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15255A - 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5255A
CN112115255A CN201910533411.XA CN201910533411A CN112115255A CN 112115255 A CN112115255 A CN 112115255A CN 201910533411 A CN201910533411 A CN 201910533411A CN 112115255 A CN112115255 A CN 112115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interactive
content
comment information
auth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334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焱
刘同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334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1525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15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52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4Browsing; Visualisation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3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unstructured textual data
    • G06F16/33Querying
    • G06F16/335Filtering based on additional data, e.g. user or group pro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电子书的内容以及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并响应于更新操作而更新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内容;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通过本申请能够实现电子书阅读过程中的高效互动。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阅读时不再局限于纸质图书,更多的是通过移动终端来阅读电子书,从而能够实现随时随地阅读,而不需要携带纸质图书。并且在阅读电子书时,读者与读者或者读者与作者可以通过现有的一些通讯工具进行沟通交流。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阅读产品主要是通过作者专栏、月票打榜等方式来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而读者和读者之前可以通过在特定的评论模块进行沟通交流。但是目前的沟通方式更多是在读者阅读内容之后,而难以贯穿在整个作品内容之间,也并不是非对作品内容本身的讨论,难以建立自然、有效的沟通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能够实现电子书阅读过程中的高效互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书的内容以及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并响应于更新操作而更新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书的内容以及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并响应于更新操作而更新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第二显示模块,用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更新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设备,所述设备至少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用户通过客户端阅读电子书中的内容时,可以同步接收该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并且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在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这样就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需要跳转出阅读页面也可获取到互动评论信息,并且还能够进行如转发、回复评论、点赞等互动评论操作,以实现在阅读页面与其他用户之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书的互动信息处理方法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的一个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同步显示第二区域的界面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书扉页的界面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扉页作者说详情的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作者主页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互动评论的详情页的界面显示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自然连接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方案的实现流程;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作者手写签名的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作者手写签名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读者与作者说进行互动的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如果申请文件中出现“第一/第二”的类似描述则增加以下的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首先对相关技术中在电子阅读平台读者与作者的沟通联系方式及存在的缺点进行说明。
第一种沟通联系方式:
月票打榜,也即读者给作者或其作品进行打赏鼓励,是一种增加作者收入的常规手段。
月票打赏的方式,更多体现读者对作者单方向的鼓励,而不能建立双向的沟通关系。
第二种沟通联系方式:
作者专栏,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平台中建立作者专栏,展示作者的所有作品,支持读者留言和打赏;一种是在作品的末尾展示作者写给读者的留言,支持读者留言回复。
作者专栏的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也支持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但存在以下问题:
1)作者专栏往往脱离其作品内容本身而存在,不具有有感而发的特点;
2)对作者来说,写作者专栏需要操作管理系统,并且不能随时随地有感而发,更不能随时随地查看回复读者留言,不仅操作复杂,还不能保证互动实效性;
3)对读者来说,固定在内容末尾的作者专栏难以产生邂逅作者的惊喜感,而脱离作品内容的专栏模式不容易形成与作者平等沟通的感觉。
下面说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的示例性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实施为服务器。下面,将说明装置实施为服务器时涵盖服务器的示例性应用。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书的互动信息处理方法的网络架构示意图,为实现支撑一个示例性应用,终端400通过网络300连接服务器200,网络300可以是广域网或者局域网,又或者是二者的组合,使用无线链路实现数据传输。
在终端400中可以安装有电子阅读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400中也可以不用安装电子阅读应用程序,而是通过网页访问电子阅读平台,或者通过其他应用程序所关联的小程序来进入电子阅读平台。终端400可以通过电子阅读平台从服务器获取到想要阅读的书籍,然后通过终端400自身的显示装置显示并阅读书籍的内容。
在图1中,示例性地示出了三个终端,分别为读者终端400-1、读者终端400-2和作者终端400-3。读者终端400-1、读者终端400-2和作者终端400-3均开通了互动权限,这样读者终端400-1、读者终端400-2和作者终端400-3分别对应的第一读者、第二读者和作者能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的阅读内容进行沟通交流,例如第一读者在阅读到某一页的内容后,有一些自己的感想或者想要对阅读内容进行评论,则可以通过互动功能发表感想或者发表评论,第二读者和作者在阅读到这一页内容时,也可以查看到第一读者的感想或评论,从而可以进行例如回复、转发、点赞等互动操作。第二读者或作者也可以针对该页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想或评论,当其他读者阅读到这一页内容时会显示相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可以实施为硬件或者软硬件结合的方式,下面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各种示例性实施。
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400一个可选的结构示意图,终端4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信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根据终端400的结构,可以预见装置实施为服务器时的示例性结构,因此这里所描述的结构不应视为限制,例如可以省略下文所描述的部分组件,或者,增设下文所未记载的组件以适应某些应用的特殊需求。
图2所示的终端4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10、存储器440、至少一个网络接口420和用户接口430。终端400中的每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450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45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45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2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450。
用户接口430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鼠标、轨迹球、点击轮、按键、按钮、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存储器440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也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存储器440旨在包括任意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440能够存储数据以支持终端4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400上操作的任何计算机程序,如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可以包含各种应用程序。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采用软硬件结合实施的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直接体现为由处理器410执行的软件模块组合,软件模块可以位于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440,处理器410读取存储器440中软件模块包括的可执行指令,结合必要的硬件(例如,包括处理器410以及连接到总线450的其他组件)完成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作为示例,处理器41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例如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将结合前述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的示例性应用和实施,说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
参见图3A,图3A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的一个实现流程示意图,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终端400,根据电子阅读服务在终端400中实现方式,服务器200有各种差异性的部署方式。
例如,当电子阅读服务在终端400中是以专用的电子阅读APP的形式实现时,服务器200可以是专门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器,其通过网络300直接与终端400通信以完成必要的数据和信息的传输。
再例如,当电子阅读服务是在终端400中是以耦合到各种已有APP(例如社交APP)中的模块或插件(例如小程序)实现时,服务器200可以包括用于实现这些已有APP的基本业务功能的业务服务器、以及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的阅读服务器,阅读服务器直接与模块或插件通信,也可以间接通过业务服务器与模块或插件通信;当然,可以理解地,阅读服务器和业务服务器的区别主要在于所承载业务逻辑,因此,阅读服务器和业务服务器实际上也可以是同一服务器。
在下文的描述中,为了描述方便,将上述各种可能方式的服务器都统称为服务器,因此服务器200不应简单理解为一个或一类服务器,而是根据上述的示例,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支撑电子阅读服务而部署的各种可能形式的服务器,将结合图3A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步骤S101,获取电子书的内容以及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这里,电子书的内容可以包括电子书的封皮、序言以及正文等。互动评论信息可以包括该电子书的作者或者读者针对电子书的内容发表的评论、感想,还可以包括读者或作者对其他用户发表的评论、感想的回复信息、评价信息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客户端所处的网络类型,步骤S101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
当所述客户端处于无线局域网连接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书的全部内容、以及所述全部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如果客户端处于无线局域网连接状态,从服务器获取电子书的内容时,不需要耗费客户端的移动数据流量,因此可以获取电子书的全部内容以及所述全部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第二种实现方式:
当所述客户端处于蜂窝连接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待显示的页或章节的内容、以及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由于当客户端处于蜂窝连接状态时,如果客户端要从服务器获取电子书的内容需要耗费移动数据流量,那么可以仅获取第一区域中待显示的页或章节的内容以及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还可以在客户端中提供配置选项供用户选择电子书内容的获取方式。例如,如果用户为了减少电子书占用的存储空间,当客户端处于无线局域网连接状态时,也可以设置为获取第一区域中待显示的页或章节的内容、以及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或者用户不介意使用移动数据流量时,也可以在客户端处于蜂窝连接状态时,设置为获取电子书的全部内容以及所述全部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步骤S102,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并响应于更新操作而更新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这里,客户端可以是安装于终端的专门用于阅读电子书的阅读App客户端,还可以是浏览器客户端。第一区域可以是终端的全屏显示区域,也可以是非全屏显示区域。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电子书的内容时,可以根据第一区域的尺寸、预设的显示字号,对电子书中的内容适配显示。
更新操作可以是如上下左右滚动操作、滑动操作;响应于更新操作而更新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内容显示电子书内容,可以是:逐页更新,逐行滚动更新。在进行逐行滚动更新时,滚动更新的粒度可以与滑动操作的幅度适配。例如,滑动操作的幅度为1厘米,滚动更新的粒度可以为1行,滑动操作的幅度为3厘米,滚动更新的粒度可以为1页。
在一些实施例中,更新操作还可以是选择章节操作、选择页码操作、退出操作等等。在客户端接收到更新操作时,则响应于更新操作而更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内容。例如,在接收到选择章节操作时,响应于选择章节操作,在第一区域中更新显示所选章节的第一页内容。
步骤S103,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这里,第二区域与第一区域可以是具有重叠部分的两个区域,还可以是不不具有重叠部分的两个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中至少显示作者对应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区域中还可以显示读者针对所述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信息。
第二区域可以是在显示出电子书的内容后,自动加载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互动评论的入口,当客户端接收到对应所述互动评论的入口的触发操作时,响应于所述触发操作,再加载第二区域,以显示互动评论信息。互动评论的入口,可以是以图像、字符的方式显示作者的相关信息。
步骤S104,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
这里,互动评论操作可以是针对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发表评论、针对已发表评论进行回复、对已发表评论进行转发或者对已发评论进行评价等操作。
当在客户端接收到互动评论操作时,会基于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第二区域中互动评论信息,例如当接收到对已发评论进行转发的互动评论操作时,会更新显示第二区域中该已发评论的转发次数;当接收到对已发评论进行点赞的互动评论操作时,会更新显示第二区域中该已发评论的点赞次数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互动评论操作还可以是对第二区域中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详情页入口的点击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可以是将第二区域更新为浮动与第一区域之上的浮层,且在更新后的第二区域中显示互动评论信息的详细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互动评论信息的内容、以及所述互动评论的被转发次数、被评价次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中,在用户通过客户端阅读电子书中的内容时,可以同步接收该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并且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在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这样就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需要跳转出阅读页面也可获取到互动评论信息,并且还能够进行如转发、回复评论、点赞等互动评论操作,以实现在阅读页面与其他用户之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2中的“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可以包括:
步骤S1021,获取所述内容的作者的手写序言。
这里,在步骤S1021之前,当作者在电子阅读平台开通了互动沟通功能时,服务器可以向作者发送获取手写序言的请求消息,作者在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可以向服务器发送包含手写序言的图片,然后由服务器对包含手写序言的图片进行抠图,得到手写序言。还可以是作者在接收到该请求消息后,通过客户端的手写输入法,直接手写序言,并发送至服务器。
在客户端通过服务器获取电子书的内容时,服务器会将作者的手写序言发送给客户端。
步骤S1022,当显示所述电子书的扉页时,在所述扉页中显示所述手写序言。
这里,在扉页显示作者的手写序言,能够使得读者直观的看到作者的笔迹,从而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手写序言时,一笔一划的认真。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如图3C所示,在电子书的扉页中除了在321所示的区域显示手写序言之外,还可以在322所示的区域显示作者的个人照片、作品信息以及发表的作者说的数量等。例如在图3C所示,显示作者发表的11条,当点击11条所示的位置区域时,会显示如图3D所示的界面,在图3D所示的界面中,会在331所示的区域显示作者信息,在332所示的区域显示作者发表的作者说的内容,并提供了关闭按钮控件333,在用户查看完毕后可以通过该关闭按钮控件关闭该界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可以以如下两种方式实现步骤S103:
第一种方式: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加载浮层形式的所述第二区域;
第二种方式:在所述客户端的显示界面中区别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加载所述第二区域。
当采用第一种方式加载第二区域时,可以是在第一区域中的至少部分区域加载浮层形式的第二区域,因此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是具有重叠部分的两个区域,并且一般情况下第二区域是小于第一区域的。在实现时,可以是在第一区域的某个位置,例如右上角,以浮层的形式加载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的形状可以但不限于是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第二区域的形状还可以是用户可以自定义的形状,例如可以是云朵形状、气泡形状等。在实现时,第二区域并不遮挡第一区域中的阅读内容。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同步显示第二区域的界面示意图,如图3B所示,第二区域311以浮层的方式加载在显示界面的上方,并不遮挡第一区域中的文字内容。在图3B所示的界面中,仅仅包括部分的互动评论内容,并没有提供进行转发、点赞或者评论的按钮控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区域中除可以显示部分互动评论内容之外,还可以提供进行转发、点赞或者评论的按钮控件,并显示在第二区域。
当采用第二种方式加载第二区域时,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可以是不具有重叠部分的两个区域,例如第一区域可以是客户端显示界面中的上方一大部分区域,第二区域可以是客户端显示界面中下方一小部分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也可以是具有重叠部分的两个区域,但仅有一小部分重叠,以免影响用户阅读。
在实际实现过程中,还可以依据终端的类型来确定是采用第一种方式还是采用第二种方式加载第二区域。例如当终端是显示屏幕较小的移动电话时,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加载第二区域,当终端是显示屏幕较大的平板电脑时,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加载第二区域。当然采用第一种方式还是采用第二种方式加载第二区域,还可以是用户根据自身的阅读需求进行设置的。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是以第一种方式还是以第二种方式加载第二区域,都能够保证在阅读内容的同时,能够同步查看互动评论信息,而不需要跳转出阅读页面,从而能够便于读者之间或者读者与作者之间就阅读内容进行互动、沟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现流程示意图,基于图3,在步骤S104之后,还可以执行:
步骤S105,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作者的主页的入口。
这里,作者的主页的入口可以是以作者头像、字符的方式显示。步骤S105在实现时,可以是在第二区域中某一特定区域显示作者的主页的入口,例如以是在第二区域中没有作者发表的互动评论信息时,在第二区域的某一特定区域显示作者的主页的入口;当第二区域中有作者发表的互动评论信息时,作者的主页的入口可以是作者的图像或者作者的用户名。
步骤S106,响应于对应所述主页的入口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二区域的当前页面跳转显示所述作者的主页,并在所述主页中显示作者的用户信息和作品信息。
这里,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显示作者主页的界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会在作者主页中501所示的区域显示作者的用户信息,包括头像、现住地、用户名以及代表作等信息;还会在502所示的区域显示作者的作品信息,包括作者已经出版的书籍名称、在阅读平台上架的书籍名称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作者的主页中还可以包括作者针对该电子书发表的历史互动评论信息。
当然,步骤105和步骤S106的执行顺序不限于图4所述,例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步骤S103之后就执行步骤S105和S106。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区域中有读者发表的互动评论信息时,那么在第二区域,可以以该读者的头像或用户名作为读者主页的入口,当接收到进入读者主页的触控操作后,响应于对应读者主页的入口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二区域的当前页面跳转显示所述读者的主页,并在所述主页中显示作者的用户信息和作品信息。这样能够不仅能够实现读者全面了解作者,还可以能够了解感兴趣的书友,以便进行更深入的沟通交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21,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互动评论的详情页入口。
这里,由于第二区域的尺寸较小,当互动评论信息较多时,无法在第二区域中完整的显示所有的互动评论信息,因此在第二区域中显示有互动评论的详情页入口,以便读者或作者能够了解详细的互动评论信息。
互动评论的详情页入口可以是在第二区域显示的互动评论内容,还可以是在第二区域单独设置的入口按钮控件。
步骤22,响应于对应所述详情页入口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二区域的当前页面跳转显示详情页,并在所述详情页中显示所述互动评论信息的内容、以及所述互动评论的被转发次数、被评价次数。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步骤22可以基于第二区域不同的加载方式,有不同的实现方式。进一步地,当第二区域是采用上述的第一种方式加载的,那么步骤22在实现时,可以是在部分遮挡或者全部遮挡第一区域,以浮层形式加载的第二区域中显示详情页;当第二区域是采用上述的第二种方式加载的,那么步骤22在实现时,可以是跳转至新的页面显示详情页。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互动评论的详情页的界面显示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该详情页中601所示的区域显示了《时间的形状:相对论史话》的作者汪洁对序言所发表的评论“如果你完全跳过不看,直接从第二章开始看起,也不会觉着都有任何缺失”的互动评论内容、发表时间、转发读者的头像、部分点赞读者的头像以及在602所示的区域显示读者阿囡、Freedom对该互动评论内容的回复、以及在603所示的区域显示转发次数、点赞次数和留言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发表评论的互动操作时,步骤S104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步骤S1041a,响应于发表评论的互动操作,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更新显示互动评论信息数量。
这里,发表评论可以是针对其他读者或者作者已发表评论进行回复评论,当是针对其他读者或者作者已发表评论进行回复评论,那么会根据已有的互动评论信息数量,更新显示现有的互动评论信息的数量,例如已有10条互动评论信息,那么又发表一条评论,此时将互动评论信息数量更新为11条。
步骤S1042a,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按照各个互动评论信息中的评论时间,更新显示在所述第二区域中预设数量的互动评论信息。
这里,由于第二区域的尺寸有限,当互动评论信息的数量较少,第二区域可以显示全部的互动评论信息时,则根据各个互动评论信息中的评论时间,将新发表的评论与之前已发表的评论都显示于第二区域中。当互动评论信息的数量较多,第二区域不能够显示全部的互动评论信息时,会根据各个互动评论信息的评论时间,在第二区域显示预设数量的互动评论信息。例如预设数量可以为3,那么可以在第二区域显示评论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最近的三条互动评论信息,还可以是在第二区域中显示评论时间距离当前时间最远的三条互动评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发表新评论的互动操作时,所述步骤S104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步骤S1041b,响应于发表新评论的互动操作,获取所述客户端的用户为作者或读者的身份;
这里,当用户要发表新评论时,客户端会根据用户信息确定该用户的身份,也即确定该用户是读者还是作者。
步骤S1042b,以相应的身份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新发表的互动评论信息。
这里,作者与读者在发表互动评论信息时,会采用不同的显示方式。例如当客户端的用户为作者身份时,那么会在显示新发表的互动评论信息中显示出作者标识,以便使得作者发表的作者说评论能够更加直观的被识别出。而当客户端的用户为读者身份时,会以常规方式显示新发表的互动评论信息。这里的常规方式可以包括,显示读者的头像、用户名和新发表的互动评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到转发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互动操作时,所述步骤S104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包括:
步骤S1041c,响应于转发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互动操作,获取所述已显示互动评论信息的转发次数。
步骤S1042c,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转发次数。
例如,在接收到转发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互动操作之前,该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转发次数为5次,那么响应于转发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互动操作,会将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转发次数更新显示为6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接收到对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进行评价的互动操作时,所述步骤S104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步骤S1041d,响应于对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进行评价的互动操作,获取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评价次数。
这里,对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进行评价可以是正面评价,例如点赞,还可以是负面评价。
步骤S1042d,基于所述互动操作和评价次数,更新所述评论区域中的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评价次数。
例如,接收到的是对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进行正面评价的互动操作,在接收到对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进行评价的互动操作之前,该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正面评价次数为15次,那么响应于对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进行正面评价的互动操作,会将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正面评价次数更新显示为16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31,在所述客户端中加载所述第二区域之前,且当所述客户端的用户不具备互动权限时,显示开通互动权限所需要的用户信息。
这里,针对读者和作者不同的身份,开通互动权限所需要的用户信息是不同的,例如当为读者开通互动权限时,那么需要的用户信息包括用户名、开通密码等;当为作者开通互动权限时,需要的用户信息除了用户名、开通密码等信息,还需要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等以确保是作者本人。
步骤32,当对获取的用户信息进行互动权限的审核通过后,在所述客户端中加载所述第二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41,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当前显示的内容的新互动评论信息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接收到新互动评论信息的提示消息。
这里,步骤41在实现时,可以是在接收到客户端的用户参与互动的新互动评论信息时,在第二区域显示接收到新互动评论信息的提示信息。
当然,客户端的用户如果不想被频繁的打扰,也可以将新消息提醒功能关闭,这样在接收到针对当前显示的内容的新互动评论信息时,也不会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接收到新互动评论信息的提示消息,以便用户能够更加专注的阅读。
下面,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在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的示例性应用。
本申请实施例基于电子阅读产品,提出一种可自然连接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方案。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基于作品内容本身更自然地搭建和保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读者可能在阅读的任意瞬间邂逅本书作者对当前内容的想法或创作手札,并参与作者与其他读者的讨论交流。
为建立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自然、平等、有效的沟通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为建立读者对本书作品和作者的亲民认知,入驻电子阅读平台的作家都会手写一份寄语给读者,通过精细抠图处理,将作者手写寄语完整还原到书籍扉页,在不同主题下都能感受到作者一笔一划的认真。
2)基于作品内容本身能更自然地搭建和保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桥梁,在本实施例中,将作者说展示在阅读器右上角,并以浮层气泡的形式显示给读者,用户可以大致一扫而过,也可直接在当前页做简单互动,如果要进一步探讨还能跳转到对应的想法详情页面或点击作者头像去作者主页进行深入了解。
3)作者可直接使用电子阅读平台中按页写想法的功能,随时随地留下作者说并与读者互动:客户端会自动根据用户vid和书籍的标识(book id)进行身份判断,如果是与此书匹配的认证作者身份,则会自动生成一条本书作者说;如果非本书认证作者,将会生成普通的想法。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自然连接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方案的实现流程,如图7所示,该技术方案包含作者说与寄语扉页的产生、作者与读者通过作者说实现互动等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说与寄语扉页的产生,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作者通过作者客户端申请入驻电子阅读平台。
这里,作者申请入驻电子阅读平台可以是作者主动申请入驻,还可以是作者在接收到电子阅读平台的商务部门相关人员的邀请后申请入驻。
步骤S502,作者客户端向电子阅读平台提交个人信息,以供电子阅读平台进行审核。
这里,个人信息可以包括登录电子平台的用户名、密码、真实姓名、笔名、身份信息、居住地等。
步骤S503,电子阅读平台判断作者的个人信息是否正确。
这里,如果作者的个人信息不正确,进入步骤S505,提示作者进行修改;如果作者的个人信息正确,进入步骤S504。
步骤S504,作者的个人信息认证成功,匹配书籍。
这里,当作者的个人信息认证成功后,可以根据作者的真实姓名或者笔名,匹配相应的书籍。
步骤S505,电子阅读平台通知作者客户端个人信息有误,作者客户端对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并再次进入步骤S503。
在作者通过作者客户端登录电子阅读平台并完成认证,入驻电子阅读平台之后,还需要收集作者的手写寄语图片。在获取到作者的手写寄语图片后,采用抠图方式,生成去除图片背景仅含文字内容的矢量图。之后再为矢量图标记已通过认证的作者,并上传对应的寄语矢量图到电子阅读平台(服务器)。
用户通过电子阅读平台针对某一数据写想法发表时,客户端会自动根据用户登录电子阅读平台的vid和对应书籍的book id进行身份判断,如果该用户是与此书匹配的认证作者身份,则会自动生成一条本书作者说;如果该用户是非本书认证作者,将会生成普通的想法。
第二部分,作者与读者通过作者说实现互动,如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6,读者通过读者客户端打开书籍进入阅读器后,读者客户端会发送请求询问电子阅读平台(服务器)此书作者是否入驻。
这里,如果作者已入驻,则读者客户端将从服务器拉取作者相关信息自动生成一张带有作者信息和手写签名的扉页;并同时拉取作者在本书留下的作者说数据。
图8A和图8B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作者手写签名的示意图,如图8A和8B所示,读者可以直观的看到作者的亲笔笔迹,相对于输入的标准字体更能感受到作者写下寄语时一笔一划的认真。
步骤S507,作者客户端进入阅读器。
步骤S508,读者客户端和作者客户端通过阅读器写相关想法,并发送给电子阅读平台。
步骤S509,电子阅读平台判断接收到的相关想法是否对应通过认证的作者。
这里,如果接收到的相关想法对应的是不通过认证的作者,那就说明该相关想法是读者发表的,此时进入步骤S510;如果接收到的相关想法对应的是通过认证的作者,说明该相关想法是作者发表的,此时进入步骤S511。
步骤S510,电子阅读平台生成普通想法。
这里,如果相关想法不是作者发表的,那么在生成普通想法时,对应输出发表该普通想法的读者头像、用户名等信息。
步骤S511,电子阅读平台生成作者说。
这里,如果相关想法是作者发表的,那么在生成作者说时,不仅对对应输出作者的头像、用户名等信息,还会输出作者标识,以使得读者可以直观的看到该条想法为作者发表的。
需要说明的是,当在读者客户端或作者客户端的显示屏上显示书籍中的某一页时,会将读者阅读该页内容发表的普通想法和或者作者针对该页内容发表的作者说以浮层的方式显示在显示屏上。
步骤S512,读者通过读者客户端偶遇作者说。
这里,读者在通过读者客户端阅读书籍的过程中,阅读到某一页的内容时,如果有作者针对该页内容的作者说,那么读者可以邂逅作者说,从而了解到作者对于该页内容的感悟或者针对该页内容的一些评论。每条作者说都是一条想法,用户可在想法详情或阅读器内的作者说浮层参与互动。
步骤S513,读者客户端对作者说进行转赞评互动。
这里,读者在阅读到作者说后,可以对作者说进行转发、点赞、评论等互动操作。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读者与作者说进行互动的界面示意图,如图9所示,读者可以针对作者发表的作者说进行评论或回复,从而实现自然、平等的沟通。
步骤S514,电子阅读平台对接收到的读者互动信息、作者互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这里,电子阅读平台在接收到读者互动信息或作者互动信息后,会对作者说或者读者发表的想法进行数据处理,将互动信息同步记录到服务器的对应想法条目中并同时体现在该条想法下方和作者说浮层。
步骤S515,作者客户端收到作者说互动通知。
步骤S516,作者客户端回复读者。
步骤S517,读者客户端收到作者说互动通知。
这里,当互动产生后,作者和参与互动的读者都将收到对应新消息通知(与普通想法一样也支持设置不再通知)。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话题互动模块,实现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作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互动处理方法,对于读者而言,在阅读心仪的书籍时,能够不经意间邂逅书籍作者本尊,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惊喜的事情,与喜欢的作者成为书友更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此外,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会对作品的某些内容有所感悟亦或有所困惑。如果跳出阅读寻找,沟通成本较高,且会打断沉浸式阅读。但如果此时正好能够发现一条作者说,轻点一下就能与作者沟通解惑,还能与不同的读者进行简单的分享交流,如果不愿深度交流,关闭浮层就能继续阅读。阅读本身就不是一孤独亦或复杂的事。
对于作者而言,书籍作者强烈希望能发现真正的目标读者并与之沟通,希望能提升自己在平台内的曝光。无差异的曝光并不能寻找到真正的目标读者,反而会对用户造成打扰。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互动处理方法,仅将存在于其作品中的作者说将被曝光给所有阅读此书的用户,而这批用户往往是他的目标读者。可以说作者说为作者搭建了一个自然触达目标读者的便捷渠道,作者不仅可以通过作者说与目标读者沟通以分享或调整作品细节,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还能通过作者说为自己的新作品进行推广宣传。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互动处理方法中并没有新增作者说专用入口,而是沿用自然的写想法和书评的流程,通过后台匹配作者标识(identification,id)和书籍标识(book id),自动识别作者说与用户想法,实现更加简单。
下面说明软件模块的示例性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装置440中的软件模块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81、第一显示模块82、第二显示模块83和更新模块84,其中:
所述第一获取模块81,用于获取电子书的内容以及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82,用于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并响应于更新操作而更新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所述第二显示模块83,用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所述更新模块84,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客户端处于无线局域网连接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书的全部内容、以及所述全部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当所述客户端处于蜂窝连接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待显示的页或章节的内容、以及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加载模块,用于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加载浮层形式的所述第二区域,或者,在所述客户端的显示界面中区别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加载所述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以下至少之一:作者对应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信息,读者针对所述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作者的主页的入口;
响应于对应所述主页的入口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二区域的当前页面跳转显示所述作者的主页,并在所述主页中显示作者的用户信息和作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互动评论的详情页入口;
响应于对应所述详情页入口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二区域的当前页面跳转显示详情页,并在所述详情页中显示所述互动评论信息的内容、以及所述互动评论的被转发次数、被评价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
当接收到发表评论的互动操作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互动评论信息数量,以及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按照各个互动评论信息中的评论时间,更新显示在所述第二区域中预设数量的互动评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
当接收到发表新评论的互动操作时,获取所述客户端的用户为作者或读者的身份,以相应的身份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新发表的互动评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
当接收到转发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互动操作时,获取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转发次数;
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转发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更新模块还用于:
当接收到对应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进行评价的互动操作时,获取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评价次数;
基于所述互动操作和评价次数,更新所述评论区域中的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评价次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显示模块,用于在所述客户端中加载所述第二区域之前,且当所述客户端的用户不具备互动权限时,显示开通互动权限所需要的用户信息;
第二加载模块,用于当对获取的用户信息进行互动权限的审核通过后,在所述客户端中加载所述第二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显示模块还用于: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当前显示的内容的新互动评论信息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接收到新互动评论信息的提示消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显示模块还用于:
获取所述内容的作者的手写序言;
当显示所述电子书的扉页时,在所述扉页中显示所述手写序言。
作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采用硬件实施的示例,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可以直接采用硬件译码处理器形式的处理器410来执行完成,例如,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Complex ProgrammableLogic Device)、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其他电子元件执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的存储介质,其中存储有可执行指令,当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将引起处理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如图3A、图4和图7示出的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介质可以是FRAM、ROM、PROM、EPROM、EEPROM、闪存、磁表面存储器、光盘、或CD-ROM等存储器;也可以是包括上述存储器之一或任意组合的各种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执行指令可以采用程序、软件、软件模块、脚本或代码的形式,按任意形式的编程语言(包括编译或解释语言,或者声明性或过程性语言)来编写,并且其可按任意形式部署,包括被部署为独立的程序或者被部署为模块、组件、子例程或者适合在计算环境中使用的其它单元。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以但不一定对应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可以可被存储在保存其它程序或数据的文件的一部分,例如,存储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Markup Language)文档中的一个或多个脚本中,存储在专用于所讨论的程序的单个文件中,或者,存储在多个协同文件(例如,存储一个或多个模块、子程序或代码部分的文件)中。
作为示例,可执行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电子书的内容以及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并响应于更新操作而更新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电子书的内容以及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包括:
当所述客户端处于无线局域网连接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子书的全部内容、以及所述全部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当所述客户端处于蜂窝连接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区域中待显示的页或章节的内容、以及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包括:
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加载浮层形式的所述第二区域,或者,在所述客户端的显示界面中区别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区域加载所述第二区域;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至少显示作者对应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作者的主页的入口;
响应于对应所述主页的入口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二区域的当前页面跳转显示所述作者的主页,并在所述主页中显示作者的用户信息和作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互动评论的详情页入口;
响应于对应所述详情页入口的触发操作,从所述第二区域的当前页面跳转显示详情页,并在所述详情页中显示所述互动评论信息的内容、以及所述互动评论的被转发次数、被评价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包括:
当接收到发表评论的互动操作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互动评论信息数量,以及
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按照各个互动评论信息中的评论时间,更新显示在所述第二区域中预设数量的互动评论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包括:
当接收到发表新评论的互动操作时,获取所述客户端的用户为作者或读者的身份,以相应的身份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新发表的互动评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包括:
当接收到转发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互动操作时,获取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转发次数;
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转发次数。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包括:
当接收到对应已显示的互动评论信息的进行评价的互动操作时,获取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评价次数;
基于所述互动操作和评价次数,更新所述评论区域中的所述已有互动评论信息的评价次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客户端中加载所述第二区域之前,且当所述客户端的用户不具备互动权限时,显示开通互动权限所需要的用户信息;
当对获取的用户信息进行互动权限的审核通过后,在所述客户端中加载所述第二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接收到针对所述当前显示的内容的新互动评论信息时,在所述第二区域中显示接收到新互动评论信息的提示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包括:
获取所述内容的作者的手写序言;
当显示所述电子书的扉页时,在所述扉页中显示所述手写序言。
13.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电子书的内容以及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第一显示模块,用于在客户端的第一区域中显示所述电子书的内容,并响应于更新操作而更新所述第一区域中显示的内容;
第二显示模块,用在所述客户端的第二区域中,同步显示与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对应的互动评论信息;
更新模块,用于响应于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当前显示内容的互动评论操作,更新显示所述第二区域中的互动评论信息。
14.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至少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可执行指令;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可执行指令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可执行指令,用于引起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33411.XA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211525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3411.XA CN112115255A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33411.XA CN112115255A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5255A true CN112115255A (zh) 2020-12-22

Family

ID=73795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33411.XA Pending CN112115255A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1525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4608A (zh) * 2021-01-08 2021-05-07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68545A (zh) * 2021-07-29 2021-10-29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评论内容显示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861110A (zh) * 2022-05-25 2022-08-0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作品转发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9598A (zh) * 2017-01-20 2017-05-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社交关系链的公众号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45513A (zh) * 2017-03-31 2017-09-08 北京猎豹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7562680A (zh) * 2017-08-29 2018-01-09 广州阿里巴巴文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89598A (zh) * 2017-01-20 2017-05-3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社交关系链的公众号消息推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45513A (zh) * 2017-03-31 2017-09-08 北京猎豹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终端
CN107562680A (zh) * 2017-08-29 2018-01-09 广州阿里巴巴文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64608A (zh) * 2021-01-08 2021-05-07 北京达佳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568545A (zh) * 2021-07-29 2021-10-29 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评论内容显示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4861110A (zh) * 2022-05-25 2022-08-05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作品转发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zhar et al. “You’re so exotic looking”: An intersectional analysis of 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stereotypes
Goode Social news, citizen journalism and democracy
Brock Beyond the pale: The Blackbird web browser’s critical reception
Fields et al. In-home technology training among socially isolated older adults: findings from the tech allies program
US20130132852A1 (en) Interactive presen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12115255A (zh) 一种电子书的互动处理方法及其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Holiday et al. “You are what you are in this world”: visual framing and exemplification in media coverage of the Guttenfelder Instagram photographs from North Korea
van Heerden et al. Collecting health research data: comparing mobile phone-assisted personal interviewing to paper-and-pen data collection
Horrod ‘Embedded into the core’: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policy’in higher educati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documents and its recontextualisation in practices
Gao et al. Online features of qzone weblog for critical peer feedback to facilitate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Cirucci Zoom affordances and identity: A case study
Denning et al. Multimodal 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 What does it mean for us?
Iskandar et al. Web-based STMIK AKBA Student Attendance Information System by Making QR Codes an Auxiliary Medium
Triastuti Fostering digital citizenship in Indonesia
Lee et al. Tablet mania: exploring the use of tablet computers in an academic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KR101853887B1 (ko) 전자적 학습 장치
Jirattikorn Aberrant modernity: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hood among Shan prisoners in Thailand
Syu et al. Instant messaging with emotion-embedded vectorized handwritings on mobile devices
Xianwei et al. Qzone Weblog for Critical Peer Feedback to Improve Business English Writing: A Case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s.
KR102307516B1 (ko) 문답 기반 콘텐츠 공유 방법 및 문답 기반 콘텐츠 공유 시스템
Magal-Royo et al. Standardization of Design Interfaces Applied to Language Test on-line through Ubiquitous Devices.
KR102381939B1 (ko) 독서실 관리 시스템
Szopa et al. 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 Auto Personalization
KR102657480B1 (ko) 디지털 교재의 진도 정보를 갖는 전자칠판
KR20140078227A (ko) 직업적성 평가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