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9461B - 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9461B
CN112049461B CN202010730931.2A CN202010730931A CN112049461B CN 112049461 B CN112049461 B CN 112049461B CN 202010730931 A CN202010730931 A CN 202010730931A CN 112049461 B CN112049461 B CN 1120494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enclosure
support
fix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09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9461A (zh
Inventor
朱青
王鹏
王方荣
吴芬娟
黄伦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l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l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l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l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309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94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9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94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94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94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4Propping of endangered or damaged buildings or building parts, e.g. with respect to air-raid a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03Arrangements for filling cracks or caviti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E04G23/0211Arrangements for filling cracks or caviti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s using injec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18Increasing or restoring the load-bearing capacity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elements
    • E04G23/0222Replacing or adding wall ti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墙面处理;(b)基础布置;(c)安装围护单元;(d)立置;(e)转角布置;(f)安装防护单元。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难度低,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合理有序,逐步成型,易于保证加固质量,内外墙面及转角处同时加固,全面性好,加固效果好。

Description

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古建筑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古建筑砖墙由于年代久远,会出现大面积倾斜、歪闪、扭曲、鼓涨等情况,结构稳定性变差,如果拆除墙体重砌,会损害其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且劳动强度大。采用对墙体进行加固保护,是一种为达到保留历史文物目的的可取方案。
现有技术中在对古建筑砖墙进行加固保护时,主要采用支撑架对墙体支撑固定,但支撑架结构较为简单,自身的支撑稳固性不强,支撑范围也有限,加固效果差,各部件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有些则采用构造柱或钢筋混凝土柱浇筑在墙体周围,但施工成本高,工期长,且不易拆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工艺简单,操作难度低,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合理有序,逐步成型,易于保证加固质量,内外墙面及转角处同时加固,全面性好,加固效果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墙面处理;
(b)基础布置:将安装底座两侧的固定凸块嵌入到两块支撑底板上的固定插孔内,使得安装底座限位安装在两块支撑底板之间;
(c)安装围护单元:
⑴将围护板侧面的套孔套住H型连接座上的限位凸块,使得一个H型连接座与两块围护板组成横向围护单体;
⑵将支撑柱上的固定销插入到H型连接座上的限位通孔内,使得支撑柱限位安装在横向围护单体之间;
⑶将一根立柱底部的固定凸起嵌入到另一根立柱顶部的固定嵌槽内,使两根以上的立柱组成竖向支撑单体;
⑷将立柱侧面的固定卡槽卡住围护板侧面的固定卡块,使得横向围护单体限位安装在竖向支撑单体之间,组成围护单元;
(d)立置:将竖向支撑单体底部的固定凸起嵌入到支撑底板上的限位插槽内,使得围护单元限位安装在支撑底板上;
(e)转角布置:
⑴将L型内支护板端部的第一凸块嵌入到立柱侧面的固定卡槽内,使得L型内支护板连接两排围护单元,组成内墙面支护体;
⑵将L型外支护板端部的第二凸块嵌入到立柱侧面的固定卡槽内,使得L型外支护板连接另外两排围护单元,组成外墙面支护体;
⑶移动内墙面支护体、外墙面支护体,使得内墙面支护体的L型内支护板靠住墙体的内转角处、外墙面支护体的L型外支护板贴住墙体的外转角处;
⑷向安装底座上的安装沉孔内打入地脚螺栓,插入地面以下,使安装底座就地固定;
(f)安装防护单元:
⑴将防护组件上的固定插块插入到支撑柱侧面的定位插孔内,使得防护组件限位安装在支撑柱的两侧;
⑵转动防护组件上的支撑螺杆,使上方支撑螺杆的一端伸入到位于其上方围护板底部的限位凹孔内、下方支撑螺杆的一端伸入到位于其下方围护板顶部的限位凹孔内,完成防护组件与横向围护单体的连接。
进一步,步骤(e)中还包括⑸在L型内支护板的斜撑杆上安装锚固杆:将第一根锚固杆穿过位于最底层斜撑杆上的固定通孔,并插入地面以下5~10cm,然后将第二根锚固杆穿过第二层斜撑杆上的固定通孔,将第二根锚固杆拧入到第一根锚固杆上的安装螺套内,使两根锚固杆连接成体,按照从下往上的安装顺序,依次将相邻的锚固杆进行连接,第一根锚固杆就地固定后,其上连接的锚固杆也无法随意活动,锚固杆通过斜撑杆给予L型内支护板支撑,提高了L型内支护板给予墙体内转角处的支撑效果,同时限制L型内支护板活动,提高了安装可靠性。
进一步,锚固杆的底部设有尖端,锚固杆的顶部设有安装螺套,锚固杆上设有与安装螺套相配合的外螺纹,L型内支护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凸块,L型内支护板上设有斜撑杆,斜撑杆上设有与锚固杆相对应的固定通孔,锚固杆可多根连接成体,整体长度可灵活改变,结构简单,适用性强;斜撑杆与L型内支护板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关系,提高了L型内支护板的结构强度,不容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进一步,步骤(a)墙面处理的具体做法:⑴清理墙体,将表面风化的水泥砂浆覆盖层剥离,露出砖块;⑵向砖块的裂缝内补入环氧砂浆;⑶对墙面原有勾缝材料风化、损坏或起鼓掉落的部位进行开凿,开缝深度为5~8mm,然后采用原有勾缝材料对这些部位进行勾缝处理,环氧砂浆填入裂缝后,将砖块分离的部分重新连接成一体,起到加固作用,增加了墙体的整体强度;勾缝过程中保证了勾缝材料的填充深度,便于做到深浅一致,不容易开裂、脱落,且增大了新填入的勾缝材料与原有的勾缝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粘结更牢固,相邻砖块之间连接强度也更高。
进一步,步骤⑵中向裂缝宽度超过6mm的位置处嵌入钢筋,并用环氧砂浆填补钢筋与砖块之间缝隙,环氧砂浆将钢筋与砖块粘结成一体,连接强度高,不容易分离,填补裂缝,防止裂缝再次扩大,钢筋有效提高了砖块的结构强度,可继续使用。
进一步,步骤(a)中还包括⑷在墙体表面涂刷一层厚度为3~5mm的保护面层,保护面层的材质为聚硅氧烷粉末憎水剂,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耐久性,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减少渗漏现象。
进一步,步骤⑴中在清理墙体时,采用粒径小于1mm的细沙对墙体进行擦洗,防止清水清洗产生裂缝渗漏的问题。
进一步,步骤(f)中防护组件包括安装条、固定螺套和支撑螺杆,固定螺套均匀分布在安装条上,支撑螺杆连接在固定螺套的两端,安装条上设有固定插块,支撑柱的侧面设有固定耳座,固定耳座上设有与固定插块相匹配的定位插孔,支撑螺杆可拆卸,随装随用,通过改变支撑螺杆伸入固定螺套的长度,可改变防护组件的张开幅度,以适用于不同的防护需求,适应性强;将固定插块插入到定位插孔内,通过固定耳座支撑安装条,实现防护组件限位安装在支撑柱上,操作简单。
进一步,步骤(c)中H型连接座包括基板和支板,支板对称设置在基板之间,支板上设有限位凸块,基板上设有限位通孔,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制造便捷,通用性强。
进一步,步骤(e)中L型外支护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凸块,L型外支护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延伸板,延伸板增大了L型外支护板与外墙面的接触面积,扩大了支撑范围,提高了支撑效果。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向裂缝宽度超过6mm的位置处嵌入钢筋,并用环氧砂浆填补钢筋与砖块之间缝隙,环氧砂浆将钢筋与砖块粘结成一体,连接强度高,不容易分离,填补裂缝,防止裂缝再次扩大,钢筋有效提高了砖块的结构强度,可继续使用。
2、围护单元可拆卸,各部件体积小,便于运输至现场灵活组装,出现损坏也可以及时更换,成本低,组装方法操作简单,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合理有序,逐步成型,定位方便,安装难度低,易于保证安装质量;安装底座就地固定后无法自由移动,支撑底板无法脱离安装底座,围护单元也无法移动,相邻两块支撑底板的间距因安装底座而被固定,使得相邻两根立柱的间距也被固定,横向围护单体无法脱出立柱,导致H型连接座无法脱出围护板,环环相扣,逐步牵制,整体不容易散架,结构稳定性高,此时立柱、围护板、支撑柱、H型连接座也贴住墙面,接触面积大,支撑范围大,横向及纵向联动作用,内外同时夹护,加固效果好,从而防止墙体倾倒,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L型内支护板和L型外支护板给予墙体的内外转角支撑,避免该处开裂而导致两边墙体的结构同时受到影响,加固全面,使用效果好。
3、按照从下往上的安装顺序,依次将相邻的锚固杆进行连接,第一根锚固杆就地固定后,其上连接的锚固杆也无法随意活动,锚固杆通过斜撑杆给予L型内支护板支撑,提高了L型内支护板给予墙体内转角处的支撑效果,同时限制L型内支护板活动,提高了安装可靠性。
4、防护组件通过支撑螺杆顶住上下两块围护板,与围护板牵制连接在一起,不容易发生相对运动,使得固定插块更不容易脱出定位插孔,安装更加可靠;防护组件增加了围护单元的拦挡密度,给予墙体更加全面的支撑,避免墙体局部开裂后塌陷,争取了补救时间,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墙体内墙面的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墙体外墙面的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防护组件和支撑柱、围护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支撑底板和立柱、安装底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L型外支护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L型内支护板和锚固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底座;2-安装部;3-固定凸块;4-支撑底板;5-固定插孔;6-H型连接座;7-基板;8-支板;9-限位凸块;10-限位通孔;11-立柱;12-固定凸起;13-固定嵌槽;14-固定卡槽;15-围护板;16-套孔;17-固定卡块;18-支撑柱;19-固定销;20-限位插槽;21-L型内支护板;22-第一凸块;23-L型外支护板;24-第二凸块;25-安装沉孔;26-延伸板;27-锚固杆;28-安装螺套;29-斜撑杆;30-固定通孔;31-防护组件;32-安装条;33-固定螺套;34-支撑螺杆;35-限位凹孔;36-固定插块;37-固定耳座;38-定位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墙面处理:
⑴采用粒径小于1mm的细沙对墙体进行擦洗,防止清水清洗产生裂缝渗漏的问题,将表面风化的水泥砂浆覆盖层剥离,露出砖块。
⑵向砖块的裂缝内补入环氧砂浆,环氧砂浆填入裂缝后,将砖块分离的部分重新连接成一体,起到加固作用,增加了墙体的整体强度。向裂缝宽度超过6mm的位置处嵌入钢筋,并用环氧砂浆填补钢筋与砖块之间缝隙,环氧砂浆将钢筋与砖块粘结成一体,连接强度高,不容易分离,填补裂缝,防止裂缝再次扩大,钢筋有效提高了砖块的结构强度,可继续使用。
⑶对墙面原有勾缝材料风化、损坏或起鼓掉落的部位进行开凿,开缝深度为5~8mm,然后采用原有勾缝材料对这些部位进行勾缝处理,勾缝过程中保证了勾缝材料的填充深度,便于做到勾缝深浅一致,不容易开裂、脱落,且增大了新填入的勾缝材料与原有的勾缝材料之间的接触面积,粘结更牢固,相邻砖块之间连接强度也更高。在不破坏原有墙体基础、保留墙体历史原貌的条件下,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予以保护。
⑷在墙体表面涂刷一层厚度为3~5mm的保护面层,保护面层的材质为聚硅氧烷粉末憎水剂,具有较强的疏水性和耐久性,起到良好的防水作用,减少渗漏现象。
(b)基础布置:安装底座1的两侧均设有安装部2,安装部2的底部设有固定凸块3,支撑底板4上对称分布有与固定凸块3相对应的固定插孔5。
将安装底座1两侧的固定凸块3嵌入到两块支撑底板4上的固定插孔5内,使得安装底座1限位安装在两块支撑底板4之间,定位组装,操作简单、难度低,可根据墙体长度灵活布置,适应性强。
(c)安装围护单元:
H型连接座6包括基板7和支板8,支板8对称设置在两块基板7之间,支板8上设有限位凸块9,基板7上设有限位通孔10,结构简单,强度可靠,制造便捷,通用性强。支撑柱18的两端均设有与限位通孔10相对应的固定销19。立柱11的底部设有固定凸起12,立柱11的顶部设有与固定凸起12相对应的固定嵌槽13,立柱11可上下多根连续叠装,根据墙体高度灵活布置,适应性强。立柱11的侧面设有固定卡槽14,围护板15的一侧设有与限位凸块9相对应的套孔16,围护板15的另一侧设有与固定卡槽14相对应的固定卡块17。
⑴将围护板15侧面的套孔16套住支板8上的限位凸块9,使得一个H型连接座6与两块围护板15组成横向围护单体;
⑵将支撑柱18上的固定销19插入到基板7上的限位通孔10内,使得支撑柱18限位安装在横向围护单体之间;
⑶将一根立柱11底部的固定凸起12嵌入到另一根立柱11顶部的固定嵌槽13内,使两根以上的立柱11组成竖向支撑单体;
⑷将立柱11侧面的固定卡槽14卡住围护板15侧面的固定卡块17,使得横向围护单体限位安装在相邻两个竖向支撑单体之间,组成围护单元;
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合理有序,逐步成型,定位方便,安装难度低,易于保证安装质量,各部件体积小,便于运输至现场灵活组装,出现损坏也可以及时更换,成本低。
(d)立置:支撑底板4上设有与固定凸起12相对应的限位插槽20,限位插槽20位于固定插孔5之间。
将竖向支撑单体底部的固定凸起12嵌入到支撑底板4上的限位插槽20内,使得围护单元限位安装在支撑底板4上,移动支撑底板4可带动围护单元移动,操作更省力便捷,相邻两块支撑底板4的间距因安装底座1而被固定,使得相邻两根立柱11的间距也被固定,横向围护单体无法脱出立柱11,导致H型连接座6无法脱出围护板15,环环相扣,逐步牵制,整体不容易散架,结构稳定性高。
(e)转角布置:
L型内支护板2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凸块22,L型外支护板23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凸块24,第一凸块22、第二凸块24与固定卡槽14相对应。
⑴将L型内支护板21端部的第一凸块22嵌入到立柱11侧面的固定卡槽14内,使得L型内支护板21连接两排围护单元,组成内墙面支护体;
⑵将L型外支护板23端部的第二凸块24嵌入到立柱11侧面的固定卡槽14内,使得L型外支护板23连接另外两排围护单元,组成外墙面支护体;
⑶移动内墙面支护体、外墙面支护体,使得内墙面支护体的L型内支护板21靠住墙体的内转角处、外墙面支护体的L型外支护板23贴住墙体的外转角处;
⑷向安装底座1上的安装沉孔25内打入地脚螺栓,插入地面以下,使安装底座1就地固定,安装底座1固定后无法自由移动,支撑底板4无法脱离安装底座1,围护单元也无法移动,此时立柱11、围护板15、支撑柱18、H型连接座6也贴住墙面,接触面积大,支撑范围大,横向及纵向联动作用,内外同时夹护,加固效果好,从而防止墙体倾倒,延长了墙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L型内支护板21和L型外支护板23给予墙体的内外转角支撑,避免该处开裂而导致两边墙体的结构同时受到影响,加固全面,使用效果好。L型外支护板23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延伸板26,延伸板26增大了L型外支护板23与外墙面的接触面积,扩大了支撑范围,提高了支撑效果。将地脚螺栓拔出后,整体可拆卸、转移至其它地方继续使用,利用率高,节省成本,拆除强度小,劳动强度低。
⑸锚固杆27的底部设有尖端,便于穿入地面以下,就地固定。锚固杆27的顶部设有安装螺套28,锚固杆27上设有与安装螺套28配合连接的外螺纹,锚固杆27可多根连接成体,整体长度可灵活改变,结构简单,适用性强。L型内支护板21上设有斜撑杆29,斜撑杆29与L型内支护板21之间形成三角形结构关系,提高了L型内支护板21的结构强度,不容易变形,使用寿命长。斜撑杆29上设有与锚固杆27相对应的固定通孔30。
在斜撑杆29上安装锚固杆27:将第一根锚固杆27穿过位于最底层斜撑杆29上的固定通孔30,并插入地面以下5~10cm,然后将第二根锚固杆27穿过第二层斜撑杆29上的固定通孔30,将第二根锚固杆27转动拧入到第一根锚固杆27上的安装螺套28内,使两根锚固杆27连接成体,按照从下往上的安装顺序,依次将相邻的锚固杆27进行连接,第一根锚固杆27就地固定后,其上连接的锚固杆27也无法随意活动,锚固杆27通过斜撑杆29给予L型内支护板21支撑,提高了L型内支护板21给予墙体内转角处的支撑效果,同时限制L型内支护板21活动,提高了安装可靠性。
(f)安装防护单元:
防护组件31包括安装条32、固定螺套33和支撑螺杆34,固定螺套33均匀分布在安装条32上,支撑螺杆34螺纹连接在固定螺套33的两端,围护板15的顶部与底部均设有与支撑螺杆34相对应的限位凹孔35,安装条32上设有固定插块36,支撑柱18的侧面设有固定耳座37,固定耳座37上设有与固定插块36相匹配的定位插孔38,支撑螺杆34可拆卸,随装随用,通过改变支撑螺杆34伸入固定螺套33的长度,可改变防护组件31的张开幅度,以适用于不同的防护需求,适应性强;将固定插块36插入到定位插孔38内,通过固定耳座37支撑安装条32,实现防护组件31限位安装在支撑柱18上,操作简单。
⑴将安装条32上的固定插块36插入到固定耳座37上的定位插孔38内,使得防护组件31限位安装在支撑柱18的两侧,定位方便,操作简单,固定耳座37给予安装条32支撑,不容易掉落,稳定可靠。
⑵转动防护组件31上的支撑螺杆34,使上方支撑螺杆34的一端伸入到位于其上方的围护板15底部的限位凹孔35内、下方支撑螺杆34的一端伸入到位于其下方的围护板15顶部的限位凹孔35内,完成防护组件31与横向围护单体的连接,防护组件31通过支撑螺杆34顶住上下两块围护板15,与围护板15牵制连接在一起,不容易发生相对运动,使得固定插块36更不容易脱出定位插孔38,安装更加可靠。防护组件31增加了围护单元的拦挡密度,给予墙体更加全面的支撑,避免墙体局部开裂后塌陷,争取了补救时间,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墙面处理; (b)基础布置:将安装底座两侧的固定凸块嵌入到两块支撑底板上的固定插孔内,使得安装底座限位安装在两块支撑底板之间; (c)安装围护单元:H型连接座包括基板和支板,所述支板对称设置在所述基板之间,所述支板上设有限位凸块,所述基板上设有限位通孔; ⑴将围护板侧面的套孔套住H型连接座上的限位凸块,使得一个H型连接座与两块围护板组成横向围护单体; ⑵将支撑柱上的固定销插入到H型连接座上的限位通孔内,使得支撑柱限位安装在横向围护单体之间; ⑶将一根立柱底部的固定凸起嵌入到另一根立柱顶部的固定嵌槽内,使两根以上的立柱组成竖向支撑单体; ⑷将立柱侧面的固定卡槽卡住围护板侧面的固定卡块,使得横向围护单体限位安装在竖向支撑单体之间,组成围护单元; (d)立置:将竖向支撑单体底部的固定凸起嵌入到支撑底板上的限位插槽内,使得围护单元限位安装在支撑底板上; (e)转角布置: ⑴将L型内支护板端部的第一凸块嵌入到立柱侧面的固定卡槽内,使得L型内支护板连接两排围护单元,组成内墙面支护体; ⑵将L型外支护板端部的第二凸块嵌入到立柱侧面的固定卡槽内,使得L型外支护板连接另外两排围护单元,组成外墙面支护体; ⑶移动内墙面支护体、外墙面支护体,使得内墙面支护体的L型内支护板靠住墙体的内转角处、外墙面支护体的L型外支护板贴住墙体的外转角处; ⑷向安装底座上的安装沉孔内打入地脚螺栓,插入地面以下,使安装底座就地固定; (f)安装防护单元:防护组件包括安装条、固定螺套和支撑螺杆,所述固定螺套均匀分布在所述安装条上,所述支撑螺杆连接在所述固定螺套的两端,所述安装条上设有固定插块,所述支撑柱的侧面设有固定耳座,所述固定耳座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插块相匹配的定位插孔; ⑴将防护组件上的固定插块插入到支撑柱侧面的定位插孔内,使得防护组件限位安装在支撑柱的两侧; ⑵转动防护组件上的支撑螺杆,使上方支撑螺杆的一端伸入到位于其上方围护板底部的限位凹孔内、下方支撑螺杆的一端伸入到位于其下方围护板顶部的限位凹孔内,完成防护组件与横向围护单体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还包括⑸在L型内支护板的斜撑杆上安装锚固杆:将第一根锚固杆穿过位于最底层斜撑杆上的固定通孔,并插入地面以下5~10cm,然后将第二根锚固杆穿过第二层斜撑杆上的固定通孔,将第二根锚固杆拧入到第一根锚固杆上的安装螺套内,使两根锚固杆连接成体,按照从下往上的安装顺序,依次将相邻的锚固杆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杆的底部设有尖端,所述锚固杆的顶部设有安装螺套,所述锚固杆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螺套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L型内支护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凸块,所述L型内支护板上设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上设有与所述锚固杆相对应的固定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墙面处理的具体做法:⑴清理墙体,将表面风化的水泥砂浆覆盖层剥离,露出砖块; ⑵向砖块的裂缝内补入环氧砂浆; ⑶对墙面原有勾缝材料风化、损坏或起鼓掉落的部位进行开凿,开缝深度为5~8mm,然后采用原有勾缝材料对这些部位进行勾缝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⑵中向裂缝宽度超过6mm的位置处嵌入钢筋,并用环氧砂浆填补钢筋与砖块之间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还包括⑷在墙体表面涂刷一层厚度为3~5mm的保护面层。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⑴中在清理墙体时,采用粒径小于1mm的细沙对墙体进行擦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所述L型外支护板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凸块,所述L型外支护板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延伸板。
CN202010730931.2A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 Active CN1120494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0931.2A CN112049461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0931.2A CN112049461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9461A CN112049461A (zh) 2020-12-08
CN112049461B true CN112049461B (zh) 2022-05-17

Family

ID=73602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0931.2A Active CN112049461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94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6072B (zh) * 2022-05-06 2023-05-05 广西科技大学 一种历史建筑改造外墙加固装置及方法
CN116892301B (zh) * 2023-06-16 2024-01-05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治理土遗址片状剥离病害的组合装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080A (zh) * 2010-11-24 2011-04-06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CN106907016A (zh) * 2017-03-17 2017-06-30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历史保护建筑墙体的无损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65436A (zh) * 2016-02-17 2017-09-15 朱奎 砖墙加固构造
CN110424761A (zh) * 2019-06-20 2019-11-08 金华市广和古建筑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16911A (zh) * 2019-09-21 2019-12-27 重庆派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古建筑泥墙加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03080A (zh) * 2010-11-24 2011-04-06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旧砌体建筑抗震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CN107165436A (zh) * 2016-02-17 2017-09-15 朱奎 砖墙加固构造
CN106907016A (zh) * 2017-03-17 2017-06-30 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历史保护建筑墙体的无损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0424761A (zh) * 2019-06-20 2019-11-08 金华市广和古建筑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16911A (zh) * 2019-09-21 2019-12-27 重庆派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古建筑泥墙加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9461A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9461B (zh) 一种古建筑砖墙的加固方法
CN103321421B (zh) 一种混凝土水池壁一次成型的施工方法
CN105275097A (zh) 一种后浇带止水钢板和快易收口网安装方法
CN110409860A (zh) 一种老旧房屋的改造结构及其改造方法
CN112160347B (zh) 后浇带的浇筑组件及浇筑后浇带的施工方法
RU2007117042A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олонн
CN111173042B (zh) 基础底板超前止水后浇带及施工方法
CN210439477U (zh) 一种后浇带拦截结构
CN111535340A (zh) 一种治理古建筑物上方危岩体的方法
JP7197879B2 (ja) 落石防護柵
CN112411772B (zh) 一种地下室外墙后浇带的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424762B (zh) 一种窑洞加固系统
CN209942380U (zh) 一种用于散货堆场的防风抑尘网结构系统
CN211523837U (zh) 一种减震预制楼梯
CN207177467U (zh) 预制围墙
CN111926829A (zh) 一种高边坡治理方法
CN109235240B (zh) 一种用于木廊桥柱子保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10983906A (zh) 一种景观道路地砖及其施工方法
CN218779503U (zh) 一种基于装配式土钉墙构造
CN213805437U (zh) 一种边坡结构
CN220203398U (zh) 一种柱根模板防漏浆封堵施工结构
CN212742578U (zh) 一种绿色矿山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CN214942630U (zh) 基于围栏的道路养护施工的洒水装置
CN210217115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的模板
CN211816285U (zh) 新型综合管廊基坑围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