置のケース
EP2690585A2 (en) RFID tag and RFID system
JP6247660B2 (ja) 車両用ルーフアンテナ
CN112136246B (zh) 增强弯曲耐久性的传输线路
CN106548709B (zh) 一种柔性显示电子设备
US9865939B2 (en) Connecting element with a spring tab
US20180103549A1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 board
JP7550053B2 (ja) Icタグ
TW200711229A (en) Transponder comprising a dipole antenna
US892905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liding structure
TWI505557B (zh) 用於無線通訊裝置之天線系統
US20140085151A1 (e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antenna
US20110227806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ntenna Structure
US9510109B2 (en) MEMS microphone device
US10148247B2 (en) Elastic wave device
CN107219756A (zh) 一种带独立蓝牙发射装置的智能手表
US8416145B2 (en) Multi-band printed antenna
US8180097B2 (en) Dynamic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and earphone
KR101926574B1 (ko) 링형 안테나 모듈
KR102575831B1 (ko) 연성 회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단말기
US114608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10383221B1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