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2786A - 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2786A
CN112082786A CN202010699462.2A CN202010699462A CN112082786A CN 112082786 A CN112082786 A CN 112082786A CN 202010699462 A CN202010699462 A CN 202010699462A CN 112082786 A CN112082786 A CN 1120827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emperature
air preheater
flue gas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94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2786B (zh
Inventor
杨海生
贾永会
张勇胜
马登卿
闫慧博
戴喜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Hebei Energ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106994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27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2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2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2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27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99/00Subject matter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G01M99/002Thermal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热力设备性能预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分别获取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和运行工况数据;根据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根据设计性能参数和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当运行工况数据中的实测出口烟气温度不大于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时,确定空气预热器的正常运行性能优于设计状态性能。本发明测算出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为电厂机组正常运行中准确评估空气预热器的性能提供可靠依据,且减少现场大量实际测试的工作量,便于现场实施。

Description

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力设备性能预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作为发电机组锅炉设备重要的换热器设备,承担着将锅炉排烟热量进行余热回收、提高锅炉运行效率的重要功能。随着电力机组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的工作性能越来越重要。以某一600MW机组为例,空气预热器出口排烟温度每提高10℃,将影响锅炉效率0.5个百分点,直接增加电厂发电煤耗约1.5g/kW·h。目前由于对于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的运行性能影响因素较多,例如进口烟气温度随时变化,空气流量与烟气流量也随负荷变化而变化,因此排烟温度与空气出口温度也处于随时变化的过程中,导致无法准确可靠地对空气预热器出口参数性能的预期应达值进行监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准确可靠地对空气预热器性能进行监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和运行工况数据;
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设计性能参数和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当所述运行工况数据中的实测出口烟气温度不大于所述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时,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正常运行性能优于设计状态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和运行工况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设计性能参数和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运行工况数据中的实测出口烟气温度不大于所述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时,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正常运行性能优于设计状态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获取的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得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然后根据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以及空气预热器的运行工况数据,测算出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再根据测算的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与正常运行下的空气预热器的实际测量出口烟气温度进行对比,从而得到空气预热器的运行性能。本实施例中测算出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为电厂机组正常运行中准确评估空气预热器的节能效果以及准确可靠实现设备状态监测提供了准确的基准数据,对发电机组正常运行中空气预热器的性能进行预测分析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且减少现场大量实际测试的工作量,便于现场实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设计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方法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确定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装置的示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详述如下。
步骤101,分别获取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和运行工况数据。
可选的,空气预热器可以为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本步骤中获取的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可以包括: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漏风量、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漏风量、空气预热器的总空气漏风量、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温度、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进口温度、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流量、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进口流量、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质量流量;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烟气温度、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出口温度,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出口温度,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以及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
本步骤中获取的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的运行工况数据可以包括: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气质量流量、空气预热器进口烟气温度、空气预热器进口一次风质量流量、空气预热器进口一次风温度、空气预热器进口二次风质量流量、空气预热器进口二次风温度、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漏风量、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漏风量以及空气预热器的总空气漏风量。
步骤102,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
可选的,如图2所示,本步骤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出口空气平均温度。
可选的,步骤201中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包括: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中的所述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漏风量、二次风漏风量、一次风进口温度和二次风进口温度,加权计算设计工况下空气漏风温度;根据所述设计状态下空气漏风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以及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中的设计状态下排烟温度对应的烟气焓值、设计状态下排烟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总空气漏风量以及进口烟气质量流量,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根据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以及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烟气温度-焓值计算方法,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即Tg15NL。
在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中的所述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漏风量、二次风漏风量、一次风进口温度和二次风进口温度,加权计算设计工况下空气漏风温度时,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51
加权计算设计工况下空气漏风温度;
其中,Tal表示设计工况下空气漏风温度,单位为℃,Wal1表示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漏风量,单位为kg/h,Wal2表示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漏风量,单位为kg/h,Tai1表示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温度,单位为℃,Tai2表示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进口温度,单位为℃。
在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时,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52
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
其中,hgTg15NL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烟气焓值,hgTg15表示设计状态下排烟温度对应的烟气焓值,Wal表示设计状态下总空气漏风量,Wg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haTg15表示设计状态时排烟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haTal表示设计状态下空气漏风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其中,haTal的角标Tal表示设计状态下空气漏风温度,Tal根据设计状态下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温度及二次风进口温度,并按相应的一次风漏风量、二次风漏风量作加权计算获得。
可选的,步骤201中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出口空气平均温度时,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53
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其中,Ta8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Wa1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流量,单位为kg/h,Wa2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进口流量,单位为kg/h。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61
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空气平均温度;
其中,Ta9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空气平均温度,单位为℃,Tao1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出口温度,单位为℃,Tao2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二次风出口温度,单位为℃。
步骤202,根据设计工况下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出口空气平均温度,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
可选的,步骤202中,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包括: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62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其中,V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Tg14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单位为℃,Tg15NL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单位为℃,Wg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单位为kg/h,Cg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单位为kJ/kg.℃,Wa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质量流量,单位为kg/h,Ca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单位为kJ/kg.℃;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63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
其中,X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
步骤203,根据所述第一温差比值和所述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
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比值和所述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包括: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71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
其中,U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
步骤204,根据所述换热特性系数,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和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换热特性系数,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和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包括: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72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73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其中,Uc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Ua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可选的,步骤202-步骤204中计算的空气预热器的特性参数,可以用于后续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参数计算。
步骤103,根据所述设计性能参数和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可选的,如图3所示,步骤103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根据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经进口空气流量加权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
可选的,根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的方法计算本步骤中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经进口空气流量加权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可以采用Ta8 p表示。
步骤302,根据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以及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所述加权进口空气平均温度,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可选的,本步骤中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可以根据图4中的以下步骤确定。
步骤401,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81
首先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其中,V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Wg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Wa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质量流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有实施例中,带上角标“p”的数据表示空气预热器的运行工况下的数据。
步骤402,根据Ta9 p=Ta8 p+Vp×(Tg14 p-Tg15NL p),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第一出口空气温度。
其中,Ta9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第一出口空气温度,Ta8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Tg14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Tg15NL p表示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步骤403,根据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以及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的所述出口烟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
步骤404,根据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
步骤405,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082
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三温差比值。
其中,V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三温差比值,Cg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Ca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
步骤406,根据Ta9 p'=Ta8 p+Vp'×(Tg14 p-Tg15NL p),计算运行工况下的第二出口空气温度。
其中,Ta9 p'表示运行工况下的第二出口空气温度。
步骤407,当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与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为与假定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所述第三温差比值为所求的所述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可选的,预设范围内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01的范围,即当ABS(Ta9 p'-Ta9 p)≤0.01时,则第二出口空气温度Ta9 p'为与假定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第三温差比值为所求的所述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继续执行步骤303。
步骤408,当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与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超出预设范围时,将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值替换为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后,重新执行运行工况空气平均比热容的计算步骤以及后续计算步骤,直到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可选的,当ABS(Ta9 p'-Ta9 p)>0.01时,需要将计算得到的第二出口空气温度Ta9 p'的值赋值给Ta9 p,并重新执行步骤404以及后续步骤,直到计算的ABS(Ta9 p'-Ta9 p)≤0.01,得到出口空气温度的最终值。
步骤303,根据所述运行工况数据、所述设计工况下的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和所述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
可选的,本步骤中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包括: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01
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
其中,Up表示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Uc p表示运行工况下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Ua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Ftg表示运行工况下烟气侧温度修正系数,Fta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侧温度修正系数,Rc表示运行工况下烟气侧流量修正系数,Ra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侧流量修正系数。
步骤304,根据所述第二温差比值、所述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
可选的,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02
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
其中,X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Tg15NL p'表示运行工况下新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可选的,根据Ta9 p”=Ta8 p+Vp×(Tg14 p-Tg15NL p'),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
其中,Ta9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
步骤305,当所述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与原假设出口烟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为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可选的,预设范围内可以为小于或等于0.01的范围,即检测ABS(Tg15NL p'-Tg15NL p)≤0.01是否满足,当ABS(Tg15NL p'-Tg15NL p)≤0.01满足时,则确定计算得到的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Tg15NL p'为运行工况下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即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烟气温度最终值,此时,计算得到的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Ta9 p”为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的最终值。
步骤306,当所述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与原假设出口烟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超出预设范围时,将所述新的出口烟气温度重新假定为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并进行重新计算,直到确定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可选的,当ABS(Tg15NL p'-Tg15NL p)≤0.01时,则将计算得到的Tg15NL p'的值赋值给Tg15NL p,并重新返回步骤302,重新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及后续步骤,直到计算的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满足ABS(Tg15NL p'-Tg15NL p)≤0.01得到最终的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烟气温度。
步骤307,根据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可选的,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11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
根据所述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以及根据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烟气温度-焓值计算方法,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其中,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22
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23
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这里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24
的角标Tg15NL p为根据步骤305计算得到的最终的运行工况下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烟气温度,Wal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总空气漏风量,Wg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25
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排烟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26
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实际空气漏风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
步骤308,根据设计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以及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以及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还需要计算得到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和二次风出口温度。
可选的,根据Tao2 p=Ta9 p”+(Tao2-Ta9)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其中,Tao2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Tao2表示设计工况下空气预热器二次风出口温度,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21
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其中,Tao1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Wa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总风量,Wa1 p、Wa2 p分别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流量、二次风进口流量。
步骤104,当所述运行工况数据中的实测出口烟气温度不大于所述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时,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正常运行性能优于设计状态性能。
可选的,在本步骤中,当测量的运行工况数据中的实际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烟气温度小于或者等于步骤103中计算得到的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则说明空气预热器的性能优于设计状态,反之,则说明空气预热器的性能劣于设计状态。
可选的,通过计算得到的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和二次风出口温度分别与空气预热器运行状态下实际测量得到的一次风出口温度和二次风出口温度进行对比,其结果也可以对空气预热器性能进行判定。
上述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通过获取的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得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然后根据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以及空气预热器的运行工况数据,测算出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再根据测算的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与正常运行下的空气预热器的实际测量出口烟气温度进行对比,从而得到空气预热器的运行性能。本实施例中测算出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为电厂机组正常运行中准确评估空气预热器的节能效果以及准确可靠实现设备状态监测提供了准确的基准数据,对发电机组正常运行中空气预热器的性能进行预测分析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且减少现场大量实际测试的工作量,便于现场实施。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装置的示例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获取模块501、计算模块502以及处理模块503。
获取模块501,用于分别获取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和运行工况数据;
计算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
所述计算模块502,还用于根据所述设计性能参数和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处理模块503,用于当所述运行工况数据中的实测出口烟气温度不大于所述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时,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正常运行性能优于设计状态性能。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502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时,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出口空气平均温度;
根据设计工况下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出口空气平均温度,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差比值和所述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
根据所述换热特性系数,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和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可选的,在所述计算模块502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时,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中的所述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漏风量、二次风漏风量、一次风进口温度和二次风进口温度,加权计算设计工况下空气漏风温度;
根据所述设计状态下空气漏风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以及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中的设计状态下排烟温度对应的烟气焓值、设计状态下排烟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总空气漏风量以及进口烟气质量流量,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
根据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以及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烟气温度-焓值计算方法,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502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时,可以用于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51
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
其中,hgTg15NL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烟气焓值,hgTg15表示设计状态下排烟温度对应的烟气焓值,Wal表示设计状态下总空气漏风量,Wg表示设计状态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haTg15表示设计状态时排烟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haTal表示设计状态下空气漏风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其中,haTal的角标Tal表示设计状态下空气漏风温度,Tal根据设计状态下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温度及二次风进口温度,并按相应的一次风漏风量、二次风漏风量作加权计算获得。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502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时,可以用于: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52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53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
其中,V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Ta8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Ta9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空气平均温度,Tg14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Tg15NL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Wg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Cg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Wa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质量流量,Ca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X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以上各符号均表示设计状态下的参数;
所述计算模块502根据所述第一温差比值和所述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时,可以用于: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61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
其中,U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
所述计算模块502根据所述换热特性系数,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和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时,可以用于: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62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63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其中,Uc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Ua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以上各符号均表示设计状态下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502根据所述设计性能参数和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时,可以用于:
根据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经进口空气流量加权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
根据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以及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所述加权进口空气平均温度,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根据所述运行工况数据、所述设计工况下的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和所述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温差比值、所述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
当所述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与原假设出口烟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为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当所述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与原假设出口烟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超出预设范围时,将所述新的出口烟气温度重新假定为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并进行重新计算,直到确定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根据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在所述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以及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
所述计算模块502根据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以及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所述加权进口空气平均温度,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时,可以用于: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71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其中,V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Wg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Wa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质量流量;
根据Ta9 p=Ta8 p+Vp×(Tg14 p-Tg15NL p),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第一出口空气温度;其中,Ta9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第一出口空气温度,Ta8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Tg14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Tg15NL p表示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根据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以及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的所述出口烟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
根据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81
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三温差比值;其中,V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三温差比值,Cg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Ca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
根据Ta9 p'=Ta8 p+Vp'×(Tg14 p-Tg15NL p),计算运行工况下的第二出口空气温度;其中,Ta9 p'表示运行工况下的第二出口空气温度;
当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与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为与假定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所述第三温差比值为所求的所述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当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与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超出预设范围时,将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值替换为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后,重新执行运行工况空气平均比热容的计算步骤以及后续计算步骤,直到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所述计算模块502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时,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91
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
其中,Up表示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Uc p表示运行工况下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Ua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Ftg表示运行工况下烟气侧温度修正系数,Fta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侧温度修正系数,Rc表示运行工况下烟气侧流量修正系数,Ra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侧流量修正系数。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502根据所述第二温差比值、所述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时,可以用于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192
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
其中,X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Tg15NL p'表示运行工况下新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根据Ta9 p”=Ta8 p+Vp×(Tg14 p-Tg15NL p'),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
其中,Ta9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
可选的,所述计算模块502根据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时,可以用于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201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并根据所述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以及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烟气温度-焓值计算方法,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其中,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203
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204
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Wal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总空气漏风量,Wg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205
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排烟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206
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实际空气漏风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
所述计算模块502根据设计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以及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以及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时,可以用于:
根据Tao2 p=Ta9 p”+(Tao2-Ta9)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其中,Tao2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Tao2表示设计工况下空气预热器二次风出口温度,
根据
Figure BDA0002592490150000202
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其中,Tao1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Wa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总风量,Wa1 p、Wa2 p分别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流量、二次风进口流量。
上述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装置,通过获取模块获取的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得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然后根据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以及空气预热器的运行工况数据,计算模块测算出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再根据测算的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与正常运行下的空气预热器的实际测量出口烟气温度进行对比,从而得到空气预热器的运行性能。本实施例中测算出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为电厂机组正常运行中准确评估空气预热器的节能效果以及准确可靠实现设备状态监测提供了准确的基准数据,对发电机组正常运行中空气预热器的性能进行预测分析评估提供可靠依据,且减少现场大量实际测试的工作量,便于现场实施。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600包括:处理器601、存储器60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0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6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603,例如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程序。所述处理器6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03时实现上述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1所示的步骤101至104,或者图2、图3、图4所示的步骤,所述处理器6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603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的功能,例如图5所示模块501至503的功能。
示例性的,所述计算机程序603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所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模块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02中,并由所述处理器601执行,以完成本发明。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模块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所述计算机程序603在所述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装置或者终端设备600中的执行过程。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603可以被分割成获取模块501、计算模块502以及处理模块503,各模块具体功能如图5所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终端设备60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601、存储器6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终端设备6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6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6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602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6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602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6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6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60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6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60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所述终端设备600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所述存储器6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终端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终端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别获取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和运行工况数据;
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
根据所述设计性能参数和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当所述运行工况数据中的实测出口烟气温度不大于所述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时,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正常运行性能优于设计状态性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包括:
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出口空气平均温度;
根据设计工况下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出口空气平均温度,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
根据所述第一温差比值和所述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
根据所述换热特性系数,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和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中的所述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漏风量、二次风漏风量、一次风进口温度和二次风进口温度,加权计算设计工况下空气漏风温度;
根据所述设计状态下空气漏风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以及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中的设计状态下排烟温度对应的烟气焓值、设计状态下排烟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总空气漏风量以及进口烟气质量流量,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
根据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以及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烟气温度-焓值计算方法,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包括: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21
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焓值;
其中,hgTg15NL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烟气焓值,hgTg15表示设计状态下排烟温度对应的烟气焓值,Wal表示设计状态下总空气漏风量,Wg表示设计状态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haTg15表示设计状态时排烟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haTal表示设计状态下空气漏风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其中,haTal的角标Tal表示设计状态下空气漏风温度,Tal根据设计状态下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温度及二次风进口温度,并按相应的一次风漏风量、二次风漏风量作加权计算获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包括: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22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31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
其中,V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一温差比值,Ta8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Ta9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空气平均温度,Tg14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Tg15NL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零漏风状态出口烟气温度,Wg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Cg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Wa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质量流量,Ca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X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以上各符号均表示设计状态下的参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差比值和所述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包括: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32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
其中,U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换热特性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换热特性系数,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和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包括: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33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34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
其中,Uc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Ua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以上各符号均表示设计状态下的参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计性能参数和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包括:
根据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经进口空气流量加权的进口空气平均温度;
根据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以及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所述加权进口空气平均温度,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根据所述运行工况数据、所述设计工况下的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和所述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温差比值、所述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
当所述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与原假设出口烟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范围内时,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为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当所述零漏风状态下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与原假设出口烟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超出预设范围时,将所述新的出口烟气温度重新假定为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并进行重新计算,直到确定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根据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在所述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之后,还包括:根据设计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以及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以及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以及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所述加权进口空气平均温度,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包括: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51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其中,V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Wg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Wa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空气质量流量;
根据Ta9 p=Ta8 p+Vp×(Tg14 p-Tg15NL p),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第一出口空气温度;其中,Ta9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第一出口空气温度,Ta8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加权进口空气平均温度,Tg14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Tg15NL p表示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根据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温度以及假定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的所述出口烟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
根据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加权进口空气平均温度以及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52
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三温差比值;其中,V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三温差比值,Cg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烟气平均比热容,Ca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空气平均比热容;
根据Ta9 p'=Ta8 p+Vp'×(Tg14 p-Tg15NL p),计算运行工况下的第二出口空气温度;其中,Ta9 p'表示运行工况下的第二出口空气温度;
当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与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为与假定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所述第三温差比值为所求的所述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当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与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超出预设范围时,将所述第一出口空气温度值替换为所述第二出口空气温度后,重新执行运行工况空气平均比热容的计算步骤以及后续计算步骤,直到确定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出口空气温度及空气侧与烟气侧的第二温差比值。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包括: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61
计算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
其中,Up表示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Uc p表示运行工况下烟气侧换热特性系数,Ua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侧换热特性系数,Ftg表示运行工况下烟气侧温度修正系数,Fta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侧温度修正系数,Rc表示运行工况下烟气侧流量修正系数,Ra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侧流量修正系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温差比值、所述运行工况下总换热特性系数,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包括: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71
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烟气温度;
其中,X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热端与冷端温差比值;Tg15NL p'表示运行工况下新的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
根据Ta9 p”=Ta8 p+Vp×(Tg14 p-Tg15NL p'),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
其中,Ta9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及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包括: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72
计算所述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并根据所述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以及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中烟气温度-焓值计算方法,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其中,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74
表示所述空气预热器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73
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零漏风状态空气预热器出口烟气温度对应的焓值,Wal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总空气漏风量,Wg p表示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进口烟气质量流量,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75
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排烟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76
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实际空气漏风温度对应的空气焓值;
所述根据设计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出口空气温度以及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新的出口空气温度,计算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以及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包括:
根据Tao2 p=Ta9 p”+(Tao2-Ta9)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其中,Tao2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二次风出口温度,Tao2表示设计工况下空气预热器二次风出口温度,
根据
Figure FDA0002592490140000081
计算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其中,Tao1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实际一次风出口温度,Wa p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总风量,Wa1 p、Wa2 p分别表示运行工况下空气预热器的一次风进口流量、二次风进口流量。
10.一种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空气预热器的设计工况数据和运行工况数据;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设计工况数据,计算设计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设计性能参数;
所述计算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设计性能参数和所述运行工况数据,计算运行工况下所述空气预热器的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
处理模块,用于当所述运行工况数据中的实测出口烟气温度不大于所述预期实际出口烟气温度时,确定所述空气预热器的正常运行性能优于设计状态性能。
CN202010699462.2A 2020-07-20 2020-07-20 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0827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9462.2A CN112082786B (zh) 2020-07-20 2020-07-20 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9462.2A CN112082786B (zh) 2020-07-20 2020-07-20 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2786A true CN112082786A (zh) 2020-12-15
CN112082786B CN112082786B (zh) 2022-07-22

Family

ID=73735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9462.2A Active CN112082786B (zh) 2020-07-20 2020-07-20 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27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8635A (zh) * 2022-01-11 2022-02-15 天津国能津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 空预器的性能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3273A (zh) * 2013-05-24 2013-09-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检测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性能的方法
CN104655673A (zh) * 2015-03-13 2015-05-27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换热性能在线诊断方法
CN104807500A (zh) * 2015-04-15 2015-07-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大型电站锅炉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性能检测方法
CN206755143U (zh) * 2017-05-02 2017-12-15 佛山市顺德金纺集团有限公司 蒸汽锅炉烟气排放热量回收装置
CN109357896A (zh) * 2018-09-27 2019-02-19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空预器运行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3273A (zh) * 2013-05-24 2013-09-2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检测电站锅炉空气预热器性能的方法
CN104655673A (zh) * 2015-03-13 2015-05-27 东北电力大学 一种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换热性能在线诊断方法
CN104807500A (zh) * 2015-04-15 2015-07-29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大型电站锅炉三分仓式空气预热器性能检测方法
CN206755143U (zh) * 2017-05-02 2017-12-15 佛山市顺德金纺集团有限公司 蒸汽锅炉烟气排放热量回收装置
CN109357896A (zh) * 2018-09-27 2019-02-19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空预器运行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48635A (zh) * 2022-01-11 2022-02-15 天津国能津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 空预器的性能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048635B (zh) * 2022-01-11 2022-05-03 天津国能津能滨海热电有限公司 空预器的性能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2786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3260B (zh) 光缆线路故障定位和检测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9357896B (zh) 空预器运行性能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082786B (zh) 发电机组空气预热器正常运行性能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0121708B (zh) 设计虚拟传感器的过程、对应的虚拟传感器、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5841046A (zh) 基于维纳过程的加速退化试验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2305485A (zh)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谐波电压测量误差修正方法及装置
CN111626360A (zh) 用于检测锅炉故障类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07137222A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generating an uncertainty value
CN116165547A (zh) 锂电池的电压计算与修正方法及系统、装置、存储介质
CN115169265B (zh) 基于数值分析的搅混系数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CN112730506A (zh) 一种评价空气预热器换热性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14705249B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污染物排放量监测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6298937A (zh) 锂电池放电显示soc的修正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625753B (zh) 用于计算直燃机能效参数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22939B (zh) 风电出力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10715B (zh) 一种风机非额定频率下空冷凝汽器的性能测算方法及装置
CN112730516B (zh) 一种冷却塔湿球温度逼近度实时监测方法及装置
CN116429968A (zh) 基于样本迁移的烟气含氧量预测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490263A (zh) 风电接入电力系统小干扰概率稳定分析的方法及系统
CN109684700A (zh) 燃气锅炉的能效曲线拟合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048635B (zh) 空预器的性能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8152617B (zh) 测量热电模块最大输出功率的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344369B (zh) 基于原值校验的凭证制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239364B (zh) 基于改进小波包能量曲率的斜拉桥损伤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3435070B (zh) 一种剪切增稠液的流变性能预测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