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24244A - 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24244A
CN112124244A CN202010190701.1A CN202010190701A CN112124244A CN 112124244 A CN112124244 A CN 112124244A CN 202010190701 A CN202010190701 A CN 202010190701A CN 112124244 A CN112124244 A CN 1121242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knee
chambers
panel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07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24244B (zh
Inventor
有马哲宽
中岛豊
伊藤圭希
石垣良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Autoliv Development AB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Autoliv Development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24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4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24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24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5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 B60R21/206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dashboards in the lower part of dashboards, e.g. for protecting the kne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021/23169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ee pro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备气囊且能够发挥出色的膝部保护性能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具备的气囊的乘员膝部所处的座垫一侧的展开动作相比其他部分更快。具备:一对的膝部腔室(13),其隔开气囊(3)的内部,并排设置于车身宽度方向上;第一档板(10),其在气囊内部设置在膝部腔室和充气器安装部即狭窄部(3c)之间,并具有用来将来自充气器(2)的充气气体(g)流向膝部腔室侧的第一通孔;第二挡板(11),其设置在第一挡板和膝部腔室之间,将气囊内部进行斜向分隔,使得将来自第一通孔的充气气体流动的流域的第二面板(3b)侧比起第一面板(3a)侧更宽广,从而加快该第二面板的展开动作。

Description

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气囊且能够发挥出色的膝部保护性能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具备的气囊在乘员膝部所处的座垫一侧的展开动作相比其他部分更快。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已知有专利文献1~4。专利文献1的“乘员脚部保护装置”,当具备乘员脚部保护装置的汽车发生正面撞击时,气体发生器启动,并从其气体喷出口喷出气体,从而气囊开始膨胀。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首先流入第一室,该第一室开始膨胀。接着,该第一室内的气体通过入口使第二室膨胀。随着气囊开始膨胀,内装面板被气囊按压,撕裂线裂开形成口盖(flap)。从而,构成为气囊在车辆室内开始扩展,并沿着内装面板的前面展开。
专利文献2的“膝部气囊”特别是用于汽车的驾驶员膝部气囊,具备气体发生器、多个室及扣带(catch strap)。在发生撞击时,为了更好地展开,更好地保护乘员特别是驾驶员,而具备实质上水平地划分气囊的第一扣带,以及从第一扣带实质上沿垂直方向延伸的两条第二扣带。由此,被构成为,发生撞击时气囊在转向柱和驾驶者的膝盖之间迅速展开膨胀。
在专利文献3的“多腔膝部气囊”中,车辆用气囊模块包括用于产生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和为了接收气体而连接至气体发生器的多腔气囊,该多腔气囊能够移动。气囊设有第一膨胀室,至少一个第二膨胀室,至少一个第三膨胀室和第四膨胀室。气囊包含内部通气口,从而构成为能够实现在第一室和至少一个第二室以及至少一个第三室之间分别进行选择性的连通,以及能够实现至少在一个第二室与第四室之间进行选择性的连通。内部通气孔构成为限制来自被选腔室的气体的流出,并在被选腔室内保持较高的压力。并构成为,各个膨胀室间的内部通气的顺序控制多腔气囊的膨胀压力及膨胀时间。
专利文献4的“车辆用乘员保护装置”构成为具有:第一气囊袋体,其在发生侧面撞击时,在前门即车身侧部与外侧膝部之间展开,能够吸收对落座于撞击侧的车辆座椅的乘员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外侧膝部的撞击能量;第二气囊袋体,其在发生侧面撞击时,在外侧膝部与内侧膝部之间展开,能够吸收从外侧膝部对乘员的,位于车宽方向内侧的内侧膝部的撞击能量;第三气囊袋体,其在发生侧面撞击时,在内侧膝部与中央控制台之间展开,能够吸收来自配置在车辆座椅侧方的中央控制台的反力所导致的对内侧膝部的撞击能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2209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特开2007/02003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特开2011/0175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2-1215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在座椅的座垫与位于座垫的车身前方的仪表盘(Instrument panel)之间,通过从仪表盘下部向上方沿车身的上下方向展开膨胀的气囊,保护落座于座垫的乘员的膝部。
在背景技术中,无论哪个专利文献,在车身前后方向的仪表盘侧以及座垫侧双方,气囊都以同样均等的时间展开膨胀。
为了能够迅速地约束膝部,优选为加快气囊的座垫侧的展开动作。
然而,无论是哪一种专利文献,气囊都不具备座垫侧的展开动作优先于其他部分的构造,因此需要研究其结构以进一步改善膝部的保护性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传统课题而提案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气囊且能够发挥出色的膝部保护性能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中所具备的气囊的结构为乘员膝部所处的座垫一侧的展开动作相比其他部分更快。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充气器,其设于车身,喷出充气气体;气囊,其在所述车身的仪表盘和位于该仪表盘的车身后方的座垫之间,通过充气气体从下方向上方沿该车身的上下方向展开膨胀,第一面板面向该仪表盘侧,第二面板面向该座垫侧;充气器安装部,其在该气囊内,设置在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下部,用来安装所述充气器;一对膝部腔室,其在所述气囊,划分内部,且并排设置在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第一档板,其设置在所述气囊内部并配置于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和所述充气器安装部之间,并具有用于将来自所述充气器的充气气体流向一对的该膝部腔室侧的第一通孔;第二挡板,其在该第一挡板和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之间,一端部在该第一挡板附近与所述第一面板相连接,另一端部在一对的该膝部腔室附近与所述第二面板相连接,并设置为将所述气囊内部进行斜向分隔,使得来自所述第一通孔的充气气体流动的流域的该第二面板侧比起该第一面板侧更宽广,从而加快该第二面板的展开动作;第二通孔,其设置在该第二挡板,使充气气体流向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
优选为,每个所述膝部腔室,可通过在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一对纵向挡板,将所述气囊的内部在车身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割而形成。
优选为,在所述气囊,在所述各个膝部腔室的车身宽度方向两侧经由所述纵向挡板而设置有横向支持腔室,在所述纵向挡板设置有用来将充气气体从所述膝部腔室流向所述横向支持腔室的第三通孔。
优选为,在所述气囊,在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上侧,利用沿着车身宽度方向的横向挡板隔开而设置有上部支撑腔室,在所述横向挡板设置有用来将充气气体从所述膝部腔室流向所述上部支撑腔室的第四通孔。
优选为,在所述气囊的内部,隔开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下侧而设置有沿车身宽度方向的第二横向挡板,在该第二横向挡板设置有用来将来自所述第二通孔的充气气体引导至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的引导通孔。
优选为,沿着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倾斜设置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使得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所述气囊的上部侧的间隔较窄,而在该气囊的下部侧的间隔变宽。
发明效果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比其他部分优先乘员膝部所处的座垫侧的展开动作,能够使其快速展开,从而能够发挥出色的膝部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将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安全气囊作成之前的布料平铺展开样子的平面图。
图2是排列示出设置于图1所示的气囊内部的各种挡板的部件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气囊的展开膨胀状态的,以图5的视线向上仰视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气囊的截面的说明图。
图5是从车身宽度方向观察对应于图3中的沿箭头D-D线的展开膨胀后的图1的气囊的截面图。
图6是从车身的上下方向的上方俯视展开膨胀的图1的气囊的截面图。
图7是从仪表盘侧向车身后方观察展开膨胀的图1的气囊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在车身的车室内部,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在仪表盘(Instrument panel)的车身后方,从该仪表盘空出间隔而配置有用来乘员落座的座垫。落座于座垫上的乘员的膝部和膝部下方的小腿部面向仪表盘侧。
为了防止在车身发生撞击时,膝部等撞到仪表盘及其周边而受到损伤,车身配备有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众所周知,在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中,设置在车身1上的充气器2喷出的充气气体被导入至内部而填满的气囊3,在仪表盘4和位于仪表盘4的车身后方的座垫5之间,从仪表盘下部向上方沿车身1的上下方向展开膨胀。通过展开膨胀气囊3,落座于座垫5上的乘员的膝部K等受到保护,参照图5等。
在以下的说明中,设置在车身1上的,通过充气气体展开膨胀状态下的气囊3的车身的上下方向、车身的宽度方向、车身的前后方向分别对应于安装在车身1之前的,平铺状态下的气囊3的前后长度方向、左右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
图1是示出将气囊3作成之前的布料平铺展开样子的平面图。在图1中,示出后述布料的折回位置X,用于形成气囊3的布料的连接线S1,各种挡板6~l1的连接线S2~S8,以及被挡板6~l1限制的气囊3内部的充气气体的流动g。
图2是排列示出设置于气囊3内部的各种挡板6~l1的部件图。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气囊3的展开膨胀状态的,以图5的视线E向上仰视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气囊3的截面的图,图4(A)是沿着图3的箭头A-A线的截面图,图4(B)是沿着图3的箭头B-B线的截面图,图4(C)是沿着图3的箭头C-C线的截面图。
图5是从车身宽度方向观察对应于沿着图3中的箭头D-D线的,展开膨胀后的气囊3的截面图。图6是从车身的上下方向的上方俯视展开膨胀的气囊3的截面图。图7是从仪表盘4侧向车身后方观察展开膨胀的气囊3的图,参照图5中沿着箭头F-F的截面图)。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作为构成部件主要包括,气囊3、配置在气囊3内部的第一挡板10、第二挡板11、纵向挡板8,9、横向挡板6、第二横向挡板7,以及喷出充气气体g用来展开膨胀气囊3的充气器2,参照图3。气囊3及各种挡板6~11由缺乏伸缩性的布料等形成。
如图1和图3所示,气囊3,可将一张布料,在其前后长度方向中央处折回重叠,并通过缝制等连接线S1将除折回位置X以外的外周边缘连接起来而形成袋状。
气囊3,在折回重叠时,在厚度方向形成表里两个面,一个面构成第一面板3a,另一面构成第二面板3b。气囊3也可以通过将独立构成两个面板的2片布料重叠、连接而形成。
在图示的气囊3中,将折回位置X设为车身上下方向上的下部,即气囊的前后长度方向的前部,将折回位置X的相反侧设为车身的上下方向上的上部,即气囊的前后长度方向的后部。
气囊3的折回位置X及其周边形成为车身宽度方向尺寸即气囊的左右宽度方向尺寸较短的窄部3c。气囊3的剩余其它部分形成为车身宽度方向尺寸较长的宽部3d。
在气囊3中,设有安装充气器2的充气器安装部,该充气器安装部位于成为展开膨胀的车身的上下方向上的下部的窄部3c。在成为充气器安装部的窄部3c中,为了将充气器2插入到气囊3内部,形成有未图示的孔部。
作为窄部3c的充气器安装部相对于整个气囊3,容量较小。因此,可以迅速地毫无浪费地将从充气器2喷出的充气气体g导入到占气囊3的几乎全部的宽部3d中。
在图示例中,充气器2的具有气体喷出部的插入侧前端部分2a收纳在气囊3内部,安装固定在车身1的仪表盘4下部等的安装部2b则露出到气囊3外部。
充气器2,经由安装部2b安装固定在车身1上,由此,气囊3设置在仪表盘4下部。
经由充气器2安装固定在仪表盘4上的气囊3,通过充气气体g展开膨胀时,面向仪表盘4侧的面板成为气囊3的第一面板3a,面向座垫5侧的面板成为气囊3的第二面板3b。
在气囊3内部,在宽部3d上,靠近充气器安装部(窄部3c)侧,沿着车身宽度方向设置有第二横向挡板7。
另外,在气囊3内部的宽部3d上,在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上,靠近气囊3的上侧外周边缘即气囊的前后长度方向后方的外周边缘侧,设置有沿车身宽度方向的横向挡板6。
这些横向挡板6及第二横向挡板7,在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即在气囊的前后长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大致平行地配置。
在气囊3中设有上部支撑腔室12,通过横向挡板6,使该支撑腔室12位于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上部,即气囊的前后长度方向的后部。
第二横向挡板7,相对于充气器安装部即窄部3c侧,划分后述的一对膝部腔室13侧。
在横向挡板6中,如图2所示,在气囊3的厚度方向的上下边缘6a形成为长方形的带状,这些边缘6a通过缝制等的连接线S2分别连接在第一面板3a及第二面板3b上。
另外,在横向挡板6中,气囊3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两端6b分别通过缝制等的连接线S1连接到气囊3的左侧及右侧外周边缘上。
横向挡板6在气囊3的上部位置划分气囊3的内部,由此形成上部支撑腔室12。
在横向挡板6中形成有两个第四通孔6c,其使充气气体g分别从一对膝部腔室13流向上部支撑腔室12。
如图2所示,第二横向挡板7,与横向挡板6相同,在气囊3的厚度方向上,上下边缘7a形成为长方形的带状,这些边缘7a通过缝制等连接线S3分别连接在第一和第二面板3a,3b上。
另外,在第二横向挡板7中,气囊3的左右宽度方向的两端7b分别通过缝制等的连接线S1连接到气囊3的左侧及右侧外周边缘上。
在气囊3内部,通过第二横向挡板7划分窄部3c的上面的部分即在气囊的前后长度方向上的窄部3c的靠后方的部分。
在第二横向挡板7中,形成有两个引导通孔7c,其将充气气体g引导至一对膝部腔室13。
在气囊3的宽部3d,在横向挡板6和第二横向挡板7之间划分气囊3的内部而设置有膝部腔室13。膝部腔室13在车身宽度方向即气囊的左右宽度方向并排设有一对。一对膝部腔室13被设置为与落座于座垫5的乘员的膝部K的间隔相对应地在车身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并面向膝部K。
通过在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即气囊的前后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纵向挡板8,9在车身宽度方向即气囊的左右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划分气囊3内部,从而设置每个膝部腔室13。
如图2所示,纵向挡板8、9的气囊3的厚度方向的上下边缘8a、9a形成为长方形,这些边缘8a、9a分别通过缝制等的连接线S4、S5连接在第一及第二面板3a、3b上。
另外,纵向挡板8,9的气囊的前后长度方向的两端8b,9b分别通过缝制等连接至横向挡板6及第二横向挡板7。
为了分别形成一对膝部腔室13,以一对一组的方式具备纵向挡板8,9。一方的第一纵向挡板9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地设置。另一方的第二纵向挡板8,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分别与气囊3的左侧及右侧的各个外周边缘相对地设置。
在气囊3内部,通过这些纵向挡板8、9,横向挡板6和第二横向挡板7之间被隔开,在车身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一对膝部腔室13。
另外,在气囊3中,通过这些纵向挡板8,9,在一对膝部腔室13之间,以及各膝部腔室13和气囊3的左侧及右侧的各个外周边缘之间,在车身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中央的横向支撑腔室14a、左侧及右侧的横向支撑腔室14b这三个。
即,在气囊3中,在膝部腔室13各自的车身宽度方向两侧设置有横向支撑腔室14a、14b。
在纵向挡板8,9中设置有第三通孔8c,9c,该第三通孔8c,9c使充气气体g从一对膝部腔室13分别流向横向支撑腔室14a,14b。
形成左侧及右侧的横向支撑腔室14b的第二纵向挡板8的第三通孔8c的孔径大于第一纵向挡板9的第三通孔9c,该第一纵向挡板9形成中央的横向支撑腔室14a,其两侧设有两个膝部腔室13。
由此,可以限制充气气体g从两个膝部腔室13双方流入至中央横向支撑腔室14a的充气气体g的流通,使分别流向3个横向支撑腔室14a,14b的充气气体g的流量大致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纵向挡板8、9设置的一对膝部腔室13沿车身的上下方向倾斜地设置,使得在膨胀的上下方向的气囊3的上侧即气囊的前后长度方向上后方的间隔较窄,而气囊3的下部即前侧的间隔变宽。
由此,能够以从乘员外侧包住落座于座垫5的乘员的小腿部至脚腕周围的形式进行保持,从而能够防止脚的扭转。
但是,根据需要,这些一对的膝部腔室13,即使沿着展开的上下方向平行,或者,在气囊3的上部侧间隔较宽,在气囊3的下部侧间隔变窄,也可以沿着车身的上下方向倾斜的设置。
由此,由于设于气囊3中的一对膝部腔室13之间关系,设置为,所述横向挡板6位于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一对膝部腔室13上方,上部支撑腔室12设置在一对膝部腔室13的上侧。另外,所述第二横向挡板7被设置为,位于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一对膝部腔室13下方。
在气囊3的内部,在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上设置有第一挡板10,其位于一对膝部腔室13下方的第二横向挡板7和窄部3c的充气器安装部之间。
如图2所示,第一挡板10的气囊3的厚度方向的上下边缘1Oa形成为长方形,这些边缘1Oa分别隔开窄部3c的充气器安装部,通过缝制等的连接线S6连接在第一和第二面板3a、3b上。
在第一挡板10中,气囊3的左右宽度方向的长度尺寸比窄部3c的左右宽度方向尺寸短,在第一挡板10的长度方向两端10b和窄部3c的左侧及右侧的外周边缘之间形成有间隙P,其将来自充气器2的充气气体g流向从充气器安装部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上方。
另外,在第一挡板10中形成有三个第一通孔1Oc,其将来自充气器2的充气气体g流向一对膝部腔室13侧。
因此,来自充气器安装部即窄部3c的充气气体g,通过第一通孔1Oc和左右的间隙P流向宽部3d。
在第一挡板10与一对膝部腔室13侧的第二横向挡板7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11。
如图2所示,在第二挡板11中,使气囊3的厚度方向上的上边缘部11a的长度对应于窄部3c的左右宽度方向长度而较短,使下缘部1lb的长度对应于宽部3d的左右宽度方向长度而较长,形成为梯状。第二挡板11的上边缘部11a形成为比第一挡板10的上边缘部1Oa的长度长。
第二挡板11的上边缘部11a,在窄部3c侧的第一挡板10附近即充气气体安装部的相反侧位置与第一面板3a连接。
第二挡板11的下边缘部11b在宽部3d侧的一对膝部腔室13附近即第二横向挡板7的靠第一挡板10侧,接近第二横向挡板7的位置与第二面板3b连接。
因此,第二挡板11被设置为,沿着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倾斜分割气囊3内部。
即,在气囊3的前后长度方向上,在第一面板3a,大致在窄部3c周边,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之间的距离较短,在第二面板3b,大致在宽部3d,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之间的距离较长。
由此,从第一挡板10的第一通孔10C中流出,并在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之间流动的充气气体g的流域,相比较窄且距离短的第一面板3a侧,而在较宽且距离长的第二面板3b侧扩大。
充气气体g的压力在第一挡板3a和第二挡板3b之间,与第一面板3a相比,优先作用于流域宽的第二面板3b,能够高效地展开第二面板3b,加快展开动作。
第二挡板11的长度方向两端11c与气囊3的外周边缘之间形成有间隙Q,以便获得朝向第二横向挡板7的充气气体g的流动。
在第二挡板11设置有两个第二通孔11d,其分别与邻近的第二横向挡板7的两个引导通孔7c相对向而配置,用来使充气气体g分别流通至一对膝部腔室13。
即,来自第二通孔11d的充气气体g由第二横向挡板7的通孔7c引导,分别流通至一对膝部腔室13。
第二通孔11d在上边缘部11a和下边缘部11b之间形成椭圆形或卵形,使得充气气体g从倾斜设置的第二挡板11顺利地流动到引导通孔7c。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3~图7所示,由于充气器2工作而喷出的充气气体g从被第一挡板10隔开的窄部3c的充气器安装部,通过第一挡板10的第一通孔10c及左右的间隙P,流入至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之间。
由图5可以理解,来自第一通孔10c和间隙P的充气气体与第二挡板11的第二通孔11d的节流作用相辅相成,充满于第一挡板10和第二挡板11之间,并沿着流域相比第一面板3a侧较宽的第二面板3b侧流动。
因为充气气体g偏向于流域宽的第2面板3b侧,从而充气气体g的压力相比第一面板3a优先作用于第2面板3b。
充气气体g的压力优先作用的第二面板3b具有比膨胀更大的展开力,相比第一面板3a更迅速地推开,并且以接近位仪表盘4的车身后方的座垫5侧的方式,即,接近在此阶段落座于座垫5的乘员的膝部K附近或小腿部的方式被推出。
从第二挡板11的第二通孔11d流出的充气气体g立即流入相对置的第二横向挡板7的引导通孔7c。
此时,从第二通孔11d及间隙Q流出并被第二横向挡板7遮挡的充气气体g,流入到第二挡板11和第二横向挡板7之间,继续进行沿着第一面板3a的仪表盘4的展开。
流入引导通孔7c的充气气体g与纵向挡板8,9的第三通孔8c,9c以及横向挡板6的第四通孔6c的节流作用相辅相成,迅速的使一对膝部腔室13膨胀。
通过优先迅速的进行第二面板3b的展开动作及膝部腔室13的膨胀动作,在此阶段面向座垫5侧的第二面板3b,则面向落座于座垫5的乘员的膝部K周边及小腿部,通过气囊3中的一对膝部腔室13确保对乘员膝部K的约束。由此,能够对膝部K及小腿部周边的倾斜的动作进行约束。
接着,在第二挡板11和第二横向挡板7之间的第一面板3a的展开膨胀结束,同时,来自一对膝部腔室13的充气气体g经由横向挡板6的第四通孔6c流入上部支撑腔室12,该上部支撑腔室12展开膨胀,同时,经由纵向挡板8、9的第三通孔8c、9c流入中央、左侧、右侧的三个横向支撑腔室14a、14b,这些横向支撑腔室14a、14b展开膨胀,整个气囊3的展开膨胀则结束。
通过这些支撑腔室12,14a,14b的展开膨胀,能够以包围一对膝部腔室13的形式进行支撑,在提高膝部腔室13对膝部K等的保护作用的同时,通过这些支撑腔室12,14a,14b,可以包围乘员的倾斜的膝部K及脚腕周围,即使脚腕周围作用有旋转力矩,也能够使之减轻。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乘员膝部K所处的座垫5侧的展开动作优先于其他部分进行加速,从而能够发挥出色的膝部K的保护性能。
上述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为本发明的优选例,除此以外的实施方式也能够以各种方法实施或执行。特别地,除非在本说明书中记载了限定的内容,否则,该发明并不受附图所示的详细部件的形状、大小及结构配置等限制。另外,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表达和术语以说明为目的,除非记载了特别限定的内容,否则不限于此。
符号说明
1…车身 2…充气器
3…气囊 3a…第一面板
3b…第二面板 3c…窄部(充气器安装部)
4…仪表盘 5…座垫
6…横向挡板 6c…第四通孔
7…第二横向挡板 7c…引导通孔
8,9…纵向挡板 8c,9c…第三通孔
10…第一档板 10c…第一通孔
11…第二档板 11d…第二通孔
12…上部支撑腔室 13…膝部腔室
14a,14b…横向支撑腔室
g…充气气体

Claims (6)

1.一种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充气器,其设置在车身,喷出充气气体;
气囊,其在所述车身的仪表盘和位于该仪表盘的车身后方的座垫之间,通过充气气体从下方向上方朝向该车身的上下方向展开膨胀,第一面板面向该仪表盘侧,第二面板面向该座垫侧;
充气器安装部,其设置在该气囊内并位于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下部,用来安装所述充气器;
一对的膝部腔室,其在所述气囊划分内部,并排设置于所述车身宽度方向上;
第一档板,其设置在所述气囊内部并配置于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和所述充气器安装部之间,并具有用于将来自所述充气器的充气气体流向一对的该膝部腔室侧的第一通孔;
第二挡板,其在该第一挡板和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之间,一端部在该第一挡板附近与所述第一面板相连接,另一端部在一对的该膝部腔室附近与所述第二面板相连接,并设置为将所述气囊内部进行斜向分隔,使得来自所述第一通孔的充气气体流动的流域的该第二面板侧比起该第一面板侧更宽广,从而加快该第二面板的展开动作;
第二通孔,其设置在该第二挡板,使充气气体流向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膝部腔室是,通过在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一对纵向挡板,将所述气囊的内部在车身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进行分割而形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囊,在所述各个膝部腔室的车身宽度方向两侧经由所述纵向挡板而设置有横向支持腔室,在所述纵向挡板设置有用来将充气气体从所述膝部腔室流向所述横向支持腔室的第三通孔。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囊,在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上侧,利用沿着车身宽度方向的横向挡板隔开而设置有上部支撑腔室,在所述横向挡板设置有用来将充气气体从所述膝部腔室流向所述上部支撑腔室的第四通孔。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气囊的内部,隔开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下侧而设置有沿车身宽度方向的第二横向挡板,在该第二横向挡板设置有用来将来自所述第二通孔的充气气体引导至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的引导通孔。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车身的上下方向倾斜设置一对的所述膝部腔室,使得展开膨胀的上下方向的所述气囊的上部侧的间隔较窄,而在该气囊的下部侧的间隔变宽。
CN202010190701.1A 2019-06-25 2020-03-18 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Active CN1121242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7046A JP6864715B2 (ja) 2019-06-25 2019-06-25 車両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9-117046 2019-06-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24244A true CN112124244A (zh) 2020-12-25
CN112124244B CN112124244B (zh) 2023-04-18

Family

ID=738503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0701.1A Active CN112124244B (zh) 2019-06-25 2020-03-18 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864715B2 (zh)
CN (1) CN1121242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4385A (zh) * 2021-02-02 2022-08-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34946A (zh) * 2022-04-25 2022-07-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气囊及车辆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2205A1 (en) * 2006-11-24 2008-05-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Knee airbag apparatus
JP2009101758A (ja) * 2007-10-22 2009-05-14 Ashimori Ind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40291972A1 (en) * 2011-10-11 2014-10-0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Knee airbag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US20160046253A1 (en) * 2013-04-08 2016-02-1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for knee airbag apparatus
CN207416774U (zh) * 2017-09-14 2018-05-29 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膝部气囊装置
US20180244234A1 (en) * 2017-02-28 2018-08-30 Autoliv Asp, Inc. Airbag assemblies with anchored positional tether
US20180345899A1 (en) * 2017-06-01 2018-12-06 Autoliv Asp, Inc. Knee airbag assemblies
US20190039555A1 (en) * 2016-02-09 2019-02-07 Trw Automotive Gmbh Knee airbag module
DE102018118593A1 (de) * 2017-08-01 2019-02-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nieairbag mit aufnahmetasche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122205A1 (en) * 2006-11-24 2008-05-29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Knee airbag apparatus
JP2009101758A (ja) * 2007-10-22 2009-05-14 Ashimori Ind Co Ltd 膝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US20140291972A1 (en) * 2011-10-11 2014-10-0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Knee airbag device for an automobile
US20160046253A1 (en) * 2013-04-08 2016-02-18 Autoliv Development Ab Airbag for knee airbag apparatus
US20190039555A1 (en) * 2016-02-09 2019-02-07 Trw Automotive Gmbh Knee airbag module
US20180244234A1 (en) * 2017-02-28 2018-08-30 Autoliv Asp, Inc. Airbag assemblies with anchored positional tether
US20180345899A1 (en) * 2017-06-01 2018-12-06 Autoliv Asp, Inc. Knee airbag assemblies
DE102018118593A1 (de) * 2017-08-01 2019-02-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nieairbag mit aufnahmetaschen
CN207416774U (zh) * 2017-09-14 2018-05-29 南京普罗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膝部气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4385A (zh) * 2021-02-02 2022-08-02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003908A (ja) 2021-01-14
CN112124244B (zh) 2023-04-18
JP6864715B2 (ja) 2021-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6194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用シート
JP6848762B2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604252B2 (en) Knee airbag
KR102661048B1 (ko) 루프 에어백 장치
CN111137238B (zh) 乘员保护装置
EP1944201B1 (en) Occupant leg part restraining apparatus and retainer
JP2017516702A (ja) 個別膨張式二段クッションエアバッグ
JP2009006860A (ja) 車両の乗員保護装置
KR20080048092A (ko) 에어백 장치
JP4569310B2 (ja) 車両用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7100493A (ja) ファー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折り畳み方法
KR101491277B1 (ko) 차량용 센터 에어백
JP3772484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678265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の製造方法
CN112124244B (zh) 车辆用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JP4954003B2 (ja) ニー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11845613B (zh) 侧气囊装置
JP2016043820A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881375B2 (ja) エアバッグ
JP2009227020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JP6708108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KR101627120B1 (ko) 차량용 에어백
JP7368220B2 (ja) エアバッグ
CN214295862U (zh) 乘员安全气囊装置
JP6709148B2 (ja) エア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