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8069A -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8069A
CN112038069A CN202010735564.5A CN202010735564A CN112038069A CN 112038069 A CN112038069 A CN 112038069A CN 202010735564 A CN202010735564 A CN 202010735564A CN 112038069 A CN112038069 A CN 1120380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ondary winding
current transformer
outgoing line
insulating layer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556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8069B (zh
Inventor
胡浙麟
李念飞
贾英杰
胡宾
张乐
许乃平
杨旭
闻会波
余加银
吴超
魏利峰
房志强
刘凯
刘玉辉
王建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CGN Power Co Ltd, China Nuclear Power Op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neral Nuclear Powe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73556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80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80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80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80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80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20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 H01F38/22Instruments transformers for single phase ac
    • H01F38/28Current transformers
    • H01F38/30Constru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0Connecting leads to wind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formers For Measur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包括确定待修复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引出线的标记位置。剥离位于第二绝缘层和第一绝缘层的二次绕组引出线。将待修复的二次绕组引出线更换为多股软铜线。将更换后的二次绕组引出线按照标记位置进行固定。本申请提供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可以在线将二次绕组引出线更换为多股软铜线。更换后的二次绕组引出线为软铜线能够承受的应力更大,并且更换后的二次绕组引出线为多股软铜线,不易在外界应力作用下断裂,保证了电流互感器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电流互感器(Current Transformer,以下简称CT)是依据电磁感应原理将一次侧大电流转换成二次侧小电流来测量的设备。电流互感器包括闭合的铁芯和绕组(包括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的匝数很少,串在需要测量的电流的线路中。一次绕组中会流过线路的全部电流。二次绕组的匝数比较多,串接在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中。电流互感器在工作时,它的二次回路始终是闭合的,因此测量仪表和保护回路串联线圈的阻抗很小,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状态接近短路。一般的电流互感器的内部铁芯为硅钢片,二次绕组为单股铜导线,均匀紧密地缠绕在环形铁芯上。外层由环氧树脂浇筑,铁芯和环氧树脂之间由多层软性橡胶层包裹填充,存在间隙。
在电气设置的运行线路中,一般将电流互感器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外壳通过夹具固定连接。将电流互感器安装在运行线路之后,通过断路器实现分合闸操作。断路器在实现分合闸操作时,电流互感器会产生振动,振动时铁芯与环氧树脂产生相对位移,使二次绕组引出线部位受到外界应力的作用。二次绕组引出线易在外界应力的作用下断裂,导致电流互感器无法正常使用。针对二次绕组引出线断线这一安全隐患,传统的方案是整体更换电流互感器。但是更换电流互感器的更换成本高、更换工期长、更换工作风险高。另外更换电流互感器之后需要停止该线路的运行,对更换的电流互感器进行耐压试验,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引出线部位容易受到外界应力的作用,发生断裂,导致电流互感器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铁芯、环绕所述铁芯的二次绕组线、包覆所述铁芯和所述二次绕组线的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二绝缘层、以及与所述二次绕组线连接的二次绕组引出线;
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包括:
确定待修复电流互感器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标记位置;
剥离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
将待修复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更换为多股软铜线;
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按照所述标记位置进行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包括两个引出头;所述确定待修复电流互感器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标记位置的步骤,包括:
确定两个引出头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相对位置;
确定两个引出头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极性;以及
确定两个引出头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是否有交叉的现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剥离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步骤,包括:
加热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
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中剥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待修复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更换为多股软铜线的步骤,包括:
修复前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为单股铜导线,将所述单股铜导线替换为所述多股软铜线;
采用铜管将所述多股软铜线与所述二次绕组线连接;
在所述多股软铜线与所述二次绕组线的连接点处压接,并用焊锡点焊,以增加压接牢固性和导电接触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按照所述标记位置进行固定的步骤,包括:
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形成绕圈结构;
将具有所述绕圈结构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并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在所述标记位置露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填充胶将具有所述绕圈结构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层。
一种电流互感器,包括:
铁芯;
二次绕组线,环绕所述铁芯;
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铁芯和所述二次绕组线;
第二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层;
二次绕组引出线,与所述二次绕组线连接,并且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为多股软铜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中具有绕圈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填充胶,包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用于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线盒,与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连接。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包括确定待修复电流互感器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标记位置。剥离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将待修复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更换为多股软铜线。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按照所述标记位置进行固定。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可以在线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更换为多股软铜线。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为软铜线能够承受的应力更大,并且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为多股软铜线,不易在外界应力作用下断裂,保证了电流互感器的正常使用。本申请可以在线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更换为多股软铜线,同时解决了传统方案中整体更换电流互感器更换成本高、更换工期长、更换工作风险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第二绝缘层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电流互感器 100
铁芯 10
二次绕组线 20
二次绕组引出线 21
绕圈结构 201
填充胶 202
第一绝缘层 30
第二绝缘层 40
接线盒 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多种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在某电站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以下简称GIS)中,电流互感器(CT)采用环氧树脂浇筑式结构的IPME1/560-T155型电流互感器。IPME1/560-T155型电流互感器的内部铁芯为环形铁芯,环形铁芯为硅钢片。二次绕组为单股铜导线,均匀紧密地缠绕在环形铁芯上。电流互感器的安装固定方式是电流互感器与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外壳通过夹具固定连接。将电流互感器安装在运行线路之后,通过断路器实现分合闸操作。断路器在实现分合闸操作时,电流互感器会产生振动,振动时铁芯与环氧树脂产生相对位移,使二次绕组引出线部位受到应力作用。二次绕组引出线易在应力作用下断裂。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所述电流互感器100可以为IPME1/560-T155型电流互感器、LZZBJ9系列的电流互感器或者是LMZ系列的电流互感器。
在某电站中累计发生多起断路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断线故障。设备运行过程中,断路器两侧电流互感器受断路器振动影响较大,二次绕组引出线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较大引出线断线隐患。针对二次绕组引出线断线隐患这一设计缺陷,以及整体更换电流互感器存在的更换成本很高、更换工期长、更换工作风险高等缺陷。经过发明人的创造性思考,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请结合图1-图2,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的步骤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截面示意图。
所述电流互感器100包括铁芯10、环绕所述铁芯10的二次绕组线20、包覆所述铁芯10和所述二次绕组线20的第一绝缘层30、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第二绝缘层40、以及与所述二次绕组线20连接的二次绕组引出线21。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在线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确定待修复电流互感器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标记位置。
本步骤中,可以使用X射线机拍出清晰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所在部位的图像。在所述X射线机拍出的图像中,包括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绝对位置信息。对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绝对位置进行直接标记。
S200,剥离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40和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
本步骤中,对于剥离方法并不作具体的限定。本步骤的目的是将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40和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剥离出来,以便能够对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进行替换/修复的操作。
S300,将待修复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更换为多股软铜线。
本步骤中,使用所述多股软铜线代替原来的单根铜线作为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替换后的所述多股软铜线可以进行压接,以提高所述多股软铜线的牢固性和导电接触性。
S400,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按照所述标记位置进行固定。
本步骤中,对于固定方法并不作具体的限定。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可以使用焊接或者胶体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固定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过程中,可以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作出宛延状、波浪状或者折线状。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可以采用螺旋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可以预留出一些可拉伸的余量,以缓解外界振动应力,防止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断裂,导致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无法工作。本步骤中可以使用环氧树脂材料重新浇筑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
本实施例中使用多股软铜线替代单股硬质铜线,提升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强度,修复因应力受损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为多股软铜线,不易在外界应力作用下断裂,保证了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正常使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可以应用到IPME1/560-T155型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在线修复。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对已受损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二次绕组引出线21进行在线修复,同时解决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受到外界应力不易释放的设计缺陷。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在电力行业内尚无对此缺陷进行在线修复处理的措施。本申请所提供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填补了此类型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在线修复技术空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包括两个引出头。所述确定待修复电流互感器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标记位置的步骤,包括:确定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两个引出头的相对位置。确定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两个引出头的极性。以及确定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与其他连线是否有交叉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标记位置时,可以根据所述X射线机拍出的图像,确定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和所述铁芯10接地线有没有交叉的现象。进一步根据所述X射线机拍出的图像,判断所述电流互感器100中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两个引出头是否存在交叉。进一步根据所述X射线机拍出的图像,在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本体上做出标记,便于确定修复后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极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剥离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40和所述第一绝缘层30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步骤,包括:加热所述第二绝缘层40和所述第一绝缘层30。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从所述第二绝缘层40和所述第一绝缘层30中剥离。
本实施例中,可以加热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外层,待所述第一绝缘层30和所述第二绝缘层40软化后,可以使用凿具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从所述第一绝缘层30和所述第二绝缘层40中剥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待修复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更换为多股软铜线的步骤,包括:
修复前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为单股铜导线,将所述单股铜导线替换为所述多股软铜线。
采用铜管将所述多股软铜线与所述二次绕组线20连接。
在所述多股软铜线与所述二次绕组线20的连接点处压接,并用焊锡点焊,以增加压接牢固性和导电接触性。
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更换所述将待修复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具体步骤。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更换步骤工艺简单、易实现,节约时间及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流互感器的第二绝缘层的俯视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按照所述标记位置进行固定的步骤,包括:
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形成绕圈结构201。
将具有所述绕圈结构201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层40,并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在所述标记位置露出。
本步骤中,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在靠近所述铁芯10的位置进行绕圈设计。即将所述多股软铜线在所述第二绝缘层40(靠近所述铁芯10的位置)设置所述绕圈结构201。对照开始时在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做出的所述标记位置,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固定在浇筑模具上(需要注意的是: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走向不要靠近所述铁芯10引出的接地线和接地铜排,以保证绝缘性)。
本实施例中,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在靠近所述铁芯10的位置形成所述绕圈结构201。所述绕圈结构201用于充分释放断路器操作引起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振动时在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上产生的应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填充胶202将具有所述绕圈结构201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层40。
本步骤中,采用所述填充胶202将具有所述绕圈结构201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牢固密封。可以理解,采用所述填充胶202密封之后,当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受到一定的应力时,可以通过所述填充胶202释放一部分应力,缓解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本身受到的应力,保护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不会发生断裂。
本实施例中,通过所述填充胶202将具有所述绕圈结构201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层40。即所述绕圈结构201通过所述填充胶202牢固密封。当断路器操作引起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振动时,在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上产生应力,所述绕圈结构201可以在所述填充胶202密封的空间内进行移动,以缓解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收到的应力。
请参阅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流互感器100,包括铁芯10、二次绕组线20、第一绝缘层30、第二绝缘层40和二次绕组引出线21。
所述铁芯10可以为闭合的环形铁芯。所述二次绕组线20环绕所述铁芯10。所述第一绝缘层30包覆所述铁芯10和所述二次绕组线20。所述第二绝缘层40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层30。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与所述二次绕组线20连接,并且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为多股软铜线。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最外层为所述第二绝缘层40。所述第二绝缘层40包裹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内层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40可以为坚硬的环氧树脂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层40为浇筑环氧层。所述第一绝缘层30可以为软性橡胶层。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在线修复工艺为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从环氧树脂材料的所述第二绝缘层40中剥离至软性橡胶材料的所述第一绝缘层30,使用多股软铜线代替原单根硬铜导线引出线,与二次绕组引出端重新压接。并将更换后的多股软铜导线绕组引出线妥善固定后,浇筑环氧树脂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在所述第二绝缘层40中具有绕圈结构201。
本实施例中,在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在靠近所述铁芯10的位置形成所述绕圈结构201。所述绕圈结构201用于充分释放断路器操作引起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振动时在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上产生的应力。当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承受应力时,所述绕圈结构201可以发生微小的位移变化,充分释放在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上产生的应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互感器100,还包括:
填充胶202,包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用于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层40。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充胶202将具有所述绕圈结构201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牢固密封。可以理解,采用所述填充胶202密封之后,当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受到一定的应力时,可以通过所述填充胶202释放一部分应力,缓解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本身受到的应力,保护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不会发生断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互感器100,还包括接线盒50。所述接线盒50与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50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所述接线盒50的另一端连接到二次回路的保护回路。所述接线盒50提供一个保护回路,用于保护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正常运行。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相对于传统的技术方案在技术、成本、工期和安全质量控制的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将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应用至实际的电厂运行中。比如将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在某电厂的500kV开关站的应用:
本申请中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可以避免GIS解体更换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停电范围小、风险低、工期短,避免了传统技术方案带来的各项风险和成本。具体分析如下:
(1)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在整体技术方案上具有明显优势。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针对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的设计隐患,通过将待修复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更换为多股软铜线,彻底解决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受外界应力易断裂的问题。
(2)传统的技术方案是整体更换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所述电流互感器100的更换成本很高。而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可以无需更换所述电流互感器100就解决所述电流互感器100中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存在的设计隐患,大量节省备件和人力成本。
(3)传统的技术方案是整体更换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每更换一个所述电流互感器100需要工期长。部分间隔的更换所述电流互感器100需要延长大修关键路径10天以上,影响整个发电机组的发电指标。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为在线修复技术,可以在9天内完成所有所述电流互感器100中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21设计隐患的问题,节省大量检修停电窗口,节省了因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更换带来的发电量损失。
(4)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更换为多重高风险工作,需要起重作业、高处作业等。而且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更换需要GIS解体。配合GIS解体过程中对清洁度要求很高,如果清洁未达标或者有异物进入,会造成气室放电击穿。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可以避免上述风险。
目前,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开关站电流互感器断线抢修,避免了机组非计划停运6天。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同样已成功应用于某机组主变出口和线路断路器两侧共57个所述电流互感器100二次绕组引出线21断线隐患治理,有利地保障了重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某500kV开关站已累计发生4起所述电流互感器100二次绕组断线故障。如果按照传统的技术方案需要更换所述电流互感器100数量为336个,带来巨大的发电损失。而采用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可以节省上述损失。基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目前一些电流互感器的生产厂家已改进二次绕组引出线的设计工艺,将单股铜导线修改为多股软铜线与外侧电路进行端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包括铁芯、环绕所述铁芯的二次绕组线、包覆所述铁芯和所述二次绕组线的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层的第二绝缘层、以及与所述二次绕组线连接的二次绕组引出线;
所述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包括:
确定待修复电流互感器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标记位置;
剥离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
将待修复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更换为多股软铜线;
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按照所述标记位置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包括两个引出头;所述确定待修复电流互感器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标记位置的步骤,包括:
确定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两个引出头的相对位置;
确定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两个引出头的极性;以及
确定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与其他连线是否有交叉的现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的步骤,包括:
加热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
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从所述第二绝缘层和所述第一绝缘层中剥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修复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更换为多股软铜线的步骤,包括:
修复前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为单股铜导线,将所述单股铜导线替换为所述多股软铜线;
采用铜管将所述多股软铜线与所述二次绕组线连接;
在所述多股软铜线与所述二次绕组线的连接点处压接,并用焊锡点焊,以增加压接牢固性和导电接触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按照所述标记位置进行固定的步骤,包括:
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形成绕圈结构;
将具有所述绕圈结构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层,并将更换后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在所述标记位置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填充胶将具有所述绕圈结构的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层。
7.一种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铁芯;
二次绕组线,环绕所述铁芯;
第一绝缘层,包覆所述铁芯和所述二次绕组线;
第二绝缘层,包覆所述第一绝缘层;
二次绕组引出线,与所述二次绕组线连接,并且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为多股软铜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中具有绕圈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填充胶,包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用于将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密封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线盒,与所述二次绕组引出线连接。
CN202010735564.5A 2020-07-28 2020-07-28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Active CN1120380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5564.5A CN112038069B (zh) 2020-07-28 2020-07-28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5564.5A CN112038069B (zh) 2020-07-28 2020-07-28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8069A true CN112038069A (zh) 2020-12-04
CN112038069B CN112038069B (zh) 2022-04-22

Family

ID=73583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5564.5A Active CN112038069B (zh) 2020-07-28 2020-07-28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8069B (zh)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1323A (ja) * 1994-10-07 1996-04-30 Sanken Electric Co Ltd コイル装置
JP2000269047A (ja) * 1999-03-12 2000-09-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コイル装置
US20020050751A1 (en) * 2000-10-30 2002-05-02 Naoya Hashimoto Electromagnetic device
CN1551427A (zh) * 2003-05-09 2004-12-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CN201122560Y (zh) * 2007-11-14 2008-09-24 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继电器线圈引出端的结构改良
JP4553692B2 (ja) * 2004-11-17 2010-09-29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高圧活線支持治具
CN101902007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北京七六一通信雷达有限公司 多股励磁线端头处理方法
CN202120749U (zh) * 2011-06-24 2012-01-18 河北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国网农网电能表用互感器
CN104124804A (zh) * 2013-04-25 2014-10-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集配电环
CN104465072A (zh) * 2014-12-10 2015-03-25 宁波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 树脂浇注式干式变压器分接引线制作方法
CN205017573U (zh) * 2015-10-09 2016-02-0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CN106205394A (zh) * 2016-09-05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6654808A (zh) * 2017-01-22 2017-05-10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带电作业中心 一种带电接引线新方法及线缆电动剥线钳
CN108631222A (zh) * 2018-03-19 2018-10-09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锌避雷器引线开裂修复方法
CN108683050A (zh) * 2018-03-20 2018-10-1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接引线方法
CN110828127A (zh) * 2019-09-09 2020-02-21 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微电保护互感器
CN110854634A (zh) * 2019-11-13 2020-02-28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庐江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二次回路接线固定和标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11323A (ja) * 1994-10-07 1996-04-30 Sanken Electric Co Ltd コイル装置
JP2000269047A (ja) * 1999-03-12 2000-09-29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コイル装置
US20020050751A1 (en) * 2000-10-30 2002-05-02 Naoya Hashimoto Electromagnetic device
CN1551427A (zh) * 2003-05-09 2004-12-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线束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
JP4553692B2 (ja) * 2004-11-17 2010-09-29 中国電力株式会社 高圧活線支持治具
CN201122560Y (zh) * 2007-11-14 2008-09-24 厦门宏发电声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继电器线圈引出端的结构改良
CN101902007A (zh) * 2009-06-01 2010-12-01 北京七六一通信雷达有限公司 多股励磁线端头处理方法
CN202120749U (zh) * 2011-06-24 2012-01-18 河北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国网农网电能表用互感器
CN104124804A (zh) * 2013-04-25 2014-10-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集配电环
CN104465072A (zh) * 2014-12-10 2015-03-25 宁波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 树脂浇注式干式变压器分接引线制作方法
CN205017573U (zh) * 2015-10-09 2016-02-03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扬声器
CN106205394A (zh) * 2016-09-05 2016-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106654808A (zh) * 2017-01-22 2017-05-10 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带电作业中心 一种带电接引线新方法及线缆电动剥线钳
CN108631222A (zh) * 2018-03-19 2018-10-09 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氧化锌避雷器引线开裂修复方法
CN108683050A (zh) * 2018-03-20 2018-10-19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带电作业机器人接引线方法
CN110828127A (zh) * 2019-09-09 2020-02-21 无锡晶磊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高频微电保护互感器
CN110854634A (zh) * 2019-11-13 2020-02-28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庐江县供电公司 一种电网二次回路接线固定和标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8069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inrichsen Metal-oxide surge arresters
Hinrichsen Metal-Oxide Surge Arresters in High-Voltage Power Systems
KR20000016122A (ko) 변압기,리액터
CN102156242B (zh) 一种变压器绝缘组合试验方法
CN102709866A (zh) 中压交联聚乙烯绝缘应力锥电缆终端头以及修复方法
CA227561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relating to protection of an object against over-currents comprising over-current reduction
CN112038069B (zh) 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引出线的在线修复方法
CN202693622U (zh) 电力变压器测试连接装置
CN104777406A (zh)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匝间绝缘试验模型线圈及其制作方法
US1923727A (en) Protection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s against lightning
Ding et al.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dissolved gas in transformer oil for the detection of incipient faults
CN202602234U (zh) 中压交联聚乙烯绝缘应力锥电缆终端头
KR101840135B1 (ko) 누전차단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152956B1 (ko) 절연유를 사용하지 않는 주상변압기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여 제조된 주상변압기
JPH08122400A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耐電圧試験方式
WO2016027494A1 (ja) 電力用開閉器
JPH08122401A (ja) 長距離電力ケーブル線路の耐電圧試験方法
JP5323112B2 (ja) 機器の切替方法
CN108597757A (zh) 一种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TWM624170U (zh) 變壓器層式繞組引出線
CN108802578B (zh) 一种550kV罐式断路器全电压优化耐压试验方法
EP0886287B1 (en) Bushing insulator
Sullivan Did You Really Test That Interlock?: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Identification of Defects
Zhao et al. Diagnosis and Cause Analysis of a Short Circuit Fault of a Grounding Transformer
KR200270749Y1 (ko) 삼상변압기의 2차붓싱 접속단자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