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4617A - 编织设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编织设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4617A
CN112084617A CN202010535784.3A CN202010535784A CN112084617A CN 112084617 A CN112084617 A CN 112084617A CN 202010535784 A CN202010535784 A CN 202010535784A CN 112084617 A CN112084617 A CN 1120846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outline
data
knitting
origina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357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4617B (zh
Inventor
胁村那实
松原由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84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46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4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46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2Geometric CAD characterised by design entry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e.g.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66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 D04B15/68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 D04B15/70Devices for determining or controlling patterns ; Programme-control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knitting instruments used i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knitting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4B35/10Indicat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stop motions
    • D04B35/20Indicating, warning, or safety devices, e.g. stop motions responsive to defects, e.g. holes, in knitted product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37/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 D04B37/02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use with knitting machines with weft knitting machin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7Mechanical parametric or variational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3/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ield
    • G06F2113/12Cloth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8Manufacturability analysis or optimisation for manufactura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编织设计系统,能容易地作成具有沿设计者的想像的外形线且适合于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的设计数据。编织设计系统具备作成具有沿型纸数据的外形的形状的原始数据的第一作成部和存储上述原始数据的第一存储器,其中,还具备第二存储器、第二作成部和特定部,该第二存储器存储线模块,该线模块是关于构成适合于编织的外形线的多个微小线和它们的排列顺序的信息;该第二作成部基于上述线模块作成多个候补线;该特定部对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和上述各候补线进行比较,将与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最近似的上述候补线特定为近似线。

Description

编织设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设计系统,该编织设计系统设计使横编机编织的编织物。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一种在监视器上设计编织物的编织设计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编织设计系统中,作成包含构成编织物的线圈的信息在内的设计数据。设计数据规定了在编织物的各处以怎样的顺序编织怎样的线圈。因此,在设计数据中,包含了关于编织物的外形的信息及关于编织物的花样的信息等。编织设计系统基于该设计数据,作成用于使横编机进行编织的程序。
在编织设计系统中,设计数据作为设计表被可视化在监视器上。设计表的多个方格(编织单位)被配置成网格状,作为各编织单位被分配了编织代码。设计表的横方向是线圈横列方向,纵方向是线圈纵行方向。在设计表上能确认编织物的外形。
设计数据既可以由使用者从一开始作成,也可以是编织设计系统辅助由使用者进行的作成。作为后者的例子,可举出利用配备在编织设计系统上的第一作成部和第一存储器。第一作成部基于表示编织物的外形的型纸数据作成作为设计数据的一种的原始数据。型纸数据是包含关于编织物的尺寸的信息即关于编织物的外形的信息在内的数据。原始数据是指根据上述的型纸数据作成的设计数据,是具备大致沿型纸数据的外形的外形线的设计数据。另一方面,第一存储器存储由第一作成部作成的原始数据。使用者通过相对于原始数据整理其外形或者转换编织代码,完成使横编机编织的设计数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2/03359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编织设计系统中,要求作成具有沿设计者的想像的外形线且适合于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的设计数据。第一作成部,因为以忠实地再现型纸数据的外形线的方式作成原始数据,所以原始数据的外形线不考虑编织效率。这样的原始数据的外形线由横编机有效地编织是困难的。因此,使用者手工修正外形线,沿设计者的想像做成编织容易的外形线。但是,在存在多尺寸的设计数据的情况下,手工修正各尺寸的设计数据繁杂。
根据编织设计系统不同,也有以自动方式修正容易编织其外形线的形状的方法。但是,自动修正的外形线存在与设计者想像的外形线大不相同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使用者手工修正设计数据。在此情况下,当存在多个尺寸的设计数据时,手工修正各尺寸的设计数据也繁琐。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做出的发明,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设计系统,该设计系统能容易地作成具有沿设计者的想像的外形线而且适合于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的设计数据。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基于包含构成编织物的线圈的信息在内的设计数据作成用于使横编机编织上述编织物的程序,具备第一作成部和第一存储器,该第一作成部基于表示上述编织物的外形的型纸数据作成具有沿上述型纸数据的外形线的外形线的原始数据作为上述设计数据,该第一存储器存储上述原始数据,该编织设计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存储器、第二作成部和特定部,
该第二存储器存储线模块,该线模块是关于构成适合于编织的外形线的多个微小线和它们的排列顺序的信息;
该第二作成部基于上述线模块作成使上述各微小线的个数变化了的多个候补线;
该特定部对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和上述各候补线进行比较,将与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最近似的上述候补线特定为近似线。
上述微小线是指决定外形线的形状的最小限度的结构要素。在将编织单位配置成网格状的设计表上,外形线通过在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直线和在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直线相连构成。因此,在外形线中包含形状不同的多个微小的台阶。因此,微小线是下面三种中的任意一种,即,(1)在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直线,(2)在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直线,(3)构成台阶的在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直线和在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直线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的一个方式,可举出如下的方式,即,具备存储使用者修正了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的修正数据的第三存储器和根据上述修正数据的外形线作成上述线模块的第三作成部。
作为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的一个方式,可举出如下的方式,即,上述特定部求出由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和上述各候补线包围的面积,将该面积成为最小的上述候补线作为上述近似线。
作为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的一个方式,可举出如下的方式,即,上述特定部使用动态时间伸缩法求出与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最近似的上述近似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能容易地作成具有沿设计者的想像的外形线且适合于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的设计数据。这是因为,在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中,使用作为用于将原始数据修正为适合于编织的形状的信息的线模块,作成多条外形线的候补线,特定与原始数据最近似的候补线(近似线)。
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因为根据使用者作成的修正数据作成线模块,所以能容易地修正多个尺寸的设计数据。例如,如果使用者修正S尺寸的设计数据,则可得到与其修正数据对应的线模块。如果存在该线模块,则编织设计系统能将另外的尺寸(例如L尺寸)的设计数据的外形线修正成根据S尺寸的设计数据的修正图案的外形线。因此,使用者的劳力降低。
根据由面积求出近似线的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能以高速特定近似线。这是因为,仅通过检测由原始数据的外形线和候补线包围的设计表的编织单位的数量就能特定近似线,用于特定近似线的运算的负荷小。
根据使用动态时间伸缩法(Dynamic Time Warping:DTW)求出与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最近似的上述近似线的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容易特定与原始数据的外形线非常近似的候补线(近似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编织设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2是表示从型纸数据作成原始数据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从原始数据得到的修正数据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从修正数据的外形线作成线模块的步骤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线模块的表示例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候补线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特定近似线的第一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特定近似线的第二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编织设计系统的实施方式的一例。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的功能框图所示的编织设计系统100具备输入部1、编辑部2、存储器3和显示部4。编织设计系统100是使用者在显示部4上设计编织物,作成用于使横编机编织其设计的编织物的程序的系统。编织设计系统100能用于2张针床横编机、4张针床横编机等所有的横编机中的编织物的设计。作为此编织设计系统100的特征之一,可举出以如下的方式构成: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被称为线模块的数据,能得到具有沿设计者的想像的外形线的设计数据。下面,详细地说明编织设计系统100的各结构。
《输入部》
输入部1是用于使用者编辑设计数据时的部分,由键盘、鼠标、扫描仪,或者数字转换器等形态构成。本例的输入部1,例如将型纸作为数字数据(型纸数据)取入到设计系统100中及将编织代码输入到被显示在监视器等的显示部4的设计表中使用。
上述型纸数据既可以是光栅图像,也可以是矢量图像。光栅图像是由像素的集合体构成的图像数据。矢量图像是以点的坐标和连结点的坐标的线(矢量)等的数值数据为基础,通过运算再现的图像数据。
如图3所示,设计表40具备与将一个线圈对应的方格41配置成网格状的结构。方格41是与横编机的针床的各编织针对应的多个编织单位,被分配一个编织代码。设计表40的横方向与编织线圈横列对应。此横方向也可以认为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多个编织针并列的方向)对应。另一方面,设计表40的纵方向与编织物的线圈纵行方向对应。此纵方向也可以认为表示编织时的时间的经过的时间轴。
被输入给各编织单位41的编织代码(45°的剖面线部分),是以能在视觉上区别使横编机进行的编织动作的方式表现的图标。例如,编织代码由颜色、数字、图形或它们的组合表现。与编织代码对应的编织动作被预先决定。例如,以如下的方式规定:由红色表示的编织代码称为使横编机编织正面线圈的编织代码,由绿色表示的编织代码称为使横编机编织反面线圈的编织代码。当然,也可以由一个编织代码规定多个编织动作。例如,编织正面线圈可举出使该正面线圈向相向的针床移动的编织代码。这些编织代码被存储在后述的存储器3中。
被显示在显示部4的设计表40是将设计数据进行了视觉化的表。设计数据是包含构成编织物的线圈的信息在内的数据。设计数据也能换说成规定了编织代码的执行步骤的数据。更具体地讲,设计数据可以说包含如下的信息:由横编机的哪个编织针进行编织;在什么样的时机进行编织;在其编织中编织什么样的线圈;或者不由哪个编织针进行编织。即,设计数据是编织物的设计图的那样的数据,包含了关于编织物的外形线的信息。
《显示部》
显示部4是用于在视觉上把握关于编织物的设计的信息的部分。作为显示的信息,可举出上述的设计表等。作为显示部4,例如,可举出液晶显示器等。如果作为显示部4利用触摸面板,则能使显示部 4担当输入部1的作用的一部分。
《编辑部》
编辑部2具有作成与编织物的设计有关的各种数据的功能,例如,能由计算机构成。此编辑部2具备第一作成部21、第二作成部22、第三作成部23、第四作成部24、特定部25及程序作成部29等。下面,说明编辑部2的各结构。
[第一作成部]
第一作成部21基于表示编织物的外形的型纸数据作成原始数据。原始数据是一种具有沿型纸数据的外形线的外形线的设计数据。原始数据被存储在第一存储器31中。
图2是将型纸数据5、50和原始数据6、60进行了可视化的图。型纸数据5是关于S尺寸的编织物的外形的数据,型纸数据50是关于 L尺寸的编织物的外形的数据。如型纸数据5(50)的下方所示,基于型纸数据5(50)的原始数据6(60)的外形线被作成尽可能忠实于型纸数据5(50)的外形线。因此,如由处于原始数据6之下的虚线四方形包围的外形线的放大图所示,原始数据6(60)的外形线不规则,大多没有考虑编织效率。实际上,没有不修正原始数据6(60) 就在编织物的编织中使用的情况,使用者将使用输入部1修正原始数据6(60)的外形线。编织设计系统100也有基于预先设定的算法以自动方式修正原始数据6(60)的功能,但也存在使用者对修正后的外形线进一步进行微调整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使用者修正 S尺寸的原始数据,对L尺寸的原始数据的修正是编织设计系统100 进行的例子。
图3是将通过使用者修正原始数据6的外形线得到的设计数据(修正数据7)的一部分进行了可视化的图。图3与在图2的原始数据6 中的由虚线包围的部分对应。如此图所示,在修正数据7中,台阶的形状朝向线圈纵行方向(纸面向上方向)逐渐变大,在大的台阶之后没有配置小的台阶。即,以倾斜角度逐渐变大的方式形成了外形线。因此,外形线光滑,在外观上优异。另外,除了处于倾斜的开始位置的两个台阶(一个编织单位量的台阶)以外,形成了在线圈纵行方向排列的线圈横列数为偶数的台阶。如果在外形线中进行了折返编织,折返编织的往路编织的终端和复路编织的始端处于编织宽度方向的相同位置,则编织变得容易。因此,由于偶数线圈横列的台阶容易由横编机编织,所以可以说修正数据7的编织物是可以有效地编织的编织物。修正数据7被存储在第三存储器33中。
[第二作成部]
第二作成部22,基于线模块8(图5)作成多个候补线9(图6)。线模块8是用于将原始数据的外形线修正成适合于编织的形状的信息,更具体地讲,是与构成适合于编织的外形线的多个微小线和它们的排列顺序有关的信息。在本例中,在图2所示的L尺寸的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之中的由虚线包围的部分的候补线9被作成多个。L尺寸的原始数据60中的由虚线包围的部分,与S尺寸的原始数据6中的由虚线包围的部分相当。用于作成L尺寸的候补线9的线模块8,由第三作成部23基于S尺寸的修正数据7(图3)作成。因此,在本例中,在说明由第二作成部22进行的候补线9的作成步骤之前,说明第三作成部23和由第三作成部23进行的线模块8的作成步骤。至于候补线 9的作成步骤在后述的特定部25的项目中详细地进行说明。
[第三作成部]
第三作成部23,基于使用者修正了原始数据6的外形线的修正数据7,作成作为微小线的信息的线模块8,该微小线是该外形线的结构要素。在本例中,作为提取微小线的概念,使用包含微小线在内的线块80~84。线块80与在线圈横列方向连续的多个微小线对应。线块 81~84分别与一个量的台阶对应。即,线块81~84与在线圈纵行方向延伸的微小线和与该微小线的上端连接并在线圈横列方向延伸的微小线对应。
第三作成部23,如图4所示,求出适用于修正数据7的外形线的线块80~84。线块80~84的特定,例如,由以下所示的步骤进行。第三作成部23首先特定图3所示的构成修正数据7的外周轮廓线的方格41。接着,第三作成部23设定在外周轮廓线之中的外形线的始端7s和终端7e,并且特定外形线的台阶。这时,第三作成部23,如由黑圆点表示的那样,特定成为各台阶的形成开始位置的方格(各台阶的左下的方格)和成为各台阶的结束位置的方格(各台阶的右上的方格)。然后,第三作成部23适用包含各台阶的形成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在内的矩形的线块81~84(参照图4)。另外,第三作成部23将线块80适用于与处于最下方的台阶接近的水平部分。构成线块80的方格的数量能任意地设定。在图4所示的修正数据7中,适用了1个线块80、2个线块81、7个线块82、3个线块83、2个线块84。
第三作成部23提取适用于外形线的水平部分的线块80的信息及适用于台阶上的线块80~84的信息,作为决定修正数据7的外形线的形状的最小限度的结构要素。进而,第三作成部23提取关于在编织宽度方向及线圈纵行方向的各线块80~84的相对的位置信息及关于在线圈纵行方向的各线块80~84的排列顺序信息等。关于各线块80~ 84的数量的信息不是必须的。提取了上述信息的第三作成部23作成图5所示的线模块8。线模块8被存储在第二存储器32中。
图5是将线模块8进行了可视化的图。线模块8仅将构成它的各线块80~84的种类和排列顺序进行了可视化,各个线块80~84的数量没有进行可视化。图5的方格与一个编织单位对应。构成外形线的水平部分的线块80由在编织宽度方向排列的四个编织单位构成。构成线块80的编织单位的数量,如果是图3所示的修正数据7的水平部分的编织单位的数量以下,则不被特别地限定。线块81由一个编织单位构成。另一方面,线块82、83、84由n×m个编织单位构成。上述n 是在编织宽度方向排列的编织单位的数量(间距数量),在本例中是“2”。当然,上述n也可以是1,也可以是3以上。上述m是在线圈纵行方向排列的编织单位的数量(线圈横列数量),优选为偶数。
图5的线模块8的各线块80~84在横方向(编织宽度方向)和纵方向(线圈纵行方向)偏移。这表示在编织宽度方向及线圈纵行方向的各线块80~84的相对的位置关系。例如,在后述的候补线9(图6) 的作成时,在将线块82相对于线块81连接的情况下,必须配置两线块81、82,以便线块81的右上的角和线块82的左下的角一致。另外,各线块80~84的线圈纵行方向的排列顺序不能与图5所示的排列顺序不同。例如,不能在线块82之后配置线块81。
[特定部]
特定部25将L尺寸的原始数据60(图2)的外形线和由第二作成部22作成的各候补线9(图6)进行比较,将与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最近似的候补线9特定为近似线。特定了的近似线向第四作成部24 输出。
首先,参照图6,说明特定部25与原始数据60比较的候补线9 的作成步骤。图6是候补线9的一例。如已述的那样,候补线9的作成是第二作成部22进行。
第二作成部22使用线模块8作成多个候补线9。具体地讲,第二作成部22特定在L尺寸的原始数据60中的始端9s的位置和终端9e 的位置。第二作成部22在该始端9s和终端9e之间使连接各线块80~ 84的个数变化来作成多个候补线9。但是,在候补线9中的各线块80~ 84的排列顺序,做成与在修正数据7的外形线中的各线块80~84的排列顺序(图5)相同。第二作成部22在收纳在始端9s和终端9e之间的范围内作成使线块80~84的数量变化了的全部图案的候补线9。在候补线9中,线块80~84至少被使用1次。
图6的候补线9通过连接2个线块80、2个线块81、11个线块 82、7个线块83和4个线块84构成。如图所示,除了线块80以外,在排列相同的线块(例如线块81)的情况下,第k+1号的线块81的左下的角被配置在第k号的线块81的右上的角(k是自然数)。
在此,也能限定连接各线块80~84的个数。例如,可举出如下的方式:将连接线块81的个数固定为2次,连接其它线块80、82~84 的个数不固定。
接着,说明特定部25特定近似线的方法。在本说明书中,作为特定近似线的方法,说明下面所示的两种方法。
[第一方法]
特定近似线的第一方法是求出由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和各候补线9包围的面积的方法。基于图7说明第一方法。在图7中,为了说明的方便,由光滑的曲线表示两条线。
图7的实线表示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虚线表示候补线9。特定部25求出由图7所示的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和候补线9包围的面积 (交叉剖面线部分)。面积通过检测由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和候补线 9包围的编织单位的数量求出。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图7(B)的交叉剖面线部分的面积比图7(A)的交叉剖面线部分的面积小。此面积越小,候补线9越近似于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对于全部的候补线9,求出了上述面积的结果,在图7(B)所示的候补线9中,在上述面积成为最小的情况下,特定部25将图7(B)的候补线9判断为最近似于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的近似线90。
[第二方法]
特定近似线的第二方法是使用动态时间伸缩法(Dynamic Time Warping:DTW)的方法。基于图8说明第二方法。
在图8中,将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和候补线9作为光滑的曲线表示。在DTW中,求出从候补线9的各点(由箭头表示的a~e)到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的各点(由箭头表示的f~j)的距离的总和。例如,在图8中,表示了从点c朝向点f、g、h、i、j拉的多个直线,将这些直线的长度加起来的结果是从点c到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的距离的总和。也求出从在候补线9中的其它点到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的距离。全部的距离的总和成为最小的候补线9是最近似于原始数据60的外形线的候补线9。因此,特定部25将上述总和成为最小的候补线9判断为近似线。
在DTW中的点的数量越多,近似线的特定精度越上升,但近似线的特定时间越长。使用者可以考虑特定精度和特定时间的平衡适当地选择点的数量。
特定部25使特定的近似线90显示在显示部4。如果使用者承认近似线90的使用,则特定部25将近似线90向第四作成部24输出。在使用者不承认近似线90的使用的情况下,特定部25可以以在第一方法中的面积或者在第二方法中的距离的总和小的顺序使候补线9显示在显示部4,反复让使用者选择可否使用。与本例不同,特定部25 也可以将上述面积或者距离的总和小的多个候补线9(包含近似线90) 显示在显示部4。使用者使用输入部1能从多个候补线9之中选择与自身的想像最接近的候补线9。此外,特定部25也可以不用经过使用者的承认将近似线90向第四作成部24输出。它们的设定最好以能适当变更的方式构成。
[第四作成部]
第四作成部24修正L尺寸的原始数据60(图2),以便成为与近似线90或者使用者选择的候补线9相同的外形线。其结果,能作成具有沿设计者的想像的外形线且适合于横编机的编织的L尺寸的修正数据。这样,在本例的编织设计系统100中,使用者仅修正S尺寸的原始数据6即可,不需要修正L尺寸的原始数据60。
[程序作成部]
程序作成部29基于设计数据作成用于使横编机进行编织的程序。在程序中,规定了实际的编织针的动作、滑架的移动及编织纱线的放出步骤等。程序经USB存储器等记录介质、有线或者无线等送给横编机。此程序也能用于编织物的模拟图像的作成。
《存储器》
存储器3具备存储原始数据的第一存储器31;存储线模块的第二存储器32;和存储使用者修正原始数据的外形线的修正数据的第三存储器33。在本例中,由存储器3的一部分的区域构成了各存储器31~ 33。当然,存储器3也能存储与编织物的设计有关的其它信息。
《效果》
根据本例的编织设计系统100,可以容易地作成具有沿设计者的想像的外形线且适合于由横编机进行的编织的设计数据。
<其它实施方式>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由第三作成部23作成用于候补线9的作成的线模块8的例子。与此相对,线模块8也可以由使用者作成。另外,线模块8也可以是使过去作成的线模块8读入到第二存储器32 中了的线模块。
在实施方式1的图5所示的线模块8中,以成为右肩上升的形状的方式配置了线块80~84。因此,使用此线模块8作成的候补线9(图 6)成为向右下侧凹陷的形状。与图5的例示不同,线模块8也可以从下方配置成线块80、线块84、线块83、线块82、线块81的顺序。在该情况下,候补线9成为向左上侧鼓起的形状。此外,线模块8也可以将线块80~84配置成S字状。在该情况下,候补线也形成为S字状。
符号的说明:
100:编织设计系统
1:输入部
2:编辑部
21:第一作成部
22:第二作成部
23:第三作成部
24:第四作成部
25:特定部
29:程序作成部
3:存储器
31:第一存储器
32:第二存储器
33:第三存储器
4:显示部
40:设计表
41:方格(编织单位)
5、50:型纸数据
6、60:原始数据(设计数据)
7:修正数据(设计数据)
7e:终端
7s:始端
8:线模块
80、81、82、83、84:线块
9:候补线
90:近似线
9e:终端
9s:始端。

Claims (4)

1.一种编织设计系统,该编织设计系统基于包含构成编织物的线圈的信息在内的设计数据作成用于使横编机编织上述编织物的程序,具备第一作成部和第一存储器,该第一作成部基于表示上述编织物的外形的型纸数据作成具有沿上述型纸数据的外形线的外形线的原始数据作为上述设计数据,该第一存储器存储上述原始数据,该编织设计系统的特征在于,还具备第二存储器、第二作成部和特定部,
该第二存储器存储线模块,该线模块是关于构成适合于编织的外形线的多个微小线和它们的排列顺序的信息;
该第二作成部基于上述线模块作成使上述各微小线的个数变化了的多个候补线;
该特定部对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和上述各候补线进行比较,将与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最近似的上述候补线特定为近似线。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编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存储使用者修正了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的修正数据的第三存储器和根据上述修正数据的外形线作成上述线模块的第三作成部。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记载的编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特定部求出由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和上述各候补线包围的面积,将该面积成为最小的上述候补线作为上述近似线。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记载的编织设计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特定部使用动态时间伸缩法求出与上述原始数据的外形线最近似的上述近似线。
CN202010535784.3A 2019-06-12 2020-06-12 编织设计系统 Active CN1120846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9258 2019-06-12
JP2019109258A JP7204583B2 (ja) 2019-06-12 2019-06-12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4617A true CN112084617A (zh) 2020-12-15
CN112084617B CN112084617B (zh) 2023-11-28

Family

ID=71083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35784.3A Active CN112084617B (zh) 2019-06-12 2020-06-12 编织设计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54080B1 (zh)
JP (1) JP7204583B2 (zh)
KR (1) KR102319183B1 (zh)
CN (1) CN1120846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0269B2 (ja) * 2020-02-06 2023-10-2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製品のグレーディング方法とグレーディング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45984A (ja) * 1989-03-20 1990-10-01 Fujitsu Ltd 線図形入力装置の直線近似方式
CN1470030A (zh) * 2000-10-18 2004-01-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设计系统
CN101802828A (zh) * 2007-09-10 2010-08-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设计装置和针织物设计方法及针织物设计程序
CN102817174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0929A (ja) * 1996-10-24 1998-05-19 New Redei:Kk 補整下着の製造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2666955B (zh) * 2009-11-26 2014-03-05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装置和设计方法
JP6120792B2 (ja) * 2014-03-18 2017-04-2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とニットデザイン方法
KR101990271B1 (ko) * 2014-06-23 2019-06-17 나이키 이노베이트 씨.브이. 신발 디자인 도구
WO2017183374A1 (ja) * 2016-04-22 2017-10-26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製品のグレーディング方法とグレーディング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45984A (ja) * 1989-03-20 1990-10-01 Fujitsu Ltd 線図形入力装置の直線近似方式
CN1470030A (zh) * 2000-10-18 2004-01-2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编织设计系统
CN101802828A (zh) * 2007-09-10 2010-08-11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物设计装置和针织物设计方法及针织物设计程序
CN102817174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针织设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4080A1 (en) 2020-12-23
KR102319183B1 (ko) 2021-10-28
KR20200142458A (ko) 2020-12-22
CN112084617B (zh) 2023-11-28
JP2020200559A (ja) 2020-12-17
JP7204583B2 (ja) 2023-01-16
EP3754080B1 (en) 2023-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1730B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knit products to be manufactured on a knitting machine
KR100684863B1 (ko) 니트 디자인 방법 및 장치
CN1867723B (zh) 刺绣数据生成装置、刺绣数据的生成方法
JPH0578960A (ja) ニツトデザイン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編成データの作成方法
US5754431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igning a tubular knitted fabric using a flat knitting machine
KR101356987B1 (ko) 니트 디자인 장치와 디자인 방법, 디자인 프로그램
US6895787B2 (en) Knit design method and apparatus
KR20060110874A (ko) 루프 시뮬레이션 장치와 그 방법 및 그 프로그램
JP4798239B2 (ja) 刺繍データ作成装置、刺繍データ作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刺繍データ作成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り可能な媒体
CN112084617B (zh) 编织设计系统
EP1652983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knit design
EP2921581B1 (en) Knit design system and knit design method
JP4875627B2 (ja) ボーダー柄のデザイン装置とデザイン方法とデザインプログラム
WO2007058123A1 (ja) ニットデザイン装置とニットデザイン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EP1614787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knit design
CN100441764C (zh) 编织设计方法及装置
JP2000027055A (ja) デザイン装置
CN116090201B (zh) 少梳经编针织物的仿真方法、装置及系统
Asor et al. A Parametric 3D Knitting Workflow for Punchcard Knitting Machines
JPH1133252A (ja) 刺繍データ処理装置及び記録媒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