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56604U - 双模式保护壳 - Google Patents

双模式保护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56604U
CN220156604U CN202321056505.0U CN202321056505U CN220156604U CN 220156604 U CN220156604 U CN 220156604U CN 202321056505 U CN202321056505 U CN 202321056505U CN 220156604 U CN220156604 U CN 2201566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electronic device
portable electronic
protective case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650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浩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Juchuang Sans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Juchuang Sans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Juchuang Sans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Juchuang Sans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566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566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Oscillators With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模式保护壳,其具有保护壳模式及支撑架模式,适用于携带式电子装置。该双模式保护壳包含下盖和上盖,下盖的内侧面贴附于携带式电子装置的背面,上盖包含承载部、上支撑部、下支撑部、一对断口及底座部。其中,在保护壳模式时,上盖成板状且覆盖于该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正面。在支撑架模式时,上盖的上支撑部支撑承载部,下支撑部与底座部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抵贴,该对断口之间形成一开口,且下盖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承载部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贴附。

Description

双模式保护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保护壳,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二种使用模式可适用于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双模式保护壳。
背景技术
携带式电子装置是日常生活中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科技进步,携带式电子装置具备越来越强大的运算能力及越来越多的功能,其内部构造也越来越精密,若不小心掉落或是遭受到外力冲击时,容易造成携带式电子装置损坏。为了保护携带式电子装置,大多数的使用者选择使用保护壳。
然而,市面上常见的保护壳为了提升保护效果,通常会设计的较为厚重,携带式电子装置加装了保护壳后,其厚度及重量都会增加,可能造成携带不便的问题。另外,有些保护壳上会设计可收纳式的支撑架,让使用者可以将携带式电子装置架设为方便观看影片或阅读文章的操作状态,而市面上常见的保护壳所提供的支撑架功能,其支撑效果普遍不佳,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利。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兹详细说明如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模式保护壳,其具有可保护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保护壳模式,以及让使用者可方便使用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支撑架模式。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所提出的双模式保护壳,其具有保护壳模式及支撑架模式,适用于携带式电子装置。所述双模式保护壳包含下盖和上盖,所述下盖为板状,且所述下盖的内侧面贴附于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背面。所述上盖包含承载部、上支撑部、下支撑部、一对断口及底座部,所述上支撑部的一端和所述下支撑部的一端相互连接并设置于所述一对断口之间,所述上支撑部另一端与所述承载部相连接,所述下支撑部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部相连接,所述承载部和所述底座部相连接。其中,在所述保护壳模式时,所述承载部、所述上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所述对断口及所述底座部彼此共平面,使所述上盖成板状,所述上盖覆盖于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正面。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上支撑部支撑所述承载部,所述下支撑部与所述底座部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抵贴,所述对断口之间形成开口,所述下盖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承载部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贴附。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上设有一磁吸元件。在所述保护壳模式时,所述上盖由所述磁吸元件与设置在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正面的磁吸或铁磁部件相互吸引,使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正面。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上盖覆盖在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正面时,所述磁吸元件的磁力触发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关闭;当所述上盖由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正面移开时,所述磁吸元件的磁力减小或消失而触发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开启。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具有铁磁元件,所述下盖由所述铁磁元件与设置在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背面的磁吸部件相互吸引,使所述下盖贴附于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背面。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下盖和所述承载部透过所述铁磁元件与所述磁吸元件相互固定。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下盖的底侧与所述承载部的底侧存在间距。
在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底座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锐角。
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锐角等于所述第二锐角。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开口分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承载部共平面,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底座部共平面。
综上所述,本申请所提出的双模式保护壳,一方面能够在保护壳模式下提供携带式电子装置良好的保护作用,其轻薄简单的设计不会影响到携带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在支撑架模式下,可以有稳固的支撑让使用者可以更便利舒适的使用携带式电子装置。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各个技术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附图为示例性的,一些技术特征并不以实际比例示出,并且一些附图中可能省略了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惯用的且对于理解和实现本申请并非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或是额外示出了对于理解和实现本申请并非必不可少的技术特征,也就是说,附图所示的各个技术特征的组合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另外,在本申请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所指代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具体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上盖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下盖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模式保护壳的保护壳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模式保护壳的支撑架模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双模式保护壳的支撑架模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0-上盖;111-承载部;112-上支撑部;113-下支撑部;114-断口;115-底座部;116-开口;1161-第一部分;1162-第二部分;120-下盖;121-相机孔;130-携带式电子装置;A1-第一锐角;A2-第二锐角;H-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上盖的示意图,其中,上盖110包含承载部111、上支撑部112、下支撑部113、一对断口114及底座部115。上支撑部112的一端和下支撑部113的一端相互连接并设置于该对断口114之间,上支撑部112另一端与承载部111相连接,下支撑部113另一端与底座部115相连接,承载部111和底座部115相连接。承载部111上可设置磁吸元件(图未示),磁吸元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承载部111表面、嵌设于承载部111或被包覆在承载部111内部,且可依据需求设置一个或是多个磁吸元件,其设置位置及数量不以上述方式为限。
接着,如图2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下盖的示意图,其中,下盖120上设置有相机孔121,其对应可供携带式电子装置130(详参图3)的相机镜头模块的位置及形状设置,相机孔121可供相机镜头模块容纳于其中。下盖120可具有铁磁元件(图未示),铁磁元件可为板状、片状、条状、圆形、方形或其他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一个或多个铁磁元件,并可选择性的将铁磁元件设置在下盖120表面、嵌设于下盖120或被包覆在下盖120内部,铁磁元件的形状、设置位置及数量不以上述方式为限。
如图3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双模式保护壳的保护壳模式的示意图。在保护壳模式时,承载部111、上支撑部112、下支撑部113、该对断口114及底座部115彼此共平面,使上盖110成板状,上盖110覆盖于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的正面,下盖120的内侧面贴附于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的背面,即携带式电子装置130被夹持于上盖110和下盖120之间,借此可达到保护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的效果。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在保护壳模式时,上盖110可由承载部111上所设置的磁吸元件(图未示)与设置在携带式电子装置130正面的磁吸或是铁磁部件(例如但不限于磁铁或铁片)相互吸引,可以使上盖110固定于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的正面,以达到更好的保护效果。下盖120由铁磁元件(图未示)与设置在携带式电子装置130背面的磁吸部件(例如但不限于磁铁)相互吸引,可使下盖112固定贴附于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的背面。由上述的磁力相互吸引设计,能够让上盖110和下盖120更佳地分别固定并贴附在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的正面和反面以提升保护效果。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系将承载部111上的磁吸元件设置在对应的位置,当上盖110盖合在携带式电子装置130正面时,磁吸元件的磁力将会触发携带式电子装置130关闭荧幕或是关机;而当上盖110由携带式电子装置130正面移开时,携带式电子装置130将会因磁吸元件远离导致磁力减小或是消失而触发荧幕开启或开机。
如图4所示,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双模式保护壳的支撑架模式的示意图。在支撑架模式时,上盖110由板状改变为立体状态,具体而言,上盖110的上支撑部112和下支撑部113向外移动,使承载部111及上支撑部112之间的角度和上支撑部112及下支撑部113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进而使上支撑部112支撑承载部111。下支撑部113向底座部115移动并与底座部115的全部或部分相互抵贴。该对断口114之间因上支撑部112及下支撑部113的移出而形成开口116,开口116又可被区分为与承载部111共平面的第一部分1161以及与底座部115共平面的第二部分1162。下盖120的内侧面贴附于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的背面,下盖120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承载部111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贴附。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上盖110的承载部111上可设置磁吸元件(图未示),下盖120可具有铁磁元件(图未示),下盖112和上盖110的承载部111透过铁磁元件与磁吸元件相互固定,使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由下盖120而间接地被固定在承载部111上。
在支撑架模式下,承载部111与底座部115之间形成第一锐角A1,由于携带式电子装置130透过下盖120被间接地贴附或是固定在承载部111上,使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的荧幕被旋转设置在使用者的视线更容易观看的角度上;另一方面,上支撑部112与下支撑部113之间形成第二锐角A2,使上支撑部112更加稳固的支撑着承载部1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锐角A1可以等于第二锐角A2。
在支撑架模式的一种实施例中,下盖120的底侧可与承载部111的底侧平齐,如图4所绘示。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其系为根据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双模式保护壳的支撑架模式的示意图,在图5中,下盖120的底侧与承载部111的底侧之间具有间距H,亦即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下壳120贴附或是固定在承载部111上的位置,以达到调整携带式电子装置130的架设位置的效果,可增加使用上的弹性与便利性。
综上,本申请所提出的双模式保护壳,其具有保护壳模式及支撑架模式,在保护壳模式下,上盖110呈板状且与下盖120将携带式电子装置130夹附于其中,可有效的保护携带式电子装置130;在支撑架模式下,上盖110变化为立体状态,携带式电子装置130透过下盖120贴附或是固定在上盖110的承载部111上,让使用者可以更便利舒适的使用携带式电子装置13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申请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具有保护壳模式及支撑架模式,适用于携带式电子装置,所述双模式保护壳包含:
下盖,其为板状,且所述下盖的内侧面贴附于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背面:及
上盖,所述下盖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可与所述上盖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贴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包含承载部、上支撑部、下支撑部、一对断口及底座部,所述上支撑部的一端和所述下支撑部的一端相互连接并设置于所述一对断口之间,所述上支撑部另一端与所述承载部相连接,所述下支撑部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部相连接,所述承载部和所述底座部相连接;其中,在所述保护壳模式时,所述承载部、所述上支撑部、所述下支撑部、所述一对断口及所述底座部彼此共平面,使所述上盖成板状,所述上盖覆盖于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正面;以及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上支撑部支撑所述承载部,所述下支撑部与所述底座部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抵贴,所述对断口之间形成开口,所述下盖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承载部的至少一部分相互贴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上设有一磁吸元件;在所述保护壳模式时,所述上盖由所述磁吸元件与设置在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正面的磁吸或铁磁部件相互吸引,使所述上盖固定于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正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盖覆盖在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正面时,所述磁吸元件的磁力触发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关闭;以及当所述上盖由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正面移开时,所述磁吸元件远离导致磁力减小或消失而触发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开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具有铁磁元件,所述下盖由所述铁磁元件与设置在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背面的磁吸部件相互吸引,使所述下盖贴附于所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背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下盖和所述承载部透过所述铁磁元件与所述磁吸元件相互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下盖的底侧与所述承载部的底侧存在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承载部与所述底座部之间形成第一锐角,所述上支撑部与所述下支撑部之间形成第二锐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锐角等于所述第二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模式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模式时,所述开口分为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承载部共平面,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底座部共平面。
CN202321056505.0U 2023-04-11 2023-05-05 双模式保护壳 Active CN2201566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2203261 2023-04-11
TW112203261U TWM647712U (zh) 2023-04-11 2023-04-11 雙模式保護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56604U true CN220156604U (zh) 2023-12-08

Family

ID=89017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6505.0U Active CN220156604U (zh) 2023-04-11 2023-05-05 双模式保护壳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56604U (zh)
TW (1) TWM647712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7712U (zh) 2023-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6639B2 (en) Bracket for tablet electronic device
US2004022773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US802304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ultiple camera modules
US2014022627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O2012065468A1 (zh) 终端自动防摔装置及移动终端
US11137797B2 (en) Adjustable stand an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system
TWI498714B (zh) 可攜式電子模組
US20050260887A1 (en) Cas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CN220156604U (zh) 双模式保护壳
CN108322629A (zh) 摄像头组件与电子设备
CN211860240U (zh) 一种磁吸式手机壳
EP3821318B1 (en) Adjustable stand and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system
CN206479722U (zh) 虚拟成像显示装置
CN110442189A (zh) 笔记本电脑
EP4092506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amera anti-peeping structure
TWM542165U (zh) 電腦裝置用之底座
US20060133027A1 (en) Electrical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angle between a top module and a bottom module
CN213814464U (zh) 一种双屏显示装置
US7433468B2 (en) Electrical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angle between a top module and a bottom module
CN110166658A (zh) 摄像头组件与电子设备
CN219997516U (zh) 通用型平板电脑保护套
CN212696044U (zh) 移动终端保护壳及电子装置
CN220549262U (zh) 贴膜工具
CN214756436U (zh) 移动设备辅助装置
US7822445B2 (en) Hand held apparatus and flip device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