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2660A - 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2660A
CN112082660A CN202010739723.9A CN202010739723A CN112082660A CN 112082660 A CN112082660 A CN 112082660A CN 202010739723 A CN202010739723 A CN 202010739723A CN 112082660 A CN112082660 A CN 112082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infrared detector
piece
fixing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97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海玲
沈星
王立保
张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Gao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Gao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Gao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Gao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97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26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2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26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205Mechanical elements; Support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5/00Radiation pyrometry, e.g. infrared or optical thermometry
    • G01J5/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J5/06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effects of disturbing radiation;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changes in sensitivity
    • G01J5/061Arrangements for eliminating effects of disturbing radiation; Arrangements for compensating changes in sensitivity by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apparatus or parts thereof, e.g. using cooling means or thermosta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Phot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Optical Pulse Characteris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包括杜瓦外壳、绝缘子、吸气件、固定件和支架,吸气件包括吸气件主体和设置在吸气件主体的两端上的激活引针,固定件设置在支架上,且与支架固定连接,固定件用于夹持吸气件主体,支架固定设置在杜瓦外壳的内壁上,吸气件的一个激活引针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绝缘子固定设置在杜瓦外壳上,吸气件的另一个激活引针与绝缘子连接,其中,固定件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且所述固定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由于所述固定件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因此所述固定件无棱边,不易造成吸气件划伤,从而降低产生多余物的风险。

Description

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外探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红外探测器组件主要包括芯片、杜瓦组件和制冷器三大部分。红外探测器的杜瓦组件为芯片提供真空的工作环境。真空寿命是红外探测器杜瓦组件的重要可靠性指标。为确保红外探测器的真空可靠性,可在杜瓦组件内安装可激活的吸气件,所述吸气件为成柱状的吸气剂,当红外探测器组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可激活杜瓦组件内的吸气件,以吸附杜瓦内组件内部材料释放的气体,从而保证红外探测器的真空寿命,提高红外探测器的可靠性。
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红外探测器中的杜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传统的红外探测器杜瓦组件采用Ω型金属环110固定吸气件,并使吸气件沿杜瓦组件中的壳体的轴向设置,通过短路片120将多颗吸气件串联形成吸气件组,吸气件组两端的激活引针一个与绝缘子130连接,一个与L型支撑片140电连接,绝缘子130与杜瓦组件中的壳体连接,L型支撑片140与杜瓦组件中的壳体连接,如此可形成吸气件组与杜瓦组件中的壳体的激活导通回路。
传统的红外探测器杜瓦组件制作时,首先,用条状的Ω环夹持和固定吸气件;然后,将Ω环两侧用点焊工艺固定在杜瓦外壳的侧壁上;其次,将L型支撑片140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在杜瓦外壳的内壁上;再次,将L型支撑片140 与吸气件的一个激活引线焊接;之后,将吸气件的另外一个激活引线与绝缘子 130的金属电极焊接。
然而,Ω环存在棱边,而Ω环的棱边容易划伤吸气件,导致红外探测器出现多余物。并且,杜瓦组件的焊接流程复杂,且外壳体积小,不便于焊接操作。此外,吸气件激活过程中,热量直接辐射传递至芯片易导致芯片温度过高,进而易造成芯片性能失效。
因此,需对红外探测器进行改进,以避免吸气件被Ω环的棱边划伤导致红外探测器出现多余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的红外探测器中的吸气件易被Ω环的棱边划伤,导致红外探测器出现多余物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探测器,包括杜瓦外壳、绝缘子、吸气件、固定件和支架,所述吸气件包括吸气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吸气件主体的两端上的激活引针,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夹持吸气件主体,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杜瓦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吸气件的一个激活引针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绝缘子固定设置在所述杜瓦外壳上,所述吸气件的另一个激活引针与所述绝缘子连接,其中,所述固定件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且所述固定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托架和夹持部,所述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托架和所述夹持部形成一凹槽,所述吸气件主体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托架和所述夹持部配合用于夹持所述吸气件主体。
可选的,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弧形焊接片,所述弧形焊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焊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杜瓦壳体的内壁焊接,所述吸气件的一个激活引针通过缠绕并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可选的,所述弧形焊接片的数量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弧形焊接片为金属件。
可选的,所述支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杜瓦外壳的内壁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挡板包括U型件,自所述U型件的两端向所述U型件的两侧延伸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吸气件设置在所述U型件的U型槽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以及连接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吸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用于夹持所述固定件。
可选的,所述绝缘子包括绝缘子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子主体上的电极,所述吸气件一端的激活引针与所述电极焊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方法,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杜瓦外壳、绝缘子、吸气件、固定件和支架,所述固定件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且所述固定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吸气件包括吸气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吸气件主体的两端上的激活引针,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将吸气件嵌入固定件中,以通过固定件夹持吸气件;将吸气件的一个激活引针通过缠绕并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将支架焊接至杜瓦外壳上;将吸气件的另一个激活引针与绝缘子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由于所述固定件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因此所述固定件无棱边,不易造成吸气件划伤,从而降低产生多余物的风险。
其次,挡板与支架本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杜瓦外壳的内壁的一侧,这样当所述吸气件激活时,可通过挡板阻挡热量直接传递给芯片,从而起到保护芯片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红外探测器中的杜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红外探测器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红外探测器的左视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杜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部分杜瓦组件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部分杜瓦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0-Ω型金属环;120-短路片;130-绝缘子;140-L型支撑片。
210-杜瓦外壳;220-绝缘子;230-吸气件;231-吸气件主体;232-激活引针;
240-固定件;241-托架;242-夹持部;
250-支架;251-支架本体;252-弧形焊接片;260-挡板;261-U型件;262- 安装通孔;263-第一挡板;264-第二挡板;265-焊接孔;266-第一板件;267-第二板件;268-连接件;
300-制冷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探测器。参考图2、图3、图4、图5和图6,图2 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红外探测器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红外探测器的左视图,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杜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部分杜瓦组件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部分杜瓦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杜瓦组件和制冷器 300,所述杜瓦组件和所述制冷器300固定连接。
参考图4、图5和图6,所述杜瓦组件包括杜瓦外壳210、绝缘子220、吸气件230、固定件240和支架250。所述吸气件230包括吸气件主体231和设置在所述吸气件主体231的两端上的激活引针232。所述固定件240设置在所述支架250上,且与所述支架250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240用于夹持吸气件主体 231。所述支架250固定设置在所述杜瓦外壳210的内壁上。所述吸气件230的一个激活引针232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250上。所述绝缘子220固定设置在所述杜瓦外壳210上,所述吸气件230的另一个激活引针232与所述绝缘子220 连接。
具体的,所述固定件240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且所述固定丝的两端分别与支架250固定连接。由于所述固定件240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因此所述固定件240无棱边,不易造成吸气件230划伤,从而降低产生多余物的风险。
所述固定件240包括托架241和夹持部242,所述托架24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250上,所述托架241和所述夹持部242形成一凹槽,所述吸气件主体231 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托架241和夹持部242配合用于夹持吸气件主体231。当所述吸气件230嵌入所述固定件240形成的凹槽后,可通过调整两个夹持部 242使托架241和夹持部242与吸气件230的表面相接触,提高固定件240夹持吸气件230的稳定性。
参考图4、图5和图6,所述固定件240包括两根固定丝。两根固定丝平滑弯曲成两组托架241和夹持部242。每组托架241和夹持部242中,所述夹持部 2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夹持部242的一端分别与托架241相接,两个所述夹持部242的另一端为自由端。
所述固定丝为金属丝。
所述夹持部242呈耳状,所述托架241呈弧状。
所述支架250包括支架本体251和弧形焊接片252,所述弧形焊接片252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251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焊接片252的另一端与所述杜瓦壳体的内壁焊接。所述吸气件230的一个激活引针232通过缠绕并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251上。
参考图4、图5和图6,所述弧形焊接片252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支架本体251和弧形焊接片252为金属件。
所述支架本体251包括第一板件266和第二板件267,以及连接第一板件 266和第二板件267的连接件268。所述支架本体251呈U型。所述连接件268 位于U型的底部。
参考图4、图5和图6,所述支架250还包括挡板260,所述挡板260与所述支架本体251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251背离所述杜瓦外壳210的内壁的一侧。如此,当所述吸气件230激活时,可通过挡板260阻挡热量直接传递给芯片,从而起到保护芯片的作用。
参考图4和图6,所述挡板260包括U型件261,自所述U型件261的两端向U型件261的两侧延伸的第一挡板263和第二挡板264。所述吸气件230 设置在所述U型件261的U型槽中,所述第一挡板263和第二挡板264与所述支架本体251固定连接。如此,可减小挡板260、支架本体251、吸气件230和固定件240所占用的空间。
参考图5,所述第一挡板263和所述第二挡板264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266 和第二板件267固定连接,例如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240 和所述吸气件230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266和第二板件267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挡板263和所述第二挡板264之间,所述第一板件266和第二板件267用于夹持所述固定件240。如此,可通过第一板件266和第二板件267限定所述夹持部242的位置,以避免夹持部242张开,可提高固定件240夹持吸气件230的稳定性。
参考图4和图5,所述第一板件266和第二板件267的边缘与所述固定件 240相抵触,具体与所述托架241和夹持部242连接处相抵触。
所述第一挡板263和第二挡板264与所述第一板件266和第二板件267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挡板263和第二挡板264上还开设有焊接孔 265,所述挡板260与所述支架本体251的焊接位置位于所述焊接孔265中。
所述U型件261上开设有安装通孔262,所述固定丝的两端穿过所述安装通孔262,并通过在安装通孔262处焊接的方式与所述U型件261固定连接。
所述挡板260为金属件。
所述绝缘子220包括绝缘子220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子220主体上的电极,所述吸气件230一端的激活引针232与所述绝缘子220主体上的电极焊接。所述杜瓦外壳210的内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绝缘子220主体插设在所述通孔内。
所述杜瓦外壳210呈圆柱状。所述杜瓦外壳210的材质为金属。
参考图4、图5和图6,所述绝缘子220、吸气件230、固定件240和支架 250的数量为两个。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方法。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杜瓦外壳210、绝缘子220、吸气件230、固定件240和支架250,所述固定件240 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且所述固定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250固定连接,所述吸气件230包括吸气件主体231和设置在所述吸气件主体231的两端上的激活引针232。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吸气件230嵌入固定件240中,以通过固定件240夹持吸气件230;
将吸气件230的一个激活引针232通过缠绕并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250上;
将支架250焊接至杜瓦外壳210上;
将吸气件230的另一个激活引针232与绝缘子220连接。
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将吸气件230安装到杜瓦外壳中210时,仅需将吸气件230嵌入固定件240中,以通过固定件240夹持吸气件230;然后,将吸气件230的一个激活引针232通过缠绕并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250 上;然后,将支架250固定在杜瓦外壳210上;之后将吸气件230的另一个激活引针232与绝缘子220连接即可;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安装过程可简化吸气件230的安装过程,并且避免在狭窄的空间内多次焊接,便于焊接操作。
上述实施中,所述吸气件可为呈柱状、管状、杯状或者其它形状的吸气剂,只要吸气剂可被固定件夹持即可,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杜瓦外壳、绝缘子、吸气件、固定件和支架,所述吸气件包括吸气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吸气件主体的两端上的激活引针,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用于夹持吸气件主体,所述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杜瓦外壳的内壁上,所述吸气件的一个激活引针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绝缘子固定设置在所述杜瓦外壳上,所述吸气件的另一个激活引针与所述绝缘子连接,其中,所述固定件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且所述固定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托架和夹持部,所述托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托架和所述夹持部形成一凹槽,所述吸气件主体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托架和所述夹持部配合用于夹持所述吸气件主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弧形焊接片,所述弧形焊接片的一端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焊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杜瓦壳体的内壁焊接,所述吸气件的一个激活引针通过缠绕并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焊接片的数量为两个。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弧形焊接片为金属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架本体背离所述杜瓦外壳的内壁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U型件,自所述U型件的两端向所述U型件的两侧延伸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吸气件设置在所述U型件的U型槽中,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支架本体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以及连接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吸气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用于夹持所述固定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包括绝缘子主体和设置在所述绝缘子主体上的电极,所述吸气件一端的激活引针与所述电极焊接。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探测器包括杜瓦外壳、绝缘子、吸气件、固定件和支架,所述固定件采用固定丝平滑弯曲而成,且所述固定丝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吸气件包括吸气件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吸气件主体的两端上的激活引针,所述红外探测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将吸气件嵌入固定件中,以通过固定件夹持吸气件;
将吸气件的一个激活引针通过缠绕并焊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将支架焊接至杜瓦外壳上;
将吸气件的另一个激活引针与绝缘子连接。
CN202010739723.9A 2020-07-28 2020-07-28 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20826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9723.9A CN112082660A (zh) 2020-07-28 2020-07-28 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9723.9A CN112082660A (zh) 2020-07-28 2020-07-28 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2660A true CN112082660A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35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9723.9A Pending CN112082660A (zh) 2020-07-28 2020-07-28 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26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9907A (zh) * 2021-05-24 2021-09-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杜瓦外壳上焊件的焊接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463A (zh) * 2002-06-27 2004-04-28 舱壁玻璃公司 将吸气剂定位在容器里的固定夹和用于真空系统的容器
CN201209968Y (zh) * 2008-04-24 2009-03-18 黄鸣 一种吸气剂卡子
CN201364160Y (zh) * 2009-03-09 2009-12-16 重庆航天新世纪卫星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激光陀螺吸气剂支架
CN101706323A (zh) * 2009-11-18 2010-05-1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探测器杜瓦内吸气剂的安装结构及实现方法
CN201711071U (zh) * 2010-06-23 2011-01-19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吸气剂支架结构
CN110887569A (zh) * 2019-11-04 2020-03-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吸气剂组件、杜瓦组件及其装配方法、红外探测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92463A (zh) * 2002-06-27 2004-04-28 舱壁玻璃公司 将吸气剂定位在容器里的固定夹和用于真空系统的容器
CN201209968Y (zh) * 2008-04-24 2009-03-18 黄鸣 一种吸气剂卡子
CN201364160Y (zh) * 2009-03-09 2009-12-16 重庆航天新世纪卫星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激光陀螺吸气剂支架
CN101706323A (zh) * 2009-11-18 2010-05-12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红外探测器杜瓦内吸气剂的安装结构及实现方法
CN201711071U (zh) * 2010-06-23 2011-01-19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八研究所 吸气剂支架结构
CN110887569A (zh) * 2019-11-04 2020-03-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吸气剂组件、杜瓦组件及其装配方法、红外探测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99907A (zh) * 2021-05-24 2021-09-17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杜瓦外壳上焊件的焊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2660A (zh) 红外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EP3675237B1 (en) Secondary battery comrpsising a top clamping plate
JP5475715B2 (ja) センサ
EP4353098A1 (en) Aerosol generat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assembly therefor
JP2004031357A (ja) 閉じた真空系内において容器の断面形状によらずに容器内にゲッタを位置決めするための保持クランプならびに閉じた真空系用の特に集熱管といったガラス容器
CN213989116U (zh) 电芯和二次电池
CN215539185U (zh) 自动居中定位底板结构及其滤芯装置及空气过滤器
CN210489836U (zh) 一种叠层陶瓷天线
CN212062666U (zh) 一种具有新型安装结构的吸顶天线
CN112067141A (zh) 一种红外探测器
CN216123276U (zh) 一种固定支架及电子设备
CN209859906U (zh) 一种带有旋转式手柄的熔断器
CN220233733U (zh) 一种负离子释放器支架
CN214704888U (zh) 一种圆柱式烟雾探测器
CN216347242U (zh) 一种风机支架及包括其的冷柜
CN216905725U (zh) 一种导热垫的定位工具
CN220834785U (zh) 一种吸气剂模块
CN212182261U (zh) 管状保险丝以及电子元件保护装置
CN220368159U (zh) 电子连接组件
CN216846558U (zh) 一种安装法兰及测温系统
CN219419454U (zh) 保护支架和电池
CN212361056U (zh) 一种汽车管路的固定支架
CN216116066U (zh) 一种新型惯性冲击传感器
CN218427992U (zh) 一种气动磁铁吸附定位装配治具
CN217703180U (zh) 一种管箍固定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Li

Inventor after: Cheng Hailing

Inventor after: Shen Xing

Inventor after: Wang Libao

Inventor after: Zhang Lifang

Inventor before: Cheng Hailing

Inventor before: Shen X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Libao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f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