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6771A - 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6771A
CN112086771A CN202010845495.3A CN202010845495A CN112086771A CN 112086771 A CN112086771 A CN 112086771A CN 202010845495 A CN202010845495 A CN 202010845495A CN 112086771 A CN112086771 A CN 112086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frame
linkage group
press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454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6771B (zh
Inventor
李洪平
任华夏
张丰
邹享飞
刘华锋
魏延勋
姬红生
钱东生
范茜茜
陈可心
谢鑫
叶露艳
瞿筝
张瑾
汤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4549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67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6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67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67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67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9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being identic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lamping member acted on by screw or nut
    • H01R4/44Clamping areas on both sides of screw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包括:支架组件,其包括挤压区以及导向区;所述挤压区包括侧板、对称设置于所述侧板两侧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导向区包括对称设置且互相平行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两者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压线组件,其包括连接在所述侧板其中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联动组,以及连接在所述侧板另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联动组;以及,驱动组件,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联动组以及第二联动组分别向着各自对应的底板进行挤压。本发明仅需向外旋转调节螺杆即可实现依次对引流线以及主导线的挤压过程,因此保证了搭火过程的简单快捷,且能够保证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电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
背景技术
在配网搭火中(将待外接的引流线一一连接到电网的主导线上,实现取电的过程),采用绝缘杆作业法或者绝缘手套作业法带电接引流线是常见的搭火方式。现有的带电接引流线作业过程中,必须要用到并沟线夹,其能够将引流线连接固定在主导线上,实现接电、取点。
现有的并沟线夹一般具有两个线槽,且需要通过一一旋转多个并列的螺栓进行压紧固定,因而增加高空带电作业的时间,也增加了作业的风险性。尤其是绝缘杆作业法,需要至少两根绝缘杆进行操作(一根用于临时固定或搭线、另一根用于拧紧和固定),一方面作业人员在杆上很难控制搭火线夹的方向和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造成了作业劳累。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方便快速地实现接线引流的并沟线夹,降低作业人员的高空带电作业时间和作业强度,降低操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能够解决现有并沟线夹安装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包括:支架组件,其包括挤压区以及导向区;所述挤压区包括侧板、对称设置于所述侧板两侧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导向区包括对称设置且互相平行的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两者的其中一端均与挤压区一体成型,另一端通过第三边框进行衔接一体;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压线组件,其包括连接在所述侧板其中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底板的第一联动组,以及连接在所述侧板另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底板的第二联动组;以及,驱动组件,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与第一联动组连接的第一滑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内并与第二联动组连接的第二滑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上的调节件;所述调节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以及第二滑动件进行纵向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联动组以及第二联动组能够分别向着各自对应的底板进行挤压。
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组包括旋转设置在所述侧板其中一侧的第一挤压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挤压件与第一滑动件之间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联动组包括旋转设置在所述侧板另一侧的第二挤压件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挤压件与第二滑动件之间的第二连杆。
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挤压件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挤压杆,且各个第一挤压杆均铰接在所述侧板上;各个第一挤压杆的内端具有正对所述第一底板的按压头,且各个第一挤压杆的外端通过第一衔接杆进行统一连接;所述第二挤压件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挤压杆,且各个第二挤压杆均铰接在所述侧板上;各个第二挤压杆的内端具有正对所述第二底板的按压头,且各个第二挤压杆的外端通过第二衔接杆进行统一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按压头的外端面为外凸的弧面,并与所述第一底板或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挤压空间。
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挤压杆或者第一衔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挤压杆或者第二衔接杆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件铰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联动组与所述第二联动组关于所述侧板对称设置,且两者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三边框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螺纹套;所述调节件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套内的螺杆段、活动连接在所述螺杆段内端的滑动段、固定于所述滑动段末端上的横向导向柱,以及套于所述横向导向柱外围的C型环;所述C型环具有朝向所述滑动段的扇形缺口,扇形缺口的圆心角小于π,且扇形缺口的最小间距大于滑动段的外径;所述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互相并排接触,两者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路径和第二导向路径;所述第一导向路径包括第一纵向导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内端的第一横向容纳槽;所述第二导向路径包括第二纵向导向槽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中间区段上的第二横向容纳槽;所述第一横向容纳槽与第二横向容纳槽的内径均配合于所述C型环的外径;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与第二纵向导向槽互相正对并能够共同拼接形成配合于所述横向导向柱横向长度的滑动通道;所述调节件贯穿在所述滑动通道中;所述第一横向容纳槽内部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外端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一横向容纳槽内径的撑盖;所述第二横向容纳槽的内部设置有磁性件,所述C型环由磁性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杆段的内端与所述滑动段之间通过球铰进行活动连接,使得所述螺杆段能够相对于滑动段进行自身的周向旋转。
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C型环对应于所述第二滑动件一端的外缘处设置为倒角;所述C型环的长度大于所述磁性件外端面至第二横向容纳槽外端口的间距。
作为本发明所述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外侧壁上均排列设置有倒钩,所述倒钩的朝向均为导向区的内端方向;所述第一边框和第二边框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内凹的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底部设置有弹片,且所述容纳槽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能够在容纳槽内沿横向滑动,并与所述倒钩形成抵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仅需向外旋转调节螺杆即可实现依次对引流线以及主导线的挤压过程,无需多次对点旋转,更无需其他辅助操作,因此保证了搭火过程的简单快捷,且能够保证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并沟线夹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并沟线夹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的A处结构详图。
图4为第一滑动件与第二滑动件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导向区的内部结构图及其局部详图。
图6为并沟线夹的主视图。
图7为C型环嵌入第二横向容纳槽内的示意图。
图8中的8(a)~8(e)为驱动组件拉紧作用的行程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7,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仅需操作一个末端机构即可实现对引流线以及主导线的先后依次固定,因此操作简单快捷。
所述并沟线夹包括支架组件100、安装在支架组件100上并用于分别挤压引流线以及主导线的压线组件200,以及能够驱动压线组件200进行运动和压紧的驱动组件300。
支架组件100包括挤压区101以及连接在挤压区101一端的导向区102,两者优选一体成型。挤压区101包括侧板101a以及对称设置于侧板101a两侧的第一底板101b和第二底板101c。第一底板101b和第二底板101c分别垂直固定在侧板101a的底部并向外悬挑外伸。导向区102用于容纳和安装驱动组件300,其包括对称设置且互相平行的第一边框102a和第二边框102b,两者的其中一端均与挤压区101一体成型,另一端通过第三边框102c进行衔接一体,使得导向区102共同形成开口朝向挤压区101的U型框结构。第一边框102a和第二边框102b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102a-1和第二滑槽102b-1,第一滑槽102a-1与第二滑槽102b-1互相平行且互相正对。
压线组件200包括连接在侧板101a其中一侧且对应于第一底板101b的第一联动组201,以及连接在侧板101a另一侧且对应于第二底板101c的第二联动组202。第一联动组201与第二联动组202关于侧板101a对称设置,且两者的结构相同。
驱动组件300设置于导向区102内,并能够驱动第一联动组201向着第一底板101b的方向运动,以挤压搁置在第一底板101b上的引流线;同时,驱动组件300还能够同时驱动第二联动组202向着第二底板101c的方向运动,以挤压搁置在第二底板101c上的主导线。具体的,驱动组件300包括设置于第一滑槽102a-1内并与第一联动组201连接的第一滑动件301、设置于第二滑槽102b-1内并与第二联动组202连接的第二滑动件302,以及设置于第三边框102c上的调节件303;调节件303能够驱动第一滑动件301以及第二滑动件302进行纵向滑动,以使得第一联动组201以及第二联动组202能够分别向着各自对应的底板进行挤压。
因此,仅需控制驱动组件300的运动行程即可一同挤压并固定引流线以及主导线,实现快速搭火。
进一步的,第一联动组201包括旋转设置在侧板101a其中一侧的第一挤压件201a以及连接在第一挤压件201a与第一滑动件301之间的第一连杆201b。同样的,第二联动组202包括旋转设置在侧板101a另一侧的第二挤压件202a以及连接在第二挤压件202a与第二滑动件302之间的第二连杆202b。
其中,第一挤压件201a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挤压杆201a-1,且各个第一挤压杆201a-1均铰接在侧板101a上。各个第一挤压杆201a-1的内端具有正对第一底板101b的按压头T,且各个第一挤压杆201a-1的外端通过第一衔接杆201a-2进行统一连接。
第二挤压件202a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挤压杆202a-1,且各个第二挤压杆202a-1均铰接在侧板101a上;各个第二挤压杆202a-1的内端具有正对第二底板101c的按压头T,且各个第二挤压杆202a-1的外端通过第二衔接杆202a-2进行统一连接。
第一连杆201b的一端与(任一)第一挤压杆201a-1或者第一衔接杆201a-2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滑动件301的内端铰接;同时,第二连杆202b的一端与(任一)第二挤压杆202a-1或者第二衔接杆202a-2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动件302的内端铰接(此处的“内端”对应于远离第三边框102c的方向;下述的“外端”对应于靠近第三边框102c的方向)。因此,驱动组件300能够通过第一连杆201b以及第二连杆202b分别带动各个第一挤压杆201a-1以及第二挤压杆202a-1发生旋转,并通过各个按压头T挤压位于第一底板101b上的引流线或第二底板101c上的主导线。
优选的,如图6,按压头T的外端面为外凸的弧面,并与第一底板101b或第二底板101c之间形成挤压空间K,引流线或主导线搁置于挤压空间K内。进一步优选的,按压头T的外端面上具有密集分布的齿状凸起,以增加按压头T与电线之间的接触摩擦力,防止脱落。
本发明的第三边框102c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螺纹套102c-1。
此外,调节件303包括螺纹连接在螺纹套102c-1内的螺杆段303a、活动连接在螺杆段303a内端的滑动段303b、固定于滑动段303b末端上的横向导向柱303c,以及套于横向导向柱303c外围的C型环303d。
其中,螺杆段303a的主体为螺杆,其沿纵向穿过螺纹套102c-1,螺杆段303a的内端与滑动段303b连接,外端具有六角头,便于旋转操作。
滑动段303b为纵向沿伸的圆杆结构,其外端通过球铰与螺杆段303a的内端进行活动连接,使得螺杆段303a能够相对于滑动段303b进行自身的周向旋转。具体的,螺杆段303a的内端设置有球体303a-1,滑动段303b的外端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球体303a-1的球窝303b-1;球体303a-1嵌入球窝303b-1中,并能够在其中进行旋转活动,但无法脱离。
横向导向柱303c为横向沿伸的柱状结构,其外径大于滑动段303b。
C型环303d为横向沿伸且横截面为C形的卡环结构。C型环303d具有朝向滑动段303b的扇形缺口303d-1,扇形缺口303d-1的圆心角小于π,且扇形缺口303d-1的最小间距大于滑动段303b的外径,如此即可保证C型环303d能够套于横向导向柱303c的外围并无法脱离,且还能够相对于横向导向柱303c发生相对的横向滑动。
第一滑动件301与第二滑动件302互相并排接触,两者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路径301a和第二导向路径302a。
第一导向路径301a包括第一纵向导向槽301a-1以及设置于第一纵向导向槽301a-1内端的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两者互相连通;第二导向路径302a包括第二纵向导向槽302a-1以及设置于第二纵向导向槽302a-1中间区段上的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两者互相连通。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与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的内径均配合于C型环303d的外径,因此,如图7,当C型环303d嵌入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或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内之后能够与该横向容纳槽结合一体,并能够带动相应的第一滑动件301或第二滑动件302进行纵向的滑动。
第一纵向导向槽301a-1与第二纵向导向槽302a-1互相正对并能够共同拼接形成配合于所述横向导向柱303c的滑动通道,因此,该滑动通道的宽度配合于横向导向柱303c的横向长度,该滑动通道的高度配合于横向导向柱303c的外径(因此该滑动通道的高度小于C型环303d的外径)。该滑动通道的外端开口,调节件303沿纵向贯穿在该滑动通道中,能够进行纵向的相对滑动。
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内部设置有弹性件301b(弹性件301b可以采用压缩弹簧),弹性件301b的外端设置有配合于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内径的撑盖301c。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的内部设置有磁性件302b(磁性件302b可以为设置于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底部的盘状磁铁),C型环303d由磁性材料制成(如:Fe、Co、Ni及其合金),可以受到磁性件302b的横向磁力吸引。
较佳的,C型环303d对应于第二滑动件302一端的外缘处设置为倒角;且C型环303d的长度大于磁性件302b外端面至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外端口的间距。基于此,当滑动段303b通过横向导向柱303c带动C型环303d向外运动至与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正对时,C型环303d能够受到磁性件302b的吸引而部分嵌入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内。
进一步的,第一滑动件301与第二滑动件302的外侧壁上均排列设置有若干个倒钩G,倒钩G的朝向均为导向区102的内端方向。
此外,第一边框102a和第二边框102b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内凹的容纳槽C,容纳槽C的底部设置有弹片102d,且容纳槽C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102e,限位块102e能够在容纳槽C内沿横向滑动,并与倒钩G形成抵触,使得第一滑动件301与第二滑动件302均只能够向着靠近第三边框102c的方向滑动,而不能够发生反向滑动。
本发明设定:在初始状态时,如图8(a),横向导向柱303c位于第一导向路径301a以及第二导向路径302a的最内端处,且横向导向柱303c正对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C型环303d嵌入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的内部;弹性件301b通过撑盖301c将C型环303d按压在第一滑动件301的内侧面上。
本发明的使用方式如下步骤:
将引流线搁置于第一底板101b上、主导线搁置于第二底板101c上,然后旋转螺杆段303a,使其向外拉拔滑动段303b。如图8(a)~8(b),由于C型环303d初始时嵌入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的内部,因此,横向导向柱303c能够通过C型环303d直接向外牵拉第一滑动件301整体,使其向外滑动,而第一滑动件301能够通过第一连杆201b带动各个第一挤压杆201a-1发生旋转,实现各个第一挤压杆201a-1的按压头T对引流线的挤压过程。由于调节件303两侧拼接形成的滑动通道的高度小于C型环303d的外径,因此,在上述滑动的过程中,C型环303d不会被弹性件301b挤压入该滑动通道中。
如图8(b),当横向导向柱303c带动C型环303d(以及第一滑动件301整体)向外滑动至正对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时,一方面,如图8(c),由于弹性件301b以及撑盖301c的挤压,C型环303d能够被部分压入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内;另一方面,如图8(d),磁性件302b能够对逐渐靠近的C型环303d产生磁性吸引,将其完全吸附至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内。至此,C型环303d与第二滑动件302结合一体,而与第一滑动件301实现脱离。
如图8(e),当继续向外旋转螺杆段303a时,横向导向柱303c能够通过C型环303d直接向外牵拉与其结合一体的第二滑动件302,使其向外滑动,而第二滑动件302能够通过第二连杆202b带动各个第二挤压杆202a-1发生旋转,实现各个第二挤压杆202a-1的按压头T对主导线的挤压过程。
通过上述的行程变化可知:本发明仅需向外旋转螺杆段303a即可实现依次对引流线以及主导线的挤压过程,无需多次对点旋转,更无需其他辅助操作,因此保证了搭火过程的简单快捷,且能够保证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一般主导线的外径比引流线外径更粗,因此,为保证驱动组件300既能够拉动压紧主导线也能够拉动压紧引流线,本发明需要保证驱动组件300对第一连杆201b的拉伸长度大于第二连杆202b(第一挤压杆201a-1相比于第二挤压杆202a-1需要旋转更大角度才能够压紧引流线),也即:驱动组件300对第一滑动件301的牵引距离大于对第二滑动件302的牵引距离。
此外,通过预先调节第二滑动件302在第二滑槽102b-1内的纵向位置即可改变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相对于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的错位程度,因而改变了C型环303d初始时能够带动第一滑动件301向外滑动的距离。基于此,本发明的并沟线夹能够对不同外径的引流线进行夹紧固定,适应不同规格引流线的搭火作业。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组件(100),其包括挤压区(101)以及导向区(102);所述挤压区(101)包括侧板(101a)、对称设置于所述侧板(101a)两侧的第一底板(101b)和第二底板(101c);所述导向区(102)包括对称设置且互相平行的第一边框(102a)和第二边框(102b),两者的其中一端均与挤压区(101)一体成型,另一端通过第三边框(102c)进行衔接一体;所述第一边框(102a)和第二边框(102b)的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槽(102a-1)和第二滑槽(102b-1);
压线组件(200),其包括连接在所述侧板(101a)其中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一底板(101b)的第一联动组(201),以及连接在所述侧板(101a)另一侧且对应于所述第二底板(101c)的第二联动组(202);以及,
驱动组件(300),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102a-1)内并与第一联动组(201)连接的第一滑动件(301)、设置于所述第二滑槽(102b-1)内并与第二联动组(202)连接的第二滑动件(302),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边框(102c)上的调节件(303);所述调节件(303)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滑动件(301)以及第二滑动件(302)进行纵向滑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联动组(201)以及第二联动组(202)能够分别向着各自对应的底板进行挤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组(201)包括旋转设置在所述侧板(101a)其中一侧的第一挤压件(201a)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挤压件(201a)与第一滑动件(301)之间的第一连杆(201b);
所述第二联动组(202)包括旋转设置在所述侧板(101a)另一侧的第二挤压件(202a)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挤压件(202a)与第二滑动件(302)之间的第二连杆(202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件(201a)包括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挤压杆(201a-1),且各个第一挤压杆(201a-1)均铰接在所述侧板(101a)上;各个第一挤压杆(201a-1)的内端具有正对所述第一底板(101b)的按压头(T),且各个第一挤压杆(201a-1)的外端通过第一衔接杆(201a-2)进行统一连接;
所述第二挤压件(202a)包括彼此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二挤压杆(202a-1),且各个第二挤压杆(202a-1)均铰接在所述侧板(101a)上;各个第二挤压杆(202a-1)的内端具有正对所述第二底板(101c)的按压头(T),且各个第二挤压杆(202a-1)的外端通过第二衔接杆(202a-2)进行统一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头(T)的外端面为外凸的弧面,并与所述第一底板(101b)或第二底板(101c)之间形成挤压空间(K)。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201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挤压杆(201a-1)或者第一衔接杆(201a-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动件(301)铰接;
所述第二连杆(202b)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挤压杆(202a-1)或者第二衔接杆(202a-2)铰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件(302)铰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联动组(201)与所述第二联动组(202)关于所述侧板(101a)对称设置,且两者的结构相同。
7.如权利要求1~4或6任一所述的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边框(102c)上设置有一体成型的螺纹套(102c-1);
所述调节件(303)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套(102c-1)内的螺杆段(303a)、活动连接在所述螺杆段(303a)内端的滑动段(303b)、固定于所述滑动段(303b)末端上的横向导向柱(303c),以及套于所述横向导向柱(303c)外围的C型环(303d);所述C型环(303d)具有朝向所述滑动段(303b)的扇形缺口(303d-1),扇形缺口(303d-1)的圆心角小于π,且扇形缺口(303d-1)的最小间距大于滑动段(303b)的外径;
所述第一滑动件(301)与第二滑动件(302)互相并排接触,两者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导向路径(301a)和第二导向路径(302a);所述第一导向路径(301a)包括第一纵向导向槽(301a-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301a-1)内端的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所述第二导向路径(302a)包括第二纵向导向槽(302a-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纵向导向槽(302a-1)中间区段上的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所述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与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的内径均配合于所述C型环(303d)的外径;
所述第一纵向导向槽(301a-1)与第二纵向导向槽(302a-1)互相正对并能够共同拼接形成配合于所述横向导向柱(303c)横向长度的滑动通道;所述调节件(303)贯穿在所述滑动通道中;
所述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内部设置有弹性件(301b),所述弹性件(301b)的外端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一横向容纳槽(301a-2)内径的撑盖(301c);所述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的内部设置有磁性件(302b),所述C型环(303d)由磁性材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段(303a)的内端与所述滑动段(303b)之间通过球铰进行活动连接,使得所述螺杆段(303a)能够相对于滑动段(303b)进行自身的周向旋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C型环(303d)对应于所述第二滑动件(302)一端的外缘处设置为倒角;
所述C型环(303d)的长度大于所述磁性件(302b)外端面至第二横向容纳槽(302a-2)外端口的间距。
10.如权利要求1~4、6、8或9任一所述的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件(301)与第二滑动件(302)的外侧壁上均排列设置有倒钩(G),所述倒钩(G)的朝向均为导向区(102)的内端方向;
所述第一边框(102a)和第二边框(102b)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内凹的容纳槽(C),所述容纳槽(C)的底部设置有弹片(102d),且所述容纳槽(C)的内部滑动设置有限位块(102e),所述限位块(102e)能够在容纳槽(C)内沿横向滑动,并与所述倒钩(G)形成抵触。
CN202010845495.3A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 Active CN1120867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5495.3A CN112086771B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45495.3A CN112086771B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6771A true CN112086771A (zh) 2020-12-15
CN112086771B CN112086771B (zh) 2021-08-06

Family

ID=73728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45495.3A Active CN112086771B (zh) 2020-08-20 2020-08-20 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6771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77383U (zh) * 2013-08-28 2014-01-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接地线连接器
US20140220834A1 (en) * 2013-02-04 2014-08-07 Dynoraxx, Inc. Solar panel grounding system and clip
CN205122815U (zh) * 2015-11-16 2016-03-30 国家电网公司 防脱式并沟线夹
CN206575121U (zh) * 2017-03-31 2017-10-20 刘鹏 一种并沟线夹
CN206628774U (zh) * 2017-03-31 2017-11-10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 用于带电接火操作的快速安装工具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220834A1 (en) * 2013-02-04 2014-08-07 Dynoraxx, Inc. Solar panel grounding system and clip
CN203377383U (zh) * 2013-08-28 2014-01-0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接地线连接器
CN205122815U (zh) * 2015-11-16 2016-03-30 国家电网公司 防脱式并沟线夹
CN206575121U (zh) * 2017-03-31 2017-10-20 刘鹏 一种并沟线夹
CN206628774U (zh) * 2017-03-31 2017-11-10 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 用于带电接火操作的快速安装工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6771B (zh) 2021-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82830A (zh) 一种电缆放线牵引夹具
DE1909716A1 (de) Biegsamer Staender
CN104396099A (zh) 用于芯线端部套管的压接工具
CN104092034A (zh) 一种导线快速连接装置及带电导线连接结构
CN112086771B (zh) 一种应用于t接搭火的并沟线夹
CN103166149B (zh) 分裂导线间隔棒紧固工具
CN209913050U (zh) 连接装置
CN112086770B (zh) 一种并沟线夹
CN206338368U (zh) 一种杆塔拉线用钢绞线压接金具及该压接金具的装配工具
CN113612065A (zh) 一种新型线路连接器
CN210779186U (zh) 一种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电气线缆连接器
CN109374931A (zh) 一种led分立式器件自适应测试夹具
CN113605229B (zh) 一种公路桥梁施工用预应力锚具
CN1745501A (zh) 连接环形电缆终端的接线夹和相关的电气设备
CN209994686U (zh) 一种自动化电气ddc控制箱
CN208637784U (zh) 一种圆弧导向的连接器拆装夹具
CN219643221U (zh) 一种电气自动化线路端头夹具
CN106099806A (zh) 一种新型楔形电力线夹
DE102020130458A1 (de) Verbindungs-Crimpvorrichtung
CN210838123U (zh) 一种煤矿机电设备电动机接线连接装置
KR101716095B1 (ko) 핀 터미널 압착기
CN107831068A (zh) 一种电线电缆测试装置
CN219976333U (zh)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照明灯
CN215911881U (zh) 一种输电线路导线固定装置
CN210467617U (zh) 一种高压开关操动机构弹簧压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