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4230B - 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4230B
CN112104230B CN202010795176.6A CN202010795176A CN112104230B CN 112104230 B CN112104230 B CN 112104230B CN 202010795176 A CN202010795176 A CN 202010795176A CN 112104230 B CN112104230 B CN 1121042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level signal
connector
voltag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951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4230A (zh
Inventor
谭祥造
唐涛
邹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ei Zhilian Dat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amei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amei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amei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951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4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4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4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4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4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1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DC-D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所述车载降压装置包括降压设备、第二连接器、连接组件和双向电平转换器。本申请通过设置有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将所述OBD设备产生的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和所述车载设备产生的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进行交换,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输送至所述OBD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从而实现所述OBD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通讯。本申请提供的所述车载降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载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讯效果较差,达到了实现所述车载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讯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背景技术
车载设备是指汽车上用于增加汽车功能性的电子系统和产品,主要包括车载音响系统、导航系统、汽车信息系统、车载家电产品等等。目前的车载设备取电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保险盒中取电,然后将保险盒中取到的电进行降压处理后供给车载设备使用。另一种是通过车载点烟器取电,同样将从车载点烟器中取到的电经过降压处理后供给车载设备使用。但是不管采用上述哪种取电方式,车载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讯效果均比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车载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讯效果均比较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一种车载降压装置,应用于车载系统,所述车载系统包括:OBD设备、车载设备和保险盒,所述OBD设备用于产生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所述OBD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车载设备用于产生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所述车载降压装置包括:
降压设备,所述降压设备的输入端与所述保险盒电连接,所述降压设备用于将所述保险盒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
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匹配;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口与所述降压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三端口与所述车载设备连接;
双向电平转换器,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用于交换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以实现所述OBD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通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包括:
三极管组件,所述三极管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组件的第三端接地,所述三极管组件用于交换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以实现所述OBD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通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组件包括:
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二极管组件,所述二极管组件的正极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平信号包括ACC电平信号,所述降压设备包括:
ACC电平转换组件,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保险盒连接,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用于将所述ACC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平信号还包括VCC电平信号,所述降压设备包括:
DC-DC转换组件,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保险盒电连接,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DC-DC转换组件用于将所述VCC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向所述车载设备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控制组件,与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DC-DC转换组件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口和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车载降压装置还包括:
信号采集设备,所述信号采集设备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输入端和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所述ACC电平信号和/或所述VCC电平信号的电压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DC-DC转换组件停止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保险盒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一种车载系统,包括:
如上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
OBD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匹配,所述OBD设备用于产生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
车载设备,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车载设备用于产生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
保险盒,与所述降压设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保险盒用于产生电平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降压装置,包括降压设备、第二连接器、连接组件和双向电平转换器。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有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将所述OBD设备产生的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和所述车载设备产生的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进行交换,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和所述连接组件将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输送至所述OBD设备和所述车载设备,从而实现所述OBD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通讯,也就是车辆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通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车载降压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载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讯效果均比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所述车载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讯效果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降压装置及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三极管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载降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控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车载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车载降压装置;
100、降压设备;
110、ACC电平转换组件;
120、DC-DC转换组件;
200、第二连接器;
300、连接组件;
400、双向电平转换器;
410、三极管组件;
411、第一三极管;
412、第二三极管;
500、二极管组件;
600、控制组件;
700、信号采集设备;
800、接线端子;
20、车载系统;
21、OBD设备;
211、第一连接器;
22、车载设备;
23、保险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种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降压装置,可以应用于车载系统,用于对外电源或从汽车内部取到的电进行降压处理以供车载设备使用。所述车载系统是指汽车内部执行运行、检测等功能的系统,例如可以包括:OBD设备21、车载设备、保险盒23、电瓶等。所述OBD设备21是指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属于车辆系统中,一般通过K总线等将车辆信号输送至汽车中的其他设备进行检测、分析处理等。所述OBD设备21一般都具有一OBD连接头,也就是第一连接器211,方便与其他车载设备等进行连接,所述OBD设备21可以产生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作为通讯信号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通讯。所述车载设备是指在汽车中仍可以使用功能性设备,例如GPS定位系统、监控系统、音乐播放器等,所述车载设备可以产生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用于所述车载设备与其他设备之间进行通讯。所述保险盒23是指在汽车里安装有汽车保险丝的盒子,因此,又称保险丝盒。所述保险盒23与电瓶等连接,具有电平信号,负责向汽车中的其他设备传递汽车的工作状态信息。
请参见图2,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降压装置10,包括:降压设备100、第二连接器200、连接组件300和双向电平转换器400。
所述降压设备100的输入端与所述保险盒23电连接,所述降压设备100用于将所述保险盒23的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所述保险盒23中可以包括多种电平信号,不同的电平信号携带有不同的信息,以执行不同的功能。所述预设电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例如可以为5V、10V等。所述降压设备100可以包括普通的降压电路、电平转换电路、DC-DC转换器等均可,只需要满足可以实现对所述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所述预设电压的功能即可。
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211相匹配,在需要工作时,将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和所述第一连接器211进行插接,以实现对信号的传递。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可以为公插,也可以为母插,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与所述第一连接器211相匹配,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11为OBD公插时,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为与其相匹配的OBD母插;当所述第一连接器211为OBD母插时,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为OBD公插。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可以为端子,所述端子上的插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置,例如可以为16针、18针等,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还可以为USB接口等,本实施例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的具体类型等均不作任何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或者设定。
所述连接组件300包括三个端口,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分别用于连接所述降压设备100、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和所述车载设备22。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一端口与所述降压设备100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三端口与所述车载设备22信号连接。所述连接组件300是作为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的输出端口,在使用时与所述车载设备22连接。所述连接组件300可以为端子,例如圆环端子、旗型端子、梅花端子、直插端子等,所述连接组件300还可以为USB接口,例如Type-C接口等。本实施例对于所述连接组件300不作具体限定,只需要满足可以实现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与所述车载设备22信号连接的功能即可。
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信号连接,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二端口信号连接,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用于交换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以实现所述OBD设备21与所述车载设备22之间的通讯。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可以包括一双向电平转换电路,通过所述双向电平转换电路实现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之间的互换。本实施例对于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的型号等均不作任何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限定,只需要满足可以实现交换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的功能即可。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的工作原理如下:
所述降压设备100与车辆中的所述保险盒23电连接,从所述保险盒23中取电,并将所述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然后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00输送至所述车载设备22,以给所述车载设备22供电。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器200与车辆中的OBD设备21的所述第一连接器211相匹配,在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连接器21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相接便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200获取所述OBD设备21产生的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00获取所述车载设备22产生的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将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进行交换,从而实现所述车载设备22与所述OBD设备21之间的通讯,也就是所述车载设备22与车辆之间的通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降压装置10包括降压设备100、第二连接器200、连接组件300和双向电平转换器400。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将所述OBD设备21产生的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和所述车载设备22产生的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进行交换,并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200和所述连接组件300将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输送至所述OBD设备21和所述车载设备22,从而实现所述OBD设备21与所述车载设备22之间的通讯,也就是车辆与所述车载设备22之间的通讯。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车载设备与车辆之间的通讯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提高所述车载设备22与车辆之间通讯效果的技术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包括:三极管组件410。
所述三极管组件4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组件410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组件410的第三端接地。所述三极管组件410用于交换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以实现所述OBD设备21与所述车载设备22之间的通讯。所述三极管组件410可以包括多个三极管,例如所述三极管组件410可以为N型三极管和P型三极管的组合,N型三极管在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导通,并输出低电平信号,在输入低电平信号时截止,并输出高电平信号,P型三极管在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导通,并输出高电平信号,在输入高电平信号时截止,并输出低电平信号。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将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为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分别作为所述N型三极管和所述P型三极管的控制信号,便输出对应的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也就是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本实施例对于所述三极管组件410的内部结构以及不同的三极管之间的连接方式等不作具体限定,只需要满足可以实现将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进行互换的功能即可。
请参见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三极管组件410可以包括:第一三极管411和第二三极管412。
所述第一三极管411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电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41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412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411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412的基极与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41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411和所述第二三极管412均为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411的集电极的作为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二三极管412的基极作为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的输入端和输出端。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的电压高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当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作为高电平从所述第一三极管411的集电极输入时,所述第二三极管412的基极输出低电平的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所述第一三极管411和所述第二三极管412均为N型三极管,在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导通,并输出低电平信号,在输入低电平信号时截止,并输出高电平信号,以实现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之间的互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还包括:二极管组件500。
所述二极管组件500的正极与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组件500的负极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组件500可以有效延缓所述三极管组件410打开时间,有利于减小电磁干扰,同时加快所述三极管组件410关断的时间,有利于降低电路中的功耗。所述二极管组件500可以包括一个二极管或者多个二极管,多个二极管之间可以并联也可以串联,本实施例对于所述二极管组件500内的二极管类型、数量等均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或者设定。
请参见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平信号包括ACC电平信号和VCC电平信号,所述保险盒23与车辆中的电瓶电连接,从所述电瓶中取电。所述电瓶中的电信号包括两种,分别为可供所述车载设备22使用的VCC电平信号,也就是电源信号,为所述车载设备22供电,另一种是ACC电平信号,用于检测汽车的ACC功能。所述降压设备100包括:ACC电平转换组件110和DC-DC转换组件120。
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输入端与所述保险盒23信号连接,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一端口信号连接,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用于将所述ACC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所述预设电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例如可以为10V、5V等,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可以为电平转换器、电平转换电路等均可,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还可以为降压电路等,本实施例对于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或者设定,只需要满足可以实现将所述ACC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的功能即可。
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输入端与所述保险盒23电连接,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一端口信号连接,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用于将所述VCC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300向所述车载设备22供电。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可以为DC-DC转换器、DC-DC转换模组或者也可以为具有DC-DC转换模块的控制芯片等。所述预设电压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预设电压相同,可以为10V、5V等,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还包括:控制组件600。
所述控制组件600与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控制端信号连接,用于控制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工作状态,例如可以控制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启动工作、停止工作或者工作周期、工作频率等。所述控制组件600可以为开关,还可以为控制器、控制芯片或者其他带有控制功能的电子器件。本实施例对于所述控制组件600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或者设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一端口和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还包括信号采集设备700。所述信号采集设备700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输入端和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信号采集设备700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600信号连接,所述信号采集设备700用于采集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输入端和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输入端的电信号,以方便后续设备对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输入端和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输入端的状态信息进行监控和分析等。所述电信号可以为电流信号,也可以为电压信号,所述信号采集设备700可以为电压采集设备,也可以为电流采集设备,本实施例对于所述信号采集设备70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或者设定,只需要满足可以实现采集可以表征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输入端和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输入端工作状态的信号的功能即可。
所述控制组件600用于在所述ACC电平信号和/或所述VCC电平信号的电压低于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停止供电,例如所述控制组件600通过分析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输入端和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输入端的信号确定出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输入端和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的输入端出现了过电流、过电压等情况,所述控制组件600便控制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停止工作,以停止向外供电。
请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可以为DC-DC转换模块,所述控制组件600为一控制芯片,所述DC-DC转换模块载于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同时执行所述DC-DC转换组件120和所述控制器的功能,以使得本实施例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的集成度更高,同时所述控制芯片和所述信号采集设备700共同构成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的保护控制装置,以实现对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的控制和保护。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还包括:接线端子800。
所述接线端子800的第一端与所述保险盒23电连接,例如可以和所述保险盒23中的保险丝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800的第二端与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的输入端信号连接,将所述保险丝上的各种电信号输送至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110进行降压处理。所述接线端子800在使用时无需进行现场布线,只需要将所述接线端子800与所述保险盒23进行插接即可,操作方便。所述接线端子800可以为方形、矩形、圆柱状等,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或者选择。
请参见图6,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系统20,包括:车载降压装置10、OBD设备21、车载设备22和保险盒23。
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的有益效果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OBD设备21包括第一连接器211,所述第一连接器211与所述第二连接器200相匹配,所述OBD设备21可以产生用于通讯的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所述车载设备22与所述连接组件300的第三端口信号连接,所述车载设备22可以产生用于通讯的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所述车载设备22和所述OBD设备21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器200、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400和所述连接组件300实现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和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的信号输送和交换,以达到实现所述OBD设备21与所述车载设备22之间的通讯,也就是汽车与所述车载设备22之间的通讯的目的。所述保险盒23与所述降压设备100的输入端信号连接,所述保险盒23中具有电平信号,所述车载设备22通过所述保险盒23进行取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目前的车载系统中,一般设备或者系统的工作电压基本均为12V或24V,也就意味着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一般也就是12V或24V。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为5V的电平信号,这样,在汽车的12V/24V系统中便能完成5V电平信号与12V/24V电平信号的互换,无需考虑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造成的K总线不兼容的问题。同时,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中电平信号的电压为5V,对于所述车载设备而言接收的也就只有一种电压,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为5V的电平信号,可以满足市场上大部分所述车载设备的端口承压要求,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车载降压装置10的兼容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车载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载系统,所述车载系统包括:OBD设备、车载设备和保险盒,所述OBD设备用于产生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所述OBD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车载设备用于产生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所述车载降压装置包括:
降压设备,所述降压设备的输入端与所述保险盒电连接,所述降压设备用于将所述保险盒输出的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
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匹配;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口与所述降压设备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三端口与所述车载设备连接;
双向电平转换器,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包括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级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双向电平转换器用于交换所述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与所述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以实现所述OBD设备与所述车载设备之间的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二极管组件,所述二极管组件的正极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二端口电连接,所述二极管组件的负极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组件包括至少一个二极管;在所述二极管组件包括多个所述二极管的情况下,所述多个二极管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并联或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连接器相匹配,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为OBD公插时,所述第二连接器为与其相匹配的OBD母插;当所述第一连接器为OBD母插时,所述第二连接器为OBD公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信号包括ACC电平信号,所述降压设备包括:
ACC电平转换组件,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保险盒连接,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用于将所述ACC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信号还包括VCC电平信号,所述降压设备还包括:
DC-DC转换组件,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输入端与所述保险盒电连接,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DC-DC转换组件用于将所述VCC电平信号的电压转换为预设电压,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向所述车载设备供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组件,与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控制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DC-DC转换组件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一端口和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电源端电连接;
所述车载降压装置还包括:
信号采集设备,所述信号采集设备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输入端和所述DC-DC转换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设备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所述ACC电平信号和/或所述VCC电平信号的电压低于所述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DC-DC转换组件停止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线端子,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一端与所述保险盒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的第二端与所述ACC电平转换组件的输入端连接。
10.一种车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降压装置;
OBD设备,包括第一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相匹配,所述OBD设备用于产生第一K通讯电平信号;
车载设备,与所述连接组件的第三端口连接,所述车载设备用于产生第二K通讯电平信号;
保险盒,与所述降压设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保险盒用于产生电平信号。
CN202010795176.6A 2020-08-10 2020-08-10 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Active CN112104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5176.6A CN112104230B (zh) 2020-08-10 2020-08-10 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95176.6A CN112104230B (zh) 2020-08-10 2020-08-10 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4230A CN112104230A (zh) 2020-12-18
CN112104230B true CN112104230B (zh) 2021-08-24

Family

ID=73753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95176.6A Active CN112104230B (zh) 2020-08-10 2020-08-10 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423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7324A (en) * 1994-07-27 1997-08-12 Motorola, Inc.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2106922U (zh) * 2011-05-06 2012-01-11 深圳市慧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无线终端设备
CN102393731A (zh) * 2011-10-17 2012-03-28 苏州凌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bd-ⅱ的车载监控诊断装置
CN103199847A (zh) * 2013-04-11 2013-07-10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电平转换电路及电子产品
CN105740183A (zh) * 2016-01-25 2016-07-0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串口通信电路
CN109606287A (zh) * 2018-12-11 2019-04-12 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bd与rf433射频的车辆远程监控系统与方法
CN110065457A (zh) * 2018-01-22 2019-07-30 江苏迪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bd设备与车载设备的供电及数据通讯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9933B2 (en) * 2006-11-07 2014-02-11 Smartdrive Systems Inc. Power management systems for automotive video event recorders
US9469259B2 (en) * 2014-07-30 2016-10-1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pparatus for integrating data functions in a motion control system for a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57324A (en) * 1994-07-27 1997-08-12 Motorola, Inc.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02106922U (zh) * 2011-05-06 2012-01-11 深圳市慧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无线终端设备
CN102393731A (zh) * 2011-10-17 2012-03-28 苏州凌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bd-ⅱ的车载监控诊断装置
CN103199847A (zh) * 2013-04-11 2013-07-10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电平转换电路及电子产品
CN105740183A (zh) * 2016-01-25 2016-07-06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串口通信电路
CN110065457A (zh) * 2018-01-22 2019-07-30 江苏迪纳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bd设备与车载设备的供电及数据通讯方法
CN109606287A (zh) * 2018-12-11 2019-04-12 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obd与rf433射频的车辆远程监控系统与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4230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16795U (zh) 一种汽车总线切换和通讯线路的切换电路
CN103481844B (zh) 一种车载电子系统、车载电子设备电源管理方法及汽车
CN203965938U (zh) 车载诊断装置和车载诊断系统
CN210038539U (zh) 可适配多种控制器的硬件在环测试系统
CN102694309A (zh) 车上诊断系统转接头
CN103268647B (zh) 一种远程行车数据记录仪及其实现方法
CN112104230B (zh) 车载降压装置和车载系统
CN205862221U (zh) 一种基于can协议的电动汽车故障诊断系统及故障诊断仪
CN106696862A (zh) 一种小型赛车的多节点整车控制系统
KR101716885B1 (ko) 입력 커넥터 및 출력 커넥터의 구분 없이 데이지 체인 통신망을 구성할 수 있는 통신단말기
CN201112530Y (zh) 车载多功能可充电电池
CN109307838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高压箱出厂检测系统
CN102411349A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低压控制系统的通用控制方法和硬件平台
CN201178232Y (zh) 汽车诊断系统诊断插座的电源转接器
CN203433359U (zh) 电子控制单元数据刷写装置
CN214929508U (zh) 拖车控制系统和牵引车
CN203250340U (zh) 一种远程行车数据记录仪
CN104362704A (zh) 一种车辆交流充电握手装置
CN202975646U (zh) 智能车载系统开机电路
CN207449825U (zh) 一种汽车启停boost稳压器
CN220342062U (zh) 车载充电器
CN218585223U (zh) 一种集成有obd口的汽车网关
CN218112410U (zh) 一种多路功能信号复用电路
CN203520083U (zh) 车辆车身控制器
CN220700902U (zh) 配电装置与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2

Address after: 510630 Room 101, No. 227, Gaota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Location: Room 601)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Yamei Zhilian Dat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201, No.1 Hanjing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Yameizh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