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1644A -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1644A
CN112051644A CN202010901757.3A CN202010901757A CN112051644A CN 112051644 A CN112051644 A CN 112051644A CN 202010901757 A CN202010901757 A CN 202010901757A CN 112051644 A CN112051644 A CN 112051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adapter
connector plug
locking structure
adapt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175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1644B (zh
Inventor
李秀鹏
彭尚军
李媛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175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16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51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164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2462 priority patent/WO2022041708A1/zh
Priority to EP21859557.7A priority patent/EP4194912A4/en
Priority to JP2023513574A priority patent/JP2023539259A/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1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1644B/zh
Priority to US18/176,424 priority patent/US20230280542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5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with an intermediate part, e.g. adapter, receptacle, linking two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47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 G02B6/3849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with means preventing fibre end damage, e.g. recessed fibre surfaces using mechanical protective elements, e.g. caps, hoods, sealing membran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69Mounting ferrules to connector body, i.e. plu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69Mounting ferrules to connector body, i.e. plugs
    • G02B6/387Connector plugs comprising two complementary members, e.g. shells, caps, covers, locked togeth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1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using grooves to align ferrule en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9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astening connecting plugs and sockets, e.g. screw- or nut-lock, snap-in, bayonet type
    • G02B6/3893Push-pull type, e.g. snap-in, push-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8Patch-cords; Connector arrangements in the system or in the box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所述光纤适配器包括:适配器本体,所述适配器本体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插接;第一锁持结构,所述第一锁持结构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第二锁持结构配合以将所述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固定;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连接至所述适配器本体,且所述按压件能够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持结构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解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良好的适应空间有局限性的场景设置,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Description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光纤传输凭借其高带宽、低电磁干扰等独有的优良特性,逐渐被广泛应用在以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为代表的接入网中。而在光纤到户网络建设中,连通中心机房(central office,CO)的配线光缆能够与连通用户终端设备的入户光缆在分纤盒实现对接,以进行光信号的传输。
基于入户光缆不仅需能实现与配线光缆和用户终端设备的可靠连接,且还需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室外环境的考虑,光纤预连接产品逐步应用在光纤到户系统中。光纤预连接产品是指在工厂中将入户段光缆成端,即在入户段光缆的两端做好光纤连接器插头,并进行光学、机械、环境等性能测试。在入户段光缆的待连接设备上也做好与光纤连接器插头相匹配的光纤适配器。
目前,光纤适配器与光纤连接器插头的锁紧方式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导致在部分空间局限的场景中,操作困难。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能够良好的适应空间有局限性的场景设置,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所述光纤适配器包括:
适配器本体,所述适配器本体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插接;
第一锁持结构,所述第一锁持结构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第二锁持结构配合以将所述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固定;
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连接至所述适配器本体,且所述按压件能够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持结构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解锁。
通过设置第一锁持结构,能够使第一锁持结构与光纤连接器插头上的第二锁持结构因直接接触,而可配合将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进行固定,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的锁持。而通过设置按压件,能够使按压件通过按压力而驱动第一锁持结构与光纤连接器插头上的第二锁持结构解锁,进而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的解锁。
由此,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能够采用直插按压型的锁紧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需要较大操作空间的旋转型锁紧方式,一方面能够大大减小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装配和拆卸时需要的操作空间,从而能够良好的适应空间有局限性的场景设置,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另一方面锁紧及拆卸时只需工作人员进行直插和按压的操作,操作简单省时,无需像传统旋转锁紧方式一样旋动多圈,能够有效避免因工作人员手工拧紧力的大小不一而造成锁紧效果一致性差和经长时间振动后易松脱的问题产生,连接的可靠性强。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适配器本体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并连通所述第一插槽;
所述安装槽包括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相对所述第二槽壁靠近所述第一插槽的插接口设置,所述第一锁持结构具有弹性并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槽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锁持结构为具有弹性的弹性结构,其能够弹性连接至第一槽壁,从而能够依靠弹性变形而与第二锁持结构锁持或解锁。示例性地,第一锁持结构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锁持结构对称设置,由此,可使锁紧力分布更加均匀,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脱离。另外,第一锁持结构也可以与适配器本体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设计能够减少工艺步骤,保证光纤适配器整体的强度。
或者,所述第一锁持结构穿设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第一锁持结构能够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安装槽移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持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槽壁且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槽壁的一端,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插槽内延伸而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呈夹角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二槽壁的表面为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的第二配合面抵接。
具体而言,第一部分连接于第一槽壁且沿轴向方向延伸,第二部分弯折连接于第一部分远离第一槽壁的一端,且第二部分朝向第一插槽内延伸而与第一部分呈夹角设置。也即为,第二部分沿与轴向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示例性地,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呈钝角设置,使得第一锁持结构呈现类似“厂”的形状。此形状的设置有利于后续按压件驱动第一锁持结构发生弹性变形,方便省力。
另外,至少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插槽内,从而在光纤连接器插头伸入光纤适配器时,能够更为便捷的与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第二锁持结构接触进而实现光纤适配器与光纤连接器插头的锁持动作,同时也能够在驱动按压件滑动时,按压件施力于第一锁持结构,而使第一锁持结构与第二锁持结构分离而实现光纤适配器与光纤连接器插头的解锁动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锁持结构包括移动部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弯折连接于所述移动部的一端;
所述移动部穿设于所述安装槽,且能够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安装槽移动,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所述按压件抵接;
所述移动部朝向所述插芯套筒的表面为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的第二配合面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部为第一锁持结构中穿设于安装槽的部分,移动部沿径向方向延伸,且移动部能够沿径向方向相对安装槽滑动,以与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第二锁持结构抵接或脱开。接触部为第一锁持结构中位于适配器本体外部,且能够与滑动组件和按压件抵接的部分,接触部沿轴向方向延伸。由此,第一锁持结构可以大体呈现倒“L”形。示例性地,第一锁持结构可以为穿设于安装槽且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安装槽滑动的锁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面垂直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
由此,可根据第一锁持结构的具体设计而具体选择,灵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件套设并滑动连接至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内表面;
所述按压件包括按压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一端,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侧,所述滑动部能够相对所述第一插槽滑动,以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抵压而驱使所述第二锁持结构张开。
可以理解的是,按压部为位于适配器本体外部,能够供工作人员施力的部分。当工作人员施力于此部分时,能够使按压件受力而整体在第一插槽内滑动。滑动部为位于适配器本体内部,且能够在第一插槽内相对第一插槽滑动的部分。此部分能够通过施加于按压部的按压力的驱动,而被带动在第一插槽内朝向容置空间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抵压第一锁持结构而使第一锁持结构发生弹性变形,即向外张开而与第二锁持结构脱开,进而实现与第二锁持结构解锁的动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适配器本体设有第一止挡结构,所述滑动部设有第二止挡结构,所述第一止挡结构与所述第二止挡结构配合,以防止所述按压件从所述适配器本体设有第一插槽的插接口的一端移出所述适配器本体。
由此,能够将按压件止档于适配器本体,避免按压件与适配器本体脱开,提高按压件与适配器本体的连接可靠性。示例性地,第一止档结构为卡孔,可用于与第二止档结构卡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适配器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连接至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所述滑动组件用于在未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时防止所述第一锁持结构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解锁。
由此,滑动组件能够在未相对适配器本体滑动时,始终与第一锁持结构抵接,从而能够通过滑动组件压紧第一锁持结构的设置,有效将第一锁持结构与第二锁持结构脱开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可靠性强。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套筒和弹性件,所述滑动套筒套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围并与所述按压件抵持,所述滑动套筒用于在所述按压件的推力作用下沿远离所述按压件的方向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所述滑动套筒和所述适配器本体共同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弹性件的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并弹性抵持所述滑动套筒和所述适配器本体。
由此,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锁持结构的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套筒的内表面具有接触区和与所述接触区连接的凹陷区,所述凹陷区位于所述滑动套筒朝向所述按压件的一端,所述接触区用于在所述滑动套筒未相对适配器本体滑动时压紧所述第二锁持结构,所述凹陷区用于在所述滑动套筒沿远离所述按压件的方向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时为所述第二锁持结构提供产生弹性变形的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套筒未相对适配器本体滑动的状态下,接触区压紧第一锁持结构,凹陷区与第一锁持结构错位设置,从而能够防止第一锁持结构受力弹开,其中,滑动套筒未相对适配器本体滑动的状态可以为光纤连接器插头未插入光纤适配器时的状态,也可以为光纤连接器插头已经与光纤适配器装配到位的状态。而当滑动套筒相对适配器本体滑动的状态下,接触区与第一锁持结构错位设置,凹陷区运动到第一锁持结构的上方,并能够为第一锁持结构提供产生弹性变形的空间,以使第一锁持结构与第二锁持结构脱开。示例性地,滑动套筒相对适配器本体滑动可以为滑动套筒沿远离按压件的方向相对适配器本体滑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件的内表面设有弹性结构,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设有挡块,所述弹性结构用于通过所述挡块的带动使所述按压件沿靠近所述适配器本体的方向滑动,而带动所述滑动套筒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
由此,当光纤连接器插头插入光纤适配器时,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挡块先接触弹性结构,从而通过驱动弹性结构而带动按压件整体向适配器本体的方向滑动一段距离。又因按压件与滑动套筒抵接,从而按压件被带动而移动时,能够向滑动套筒施加一个推力,推动滑动套筒沿远离按压件的方向相对适配器本体滑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按压件均套设并滑动连接至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按压件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抵接,所述按压件的一端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凸伸,所述按压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持结构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径向方向移动而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脱开。
由此,解锁操作简单可行,能实现较小空间内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拔插动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挡板,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滑动套筒,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所述滑动套筒套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弹性件外围并收容至少部分所述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持所述挡板和所述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能够朝向或背向所述挡板滑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部朝向所述按压件的表面为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面用于与所述按压件的表面形成斜面配合;和/或,
所述接触部朝向所述滑动套筒的表面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面用于与所述滑动套筒的表面形成斜面配合。
可以理解的是,斜面配合的设置使得第一锁持结构与按压件之间以及第一锁持结构与滑动组件之间均能够快速对准,不仅降低了对接难度,而且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对接的紧密性。示例性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可以均为平面,也可以均为弧面,也可以为平面和弧面的组合。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插槽的内壁设有导向键,所述导向键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导向键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导向结构配合,从而能够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相对光纤适配器转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适配器还包括插芯套筒,所述插芯套筒固定至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一插槽连通,所述插芯套筒用于收容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插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插芯组件,所述插芯组件包括插芯;
所述壳体包括主轴,所述主轴包括轴体和第二锁持结构,所述轴体内设有沿所述轴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设光纤,所述插芯用于与所述光纤的纤芯连接;
所述第二锁持结构位于所述轴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锁持结构用于与如上所述的光纤适配器的第一锁持结构配合以将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光纤适配器固定,还用于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按压件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解锁,以使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光纤适配器脱开。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轴体的外表面设置第二锁持结构,能够使第二锁持结构与光纤适配器上的第一锁持结构因直接接触,而可配合将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进行固定。由此,轴体的外表面能够直接形成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表面,相较于传统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会在主轴外再套设手柄套的外径尺寸较大的情况,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径尺寸能够被相应减小,从而相应的使与之适配的光纤适配器的外径尺寸被进一步减小。也即为,此设置能够有效减小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所占用的空间大小,能够在应用光纤适配器的通信设备的有限空间里,相较于传统的设计而能够布置更多插接并固定光纤适配器的插口。换言之,能够布置更多起着光纤连接端口作用的光纤适配器,从而在通信设备紧张的空间布局内使得光纤连接端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兼顾了通信设备的高性能和小型化的需求,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持结构为沿所述轴体的周向方向绕设于所述轴体的外表面的环状凸台;或者,
所述第二锁持结构为沿所述轴体的周向方向设于所述轴体的外表面的弧状凸台。
由此,当第二锁持结构为沿轴体的周向方向设于轴体的外表面的弧状凸台时,弧状凸台部分环绕轴体的外表面设置。示例性地,第二锁持结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锁持结构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形式受力的均匀性好、平衡性佳。
而两个第二锁持结构可以对称位于椭圆形的两个圆弧形弯道处,从而使得每一第二锁持结构均可呈现圆弧状凸台的形状,此时,每一圆弧状凸台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或者,两个第二锁持结构也可以对称位于椭圆形的两个直道处,从而使得每一第二锁持结构均可呈现椭圆弧状凸台的形状。
基于此,将第二锁持结构设置成为弧状凸台,能够贴合轴体的外表面的柱面形状,加工比较简便,且无需耗费更多材料即可形成能够与光纤适配器的第一锁持结构配合的第二锁持结构,能够有效的减少物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背向所述插芯的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背向所述插芯的表面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的第一配合面抵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锁持结构背向外框套的表面与轴向方向垂直设置,而第二配合面与第二锁持结构背向外框套的表面之间形成夹角,也即为第二配合面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换言之,第二配合面为与第二锁持结构背向外框套的表面倾斜设置的斜面。相应地,光纤适配器的第一锁持结构的第一配合面也为倾斜设置的斜面。由此,第二配合面和第一配合面之间的配合为斜面配合。斜面配合的设置使得第二锁持结构与第一锁持结构能够快速对准,不仅降低了两者的对接难度,而且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对接的紧密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背向所述插芯的表面为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垂直于所述轴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的第一配合面抵接。
由此,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配合面是斜面还是非斜面进行选择,灵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外框套,所述外框套套设于所述插芯的外周并固定至所述主轴朝向所述插芯的一端,所述外框套朝向所述主轴的端面与所述主轴的端面对接,以使所述外框套的外表面与所述主轴的外表面拼接形成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表面,所述主轴的外表面为所述轴体的外表面。
由此,外框套的外表面与主轴的外表面拼接形成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外框套的外表面与主轴的外表面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外框套的外表面与主轴的外表面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也可以包括外框套的外表面与主轴的外表面相互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外框套的外表面与主轴的外表面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时,外框套朝向主轴的端面与主轴的端面对接,从而使得外框套的外表面和主轴的外表面无隙连接,可靠性佳,美观性强。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沿着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延伸,并用于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导向键配合。
由此,导向结构能够在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的插接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引导光纤连接器插头顺利与光纤适配器插接。示例性地,第一导向结构可以从前框套的前端面延伸至前框套的后端面。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框套远离所述主轴的一端为所述外框套的前端,所述插芯远离所述插芯底座的一端为所述插芯的前端;所述插芯的前端内缩于所述外框套的前端。
由此,外框套的前端相对插芯组件的前端凸伸,即,外框套的前端面在轴向方向上相对插芯组件的前端面凸伸,插芯组件的前端面被外框套的内表面包围。基于此,外框套能够在周转、运输、以及与光纤适配器插拔的过程中,实现对于插芯组件的前端面的保护,使得插芯组件能够在外框套的保护作用下而免受磕碰、撞击以及灰尘的干扰,能够保持自身的洁净和安全,从而在后续与对端连接器插头的插芯组件进行插接时,保证光信号能够稳定、可靠的在两者之间进行传输。
或者,所述插芯的前端的端面与所述外框套的前端的端面齐平。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结构为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的槽结构,所述槽结构未贯穿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由此,一方面,导向结构能够与光纤适配器上的导向键嵌合并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以支撑光纤适配器上的相应结构。另一方面,导向结构能够引导光纤适配器上的导向键与之插接,进而阻止壳体旋转,从而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相对光纤适配器转动。
或者,所述槽结构贯穿所述壳体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结构包括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位于所述外框套,所述第二导向结构位于所述主轴,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和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对接,共同用于与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导向键配合。
由此,能够限制光纤连接器插头在光纤适配器内转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向结构背向所述第二导向结构的一端和/或所述第二导向结构朝向所述第一导向结构的一端形成倒角,所述倒角用于为所述光纤适配器的导向键提供导向作用。
倒角能够使第一导向结构和/或第二导向结构的外端形成喇叭形扩口的形状,其中,第一导向结构的外端指的是第一导向结构靠近外框套的前端面的一端。由此,倒角的设置能够为第一导向结构提供一定的容错空间,即使光纤适配器上的相应结构没有对准第一导向结构的中心,也可在倒角的导向作用下滑入第一导向结构内,当工作人员将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插接时,又可以利用倒角的导向作用使第一导向结构对准光纤适配器上的相应结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插接效率和插接成功率,能够更有效的保护光纤连接器插头不被损坏。
示例性地,倒角可以为倒直角,倒直角的结构加工更为简单和方便,喇叭形扩口的外端开口可以设置的相对较大,从而使导向范围进一步增大。示例性地,单边倒角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范围可以在0°-90°的范围内。例如,可将单边倒角的倾斜角度设置为10°、15°、30°等。倾斜角度的角度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或者,倒角也可以为倒圆角,倒圆角没有棱边,表面更为平滑,可有效防止对光纤适配器上的相应结构造成磨损,安全性强。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位于所述外框套和所述插芯组件之间,并收容部分所述插芯组件;
所述插芯组件还包括插芯底座,所述插芯固定于所述插芯底座的一端;
所述固定套一端固定至所述外框套,所述固定套的另一端固定至所述插芯底座。
由此,固定套能够收容插芯和部分插芯底座,进一步保证插芯组件安装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另外,固定套即能够与插芯组件固定连接,又能够与外框套固定连接,从而外框套和插芯组件之间能够通过固定套的连接而相对固定,有效防止插芯组件在外框套内沿周向转动和沿轴向移动。由此,固定套的设置能够适应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芯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插芯和所述插芯底座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间隙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插芯抵靠,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插芯底座抵靠。
由此,弹性件弹性抵持于插芯和插芯底座之间,从而在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插芯和插芯底座能够保持张紧,即使受到长时间的振动,插芯与插芯底座也不易松脱,有利于增强插芯组件的长期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框套的内表面设有卡孔或卡槽,所述固定套的外表面设有卡勾,所述卡勾和所述卡孔或所述卡槽配合,以将所述固定套与所述外框套固定连接,进而能够通过固定套与插芯组件的连接关系,限制插芯组件沿轴向的移动和沿轴向的转动,保证插芯组件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示例性地,卡勾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勾对称设置,且每一卡勾均与外框套的一个卡孔(或卡槽)配合卡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套朝向所述主轴的端面与所述外框套朝向所述主轴的端面共面并共同形成对接面,所述对接面与所述主轴的端面对接。
由此,固定套能够与主轴精密对接,保证与主轴贴合,提高与主轴连接的紧密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远离所述插芯组件的一端为所述主轴的尾端,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光纤和套设于所述光纤的光纤固定组件,所述光纤固定组件固定至所述主轴的尾端,以将所述光纤与所述通孔插接。
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光纤需与主轴紧密的连接以保证不会松动,而主轴的头端已经与前框套固定,由此,光纤固定组件固定至主轴的尾端,以进一步确保光纤与主轴的固位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提高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结构的布局合理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的尾端设有贯穿所述主轴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且与所述通孔连通的灌胶孔,所述灌胶孔用于供胶水注入,以将所述主轴与所述光纤固定。
由此,能够进一步保证主轴和光纤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热缩套管及尾套,所述固定座套设且固定至所述主轴的尾端,所述热缩套管套设且搭接主轴的尾端和光纤,所述热缩套管密封所述灌胶孔,所述尾套套设于所述热缩套管的外围,且所述尾套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
由此,光纤固定组件能够有效确保光纤与主轴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包括纤芯、包裹在所述纤芯外围的包层及包裹在所述包层外围的外层,部分所述纤芯伸出所述包层以与所述插芯连接,部分所述外层形成具有多条缝隙的加强段,多条所述缝隙用于供经所述灌胶孔注入的胶水流过以使所述胶水固定所述加强段和所述主轴。
可以理解的是,部分纤芯伸出包层,用以与插芯连接。部分外层形成具有多条缝隙的加强段,具有多条缝隙的加强段呈现栅栏形状,并围设在包层的外围。多条缝隙用于供经灌胶孔注入的胶水流过以使胶水固定加强段和主轴的内表面,进而能够将光纤与主轴固定,增加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抗拉强度。示例性地,加强段的材质可以为芳纶、钢丝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FRP)。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还包括防尘帽,所述防尘帽套设于所述插芯外,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主轴。
可以理解的是,可拆卸连接的设置结构简单,能够无需借助专用工具即可快速将防尘帽从主轴上拆卸和安装,有效提高防尘帽与主轴的连接效率。
由此,在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未连接前,即光纤连接器插头处于周转、运输等情况时,防尘帽可连接于主轴,从而使防尘帽封闭包覆在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的连接处,起到保护外框套和主轴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外界的异物、水气、灰尘等进入光纤连接器插头内而对光纤连接器造成损坏,使光纤连接器插头与光纤适配器的连接处保持洁净,达到IP68的防护等级。而当需要连接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时,将防尘帽从主轴上拆下即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主轴,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防尘帽和/或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光纤适配器。
由此,一方面,可在防尘帽连接于主轴时,夹设于防尘帽和主轴之间,以用于密封防尘帽,使得防尘帽与主轴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另一方面,可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于光纤适配器时,夹设于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之间,以用于密封光纤适配器,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由此,密封圈能够兼顾密封防尘帽和光纤适配器的双重作用,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如上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如上所述的光纤适配器,所述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插接。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外壳和如上所述的光纤适配器,所述外壳设有插孔,所述光纤适配器设置在所述插孔位置以与所述外壳连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孔排列成一排,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数量与所述插孔的数量相同而也为多个,并一对一而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插孔位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孔呈至少两排的排列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数量与所述插孔的数量相同而也为多个,并一对一而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插孔位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如上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用于与所述光纤适配器插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光配线网与局端机房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通信设备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通信设备的对端连接器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的连接器组件的一种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又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11是图7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外框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7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7所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装配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第二锁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17是图7所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插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7所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插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7所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7所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21是图7所示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光纤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光纤适配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24是图22所示的光纤适配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25是图22所示的光纤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装配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28是图26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装配时的另一种剖面示意图;
图29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1是图30所示的按压件的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的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所示的第一锁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图35所示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光纤适配器装配时的一种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地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通信设备可应用至FFTx系统,FFTx系统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FF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FFTC(fiber to the curb,光纤到路边)、FTTP(fiber to the premises,光纤到驻地)、FTTN(fiber to the node orneighborhood,光纤到节点)、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办公室)、FTTSA(fiberto the servicearea,光纤到服务区)。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以通信设备应用至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FTTH)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光纤到户系统包括局端机房设备﹙optical line terminal,OLT﹚、用户终端设备(optical network terminal,ONT)和光配线网(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ODN)。
光配线网作为光纤到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局端机房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的光传输物理通道。光配线网可由光纤光缆、光连接器、光分路器及安装连接这些器件的光纤配线设备等组成。具体而言,光配线网包括馈线段光缆、光缆分配点、配线段光缆、用户接入点和入户段光缆。馈线段光缆作为光配线网的主干光缆,连接于局端机房设备和光纤分配点之间,能够实现光信号的长距离覆盖。配线段光缆连接于光纤分配点和用户接入点之间,能够对馈线段光缆的沿途用户区域进行光纤的就近分配。入户段光缆连接于用户接入点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能够实现光纤入户。
可以理解的是,入户段光缆连接于用户接入点的节点设备和用户终端设备之间,以实现与配线段光缆的接续和光纤入户。在实际情况下,出于成本考虑,在用户接入点的节点设备上预置室外型光纤适配器,以及在入户段光缆的端头处预置室外型光纤连接器插头的室外预连接方案被逐步应用在光纤到户系统中。由此,仅需将入户段光缆的光纤连接器插头插入到用户接入点的节点设备的光纤适配器中就能共同构成即插即用的光纤预连接产品。
基于此,光纤预连接产品一方面能够在无需开启用户接入点的节点设备的盒体、无需使用耗时较长的熔接机对入户段光缆进行熔接的基础上方便快捷的完成入户段光缆的布放,实现入户段光缆与配线段光缆和用户终端设备的可靠连接,操作简便,施工难度较低。另一方面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室外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消除光纤网络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对光纤链路造成的损伤或安全影响,充分保证光纤入入户系统的安全,减少现场施工所需的时间和物料成本。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信设备具备光纤预连接产品的使用性能,操作简单且耗时较少,能够在室外应用场景中实现即插即用。以下将以通信设备为光配线网中用户接入点的节点设备为例而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通信设备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光纤分纤箱(fiberaccess terminal,FAT)、光缆接头盒(splitting and splicing closure,SSC)等ODN设备。
请结合参阅图2和图3,通信设备1000包括外壳1100、适配器组件1200、室内连接器组件1300和室外连接器组件1400。适配器组件1200固定于外壳1100,室内连接器组件1300收容于外壳1100内部,室外连接器组件1400位于外壳1100外部,且室外连接器组件1400和室内连接器组件1300能够通过适配器组件1200的连接而实现对插,进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应当理解,室内连接器组件1300和室外连接器组件1400的区别在于各自使用场景的不同,室内连接器组件1300可理解为位于外壳1100内部而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能够有效将外界灰尘、水汽等隔绝。室外连接器组件1400可理解为位于外壳1100外部而处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内,需具备较佳的环境适应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
具体而言,外壳1100包括盒体1110和盖合于盒体1110上的顶盖1120,外壳1100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插孔1130,插孔1130可排列为一排设置于盒体1110或顶盖1120,或,插孔1130可排列为多排而设置于盒体1110,或顶盖1120,或盒体1110和顶盖1120。示例性地,可呈一排而排列设置于盒体1110,或者,可呈两排,两排中的一排排列设置于盒体1110,两排中的另一排排列设置于顶盖1120。
适配器组件1200包括多个光纤适配器200,光纤适配器200的数量与插孔1130的数量相同,每一光纤适配器200均通过一个插孔1130而固定于盒体1110,且部分收容于盒体1110的内部,部分位于盒体1110的外部。由此,每一光纤适配器200均能够对应设置在相应插孔1130的位置处,实现一个光纤适配器200与一个插孔1130对应设置的目的。
室内连接器组件1300包括多个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多个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均收容于外壳1100内。另外,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数量与光纤适配器200的数量相同,从而使得每一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均能与对应的一个光纤适配器200位于盒体1110内部的部分插接。
室外连接器组件1400包括多个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数量与光纤适配器200的数量相同,从而使得每一室外连接器插头均能从外壳1100的外部与对应的一个光纤适配器200位于外壳1100外部的部分插接。
可以理解的是,光纤适配器200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适配和一个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适配的开口,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和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分别插接在光纤适配器200的两个开口中,使得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和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在光纤适配器200中对接,即实现两个需要连接的光纤端面对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信号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
由此,各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和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能够分别从外壳1100的内部和外部,与各固定于外壳1100的光纤适配器200插接,进而使得每一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均能和对应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实现对插。即,一个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一个光纤适配器200和一个对端连接器插头300能够共同构成一个连接器组件400,以实现一条光信号的链路传输。
请结合参阅图4、图5和图6,具体而言,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包括插头本体310和收容于插头本体310内的插芯组件320,插芯组件320包括用于实现对接的插芯330和弹性抵持于插头本体310和插芯330之间的弹簧340,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具体结构不做严格限制。
由于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各光纤适配器200的架构相同,如下将以其中一个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与其配合的光纤适配器200的三种不同结构的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细节架构展开描述。
第一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详细描述如下。
请结合参阅图7-图10,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包括壳体10、插芯组件20、固定套30、光纤40及光纤固定组件50。插芯组件20位于壳体10内部且靠近壳体10的端部设置,用于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对接而实现光信号的耦合。固定套30位于壳体10和插芯组件20之间,用于将插芯组件20与壳体10稳固固定,限制插芯组件20沿轴向的移动和沿周向的转动,保证插芯组件2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光纤40的主体位于壳体10外部以起到走线连接的光网传输作用,光纤40的端部伸入壳体10内部而与插芯组件20连接,以为后续光信号的传输做准备,进而能够通过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连接作用而使该光纤40与其他光纤40实现接续、直通、分歧和保护等功能。光纤固定组件50套设于壳体10外部,用于将光纤40与壳体10稳固固定,保证光纤40不会因振动而与壳体10松脱,提高光纤40的安装稳固性。
为方便理解,下面对本实施例光纤连接器插头100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轴向方向:可以理解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等同于插芯组件20和光纤40的延伸方向,即位于壳体10内的光纤40的尾端延伸至光纤40的前端再继续延伸至插芯组件20前端的方向,等同于壳体10的延伸方向。
周向方向:可以理解为环绕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
径向方向: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方向。
套筒状:套在长条状物体的外表面,起保护、加强固定或连接作用,具有套筒状的元件包括筒状(或管状)外壳,外壳内部为中空空间,筒状(或管状)外壳的两个端面均设开口,长条状物体可以通过这两个开口进入或穿过套筒状元件。套筒状元件包括两个端面和连接在两个端面之间的外表面(也可称为外周面)。套筒状元件的轴向方向为从其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延伸的方向,其周向方向为环绕外表面的方向,轴向方向为从内表面向外表面垂直延伸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垂直于其轴向方向。
请参阅图7,壳体10包括外框套11和主轴12,外框套11固定于主轴12的一端,且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与主轴12的外表面128拼接形成壳体10的外表面,也即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外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与主轴12的外表面128拼接的情况,可以包括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与主轴12的外表面128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的情况,也可以包括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与主轴12的外表面128相互靠近、两者之间存在小缝隙的情况。当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与主轴12的外表面128连接、两者之间无缝隙时,外框套11朝向主轴12的端面与主轴12的端面对接,从而使得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和主轴12的外表面128无隙连接,可靠性佳,美观性强。
请结合参阅图8、图10和图11,外框套11呈套筒状,包括前端111和后端112。外框套11的前端111为外框套11远离主轴12的一端,也为壳体10的最前端。外框套11的后端112为外框套11朝向主轴12的一端,其与主轴12连接。示例性地,可在外框套11的后端112设置卡槽119,主轴12朝向外框套1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块(图未示),定位块卡持在卡槽119内,以实现外框套11与主轴12的固定连接,并在周向方向上定位外框套11和主轴12,防止外框套11相对主轴12旋转。
外框套11的前端111的端面113(以下简称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设有开口1131,开口1131能够显露出插芯组件20,方便插芯组件20后续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组件20进行插接,其中,显露出插芯组件20指的是工作人员正对目视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至少能够看到插芯组件20的部分结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外框套11的前端111相对插芯组件20的前端凸伸,即,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在轴向方向上相对插芯组件20的前端面凸伸,插芯组件20的前端面被外框套11的内表面115包围。由此,外框套11能够在周转、运输、以及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拔的过程中,实现对于插芯组件20的前端面的保护,使得插芯组件20能够在外框套11的保护作用下而免受磕碰、撞击以及灰尘的干扰,能够保持自身的洁净和安全,从而在后续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组件20进行插接时,保证光信号能够稳定、可靠的在两者之间进行传输。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与插芯组件20的前端面平齐。
请结合参阅图8和图1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设有缺口117,缺口117自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向主轴12的方向延伸,且缺口117还沿径向方向贯穿外框套11的内表面115和外表面116。由此,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呈现未封闭的环状形态,同时,如图8所示,使得外框套11的前端111可大体呈现镜像“C”的形状。
由于外框套11的前端111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前端,而在外框套11的前端111设置缺口117,能够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前端呈现适宜插接的凹凸形态,从而可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接时,相对于平整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前端形态,更能良好的适应光纤适配器200的内部空间,避免因光纤适配器200内部空间的局限性而导致连接的松脱,提高插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示例性地,缺口1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缺口117对称设置在外框套11的前端111,对称设置的形态使得外观套在插接时所受力能够较为均匀和平衡,外框套11整体的强度高,能够将因力不均衡而导致连接失效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呈现封闭的环状形态,例如,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可呈现圆环形。
请结合参阅图9、图10和图11,外框套11的内表面115设有卡孔118(或卡槽),卡孔118(或卡槽)用于与固定套30的外表面的卡勾303配合,以将固定套30与外框套11固定,进而通过固定套30与插芯组件20的连接关系,限制插芯组件20沿轴向方向的移动和沿周向方向的转动,保证插芯组件2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示例性地,卡孔118(或卡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孔118(或卡槽)对称设置,且每一卡孔118(或卡槽)均为贯穿外框套11的内表面115和外表面的通孔(通槽)。
需说明的是,卡孔118(或卡槽)的位置位于外框套11的中部位置,此中部位置指的是位于前端面113和后端面114之间的位置,可代表前端面113和后端面114的中心位置,也可代表靠近前端面113的位置,也可代表靠近后端面114的位置。将卡孔118(或卡槽)设于外框套11的中部位置,能够使得外框套11的后端112的位置可相应的设计成为封闭结构。一方面能够有效避免传统设计中,因外框套11的后端112设计有较长的缺口117而使外框套11的后端112的结构为非封闭结构,而导致的外框套11结构较为松散的问题发生,能够有效强化外框套11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将卡孔118(或卡槽)开设在外框套11的中部位置,由于卡接结构的便利性和中部位置的稳定性,卡孔118(或卡槽)的尺寸仅需能满足与固定套30卡接即可,即,能够将卡孔118(或卡槽)的尺寸设计的相对较小,从而使得外框套11的强度和韧性得以保证,避免在安装时发生断裂。
请参阅图11,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设有第一导向结构13,第一导向结构13沿轴向方向延伸,第一导向结构13能够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的插接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引导光纤连接器插头100顺利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第一导向结构13可以从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延伸至外框套11的后端面114。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结构13可以从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延伸至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的任一位置,其中,此任一位置可以是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上位于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和外框套11的后端面114之间的中间位置,也可以是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上靠近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的位置,还可以是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上靠近外框套11的后端面114的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制。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结构13可以为凹设在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的槽结构,或者,第一导向结构13也可以为凸设于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凸台结构,第一导向结构1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导向结构13的结构形态和数量进行设计,灵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以下将以第一导向结构13为凹设在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的槽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第一导向结构13为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向内凹陷形成的槽结构,且第一导向结构13未贯穿外框套11的内表面115。一方面,第一导向结构13能够与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例如光纤适配器200的导向键290)嵌合并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以支撑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另一方面,第一导向结构13能够引导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与之插接,进而阻止外框套11旋转,从而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相对光纤适配器200转动。示例性地,第一导向结构13的槽口可与前端面113的缺口117连通,从而能够进一步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接提供醒目的提醒作用。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结构13贯穿外框套11的内表面115和外表面116。
基于上述描述,设置第一导向结构13能够使外框套11具备醒目的提醒和引导作用,从而便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对准,使得两者的插接成功率提高,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组件20因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误插而被多次碰撞导致损伤、失效的问题发生,有效调高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阅11,为了便于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对准第一导向结构13,可在第一导向结构13的外端形成倒角131,使第一导向结构13的外端形成喇叭形扩口的形状,其中,第一导向结构13的外端指的是第一导向结构13靠近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的一端。由此,倒角131的设置能够为第一导向结构13提供一定的容错空间,即使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没有对准第一导向结构13的中心,也可在倒角131的导向作用下滑入第一导向结构13内,当工作人员将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插接时,又可以利用倒角131的导向作用使第一导向结构13对准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插接效率和插接成功率,能够更有效的保护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不被损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倒角131可以为倒直角,倒直角的结构加工更为简单和方便,喇叭形扩口的外端开口可以设置的相对较大,从而使导向范围进一步增大。示例性地,单边倒角131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范围可以在0°-90°的范围内。例如,可将单边倒角13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10°、15°、30°等。倾斜角度的角度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倒角131也可以为倒圆角,倒圆角没有棱边,表面更为平滑,可有效防止对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造成磨损,安全性强。
基于上述描述,本实施例的外框套11的前端面113能够保护插芯组件20的前端面,外框套11的内表面115能够通过与固定套30的连接而实现对插芯组件20的限位,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具有第一导向结构13并且能够与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配合而限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转动,外框套11的后端面114能够与主轴12的端面实现对接而使两者之间能够相互定位。由此,外框套11的结构设置能够适应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另外,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直接形成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外观结构,能够有效缩减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零件数量,有利于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小型化。
以上对壳体10的外框套11进行了详细描述,以下将对壳体10的另一核心部件主轴12进行具体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7、图8、图10和图12,本实施例中,主轴12呈套筒状,包括头端121和尾端122。主轴12的头端121为朝向外框套11的一端,并与外框套11的后端112固定,具体为主轴12的头端121的端面123与外框套11的后端面114对接。主轴12的尾端122为远离外框套11的一端,也为壳体10的最后端,其能够与光纤40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主轴12包括轴体125和第二锁持结构126。为方便说明,本实施例定义的主轴12的头端121等同于轴体125的头端,主轴12的尾端122等同于轴体125的尾端。另外,本实施例定义的主轴12的内表面127指的是轴体125的内表面,主轴12的外表面128指的是承载第二锁持结构126的表面,即轴体125的外表面,而不是第二锁持结构126的外表面。
请结合参阅图12和图13,主轴12内设有沿轴向方向延伸的通孔129,且通孔129贯穿主轴12的头端121的端面123和轴体125的尾端122的端面124,通孔129可用于容置固定套30、插芯组件20及光纤40,从而能够通过紧凑的空间设计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合理化布局和小型化趋势。
主轴12的内表面127设有第一限位结构1271,第一限位结构1271用于与插芯组件20的第二限位结构配合,以限制插芯组件20沿轴向方向的移动,防止插芯组件20从主轴12内脱出。
示例性地,第一限位结构1271可以为通孔129的孔壁形成的轴肩。具体而言,通孔129可包括共轴线的第一通孔1291和第二通孔1292,第一通孔1291为自主轴12的头端121的端面123向主轴12的尾端122的端面124延伸的孔类结构,第二通孔1292为自主轴12的尾端122的端面124向主轴12的头端121的端面123延伸的孔类结构,且第二通孔1292与第一通孔1291相互连通。另外,第二通孔1292的孔径尺寸大于第一通孔1291的孔径尺寸,由此,在第一通孔1291和第二通孔1292的连接处,因第二通孔1292和第一通孔1291之间孔径尺寸的变化,能够形成第一限位结构1271,以供第二限位结构222抵靠,第一限位结构1271的存在使得主轴12无需增加额外的部件即可对插芯组件20进行定位安装,操作简便且连接可靠。
请结合参阅图12、图13和图14,第二锁持结构126位于轴体125的外表面,即位于主轴12的外表面128,第二锁持结构126用于与光纤适配器200的第一锁持结构230配合以将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固定。
通过在轴体125的外表面设置第二锁持结构126,能够使第二锁持结构126与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第一锁持结构230因直接接触,而可配合将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进行固定。由此,轴体125的外表面能够直接形成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外表面,相较于传统的光纤连接器插头会在主轴外再套设手柄套的外径尺寸较大的情况,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外径尺寸能够被相应减小,从而相应的使与之适配的光纤适配器200的外径尺寸被进一步减小。也即为,此设置能够有效减小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所占用的空间大小,能够在应用光纤适配器200的通信设备1000的有限空间里,相较于传统的设计而能够布置更多插接并固定光纤适配器200的插孔1130。换言之,能够布置更多起着光纤连接端口作用的光纤适配器200,从而在通信设备1000紧张的空间布局内使得光纤连接端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兼顾了通信设备1000的高性能和小型化的需求,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锁持结构126需与光纤适配器200的第一锁持结构230配合,即第二锁持结构126位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待插入光纤适配器200的部分。也即为,第二锁持结构126位于主轴12的头端121。而为了便于主轴12插入而使第二锁持结构126顺利与光纤适配器200的第一锁持结构230配合,主轴12具有第二锁持结构126的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需与光纤适配器200的横截面形状适配。示例性地,由于光纤适配器200的横截面形状大体呈现椭圆形,主轴12具有第二锁持结构126的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也可大体呈现椭圆形。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锁持结构126为沿轴体125的周向方向设于轴体125的外表面的弧状凸台,弧状凸台部分环绕轴体125的外表面设置。示例性地,第二锁持结构12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锁持结构126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形式受力的均匀性好、平衡性佳。
而两个第二锁持结构126可以对称位于椭圆形的两个圆弧形弯道处,从而使得每一第二锁持结构126均可呈现圆弧状凸台的形状,此时,每一圆弧状凸台所对应的圆心角小于180°。或者,两个第二锁持结构126也可以对称位于椭圆形的两个直道处,从而使得每一第二锁持结构126均可呈现椭圆弧状凸台的形状。
由此,将第二锁持结构126设置成为弧状凸台,能够贴合轴体125的外表面的柱面形状,加工比较简便,且无需耗费更多材料即可形成能够与光纤适配器200的第一锁持结构230配合的第二锁持结构126,能够有效的减少物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锁持结构126为沿轴体125的周向方向绕设于轴体125的外表面的环状凸台。示例性地,环状凸台可为椭圆形状凸台。
基于上述描述,主轴12具有第二锁持结构126的位置处的横截面形状能够充分适配光纤适配器200的横截面形状,从而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对插时,两者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能够得以增强。
请结合参阅图12、图13和图15,本实施例中,第二锁持结构126背向外框套11的表面1261设有凸起1262,凸起1262包括第二配合面1263,第二配合面1263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背向外框套11的表面1261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夹角,第二配合面1263用于与第一锁持结构230的第一配合面233抵接。示例性地,第二配合面1263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背向外框套11的表面1261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锁持结构126背向外框套11的表面1261与轴向方向垂直设置,而第二配合面1263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背向外框套11的表面1261之间形成夹角,也即为第二配合面1263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换言之,第二配合面1263为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背向外框套11的表面1261倾斜设置的斜面。相应地,光纤适配器200的第一锁持结构230的第一配合面233也为倾斜设置的斜面。由此,第二配合面1263和第一配合面233之间的配合为斜面配合。斜面配合的设置使得第二锁持结构126与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够快速对准,不仅降低了两者的对接难度,而且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对接的紧密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主轴12的头端121和外框套11在未与光纤适配器200连接前均处于开放状态而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为了防止外界的灰尘、水汽等进入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内部,以及在与光纤适配器200连接时进入光纤适配器200内部。请参阅图16,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还可包括防尘帽60,防尘帽60套设于外框套11的外部和主轴12的头端121,并可拆卸连接于主轴12。可拆卸连接的设置结构简单,能够无需借助专用工具即可快速将防尘帽60从主轴12上拆卸和安装,有效提高防尘帽60与主轴12的连接效率。
由此,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未连接前,即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处于周转、运输等情况时,防尘帽60可连接于主轴12,从而使防尘帽60封闭包覆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的连接处,起到保护外框套11和主轴12的作用,从而能够防止外界的异物、水气、灰尘等进入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内而对光纤连接器插头100造成损坏,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的连接处保持洁净,达到IP68的防护等级。而当需要连接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时,将防尘帽60从主轴12上拆下即可。
示例性地,可在防尘帽60的内表面设置内螺纹61,并在主轴12的外表面128设置外螺纹1281,外螺纹1281位于主轴12的头端121,从而使得防尘帽60与主轴12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结构简单,并且还具有较强的锁紧性能,能够使防尘帽60与主轴12紧密连接。另外,外螺纹1281还可靠近轴体125的第二锁持结构126设置,其中,靠近可以包括两者无隙连接的情况,也可以包括两者之间具有小缝隙的情况。由此,在防尘帽60与主轴12连接时,防尘帽60还可与第二锁持结构126朝向外框套11的表面1264抵接,进一步提高防尘帽60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主轴12的外表面128设有密封槽1282,密封槽1282为在主轴12的外表面128环绕一周的弧形槽结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还包括密封圈70,密封圈70套设于密封槽1282。一方面,可在防尘帽60连接于主轴12时,夹设于防尘帽60和主轴12之间,以用于密封防尘帽60,使得防尘帽60与主轴12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另一方面,可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连接于光纤适配器200时,夹设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之间,以用于密封光纤适配器200,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由此,密封圈70能够兼顾密封防尘帽60和光纤适配器200的双重作用,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12,主轴12的外表面128设有第二导向结构14,第二导向结构14沿轴向方向延伸。第二导向结构14与第一导向结构13对接,以形成设置在壳体10外表面的导向结构15,并共同用于与光纤适配器200的相应结构(例如光纤适配器200的导向键290)配合,限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在光纤适配器200内转动。换言之,第二导向结构14能够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的插接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引导光纤连接器插头100顺利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向结构14可以从主轴12的头端121的端面123延伸至密封槽1282,且与密封槽1282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向结构14可以为凹设在主轴12的外表面128的槽结构,或者,第二导向结构14也可以为凸设于主轴12的外表面128凸台结构,第二导向结构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两个及两个以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二导向结构14的结构形态和数量进行设计,灵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以下将以第二导向结构14为凹设在主轴12的外表面128的槽结构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向结构14为主轴12的外表面128向内凹陷形成的槽结构,且第二导向结构14未贯穿主轴12的内表面127。一方面,第二导向结构14能够与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例如光纤适配器200的导向键290)嵌合并具备一定的承载力以支撑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另一方面,第二导向结构14能够引导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与之插接,进而阻止主轴12旋转,从而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相对光纤适配器200转动。示例性地,第二导向结构14的槽口可与第一导向结构13连通,从而能够进一步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接提供醒目的提醒作用。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向结构14贯穿主轴12的内表面127和外表面128。
基于上述描述,设置第二导向结构14能够使主轴12具备醒目的提醒和引导作用,从而便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对准,使得两者的插接成功率提高,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组件20因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误插而被多次碰撞导致损伤、失效的问题发生,有效调高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对准第二导向结构14,可在第二导向结构14的外端形成倒角141,使第二导向结构14的外端形成喇叭形扩口的形状,其中,第二导向结构14的外端指的是第二导向结构14靠近外框套11的后端面114的一端。由此,倒角141的设置能够为第二导向结构14提供一定的容错空间,即使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没有对准第二导向结构14的中心,也可在倒角141的导向作用下滑入第二导向结构14内,当工作人员将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插接时,又可以利用倒角141的导向作用使第二导向结构14对准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插接效率和插接成功率,能够更有效的保护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不被损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倒角141可以为倒直角,倒直角的结构加工更为简单和方便,喇叭形扩口的外端开口可以设置的相对较大,从而使导向范围进一步增大。示例性地,单边倒角141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范围可以在0°-90°的范围内。例如,可将单边倒角14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10°、15°、30°等。倾斜角度的角度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严格限定。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倒角141也可以为倒圆角,倒圆角没有棱边,表面更为平滑,可有效防止对光纤适配器200上的相应结构造成磨损,安全性强。
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12,主轴12的外表面128还设有贯通主轴12的外表面128和内表面127的灌胶孔16,灌胶孔16位于主轴12的尾端122并用于供胶水注入,以将主轴12与光纤40固定。而主轴12的尾端122还能够与光纤固定组件50固定,从而使得光纤固定组件50固定于主轴12的尾端122且压覆在灌胶孔16上时,能够起到密封灌胶孔16,保证主轴12具备良好密封性能的作用,同时,主轴12与光纤固定组件50的固定连接还能够使得主轴12通过光纤固定组件50的连接作用,进一步实现与光纤40的稳固固定。
示例性地,可在主轴的外表面128设置外螺纹1283,并在光纤固定组件50的内表面设置内螺纹511,从而使得光纤固定组件50与主轴12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结构简单,并且还具有较强的锁紧性能,能够使主轴12与光纤固定组件50紧密连接。
由此,沿主轴12的头端121至主轴12的尾端122方向,主轴12的内表面127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1271,轴体125的外表面依次设置第二导向结构14、密封槽1282、用于与防尘帽60连接的外螺纹1281、第二锁持结构126、用于与光纤固定组件50连接的外螺纹1283和灌胶孔16。
基于上述描述,本实施例的主轴12的头端121的端面123能够与外框套11对接,主轴12的内表面127能够收容固定套30、插芯组件20和光纤40,且还能通过第一限位结构1271与插芯组件20的第二限位结构222的配合而实现对插芯组件20的限位,主轴12的外表面128具有能够与外框套11的第一导向结构13配合而共同限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转动的第二导向结构14、能够使防尘帽60或光纤适配器200具备良好密封性能的密封槽1282、能够与防尘帽60可拆卸连接的外螺纹1281、能够与光纤适配器200的第一锁持结构230锁持的第二锁持结构126、能够固定光纤固定组件50的外螺纹1283,以及能够供胶水注入而与光纤40固定的灌胶孔16。由此,主轴12的结构设置能够适应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另外,主轴12的外表面128直接形成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外观结构,能够有效缩减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零件数量,有利于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小型化。
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中位于前端部分的为外框套11,而位于后端部分的为主轴12。通过两者之间的配合,使得壳体10能够呈现美观大方的外观结构,并且,还可将插芯组件20、固定套30和光纤40收容于其中,以下将依次对插芯组件20、固定套30和光纤4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0和图13,插芯组件20包括插芯21、插芯底座22和弹性件23。插芯21固定于插芯底座22的一端,且与插芯底座22之间形成间隙24,弹性件23位于间隙24内,且弹性件23的一端与插芯21抵靠,弹性件23的另一端与插芯底座22抵靠。也即为,弹性件23弹性抵持于插芯21和插芯底座22之间,从而在弹性件23的弹力作用下,插芯21和插芯底座22能够保持张紧,即使受到长时间的振动,插芯21与插芯底座22也不易松脱,有利于增强插芯组件20的长期可靠性。
而插芯21和弹性件23均收容于外框套11内,插芯底座22部分收容于所述外框套11内,部分收容于主轴12内。由此,插芯组件20整体位于壳体10的前端部分,能够实现与对端连接器插头200的插芯组件20对插,进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
请结合参阅图8、图13和图17,具体而言,插芯21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段211、中段212和后段213。前段211、中段212和后段213均大体呈现柱状。示例性地,前段211为圆柱状和圆台状的结合,中段212和后段213均为圆柱状。
前段211远离中段212的表面为插芯21的前端面214,也为前文所述的插芯组件20的前端面。由此,插芯21的前端面214能够在外框套11的保护作用下而免受磕碰,同时,工作人员正对目视设有缺口117的外框套11的外表面116,至少能够看到插芯21的前端面214。基于此,在连接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时,工作人员可以看到插芯21的位置,从而能够通过将插芯21与光纤适配器200对准而使插芯21的前端面214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端面对接,进而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之间的光信号传输,使得插接成功率提高,防止插芯21因误插而被多次碰撞,避免插芯21受损。
中段212的外径尺寸最大的位置处与固定套30紧密抵接,以增强中段212与固定套30连接的稳固性和可靠性,使中段212能够与固定套30紧密固定。
后段213内设纤芯固定孔215,纤芯固定孔215形成于后段213远离中段212的表面,并沿轴向方向延伸,用于与光纤40的纤芯41插接,以实现插芯21与纤芯41的连接。另外,后段213远离中段212的一端还固定至插芯底座22,从而能够将插芯21与插芯底座22固定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插芯21的后段213远离中段212的一端固定至插芯底座22,从而使得插芯底座22与插芯21的中段212之间形成前文所述的插芯21和插芯底座22之间的间隙24,而弹性件23可位于此间隙24内,与插芯21和插芯底座22抵接。示例性地,弹性件23可为弹簧,弹簧套设于插芯21的后段213,并弹性抵接在插芯21的中段212和插芯底座22之间。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3和图18,插芯底座22呈套筒状,且插芯底座22的外表面依次设有外螺纹221和第二限位结构222,外螺纹221位于插芯底座22靠近插芯21的一端,并用于与固定套30的内螺纹31配合固定,以限制插芯组件20沿轴向方向的移动和沿周向方向的转动。
第二限位结构222用于与主轴12的第一限位结构1271配合,以限制插芯组件20沿轴向方向的移动,防止插芯组件20从主轴12内脱出。示例性地,第二限位结构222可以为凸设于插芯底座22的外表面的凸缘,且凸缘位于插芯底座22远离插芯21的一端,以与第一限位结构1271抵靠,凸缘的存在使得插芯底座22无需增加额外的部件即可对插芯组件20进行定位安装,操作简便且连接可靠。
基于上述描述,插芯组件20的插芯21能够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对接,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插芯组件20的弹性件23可以弹性抵持在插芯21和插芯底座22之间,以使插芯组件20不至于过于松散,提高插芯组件20的整体性。插芯组件20的插芯底座22一方面能够固定插芯21,另一方面能够与主轴12配合而限制插芯组件20沿轴向方向的移动,保证插芯组件20不会从主轴12内脱出。由此,插芯组件20的结构配置能够适应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请结合参阅图11、图13、图17、图19和图20,固定套30呈套筒状,位于外框套11和插芯组件20之间,且与两者均固定连接,并能够收容部分插芯组件20。
具体而言,插芯21、固定套30和外框套11在径向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外框套11套在固定套30的外围。固定套30套设至插芯21的中段212,以使插芯21的后段213位于固定套30内,且使插芯21的前段211伸出固定套30。此设置能够防止固定套30对插芯21的前端面214造成遮挡和干扰,使得插芯21的前端面214可以暴露在外框套11内,进而能够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对接,保证对接的精密性。
固定套30呈套筒状,包括前端301和后端302,固定套30的前端301为与插芯21连接的一端,固定套30的前端面303与插芯21的中段212远离后段213的表面共面。固定套30的后端302为朝向主轴12的一端,固定套30的后端面304与外框套11的后端面114共面并共同形成对接面A,对接面A与主轴12的头端121的端面123对接。由此,固定套30能够与主轴12精密对接,保证与主轴12贴合,提高与主轴12连接的紧密度。
固定套30的外表面凸设有卡勾305,卡勾305位于固定套30的前端301,并用于与外框套11的卡孔118(或卡槽)配合,以将固定套30的前端301固定至外框套11,进而能够通过固定套30与插芯组件20的连接关系,限制插芯组件20沿轴向的移动和沿轴向的转动,保证插芯组件20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示例性地,卡勾30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卡勾305对称设置,且每一卡勾305均与外框套11的一个卡孔118(或卡槽)配合卡接。
固定套30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306,内螺纹306位于固定套30的后端302,并用于与插芯底座22的外螺纹1283配合,以将固定套30的后端302固定至插芯底座22,限制插芯组件20沿轴向的移动和沿周向的转动。
基于上述描述,固定套30能够收容插芯21和部分插芯底座22,进一步保证插芯组件20安装时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另外,固定套30即能够与插芯组件20固定连接,又能够与外框套11固定连接,从而外框套11和插芯组件20之间能够通过固定套30的连接而相对固定,有效防止插芯组件20在外框套11内沿周向转动和沿轴向移动。由此,固定套30的设置能够适应多元化的场景需求,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请结合参阅图13、图17和图21,光纤40包括沿径向方向依次设置的纤芯41、包层42和外层43,包层42包裹在纤芯41外围,外层43包裹在包层42外围,从而形成多层结构的光纤40,光纤40能够与主轴12的通孔129插接。
可以理解的是,部分纤芯41伸出包层42,用以与插芯21连接,具体为与插芯21的后段213的纤芯固定孔215连接。部分外层43形成具有多条缝隙的加强段44,具有多条缝隙的加强段44呈现栅栏形状,并围设在包层42的外围。多条缝隙用于供经灌胶孔16注入的胶水流过以使胶水固定加强段44和主轴12的内表面127,进而能够将光纤40与主轴12固定,增加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抗拉强度。示例性地,加强段44的材质可以为芳纶、钢丝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FRP)。
考虑到光纤40需与主轴12紧密的连接以保证不会松动,本实施例中,光纤固定组件50固定至主轴12的尾端122,以进一步确保光纤40与主轴12的固位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结合参阅图10、图13和图20,光纤固定组件50包括固定座51、热缩套管52及尾套53。固定座51呈套筒状,且固定座51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511,内螺纹511用于在固定座51套设于主轴12的尾端122时,与主轴12的尾端122的外螺纹1283配合,以将固定座51固定至主轴12的尾端122。由此,固定座51能够套设且固定至主轴12的尾端122。
热缩套管52呈套筒状,能够套设且搭接主轴12的尾端122和光纤40,且热缩套管52朝向固定座51的一端能够与固定座51抵接。另外,热缩套管52还能覆盖于灌胶孔16上,用以密封灌胶孔16。
尾套53呈套筒状,能够套设至热缩套管52和固定座51的外围,且尾套53的一端能够与固定座51固定,由此,可对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尾端的光纤40进行有效的固定。示例性地,固定座51设有卡槽512,尾套53的一端弹性卡接在卡槽512内,以将尾套53与固定座51固定,并防止尾套53沿轴向移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尾套53的外表面可设置标记(图未示),以进行端口的识别和路由的管理。示例性地,标记可以为通过模印、激光打标等技术刻印的一维条码。由此,一方面能够大大减小采用纸质标签记录并贴敷于尾套53的外表面所带来的人工操作的工作量,能够有效减少人工成本。另一方面,能够迅速分辨不同的光纤40和各个ODN设备的端口,错误率较低,数据能够及时更新,运维效率高。同时,刻印的一维条码不易受损,不易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得模糊,减少了ODN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的复杂度,能够提高质量方面维修和检测的效率。
基于上述描述,光纤固定组件50能够有效确保光纤40与主轴12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对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结构进行了充分说明,以下将对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200进行详细描述。
请结合参阅图14、图22、图23和图24,光纤适配器200包括适配器本体210、插芯套筒220、第一锁持结构230及按压件240。适配器本体210用于收容部分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部分对端连接器插头300。插芯套筒220收容于适配器本体210内部,用于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在其内实现对接,进而实现光信号的传输。第一锁持结构230设于适配器本体210,用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第二锁持结构126配合而使光纤适配器200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固定。按压件240连接至适配器本体210的内表面2103,且按压件240能够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用于依靠按压力而驱动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解锁。换言之,按压件240与适配器本体210滑动连接。
为方便理解,下面对本实施例光纤适配器200所涉及的相关技术术语进行解释和描述。
轴向方向:可以理解为光纤适配器200的中心轴线所在的方向,等同于适配器本体210、插芯套筒220和按压件240的延伸方向。
周向方向:可以理解为环绕光纤适配器200的中心轴线的圆周方向。
径向方向: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方向。
套筒状:套在长条状物体的外表面,起保护、加强固定或连接作用,具有套筒状的元件包括筒状(或管状)外壳,外壳内部为中空空间,筒状(或管状)外壳的两个端面均设开口,长条状物体可以通过这两个开口进入或穿过套筒状元件。套筒状元件包括两个端面和连接在两个端面之间的外表面(也可称为外周面)。套筒状元件的轴向方向为从其一个端面向另一个端面延伸的方向,其周向方向为环绕外表面的方向,轴向方向为从内表面向外表面垂直延伸的方向,可以理解为垂直于其轴向方向。
请结合参阅图14、图22、图23、图24和图25,适配器本体210呈套筒状,内部设有用于容置插芯套筒220的容置空间2105。适配器本体2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01、第二端面2102及连接第一端面2101和第二端面2102的内表面2103与外表面2104。第一端面2101凹设有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适配的第一插槽2106,且第一插槽2106与容置空间2105连通。第二端面2102凹设有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适配的第二插槽2107,且第二插槽2107与容置空间2105连通。由此,应当理解,适配器本体210内部的空间被划分为三个区域(第一插槽2106、容置空间2105和第二插槽2107),三个区域彼此连通且分别用于收容光纤连接器插头100、插芯套筒220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适配器本体210的内表面2103凸设有导向键290,导向键290沿轴向方向延伸,导向键290用于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导向结构15的配合。由此,当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对插时,导向键290能够对应插入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导向结构15内,从而能够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相对光纤适配器200转动,保证了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插接时的稳定性。示例性地,导向键290凸设于第一插槽2106的槽内壁。
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设有挡板250、安装槽260和第一止档结构270。挡板250沿周向方向凸设于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挡板250用于与外壳1100的盒体1110固定且起止档作用,以使光纤适配器200能够部分位于盒体1110内部,部分位于盒体1110外部。示例性地,挡板250可以为环绕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的环状挡板,或者,挡板250可以为部分环绕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的弧状挡板。
安装槽260贯穿适配器本体210的内表面2103和外表面2104,并连通第一插槽2106。安装槽260能够提供第一锁持结构230的安装空间。具体而言,安装槽260包括沿轴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2601和第二槽壁2602,且第一槽壁2601相对第二槽壁2602靠近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设置,第一槽壁2601用于供第一锁持结构230连接。
第一止档结构270为设于适配器本体210外表面的孔类结构,且第一止档结构270贯穿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和内表面2103并连通第一插槽2106,第一止档结构270用于与按压件240的第二止档结构243配合,以防止按压件240从适配器本体210设有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的一端移出适配器本体210,从而能够将按压件240止档于适配器本体210,避免按压件240与适配器本体210脱开,提高按压件240与适配器本体210的连接可靠性。示例性地,第一止档结构270为卡孔,可用于与第二止档结构243卡接。
示例性地,安装槽260和第一止档结构270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安装槽260对称设置,用以分别与两个第一锁持结构230一一连接,以提高适配器本体210的受力均匀性和平衡性。两个第一止档结构270也对称设置,用以分别与两个第二止档结构243一一配合,以提高适配器本体210与按压件240的连接可靠性。应当理解,安装槽260和第一止档结构270异面设置。具体而言,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包括依次连接的四个面,四个面两两为一组相对设置,两个安装槽260分别设于两组中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两个第一止档结构270分别设于两组中另一组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从而使得每一安装槽260均与一个第一止档结构270异面设置,以保证适配器本体210各结构的布局合理性。
插芯套筒220呈套筒状,且能够固定至适配器本体210内的容置空间2105。插芯套筒220两端的开口能够分别供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穿过,以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在插芯套筒220内对接,即实现两个需要连接的光纤的端面对接,使对端连接器插头300所连接光纤的光信号能够最大限度的耦合至光纤连接器插头100所连接的光纤40中,提高光信号的耦合效率。示例性地,插芯套筒220的材质可以为陶瓷或青铜,并可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插芯套筒220固定于容置空间2105中,以提高插芯套筒220在容置空间2105内的稳定性。
第一锁持结构230用于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第二锁持结构126配合以将光纤适配器200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固定。具体而言,第一锁持结构230为具有弹性的弹性结构,其能够弹性连接至第一槽壁2601,从而能够依靠弹性变形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锁持或解锁。示例性地,第一锁持结构23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第一锁持结构230对称设置,由此,可使锁紧力分布更加均匀,防止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脱离。另外,第一锁持结构230也可以与适配器本体210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设计能够减少工艺步骤,保证光纤适配器200整体的强度。
请结合参阅图14、图23和图24,第一锁持结构230包括第一部分231和第二部分232。第一部分231为能够将第一锁持结构230整体与适配器本体210连接的部分。第二部分232为能够与第二锁持结构126抵持的部分,同时,第二部分232也为能够受按压件240按压力的作用而驱动第一锁持结构230整体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具体而言,第一部分231连接于第一槽壁2601且沿轴向方向延伸,第二部分232弯折连接于第一部分231远离第一槽壁2601的一端,且第二部分232朝向第一插槽2106内延伸而与第一部分231呈夹角设置。也即为,第二部分232沿与轴向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示例性地,第一部分231与第二部分232呈钝角设置,使得第一锁持结构230呈现类似“厂”的形状。此形状的设置有利于后续按压件240驱动第一锁持结构230发生弹性变形,方便省力。
另外,至少部分第二部分232位于第一插槽2106内,从而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伸入光纤适配器200时,能够更为便捷的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第二锁持结构126接触进而实现光纤适配器200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锁持动作,同时也能够在驱动按压件240滑动时,按压件240施力于第一锁持结构230,而使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分离而实现光纤适配器200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解锁动作。
请继续参阅图14、图23和图24,第二部分232朝向第二槽壁2602的表面为第一配合面233,第一配合面233用于与第二锁持结构126的第二配合面1263抵接。通过设置第一配合面233,使得第一配合面233能够与第二配合面1263抵接而实现第一锁持结构230和第二锁持结构126的固定,进而实现光纤适配器200和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固定。而面面接触的接触形式能够使得第一锁持结构230和第二锁持结构126的接触面积增大,接触应力相应减小。
由于第一配合面233需与第二配合面1263抵接,而第二配合面1263与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故而第一配合面233也与轴向方向倾斜设置。也即为,第二配合面1263与第一配合面233平行设置。由此,第一配合面233和第二配合面1263之间的配合为斜面配合。斜面配合的设置使得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能够快速对准,不仅降低了两者的对接难度,而且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对接的紧密性。
第二部分232背向第二槽壁2602的表面为抵接面234,抵接面234为第二部分232中待与按压件240接触的表面。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第二锁持结构126与抵接面234接触时,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二部分232,从而能够驱使第一锁持结构230整体发生弹性变形而张开,此时,第二锁持结构126顺利越过第一锁持结构230而向插芯套筒220的方向移动,进而第一锁持结构230因弹力而回弹复位,以与第二锁持结构126相互接触而彼此锁持。而按压件240与抵接面234接触时,会施加作用力于第二部分232,从而能够驱使第一锁持结构230整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由相互接触的锁持状态转换为彼此分离的解锁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抵接面234与轴向方向倾斜设置。由此,按压件240与抵接面234接触时,因抵接面234为斜面的设置,使得按压件240与抵接面234接触的部分较少,抵接面234的受力面积较小,从而使得按压件240可以以一定的按压力度而使第二部分232产生明显的弹性变形,能够更方便准确的使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彼此分离而解锁。
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抵接面234与轴向方向垂直,即抵接面234与径向方向平行。
基于上述描述,由于第一锁持结构230具有弹性,故而能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插入光纤适配器200和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从光纤适配器200内拔出时,被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第一锁持结构230能仅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形而实现与第二锁持结构126抵持或分离,操作简单省时,可靠性强。
请结合参阅图23和图24,按压件240呈套筒状,包括按压部241和滑动部242,滑动部242连接于按压部241的一端且滑动部242的中心线与按压部241的中心线共线。
可以理解的是,按压部241为位于适配器本体210外部,能够供工作人员施力的部分。当工作人员施力于此部分时,能够使按压件240受力而整体在第一插槽2106内滑动。滑动部242为位于适配器本体210内部,且能够在第一插槽2106内相对第一插槽2106滑动的部分。换言之,滑动部242能够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此部分能够通过施加于按压部241的按压力的驱动,而被带动在第一插槽2106内朝向容置空间2105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抵压第一锁持结构230而使第一锁持结构230发生弹性变形,即向外张开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开,进而实现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解锁的动作。
示例性地,按压部241的外径尺寸大于滑动部242的外径尺寸,一方面能够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便于工作人力施力。另一方面,能够在滑动部242滑动连接至第一插槽2106内时,起到止挡作用,使得按压件240不会整体滑入至适配器本体210内部而对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部件造成干涉。由此,按压件240能够兼具便于施力和止位的双重性能,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
具体而言,按压部241的外径尺寸大于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的外径尺寸,且按压部241的外轮廓的形状与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的形状相适配,从而使得按压部241能够被限制在适配器本体210的外部而仅使滑动部242位于适配器本体210的内部。应当理解,由于滑动部242可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故而滑动部242可全部位于适配器本体210内部,或者,滑动部242也可仅有部分位于适配器本体210内部。而滑动部242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的外径尺寸,且按压部241的外轮廓的形状与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的形状相适配,从而使得按压部241能够在适配器本体210内滑动。
请继续参阅图23和图24,滑动部242设有第二止档结构243,第二止档结构243位于滑动部242远离按压部241的一端,可用于与第一止档结构270配合,以防止按压件240从适配器本体210设有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的一端移出适配器本体210,从而能够将按压件240止档于适配器本体210,避免按压件240与适配器本体210脱开,提高按压件240与适配器本体210的连接可靠性。示例性地,第二止档结构243可以为弹性卡勾可用于与第一止档结构270卡接。
基于上述描述,按压件240能够通过施力于第一锁持结构230而使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开,进而实现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的解锁,操作简便,所需的操作空间小,能够使光纤适配器200充分适应空间有局限性的场景设置。
以上对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的结构进行了充分说明,结合参阅上述描述,应当理解,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为可拆卸连接。即,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即可以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接而使两者配合而锁持,也可以从光纤适配器200上脱开而使两者彼此分离而解锁。
以下将结合图14对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锁持和解锁的原理进行详细描述。为了方便说明,如下描述的应用场景为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已经连接于光纤适配器200内,此时,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已经插入插芯套筒220内。
当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自光纤适配器200的设有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刚插入第一插槽2106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第二锁持结构126和光纤适配器200的第一锁持结构230未相互接触。随着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入动作的不断推进,第二锁持结构126能够持续向第一锁持结构230施力,故而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因受外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即,能够使第一锁持结构230向外张开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离。由此,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入动作能够继续推进,进而能够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插入插芯套筒220内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对接。此时,第一锁持结构230因未受来自第二锁持结构126的外力而能够自动回弹复位,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因受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作用力而回退一定距离,从而使第二锁持结构126与第一锁持结构230抵接并配合将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锁紧。由此,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接并锁持。
应当理解,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装配到位时,两者彼此对接且会产生一定的干涉量。由于干涉量的存在,两者均会产生反方向(与各自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故而,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弹性件23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弹簧340均能够被压缩。而处于压缩状态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弹性件23能够持续给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一定的作用力,处于压缩状态的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弹簧340也能够持续给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一定的作用力。两个作用力能够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紧密对接,且在两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其中,相互作用力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施加给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对接力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施加给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的对接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当按压光纤适配器200的按压件240使按压件240在第一插槽2106内滑动时,按压件240逐渐靠近第一锁持结构230。随着按压件240在第一插槽2106内滑动动作的不断深入,按压件240能够持续向第一锁持结构230施力,故而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因受外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即,能够使第一锁持结构230向外张开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离。此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因受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作用力而回退一定距离,故而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能够彻底脱开而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解锁,进而能够顺利拔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第一锁持结构230自动回弹复位。由此,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脱开而解锁。
应当理解,按压件240驱动第一锁持结构230张开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开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不再向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施加对接力。由此,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弹簧340能够发生回弹,回弹产生的弹力反作用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进而能够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回退一定距离而令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彻底脱开,进而能够执行拔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动作。
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详细描述如下。
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与第一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不同的部分将在如下进行描述。
请结合参阅图26-图29,第二锁持结构126背向外框套11的表面为第二配合面1263,第二配合面1263垂直于轴向方向,即,第二配合面1263与径向方向平行。第二配合面1263用于与第一锁持结构230的第一配合面233抵接,以使第二锁持结构126与第一锁持结构230固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轴体125的外表面设有挡块1284,即,主轴12的外表面128凸设有挡块1284。具体而言,挡块1284与第二锁持结构126相邻设置,挡块1284能够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刚插入光纤适配器200时,与光纤适配器200的按压件240的弹性结构243抵持,并通过光纤适配器200插头的持续的插入动作而带动按压件240沿靠近适配器本体210的方向滑动。由此,能够通过简便的弹性卡持关系即可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在插入光纤适配器200时,随着插入动作的持续而能自然的带动按压件240移动一定距离,从而便于后续使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固定和脱开,结构简单,连接牢靠。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挡块1284凸设于第二锁持结构126。示例性地,挡块128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挡块1284对称设置,分别用于与两个弹性结构243一一配合。
以上对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结构进行了充分说明,以下将对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200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200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与第一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200不同的部分将在如下进行描述。
请结合参阅图27、图28和图30,不同于第一实施例里,第一锁持结构230的第一配合面233与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里,第一锁持结构230的第一配合面233垂直于轴向方向。即,第一配合面233平行于径向方向。
而考虑到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的连接稳固性,需保证第一锁持结构230不会受力而弹开。由此,本实施例中,光纤适配器200还包括滑动组件280,滑动组件280滑动连接至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并包覆第一锁持结构230。换言之,滑动组件280连接至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且滑动组件280能够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也即为,滑动组件280与适配器本体210滑动连接。滑动组件280能够在未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时,始终抵压在第一锁持结构230的上方,从而能够通过滑动组件280压紧第一锁持结构230的设置,有效将第一锁持结构230因受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导致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开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可靠性强。
具体而言,滑动组件280包括弹性件281和滑动套筒282。滑动套筒282套设于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并与按压件240的按压部241抵持,且能够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例如,滑动套筒282能够在按压件240的推力作用下沿远离按压件240的方向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81为弹簧。
请结合参阅图27、图28和图30,滑动套筒282的内表面2821具有接触区2822和与接触区2822连接的凹陷区2823。接触区2822为滑动套筒282的内表面2821中,能够与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相互接触的区域。凹陷区2823为滑动套筒282的内表面2821中,不与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相互接触的区域,且凹陷区2823位于滑动套筒282朝向按压件240的一端。接触区2822与凹陷区2823连接并能在视觉上形成台阶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滑动套筒282未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的状态下,接触区2822压紧第一锁持结构230,凹陷区2823与第一锁持结构230错位设置,从而能够防止第一锁持结构230受力弹开,其中,滑动套筒282未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的状态可以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未插入光纤适配器200时的状态,也可以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已经与光纤适配器200装配到位的状态。而当滑动套筒282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的状态下,接触区2822与第一锁持结构230错位设置,凹陷区2823运动到第一锁持结构230的上方,并能够为第一锁持结构230提供产生弹性变形的空间,以使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开。示例性地,滑动套筒282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可以为滑动套筒282沿远离按压件240的方向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
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向内凹设形成第一收容槽(图未标),第一收容槽靠近挡板250设置,第一收容槽用于安装弹性件281。滑动套筒282的内表面2821向外凹设形成第二收容槽(图未标),并能够与第一收容槽配合而共同形成用于收容弹性件281的收容空间B。示例性地,第一收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收容槽对称设置。
应当理解,当滑动组件280与适配器本体210装配到位时,弹性件281部分位于第一收容槽,部分位于第二收容槽,从而使得弹性件281能够弹性抵持于适配器本体210和滑动套筒282之间。由此,能够在按压件240驱动滑动套筒282沿远离按压件240的方向移动时,弹性件281被压缩。而当按压件240脱离滑动套筒282时,弹性件281相应地能够提供复位力,使得滑动套筒282能够在弹性件281的复位力作用下复位。该结构无需额外的部件即可实现滑动套筒282的复位,连接简单可靠。
请结合参阅图27、图28和图31,按压件240的内表面2401设有弹性结构243,弹性结构243可位于滑动部242远离按压部241的一端。当光纤连接器插头100插入光纤适配器200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挡块1284先接触弹性结构243,从而通过驱动弹性结构243而带动按压件240整体向适配器本体210的方向滑动一段距离。又因按压件240与滑动套筒282抵接,从而按压件240被带动而移动时,能够向滑动套筒282施加一个推力,推动滑动套筒282沿远离按压件240的方向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
以上对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的结构区别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进行了充分说明,结合参阅上述描述,应当理解,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为可拆卸连接。即,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即可以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接而使两者配合而锁持,也可以从光纤适配器200上脱开而使两者彼此分离而解锁。
以下将结合图27和图28对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锁持和解锁的原理进行详细描述。为了方便说明,如下描述的应用场景为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已经连接于光纤适配器200内,此时,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已经插入插芯套筒220内(对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具体结构特征可结合参阅图14)。
当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自光纤适配器200的设有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插入第一插槽2106,而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挡块1284接触按压件240的弹性结构243时,挡块1284能够通过驱动弹性结构243而带动按压件240整体向适配器本体210的方向滑动一段距离,进而推动滑动套筒282沿远离按压件240的方向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由此,滑动套筒282的接触区2822从第一锁持结构230的上方移开,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入动作继续推进而使滑动套筒282的凹陷区2823位于第一锁持结构230的上方,以使第二锁持结构126驱动第一锁持结构230向外张开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离。当第二锁持结构126越过第一锁持结构230时,第一锁持结构230因未受来自第二锁持结构126的外力而能够自动回弹复位,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因受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作用力而回退一定距离,从而使第二锁持结构126与第一锁持结构230抵接并配合将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锁紧。滑动套筒282在弹性件281的复位力作用下复位,从而使滑动套筒的接触区2822再次压紧第一锁持结构230而防止第一锁持结构230弹开。由此,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接并锁持。
应当理解,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装配到位时,两者彼此对接且会产生一定的干涉量。由于干涉量的存在,两者均会产生反方向(与各自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故而,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弹性件23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弹簧340均能够被压缩。而处于压缩状态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弹性件23能够持续给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一定的作用力,处于压缩状态的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弹簧340也能够持续给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一定的作用力。两个作用力能够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紧密对接,且在两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其中,相互作用力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施加给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对接力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施加给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的对接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当按压光纤适配器200的按压件240时,按压件240推动滑动套筒282沿远离按压件240的方向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由此,滑动套筒282的接触区2822从第一锁持结构230的上方移开,以使凹陷区2823位于第一锁持结构230的上方。由此,按压按压件240使按压件240继续在第一插槽2106内滑动时,按压件240逐渐靠近第一锁持结构230。随着按压件240在第一插槽2106内滑动动作的不断深入,按压件240能够持续向第一锁持结构230施力,故而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因受外力而产生弹性变形,即,能够使第一锁持结构230向外张开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离。此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因受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作用力而回退一定距离,故而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能够彻底脱开而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解锁,进而能够顺利拔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第一锁持结构230自动回弹复位。接着,滑动套筒282在弹性件281的复位力作用下复位,从而使滑动套筒282的接触区2822再次压紧第一锁持结构230而防止第一锁持结构230弹开。由此,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脱开而解锁。
应当理解,按压件240驱动第一锁持结构230张开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开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不再向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施加对接力。由此,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弹簧340能够发生回弹,回弹产生的弹力反作用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进而能够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回退一定距离而令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彻底脱开,进而能够执行拔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动作。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详细描述如下。
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与第一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不同的部分将在如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32,第二锁持结构126背向外框套11的表面为第二配合面1263,第二配合面1263垂直于轴向方向,即,第二配合面1263与径向方向平行。第二配合面1263用于与第一锁持结构230的第一配合面233抵接,以使第二锁持结构126与第一锁持结构230固定。
以上对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结构进行了充分说明,以下将对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纤适配器200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200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与第一实施例的光纤适配器200不同的部分将在如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33,部分第一锁持结构230穿设于安装槽260中,且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够相对安装槽260移动。光纤适配器200还包括按压件240和滑动组件280,按压件240和滑动组件280套设并滑动连接至适配器本体210的外围。换言之,滑动组件280连接至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且滑动组件280能够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按压件240连接至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且按压件240能够相对适配器本体210滑动。也即为,滑动组件280和按压件240均与适配器本体210滑动连接。
另外,按压件240和滑动组件280分别位于第一锁持结构230的两侧且均与第一锁持结构230抵接,以保证第一锁持结构230的连接可靠性。
以下将依次对第一锁持结构230、按压件240和滑动组件28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34、图35和图36,具体而言,第一锁持结构230包括移动部235和接触部236,接触部236弯折连接于移动部235的一端。移动部235为第一锁持结构230中穿设于安装槽260的部分,移动部235沿径向方向延伸,且移动部235能够沿径向方向相对安装槽260滑动,以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第二锁持结构126抵接或脱开。接触部236为第一锁持结构230中位于适配器本体210外部,且能够与滑动组件280和按压件240抵接的部分,接触部236沿轴向方向延伸。由此,第一锁持结构230可以大体呈现倒“L”形。示例性地,第一锁持结构230可以为穿设于安装槽260且能够沿轴向方向相对安装槽260滑动的锁舌。
移动部235包括沿径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配合面233,第一配合面233为朝向第二槽壁2602的表面,也即朝向插芯套筒220的表面。第一配合面233用于与第二锁持结构126的第二配合面1263抵接,以使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固定。
接触部236包括均与轴向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接触面237和第二接触面238,第一接触面237和第二接触面238相背设置,且第二接触面238与第一配合面233连接。
当接触部236与滑动组件280和按压件240抵接时,第一接触面237为朝向按压件240的表面,用于与按压件240的表面形成斜面配合,即第一接触面237和按压件240与第一接触面237接触的表面均为斜面。第二接触面238为朝向滑动组件280的表面,用于与滑动组件280的表面形成斜面配合,即第二接触面238和滑动组件280中与第二接触面238接触的表面均为斜面。斜面配合的设置使得第一锁持结构230与按压件240之间以及第一锁持结构230与滑动组件280之间均能够快速对准,不仅降低了对接难度,而且增大了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对接的紧密性。示例性地,第一接触面237和第二接触面238可以均为平面,也可以均为弧面,也可以为平面和弧面的组合。
应当理解,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够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第二锁持结构126的推动下,沿径向方向向适配器本体210的外部移动,且还能够在按压件240的推动下,沿径向方向向适配器本体210的内部移动。由此,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够沿径向方向相对安装槽260移动。
本实施例中,按压件240呈套筒状,套设至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用于驱动第一锁持结构230沿垂直于适配器本体210的轴向方向的方向移动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解锁。具体而言,按压件240的一端相对适配器本体210凸伸,以方便工作人员施力。按压件240的另一端与第一锁持结构230抵接,以能够便捷的为第一锁持结构230提供推力。
滑动组件280包括弹性件281和滑动套筒282,弹性件281套设于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滑动套筒282套设于弹性件281和适配器本体210的外表面2104且收容至少部分弹性件281。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81为弹簧。
具体而言,弹性件281弹性抵持于挡板250和滑动套筒282之间,能够通过状态的改变而为滑动套筒282提供复位力。并且由于挡板250和滑动套筒282之间设有弹性件281,在弹性件281的弹力作用下滑动套筒282能够紧密抵接于第一锁持结构230,由此,即使受到长时间的振动,滑动套筒282与第一锁持结构230也不易松脱,能够保证光纤适配器200的长期可靠性。
滑动套筒282未相对适配器本体210发生滑动时,远离弹性件281的端部能够与按压件240抵持。而滑动套筒282受第一锁持结构230的推力时,滑动套筒282能够朝向挡板250滑动,此时,弹性件281被压缩。当弹性件281从压缩态释放时,能够提供复位力给滑动套筒282,使滑动套筒282背向挡板250滑动。由此,滑动套筒282能够实现朝向或背向挡板250滑动。
以上对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的结构区别于第一实施例的部分进行了充分说明,结合参阅上述描述,应当理解,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为可拆卸连接。即,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即可以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接而使两者配合而锁持,也可以从光纤适配器200上脱开而使两者彼此分离而解锁。
以下将结合图36对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锁持和解锁的原理进行详细描述。为了方便说明,如下描述的应用场景为对端连接器插头300已经连接于光纤适配器200内,此时,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已经插入插芯套筒220内(对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具体结构特征可结合参阅图14)。
当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自光纤适配器200的设有第一插槽2106的插接口2109插入第一插槽2106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第二锁持结构126与光纤适配器200的第一锁持结构逐渐靠近。随着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入动作的不断推进,第二锁持结构126能够沿轴向方向推开第一锁持结构230,故而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因受外力而沿径向方向向适配器本体210外部移动,即,能够使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离。在第一锁持结构230沿径向向适配器本体210外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够推动滑动套筒282朝向挡板250滑动,以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入动作能够继续推进,进而能够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插入插芯套筒220内与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对接。此时,滑动套筒282在弹性件281的复位力下背向挡板250滑动而复位,以带动第一锁持结构230沿径向方向向适配器本体210的内部移动,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因受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作用力而回退一定距离,从而使第二锁持结构126与第一锁持结构230抵接并配合将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锁紧。由此,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插接并锁持。
应当理解,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装配到位时,两者彼此对接且会产生一定的干涉量。由于干涉量的存在,两者均会产生反方向(与各自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故而,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弹性件23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弹簧340均能够被压缩。而处于压缩状态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弹性件23能够持续给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一定的作用力,处于压缩状态的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弹簧340也能够持续给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一定的作用力。两个作用力能够使得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紧密对接,且在两者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其中,相互作用力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施加给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对接力和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施加给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的对接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当按压光纤适配器200的按压件240时,按压件240沿轴向方向推动第一锁持结构230,使第一锁持结构230能够沿径向方向向适配器本体210外部移动,进而使第一锁持结构230推动滑动套筒282朝向挡板250滑动,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开。此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因受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作用力而回退一定距离,故而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能够彻底脱开而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解锁,进而能够顺利拔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接着,滑动套筒282在弹性件281的复位力下背向挡板250滑动而复位,以带动第一锁持结构230沿径向方向向适配器本体210的内部移动,进而使第一锁持结构230复位。由此,光纤连接器插头100与光纤适配器200脱开而解锁。
应当理解,按压件240驱动第一锁持结构230移动而与第二锁持结构126脱开时,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插芯21不再向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插芯330的施加对接力。由此,对端连接器插头300的弹簧340能够发生回弹,回弹产生的弹力反作用于光纤连接器插头100,进而能够使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回退一定距离而令第一锁持结构230与第二锁持结构126彻底脱开,进而能够执行拔出光纤连接器插头100的动作。
结合参阅上述三个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采用直插按压型的锁紧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需要较大操作空间的旋转型锁紧方式,一方面能够大大减小光纤连接器插头100和光纤适配器200装配和拆卸时需要的操作空间,从而能够良好的适应空间有局限性的场景设置,实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泛。另一方面锁紧及拆卸时只需工作人员进行直插和按压的操作,操作简单省时,无需像传统旋转锁紧方式一样旋动多圈,能够有效避免因工作人员手工拧紧力的大小不一而造成锁紧效果一致性差和经长时间振动后易松脱的问题产生,连接的可靠性强。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23)

1.一种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包括:
适配器本体,所述适配器本体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用于与光纤连接器插头插接;
第一锁持结构,所述第一锁持结构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用于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的第二锁持结构配合以将所述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固定;
按压件,所述按压件连接至所述适配器本体,且所述按压件能够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锁持结构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解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贯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并连通所述第一插槽;
所述安装槽包括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槽壁相对所述第二槽壁靠近所述第一插槽的插接口设置,所述第一锁持结构具有弹性并连接于所述第一槽壁;或者,
所述第一锁持结构穿设于所述安装槽,且所述第一锁持结构能够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安装槽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槽壁且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部分弯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一槽壁的一端,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一插槽内延伸而与所述第一部分之间呈夹角设置,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插槽内;
所述第二部分朝向所述第二槽壁的表面为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的第二配合面抵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包括移动部和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弯折连接于所述移动部的一端;
所述移动部穿设于所述安装槽,且能够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径向方向相对所述安装槽移动,所述接触部用于与所述按压件抵接;
所述移动部朝向所述插芯套筒的表面为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一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的第二配合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或者,所述第一配合面垂直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套设并滑动连接至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内表面;
所述按压件包括按压部和滑动部,所述滑动部连接于所述按压部的一端,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侧,所述滑动部能够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以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抵压而驱使所述第二锁持结构张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本体设有第一止挡结构,所述滑动部设有第二止挡结构,所述第一止挡结构与所述第二止挡结构配合,以防止所述按压件从所述适配器本体设有第一插槽的插接口的一端移出所述适配器本体。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适配器还包括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滑动连接至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所述滑动组件用于在未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时防止所述第一锁持结构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解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套筒和弹性件,所述滑动套筒套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围并与所述按压件抵持,所述滑动套筒用于在所述按压件的推力作用下沿远离所述按压件的方向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所述滑动套筒和所述适配器本体共同形成用于收容所述弹性件的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并弹性抵持所述滑动套筒和所述适配器本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套筒的内表面具有接触区和与所述接触区连接的凹陷区,所述凹陷区位于所述滑动套筒朝向所述按压件的一端,所述接触区用于在所述滑动套筒未相对适配器本体滑动时压紧所述第二锁持结构,所述凹陷区用于在所述滑动套筒沿远离所述按压件的方向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时为所述第二锁持结构提供产生弹性变形的空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的内表面设有弹性结构,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设有挡块,所述弹性结构用于通过所述挡块的带动使所述按压件沿靠近所述适配器本体的方向滑动,而带动所述滑动套筒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滑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按压件均套设并滑动连接至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所述滑动组件和所述按压件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位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的两侧且均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抵接,所述按压件的一端相对所述适配器本体凸伸,所述按压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锁持结构沿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径向方向移动而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脱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设有挡板,所述滑动组件包括弹性件和滑动套筒,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所述滑动套筒套设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外表面和所述弹性件外围并收容至少部分所述弹性件;
所述弹性件弹性抵持所述挡板和所述滑动套筒,所述滑动套筒能够朝向或背向所述挡板滑动。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纤适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朝向所述按压件的表面为第一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面用于与所述按压件的表面形成斜面配合;和/或,
所述接触部朝向所述滑动套筒的表面为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二接触面与所述适配器本体的轴向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接触面用于与所述滑动套筒的表面形成斜面配合。
15.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部的插芯组件,所述插芯组件包括插芯;
所述壳体包括主轴,所述主轴包括轴体和第二锁持结构,所述轴体内设有沿所述轴体的轴向方向延伸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穿设光纤,所述插芯用于与所述光纤的纤芯连接;
所述第二锁持结构位于所述轴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二锁持结构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适配器的第一锁持结构配合以将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光纤适配器固定,还用于在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按压件的驱动下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解锁,以使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与所述光纤适配器脱开。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为沿所述轴体的周向方向绕设于所述轴体的外表面的环状凸台;或者,
所述第二锁持结构为沿所述轴体的周向方向设于所述轴体的外表面的弧状凸台。
17.如权利要求15或16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背向所述插芯的表面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背向所述插芯的表面连接且两者之间形成夹角,所述第二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的第一配合面抵接。
18.如权利要求15或16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持结构背向所述插芯的表面为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垂直于所述轴体的轴向方向,所述第二配合面用于与所述第一锁持结构的第一配合面抵接。
19.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和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适配器,所述光纤适配器与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插接。
2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包括外壳和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适配器,所述外壳设有插孔,所述光纤适配器设置在所述插孔位置以与所述外壳连接。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孔排列成一排,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数量与所述插孔的数量相同而也为多个,并一对一而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插孔位置。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插孔呈至少两排的排列方式布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光纤适配器的数量与所述插孔的数量相同而也为多个,并一对一而对应设置在多个所述插孔位置。
23.如权利要求20-22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设备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插头,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头用于与所述光纤适配器插接。
CN202010901757.3A 2020-08-31 2020-08-31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1120516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1757.3A CN112051644B (zh) 2020-08-31 2020-08-31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PCT/CN2021/082462 WO2022041708A1 (zh) 2020-08-31 2021-03-23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EP21859557.7A EP4194912A4 (en) 2020-08-31 2021-03-23 OPTICAL FIBER ADAPTE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23513574A JP2023539259A (ja) 2020-08-31 2021-03-23 光ファイバー・アダプタ、光ファイバー・コネクタ・プラグ、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及び通信デバイス
US18/176,424 US20230280542A1 (en) 2020-08-31 2023-02-28 Optical fiber adapter,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1757.3A CN112051644B (zh) 2020-08-31 2020-08-31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1644A true CN112051644A (zh) 2020-12-08
CN112051644B CN112051644B (zh) 2022-12-30

Family

ID=73606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1757.3A Active CN112051644B (zh) 2020-08-31 2020-08-31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0542A1 (zh)
EP (1) EP4194912A4 (zh)
JP (1) JP2023539259A (zh)
CN (1) CN112051644B (zh)
WO (1) WO2022041708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3346A (zh) * 2021-03-01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缆组件及光纤连接器
CN113866902A (zh) * 2021-09-30 2021-12-3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自动光纤配线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WO2022041708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WO2022041707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4690331A (zh) * 2022-03-08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适配器、光分配装置和光通信系统
WO2023207025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深圳市埃立康科技有限公司 单芯光纤适配器和光纤快接组件
WO2024045466A1 (zh) * 2022-09-01 2024-03-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连接器及光纤连接盒
WO2024045465A1 (zh) * 2022-09-01 2024-03-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适配器及连接器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081B (zh) * 2022-05-27 2023-05-02 深圳市达富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和光纤连接器组件
US20230417999A1 (en) * 2022-06-24 2023-12-28 Acon Optics Communications Inc. Optical-fiber connector with a protective cap and standard connector
CN115421251B (zh) * 2022-09-01 2023-09-19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连接器及其加工方法
CN116256267B (zh) * 2023-05-15 2023-08-01 微网优联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一种感应式整机测试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7501A (en) * 1989-11-24 1996-07-16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connector
US20110194828A1 (en) * 2010-02-05 2011-08-11 Panduit Corp. Block-Out Device for Fiber Optic Adapter
CN102414933A (zh) * 2009-02-26 2012-04-11 先进光纤产品有限公司 模块化连接器
CN108254835A (zh) * 2017-11-14 2018-07-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适配器和快速插拔的光纤连接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04213B2 (ja) * 2007-01-17 2009-07-29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US7717625B2 (en) * 2007-08-13 2010-05-18 Illum Technologies, Inc. High density fiber optic interconnect system with push-release mechanism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JP5164934B2 (ja) * 2009-06-23 2013-03-21 富士通テレコムネットワークス株式会社 光アダプタ
CN110389411B (zh) * 2018-06-28 2021-06-2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组件及其连接器
CN110824628B (zh) * 2019-12-19 2021-12-07 武汉邮埃服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12051644B (zh) * 2020-08-31 2022-12-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37501A (en) * 1989-11-24 1996-07-16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Optical connector
CN102414933A (zh) * 2009-02-26 2012-04-11 先进光纤产品有限公司 模块化连接器
US20110194828A1 (en) * 2010-02-05 2011-08-11 Panduit Corp. Block-Out Device for Fiber Optic Adapter
CN108254835A (zh) * 2017-11-14 2018-07-0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连接器、适配器和快速插拔的光纤连接组件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1707A1 (zh) * 2020-08-27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WO2022041708A1 (zh) * 2020-08-31 2022-03-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3093346A (zh) * 2021-03-01 2021-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缆组件及光纤连接器
CN113866902A (zh) * 2021-09-30 2021-12-3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自动光纤配线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66902B (zh) * 2021-09-30 2023-01-3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自动光纤配线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90331A (zh) * 2022-03-08 2022-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适配器、光分配装置和光通信系统
WO2023207025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深圳市埃立康科技有限公司 单芯光纤适配器和光纤快接组件
WO2024045466A1 (zh) * 2022-09-01 2024-03-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连接器及光纤连接盒
WO2024045465A1 (zh) * 2022-09-01 2024-03-0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连接器插头、适配器及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1644B (zh) 2022-12-30
WO2022041708A1 (zh) 2022-03-03
EP4194912A4 (en) 2024-01-24
US20230280542A1 (en) 2023-09-07
EP4194912A1 (en) 2023-06-14
JP2023539259A (ja) 2023-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51644B (zh) 光纤适配器、光纤连接器插头、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2327424B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组件、光纤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US6293710B1 (en) Optical connector having a one-piece housing
US8678666B2 (en) Hybrid fiber/copper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
CN101243344B (zh) 紧凑的盲匹配型分光器
CN220894583U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110542952B (zh) 一种光纤连接头以及光纤连接器
US20230258877A1 (en) Fiber Connector Plug, Fiber Adapte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TW201518799A (zh) 光纖連接頭、光纖適配器及光纖連接器
WO2021047001A1 (zh) 一种适配器和光纤连接组件
MX2007001583A (es) Conjuntos de receptaculo y enchufe de fibra optica con particularidades de alineamiento y acunamiento.
CN112859251B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CN213182120U (zh) 光纤连接器插头、光纤适配器、连接器组件及通信设备
US20230152530A1 (en) Ruggedized push-pull fiber optic connection systems
CN220399679U (zh) 连接器、适配器、配线盒及光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