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6762B - 一种水冷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冷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6762B
CN112096762B CN202010847986.1A CN202010847986A CN112096762B CN 112096762 B CN112096762 B CN 112096762B CN 202010847986 A CN202010847986 A CN 202010847986A CN 112096762 B CN112096762 B CN 112096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brake disc
disc
rotating shaf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479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6762A (zh
Inventor
郭阳阳
向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84798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67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6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6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6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67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14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 F16D65/16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 F16D65/18Actuating mechanisms for brakes; Means for initiating operation at a predetermined position arranged in or on the brake adapted for drawing members together, e.g. for disc brak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00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 B60T1/0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 B60T1/06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 B60T1/062Arrangements of braking elements, i.e. of those parts where braking effect occurs specially for vehicles acting by retarding wheels acting otherwise than on tread, e.g. employing rim, drum, disc, or transmission or on double wheels acting on transmission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5/00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65/84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 F16D65/853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with closed cooling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21/00Type of actuator operation force
    • F16D2121/02Fluid pressure
    • F16D2121/04Fluid pressure acting on a piston-type actuator, e.g. for liquid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冷制动系统,其包括制动装置以及水冷装置,制动装置包括固定制动盘、旋转制动盘以及制动卡钳,制动卡钳可沿转轴的轴向移动以带动旋转制动盘向靠近固定制动盘的方向移动,并使旋转制动盘与固定制动盘接触以对转轴进行制动;水冷装置包括液箱以及液体泵,液体泵可驱动液箱与容纳腔内的冷却液进行循环。本发明在不改变制动系统的制动原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水冷装置对固定制动盘进行冷却液循环散热。固定制动盘不随转轴一起转动,密封容易实现,冷却液不容易出现漏液,故障率低。且水冷装置的设置可以与转轴分离,即使水冷装置中的连接管出现破损而漏液,也不会出现冷却液进入到转轴中影响转轴正常工作的情况,维修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水冷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制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机械领域,经常需要对旋转的转轴进行制动,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对制动器施加一定的力,利用制动器与转轴接触时产生的摩擦来使转轴减速并最终达到制动效果。由于制动器与转轴接触摩擦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影响零部件的使用性能,需要对它们进行散热,而采用热循环系统因此具有优良散热效果的水冷散热系统就成为一个较好的选择。
现有技术中,在对车辆的车轮进行制动时,由于制动器会随车轮的转轴一起转动,安装于制动器上的水冷散热系统也就随之一起转动,造成水冷系统密封困难,水冷系统中容易出现漏液的情况,故障率高,维修困难,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冷制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水冷系统容易出现漏液的情况,故障率高,维修困难,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冷制动系统,用于对转轴进行制动,包括:
制动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制动盘、旋转制动盘以及制动卡钳,固定架与固定制动盘均套设于转轴上并与转轴间隙配合,且固定制动盘与固定架固定连接,固定制动盘内开设有容纳腔,且固定制动盘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旋转制动盘套设于转轴上并与转轴固定连接,且旋转制动盘与固定制动盘沿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制动卡钳包括固定件以及制动油缸,固定件套设于转轴上,且固定件位于旋转制动盘背离固定制动盘的一侧,制动油缸固定设于固定件朝向旋转制动盘的一侧,且制动油缸可沿转轴的轴向向靠近旋转制动盘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旋转制动盘向靠近固定制动盘的方向移动,并使旋转制动盘与固定制动盘接触以对转轴进行制动;
水冷装置,包括液箱以及液体泵,液箱内内设有冷却液,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处均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连接管,容纳腔分别通过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与液箱连通,液体泵设于连接管上以驱动冷却液在液箱与容纳腔内进行循环。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制动盘具有分别朝向转轴轴向两端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旋转制动盘与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接触以对转轴进行制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制动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转制动盘均套设于转轴上并与转轴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旋转制动盘设于固定制动盘的朝向第一表面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旋转制动盘设于固定制动盘的朝向第二表面的一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制动卡钳的数量为两个,各制动卡钳的固定件均套设于转轴上,且两个固定件分别位于两个旋转制动盘背离固定制动盘的一侧,两个制动油缸分别固定设于两个固定件朝向旋转制动盘的一侧,且两个制动油缸可分别向靠近旋转制动盘的方向移动,以分别带动两个旋转制动盘向靠近固定制动盘的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各旋转制动盘朝向固定制动盘的表面上均设有摩擦片;
各制动油缸朝向旋转制动盘的表面上均设有摩擦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制动装置还包括限位器,限位器套设于转轴上并与转轴固定连接,限位器包括固定设于转轴上的挡盘,以及可沿转轴轴向移动的限位盘,限位盘设于旋转制动盘的背离固定制动盘的一侧,且限位盘与旋转制动盘固定连接,挡盘设置于限位盘的背离旋转制动盘的一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器还包括弹簧片与伸缩弹簧,弹簧片设于限位盘与旋转制动盘之间,且弹簧片与旋转制动盘固定连接,伸缩弹簧的一端与弹簧片固定连接,伸缩弹簧的另一端穿过限位盘及挡盘后与固定架固定连接,且伸缩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转轴的轴向。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泵具有多个不同的泵送档位,当处于不同的泵送档位时,液体泵在单位时间内泵送的冷却液的体积不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液箱的外壁上还设有风扇,风扇具有多个不同的转动档位,当处于不同的转动档位时,风扇的转速不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水冷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液温传感器,液温传感器设置于连接管上以检测连接管内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器与液体泵、风扇以及液温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以根据液温传感器检测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液体泵及风扇工作。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水冷制动系统中,通过在转轴上套设与其间隙配合的固定架及固定制动盘,则固定架及固定制动盘不随转轴同步转动而是与转轴保持相对静止,并在转轴上套设与其固定连接的旋转制动盘,则旋转制动盘随转轴同步转动,通过制动卡钳的制动油缸沿转轴的轴向移动以带动旋转制动盘向靠近固定制动盘的方向移动,并使旋转制动盘与固定制动盘接触以对转轴进行制动。这样,在不改变制动系统的制动原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水冷装置对固定制动盘进行冷却液循环散热。由于固定制动盘不会随转轴一起转动,固定制动盘的密封容易实现,水冷装置中的冷却液不容易出现漏液,故障率低。且水冷装置的设置可以与转轴分离,即使水冷装置中的连接管出现破损而漏液,也不会出现冷却液进入到转轴中影响转轴正常工作的情况,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冷制动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制动盘、旋转制动盘以及限位器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制动盘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水冷装置与固定制动盘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动装置的整体结构全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动装置省略制动卡钳后在一个角度下的简化结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动装置省略制动卡钳后在另一个角度下的简化结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动装置省略制动卡钳后在又一个角度下的简化结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水冷制动系统10,用于对转轴300进行制动,该转轴300可以是机床、汽车等机械设备中在工作时会进行旋转的动力轴或传动轴,该水冷制动系统10包括制动装置100以及水冷装置200。
其中,制动装置100包括固定架110、固定制动盘120、旋转制动盘130以及制动卡钳140。固定架110与固定制动盘120均套设于转轴300上,并与转轴300间隙配合,且固定制动盘120与固定架110固定连接。因此,可以通过轴承来将固定架110安装到转轴300上,并将固定制动盘120安装到固定架110上,以使固定架110以及固定制动盘120相对转轴300保持固定而不会随转轴300同步转动。固定架110的作用是承载、安装或支撑制动装置100中的其它部件,如固定制动盘120,因此,固定架110的结构、大小、形状等没有具体要求,本领域中常用的具有承载、安装、固定功能的架体均可以作为固定架110来使用。固定制动盘120与转轴300之间还可以设置固定圈170来夹紧固定制动盘120,使其固定更紧密。固定制动盘120的作用是与制动装置100中的其它部件配合以完成对转轴300的制动工作,因此,固定制动盘120的大小、形状等均没有具体要求。固定制动盘120内开设有容纳腔121,且固定制动盘12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容纳腔121连通的第一开口122及第二开口123,以便令水冷装置200与固定制动盘120连接,使水冷装置200中的冷却液在容纳腔121内循环,帮助固定制动盘120及其周围的部件更好的进行散热,使制动装置100在较低的温度下工作,以便维持制动装置100的高性能使用。
同时,旋转制动盘130同样套设于转轴300上并与转轴300固定连接。旋转制动盘130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转轴300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的连接件来与转轴300固定连接。旋转制动盘130可与固定制动盘120配合以完成对转轴300的制动工作,因此,旋转制动盘130的大小、形状等均没有具体要求。但是,旋转制动盘130与固定制动盘120的相对位置关系需满足以下条件:旋转制动盘130与固定制动盘120沿转轴300的轴向间隔设置,这样,当不需要进行制动时,旋转制动盘130与固定制动盘120之间具有一定间距而不会互相接触,因此,不会影响转轴300的正常转动。与此同时,制动卡钳140中的固定件141套设于转轴300上,固定件141位于旋转制动盘130背离固定制动盘120的一侧,制动卡钳140中的制动油缸142固定设于固定件141朝向旋转制动盘130的一侧,并且制动油缸142可沿转轴300的轴向方向移动。这样,当需要进行制动时,制动油缸142可带动旋转制动盘130向靠近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并使旋转制动盘130与固定制动盘120接触产生摩擦以降低旋转制动盘130的动能及转速,最终使旋转制动盘130停止转动,由于旋转制动盘130的与转轴300固定连接,旋转制动盘130停止转动的同时转轴300也同步停止转动,据此就实现了对转轴300的制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水冷装置200包括液箱210以及液体泵220,液箱210内设有冷却液。冷却液通常可以采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的液体,如冷却液可以采用蒸馏水或根据不同使用环境所定制的导热液等。第一开口122及第二开口123处均设置有与容纳腔121连通的连接管230,容纳腔121分别通过第一开口122及第二开口123与液箱210连通。由于固定制动盘120不会随转轴300一起转动,在固定制动盘120上的第一开口122及第二开口123处设置连接管230时的安装、连接等就非常容易实现,且连接管230与第一开口122及第二开口123之间的密封也可以达到并维持较好的效果。液体泵220设置于连接管230上以驱动冷却液在液箱210内与容纳腔121内进行循环。通过冷却液在液箱210内与容纳腔121内的循环,就可以将固定制动盘120处较高的温度带至液箱210处进行冷却降温,并将降温后的冷却液带入到容纳腔121内以此实现循环散热,散热效果好。
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冷制动系统10中,通过在转轴300上套设与其间隙配合的固定架110及固定制动盘120,则固定架110及固定制动盘120不随转轴300同步转动而是与转轴300保持相对静止,并在转轴300上套设与其固定连接的旋转制动盘130,则旋转制动盘130随转轴300同步转动,通过制动卡钳140的制动油缸142沿转轴300的轴向移动以带动旋转制动盘130向靠近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并使旋转制动盘130与固定制动盘120接触以对转轴300进行制动。这样,在不改变制动系统的制动原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水冷装置200对固定制动盘120进行冷却液循环散热。由于固定制动盘120不会随转轴300一起转动,固定制动盘120的密封容易实现,水冷装置200中的冷却液不容易出现漏液,故障率低。且水冷装置200的设置可以与转轴300分离,即使水冷装置200中的连接管230出现破损而漏液,也不会出现冷却液进入到转轴300中影响转轴300正常工作的情况,维修方便。
为了增加制动装置100的制动力,固定制动盘120具有分别朝向转轴300轴向两端的第一表面124及第二表面125。则第一表面124与第二表面125均垂直于转轴300的轴向,当制动油缸142带动旋转制动盘130向靠近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并最终与固定制动盘120接触时,旋转制动盘130可直接与第一表面124或第二表面125接触,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固定制动盘120与旋转制动盘130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固定制动盘120与旋转制动盘130之间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力以实现对转轴300的高效制动。
进一步地,为了与固定制动盘120的结构配合实现对转轴300的高效制动,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旋转制动盘1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旋转制动盘130均套设于转轴300上并与转轴300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旋转制动盘130设于固定制动盘120的朝向第一表面124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旋转制动盘130设于固定制动盘120的朝向第二表面125的一侧。这样,两个旋转制动盘130可从固定制动盘120的两侧分别或同时向固定制动盘120移动以实现对转轴300的制动,即使其中某一个旋转制动盘130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工作时,可由另一个旋转制动盘130正常完成制动工作,提高了本实施例中制动装置100的可靠性。并且,在需要对转轴300进行紧急制动的情况下,还可以令两个旋转制动盘130同时向固定制动盘120移动以完成制动工作,成倍地增加了本实施例中制动装置100的制动力,提高了制动效率,扩大了本实施例中制动装置100以及制动系统10的适用范围。
为了配合旋转制动盘130的结构使其能够正常工作,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制动卡钳140的数量为两个,各制动卡钳140的固定件141均套设于转轴300上,且两个固定件141分别位于两个旋转制动盘130背离固定制动盘120的一侧,两个制动油缸142分别固定设于两个固定件141朝向旋转制动盘130的一侧,且两个制动油缸142可分别向靠近旋转制动盘130的方向移动,以分别带动两个旋转制动盘130向靠近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制动效果更佳。而为了提高制动卡钳140的结构整体性,以减小对制动装置110内部空间的占用,两个制动卡钳140的固定件141可以连接到同一个壳体上,也便于对两个制动卡钳140的控制。
由于旋转制动盘130与固定制动盘120接触制动时,它们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对制动盘造成磨损,因此,为了提升旋转制动盘130与固定制动盘120的使用寿命,旋转制动盘130的朝向固定制动盘120的表面上设置有摩擦片150。通过摩擦片150来间接与固定制动盘120接触,而摩擦片150可以采用耐磨材料来制作,据此,就可以利用摩擦片150的磨损来替代制动盘的磨损,提高了旋转制动盘130以及固定制动盘120的使用寿命。同样的,由于在制动油缸142带动旋转制动盘130向靠近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时,制动油缸142与旋转制动盘130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为了降低对制动油缸142的磨损以提高制动油缸142以及制动卡钳140的使用寿命,制动油缸142与旋转制动盘130之间还设置有摩擦片150。则制动油缸142不会直接与旋转制动盘130接触,而是通过摩擦片150来间接与旋转制动盘130接触,而摩擦片150可以采用耐磨材料来制作,据此,就可以利用摩擦片150的磨损来替代制动油缸142的磨损,提高了制动油缸142以及制动卡钳140的使用寿命。并且,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可以方便地对摩擦片150进行更换,以使制动装置100维持高性能的使用状态。
为了避免本发明实施例的水冷制动系统10在使用过程中,旋转制动盘130以及固定制动盘120在转轴300上发生轴向位移而与转轴300产生脱离,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制动装置100还包括限位器160,该限位器160套设于转轴300上并与转轴300固定连接,限位器160包括固定设于转轴300上的挡盘161,以及可沿转轴300轴向移动的限位盘162,限位盘162设于旋转制动盘130的背离固定制动盘120的一侧,且限位盘162与旋转制动盘130固定连接,挡盘161设置于限位盘162的背离旋转制动盘130的一侧。通过设置限位器160,就可以使旋转制动盘130以及固定制动盘120在挡盘161所限定出的范围内进行轴向移动,而不会脱离挡盘161所限定的范围外,也就不会出现旋转制动盘130以及固定制动盘120与转轴300脱离的情况,保证了制动装置100的正常使用。并且,在摩擦片150出现较大程度的磨损后,还可以通过调整限位器160中的限位盘162与挡盘161的间距来保证摩擦片150与旋转制动盘130之间的间隙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满足使用要求。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限位器160还包括弹簧片163与伸缩弹簧164,弹簧片163设于限位盘162与旋转制动盘130之间,且弹簧片163与旋转制动盘130固定连接,伸缩弹簧164的一端与弹簧片163固定连接,伸缩弹簧164的另一端穿过限位盘162及挡盘161后与固定架110固定连接,且伸缩弹簧164的伸缩方向平行于转轴300的轴向。通过设置弹簧片163与伸缩弹簧164,将弹簧片163与旋转制动盘130固定连接,且弹簧片163通过伸缩弹簧164与固定架110连接起来,而伸缩弹簧164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进行压缩或伸长,则通过伸缩弹簧164的弹性力可以将弹簧片163以及旋转制动盘130向靠近固定架110的方向拉动。当制动油缸142推动旋转制动盘130向靠近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以进行制动时,弹簧片163随着旋转制动盘130一同向靠近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而固定架110的位置保持不动,则伸缩弹簧164被拉长。制动工作完成后,制动油缸142的推力被撤销,伸缩弹簧164会自行收缩以恢复形变,则弹簧片163与旋转制动盘130一同被伸缩弹簧164的收缩力拉动,向远离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使旋转制动盘130与固定制动盘120脱离并保持一定间距,即限位器160可以在制动完成后,令旋转制动盘130自动复位,使其不至于影响转轴300的正常转动。
事实上,在制动过程中,限位盘162同样会向靠近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制动完成后,限位盘162同样会被弹簧片163推动而实现复位,因此,还可以在限位盘162朝向挡盘161的表面上开设锥形槽,而在挡盘161与限位盘162之间设置与该锥形槽形状、大小均对应的锥形块165,以便在复位过程中使限位盘162保持特定的复位角度及复位距离,有利于后续的正常使用。锥形块165的一端与具有锥形槽的限位盘162相抵接,锥形块165的另一端与挡盘161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锥形块165可以通复位弹簧166来与挡盘161连接,以使锥形块165在旋转制动盘130复位时也可以同步复位。而且弹簧片163与旋转制动盘130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是在限位盘162上设置固定螺母168穿过弹簧片163后与旋转制动盘130连接,并且在固定螺母168的螺旋部周围设置有间隙弹簧167,间隙弹簧167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螺母168的固定部以及弹簧片163,间隙弹簧167长期保持压缩状态,其作用是在不进行制动时,恢复形变以推动固定螺母168向远离固定制动盘120的方向移动,并且带动旋转制动盘130也同向进行运动,起到调节旋转制动盘130与固定制动盘120之间的间隙的作用。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液体泵220具有多个不同的泵送档位,当处于不同的泵送档位时,液体泵220在单位时间内泵送的冷却液的体积不相同。据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水冷制动系统10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调节水冷装置200的水冷档位,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调节液体泵220处于不同的泵送档位来实现的。如果固定制动盘120的温度较低,可以令液体泵220处于较低的泵送档位,此时,液体泵220在单位时间内泵送的冷却液的体积较小,水冷散热的效率相对较低,较为节能。而如果固定制动盘120的温度较高,可以令液体泵220处于较高的泵送档位,此时,液体泵220在单位时间内泵送的冷却液的体积较大,散热效率较高,能快速降低固定制动盘120的温度。
进一步的,液箱210的外壁上还设有风扇240,风扇240具有多个不同的转动档位,当处于不同的转动档位时,风扇240的转速不相同。在液箱210上安装风扇240,可以加速液箱210内的冷却液与外界的热交换。与上文中类似,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水冷制动系统10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调节水冷装置200的水冷档位,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调节风扇240处于不同的转动档位来实现的。如果固定制动盘120的温度较低,可以令风扇240处于较低的转动档位,此时,风扇240的转速较低,水冷散热的效率相对较低,较为节能。而如果固定制动盘120的温度较高,可以令风扇240处于较高的转动档位,此时,风扇240的转速较快,散热效率较高,能快速降低固定制动盘120的温度。
而为了提高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水冷制动系统10智能程度,使其更便于使用并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来智能调节水冷装置200的水冷档位,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水冷装置200还包括控制器与液温传感器250,液温传感器250设置于连接管230上以检测连接管23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器与液体泵220、风扇240以及液温传感器250分别电连接,以根据液温传感器250检测的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液体泵220及风扇240工作。当液温传感器250检测到连接管23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液体泵220及风扇240工作,使液体泵220处于较低的泵送档位,同时使风扇240处于较低的转动档位,以实现节能的效果。而当液温传感器250检测到连接管23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较高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来控制液体泵220及风扇240工作,使液体泵220处于较高的泵送档位,同时使风扇240处于较高的转动档位,以提高水冷装置200的散热效率,并能快速降低固定制动盘120的温度。
当需要在恶劣的外部环境,如沙尘、泥泞环境下使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水冷制动系统10时,还可以在固定架110上加装防尘罩,将整个制动装置100覆盖、保护起来,以免外界的沙尘、泥土进入到制动装置100中影响其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水冷制动系统10在不改变制动系统的制动原理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水冷装置200对固定制动盘120进行冷却液循环散热。由于固定制动盘120不会随转轴300一起转动,固定制动盘120的密封容易实现,水冷装置200中的冷却液不容易出现漏液,故障率低。且水冷装置200的设置可以与转轴300分离,即使水冷装置200中的连接管230出现破损而漏液,也不会出现冷却液进入到转轴300中影响转轴300正常工作的情况,维修方便。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及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水冷制动系统,用于对转轴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动装置,包括固定架、固定制动盘、旋转制动盘以及制动卡钳,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固定制动盘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间隙配合,且所述固定制动盘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制动盘内开设有容纳腔,且所述固定制动盘的相对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所述旋转制动盘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且所述旋转制动盘与所述固定制动盘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所述制动卡钳包括固定件以及制动油缸,所述固定件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旋转制动盘背离所述固定制动盘的一侧,所述制动油缸固定设于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旋转制动盘的一侧,且所述制动油缸可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向靠近所述旋转制动盘的方向移动,以带动所述旋转制动盘向靠近所述固定制动盘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旋转制动盘与所述固定制动盘接触以对所述转轴进行制动;
水冷装置,包括液箱以及液体泵,所述液箱内内设有冷却液,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处均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连接管,所述容纳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液箱连通,所述液体泵设于所述连接管上以驱动所述冷却液在所述液箱与所述容纳腔内进行循环;
各所述旋转制动盘朝向所述固定制动盘的表面上均设有摩擦片;各所述制动油缸朝向所述旋转制动盘的表面上均设有摩擦片;
所述制动装置还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器包括固定设于所述转轴上的挡盘,以及可沿所述转轴轴向移动的限位盘,所述限位盘设于所述旋转制动盘的背离所述固定制动盘的一侧,且所述限位盘与所述旋转制动盘固定连接,所述挡盘设置于所述限位盘的背离所述旋转制动盘的一侧;
所述限位器还包括弹簧片与伸缩弹簧,所述弹簧片设于所述限位盘与所述旋转制动盘之间,且所述弹簧片与所述旋转制动盘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片固定连接,所述伸缩弹簧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限位盘及所述挡盘后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且所述伸缩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转轴的轴向,通过设置限位器,就能使旋转制动盘以及固定制动盘在挡盘所限定出的范围内进行轴向移动,而不会脱离挡盘所限定的范围外,也就不会出现旋转制动盘以及固定制动盘与转轴脱离的情况,保证了制动装置的正常使用,并且,在摩擦片出现较大程度的磨损后,还能通过调整限位器中的限位盘与挡盘的间距来保证摩擦片与旋转制动盘之间的间隙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满足使用要求,通过设置弹簧片与伸缩弹簧,将弹簧片与旋转制动盘固定连接,且弹簧片通过伸缩弹簧与固定架连接起来,而伸缩弹簧具有一定的弹性,能进行压缩或伸长,则通过伸缩弹簧的弹性力能将弹簧片以及旋转制动盘向靠近固定架的方向拉动,当制动油缸推动旋转制动盘向靠近固定制动盘的方向移动以进行制动时,弹簧片随着旋转制动盘一同向靠近固定制动盘的方向移动,而固定架的位置保持不动,则伸缩弹簧被拉长,制动工作完成后,制动油缸的推力被撤销,伸缩弹簧会自行收缩以恢复形变,则弹簧片与旋转制动盘一同被伸缩弹簧的收缩力拉动,向远离固定制动盘的方向移动,使旋转制动盘与固定制动盘脱离并保持一定间距,即限位器能在制动完成后,令旋转制动盘自动复位,使其不至于影响转轴的正常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制动盘具有分别朝向所述转轴轴向两端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旋转制动盘与所述第一表面或所述第二表面接触以对所述转轴进行制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制动盘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旋转制动盘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旋转制动盘设于所述固定制动盘的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一侧,其中另一个所述旋转制动盘设于所述固定制动盘的朝向所述第二表面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卡钳的数量为两个,各所述制动卡钳的所述固定件均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两个所述固定件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旋转制动盘背离所述固定制动盘的一侧,两个所述制动油缸分别固定设于两个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旋转制动盘的一侧,且两个所述制动油缸可分别向靠近所述旋转制动盘的方向移动,以分别带动两个所述旋转制动盘向靠近所述固定制动盘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泵具有多个不同的泵送档位,当处于不同的所述泵送档位时,所述液体泵在单位时间内泵送的所述冷却液的体积不相同。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箱的外壁上还设有风扇,所述风扇具有多个不同的转动档位,当处于不同的所述转动档位时,所述风扇的转速不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冷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与液温传感器,所述液温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连接管上以检测所述连接管内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体泵、所述风扇以及所述液温传感器分别电连接,以根据所述液温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冷却液的温度控制所述液体泵及所述风扇工作。
CN202010847986.1A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水冷制动系统 Active CN1120967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7986.1A CN112096762B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水冷制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7986.1A CN112096762B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水冷制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6762A CN112096762A (zh) 2020-12-18
CN112096762B true CN112096762B (zh) 2023-06-23

Family

ID=73754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47986.1A Active CN112096762B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水冷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67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8310B (zh) * 2021-01-06 2022-02-08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回收式铁路机车用液压制动快速冷却装置
DE102022131370A1 (de) 2022-11-28 2024-05-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remssystem eines mittel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lektrisch antreibbaren Kraftfahrzeugs
DE102022132486B3 (de) 2022-12-07 2024-06-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remssystem eines mittel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lektrisch antreibbaren Kraftfahrzeugs
DE102022132491B3 (de) 2022-12-07 2024-06-0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Bremssystem eines mittels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lektrisch antreibbaren Kraftfahrzeug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11059A (en) * 1951-06-29 1954-06-23 Dunlop Rubber Co Improvements in cooling systems for brakes
FR2108205A1 (zh) * 1970-08-24 1972-05-19 Klaue Hermann
US5573314A (en) * 1995-02-22 1996-11-12 Imra America, Inc. Hydraulic brake system with arrangement for improving the brake actuation response time
CN2933991Y (zh) * 2006-05-25 2007-08-15 解仲华 一种汽车下坡缓速器
CN103388639A (zh) * 2012-05-10 2013-11-13 淮阴工学院 汽车水冷盘式制动器
CN207111790U (zh) * 2016-12-01 2018-03-16 嘉善灏宏五金贸易有限公司 刹车盘快速散热装置
CN210034232U (zh) * 2019-05-25 2020-02-07 焦作市力创制动器有限公司 对开型液压盘式制动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605769D0 (en) * 2006-03-23 2006-05-03 Qinetiq Ltd Liquid-cooled disc brakes
CN204267571U (zh) * 2014-10-21 2015-04-15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盘和刹车装置
CN204344758U (zh) * 2014-12-09 2015-05-20 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 气囊型水冷式制动器
CN108895096B (zh) * 2018-08-02 2019-12-03 江苏大学 一种永磁双盘制动器及其制动方法
CN109083947B (zh) * 2018-08-02 2020-01-24 江苏大学 一种液力双盘制动器及其制动方法
CN110242689B (zh) * 2019-06-10 2023-05-05 青岛建邦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制动盘式制动器及汽车制动方法
CN110206835B (zh) * 2019-07-04 2024-05-10 北京优加特福乐科技有限公司 内循环冷却式刹车盘
CN210949624U (zh) * 2019-07-06 2020-07-07 高红亮 一种液体循环散热刹车结构
CN210366787U (zh) * 2019-07-25 2020-04-21 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电动葫芦卷筒安全制动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11059A (en) * 1951-06-29 1954-06-23 Dunlop Rubber Co Improvements in cooling systems for brakes
FR2108205A1 (zh) * 1970-08-24 1972-05-19 Klaue Hermann
US5573314A (en) * 1995-02-22 1996-11-12 Imra America, Inc. Hydraulic brake system with arrangement for improving the brake actuation response time
CN2933991Y (zh) * 2006-05-25 2007-08-15 解仲华 一种汽车下坡缓速器
CN103388639A (zh) * 2012-05-10 2013-11-13 淮阴工学院 汽车水冷盘式制动器
CN207111790U (zh) * 2016-12-01 2018-03-16 嘉善灏宏五金贸易有限公司 刹车盘快速散热装置
CN210034232U (zh) * 2019-05-25 2020-02-07 焦作市力创制动器有限公司 对开型液压盘式制动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6762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6762B (zh) 一种水冷制动系统
US9381802B2 (en) Propulsion wheel motor for an electric vehicle
CN112197009B (zh) 磁性液体密封装置的外壳以及搅拌釜/反应釜
CN211852606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汽车制动器
EP3686455B1 (en) Brake device
US2968370A (en) Disk brakes
CN113258716B (zh) 一种电机刹车装置
CN114179122A (zh) 一种协作机器人关节及协作机器人
CN200999804Y (zh) 具有自导热、散热功能的滑动轴承
CN114427594A (zh) 一种具备散热功能的挖掘机用电动缸结构
CN113734126B (zh) 一种制动装置及车辆
CN215805906U (zh) 一种制动器
JP6746433B2 (ja) 電動ブレーキ用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動ブレーキ装置
CN112879264A (zh) 热负载斩波器及其控制系统
CN116335870A (zh) 球塞式液压马达
CN220828523U (zh) 一种干运转机械密封动环座散热翅片
KR20070104058A (ko) 차량용 전기기계 디스크 브레이크 장치
CN218454793U (zh) 球塞式液压马达
CN217469610U (zh) 一种冶金设备轨道行走驱动马达
CN216950950U (zh) 一种轴心防尘的散热风扇磁框
CN111503188B (zh) 一种用于车辆全盘式制动器的执行机构
CN212028159U (zh) 一种干式空气自冷却密封机构
CN219124023U (zh) 一种具有高密封度机壳的磁悬浮电机
CN107559335B (zh) 具有冷却功能的轴承座
CN214543978U (zh) 一种磁压力阻尼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uo Yangyang

Inventor after: Xiang Qi

Inventor before: Xiang Qi

Inventor before: Guo Yangy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