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9595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9595B
CN112099595B CN202010808248.6A CN202010808248A CN112099595B CN 112099595 B CN112099595 B CN 112099595B CN 202010808248 A CN202010808248 A CN 202010808248A CN 112099595 B CN112099595 B CN 1120995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movable
supporting
support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0824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9595A (zh
Inventor
马震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0824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959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95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95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95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95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20Cooling means
    • G06F1/203Cooling mean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e.g. for lapt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容纳槽;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与所述本体活动地连接以支撑所述本体;其中,所述活动支撑件能够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第一状态和全部突出于所述容纳槽且开放所述容纳槽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在电子设备处于低发热的工作状态下,使用者可以调节活动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高发热的工作状态下,使用者可以调节活动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由于在此状态下,活动支撑件全部凸出于容纳槽,并且开放容纳槽,从而可以有效增加该电子设备的散热空间,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能力。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其内部的CPU、显卡等结构会发热,因此对于电子设备来说,需要足够的空间进行散热,以保障电子设备内部的CPU、显卡等结构可以正常工作。作为用于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通过对电子设备的部分进行支撑,在电子设备和支撑平台之间形成空间,以供电子设备进行散热,而电子设备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的散热量不同,相关的支撑结构难以在电子设备不同的工作状态下提供不同的散热空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难以调节散热空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容纳槽;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与所述本体活动地连接以支撑所述本体;其中,所述活动支撑件能够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第一状态和全部突出于所述容纳槽且开放所述容纳槽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撑件的所述第二状态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预设角度,所述活动支撑件转动所绕的转轴与所述容纳槽相邻。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底面,并与所述容纳槽相邻;其中,所述活动支撑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所述固定支撑件接触并层叠设置;所述固定支撑件沿所述底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固定支撑件两侧均设置一个所述活动支撑件,所述转轴的方向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件远离所述底面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活动支撑件具有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突出于所述容纳槽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可与所述第二凹槽卡合;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突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可与所述第一凹槽卡合。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撑件和所述活动支撑件内均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磁铁层叠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撑件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与所述一侧相背的另一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封闭所述容纳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突出于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底面抵接;所述本体的底面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所述活动支撑件转动所绕的转轴沿所述底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撑件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活动支撑件沿所述底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两个活动支撑件转动所绕的转轴均沿所述底面的宽度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底面并沿所述底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所述两个活动支撑件均与所述固定支撑件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支撑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封闭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底面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的壁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本体的侧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出风口,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相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活动支撑件,其中,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容纳槽,活动支撑件连接于本体,并且活动支撑件具有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内的第一状态和全部突出于容纳槽并开放容纳槽的第二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低发热的工作状态下,使用者可以调节活动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高发热的工作状态下,使用者可以调节活动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由于在此状态下,活动支撑件全部凸出于容纳槽,并且开放容纳槽,从而可以有效增加该电子设备的散热空间,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视角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二视角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视角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视角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局部剖面图;
图8为图6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视角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二视角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局部剖面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视角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视角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局部剖面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一视角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第二视角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电子设备在第一状态下的局部剖面图;
图18为图16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一视角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第二视角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电子设备在第二状态下的局部剖面图;
图22为图20中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110-本体;111-容纳槽;112-出风口;113-进风口;120-活动支撑件;121-第一连接部;122-磁铁;123-第一限位部;124-第一支撑部;125-第二支撑部;130-固定支撑件;131-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方式,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记载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第一\第二”区分的对象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如图1和图2所示,为电子设备100的底面朝上的视图,结合它们对电子设备100做简要说明。电子设备100一般包括CPU、显卡等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热量的发热结构,需要对这些发热结构进行散热,以保障其可以正常工作,而发热结构通常设置于电子设备100壳体的内部,为了保障可以利用气流对发热结构进行散热,通常需要在电子设备100的壳体开设出风口112,以供壳体内部的气体携带发热结构的热量流出。考虑到美观和灰尘等的影响,电子设备100的出风口112通常设置于底面或者和底面相邻的侧面,其中,底面为用于放置于支撑平台(例如桌面)的面(如图1中的正面)。在电子设备100的出风口112设置于壳体的底面,并放置于支撑平台上的状态下,壳体的底面由于贴合于支撑平台,会导致出风口112被封堵而影响气流由壳体内部流出,而影响到散热效果;在电子设备100的出风口112设置于壳体的侧面(如图2所示),并放置于支撑平台上的状态下,如果出风口112的侧面具有遮挡物(例如电子设备100展开状态下的显示屏),同样会影响到气流由壳体内部流出,而影响到散热效果。在壳体的底面设置有支撑件的状态下,会导致壳体的底面和支撑平台之间具有间隙,而间隙内的空间可以供气流通过。在出风口112设置于壳体的底面的情况下,该间隙内的空间可以供壳体内的气流经过出风口112流出至外界;在出风口112设置于壳体的侧面的情况下,该间隙内的空间可以供被遮挡的气流通过,以便于壳体内的气流空过出风口112流出至外界。因此,在电子设备100壳体的底面设置支撑件可以有效提高电子设备100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该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种类不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技术方案产生限定,在本申请以下部分中以笔记本电脑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包括本体110和活动支撑件120。其中,本体11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上具有键盘的部分。本体110的底面设置有容纳槽111(如图6所示),本体110的底面即笔记本电脑在工作状态下用于放置于支撑平台上的面(如图1和图5中的正面),即笔记本电脑本体110上背离键盘的面。容纳槽111为本体110的底面朝向具有键盘的面凹陷形成。活动支撑件120与本体110活动连接以支撑本体110。具体的,活动支撑件120和本体110之间的连接可以为转动连接,也可以为滑动连接,只需要活动支撑件120可以连接于本体110以支撑本体110即可。
并且,活动支撑件120能够在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111内的第一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和全部凸出于容纳槽111且开放容纳槽111的第二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之间运动。即活动支撑件120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活动支撑件120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111内,本体110的高度较低,本体110底面和支撑平台之间的空间较小,适用于本体110发热量较少的情况(例如本体110在低功率的状态下运行);在第二状态下,活动支撑件120全部凸出于容纳槽111,并且活动支撑件120开放容纳槽111,即活动支撑件120和容纳槽111的开口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供气流穿过,本体110与活动支撑件120叠加后的整体的高度较高,本体110底面和支撑平台之间的空间较大,可以供更多气流穿过,适用于本体110发热量较多的情况(例如本体110在高功率的状态下运行)。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本体和活动支撑件,其中,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容纳槽,活动支撑件连接于本体,并且活动支撑件具有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内的第一状态和全部突出于容纳槽并开放容纳槽的第二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低发热的工作状态下,使用者可以调节活动支撑件处于第一状态;在电子设备处于高发热的工作状态下,使用者可以调节活动支撑件处于第二状态,由于在此状态下,活动支撑件全部凸出于容纳槽,并且开放容纳槽,从而可以有效增加该电子设备的散热空间,提高电子设备的散热能力。
如图3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为第一种电子设备,活动支撑件120的第二状态(如图7和图8所示)相对于第一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转动预设角度。即活动支撑件120转动连接于本体110,并且活动支撑件120通过转动预设角度即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预设角度可以大致为180°,例如预设角度可以为170°~190°。在此情况下,活动支撑件120通过翻转实现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并且活动支撑件120转动所绕的转轴与容纳槽111相邻。即活动支撑件120的转动轴设置于容纳槽111的一侧,其可以紧贴于容纳槽111的侧壁,也可以距离容纳槽111的侧壁一定距离(例如0~10mm之间)。在第一状态下,活动支撑件120上有部分或者全部位于容纳槽111内,在此状态下,将活动支撑件120相对于本体110翻转180°,即可使活动支撑件120处于第二状态,由于活动支撑件120的转动轴相邻与容纳槽111,因此在第二状态下,活动支撑件120位于容纳槽111内的部分翻转出容纳槽111,从而活动支撑件120凸出于本体110底面的高度增加,在本体110放置于支撑平台的状态下,本体110的底面和支撑平台之间的空间增加,以便于散热。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撑件的第二状态相对于第一状态也可以滑动预设距离。即活动支撑件滑动连接于本体,并且活动支撑件通过滑动预设距离即可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具体的,预设距离可以为活动支撑件在其滑动方向上的长度的一倍至两倍,即活动支撑件可以由容纳槽内完全滑出,为了保障活动支撑件可以由容纳槽内完全滑出,需要活动支撑件的滑动方向沿背离本体的方向倾斜。在第一状态下,活动支撑件上有部分或者全部位于容纳槽内,在此状态下,将活动支撑件相对于本体滑动活动支撑件在其滑动方向上长度的一倍至两倍,即可使活动支撑件位于容纳槽内的部分滑出容纳槽,因此在第二状态下,活动支撑件位于容纳槽的部分滑出容纳槽,从而活动支撑件凸出于本体底面的高度增加,在本体放置于支撑平台的状态下,本体的底面和支撑平台之间的空间增加,以便于散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还包括固定支撑件130。固定支撑件130固定连接于本体110的底面。具体的,固定支撑件130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本体110的底面,也可以通过卡扣等结构固定连接于本体110的底面,只需要其固定连接于本体110以支撑本体110的底面即可。固定支撑件130与容纳槽111相邻(如图6所示)。具体的,固定支撑件130可以贴合于容纳槽111的侧壁,也可以和容纳槽111的侧壁距离一定距离(例如0~10mm)。固定支撑件130相邻于容纳槽111,即固定支撑件130相邻于活动支撑件120,在第一状态下(如图4所示),活动支撑件120位于固定支撑件130一侧,并至少部分位于容纳槽111内。并且,活动支撑件120在第二状态下与固定支撑件130接触并层叠设置。即在第二状态下(如图8所示),活动支撑件120由设置于固定支撑件130的一侧翻转为和固定支撑件130层叠设置,由于活动支撑件120和层叠设置于固定支撑件130,因此活动支撑件120凸出于本体110底面的高度增加,在本体110放置于支撑平台的状态下,本体110的底面和支撑平台之间的空间增加,以便于散热。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撑件130沿底面的长度方向(即图1和图5中的左右方向)设置。即固定支撑件130的长度方向和本体110底面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例如,固定支撑件130的长度方向和本体110底面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0°。沿着固定支撑件130的长度方向,固定支撑件130的两侧均设置一个活动支撑件120。即固定支撑件130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活动支撑件120,且固定支撑将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也设置有一个活动支撑件120。利用设置于固定支撑件130两端的两个活动支撑件120,可以在工作的状态下由固定支撑件130的两端支撑本体110的底面,以保障对本体110的支撑稳定。活动支撑件120的转轴方向垂直于固定支撑件130的长度方向。即活动支撑件120在翻转的过程中可以由在固定支撑件130一端且远离固定支撑件130的位置,翻转到叠合于固定支撑件130的位置,保障其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
如图4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撑件130和活动支撑件120通过橡胶连接,由于橡胶具有弹性,因此活动支撑件120可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进行翻转。具体的,橡胶的初始状态可以为第一状态,即固定支撑件130和活动支撑件120相邻且未叠合的状态。
如图3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撑件130远离底面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21。固定支撑件130上远离底面的第一表面即为固定支撑件130凸出于第一表面以和支撑平台接触的面。活动支撑件120具有在第一状态下凸出于容纳槽111的第二表面。即在第一状态下,活动支撑件120上暴露于容纳槽111开口的表面,第二表面可以位于容纳槽111开口之下,也可以位于容纳槽111开口之上,也可以位于容纳槽111开口所在的平面上。第二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121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31。在第二状态下,活动支撑件120叠合于固定支撑件130,从而第二表面和第一表面贴合,第二连接部131和第一连接部121连接,可以使活动支撑件120保持第二状态,防止在工作的过程中活动支撑件120相对于固定支撑件130运动,保障活动支撑件120工作状态稳定。
如图3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21为凸出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凸起,第二连接部131位设置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凹槽,其中,第一凸起可与第二凹槽卡合。即在第二状态下(如图7和图8所示),活动支撑件120上的第一凸起卡合于固定支撑件130上的第二凹槽,以保障活动支撑件120工作状态的稳定。第一凸起和第二凹槽之间可以小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以保障活动支撑件120和固定支撑件130在卡合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稳定。
当然,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也可以为设置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凹槽,第二连接部也可以为凸出于第二表面的第二凸起,其中,第二凸起和第一凹槽卡合。即在第二状态下,活动支撑件上的第一凹槽卡合于固定支撑件上的第二凸起,以保障活动支撑件工作状态的稳定。第二凸起和第一凹槽之间可以小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以保障活动支撑件和固定支撑件在卡合状态下的位置关系稳定。
如图3和图7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支撑件130和活动支撑件120内均可以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铁122,并且在第二状态下,磁铁122层叠设置。即在第二状态下(如图7和图8所示),活动支撑件120和固定支撑件130层叠设置的状态下,两个磁铁122也层叠设置,并且相互吸引。在磁铁122的作用力下,第一连接部121和第二连接部131可以保持稳定卡合,进一步保障了活动支撑件120在第二状态下的工作位置稳定。具体的,固定支撑件130上的磁铁122可以为铁等具有磁性的金属,在此情况下,活动支撑件120上的磁铁122可以为永久磁体;当然,固定支撑件130上的磁铁122也可以为永久磁体,在此情况下,活动支撑件120上的磁铁122既可以为永久磁体,也可以为铁等具有磁性的金属。
如图9和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即该电子设备100为第二种电子设备。活动支撑件120包括第一限位部123、第一支撑部124和第二支撑部125(如图11和图14所示)。其中,第一支撑部124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部123的一侧,第二支撑部125固定连接于第一下内部的与一侧相背的另一侧。即第一限位部123设置于第一支撑部124和第二支撑部125之间。在第一状态下(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支撑部124位于容纳槽111内,第一限位部123封闭容纳槽111,即第一限位部123相当于容纳槽111的盖板,并且第二支撑部125用于贴合于支撑平台。在第二状态下(如图13和图14所示),即第一限位部123翻转之后的情况下,第二支撑部125与底面(即图9和图12的正面)抵接。即在第一状态下位于容纳槽111内的第一支撑部124翻转至凸出于底面的第二状态,并且在第二状态下,第一支撑部124用于贴合于支撑平台。即第一支撑部124和第二支撑部125共同对底面提供支撑,从而底面和支撑平台之间的空间的高度增加,以便于散热。
如图11和图14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0的底面具有第二限位部(图中未标出),第二限位部用于在第一状态下与第一限位部123抵接。具体的,第二限位部可以设置为凹槽形,第一限位部123可以设置为板状,在第一状态下,板状的第一限位部123的侧壁抵接于凹槽形的第二限位部的内壁,并且第二限位部包裹第一限位部123,从而在第一状态下,第一限位部123的位置得到固定,保障了其工作状态的稳定。
如图9和图1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撑件120所绕的转轴沿底面的长度方向设置。即活动支撑件120所绕的转轴和底面的长度方向平行或大致平行,例如活动支撑件120所绕的转轴和底面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0~10°。在此状态下,活动支撑件120可以设置较长的长度,以保障其在对本体110进行支撑的过程中可以保障本体110位置的稳定,避免出现由于支撑不稳定而导致本体110在工作状态下摇晃的情况发生。
如图15和图1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即该电子设备100为第三种电子设备,活动支撑件120设置为两个,并且两个活动支撑件120沿底面(如图15和图19的正面)的长度方向(即图15和图19的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即两个活动支撑件120分别设置于底面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在工作的状态下,可以对本体110形成稳定的支撑。两个活动支撑件120转动所绕的转轴均沿底面的宽度方向(即如15和图19的上下方向)设置。便于使用者从本体110的两侧对两个活动支撑件120进行翻转以控制其工作状态。
如图15和图19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活动支撑件120均与固定支撑件130间隔设置并位于固定支撑件130长度方向的同一侧(即图15和图19的下侧)。即两个活动支撑件120并不位于固定支撑件130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而是均位于固定支撑件130的一侧,具体的,可以为固定支撑件130靠近本体110中心的一侧。在第一状态下(如图16和图17所示),固定支撑件130用于贴合于支撑平台以支撑本体110;在第二状态下(如图20和图21所示),两个活动支撑件120均翻转,两个活动支撑件120用于贴合于支撑平台以支撑本体110,并且在此状态下,由于两个活动支撑件120更加靠近于本体110的中心,从而可以使本体110的底面和支撑平台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的高度进一步增加,从而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17和图2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支撑件120包括第一限位部123和第一支撑部124。其中,第一支撑部124固定连接于第一限位部123的一侧。在第一状态下(如图17和图18所示),第一支撑部124位于容纳槽111内,第一限位部123封闭容纳槽111,即第一限位部123相当于容纳槽111的盖板。在第二状态下(如图20和图21所示),即在第一状态下位于容纳槽111内的第一支撑部124翻转至凸出于底面,在此状态下,第一支撑部124用于贴合于支撑平台。即第一支撑部124对底面提供支撑,从而底面和支撑平台之间的空间的高度增加,以便于散热。
如图8、图13以及图22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11的壁面开设有进风口113。具体的,进风口113可以开设于容纳槽111的侧壁,也可以开设于容纳槽111的底壁。作为优选的,进风口113可以开设于容纳槽111的侧壁,以使进风口113在进入至本体110内部的过程中有足够大的空间,以充分和本体110内部的结构发生热交换。本体110的侧面开设有出风口112,且侧面相邻于底面。具体的,出风口112设置于本体110长度方向上的侧面,且出风口112为本体110上靠近于活动支撑件120的一侧,即在第二状态下,本体110上具有出风口112的一侧的高度增加,以便于出风口112流出的气流快速流出至外界环境中。进风口113连通于出风口112,即气流由进风口113进入至本体110内部,在和本体110内部的结构发生热交换后,由出风口112流出,以实现对本体110内部的结构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容纳槽;
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与所述本体活动地连接以支撑所述本体;其中,所述活动支撑件能够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第一状态和全部突出于所述容纳槽且开放所述容纳槽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所述活动支撑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封闭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底面抵接;
所述容纳槽的壁面开设有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子设备,所述活动支撑件的所述第二状态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预设角度,所述活动支撑件转动所绕的转轴与所述容纳槽相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底面并沿所述底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所述固定支撑件和所述活动支撑件内均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磁铁层叠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活动支撑件设置为两个,所述两个活动支撑件沿所述底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两个活动支撑件转动所绕的转轴均沿所述底面的宽度方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两个活动支撑件均与所述固定支撑件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长度方向的同一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本体的侧面开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连通于所述出风口,所述侧面与所述底面相邻。
7.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容纳槽;
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与所述本体活动地连接以支撑所述本体;其中,所述活动支撑件能够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第一状态和全部突出于所述容纳槽且开放所述容纳槽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固定支撑件,所述固定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的底面,并与所述容纳槽相邻;
所述固定支撑件远离所述底面的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活动支撑件具有在所述第一状态下突出于所述容纳槽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突出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起可与所述第二凹槽卡合;或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突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可与所述第一凹槽卡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活动支撑件的所述第二状态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预设角度,所述活动支撑件转动所绕的转轴与所述容纳槽相邻;
所述活动支撑件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所述固定支撑件接触并层叠设置;
所述固定支撑件沿所述底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沿所述长度方向,所述固定支撑件两侧均设置一个所述活动支撑件,所述转轴的方向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容纳槽;
活动支撑件,所述活动支撑件与所述本体活动地连接以支撑所述本体;其中,所述活动支撑件能够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内的第一状态和全部突出于所述容纳槽且开放所述容纳槽的第二状态之间运动;
所述活动支撑件包括第一限位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与所述一侧相背的另一侧;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支撑部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限位部封闭所述容纳槽,所述第二支撑部突出于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底面抵接;
所述本体的底面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活动支撑件的所述第二状态相对于所述第一状态转动预设角度,所述活动支撑件转动所绕的转轴与所述容纳槽相邻;
所述活动支撑件转动所绕的转轴沿所述底面的长度方向设置。
CN202010808248.6A 2020-08-12 2020-08-12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0995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08248.6A CN112099595B (zh) 2020-08-12 2020-08-12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08248.6A CN112099595B (zh) 2020-08-12 2020-08-12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9595A CN112099595A (zh) 2020-12-18
CN112099595B true CN112099595B (zh) 2024-02-27

Family

ID=737534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08248.6A Active CN112099595B (zh) 2020-08-12 2020-08-12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959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8891B (zh) * 2020-12-30 2022-07-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1451A1 (en) * 2008-06-12 2009-12-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ployable air flow enchancing support
CN101615057A (zh) * 2008-06-23 2009-12-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1754661A (zh) * 2008-12-22 2010-06-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1673444U (zh) * 2010-05-12 2010-12-15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CN103294114A (zh) * 2012-03-05 2013-09-1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CN106125868A (zh) * 2016-06-30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165030U (zh) * 2016-10-28 2017-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CN108062151A (zh) * 2017-12-25 2018-05-22 佛山市鸿尚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笔记本散热器
WO2019005362A1 (en) * 2017-06-30 2019-0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HERMAL DISSIPATOR WITH ADAPTIVE COOLING
CN109901687A (zh) * 2019-03-29 2019-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670869U (zh) * 2019-07-12 2020-06-02 龙梅 设备外壳支架结构
CN111399610A (zh) * 2020-03-23 2020-07-1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08535B (zh) * 2008-06-27 2013-09-11 Wistron Corp 電子設備
US20120256068A1 (en) * 2011-04-06 2012-10-11 Su Pei-Chi Electronic device supporting base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51451A1 (en) * 2008-06-12 2009-12-17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eployable air flow enchancing support
CN101615057A (zh) * 2008-06-23 2009-12-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1754661A (zh) * 2008-12-22 2010-06-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1673444U (zh) * 2010-05-12 2010-12-15 北京市九州风神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CN103294114A (zh) * 2012-03-05 2013-09-11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
CN106125868A (zh) * 2016-06-30 2016-11-16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散热调节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165030U (zh) * 2016-10-28 2017-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保护壳
WO2019005362A1 (en) * 2017-06-30 2019-01-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HERMAL DISSIPATOR WITH ADAPTIVE COOLING
CN108062151A (zh) * 2017-12-25 2018-05-22 佛山市鸿尚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温控笔记本散热器
CN109901687A (zh) * 2019-03-29 2019-06-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670869U (zh) * 2019-07-12 2020-06-02 龙梅 设备外壳支架结构
CN111399610A (zh) * 2020-03-23 2020-07-10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谭阳.《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010,第16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9595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0671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
TWI669593B (zh) 可調式顯示器殼體總成
EP4184023A1 (en) Rotation mechanism and foldable terminal
CN109710027B (zh) 携带式电子装置
CN112099595B (zh) 电子设备
TWI421023B (zh) 卡固機構與電子裝置
US2005013669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 slide type portable terminal
JP2011119830A (ja) 折畳み式携帯端末
JPH04284519A (ja) 電子機器
WO2011068089A1 (ja) スライドチルト機構
JP2007164118A (ja) ディスプレイ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の自動安定装置
TWI498714B (zh) 可攜式電子模組
JP2014067397A (ja) 電子機器
CN111781991A (zh) 铰链及电子设备
CN207518814U (zh) 头戴电子设备
CN217443801U (zh) 一种平板键盘壳套及平板电脑组件
US20100021804A1 (en) Battery cover mechanism
CN216667064U (zh) 显示设备
JP2022074796A (ja) 電子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システム
CN220156604U (zh) 双模式保护壳
JP2016048520A (ja) 着脱構造、携帯用情報機器、アクセサリ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セット
US11775029B2 (en)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6589048U (zh) 一种压缩机底端稳定装置
JP2011004232A (ja) スライド回転ヒンジ、及び携帯機器
JP2010045557A (ja) スライド開閉装置、及びgps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