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6564A - 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6564A
CN112086564A CN201910508161.4A CN201910508161A CN112086564A CN 112086564 A CN112086564 A CN 112086564A CN 201910508161 A CN201910508161 A CN 201910508161A CN 112086564 A CN112086564 A CN 1120865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hylimidazolium
bis
salt
acid
brom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81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icroquanta Semiconduc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0816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656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3814 priority patent/WO202024886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6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65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K3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30/865Intermediate layers comprising a mixture of materials of the adjoining a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钝化剂,包括为咪唑盐类离子液体、吡啶盐类离子液体、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季鏻盐类离子液体、吡咯烷盐类离子液体、哌啶盐类离子液体、功能化离子液体、二茂铁类有机物、金属酞菁化合物、金属乙酰丙酮化合物、有机金属、卤键化合物以及有机硼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使用该钝化剂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本发明将钝化剂沉积在半导体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和/或加入到制备半导体薄膜的原材料中,为钝化剂与半导体薄膜材料提供了一个均匀稳定的反应环境,可在制备过程中控制半导体薄膜的晶体生长,极大地改善了半导体薄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半导体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受到广泛关注。钙钛矿为ABX3型的立方八面体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以有机金属卤化物为光吸收层。此种材料制备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稳定且转化率高。自2009年至今,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至22%以上,已高于现有的商业化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且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与其他传统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更容易受到水分、氧气、温度、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而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照下容易产生离子迁移现象,特别是卤素离子的迁移,此现象导致电池的磁滞效应以及器件性能的恶化。其中,钙钛矿活性层表面、传输层表面、以及钙钛矿晶界恰恰是最容易发生降解或发生离子迁移等不良现象的地方。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不稳定性主要来源于钙钛矿材料内部的离子迁移、界面不匹配诱导的离子迁移,以及金属电极扩散后与钙钛矿中的迁移离子反应造成的钙钛矿材料的退化。因此抑制钙钛矿材料内部以及钙钛矿材料与其界面层之间的表面的离子迁移成为提高钙钛矿材料稳定性的一个关键的手段。
如图1所示,钙钛矿材料本质上是一个有机无机混合的离子晶体,包括了有机阳离子A、金属阳离子B和卤素阴离子X,要抑制离子移动,并不能简单地只抑制某一种离子,而需要对这三种离子的移动同时进行抑制。
在上述三种离子移动的过程中,有机阳离子A拥有给出一个质子的能力,因此可以看作是路易斯酸,金属阳离子B也有类似能力,也是路易斯酸,而卤素离子X则在这一体系中作为路易斯碱对待。有机阳离子A或金属阳离子B给出质子,亦或卤素离子X给出电子的过程就是离子迁移的开端,因此为了抑制离子迁移,就必须阻碍钙钛矿材料内三种离子之间给出质子或电子的过程。
另一方面,除了在钙钛矿材料内部这种潜在的离子移动的风险,当钙钛矿材料的表面同其它材料形成界面时,界面材料也有可能催化上述过程。尤其当界面材料具有碱性中心时(比如无机金属氧化物,如ZnO,NiO等),其暴露的碱性中心会加速钙钛矿的酸性基团(如A基团)给出质子的过程,从而诱导离子迁移。
从上述角度来看,抑制离子迁移就必须平衡钙钛矿材料内以及钙钛矿材料与其界面环境中的酸碱体系,我们称之为钝化平衡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就必须在:1)钙钛矿材料内,和/或2)钙钛矿界面引入一个恰当的平衡的酸碱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钝化剂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对半导体薄膜进行进一步后处理,在制备半导体薄膜之后通过溶液后处理或化学气相沉积后处理或真空蒸镀后处理的方法向半导体薄膜中添加一些钝化剂,沉积在半导体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寻找了一系列同时具备路易斯酸特性和路易斯碱特性的材料,把他们作为钝化材料,把其加入到钙钛矿材料中和/或沉积在钙钛矿材料与其界面材料之间,极大地改善了制备后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钝化剂,所述钝化剂沉积在半导体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和/或加入到制备半导体薄膜的原材料中,在该钝化剂材料的分子中同时具备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的特征,即同时具有富电子基团去提供电子以及电子受体位点,其中,所述具有富电子基团去提供电子的分子常见的为含N、P、O、S中任意一种的化合物分子,所述电子受体位点一般是具有空轨道的金属阳离子或者贫电子基团。
具体地,所述钝化剂为咪唑盐类离子液体、吡啶盐类离子液体、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季鏻盐类离子液体、吡咯烷盐类离子液体、哌啶盐类离子液体、功能化离子液体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二茂铁类有机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金属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金属乙酰丙酮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有机金属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卤键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有机硼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钝化方法,将如前所述钝化剂沉积在半导体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和/或加入到制备半导体薄膜的原材料中。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所述要制备的半导体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薄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如前所述的钝化剂AD加入到溶剂S中搅拌得到钝化剂溶液AD-S;
步骤2、将钝化剂溶液AD-S均匀地涂敷在已经制备好的钙钛矿薄膜层表面上;
步骤3、然后对涂覆有钝化剂溶液AD-S的基片进行干燥,干燥后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就得到了一层钝化剂层;
其中,步骤1中的所述溶剂S包括酰胺类溶剂、砜类/亚砜类溶剂、酯类溶剂、烃类溶剂、卤代烃类溶剂、醇类溶剂、酮类溶剂、醚类溶剂、芳香烃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所述要制备的半导体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薄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将如前所述的钝化剂AD加入到溶剂S中搅拌得到钝化剂溶液AD-S;
步骤II、将钝化剂溶液AD-S均匀地涂敷在已经制备好的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表面上;
步骤III、然后对涂覆有钝化剂溶液AD-S的基片进行干燥,干燥后在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上就得到了一层钝化剂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还提供一种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所述要制备的半导体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薄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如前所述的钝化剂AD加入到制备钙钛矿薄膜层的前驱体溶液PS中,得到含有钝化剂AD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AD-PS;
步骤二、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AD-PS进行常规的钙钛矿薄膜层的制备,得到含有钝化剂的钙钛矿薄膜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钝化剂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将所述钝化剂沉积在半导体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和/或加入到制备半导体薄膜的原材料中,为钝化剂与半导体薄膜材料提供了一个均匀稳定的反应环境,可在制备过程中控制半导体薄膜的晶体生长,提高半导体成膜质量及均匀性和重复性。本发明的方法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制备技术领域,极大地改善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钙钛矿薄膜中分子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3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开路电压变化情况的对比曲线;
图3为实施例3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短路电流变化情况的对比曲线;
图4为实施例3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填充因子变化情况的对比曲线;
图5为实施例3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效率变化情况的对比曲线;
图6为实施例5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开路电压变化情况的对比曲线;
图7为实施例5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短路电流变化情况的对比曲线;
图8为实施例5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填充因子变化情况的对比曲线;
图9为实施例5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开路效率变化情况的对比曲线;
图10为实施例12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照图2所示,本发明钝化剂的较佳实施例,所述钝化剂沉积在半导体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和/或加入到制备半导体薄膜的原材料中。所述钝化剂为咪唑盐类离子液体、吡啶盐类离子液体、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季鏻盐类离子液体、吡咯烷盐类离子液体、哌啶盐类离子液体、功能化离子液体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二茂铁类有机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金属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金属乙酰丙酮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有机金属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卤键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有机硼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咪唑类离子液体包括1-己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hexyl-2,3-di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十六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hexadecyl-2,3-di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己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hexyl-2,3-di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己基-2,3-二甲基咪唑溴盐(1-hexyl-2,3-di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butyl-2,3-di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amine)、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butyl-2,3-di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丁基-2,3-二甲基咪唑氯盐(1-butyl-2,3-di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十六基-3-甲基咪唑溴盐(1-hexadec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十六基-3-甲基咪唑氯盐(1-hexadec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十四基-3-甲基咪唑溴盐(1-tetradec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十四基-3-甲基咪唑氯盐(1-tetradec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十二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dodec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十二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dodec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十二基-3-甲基咪唑溴盐(1-dodec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十二基-3-甲基咪唑氯盐(1-dodec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癸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decyl-3-methylimidazolium hexfluorophosphate)、1-癸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dec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癸基-3-甲基咪唑溴盐(1-dec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癸基-3-甲基咪唑氯盐(1-decyl-3-methylimidazoliumchloride)、1-辛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octyl-3-methylimidazolium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oct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oc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1-octyl-3-methylimidazolium brimide)、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1-octyl-3-methylimidazoliumchloride)、1-己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hexyl-3-methylimidazolium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hex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hex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己基-3-甲基咪唑溴盐(1-hexyl-3-methylimidazolium brimide)、1-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1-hexyl-3-methylimidazoliumchloride)、1-戊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pentyl-3-methylimidazoliumhexafluorophosphate)、1-戊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pentyl-3-methylimidazoliumtetrafluoroborate)、1-戊基-3-甲基咪唑溴盐(1-pentyl-3-methylimidazoliumbromide)、1-戊基-3-甲基咪唑氯盐(1-pent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acetate)、1-丁基-3-甲基咪唑对甲基苯磺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osylate)、1-丁基-3-甲基咪唑硫氰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hiocyanate)、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rifluoroacetate)、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rifluoromethansulfonate)、1-丁基-3-甲基咪唑二腈胺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dicyanamide)、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丁基-3-甲基咪唑高氯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perchlorate)、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dihydrogen phosphate)、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ydrogen sulfate)、1-丁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nitrate)、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丁基-3-甲基咪唑碘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iodide)、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chloride)、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丙基-3-甲基咪唑碘盐(1-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iodide)、1-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1-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acetate)、1-乙基-3-甲基咪唑对甲基苯磺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osylate)、1-乙基-3-甲基咪唑硫氰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hiocyanate)、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rifluoroacetate)、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1-乙基-3-甲基咪唑二腈胺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dicyanamide)、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乙基-3-甲基咪唑高氯酸盐(1-Ethyl-3-methyl-1H-imidazolium perchlorate)、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hydrogen sulfate)、1-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nitrate)、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乙基-3-甲基咪唑碘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iodine)、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bromide)、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
所述吡啶盐类离子液体包括N-辛基吡啶溴盐(N-octyl pyridinium bromide)、N-己基吡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hexyl pyridin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N-己基吡啶六氟磷酸盐(N-hexyl pyridinium hexafluorophosphate)、N-己基吡啶四氟硼酸盐(N-hexyl 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N-己基吡啶溴盐(N-hexyl pyridinium bromide)、N-丁基吡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butyl pyridinium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N-丁基吡啶六氟磷酸盐(N-butyl pyridiniumhexafluorophosphate)、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N-butyl pyridiniumtetrafluoroborate)、N-丁基吡啶溴盐(N-butyl pyridinium bromide)、N-乙基吡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ethyl pyridinium 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N-乙基吡啶六氟磷酸盐(N-ethylpyridinium hexafluorophosphate)、N-乙基吡啶四氟硼酸盐(N-ethyl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N-乙基吡啶溴盐(N-ethylpyridiniumbromide)。
所述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包括三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Tributylmethylammonium 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三丁基甲基氯化铵(Tributylmethylammonium chloride)、N-甲氧基乙基-N-甲基二乙基铵四氟硼酸盐(N,N-Diethyl-N-methyl-N-(2-methoxyeth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
所述季鏻盐类离子液体三丁基己基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Tributylhexylphosphonium 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三丁基己基溴化膦(Tributylhexylphosphonium Bromide)、四丁基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Tetrabutylphosphonium 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四丁基溴化膦(Tetrabutylphosphonium bromide)、三丁基乙基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Ethyltributylphosphonium 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三丁基乙基溴化膦(Ethyltributylphosphonium bromide)。
所述吡咯烷盐类离子液体包括N-丁基-N-甲基吡咯烷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butyl-N-methylpyrrolidinium 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N-丁基-N-甲基吡咯烷溴盐(N-butyl-N-methylpyrrolidinium bromide)。
所述哌啶盐类离子液体包括N-丁基-N-甲基哌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Butyl-1-methylpiperidinium 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N-丁基-N-甲基哌啶溴盐(1-Butyl-1-methylpiperidinium Bromide)。
所述功能化离子液体包括盐酸胍(guanidine hydrochloride)、碳酸胍(guanidine carbonate)、四甲基胍乳酸盐(tetramethylguanidine lactate)、四甲基胍三氟甲烷磺酸盐(tetramethylguanidine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四甲基胍硫酸氢盐(tetramethylguanidine hydrogensulfate)、四甲基胍盐酸盐(tetramethylguanidinechloride)、1-羧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carb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 sulfonyl)imide)、1-羧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carb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nitrate)、1-羧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carb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hydrogensulfate)、1-羧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1-carb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羧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1-carb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羧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carboxym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ate)imine)、1-羧甲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carboxymethyl-3-methylimidazoliumnitrate)、1-羧甲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carboxymethyl-3-methylimidazoliumhydrogensulfate)、1-羧甲基-3-甲基咪唑溴盐(1-carboxymethyl-3-methylimidazoliumbromide)、1-羧甲基-3-甲基咪唑氯盐(1-carboxymethyl-3-methylimidazoliumchloride)、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ethoxycarbonyl)m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ethoxycarbonyl)methyl)-3-methylimidazoliumhexafluorophosphate)、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ethoxycarbonyl)m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溴盐(1-((ethoxycarbonyl)m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氯盐(1-((ethoxycarbonyl)meth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Benz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Benz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苄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Benz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苄基-3-甲基咪唑溴盐(1-Benz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苄基-3-甲基咪唑氯盐(1-Benzyl-3-methylimidazoliumchloride)、1-乙基乙基醚-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Eth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乙基乙基醚-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Eth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乙基乙基醚-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Eth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乙基乙基醚-3-甲基咪唑溴盐(1-Eth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乙基甲基醚-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Meth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hexafluorophosphate)、1-乙基甲基醚-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Meth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乙基甲基醚-3-甲基咪唑溴盐(1-Meth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乙烯基-3-丁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vinyl-3-but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乙烯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vinyl-3-but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乙烯基-3-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vinyl-3-but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乙烯基-3-丁基咪唑溴盐(1-vinyl-3-butylimidazolium bromide)、1-乙烯基-3-乙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vinyl-3-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乙烯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vinyl-3-ethylimidazoliumhexafluorophosphate)、1-乙烯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vinyl-3-ethylimidazoliumtetrafluoroborate)、1-乙烯基-3-乙基咪唑溴盐(1-vinyl-3-ethylimidazoliumbromide)、1-乙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vin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乙烯基-3-甲基咪唑碘盐(1-vinyl-3-methylimidazolium iodide)、1-烯丙基-3-丁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allyl-3-butyl 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烯丙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allyl-3-butyl 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烯丙基-3-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allyl-3-butyl 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烯丙基-3-丁基咪唑溴盐(1-allyl-3-butyl imidazolium bromide)、1-烯丙基-3-乙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allyl-3-ethyl 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烯丙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allyl-3-ethyl imidazoliumhexafluorophosphate)、1-烯丙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allyl-3-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烯丙基-3-乙基咪唑溴盐(1-allyl-3-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烯丙基-3-乙基咪唑氯盐(1-allyl-3-ethyl imidazoliumchloride)、1-烯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all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烯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allyl-3-methyl 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烯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allyl-3-methyl 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烯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1-allyl-3-methyl imidazolium bromide)、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allyl-3-methyl imidazolium chloride)、1-腈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cyanopropyl-3-methyl 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腈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cyanopropyl-3-methyl imidazolium nitrate)、1-腈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cyanopropyl-3-methyl 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腈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cyanopropyl-3-methyl imidazoliumtetrafluoroborate)、1-腈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cyanopropyl-3-methyl imidazoliumchloride)、1,2-二甲基-3-羟乙基咪唑对甲基苯磺酸盐(1,2-dimethyl-3-hydroxyethylimidazolium tosylate)、1,2-二甲基-3-羟乙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2-dimethyl-3-hydroxyethyl 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2-二甲基-3-羟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2-dimethyl-3-hydroxyethyl imidazoliumhexafluorophosphate)、1,2-二甲基-3-羟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2-dimethyl-3-hydroxyethyl 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羟乙基-2,3-二甲基咪唑氯盐(1-hydroxyethyl-2,3-dimethyl imidazolium chloride)、1-羟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hydroxyethyl-3-methyl imidazolium thiocyanate)、1-羟乙基-3-甲基咪唑对甲基苯磺酸盐(1-hydroxyethyl-3-methyl imidazolium tosylate)、1-羟乙基-3-甲基咪唑二腈胺盐(1-hydroxyethyl-3-methyl imidazolium dicyanamide)、1-羟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hydroxyethyl-3-methyl 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羟乙基-3-甲基咪唑高氯酸盐(1-hydroxyethyl-3-methyl imidazolium perchlorate)、1-羟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hydroxyethyl-3-methyl imidazolium nitrate)、1-羟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hydro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羟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hydr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羟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1-hydroxyethyl-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三甲基羟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2-hydroxyethyl trimethylammon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ne)、三甲基羟乙基铵六氟磷酸盐(2-hydroxyethyl trimethylamm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三甲基羟乙基铵四氟硼酸盐(2-hydroxyethyl trimethylammonium tetrafluoroborate)、三甲基羟乙基铵氯盐(2-hydroxy-N,N,N- trimethyl ethylanammonium chloride)、N-磺酸丁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N-butylsulfonate pyridinium tosylate)、N-磺酸丁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N-butylsulfonate pyridin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N-磺酸丁基吡啶硫酸氢盐(N-butylsulfonic pyridinium hydrogensulfate)、磺酸丁基吡啶内酯(pyridinium butylsulfonate)、N-磺酸丙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N-propylsulfonatepyridinium tosylate)、N-磺酸丙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N-propylsulfonate pyridinium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N-丙基磺酸吡啶硫酸氢盐(N-propylsulfonatepyridinium hydrogensulfate)、磺酸丙基吡啶内酯(pyridinium propylsulfonate)、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1-but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trifluoroacetate)、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but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but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 bisulfate)、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1-but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 dihydrogen phosphate)、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氯盐(1-but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内盐(1-but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1-prop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 trifluoroacetate)、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prop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prop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 hydrogensulfate)、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1-prop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 dihydrogen phosphate)、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氯盐(1-propylsulfonate-3-methylimidazolium chloride)、1-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内盐(1-propylsulfonate -3-methylimidazolium)、1-胺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amino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nitrate)、1-胺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aminoprop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ne)、1-胺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aminoprop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胺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amino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胺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1-aminoprop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1-胺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aminoethyl-3-methylimidazolium nitrate)、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2-aminoeth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ylsulfonyl)imide)、1-胺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aminoethyl-3-methylimidazolium hexafluorophosphate)、1-胺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aminoeth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1-胺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1-aminoethyl-3- 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
所述二茂铁类有机物包括1,1'-二(二环己基膦)-二茂铁、二茂铁基乙酸、N,N-二甲基二茂铁甲胺、乙酰基二茂铁、二茂铁甲酸、6-(二茂铁基)己硫醇、1,1′-双(二氯磷)二茂铁、1,1'-双(二异丙基膦)二茂铁、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S)-(-)-N,N-二甲基-1-二茂铁基乙胺、1,1'-双(二-叔丁基膦基)二茂铁、1,1'-二茂铁二甲酸、(S)-(+)-N,N-二甲基-1-(2-联苯膦基)二茂铁乙胺、(R)-(-)-N,N-二甲基-1-(2-联苯膦基)二茂铁乙胺、(R)-N,N-二甲基-1-[(S)-1',2-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基]乙胺、1,2,3,4,5-五苯基-1′-(二叔丁基膦)二茂铁、1,1'-双(二-叔丁基膦)二茂铁二氯合钯、(S)-1-(二苯基膦基)-2-[(S)-4-异丙基噁唑啉-2-基]二茂铁、1,1’-二乙酰基二茂铁、(R)-N-二苯基膦-N-甲基-(S)-2-(二苯基膦)二茂铁基乙胺、(S)-N,N-二甲基-1-[(R)-1',2-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基]乙胺、1,1′-双(二-环己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钴(II)、(S)-1-{(RP)-2-[二(2-呋喃基)膦基]二茂铁基}乙基二(3,5-二甲苯基)膦二茂铁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
所述金属酞菁化合物包括酞菁铜(II)、酞菁铁(II) 、酞菁铅(II)、酞菁氯化铝、酞菁钴(II)、酞菁二锂、二氯酞菁锡(IV)、酞菁锌、全氟酞菁铜。
所述金属乙酰丙酮化合物包括乙酰丙酮锆、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锌、乙酰丙酮铜、乙酰丙酮镍、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铪、乙酰丙酮铝、乙酰丙酮酰双(亚乙基)化铑(I)、二羰基乙酰丙酮铑、乙酰丙酮钒、乙酰丙酮镉、乙酰丙酮钙、乙酰丙酮氧钒、乙酰丙酮钼、二羰基乙酰丙酮铱(I)、双(六氟乙酰丙酮)合铜(II)水合物、乙酰丙酮化锡、双(2,4-戊烷二酮酸)二氯化锡(IV)、六氟乙酰丙酮钯(II)、乙酰丙酮铽(III)、乙酰丙酮铱(Ⅲ)、乙酰丙酮铂(II)、双(2,4-戊二酮)锰、三(2,4-戊二酮酸)铬(III)、二(乙酰丙酮)钯(II)、双(乙酰丙酮基)二异丙基钛酸酯、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钇(III)、乙酰丙酮镧、乙酰丙酮镓(III)、乙酰丙酮钡、乙酰丙酮钌、乙酰丙酮镁、乙酰丙酮锰、乙酰丙酮(降冰片二烯)合铑、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
所述有机金属包括二-μ-羟基-双[(N,N,N',N'-四甲基乙二胺)铜(II)]氯化物、溴三(三苯基膦)铜(I)、葡萄糖酸铜、酒石酸铜(II)水合物、柠檬酸铜、焦磷酸铜、乙酸铜、噻吩-2-甲酸亚铜、8-羟基喹啉铜盐、氯[1,3-双(2,6-二异丙苯基)咪唑-2-亚基]铜(I)、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铜、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II)、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酸)铜、双(6,6,7,7,8,8,8,-七氟-2,2-二甲基-3,5-辛二酮酸)铜、铜(II)-TBTA络合物、1,5-环辛二烯(六氟-2,4-戊二酮)铜(I)、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柠檬酸镁、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铁(III)、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安乃近(Na)、二胺四乙酸二钠锰盐异辛酸亚锡、三苯基氯化锡、二甲基二氯化锡、二甲基氧化锡、三甲基(4-吡啶基)锡、三甲基(2-吡啶基)锡、一氯二乙基铝、双(2-乙基己酸)羟基铝、苷氨酸铝、2-噻吩基溴化锌。
所述卤键化合物包括4-碘硝基苯、1-氟-3-碘-5-硝基苯、2-硝基-3,5-二氟碘苯、4-溴-2-氟苯腈、4-溴-2,3,5,6-四氟苯甲酸、4-溴-2,3-二氟苯腈、4 4'-二溴八氟联苯。
所述有机硼化物包括四丁基硼氢化铵、3-硝基苯硼酸、硼酸三甲酯、3-噻吩硼酸、3-呋喃硼酸、4-甲酰苯硼酸、3-氨基苯硼酸、4-巯基苯硼酸、4-(溴甲基)苯硼酸、4-甲氧基苯基硼酸、3-甲氧基苯基硼酸、5-醛基-2-甲氧基苯硼酸、5-甲醛基呋喃-2-硼酸、2-氟-5-溴吡啶-3-硼酸、2-氟吡啶-3-硼酸、2,5-二氯吡啶-4-硼酸、苯并噻吩-2-硼酸、3-喹啉硼酸、噻吩-2-硼酸频哪醇酯、4-氨基苯硼酸频哪醇酯、3-乙氧羰基苯硼酸频哪醇酯、4-甲氧羰基苯硼酸频哪醇酯、3-甲氧基苯基硼酸、4-苯醚基苯硼酸、3,5-二甲基异噁唑-4-硼酸频哪醇酯、6-异丙氧基吡啶-3-硼酸频哪醇酯、3,6-二氢-2H-吡喃-4-硼酸频哪醇酯、嘧啶-5-硼酸、5-醛基-2-噻吩硼酸、4-氟-3-醛基苯硼酸、2-氰基苯基硼酸、1,3-丙二酯、3,5-二羧基苯基硼酸、(2,6-dimethylpyridin-4-yl)boronic acid 2-(甲氧基羰基)苯硼酸、苯硼酸、硼酸三乙酯、3-氟-4-醛基苯硼酸、4-羧基苯硼酸、四硼酸钠、4-氟苯硼酸、3-碘苯硼酸、2-氟苯硼酸、4-异丙氧基苯硼酸、4-乙烯基苯硼酸、4'-(4,4,5,5-四甲基-1,3,2-二杂氧戊硼烷-2-基)乙酰苯胺、3-溴苯硼酸、N-甲基二氨基乙醇酯、2,6-二氯吡啶-3-硼酸、硼酸三(4-氯苯)酯、三(2-氰乙基)硼酸酯、硼酸三乙醇胺酯、4,4,5,5-四甲基-2-[3-(三氟甲氧基)苯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4-[3-(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戊环-2-基)苯基]吗啉、4,4,5,5-四甲基-2-(2-硝基苯基)-1,3,2-二氧环戊硼烷、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羟吲哚、1-(叔丁氧羰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环戊硼烷-2-基)吡唑、4-甲基-2-(4,4,5,5-四甲基-1,3,2-二氧环戊硼烷-2-基)噻吩、2-硝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戊硼烷-2-基)苯胺、2-(4-甲氧基苄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环戊硼烷、3-甲基-2-(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噻吩、N,N-二乙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苯胺、2-溴-3-(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戊环-2-基)吡啶、2-氰基苯基硼酸1,3-丙二酯、2-氯-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嘧啶。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钝化方法,将如前所述钝化剂沉积在半导体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和/或加入到制备半导体薄膜的原材料中。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所述要制备的半导体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薄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如前所述的钝化剂AD加入到溶剂S中搅拌得到钝化剂溶液AD-S,其中钝化剂AD与溶剂S的质量体积比为0.1mg/mL~100mg/mL。
步骤2、将钝化剂溶液AD-S均匀地涂敷在已经制备好的钙钛矿薄膜层表面上。
步骤3、然后对涂覆有钝化剂溶液AD-S的基片进行干燥,干燥条件为:60℃~200℃温度下,烘烤0.1分钟~100分钟,干燥后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就得到了一层钝化剂层。
其中,步骤1中的所述溶剂S包括酰胺类溶剂、砜类/亚砜类溶剂、酯类溶剂、烃类溶剂、卤代烃类溶剂、醇类溶剂、酮类溶剂、醚类溶剂、芳香烃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S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N-甲基吡咯烷酮(NMP)、γ-丁内酯(GBL)、1,8-二碘辛烷(DIO)、N-环己基-2-吡咯烷酮(CHP)、氯苯(CB)、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还公开另一种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要制备的半导体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薄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将如前所述的钝化剂AD加入到溶剂S中搅拌得到钝化剂溶液AD-S,其中钝化剂AD与溶剂S的质量体积比为0.1mg/mL~100mg/mL。
步骤II、将钝化剂溶液AD-S均匀地涂敷在已经制备好的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表面上。
步骤III、然后对涂覆有钝化剂溶液AD-S的基片进行干燥,干燥条件为:60℃~300℃温度下,烘烤0.1分钟~100分钟,干燥后在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上就得到一层钝化剂层。
本发明还公开另一种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如前所述的钝化剂AD加入到制备钙钛矿薄膜层的前驱体溶液PS(包括一步法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或者两步法的前驱体溶液)中,得到含有钝化剂AD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AD-PS。
步骤二、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AD-PS进行常规的钙钛矿薄膜层的制备,得到含有钝化剂的钙钛矿薄膜层。
在步骤一中,将所述钝化剂AD加入到制备钙钛矿薄膜的前驱体溶液PS中的比例是:钝化剂AD与前驱体溶液PS的卤素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100000~1: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法。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空穴传输层材料表面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4) 在涂有钝化剂的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2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2,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4)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钙钛矿薄膜层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3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3,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NiO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1-己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加入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中,钝化剂与溶液PS中的卤素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1000,混合均匀。
(4) 在空穴传输层上用步骤(3)得到的溶液PS制备钙钛矿层,采用刮刀涂布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ZnO,采用喷涂法,得到厚度为100nm的ZnO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l,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4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4,包括如下步骤:
(1) 将F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FTO上制备SnO电子传输层,采用真空蒸发法,厚度50nm。
(3) 将钝化剂——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加入两步法钙钛矿的前驱体溶液PS1中,PS1是碘化铅的DMF溶液,摩尔浓度1.2mol/L,钝化剂与溶液PS1中的卤素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2000,混合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PS1-AD。
(4)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层,采用喷墨打印法,同时在电子传输层上喷射前驱体溶液PS1-AD和前驱体溶液PS2,PS2是MAI、FAI和CsI的混合异丙醇溶液,得到厚度为400nm的CsFAMAPbI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空穴传输层C60,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50nm的C60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15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5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5,包括如下步骤:
(1) 将AZ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AZO上制备CuSCN空穴传输层,采用棒涂法,厚度75nm。
(3) 将钝化剂——1-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加入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1中,PS1为碘化铅和溴化铅混合在DMF中的溶液,摩尔浓度0.9mol/L,钝化剂与溶液PS1中的卤素(碘和溴)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5000,混合均匀得到前驱体溶液PS1-AD。
(4)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层,采用涂布后处理的方法,先用喷涂法将前驱体溶液PS1-AD涂在空穴传输层上,再通过100度加热烘干后再向表面喷涂FAI和CsI混合的乙醇溶液,得到厚度为600nm的F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SnO,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致密的SnO电子传输层。
(6)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Cu,采用溅射法,得到厚度为3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6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6,包括如下步骤:
(1) 将BZ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BZO上制备TiO2电子传输层,采用喷涂法,厚度120nm。
(3) 将两种钝化剂,钝化剂A: 1-十二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和钝化剂B: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同时加入浓度为1.2mol/L的含有PbI2,FAI,CsI的一步法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中,钝化剂A和钝化剂B的总摩尔量与溶液PS中的卤素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500,混合均匀,得到溶液PS-AD12。
(4)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一步法涂布,将PS-AD12用狭缝涂布在电子传输上,经过真空加热处理和甲胺气体氛围处理,得到厚度为380nm的FAMACsPbI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空穴传输层Spiro-OMeTAD,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0nm的空穴传输层。
(6)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u和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nm的Au和150nm的Ag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7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7,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空穴传输层材料表面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4)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8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8,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AD加入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中(包括一步法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或者两步法的前驱体溶液),钝化剂AD与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中的卤素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100000~1:1。
(4)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9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9,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4)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钙钛矿薄膜层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0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0,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空穴传输层材料表面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4)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1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1,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4)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钙钛矿薄膜层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5) 在钙钛矿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2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2,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AD加入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中(包括一步法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或者两步法的前驱体溶液),钝化剂AD与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中的卤素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100000~1:1。
(4)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3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3,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空穴传输层材料表面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4)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4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4,包括如下步骤:(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在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4)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钙钛矿薄膜层表面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5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5,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AD加入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中(包括一步法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或者两步法的前驱体溶液),AD与溶液PS中的卤素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100000~1:1。
(4)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6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6,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空穴传输层材料表面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4)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7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7,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4)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钙钛矿薄膜层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5) 在该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8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8,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AD加入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中(包括一步法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或者两步法的前驱体溶液),钝化剂AD与钙钛矿前驱体溶液PS中的卤素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100000~1:1。
(4) 在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 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继续并最终制备得到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实施例19
本发明的一种钙钛矿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的实施例19,包括如下步骤:
(1) 将ITO透明导电玻璃清洗干净,等离子体处理表面后,备用。
(2) 在ITO上制备CuI空穴传输层,采用狭缝涂布法,厚度30nm。
(3) 将钝化剂——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加入甲醇溶剂中制备成溶液,质量体积比为1mg/mL。将该溶液均匀地涂敷在空穴传输层材料上,然后在100度的条件下烘烤5分钟。
(4) 在该空穴传输层上制备钙钛矿薄膜层,采用共蒸法,得到厚度为500nm的FAMACsPb(IXBr1-X)3钙钛矿薄膜层。
(5) 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制备电子传输层PCBM,采用狭缝涂布法,得到厚度为10nm的PCBM电子传输层。
(6)在电子传输层上制备电极层Ag,采用蒸镀法,得到厚度为200nm的电极层。
然后再进行对比试验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如图2所示,实施例3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开路电压变化情况的对比。从图中可见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在1000个小时的持续加热下没有衰减,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在500小时后衰减就超过了10%。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的开路电压性能较优异。
如图3所示,实施例3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短路电流变化情况的对比。从图中可见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在1000个小时的持续加热下衰减小于5%,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压在500小时后衰减就超过了20%。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的短路电流性能较优异。
如图4所示,实施例3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填充因子变化情况的对比。从图中可见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在1000个小时的持续加热下衰减小于15%,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填充因子在500小时后衰减就超过了30%。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的填充因子性能较优异。
如图5所示,实施例3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效率变化情况的对比。从图中可见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在1000个小时的持续加热下衰减小于10%,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填充因子在500小时后衰减就超过了50%。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85摄氏度持续加热情况下的效率性能较优异。
如图6所示,实施例5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开路电压变化情况的对比。从图中可见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在1000个小时的持续照射下没有衰减,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在500小时后衰减就超过了5%。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的开路电压性能较优异。
如图7所示,实施例5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短路电流变化情况的对比。从图中可见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在1000个小时的持续加热下衰减小于10%,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电压在500小时后衰减就超过了30%。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的短路电流性能较优异。
如图8所示,实施例5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填充因子变化情况的对比。从图中可见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在1000个小时的持续加热下衰减小于10%,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填充因子在500小时后衰减就超过了30%。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的填充因子性能较优异。
如图9所示,实施例5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效率变化情况的对比。从图中可见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在1000个小时的持续加热下衰减小于10%,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填充因子在500小时后衰减就超过了50%。添加了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模拟标准太阳光强(1个太阳)持续照射情况下的效率性能较优异。
如图10所示,实施例12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添加了钝化剂)和未添加钝化剂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对比图。由图可见,添加了钝化剂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电流-电压综合性能得到了提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钝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剂沉积在半导体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和/或加入到制备半导体薄膜的原材料中,在该钝化剂材料的分子中同时具备富电子基团去提供电子以及电子受体位点,其中,所述具有富电子基团去提供电子的分子常见的为含N、P、O、S中任意一种的化合物分子,所述电子受体位点是具有空轨道的金属阳离子或者贫电子基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钝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剂为咪唑盐类离子液体、吡啶盐类离子液体、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季鏻盐类离子液体、吡咯烷盐类离子液体、哌啶盐类离子液体、功能化离子液体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二茂铁类有机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金属酞菁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金属乙酰丙酮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有机金属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卤键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有机硼化物中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钝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咪唑类离子液体包括1-己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十六基-2,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己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己基-2,3-二甲基咪唑溴盐、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丁基-2,3-二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丁基-2,3-二甲基咪唑氯盐、1-十六基-3-甲基咪唑溴盐、1-十六基-3-甲基咪唑氯盐、1-十四基-3-甲基咪唑溴盐、1-十四基-3-甲基咪唑氯盐、1-十二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十二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十二基-3-甲基咪唑溴盐、1-十二基-3-甲基咪唑氯盐、1-癸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癸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癸基-3-甲基咪唑溴盐、1-癸基-3-甲基咪唑氯盐、1-辛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辛基-3-甲基咪唑溴盐、1-辛基-3-甲基咪唑氯盐、1-己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己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己基-3-甲基咪唑溴盐、1-己基-3-甲基咪唑氯盐、1-戊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戊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戊基-3-甲基咪唑溴盐、1-戊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对甲基苯磺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硫氰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二腈胺盐、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丁基-3-甲基咪唑高氯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1-丁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丁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碘盐、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1-丁基-3-甲基咪唑溴盐、1-丙基-3-甲基咪唑碘盐、1-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1-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对甲基苯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硫氰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二腈胺盐、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乙基-3-甲基咪唑高氯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碘盐、1-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1-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
所述吡啶盐类离子液体包括N-辛基吡啶溴盐、N-己基吡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己基吡啶六氟磷酸盐、N-己基吡啶四氟硼酸盐、N-己基吡啶溴盐、N-丁基吡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丁基吡啶六氟磷酸盐、N-丁基吡啶四氟硼酸盐、N-丁基吡啶溴盐、N-乙基吡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乙基吡啶六氟磷酸盐、N-乙基吡啶四氟硼酸盐、N-乙基吡啶溴盐;
所述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包括三丁基甲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三丁基甲基氯化铵、N-甲氧基乙基-N-甲基二乙基铵四氟硼酸盐;
所述季鏻盐类离子液体三丁基己基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三丁基己基溴化膦、四丁基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四丁基溴化膦、三丁基乙基膦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三丁基乙基溴化膦;
所述吡咯烷盐类离子液体包括N-丁基-N-甲基吡咯烷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丁基-N-甲基吡咯烷溴盐;
所述哌啶盐类离子液体包括N-丁基-N-甲基哌啶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N-丁基-N-甲基哌啶溴盐;
所述功能化离子液体包括盐酸胍、碳酸胍、四甲基胍乳酸盐、四甲基胍三氟甲烷磺酸盐、四甲基胍硫酸氢盐、四甲基胍盐酸盐、1-羧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羧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羧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羧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1-羧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1-羧甲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羧甲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羧甲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羧甲基-3-甲基咪唑溴盐、1-羧甲基-3-甲基咪唑氯盐、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溴盐、1-乙酸乙酯基-3-甲基咪唑氯盐、1-苄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苄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苄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苄基-3-甲基咪唑溴盐、1-苄基-3-甲基咪唑氯盐、1-乙基乙基醚-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乙基乙基醚-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乙基乙基醚-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乙基乙基醚-3-甲基咪唑溴盐、1-乙基甲基醚-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乙基甲基醚-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乙基甲基醚-3-甲基咪唑溴盐、1-乙烯基-3-丁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乙烯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乙烯基-3-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乙烯基-3-丁基咪唑溴盐、1-乙烯基-3-乙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乙烯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乙烯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乙烯基-3-乙基咪唑溴盐、1-乙烯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乙烯基-3-甲基咪唑碘盐、1-烯丙基-3-丁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烯丙基-3-丁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烯丙基-3-丁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烯丙基-3-丁基咪唑溴盐、1-烯丙基-3-乙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烯丙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烯丙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烯丙基-3-乙基咪唑溴盐、1-烯丙基-3-乙基咪唑氯盐、1-烯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烯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烯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烯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1-烯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腈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腈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腈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腈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腈丙基-3-甲基咪唑氯盐、1,2-二甲基-3-羟乙基咪唑对甲基苯磺酸盐、1,2-二甲基-3-羟乙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2-二甲基-3-羟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2-二甲基-3-羟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羟乙基-2,3-二甲基咪唑氯盐、1-羟乙基-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羟乙基-3-甲基咪唑对甲基苯磺酸盐、1-羟乙基-3-甲基咪唑二腈胺盐、1-羟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羟乙基-3-甲基咪唑高氯酸盐、1-羟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羟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羟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羟乙基-3-甲基咪唑氯盐、三甲基羟乙基铵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三甲基羟乙基铵六氟磷酸盐、三甲基羟乙基铵四氟硼酸盐、三甲基羟乙基铵氯盐、N-磺酸丁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N-磺酸丁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N-磺酸丁基吡啶硫酸氢盐、磺酸丁基吡啶内酯、N-磺酸丙基吡啶对甲苯磺酸盐、N-磺酸丙基吡啶三氟甲磺酸盐、N-丙基磺酸吡啶硫酸氢盐、磺酸丙基吡啶内酯、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1-丁基磺酸-3-甲基咪唑氯盐、1-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内盐、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乙酸盐、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三氟甲烷磺酸盐、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硫酸氢盐、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1-丙基磺酸-3-甲基咪唑氯盐、1-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内盐、1-胺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胺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胺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胺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胺丙基-3-甲基咪唑溴盐、1-胺乙基-3-甲基咪唑硝酸盐、1-胺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烷磺酰)亚胺盐、1-胺乙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胺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1-胺乙基-3-甲基咪唑溴盐;
所述二茂铁类有机物包括1,1'-二(二环己基膦)-二茂铁、二茂铁基乙酸、N,N-二甲基二茂铁甲胺、乙酰基二茂铁、二茂铁甲酸、6-(二茂铁基)己硫醇、1,1′-双(二氯磷)二茂铁、1,1'-双(二异丙基膦)二茂铁、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S)-(-)-N,N-二甲基-1-二茂铁基乙胺、1,1'-双(二-叔丁基膦基)二茂铁、1,1'-二茂铁二甲酸、(S)-(+)-N,N-二甲基-1-(2-联苯膦基)二茂铁乙胺、(R)-(-)-N,N-二甲基-1-(2-联苯膦基)二茂铁乙胺、(R)-N,N-二甲基-1-[(S)-1',2-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基]乙胺、1,2,3,4,5-五苯基-1′-(二叔丁基膦)二茂铁、1,1'-双(二-叔丁基膦)二茂铁二氯合钯、(S)-1-(二苯基膦基)-2-[(S)-4-异丙基噁唑啉-2-基]二茂铁、1,1’-二乙酰基二茂铁、(R)-N-二苯基膦-N-甲基-(S)-2-(二苯基膦)二茂铁基乙胺、(S)-N,N-二甲基-1-[(R)-1',2-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基]乙胺、1,1′-双(二-环己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铁]二氯化钯、[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二氯化钴(II)、(S)-1-{(RP)-2-[二(2-呋喃基)膦基]二茂铁基}乙基二(3,5-二甲苯基)膦二茂铁甲酸、N-琥珀酰亚胺酯;
所述金属酞菁化合物包括酞菁铜(II)、酞菁铁(II) 、酞菁铅(II)、酞菁氯化铝、酞菁钴(II)、酞菁二锂、二氯酞菁锡(IV)、酞菁锌、全氟酞菁铜;
所述金属乙酰丙酮化合物包括乙酰丙酮锆、乙酰丙酮铁、乙酰丙酮锌、乙酰丙酮铜、乙酰丙酮镍、乙酰丙酮钴、乙酰丙酮铪、乙酰丙酮铝、乙酰丙酮酰双(亚乙基)化铑(I)、二羰基乙酰丙酮铑、乙酰丙酮钒、乙酰丙酮镉、乙酰丙酮钙、乙酰丙酮氧钒、乙酰丙酮钼、二羰基乙酰丙酮铱(I)、双(六氟乙酰丙酮)合铜(II)水合物、乙酰丙酮化锡、双(2,4-戊烷二酮酸)二氯化锡(IV)、六氟乙酰丙酮钯(II)、乙酰丙酮铽(III)、乙酰丙酮铱(Ⅲ)、乙酰丙酮铂(II)、双(2,4-戊二酮)锰、三(2,4-戊二酮酸)铬(III)、二(乙酰丙酮)钯(II)、双(乙酰丙酮基)二异丙基钛酸酯、乙酰丙酮银、乙酰丙酮钇(III)、乙酰丙酮镧、乙酰丙酮镓(III)、乙酰丙酮钡、乙酰丙酮钌、乙酰丙酮镁、乙酰丙酮锰、乙酰丙酮(降冰片二烯)合铑、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
所述有机金属包括二-μ-羟基-双[(N,N,N',N'-四甲基乙二胺)铜(II)]氯化物、溴三(三苯基膦)铜(I)、葡萄糖酸铜、酒石酸铜(II)水合物、柠檬酸铜、焦磷酸铜、乙酸铜、噻吩-2-甲酸亚铜、8-羟基喹啉铜盐、氯[1,3-双(2,6-二异丙苯基)咪唑-2-亚基]铜(I)、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铜、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II)、双(2,2,6,6,-四甲基-3,5-庚二酮酸)铜、双(6,6,7,7,8,8,8,-七氟-2,2-二甲基-3,5-辛二酮酸)铜、铜(II)-TBTA络合物、1,5-环辛二烯(六氟-2,4-戊二酮)铜(I)、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柠檬酸镁、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铁(III)、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安乃近(Na)、二胺四乙酸二钠锰盐异辛酸亚锡、三苯基氯化锡、二甲基二氯化锡、二甲基氧化锡、三甲基(4-吡啶基)锡、三甲基(2-吡啶基)锡、一氯二乙基铝、双(2-乙基己酸)羟基铝、苷氨酸铝、2-噻吩基溴化锌;
所述卤键化合物包括4-碘硝基苯、1-氟-3-碘-5-硝基苯、2-硝基-3,5-二氟碘苯、4-溴-2-氟苯腈、4-溴-2,3,5,6-四氟苯甲酸、4-溴-2,3-二氟苯腈、4 4'-二溴八氟联苯;
所述有机硼化物包括四丁基硼氢化铵、3-硝基苯硼酸、硼酸三甲酯、3-噻吩硼酸、3-呋喃硼酸、4-甲酰苯硼酸、3-氨基苯硼酸、4-巯基苯硼酸、4-(溴甲基)苯硼酸、4-甲氧基苯基硼酸、3-甲氧基苯基硼酸、5-醛基-2-甲氧基苯硼酸、5-甲醛基呋喃-2-硼酸、2-氟-5-溴吡啶-3-硼酸、2-氟吡啶-3-硼酸、2,5-二氯吡啶-4-硼酸、苯并噻吩-2-硼酸、3-喹啉硼酸、噻吩-2-硼酸频哪醇酯、4-氨基苯硼酸频哪醇酯、3-乙氧羰基苯硼酸频哪醇酯、4-甲氧羰基苯硼酸频哪醇酯、3-甲氧基苯基硼酸、4-苯醚基苯硼酸、3,5-二甲基异噁唑-4-硼酸频哪醇酯、6-异丙氧基吡啶-3-硼酸频哪醇酯、3,6-二氢-2H-吡喃-4-硼酸频哪醇酯、嘧啶-5-硼酸、5-醛基-2-噻吩硼酸、4-氟-3-醛基苯硼酸、2-氰基苯基硼酸、1,3-丙二酯、3,5-二羧基苯基硼酸、2-(甲氧基羰基)苯硼酸、苯硼酸、硼酸三乙酯、3-氟-4-醛基苯硼酸、4-羧基苯硼酸、四硼酸钠、4-氟苯硼酸、3-碘苯硼酸、2-氟苯硼酸、4-异丙氧基苯硼酸、4-乙烯基苯硼酸、4'-(4,4,5,5-四甲基-1,3,2-二杂氧戊硼烷-2-基)乙酰苯胺、3-溴苯硼酸、N-甲基二氨基乙醇酯、2,6-二氯吡啶-3-硼酸、硼酸三(4-氯苯)酯、三(2-氰乙基)硼酸酯、硼酸三乙醇胺酯、4,4,5,5-四甲基-2-[3-(三氟甲氧基)苯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4-[3-(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戊环-2-基)苯基]吗啉、4,4,5,5-四甲基-2-(2-硝基苯基)-1,3,2-二氧环戊硼烷、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羟吲哚、1-(叔丁氧羰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环戊硼烷-2-基)吡唑、4-甲基-2-(4,4,5,5-四甲基-1,3,2-二氧环戊硼烷-2-基)噻吩、2-硝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戊硼烷-2-基)苯胺、2-(4-甲氧基苄基)-4,4,5,5-四甲基-1,3,2-二氧环戊硼烷、3-甲基-2-(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硼烷-2-基)噻吩、N,N-二乙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苯胺、2-溴-3-(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戊环-2-基)吡啶、2-氰基苯基硼酸1,3-丙二酯、2-氯-5-(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嘧啶。
4.一种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钝化剂沉积在半导体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和/或加入到制备半导体薄膜的原材料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钝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薄膜,将所述钝化剂沉积在钙钛矿薄膜与其接触的界面材料之间,和/或加入到制备钙钛矿薄膜的原材料中。
6.一种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要制备的半导体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薄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钝化剂AD加入到溶剂S中搅拌得到钝化剂溶液AD-S;
步骤2、将钝化剂溶液AD-S均匀地涂敷在已经制备好的钙钛矿薄膜层表面上;
步骤3、然后对涂覆有钝化剂溶液AD-S的基片进行干燥,干燥后在钙钛矿薄膜层上就得到了一层钝化剂层;
其中,步骤1中的所述溶剂S包括酰胺类溶剂、砜类/亚砜类溶剂、酯类溶剂、烃类溶剂、卤代烃类溶剂、醇类溶剂、酮类溶剂、醚类溶剂、芳香烃溶剂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所述溶剂S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γ-丁内酯、1,8-二碘辛烷、N-环己基-2-吡咯烷酮、氯苯、甲苯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要制备的半导体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薄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将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钝化剂AD加入到溶剂S中搅拌得到钝化剂溶液AD-S;
步骤II、将钝化剂溶液AD-S均匀地涂敷在已经制备好的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表面上;
步骤III、然后对涂覆有钝化剂溶液AD-S的基片进行干燥,干燥后在空穴传输层或电子传输层上就得到了一层钝化剂层。
9.一种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要制备的半导体薄膜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薄膜,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钝化剂AD加入到制备钙钛矿薄膜层的前驱体溶液PS中,得到含有钝化剂AD的钙钛矿前驱体溶液AD-PS;
步骤二、将钙钛矿前驱体溶液AD-PS进行常规的钙钛矿薄膜层的制备,得到含有钝化剂的钙钛矿薄膜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将所述钝化剂AD加入到制备钙钛矿薄膜的前驱体溶液PS中的比例是:钝化剂AD与前驱体溶液PS的卤素总量的摩尔比例为1:100000~1:1。
CN201910508161.4A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Pending CN1120865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8161.4A CN112086564A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PCT/CN2020/093814 WO2020248864A1 (zh) 2019-06-12 2020-06-01 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8161.4A CN112086564A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6564A true CN112086564A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34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8161.4A Pending CN112086564A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6564A (zh)
WO (1) WO2020248864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002A (zh) * 2021-04-08 2021-07-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6213A (zh) * 2021-06-22 2021-09-21 重庆大学 有机鏻鎓盐分子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及其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3629197A (zh) * 2021-06-23 2021-11-09 湖北大学 钙钛矿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太阳能电池
CN113881432A (zh) * 2021-10-27 2022-01-0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配体修饰CsPbBr3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903862A (zh) * 2021-09-01 2022-01-07 苏州大学 基于苯硼酸衍生物修饰的SnO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4042474A (zh) * 2021-11-19 2022-02-15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4220922A (zh) * 2021-11-18 2022-03-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原位钝化热蒸发钙钛矿材料的方法
CN115581079A (zh) * 2022-11-03 2023-01-06 绍兴建元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吸光层钝化剂及其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85373B (zh) * 2022-03-23 2024-04-30 陕西师范大学 一种组胺双碘盐及其制备方法,及钙钛矿太阳电池和制备方法
CN115915883B (zh) * 2023-02-28 2023-05-16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6731571A (zh) * 2023-05-05 2023-09-12 上海三银涂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表面处理钢结构用水性转锈底漆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2983A (zh) * 2013-12-17 2016-10-26 埃西斯创新有限公司 包含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和钝化剂的光伏装置
CN109065723A (zh) * 2018-07-13 2018-12-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添加剂提升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的方法
CN109216555A (zh) * 2018-08-27 2019-01-15 电子科技大学 钙钛矿型化合物层及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A3079471A1 (en) * 2017-10-19 2019-04-25 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Quasi two-dimensional layered perovskite material,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742236A (zh) * 2018-12-13 2019-05-10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离子液体增敏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2494A1 (en) * 2017-02-17 2018-08-23 Nutech Ventures Passivation of defects in perovskite materials for improved solar cell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CN108232014B (zh) * 2017-12-30 2020-11-10 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掺杂离子稳定剂的钙钛矿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62983A (zh) * 2013-12-17 2016-10-26 埃西斯创新有限公司 包含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和钝化剂的光伏装置
CA3079471A1 (en) * 2017-10-19 2019-04-25 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Quasi two-dimensional layered perovskite material, relate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065723A (zh) * 2018-07-13 2018-12-21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添加剂提升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的方法
CN109216555A (zh) * 2018-08-27 2019-01-15 电子科技大学 钙钛矿型化合物层及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742236A (zh) * 2018-12-13 2019-05-10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离子液体增敏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002A (zh) * 2021-04-08 2021-07-30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16213A (zh) * 2021-06-22 2021-09-21 重庆大学 有机鏻鎓盐分子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及其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13629197A (zh) * 2021-06-23 2021-11-09 湖北大学 钙钛矿层、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及太阳能电池
CN113903862A (zh) * 2021-09-01 2022-01-07 苏州大学 基于苯硼酸衍生物修饰的SnO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3903862B (zh) * 2021-09-01 2023-08-08 苏州大学 基于苯硼酸衍生物修饰的SnO2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方法
CN113881432A (zh) * 2021-10-27 2022-01-04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配体修饰CsPbBr3量子点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220922A (zh) * 2021-11-18 2022-03-22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原位钝化热蒸发钙钛矿材料的方法
CN114042474A (zh) * 2021-11-19 2022-02-15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581079A (zh) * 2022-11-03 2023-01-06 绍兴建元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吸光层钝化剂及其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8864A1 (zh) 2020-1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6564A (zh) 一种钝化剂及其钝化方法和制备半导体薄膜的方法
Schloemer et al. The molybdenum oxide interface limits the high-temperature operational stability of unencapsulat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Niu et al. Ionic liquids-enabled efficient and stable perovskite photovoltaic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Lanzetta et al. Stability of lead and tin halide perovskites: the link between defects and degradation
Shallcross et al. Determining band-edge energies and morphology-dependent stability of formamidinium lead perovskite films using spectroelectrochemistry an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Zhao et al. Mobile-ion-induced degradation of organic hole-selective layers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Xia et al. Lithium and silver co-doped nickel oxide hole-transporting layer boosting th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inverted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ao et al. Interfacial engineering for high-efficiency nanorod array-structur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Cui et al. CH3NH3PbI3-based planar solar cells with magnetron-sputtered nickel oxide
Wygant et al. Probing the degradation chemistry and enhanced stability of 2D 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s
Gil-Escrig et al. Mixed iodide–bromide methylammonium lead perovskite-based diodes for light emission and photovoltaics
Gurudayal et al. Atomically altered hematite for highly efficient perovskite tandem water‐splitting devices
Shao et al. Tuning the energetic landscape of Ruddlesden–Popper perovskite films for efficient solar cells
DE102006054523B4 (de) Dithiolenübergangsmetallkomplexe und Selen-analoge Verbindungen, deren Verwendung als Dotand, organisches halbleitendes Material enthaltend die Komplexe, sowie elektronische oder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enthaltend einen Komplex
Sidhik et al. Enhance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of mesoscop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 by controll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H3NH3PbI3 films and CsPbX3 perovskite nanoparticles
CN111435705B (zh) 一种修复剂及其修复方法和制备光电薄膜的方法
WO2008061517A2 (de) Verwendung von dithiolenübergangsmetallkomplexen und selen-analoger verbindungen als dotand
Huang et al. Solvent gaming chemistry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halide perovskite thin films for photovoltaics
Webb et al. A multifaceted ferrocene interlayer for highly stable and efficient lithium doped spiro‐OMeTAD‐based perovskite solar cells
Kavan et al. Electron-selective layers fo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based on TiO2 and SnO2
Huang et al. Efficient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reduced hysteresis and enhanced open circuit voltage by using PW12–TiO2 as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Xiao et al. Effects of methylammonium acetate on the perovskite film quality for the perovskite solar cell
Lee et al. Effect of metal electrodes on aging-induced performance recovery 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ang et al.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and reproducibility of inverted plana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using tetraethyl orthosilicate as the antisolvent
Calabrò et al. Easy strategy to enhance thermal stability of planar PSCs by perovskite defect passivation and low-temperature carbon-based electr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