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3450A - 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及转载机 - Google Patents
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及转载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93450A CN112093450A CN202011304947.3A CN202011304947A CN112093450A CN 112093450 A CN112093450 A CN 112093450A CN 202011304947 A CN202011304947 A CN 202011304947A CN 112093450 A CN112093450 A CN 1120934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cleaning
- product
- cover
- negative press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876 carri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1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leaning tool
- B08B1/12—Brush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1/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tools
- B08B1/20—Cleaning of moving articles, e.g. of moving webs or of objects on a convey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5/00—Cleaning by methods involving the use of air flow or gas flow
- B08B5/04—Cleaning by suction, with or without auxiliary action
- B08B5/043—Cleaning travelling work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3/00—Clos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by applying ca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B—APPLYING CLOSURE MEMBERS TO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 B67B7/00—Hand- or power-operated devices for opening closed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及转载机,载具开合盖系统包括设置在载具流道内且能够上下运动的顶针机构、横设在载具流道和载具收料系统之间或横设在载具流道和载具供料系统之间的移载机构、以及对载具或产品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本发明一方面采用先脱离后移开的模式,以确保开盖时,产品不会随之取出,同时在清洁机构的杂物或灰尘清洁下,确保产品放置环境,同时也能够对产品表面进行清洁,提高产品换载具后的清洁度;另一方面在顶针机构的升降中,能够平稳的实施载盖的盖合,尤其是盖合时,能够确保盖合的精准度,以避免载盖和载体及产品之间的碰撞所造成的损坏率,同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产品转换载具所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同时还涉及一种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转载机。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一些特殊的产品,如线路板(薄片状),其在加工中,需要从第一载具中转载至第二载具,然后由第二载具将产品送入加工中心进行后续加工,而所采用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均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载体、盖合在载体上的载盖,这样一来,要想实现产品自第一载具向第二载具转载,所采用的载具转载机包括转载中心、分别与转载中心连通的第一载具通道和第二载具通道、位于转载中心的开合盖机构、以及产品转载机构。
因此,其基本操作是,先将第一载具自第一载具通道送至转载中心,由开合盖机构将第一载具的载盖打开,然后由产品转载机构取出产品,接着第一载具的载盖盖合,将第一载具送出转载中心,接着将第二载具自第二载具通道送至转载中心,再由开合盖机构将第二载具的载盖打开,并将产品放入第二载具中,再盖上第二载具的载盖,最后将产品自转载中心送出,进而完成产品的转载。
然而,在上述载具开合盖过程中,其存在以下缺陷:
1)、根据产品而言,由于产品和载盖都是面面接触的,这样一来第一载具的开盖过程很重要,因为,目前的开盖都是采用负压吸附,若操作不当,产品会随着开盖的动作和载盖一起被吸走,这样一来,后续的转载动作就无法实施了,而且产品随时有坠落损坏的风险;
2)、由于在实际生产中,载具和产品表面难免会有一些灰尘,而后续加工对载具和产品表面清洁度有要求时,无法实施清洁;
3)、在开盖后,进行载盖盖合时,经常会出现盖合偏差,导致载盖和载体之间、及载盖和产品之间的碰撞,不仅存在损伤产品的概率,而且载具本身也容易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转载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其用于对放置在对应的载具流道上的载具进行开合盖,且包括设置在载具流道内且能够上下运动的顶针机构、横设在载具流道和载具收料系统之间或横设在载具流道和载具供料系统之间的移载机构、以及对载具或产品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其中顶针机构能够将载具的载盖向上顶起并与产品和载体脱开设置或者能够将架设在顶针机构上的载盖向下盖合在载体上,移载机构用于载盖或载具在载具收料系统和载具流道之间或者用于载盖或载具在载具供料系统和载具流道之间转载。
优选地,顶针机构包括顶升平台、顶升动力器,其中顶升平台的上表面形成有多根顶针,多根顶针与载具上穿孔相对应分布,当开盖时,载具架设在载具流道上,顶升平台上升,顶针穿过穿孔并将载体上的载盖向上顶起。
每根顶针上端部呈圆锥形或锥台形,当顶升平台向上顶升或者载盖盖合时,载具的载盖架设在多根顶针的锥形面上。此时载体供顶针穿过,在自重下,便于架盖和产品的分离,进而便于载具的开盖;同时,自合盖中,能够自动纠偏位置,保证载体和载盖的吻合与对齐,避免盖盒时候的碰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移载机构包括沿着垂直于载具传输方向水平延伸的移动轨道、滑动设置在移动轨道上且能够自载具上取出载盖或自载具流道上取出载具的取料机械手。这样设置,只需要取料机械手向下取出载盖后,直接横向移动,就能够形成避让,以便于产品自载体中取出,而且使得结构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小。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清洁机构包括对应设置在载具流道上方的第一清洁单元,第一清洁单元包括位于移动轨道下方且与移动轨道平行设置的清洁轨道、滑动设置在清洁轨道上的清洁座、设置在清洁座上且沿着垂直于清洁轨道方向水平延伸的负压式清洁头、向清洁头提供负压的负压动力源、以及用于驱动清洁座在清洁轨道上来回滑动的清洁动力器,其中清洁头的底部或侧部开设有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负压吸风缺口,在清洁头的往复运动中对载具或产品表面进行清洁。在此,通过负压吸附的模式,并结合横移式移动,可实现载具或产品表面灰尘或杂物的清洁。
优选地,清洁头能够上下移动或/和绕着自身长度方向转动的设置在清洁座上。根据产品的形状和特性,能够进行对应的调整,以确保清洁高度和清洁角度满足清洁需要。
进一步的,清洁头包括侧边形成负压吸风缺口的清洁仓、与清洁仓相连通的负压接口、沿着清洁仓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清洁仓内的清洁滚刷、以及驱动清洁滚刷将刷扫物向清洁仓内刷扫的马达,其中清洁滚刷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载具沿着传输方向延伸的边长,负压动力源通过管路与负压接口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清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取料机械手上的第二清洁单元,其中第二清洁单元包括与第一清洁单元相同的清洁头和负压动力源,清洁头能够上下或/和绕着清洁头长度方向转动连接在取料机械手上。这样一来,在开盖的过程中,可同步进行载具和产品的表面的清洁,不仅设计巧妙,而且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转载机,其包括第一载具流道、第二载具流道、两个载具开合盖系统、及第一载具收料系统和第二载具供料系统,其中两个载具开合盖系统分别用于第一载具流道和第二载具流道上的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的开合盖。也就是说,该转载机的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的开合盖是独立操作的,这样能够缩短载具开合盖的等待时间,提高转载效率。
优选地,两个载具开合盖系统镜像设置,且能够同步进行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的开合动作。这样一来,能够大幅度提升产品转载的效率。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一方面采用先脱离后移开的模式,以确保开盖时,产品不会随之取出,同时在清洁机构的杂物或灰尘清洁下,确保产品放置环境,同时也能够对产品表面进行清洁,提高产品换载具后的清洁度;另一方面在顶针机构的升降中,能够平稳的实施载盖的盖合,尤其是盖合时,能够确保盖合的精准度,以避免载盖和载体及产品之间的碰撞所造成的损坏率,同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转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载具流道和第二载具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顶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第一移载机构和第一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第二移载机构和第二清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和图5中第一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产品转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翻转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第一载具收料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第二载具供料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①、第一载具流道;1、流道架;2、环形传输带;3、限位部件;
②、第二载具流道;
③、第一载具收料系统;16、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0、第一底座;161、第一载箱;17、第一收料轨道;170、第一轨道架;171、第一环形收料带;172、第一传输辊轮;18、第一载具卸料机构;180、第一托架;t、第一托盘;g、第一挡条;181、第一传动杆;19、第一载具转载小车;
④、第二载具供料系统;16′、第二卡夹供料机构;160′、第二底座;161′、第二载箱;17′、第二送料轨道;170′、第二轨道架;171′、第二环形送料带;172′、第二传输辊轮;18′、第二载具供料机构;180′、第二托架;t′、第二托盘;g′、第二挡条;181′、第二传动杆;19′、第二载具转载小车;
⑤、第一载具开合盖系统;4、第一顶针机构;40,40′、顶升平台;400,400′、顶针;41,41′、顶升动力器;5、第一移载机构;50、第一移动轨道;51、第一取料机械手;6、第一清洁机构;61,61′、第一清洁单元;610,610′、第一清洁轨道;611,611′、第一清洁座;612,612′、第一清洁头;a,a′、第一清洁仓;b,b′、第一负压接口;c,c′、第一清洁滚刷;d,d′、第一马达;613,613′、第一清洁动力器;614,614′、环形传动带;62,62′、第二清洁单元;
⑥、第二载具开合盖系统;4′、第二顶针机构; 5′、第二移载机构;50′、第二移动轨道;51′、第二取料机械手;6′、第二清洁机构;
⑦、产品转载系统;7、传动杆;8、传动滑轨;9、滑座;10、产品取料手;11、转载马达;
⑧、翻转系统;12、翻转座;13、翻转轴;14、取料夹头;15、翻转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转载机呈双进双出式,且用于将产品自第一载具向第二载具转载。
具体的,转载机包括第一载具流道①、第二载具流道②、第一载具收料系统③、第二载具供料系统④、两个载具开合盖系统(定义为第一载具开合盖系统⑤和第二载具开合盖系统⑥)、以及产品转载系统⑦和翻转系统⑧。
结合图2所示,本例中的第一载具流道①和第二载具流道②镜像设置,其中第二载具流道②和第一载具流道①的传输方向一致,且第二载具流道②和第一载具流道①前后相隔开设置。
具体的,第一载具流道①与第一载具传输线的出料端衔接;第二载具流道②与第二载具传输线的进料端衔接。
本例中,第一载具流道①包括流道架1、对应设置在流道架1的相对两侧的两组环形传输带2、以及设置在流道架1上的限位部件3。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例中的第一载具开合盖系统⑤和第二载具开合盖系统⑥镜像设置。
具体的,第一载具开合盖系统⑤包括设置在第一载具流道①内且能够上下运动的第一顶针机构4、第一移载机构5、用于对第一载具或产品进行清洁的第一清洁机构6。
第一顶针机构4能够自第一载具的穿孔中插入将第一载具的第一载盖向上顶起并与产品和第一载体脱开设置。
本例中,第一顶针机构4位于两组环形传输带之间,且包括顶升平台40、顶升动力器41,其中顶升平台40上表面形成有多根顶针400,多根顶针400与第一载具上穿孔相对应分布,当开盖时,第一载具架设在两组环形传输带2上,顶升平台40上升,顶针400穿过穿孔并将第一载体上的第一载盖向上顶起。
具体的,每根顶针400上端部呈锥台形,向上顶升时,第一架盖自所对应的穿孔架设在锥形面上,此时第一载体供顶针穿过,在自重下,便于第一架盖和产品的分离,进而便于第一载具的开盖。
第一移载机构5能够带动第一载盖和第一载体相对分离或者第一载盖和第一载体相对盖后一起向第一载具收料系统③传输运动。
具体的,第一移载机构5包括沿着垂直于第一载具传输方向水平向第一载具收料系统③延伸的第一移动轨道50、滑动设置在第一移动轨道50上且能够自第一载具上取出第一载盖或自两组环形传输带2上取出第一载具的第一取料机械手51。这样设置,只需要第一取料机械手向下取出第一载盖后,直接横向移动,就能够形成避让,以便于产品自第一载体中取出,而且使得结构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小。
结合图5所示,根据镜像原理可知:第二载具开合盖系统⑥包括第二顶针机构4′、第二移载机构5′和第二清洁机构6′,其中第二清洁机构6′包括第一清洁单元61′和第二清洁单元62′。
具体的,第二顶针机构4′包括顶升平台40′、顶升动力器41′,其中顶升平台40′上表面形成有多根顶针400′,多根顶针400′与第二载具上穿孔相对应分布,当开盖时,顶升平台40′上升,顶针400′穿过穿孔并将第二载体上的第二载盖向上顶起。
具体的,每根顶针400′上端部呈锥台形,向上顶升时,第二架盖自所对应的穿孔架设在锥形面上,进而便于第二载具的开盖。
第二移载机构5′包括第二移动轨道50′、滑动设置在第二移动轨道50′上的第二取料机械手51′。第一清洁机构6包括对应设置在第一载具流道①上方的第一清洁单元61、设置在第一取料机械手51上的第二清洁单元62。
第一清洁单元61包括位于第一移动轨道50下方且与第一移动轨道50平行设置的第一清洁轨道610、滑动设置在第一清洁轨道610上的第一清洁座611、设置在第一清洁座611上且沿着垂直于第一清洁轨道610方向水平延伸的负压式第一清洁头612、向第一清洁头612提供负压的第一负压动力源、以及用于驱动第一清洁座611在第一清洁轨道610上来回滑动的第一清洁动力器613。
第一清洁头612侧部开设有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负压吸风缺口,第一清洁头612能够上下移动或/和绕着自身长度方向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清洁座611上,在第一清洁头612的往复运动中对第一载具或产品表面进行清洁。在此,通过角度和高度的调节,以满足不同清洁的需要。
具体的,第一负压动力源为常规的负压泵,至于第一清洁动力器613的实施方式有多种,本例中,在环形传动带614的运动下直接带动第一清洁座611的往复运动,当然,也可以采用丝杆螺母、伸缩杆等直线运动方式。
结合图6所示,第一清洁头612包括侧边形成负压吸风缺口的第一清洁仓a、与第一清洁仓a相连通的第一负压接口b、沿着第一清洁仓a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清洁仓a内的第一清洁滚刷c、以及驱动第一清洁滚刷c将刷扫物向第一清洁仓a内刷扫的第一马达d,其中第一清洁滚刷c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载具沿着传输方向延伸的边长,第一负压动力源通过管路与第一负压接口连通。这样一来,在刷扫和负压吸附的同步进行下,确保清洁的洁净度,同时无灰尘外扬。
第二清洁单元62包括与第一清洁单元61相同的第一清洁头612和第一负压动力源,第一清洁头612能够上下或/和绕着第一清洁头长度方向转动连接在第一取料机械手51上。在此,通过角度和高度的调节,以满足不同清洁的需要;同时,在第一清洁单元61和第二清洁单元62配合下,对第一载具或产品表面进行清洁。
具体的,第一清洁单元61′包括第一清洁轨道610′、第一清洁座611′、第一清洁头612′、向第一清洁头612′提供负压的第一负压动力源、以及第一清洁动力器613′。
本例中,第一负压动力源为常规的负压泵,至于第一清洁动力器613′的实施方式有多种,本例中,在环形传动带614′的运动下直接带动第一清洁座611′的往复运动,当然,也可以采用丝杆螺母、伸缩杆等直线运动方式。
第二清洁单元62′包括与第一清洁单元61′相同的第一清洁座611′、第一清洁头612′和第一负压动力源。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清洁单元62′位于第二取料机械手51′远离第二载具流道②所在侧,且用于对下一个空的第二载具上表面进行清洁,第一清洁单元61′位于第二载具流道②上方且沿着第二取料机械手51′横向移动方向往复运动对开盖后的第二载体或/和产品进行清洁。
当然,进一步提高清洁效果,第二取料机械手51′将第二载盖盖合后或者在未开盖之前,通过第一清洁单元61′的刷扫,将第二载盖上表面刷扫。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实现产品自清洁,还能够对第二载具的第二载体和第二载盖进行清洁,以确保装有产品的第二载具满足自身清洁度的要求下,自第二载具流道②传出。
第一清洁头612′包括侧边形成负压吸风缺口的第一清洁仓a′、与第一清洁仓a′相连通的第一负压接口b′、沿着第一清洁仓a′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清洁仓a′内的第一清洁滚刷c′、以及驱动第一清洁滚刷c′将刷扫物向第一清洁仓a′内刷扫的第一马达d′。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下一个第一载具开盖时,由第一取料机械手操作进行合盖,同时,在合盖的过程中,由第二清洁单元对前一个换载的第一载具表面进行清洁,也就是说,一边进行合盖,另一边进行取空后第一载具表面的清洁,不仅设计巧妙,而且所带来的技术效果也是十分显著的。
结合图7所示,产品转载系统⑦,其将开盖后第一载体上的产品转载至开盖后第二载具的第二载体上。
具体的,产品转载系统⑦包括沿着载具传输方向延伸的传动杆7、与传动杆7平行设置的传动滑轨8、滑动设置在传动滑轨8上的滑座9、设置在滑座9上且能够上下运动的产品取料手10、以及驱动传动杆7正反向转动的转载马达11,其中传动杆7和滑座9之间为常规的丝杆螺母配合,因此,在传动杆7的正方向转动下,产品取料手10横移运动,从而完成产品自第一载体向第二载体转载。
结合图8所示,针对一些特殊产品,其在更换载具的过程中,需要翻转180°,因此,翻转系统⑧位于第一载具流道①和第二载具流道②之间且绕着水平方向180°正反向翻转产品。
具体的,翻转系统⑧包括翻转座12、水平延伸的翻转轴13、固定在翻转轴13上的取料夹头14、以及翻转马达15,其中翻转马达15以翻转轴转动180°为一个运动周期,取料夹头14在第一载具取出产品后,180°翻转,产品转载系统⑦自取料夹头14上取走产品并向第二载具移送转载。这样一来,当需要进行产品180度翻转时,可采用翻转系统进行翻转;当不需要翻转时,直接由产品转载系统将产品自第一载具转载至第二载具。
结合图9所示,第一载具收料系统③,其自第一载具流道①上将完成转载后的第一载具取出并回收。
第一载具收料系统③包括能够进行第一载具层叠回收的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与第一移载机构5衔接的第一收料轨道17、设置在第一收料轨道17内能够将第一载具水平推送至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的层叠收料区的第一载具卸料机构18、以及将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进行转载的第一载具转载小车19,其中第一收料轨道17能够上下升降运动。
本例中,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包括第一底座160、形成在第一底座160上的第一载箱161,其中第一底座160和第一载箱161构成可层叠的收料区,然后第一收料轨道17逐层向收料区送料进行堆叠,直至堆满后,第一载具转载小车19将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转移,同时将下一个也就是空的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转移补位,可连续完成第一载具的收料。
具体的,第一收料轨道17包括第一轨道架170、设置在第一轨道架170相对两侧的第一环形收料带171、位于每一条第一环形收料带171外侧且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一传输辊轮172,其中每个第一传输辊轮172绕着竖直方向的轴心线自由转动设置,且多个第一传输辊轮172的内外侧面齐平形成传输面,架设在第一环形收料带171上的第一载具自相对两侧面贴合在两组第一传输辊轮172所形成传输面上,这样一来,能够将第一载具向收料区传输。
本例中,为了进一步确保第一载具的传输,设置了第一载具卸料机构18,具体的,第一载具卸料机构18包括用于承载第一载具的第一托架180、沿着第一环形收料带171的传动方向延伸的第一传动杆181,其中第一托架180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托盘t、设置在第一托盘t上的第一挡条g,这样一来,第一托盘t和第一挡条g形成一个钩槽,第一载具自后侧抵触在第一挡条g内壁,自底面架设在第一托盘t上。
同时,第一传动杆181和第一托架180之间为常用的丝杆螺母配合或者第一传动杆181为伸缩杆,本例中,第一传动杆181为气缸,在第一传动杆181的直线运动下,驱动第一托架180伸出第一收料轨道17进行送料,送完料后复位,并收回第一收料轨道17内,为下一个第一载具收料准备。
本例中,第二载具供料系统④和第一载具收料系统③也是镜像设置。在此,通过第一载具收料系统和第二载具供料系统镜像设置,进一步简化了结构,而且镜像后,两者之间运动模式是相反的。
具体的,第二载具供料系统④对应形成有第二卡夹供料机构16′、第二送料轨道17′、第二载具供料机构18′、第二载具转载小车19′。
本例中,第二卡夹供料机构16′包括第二底座160′和第二载箱161′。
第二送料轨道17′包括第二轨道架170′、设置在第二轨道架170′相对两侧的第二环形送料带171′、位于每一条第二环形送料带171′外侧且并排设置的多个第二传输辊轮172′。
第二载具供料机构18′包括第二托架180′、第二传动杆181′。
结合图10所示,第二载具供料机构18′的第二托架180′是自第二卡夹供料机构16′内钩取出一个第二载具,并送入对应的第二送料轨道17′上,然后,由第二送料轨道17′的上升至设定位置后,第二取料机械手51′自第二送料轨道17′取出第二载具向第二载具流道②传输,进而完成第二载具的供料。
同时,第二托架180′包括第二托盘t′和第二挡条g′,并且在 第二传动杆181′(气缸)的驱动下,第二托架180′伸出或缩回第二送料轨道17′,完成对应层第二载具的取料。
本例中,当前一个第二载具完成供料后,第二载具供料系统④继续准备下个空的第二载具在第二送料轨道17′上等待,一旦完成转载后,可实现第二载具的快速补位,直到第二卡夹供料机构16′内卸空后,第二载具转载小车19′将空的第二卡夹供料机构16′转移,并将满载的第二卡夹供料机构16′转入进行补位,可连续完成第二载具的供料。
综上,本实施例的产品自动转换载具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先将第一载具自第一载具传输线向第一载具流道①设定位置传输,然后将第二载具自第二载具供料系统④向第二载具流道②设定位置传输;
2)、由第一载具流道①的第一顶针机构4的向上顶升的运动,将第一载具的载盖向上顶起,并与第一载具的载体和产品分离,然后由第一移载机构5将载盖移开以及打开第一载具,并由第一清洁机构6对产品和第一载具的载体进行清洁;同时,由第二顶针机构4′的向上顶升运动,将第二载具的载盖向上顶起,并与第二载具的载体分离,在第二移载机构5′将第二载具的载盖移开以及打开第二载具,然后采用第二清洁机构6′对第二载具进行清洁;
3)、采用产品转载系统⑦自开盖后的第一载具上取出产品后向开盖后第二载具移载,并放置在第二载具中;
4)、由第一移载机构5将第一载具的载盖复位并盖合在第一载体上,此时的第一载盖架设在顶针的上部,然后,由第一顶针机构4下降,将第一载盖盖合在第一载体上,再由第一移载机构5将取空后的第一载具转载至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进行第一载具回收;同时由第二移载机构5′将第二载具的载盖复位并盖合在填装有产品的第二载具上,此时的第二载盖架设在顶针400′的上部,然后,由第二顶针机构4′下降,将第二载盖盖合在第二载体和产品上,接着自第二载具流道②向第二载具传输线传出;
5)、重复上述步骤2)、3)、4),每完成一个产品的转载后,第一载具在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中层叠收料,待层叠收满后,更换第一卡夹收料机构16进行衔接,完成第一载具的连续回收;同时第二载具层叠在第二卡夹供料机构16′的供料仓中,且逐个向第二载具流道②供料,待层叠第二载具卸空后,更换满载第二载具的第二卡夹供料机构16′进行衔接,完成第二载具的连续供料。
当然,针对不同产品的移载要求,例如产品转换载具后,需要翻转180°,这样一来,在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开盖后,采用翻转系统⑧自第一载具流道①中取出产品,水平翻转180°后,再由产品转载系统⑦进行产品的转载,同时还可以有第二清洁机构再一次刷扫清洁,这样产品的正反面都完成清洁。
综上,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1)、第一、第二载具在对应的第一、第二载具流道上同步进行开合载盖,产品转载过程不需要等待,同时,通过第一、第二载具的进料和收料构成双进双出模式,一旦第一、第二载具流道上载具进行回收和传递后,即可进行下一个第一、第二载具流道上第一、第二载具的快速衔接,进而提高产品换载具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产品意外坠落和损坏的风险性;
2)、采用先脱离后移开的模式,以确保开盖后产品不会随之取出,从而顺利完成产品自第一载具向第二载具转换,同时也降低载具开盖时,所造成产品坠落损坏的风险;
3)、由第一、第二载具的自动供料和收料,完善转载机的自动转载产品的性能,结构简单,实施方便,且成本低;
4)、通过镜像设置原理,使得整个转载机构成一个首尾闭合的方形,这样的布局,不仅使得整机结构紧凑,而且合理化分配空间,以减小整机的占用空间;
5)、通过清洁机构对产品和载具的清洁,以确保回收第一载具和传送出的第二载具和产品,均满足洁净度的要求,同时,由合理分布的第一清洁单元和第二清洁单元的配合,尤其是第二清洁单元在一边开合盖的同时进行载具的表面清洁,不仅简化了清洁过程,而且能够全面实现产品和载具的清洁;
6)、在开合盖中,一方面通过顶针的顶升运动,方便载盖相对产品和载体的分离,同时也能够防止载具的移位;另一方面通过顶针的下降运动,便于载盖的精准盖合(因为由多个顶针进行相对的校准),同时也减少载盖对产品和载体的碰撞概率,大幅度降低产品和载具的损伤概率。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其用于对放置在对应的载具流道上的载具进行开合盖,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载具流道内且能够上下运动的顶针机构、横设在所述载具流道和载具收料系统之间或横设在所述载具流道和载具供料系统之间的移载机构、以及对载具或产品表面进行清洁的清洁机构,其中所述顶针机构能够将载具的载盖向上顶起并与产品和载体脱开设置或者能够将架设在顶针机构上的载盖向下盖合在载体上,所述移载机构用于载盖或载具在所述载具收料系统和所述载具流道之间或者用于载盖或载具在所述载具供料系统和所述载具流道之间转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机构包括顶升平台、顶升动力器,其中所述顶升平台的上表面形成有多根顶针,多根所述顶针与载具上穿孔相对应分布,当开盖时,载具架设在载具流道上,所述顶升平台上升,所述顶针穿过所述穿孔并将载体上的载盖向上顶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顶针上端部呈圆锥形或锥台形,当所述顶升平台向上顶升或者载盖盖合时,载具的载盖架设在多根所述顶针的锥形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包括沿着垂直于载具传输方向水平延伸的移动轨道、滑动设置在所述移动轨道上且能够自所述载具上取出载盖或自所述载具流道上取出载具的取料机械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机构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载具流道上方的第一清洁单元,所述的第一清洁单元包括位于所述移动轨道下方且与所述移动轨道平行设置的清洁轨道、滑动设置在所述清洁轨道上的清洁座、设置在所述清洁座上且沿着垂直于所述清洁轨道方向水平延伸的负压式清洁头、向所述清洁头提供负压的负压动力源、以及用于驱动所述清洁座在所述清洁轨道上来回滑动的清洁动力器,其中所述清洁头的底部或侧部开设有沿着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负压吸风缺口,在所述清洁头的往复运动中对载具或产品表面进行清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头能够上下移动或/和绕着自身长度方向转动的设置在所述清洁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头包括侧边形成所述负压吸风缺口的清洁仓、与所述清洁仓相连通的负压接口、沿着所述清洁仓长度方向延伸且位于清洁仓内的清洁滚刷、以及驱动所述清洁滚刷将刷扫物向所述清洁仓内刷扫的马达,其中所述清洁滚刷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载具沿着传输方向延伸的边长,所述负压动力源通过管路与所述负压接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取料机械手上的第二清洁单元,其中所述的第二清洁单元包括与所述第一清洁单元相同的清洁头和负压动力源,所述的清洁头能够上下或/和绕着所述清洁头长度方向转动连接在所述取料机械手上。
9.一种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转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载机包括第一载具流道、第二载具流道、两个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及第一载具收料系统和第二载具供料系统,其中两个所述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分别用于所述第一载具流道和所述第二载具流道上的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的开合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转载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载具开合盖系统镜像设置,且能够同步进行第一载具和第二载具的开合动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4947.3A CN112093450B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及转载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4947.3A CN112093450B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及转载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93450A true CN112093450A (zh) | 2020-12-18 |
CN112093450B CN112093450B (zh) | 2021-02-02 |
Family
ID=73785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04947.3A Active CN112093450B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及转载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9345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01587A (zh) * | 2022-07-19 | 2022-11-08 | 大庆飞海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清理的工业仪表盘 |
CN115402767A (zh) * | 2022-08-04 | 2022-11-29 | 深圳市创新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收放板机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26476A (ja) * | 1992-03-18 | 1993-12-10 | Tokyo Electron Ltd | 洗浄装置 |
JPH07300229A (ja) * | 1994-05-06 | 1995-11-14 | Oshima Enjinia Kk | 移載搬送装置 |
CN205419029U (zh) * | 2016-01-19 | 2016-08-03 | 深圳市天慧谷科技股份公司 | 智能供收料机 |
CN105845610A (zh) * | 2015-01-12 | 2016-08-10 | 英属开曼群岛商精曜有限公司 | 基板自动传输系统 |
CN107857092A (zh) * | 2017-10-19 | 2018-03-30 | 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软板自动翻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CN108328292A (zh) * | 2018-04-10 | 2018-07-27 | 昆山鸿仕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供料装置 |
CN209156481U (zh) * | 2018-11-09 | 2019-07-26 | 天津中晟达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清洁机 |
CN211768794U (zh) * | 2019-12-27 | 2020-10-27 | 三威塑胶制品(珠海)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的自动上料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系统 |
-
2020
- 2020-11-20 CN CN202011304947.3A patent/CN11209345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326476A (ja) * | 1992-03-18 | 1993-12-10 | Tokyo Electron Ltd | 洗浄装置 |
JPH07300229A (ja) * | 1994-05-06 | 1995-11-14 | Oshima Enjinia Kk | 移載搬送装置 |
CN105845610A (zh) * | 2015-01-12 | 2016-08-10 | 英属开曼群岛商精曜有限公司 | 基板自动传输系统 |
CN205419029U (zh) * | 2016-01-19 | 2016-08-03 | 深圳市天慧谷科技股份公司 | 智能供收料机 |
CN107857092A (zh) * | 2017-10-19 | 2018-03-30 | 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软板自动翻转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CN108328292A (zh) * | 2018-04-10 | 2018-07-27 | 昆山鸿仕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双层供料装置 |
CN209156481U (zh) * | 2018-11-09 | 2019-07-26 | 天津中晟达科技有限公司 | 自动清洁机 |
CN211768794U (zh) * | 2019-12-27 | 2020-10-27 | 三威塑胶制品(珠海)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的自动上料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系统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01587A (zh) * | 2022-07-19 | 2022-11-08 | 大庆飞海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清理的工业仪表盘 |
CN115301587B (zh) * | 2022-07-19 | 2023-11-10 | 大庆飞海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清理的工业仪表盘 |
CN115402767A (zh) * | 2022-08-04 | 2022-11-29 | 深圳市创新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收放板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93450B (zh) | 2021-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29447B (zh) | 一种用于电池电芯与外壳装配的自动流水线 | |
CN112093404B (zh) | 产品自动转换载具的方法 | |
CN112093450B (zh) | 产品自动化转换载具用的载具开合盖系统及转载机 | |
CN107910279B (zh) | 一种硅片全自动插片清洗装置及方法 | |
CN109834448A (zh) | 手机电池自动组装机 | |
CN110948227A (zh) | 主板装配线 | |
CN209698378U (zh) | 手机电池自动组装机 | |
CN111477969A (zh) | 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的上料方法及装置 | |
CN212831342U (zh) | 下料装置 | |
CN112871698B (zh) | 一种木工行业柔性智能分拣线及分拣方法 | |
CN111921877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的扫码检测方法 | |
CN111921878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方法 | |
CN111921876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的扫码检测系统 | |
CN112158605A (zh) | 栈板清洁回收线及其清洁回收方法 | |
CN209796745U (zh) | 一种反应杯输送回收装置 | |
CN106144656A (zh) | 一种自动装卸粉末的设备 | |
WO2022160880A1 (zh) | Pcb自动配板机 | |
CN111846929B (zh) | 取料机构 | |
CN211361305U (zh) | 主板装配线 | |
CN112389970B (zh) | 双进双出式产品自动转换载具的转换机 | |
CN112079127A (zh) | 一种基于分离式agv输送的锂电池生产设备 | |
CN212366041U (zh) | 一种软包装锂电池的上料装置 | |
CN113443315B (zh) | 一种自动拣货平台及其拣货流转方法 | |
CN114030880B (zh) | 一种搭配机械手的板架收放设备 | |
CN111921875B (zh) | 自动仓储扫码分类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2, zengshan Road, Lujia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hongshid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9 Jinzhu Road, Lujia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HOSTAR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