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2659A - 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2659A
CN112042659A CN201910485696.4A CN201910485696A CN112042659A CN 112042659 A CN112042659 A CN 112042659A CN 201910485696 A CN201910485696 A CN 201910485696A CN 112042659 A CN112042659 A CN 112042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pple
tebuconazole
penthiopyrad
composition
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56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昌炎
詹姆斯.T.布里斯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Rotam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8569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265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2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26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6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hre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647Triazoles; Hydrogenated triazoles
    • A01N43/6531,2,4-Triazoles; Hydrogenated 1,2,4-triazo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4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two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561,2-Diazoles; Hydrogenated 1,2-diazol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c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所述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重量配比为10:1‑1:10;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褐斑病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苹果致病菌的方法,在植株被苹果致病菌侵染之前或侵染之后将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施用至苹果枝干、叶部、根部、果实。

Description

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尤其涉及所述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苹果病害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苹果树常见病害包括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褐斑病;苹果病害通过危害枝干、叶部、果实,对果实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毁园。
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在EP0737682中被描述为高度有效的杀真菌剂。
本发明惊讶的发现,联合使用吡噻菌胺与戊唑醇能防治苹果病害;特别是在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褐斑病中表现出意想不到的增效作用。
发明内容
我们已发现,同时,即联合或分开施用吡噻菌胺和戊唑醇,或依次施用吡噻菌胺和戊唑醇使得比单独施用各个化合物更好地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苹果褐斑病菌。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吡噻菌胺与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在降低活性化合物施用总量下,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苹果褐斑病菌具有改善活性(协同增效)。
苹果褐斑病是导致苹果早期落叶的主要病害;由苹果双壳孢(Diplocarpon mali)侵染所致。
苹果树腐烂病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侵染所致;
苹果轮纹病由B.berengeriana f.sp.pyricola Kogan.&.Sakuma侵染所致;
苹果炭疽叶枯病由炭疽病菌引起的叶部病害。
引起苹果病害的致病菌可侵染苹果树的枝干。比如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树腐烂病和苹果轮纹病是危害枝干的两大主要病害。腐烂病主要危害主枝主干,严重时导致毁园;轮纹病主要削弱树势,最终导致树体衰弱死亡。两种病菌都能在枝干病部存活多年,且能不断繁殖侵染。病菌能从伤口、坏死的表层组织、叶痕、果柄痕、皮孔和芽眼等部位侵染。病菌从皮孔侵入皮层活体组织后,能够刺激寄主皮层细胞增生和木栓化。保护枝条不受腐烂病菌和轮纹病菌侵染是防治苹果腐烂病和轮纹病的主要措施。病菌能从枝条自然孔口侵染外,更容易从伤口,尤其是剪锯口侵染。在春季苹果树修剪后,对苹果树枝干特别是伤口处喷施或涂刷粘附性强、残效期长的药剂,是防治枝干病害的重要措施。可以在剪口表层形成愈伤组织之前,对苹果树枝干特别是剪口施药,保护剪口不受轮纹病菌和腐烂病菌的侵染。特别是轮纹病菌从苹果萌芽开始释放孢子,直到苹果落叶果园内仍能捕捉到大量轮纹病菌的孢子。幼嫩枝条对病菌更加敏感。需从苗期和幼树期开始进行病害防控,保护枝干不受病菌侵染。
引起苹果病害的致病菌也可侵染苹果树叶部。比如苹果褐斑病菌和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病菌以未成熟的子囊盘、分生孢子器、菌素、菌丝在落地的病叶上越冬。病菌越冬后能产生子囊孢子的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侵染树体上部叶片。苹果萌芽之前,果园内落地的病叶上就有大量拟分生孢子。在苹果萌芽前清除越冬病叶,在初侵染期和病原累积期对叶片进行药剂喷施处理,保护叶片不受病菌的侵染。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吡噻菌胺与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所述吡噻菌胺与戊唑醇获得协同增效的重量配比为10:1-1:10,更优选4:1-1:4,更优选2:1-1:2。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吡噻菌胺与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苹果病害中的用途,所述苹果病害为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褐斑病;所述吡噻菌胺与戊唑醇获得协同增效的重量配比为10:1-1:10,更优选4:1-1:4,更优选2:1-1:2。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吡噻菌胺与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用于保护苹果树免受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褐斑病侵袭的用途;所述吡噻菌胺与戊唑醇获得协同增效的重量配比为10:1-1:10,更优选4:1-1:4,更优选2:1-1:2。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防治苹果致病菌的方法,在苹果树被致病菌侵染之前或侵染之后将一种含有吡噻菌胺与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施用于苹果的枝干、叶部、果实、根部;所述苹果致病菌为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苹果褐斑病菌。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有吡噻菌胺与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涂抹、撒粉、散布或发烟等方法施用到枝干、叶部、果实、根部。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苹果致病菌的方法,可以是治疗、预防或根除性的。
预防(预防性措施)即保护苹果品种免受苹果致病菌的侵染;
治疗(治疗性措施)即治疗已被苹果致病菌侵染且未显示病害症状的苹果品种;
根除(根除性措施)即治愈已被苹果致病菌侵染且显示病害症状的苹果品种。
本发明所述的苹果,包含所有苹果品种:例如嘎啦、金冠、秦冠、乔纳金、陆奥、富士、红星等。
本发明的吡噻菌胺与戊唑醇组合/联合施用。包括分开、依次或同时施用吡噻菌胺与戊唑醇。分开施用时的顺序对防治的结果通常无影响。
优选地,所述吡噻菌胺与戊唑醇组合为包含吡噻菌胺与戊唑醇的组合物的形式。
一种杀菌组合物,包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一种杀菌组合物,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任意剂型。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剂型为水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超低容量液剂、热雾剂、干悬浮剂、油悬浮剂。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还包含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以制剂形式为主,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在桶或罐中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其中优选以本发明提供的制剂形式为主。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所述吡噻菌胺和戊唑醇质量之和占所述杀菌组合物质量的5%-90%,更优选5%-80%,更优选10%-75%,更优选10%-70%,更优选10%-65%,更优选10%-60%,更优选10%-55%, 更优选10%-50%;更优选10%-30%。
根据本发明,术语“填充剂”指可与活性化合物相组合或联合以使其更易于施用给对象(例如植物、作物或草类)的天然或合成的有机或无机化合物。因此,所述填充剂优选为惰性的,至少应为农业可接受的。所述填充剂可以为固体或液体。
本发明中可以使用的非活性媒介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的,可以作为固体媒介材料使用的有例如:植物质粉末类(例如大豆粉、淀粉、谷物粉、木粉、树皮粉、锯末、核桃壳粉、麸皮、纤维素粉末、椰壳、玉米穗轴和烟草茎的颗粒,提取植物精华后的残渣等)、纸张、锯末,粉碎合成树脂等的合成聚合体、黏土类(例如高岭土、皂土、酸性瓷土等)、滑石粉类。硅石类(例如硅藻土、硅砂、云母、含水硅酸,硅酸钙)、活性炭、天然矿物质类(浮石、绿坡缕石及沸石等)、烧制硅藻土、砂、塑料媒介等(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氯乙烯等)、氯化钾、碳酸钙、磷酸钙等的无机矿物性粉末、硫酸铵、磷酸铵、尿素、氯化铵等的化学肥料、土肥,这些物质可以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混用。
可以作为液体媒介材料使用的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例如水,酒精类(例如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乙二醇等)、酮类(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二异丁基甲酮、环己酮等)、醚类(例如乙醚、二恶烷、甲基纤维素、四氢呋喃等)、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煤油、矿物油等)、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类(例如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油、烷基萘、氯代芳烃、氯代脂肪烃、氯苯,等)、卤化碳氢化合物类、酰胺类、砜类、二甲基亚砜、矿物和植物油、动物油等。
为使有效成分化合物乳化、分散、以及/或者润湿,可以使用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列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高级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醇或酚的磷酸酯、多元醇的脂肪酸酯、萘磺酸聚合物、木质素磺酸盐、高分子梳形的支状共聚物、丁基萘磺酸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磺基琥珀酸钠、油脂、脂肪醇与环氧乙烷缩合物、烷基牛磺酸盐等聚丙烯酸盐、蛋白质水解物。合适的低聚糖物或聚合物,例如基于单独的乙烯单体、丙烯酸、聚氧乙烯和/或聚氧丙烯或者其与例如(多元)醇或(多元)胺的结合。
为使有效成分化合物分散稳定化、附着以及/或者结合,可使用例如黄原胶、硅酸镁铝、明胶、淀粉、纤维素甲醚、聚乙烯醇、聚乙酸乙烯酯和天然磷脂(如脑磷脂和卵磷脂)以及合成磷脂、皂土、木质素磺酸钠等辅助剂。
其中防冻剂可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作为悬浮性产品的抗絮凝剂可以使用例如萘磺酸聚合物、聚合磷酸盐等的辅助剂。
消泡剂可使用有机硅消泡剂。
可以使用的着色剂,例如无机颜料,如氧化铁、氧化钛和普鲁士蓝;以及有机颜料/染料:茜素染料、偶氮染料和金属酞菁染料;以及微量元素,例如铁盐、锰盐、硼盐、铜盐、钴盐、钼盐和锌盐。
任选地,还可包含其它附加组分,例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掩蔽剂。
本发明的所述制剂可通过已知方式将所述活性化合物与常规添加剂混合而制备。所述常规添加剂如常规增充剂以及溶剂或稀释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或粘合剂或固定剂、润湿剂、防水剂,如果需要,还可以包含催干剂和着色剂、稳定剂、颜料、消泡剂、防腐剂、增稠剂、水以及其它加工助剂。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不仅包括可借助合适的设备如喷雾或撒粉设备立即适用于待处理的对象,而且还包括在施用于对象之前需进行稀释的浓缩商业组合物。
本发明的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还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联合施用,例如用于扩大活性谱或防止形成抗性。所述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真菌剂、杀细菌剂、引诱剂、杀昆虫剂、杀螨剂、杀线虫剂、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肥料或化学信息素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制剂形式为主,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在桶或罐中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其中优选以本发明提供的制剂形式为主。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在降低活性化合物施用总量下,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苹果褐斑病菌有害真菌具有改善活性(协同增效)。并且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对现有的杀菌剂显示出耐受性的真菌也具有优异的杀菌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生物测试例:
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但具体为何种作用,无法预测,只有通过大量实验才能知道。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由于明显提高了实际防治效果,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大大地延缓了抗性的产生。
一、毒力测试:
试验1:苹果褐斑病菌的毒力测定
将苹果褐斑病菌在PDA 培养基上25oC黑暗培养1个月,菌落直径约7mm。在毒力试验测定前,将病菌接种在PSA培养基平板上,25oC预培12d,取菌落用磨砂玻璃管研磨制成菌丝悬浮液。
将吡噻菌胺原药和戊唑醇原药分别用甲醇溶解,用无菌水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母液。将吡噻菌胺、戊唑醇分别以4:1,2:1,1:1,1:2,1:4五个比例复配,用无菌水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并设无药对照。
采用菌丝干重法,将装有100ml马铃薯胡萝卜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CSB)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放在净化工作台,分别加入药剂。每三角瓶中的药剂量保持一致。每瓶接种菌丝悬浮液500ul。将三角瓶中含药菌丝悬浮液在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振荡培养,温度25oC,黑暗培养15d。然后,通过200目纱布过滤,并用50ml去离子水洗去菌丝上的培养基。过滤到的菌丝体放入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中,80oC烘8h, 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后称重。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几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
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当CTC ≤80,则组合物表现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出相加作用,当CTC ≥120,则组合物表现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表1: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组合对苹果褐斑病菌的毒力
Figure 32025DEST_PATH_IMAGE001
从表1可知,吡噻菌胺和戊唑醇以重量比为4:1-1:4进行组合时,对苹果褐斑病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增效作用。试验2: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毒力测定
将苹果炭疽叶枯病菌与测定前在PSA培养基平板上转接一次后,于25oC下预培养5d,从菌落边缘取直径5mm菌丝块用于测定。
将吡噻菌胺原药和戊唑醇原药分别用甲醇溶解,用无菌水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
将吡噻菌胺、戊唑醇分别以4:1,2:1,1:1,1:2,1:4五个比例复配,用无菌水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并设无药对照。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挑取预先制备的菌丝块接种于不同药剂浓度的PSA 培养基平板上,在25oC下培养6d, 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几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当CTC ≤80,则组合物表现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出相加作用,当CTC ≥120,则组合物表现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表2: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组合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毒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从表2可知,吡噻菌胺和戊唑醇以重量比为4:1-1:4进行组合时,对苹果炭疽叶枯病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增效作用。
试验3: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
将苹果轮纹病菌与测定前在PSA培养基平板上转接一次后,于25oC下预培养5d,从菌落边缘取直径5mm菌丝块用于测定。
将吡噻菌胺原药和戊唑醇原药分别用甲醇溶解,用无菌水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
将吡噻菌胺、戊唑醇分别以4:1,2:1,1:1,1:2,1:4五个比例复配,用无菌水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并设无药对照。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挑取预先制备的菌丝块接种于不同药剂浓度的PSA 培养基平板上,在25oC下培养6d, 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几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当CTC ≤80,则组合物表现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出相加作用,当CTC ≥120,则组合物表现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表3: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组合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毒力
Figure 886848DEST_PATH_IMAGE003
从表3可知,吡噻菌胺和戊唑醇以重量比为4:1-1:4进行组合时,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加和或增效作用。
试验4: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毒力测定
将苹果轮纹病菌与测定前在PSA培养基平板上转接一次后,于25oC下预培养5d,从菌落边缘取直径5mm菌丝块用于测定。
将吡噻菌胺原药和戊唑醇原药分别用甲醇溶解,用无菌水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
将吡噻菌胺、戊唑醇分别以8:1,4:1,2:1,1:1,1:2,1:4,1:8五个比例复配,用无菌水配制成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并设无药对照。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挑取预先制备的菌丝块接种于不同药剂浓度的PSA 培养基平板上,在25oC下培养6d, 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几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出各药剂的毒力指数及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当CTC ≤80,则组合物表现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出相加作用,当CTC ≥120,则组合物表现出增效作用。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表4: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组合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毒力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从表4可知,吡噻菌胺和戊唑醇以重量比为4:1-1:4进行组合时,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效果表现为增效作用。

Claims (10)

1.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吡噻菌胺和戊唑醇,所述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重量配比为10:1-1:10,更优选4:1-1:4,更优选2: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吡噻菌胺和戊唑醇质量之和占所述杀菌组合物质量的5%-90%,更优选10%-60%,更优选10%-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水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悬乳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囊悬浮剂、颗粒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泡腾片、超低容量液剂、热雾剂、干悬浮剂、油悬浮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填充剂和/或表面活性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苹果病害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褐斑病的用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用于处理苹果枝干、叶部、果实、根部以保护苹果植株免受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褐斑病侵袭的用途。
8.一种防治苹果致病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植株被苹果致病菌侵染之前或侵染之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施用于枝干、叶部、果实、根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苹果致病菌为苹果树腐烂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褐斑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以农学有效且基本无植物毒性的施用量以叶面施用、茎施用、浸透、滴注、浇注、喷射、喷雾、涂抹、撒粉、散布或发烟等方法施用到枝干、叶部、果实、根部。
CN201910485696.4A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Pending CN11204265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5696.4A CN112042659A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5696.4A CN112042659A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2659A true CN112042659A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08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5696.4A Pending CN112042659A (zh) 2019-06-05 2019-06-05 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2659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1389A (zh) * 2012-09-07 2014-03-26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噻菌胺与三唑类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9042677A (zh) * 2018-08-24 2018-12-21 广东顾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51389A (zh) * 2012-09-07 2014-03-26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噻菌胺与三唑类的高效杀菌组合物
CN109042677A (zh) * 2018-08-24 2018-12-21 广东顾地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吡噻菌胺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其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17244B (zh) 殺真菌組成物及其用途
CN105409961A (zh)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WO2015135422A1 (zh) 一种保护植物免于植物病害的方法
CN114286622A (zh) 含纳他霉素和至少一种杀虫剂的抗真菌组合物
CN114617127B (zh)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304149B (zh) 一种除草剂增效剂、包含五氟磺草胺的复合除草剂及其应用
CN111109268A (zh) 一种含有醚菌酯与四氟醚唑的杀菌组合物
AU2015101421A4 (en) A synergistic insecticidal composition
CN112042659A (zh) 一种含吡噻菌胺和戊唑醇的杀菌组合物
CN111183995B (zh) 一种包括咯菌腈和噻呋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在防治花生病害或虫害中的用途
CN114668017B (zh) 一种含四唑吡氨酯和噁霉灵的杀菌组合物在降低或防止作物病害中的用途
CN109221146B (zh) 氟茚唑菌胺在降低或防止玉米被大斑凸脐蠕孢菌侵染中的用途
WO2015135423A1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CN114365744A (zh) 一种包含噻霉酮和苯醚双唑的杀菌组合物
US20130090360A1 (en) Method for protecting rice from being infected by fungi
CN112042658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3243379B (zh)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戊菌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097803B (zh) 一种含丙硫菌唑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810437B (zh) 一种含有噻唑锌与噻菌铜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
SK18952000A3 (sk) Pesticíd proti bakteriálnym chorobám v poľnohospodárstve a záhradníctve a spôsob potlačenia bakteriálnych chorôb v poľnohospodárstve a záhradníctve
CN114097802B (zh) 一种含氟环唑和稻瘟灵的乳油剂型
CN112042661A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
CN114176087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6584493A (zh) 基于白屈菜红碱为主的防治小麦锈病配方及使用方法
CN116267952A (zh) 一种包含吡啶酰胺类化合物和苯噻菌胺的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