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5130B - 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附件、系统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附件、系统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5130B
CN112105130B CN202010867727.5A CN202010867727A CN112105130B CN 112105130 B CN112105130 B CN 112105130B CN 202010867727 A CN202010867727 A CN 202010867727A CN 112105130 B CN112105130 B CN 1121051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user
sensing module
night
sleep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772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5130A (zh
Inventor
任泽铭
汪沁
雷仁大
张志华
汪海源
蒋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Liangl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Liangl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Liangl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Liangl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6772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51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5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51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51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51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i.e. where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is not relevant
    • H05B47/10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 H05B47/165Controlling the light source following a pre-assigned programmed sequence; Logic control [LC]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系统,当夜灯控制附件被附接于移动终端时触发移动终端进入夜灯照明模式;所述移动终端采用自带的屏幕或者闪光灯作为光源;其中,所述夜灯控制附件包括第一感应模块、睡眠状态感应模块、通信接口电路以及供电电路,通信接口电路通过相应的接插件连接移动终端的用户接口;通过第一感应模块实时监测用户的活动信息;睡眠状态感应模块在监测到用户的活动信息后被使能,从而检测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经由用户接口、通信接口电路接收第一感应模块的第一检测结果和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的第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控制所述光源的开启、关闭以及亮度调节。本发明实现了实现了灯随人走、人需灯亮,机动灵活性高、控制精度高、成本低。

Description

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附件、系统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控制领域,尤其涉及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LED技术的发展使得其被应用于各类消费电子设备,例如各类移动终端的屏幕或者闪光灯,以及各类家用照明灯具。
其中,踢脚灯等辅助照明工具在起居生活中被大量使用,为用户夜间临时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市场上的家用踢脚灯以嵌入式为主,设置于卧室或者客厅等用户途径路线的墙角。传统的踢脚灯控制包括以下主要的控制方式:1、按键开关手动触发,在需要使用夜间照明时手动打开开关,在不需要时需手动关闭开关;2、热释电红外或者超声波检测模块触发,主要是检测到用户的动作变化,在用户接近时可以自动开启、白天关闭;3、声控触发,智能式照明采取的主要方式,通过声音控制照明的开启。
然而,传统的控制方式均存在着很多不足,例举如下:
1、如果整夜开启夜间辅助照明,会对儿童的睡眠质量、视力以及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现有安装于卧室的踢脚灯识别准确率不高,深夜用户梦中踢踏或者不自觉翻身时往往就会触发踢脚灯工作,而踢脚灯的亮度较高这种误触发容易影响用户睡眠;
3、虽然通过声音可以更准确针对性地控制照明开启,但夜间睡觉时喊话或者发出声响的方式又会影响到家人的休息;此外,诸如打呼噜等噪音也会对声控触发造成干扰而导致误启;
4、目前的踢脚灯均为单独购置的一个物品,其往往被嵌入到墙壁上,无法跟随用户的活动范围;
5、不同房间的背景温度不同,例如西侧房间的温度普遍比东侧房间的温度更高,开了空调的房间比没开空调的房间温度低等,而温度的不同又会对传感器的感测结果(如红外感测结果或者微波感应结果)带来影响,但现有的夜灯由于出厂时传感器参数已经是固定的,无法对不同环境下的温度进行有效监测和补偿。
因此,如何能够更智能化、更精准、更灵活地进行夜间照明控制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精准高效灵活的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附件、系统以及方法,可应用于各类需要夜间照明的使用场景中,实现了灯随人走、人需灯亮,兼具了机动灵活性高、控制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
为了达到本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系统,所述系统由移动终端和夜灯控制附件构成,当夜灯控制附件被附接于移动终端时触发移动终端进入夜灯照明模式;所述移动终端采用自带的屏幕或者闪光灯作为光源;
其中,所述夜灯控制附件包括第一感应模块、睡眠状态感应模块、通信接口电路以及供电电路。第一感应模块、睡眠状态感应模块以及通信接口电路之间互相连接;通信接口电路通过相应的接插件连接移动终端的用户接口;
通过第一感应模块实时监测用户的活动信息;睡眠状态感应模块在监测到用户的活动信息后被使能,从而检测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经由用户接口、通信接口电路接收第一感应模块的第一检测结果和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的第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控制所述光源的开启、关闭以及亮度调节。
进一步的,用户接口为音频接口或USB接口或附件专用接口;供电电路用于为第一感应模块、睡眠状态感应模块、通信接口电路供电;供电源为附件自带的电池或者通过通信接口电路从与移动终端附接的接口取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模块可以为红外热释电感应模块或者人体微波感应模块;所述睡眠状态感应模块为脑电波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人体脑电波信号;处理器将提取的所述脑电波数据的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储的预置脑电波数据的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识别出用户当前脑电波检测信号所对应的睡眠状态;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还通过通信接口电路控制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的工作状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上述的照明控制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01、监测移动终端是否连接有夜灯控制附件;
步骤102、当监测到移动终端当前连接的附件为预设的夜灯控制附件时,则控制移动终端进入夜灯照明模式;
步骤103、夜灯控制附件通过第一感应模块实时监测用户的活动情况,当监测到用户的动作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从而控制屏幕或闪光灯以第一亮度进行呼吸照明;
步骤104、在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的同时使能睡眠状态感应模块对用户睡眠状况进行检测,并输入第二检测信号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
步骤105、当第二检测信号表明用户清醒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的亮度提高到第二亮度,所述第二亮度用于辅助用户进行夜间活动;
步骤106、当第二检测信号表明用户处于睡眠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熄灭;当第二检测信号S2表明用户处于睡眠时,睡眠状态感应模块重新进入休眠模块。
步骤107、在光源被点亮的期间,当通过第一感应模块持续未监测到用户的动作达一预定时长时,处理器控制光源熄灭。
步骤108、当用户拔掉夜灯控制附件后,移动终端退出夜灯照明模式。
所述控制方法在步骤106之后以及步骤107之前还包括:步骤1061,当通过移动终端的握持感应模块检测到移动终端被拿在用户手里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调低为第三亮度,其中第一亮度<第三亮度<第二亮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第二检测信号S2检测到用户处于γ波状态时,处理器使能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继续监测一段时间;当监测期间用户持续处于γ波状态超过预定时长后,处理器控制光源以更高的亮度进行闪烁并且通过扬声器输出唤醒音频。
在步骤101之前还包括环境判断步骤:移动终端在进入预设时段后触发步骤101执行;或者通过移动终端的亮度感应模块检测到亮度低于预定值时触发步骤101的执行。
本发明创造性地利用了用户周边设备进行夜间辅助照明,移动终端可以随身携带,因此提高了辅助照明的机动性,从而能够实现灯随人走;此外,还最低成本地改进了现有夜间照明的不足,提高了夜间照明的精准性,减少光源被误开启的情况;更进一步的,还基于移动终端自带的传感器进行房间温度感测,并基于温度感测结果对感应模块的感测结果进行补偿,从而以最少的成本实现最准确的测量。最后,还通过三种以上亮度的组合设计优化了用户体验,在保证照明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降低影响,有效解决了现有系统中的诸多不足。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夜灯控制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夜间照明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由移动终端和夜灯控制附件构成,夜灯控制附件采用有线的方式连接于移动终端。本发明巧妙地依托了现有人手一台的移动终端,实现灯随人走;并且辅以夜灯控制附件,实现精准的夜间控制。
当夜灯控制附件被附接于移动终端的连接接口时,夜灯控制附件将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连接过程中夜灯控制模块被移动终端识别到从而触发移动终端进入夜灯照明模式。可选地,移动终端可以采用自带的屏幕或者闪光灯作为夜间照明的光源,因此不用额外在房间布置踢脚灯,可以节约用户的成本。
具体地,当识别到夜灯控制模块时移动终端将调用夜间照明APP,处理器基于APP和夜灯控制附件传送的感测信号进行针对屏幕和闪光灯的照明控制。
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本发明实施例对于移动终端的具体形式不加以限制。夜灯控制附件相对于现有触发方式进行了改进,可以减少夜间照明被误开启的情况,提高照明控制的准确性,将在下文进行阐述。
图2进一步示例出了常见移动终端的示意图,具体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至少一个网络接口、用户接口、屏幕、闪光灯、麦克风、扬声器(未示出)等。移动终端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可理解,总线系统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2 中未具体示出。
其中,用户接口可以音频接口,例如2.5mm、3.5mm音频插口;以及USB 接口,兼具通信和充电双功能,可以为mini-USB或者Type-C等;还可以是其他为连接附件所设定的专用接口。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夜灯控制附件的示意图。所述夜灯控制附件包括第一感应模块、睡眠状态感应模块、通信接口电路以及供电电路。第一感应模块、睡眠状态感应模块以及通信接口电路之间互相连接。其中,供电电路耦接到上述三个模块以用于为附件中的各组成部分供电,可以实施为附件自带的电池,也可以是通过通信接口电路从与移动终端附接的接口取电。通信接口电路通过相应的接插件连接移动终端的用户接口,优选地,用户接口为音频插口或USB接口,接插件对应为音频插头或USB插头。通过第一感应模块实时监测用户的活动信息;其中,所述活动信息包括用户抬腿、起身、走动等;所述第一感应模块可以为红外热释电感应模块或者人体微波感应模块。这两类检测技术已被使用于现有踢脚灯的触发控制中,具体就不再赘述。所述睡眠状态感应模块,在监测到用户的活动信息后被使能,从而检测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第一感应模块和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的感应结果均可以通过通信接口电路传输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还可以通过通信接口电路控制红外/微波感应模块和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的工作状态。通信接口电路收集感应模块发来的检测结果传送给移动终端;在附件被接插到移动终端时,通信接口电路还会与移动终端建立连接,发送握手信号、附件型号、性能参数等信息给移动终端。感应结果的处理被放置在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执行以减少附件的计算量和复杂程度。
其中,所述睡眠状态感应模块可以实施为脑电波采集模块,通过获取人体脑电波信号分析人体各阶段的睡眠状况。
人们正常的睡眠结构周期分为两个相,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期(REM),NREM和REN交替出现,交替一次称为一个睡眠周期,每个周期大约90-100分钟,两种循环往复,一般而言,成年人每夜通常需要经过4-5 个这样的睡眠周期来保证一天的睡眠质量。而一个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又分为四个睡眠阶段,即:入睡阶段、浅睡阶段、熟睡阶段和深睡阶段,因此一个睡眠周期共包含五个睡眠阶段。一般情况下,这五个睡眠阶段每夜交替往复 4-5次才能保护人们的睡眠质量以及精力充沛。
人体五个睡眠阶段脑电波状况是不同的,如:当人体处于睡眠的入睡阶段时,人体自发的脑电波为低振幅,频率快慢混合,以4-7次/S的θ波为主,此时,人的颈部肌肉和四肢肌肉张力逐渐降低,人体安静困倦开始进入睡眠状态;当人体处于睡眠的浅睡阶段时,人体自发的脑电波为低振幅,在θ波的背景上出现13-16次/秒的睡眠纺锤波和一些复合波,此时,人的心率和呼吸逐渐变慢,体温、脑温逐渐降低,闭眼、缩瞳,脑血流量较清醒安静时为多,人体已经入睡,并出现鼾声,但将被试叫醒后却常自称尚未睡着;当人体处于熟睡阶段时,人体自发的脑电波为高振幅,在θ波的背景上出现20-50%的0.5-3次/秒的δ波,此时,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慢波睡眠中比在白天清醒时增多,人体已经睡熟,但尚易叫醒;当人体处于深睡眠阶段时,人体自发的脑电波为50%以上高振幅的δ波,此时人体做梦极少,即使做梦梦境也平淡、生动性弱,概念性和思维性较强,人体不但睡熟还难以叫醒;当人体处于苏醒阶段时,人体自发的脑电波以α波为主。
因此,可以通过脑电波采集模块采集获得脑电波信号作为第二检测信号S2 并传输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可以提取所述脑电波信号的特征信息,例如频率、以及响度等信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包括一睡眠状态数据库,预先存储各类睡眠状态下对应的电波特征信息。处理器将所述脑电波数据的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储的预置脑电波数据的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识别出用户当前脑电波检测信号所对应的睡眠状态,包括是否浅睡或清醒等。
此外,当第二检测信号S2检测到用户处于γ波状态时,处理器会使能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继续监测一段时间。
本实施例还包括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单元连接所述脑电波采集模块,并输出处理后的脑电波信号到处理器,脑电波信号非常微弱,一般只有50uV左右,幅值范围为5-100,所以脑电波信号需要放大后才能进行分析处理,而且脑电波信号一般都为模拟信号,通过信号处理单元进行A/D转换为数字信号再进行放大处理,另外,脑电波信号的频率低,一般在0.1Hz-100Hz,因而通过信号处理单元滤除脑电波信号频率以外的高频干扰。
处理器接收第一感应模块的第一检测结果以及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的第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控制移动终端屏幕或闪光灯的开启、关闭以及亮度调节,从而完成夜间照明控制。
更进一步的,处理器在监测到移动终端连接有夜灯控制附件时触发移动终端内部的温度感应模块进行周期性温度检测,并对连续预订次数获取的温度检测值T0-Ti进行统计处理,求得一段时间内的温度平均值。所述统计处理包括剔除异常温度检测值后取N个求取平均值,所述温度平均值即表征当前用户所处房间的背景温度。
在处理器对感应模块的处理过程中,包括:利用温度平均值对睡眠检测结果S2进行温度补偿,利用温度平均值设定红外感应模块或者微波感应模块中的判决阈值以完成温度补偿。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夜间照明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基于上述移动终端和夜灯控制附件构成的照明控制系统,具体可以包括:
步骤101、监测移动终端是否连接有夜灯控制附件;
此处,在步骤101之前还包括环境判断步骤:移动终端在进入预设时段后,比如夜间时段22:00-8:00,才触发步骤101执行;也可以是通过移动终端的亮度感应模块检测到亮度低于预定值时触发步骤101的执行。其中亮度低于预定值表明当前环境光线不足用户存在辅助照明的需求。
步骤102、当监测到移动终端当前连接的附件为预设的夜灯控制附件时,则控制移动终端进入夜灯照明模式;具体地,处理器调用夜间照明APP以开启移动终端的照明控制功能;
步骤102还包括:处理器触发移动终端内部的温度感应模块进行周期性温度检测,并对连续预订次数获取的温度检测值T0-Ti进行统计处理,求得一段时间内的温度平均值。所述统计处理包括剔除异常温度检测值后取N个求取平均值,所述温度平均值即表征当前用户所处房间的背景温度。
步骤103、夜灯控制附件通过红外感应模块或者微波感应模块实时监测用户的活动情况,当监测到用户的动作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S1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从而控制屏幕以第一亮度(低亮度)进行呼吸照明;可选地,也可以是控制闪光灯以第一亮度进行呼吸闪烁;
如此设置是为了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当用户骤起时能够第一时间找到手机,在不影响用户继续睡眠的情况下又能提高及时性;此外,监测到用户的动作,优选地,是指监测到用户的动作幅度高于一定值;
为了补偿房间背景温度的影响,步骤103可以采用如下进行了温度补偿的方式替换地实施:
步骤103’、夜灯控制附件通过红外感应模块或者微波感应模块实时监测用户的活动情况,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S1’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处理器获取当前温度平均值并依据温度平均值通过查表或公式计算获得对应的判决阈值D(根据温度对传感器的影响特性设定,不同温度对应不同的判决阈值从而补偿温度造成的影响),处理器将第一检测信号S1’与判决阈值D进行对比,当第一检测信号高于判决阈值D时确定当前监测到用户的动作,从而控制屏幕以第一亮度(低亮度)进行呼吸照明;可选地,也可以是控制闪光灯以第一亮度进行呼吸闪烁;
其中,处理器获得的温度平均值记为T,判决阈值D与温度平均值T之间的对应关系为:D=D0×(1+|37-T|/37),其中,D0为默认判决阈值,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系统能够根据背景噪声自动调整判决灵敏度,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步骤104、在输出第一检测信号S1的同时使能睡眠状态感应模块对用户睡眠状况进行检测,并输入第二检测信号S2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
结合第二检测信号S2能够获得用户的真实状态,从而能够判断用户的真正需求;进一步的,处理器还利用温度平均值对第二检测信号S2进行温度补偿;
步骤105、当第二检测信号S2表明用户清醒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的亮度提高到第二亮度,所述第二亮度用于辅助用户进行夜间活动;
步骤106、当第二检测信号S2表明用户处于睡眠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 或闪光灯熄灭;
步骤107、在屏幕和/或闪光灯被点亮的期间,当通过红外感应模块或者微波感应模块持续未监测到用户的动作达一预定时长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熄灭。
步骤108、当用户拔掉夜灯控制附件后,移动终端退出夜灯照明模式。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1061、在步骤106之后以及步骤107之前,当通过移动终端的握持感应模块检测到移动终端被拿在用户手里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调低为第三亮度,其中第一亮度<第三亮度<第二亮度。通过上述设置,由于用户手持移动终端,可以把亮度适当调低以控制在用户活动范围内即可辅助照明,并且不会影响他人的休息。
更进一步的,步骤106还包括:当第二检测信号S2表明用户处于睡眠时,睡眠状态感应模块重新进入休眠模块。
为有力保障用户的安全,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第二检测信号S2表明用户需要被唤醒时,具体的,已发现长期处于γ波状态下的人会有生命危险,当第二检测信号S2检测到用户处于γ波状态时,会使能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继续监测一段时间,当通过监测发现用户持续处于γ波状态超过预定时长后,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以更高的亮度进行闪烁并且通过扬声器输出唤醒音频。
可以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OM, 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APP。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MediaPlayer)、浏览器(Browser)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程序可以包含在应用程序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具体的,可以是应用程序中存储的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实施本发明所述的照明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 (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由移动终端和夜灯控制附件构成,当夜灯控制附件被附接于移动终端时触发移动终端进入夜灯照明模式;所述移动终端采用自带的屏幕或者闪光灯作为光源;
其中,所述夜灯控制附件包括第一感应模块、睡眠状态感应模块、通信接口电路以及供电电路;第一感应模块、睡眠状态感应模块以及通信接口电路之间互相连接;通信接口电路通过相应的接插件连接移动终端的用户接口;
通过第一感应模块实时监测用户的活动信息;睡眠状态感应模块在监测到用户的活动信息后被使能,从而检测用户的当前睡眠状态;
移动终端的处理器经由用户接口、通信接口电路接收第一感应模块的第一检测结果和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的第二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控制所述光源的开启、关闭以及亮度调节;
所述照明控制系统执行如下的夜间照明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监测移动终端是否连接有夜灯控制附件;
步骤102、当监测到移动终端当前连接的附件为预设的夜灯控制附件时,则控制移动终端进入夜灯照明模式;
步骤103、夜灯控制附件通过第一感应模块实时监测用户的活动情况,当监测到用户的动作时,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从而控制屏幕或闪光灯以第一亮度进行呼吸照明;
步骤104、在输出第一检测信号的同时使能睡眠状态感应模块对用户睡眠状况进行检测,并输入第二检测信号给移动终端的处理器;
步骤105、当第二检测信号表明用户清醒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的亮度提高到第二亮度,所述第二亮度用于辅助用户进行夜间活动;
步骤106、当第二检测信号表明用户处于睡眠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熄灭;
步骤107、在光源被点亮的期间,当通过第一感应模块持续未监测到用户的动作达一预定时长时,处理器控制光源熄灭;
所述控制方法在步骤106之后以及步骤107之前还包括:步骤1061,当通过移动终端的握持感应模块检测到移动终端被拿在用户手里时,处理器控制屏幕和/或闪光灯调低为第三亮度,其中第一亮度<第三亮度<第二亮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用户接口为音频接口或USB接口或附件专用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供电电路用于为第一感应模块、睡眠状态感应模块、通信接口电路供电;供电源为附件自带的电池或者通过通信接口电路从与移动终端附接的接口取电。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模块可以为红外热释电感应模块或者人体微波感应模块;所述睡眠状态感应模块为脑电波采集模块用于获取人体脑电波信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处理器将提取的脑电波数据的特征信息与数据库中存储的预置脑电波数据的特征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识别出用户当前脑电波检测信号所对应的睡眠状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系统,移动终端的处理器还通过通信接口电路控制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的工作状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108、当用户拔掉夜灯控制附件后,移动终端退出夜灯照明模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步骤106还包括:当第二检测信号S2表明用户处于睡眠时,睡眠状态感应模块重新进入休眠模块。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第二检测信号S2检测到用户处于γ波状态时,处理器使能睡眠状态感应模块继续监测一段时间;
当监测期间用户持续处于γ波状态超过预定时长后,处理器控制光源以更高的亮度进行闪烁并且通过扬声器输出唤醒音频。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系统,在步骤101之前还包括环境判断步骤:
移动终端在进入预设时段后触发步骤101执行;
或者通过移动终端的亮度感应模块检测到亮度低于预定值时触发步骤101的执行。
CN202010867727.5A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附件、系统以及方法 Active CN1121051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7727.5A CN112105130B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附件、系统以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7727.5A CN112105130B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附件、系统以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5130A CN112105130A (zh) 2020-12-18
CN112105130B true CN112105130B (zh) 2021-08-03

Family

ID=73753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7727.5A Active CN112105130B (zh) 2020-08-26 2020-08-26 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附件、系统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51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66330A (zh) * 2020-12-23 2021-03-26 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控制家居灯具开关系统
CN114531758B (zh) * 2022-01-12 2023-03-24 广东德赛矽镨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雷达射频技术非接触式动作感应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8969A (zh) * 2018-07-16 2018-12-18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睡眠夜起监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57610B (en) * 2002-07-31 2003-10-11 Fci Asia Technology Pte Ltd Sensor module for card connector and card connector having such sensor module
CN103281819A (zh) * 2013-06-08 2013-09-04 大连民族学院 一种智能遥控灯
CN104411036B (zh) * 2014-10-28 2016-09-2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生理特征控制照明设备的方法和智能穿戴设备
CN106207664A (zh) * 2016-09-20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接口、插头、智能终端和外接设备
CN206268917U (zh) * 2016-11-30 2017-06-20 中山市乔宁电子有限公司 微波雷达感应灯
CN108271289A (zh) * 2018-01-05 2018-07-10 成都博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感应插件系统的使用方法
CN210518955U (zh) * 2019-08-16 2020-05-12 三峡大学 灯具自动调光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08969A (zh) * 2018-07-16 2018-12-18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睡眠夜起监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5130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5130B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夜间照明控制附件、系统以及方法
RU2643129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включения кондиционера
CN104122864B (zh) 一种检测人体状态并可通过该状态控制家用电器的系统
TWI643041B (zh) 智慧鬧鈴控制系統及方法
CN110806708A (zh)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129716A1 (zh) 智能灯光控制系统及方法
KR20090084625A (ko) 개인 맞춤형 전자 가구 및 그것의 구현 방법
CN106765886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06371794A (zh) 屏幕点亮方法及装置
CN109782620A (zh) 智能窗帘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041047A (zh) 一种手环反馈的智能照明系统
WO2021227460A1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空调器
CN112190419A (zh) 一种睡眠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13951A (zh) 一种床垫的联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969863A (zh) 辅助睡眠和渐进唤醒系统
EP2263530A1 (en) Intelligent power-saving device
CN105068581A (zh) 一种室内光线调节系统及调节方法
CN111726271B (zh) 起夜情况下的电器配置方法和智能家居系统
CN105611016A (zh) 手机自动照明装置、自动照明手机和手机自动照明方法
CN111385417A (zh) 闹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403087A (zh) 一种睡眠监测与督管系统
CN114177473B (zh) 基于智能设备的唤醒和催眠方法及中央控制台
CN205411888U (zh) 一种脑电波诱导装置及一种台灯
CN113639379A (zh) 一种空调器的睡眠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N113784483A (zh) 灯具控制方法、装置、灯具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Nighttime lighting control accessories, systems, and methods based on mobile terminals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1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803

Pledgee: Guangde sub branch of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Ltd.

Pledgor: ANHUI LIANGLIA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98006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