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3697B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3697B
CN112103697B CN201910676744.8A CN201910676744A CN112103697B CN 112103697 B CN112103697 B CN 112103697B CN 201910676744 A CN201910676744 A CN 201910676744A CN 112103697 B CN112103697 B CN 1121036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ody
insulator
limiting frame
fixed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674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3697A (zh
Inventor
陈盈仲
黄睦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rng Yu Enterp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036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36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36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36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91Coupling device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or self alig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利用第一和第二衔接端子分别衔接浮动体的相对两侧与绝缘体上的第一和第二固定端子,以使第一和第二固定端子分别与浮动体内的插接槽形成电性连接,并使第一和第二衔接端子得受该浮动体的牵引而分别弹性变形,而提供该浮动体沿一X轴方向和/或一Y轴方向相对该绝缘体移动,且由限位框以限制该浮动体相对该绝缘体的移动行程,以有效解决电线与电路板之间因对位不准所导致的电性对接不良的问题。同时,由限位框的设计以限定浮动体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相对于绝缘体的移动行程,以避免第一衔接端子和第二衔接端子产生过度变形而导致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浮动式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的印刷电路板在接收或发送信号的输出功率时,需要与基片外部进行连接,很多情况下,印刷电路板与基片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需要电线来连接,长距离的连接可以通过将电线焊锡至基片来实现,不过出于对功能性的考虑,业界通常使用线对板(WTB)连接器来连接。
目前这种连接器需要电线与电路板的位置完全对应,才能实现两者之间的信号连接,如果电线与电路板的接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存在偏差,则连接器无法正常对接,并可能导致其接点破损或变形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线与电路板的接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存在偏差,造成连接器无法正常对接,可能导致其接点破损或变形等缺陷,实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电线与电路板的接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存在偏差,造成连接器无法正常对接,可能导致其接点破损或变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体;一浮动体,所述浮动体的相对两侧具有一第一卡接结构和一第二卡接结构,且所述浮动体还凹设有一插接槽;一第一固定端子,所述第一固定端子结合所述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所述绝缘体的一第一固定结构;一第二固定端子,所述第二固定端子结合所述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所述绝缘体的一第二固定结构;一第一衔接端子,所述第一衔接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结构,一第一固定端、一第一卡接端与一第一电性接点,所述第一固定端电性搭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端卡接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使所述第一电性接点外露于所述插接槽;一第二衔接端子,所述第二衔接端子具有一第二弹性结构,一第二固定端、一第二卡接端与一第二电性接点,所述第二固定端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端卡接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使所述第二电性接点外露于所述插接槽;以及一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分别接合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固定端限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上,以让所述第一衔接端子无法沿一Z轴方向脱离所述第一固定端子,还使所述第二固定端限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上,以让所述第二衔接端子无法沿所述Z轴方向脱离所述第二固定端子,所述限位框具有一限制壁;其中,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得受所述浮动体的牵引而分别弹性变形,使所述第一卡接端与所述第二卡接端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移动,以让所述浮动体沿一X轴方向和/或一Y轴方向相对所述绝缘体移动,并由所述限制壁限制所述浮动体在所述X轴方向和/或所述Y轴方向相对所述绝缘体的移动行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具有一U字形截面。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框还具有一限位框凹陷空间,所述限位框凹陷空间提供容置所述浮动体使所述浮动体于其中移动,所述限制壁设置于形成所述限位框凹陷空间的壁面,使所述限位框凹陷空间的内部尺寸得定义所述浮动体相对所述绝缘体的移动行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浮动体向外延伸有一第一遮蔽帽与一第二遮蔽帽,所述第一遮蔽帽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上方,以对所述第一弹性结构提供遮蔽,所述第二遮蔽帽位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上方,以对所述第二弹性结构提供遮蔽。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蔽帽的下方具有一第一变形空间,所述第一变形空间提供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于其中弹性变形;所述第二遮蔽帽的下方具有一第二变形空间,所述第二变形空间提供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于其中弹性变形。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框具有一第一接合孔与一第二接合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于所述第一接合孔中干涉所述限位框,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于所述第二接合孔中干涉所述限位框。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体具有一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卡合所述限位框。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卡合结构包含多个L字形凸起物,所述多个L字形凸起物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限位框四个边角的位置。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浮动体具有一翼部,所述限位框位于所述翼部上方,由所述限位框在一预定位置对所述翼部的止挡,以限制所述浮动体在所述Z轴方向相对所述绝缘体的移动行程。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端具有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弹性抵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而使所述第一固定端电性搭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端具有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弹性抵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而使所述第二固定端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可产生变形的第一衔接端子和第二衔接端子,以令浮动体分别与设置在绝缘体上的第一固定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形成电性连接,同时提供浮动体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相对于绝缘体移动,以有效解决电线与电路板之间因对位不准所导致的电性对接不良的问题。同时,由限位框的设计以限定浮动体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相对于绝缘体的移动行程,以避免第一衔接端子和第二衔接端子产生过度变形而导致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1B显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组合状态示意图示意图。
图1C显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2A至图2F分别显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不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电性连接其他电子组件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的卡合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电连接器
11 绝缘体
111 卡合结构
12 浮动体
121 第一卡接结构
122 第二卡接结构
123 插接槽
124 第一遮蔽帽
1241 第一变形空间
125 第二遮蔽帽
1251 第二变形空间
126 翼部
13 第一固定端子
131 第一固定结构
14 第二固定端子
141 第二固定结构
15 第一衔接端子
151 第一弹性结构
152 第一固定端
153 第一卡接端
154 第一电性接点
155 第一弹臂
16 第二衔接端子
161 第二弹性结构
162 第二固定端
163 第二卡接端
164 第二电性接点
165 第二弹臂
17 限位框
17a 限位框的一部分
171 限制壁
172 限位框凹陷空间
173 第一接合孔
174 第二接合孔
2 其他电子组件
21 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另外,以下各实施例中相同或近似功能的结构或元件将采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且省略相同或均等技术特征的描述,以使揭露的内容更为简洁而容易明了。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1主要用于提供电线与电路板之间的电性对接,如图1A及图1B所示,本申请的电连接器1主要包括绝缘体11、浮动体12、第一固定端子13、第二固定端子14、第一衔接端子15、第二衔接端子16、以及限位框17。
请参阅图2A及图2D,于浮动体1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卡接结构121和一第二卡接结构122,且于浮动体12中还凹设有一插接槽123,用于电性连接其他电子组件2的接头21(如图3所示)。
第一固定端子13结合绝缘体11,并具有外露于绝缘体11的一第一固定结构131;第二固定端子14结合绝缘体11,亦具有外露于所述绝缘体11的一第二固定结构141。如图2C及图2D所示,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子13和第二固定端子14可分别穿设于绝缘体11上,且第一固定结构131和第二固定结构141分别凸设于绝缘体11的本体表面。然并不以此为限,亦可利用其他方式将第一固定端子13和第二固定端子14结合至绝缘体11的本体上。
如图2A及图2B所示,第一衔接端子15具有一第一弹性结构151,一第一固定端152、一第一卡接端153与一第一电性接点154,其中,第一固定端152用于电性搭接第一固定端子13的第一固定结构131,第一卡接端153用于卡接浮动体12的第一卡接结构121,第一弹性结构151连接于第一固定端152和第一卡接端153之间,且当第一卡接端153卡接浮动体12的第一卡接结构121时,第一电性接点154外露于插接槽123(如图2B所示),以由第一衔接端子15衔接第一固定端子13与浮动体12,并由外露的第一电性接点154使得第一固定端子13与浮动体12内的插接槽123电性导通。第二衔接端子16具有一第二弹性结构161,一第二固定端162、一第二卡接端163与一第二电性接点164,其中,第二固定端162电性搭接第二固定端子14的第二固定结构141,第二卡接端163则卡接至浮动体12的第二卡接结构122,第二弹性结构161连接于第二固定端162和第二卡接端163之间,且当第二卡接端163卡接至浮动体12的第二卡接结构122时,第二电性接点164外露于插接槽123(如图2B所示),以由第二衔接端子16衔接第二固定端子14和浮动体12,并由外露的第二电性接点164使得第二固定端子14与浮动体12内的插接槽123电性导通。
请参阅图2A及图2C,于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端152具有一第一弹臂155,由第一弹臂155以弹性抵接第一固定端子13的第一固定结构131,而使所述第一固定端152能良好地电性搭接第一固定结构131。同样的,第二固定端162亦具有一第二弹臂165,并由第二弹臂165以弹性抵接第二固定端子14的第二固定结构141,而使第二固定端162与第二固定结构141之间形成良好的电性搭接。
再者,第一弹性结构151与第二弹性结构161各具有一U字形截面,以提供弹性变形力,而令第一卡接端153与第二卡接端163得分别相对于第一固定端152与第二固定端162移动。然并不以此为限,第一弹性结构151与第二弹性结构161亦可通过其他设计结构提供弹性变形力。
请参阅图2A至图2C,于浮动体12的相对两侧还具有向外延伸的一第一遮蔽帽124和第二遮蔽帽125,其中,第一遮蔽帽124设置在第一弹性结构151的上方,用于对第一弹性结构151提供遮蔽;此外,于第一遮蔽帽124的下方还形成有一第一变形空间1241,可提供第一弹性结构151于第一变形空间1241内弹性变形。第二遮蔽帽125位于第二弹性结构161的上方,以对第二弹性结构161提供遮蔽,同时,于第二遮蔽帽125的下方还形成一第二变形空间1251,可提供第二弹性结构161于第二变形空间1251内弹性变形。由第一遮蔽帽124和第二遮蔽帽125的设计可以为第一弹性结构151和第二弹性结构161的弹性变形提供限制,以防止第一弹性结构151和第二弹性结构161受到外力牵引产生过度变形而导致损坏的情形。
如图2C、图2D所示,限位框17的相对两侧分别接合第一固定端子13的第一固定结构131与第二固定端子14的第二固定结构141,此设计除可令限位框17固定在绝缘体11上之外,还可同时令第一衔接端子15的第一固定端152限位于第一固定结构131上,以防止第一衔接端子15沿Z轴方向脱离于第一固定端子13,并使第二衔接端子16的第二固定端162可限位于第二固定结构141上,以防止第二衔接端子16沿Z轴方向脱离于第二固定端子14,从而确保第一衔接端子15与第一固定端子13之间以及第二衔接端子16与第二固定端子14之间能保持稳定的搭接效果。
再者,如图2C及图2E所示,限位框17上还具有一第一接合孔173与一第二接合孔174,其中,第一固定结构131于第一接合孔173中干涉限位框17,而第二固定结构141则于第二接合孔174中干涉限位框17,以使限位框17分别与第一固定结构131和第二固定结构141固定接合。
较佳者,于绝缘体11上还可设置一卡合结构111(如图4所示),以由卡合结构111与限位框17相互卡合,而令限位框17固定于绝缘体11上,于本实施例中,卡合结构111包含多个形成在绝缘体11上的L字形凸起物,各L字形凸起物分别设置于对应限位框17的四个边角的位置,以与限位框17的四个边角进行卡合(如图2D及图2F所示),由卡合结构111的设计,可协助分担第一固定结构131与第二固定结构141所承受的应力,从而延长第一固定结构131与第二固定结构141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增强限位框17的固定效果。
此外,限位框17还具有一限制壁171,可用于限制浮动体12的移动行程。
具体而言,第一衔接端子15的第一弹性结构151与第二衔接端子16的第二弹性结构161得受浮动体12的牵引而分别产生弹性变形,以供第一卡接端153与第二卡接端163得分别相对于第一固定端152与第二固定端162移动,从而提供浮动体12可沿一X轴方向和/或一Y轴方向而相对绝缘体11移动。同时,由限位框17的限制壁171以限制浮动体12在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相对于绝缘体11的移动行程。
如图1B及图1C所示,于限位框17中形成有一限位框凹陷空间172,由所形成的限位框凹陷空间172而提供浮动体12容置于其中,并使浮动体12于限位框凹陷空间172内移动,其中,限制壁171设置于形成限位框凹陷空间172的壁面上,用于定义限位框凹陷空间172的内部尺寸,以限定浮动体12相对于绝缘体11的移动行程。于本申请中,浮动体12相对于绝缘体11在X轴方向上以及Y轴方向上的移动行程均设计为0.5mm,但是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如图1C及图2F所示,本申请第一弹性结构151和第二弹性结构161除了提供浮动体12沿着X轴方向和/或Y轴方向相对绝缘体11移动之外,亦可提供浮动体12沿着Z轴方向相对绝缘体11进行移动。于另一实施例中,浮动体12上还形成有一翼部126(如图1C及图2F所示),当限位框17被固定在绝缘体11上时,限位框的一部分17a位于浮动体12的翼部126上方,以由此部分的限位框17在一预定位置处对翼部126提供止挡,从而限制浮动体12在Z轴方向相对绝缘体11的移动行程。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电连接器,通过设置可产生变形的第一衔接端子和第二衔接端子,以令浮动体分别与设置在绝缘体上的第一固定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形成电性连接,同时提供浮动体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相对于绝缘体移动,以有效解决电线与电路板之间因对位不准所导致的电性对接不良的问题。同时,由限位框的设计以限定浮动体在X轴方向、Y轴方向和/或Z轴方向上相对于绝缘体的移动行程,以避免第一衔接端子和第二衔接端子产生过度变形而导致损坏的问题。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体;
一浮动体,所述浮动体的相对两侧具有一第一卡接结构和一第二卡接结构,且所述浮动体还凹设有一插接槽;
一第一固定端子,所述第一固定端子结合所述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所述绝缘体的一第一固定结构;
一第二固定端子,所述第二固定端子结合所述绝缘体,并具有外露于所述绝缘体的一第二固定结构;
一第一衔接端子,所述第一衔接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结构,一第一固定端、一第一卡接端与一第一电性接点,所述第一固定端电性搭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端卡接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使所述第一电性接点外露于所述插接槽;
一第二衔接端子,所述第二衔接端子具有一第二弹性结构,一第二固定端、一第二卡接端与一第二电性接点,所述第二固定端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卡接端卡接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使所述第二电性接点外露于所述插接槽;以及
一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分别接合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以使所述第一固定端限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上,以让所述第一衔接端子无法沿一Z轴方向脱离所述第一固定端子,还使所述第二固定端限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上,以让所述第二衔接端子无法沿所述Z轴方向脱离所述第二固定端子,所述限位框具有一限制壁及一限位框凹陷空间;所述限位框凹陷空间提供容置所述浮动体使所述浮动体于其中移动,所述限制壁设置于形成所述限位框凹陷空间的壁面,使所述限位框凹陷空间的内部尺寸得定义所述浮动体相对所述绝缘体的移动行程;
其中,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得受所述浮动体的牵引而分别弹性变形,使所述第一卡接端与所述第二卡接端分别相对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移动,以让所述浮动体沿一X轴方向和/或一Y轴方向相对所述绝缘体移动,并由所述限制壁限制所述浮动体在所述X轴方向和/或所述Y轴方向相对所述绝缘体的移动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具有一U字形截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体向外延伸有一第一遮蔽帽与一第二遮蔽帽,所述第一遮蔽帽位于所述第一弹性结构的上方,以对所述第一弹性结构提供遮蔽,所述第二遮蔽帽位于所述第二弹性结构的上方,以对所述第二弹性结构提供遮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蔽帽的下方具有一第一变形空间,所述第一变形空间提供所述第一弹性结构于其中弹性变形;所述第二遮蔽帽的下方具有一第二变形空间,所述第二变形空间提供所述第二弹性结构于其中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具有一第一接合孔与一第二接合孔,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于所述第一接合孔中干涉所述限位框,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于所述第二接合孔中干涉所述限位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具有一卡合结构,所述卡合结构卡合所述限位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结构包含多个L字形凸起物,所述多个L字形凸起物分别设置于对应所述限位框四个边角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体具有一翼部,所述限位框位于所述翼部上方,由所述限位框在一预定位置对所述翼部的止挡,以限制所述浮动体在所述Z轴方向相对所述绝缘体的移动行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具有一第一弹臂,所述第一弹臂弹性抵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而使所述第一固定端电性搭接所述第一固定结构;所述第二固定端具有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弹性抵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而使所述第二固定端电性搭接所述第二固定结构。
CN201910676744.8A 2019-06-17 2019-07-25 电连接器 Active CN1121036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8120876A TWI711232B (zh) 2019-06-17 2019-06-17 電連接器
TW108120876 2019-06-1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3697A CN112103697A (zh) 2020-12-18
CN112103697B true CN112103697B (zh) 2022-04-05

Family

ID=73748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6744.8A Active CN112103697B (zh) 2019-06-17 2019-07-25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3697B (zh)
TW (1) TWI71123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3843B2 (ja) * 2014-03-18 2019-07-3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9565123B (zh) * 2016-08-10 2020-12-22 京瓷株式会社 连接器
TWM539720U (zh) * 2017-01-03 2017-04-11 Amphenol East Asia Electronic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電源浮動連接器
TWI633718B (zh) * 2017-06-23 2018-08-21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Floating connector
JP6851937B2 (ja) * 2017-08-09 2021-03-31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8336576U (zh) * 2018-04-27 2019-01-04 富顶精密组件(深圳)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01839A (zh) 2021-01-01
TWI711232B (zh) 2020-11-21
CN112103697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28494U (zh) 连接器以及连接器装置
US11005200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CN110915068B (zh) 连接器组件
US7651372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shields on mating housings
CN212462084U (zh) 电连接器
US114959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dapter for connecting between two circuit board connectors
KR20120022624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CN109586063B (zh) 基板用连接器及其组合
JP2014191882A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115377761A (zh) 连接器组件
US112964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ircuit boards and circuit-board-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20247104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6142803A (en) Coaxial antenna connector for mobile phone
CN112103697B (zh) 电连接器
CN21048987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件
US20220131306A1 (en) Connector protection member and connector
WO2022185950A1 (ja) 電気コネクタ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を備える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
JP2000138079A (ja) 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EP0924810A2 (en) Coaxial antenna connector for mobile phone
US20220416455A1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CN114498169B (zh)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6773572U (zh) 线端端子、线端连接器线缆、连接器总成、线端连接器及板端连接器
CN114498168B (zh) 一种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20291123U (zh) 浮动式连接器组件
TW201841442A (zh) 安裝金屬配件、連接器、插頭及連接系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