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7033A - 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7033A
CN112037033A CN202010908009.8A CN202010908009A CN112037033A CN 112037033 A CN112037033 A CN 112037033A CN 202010908009 A CN202010908009 A CN 202010908009A CN 112037033 A CN112037033 A CN 1120370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k
line number
payment instruction
bank line
trans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80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哲
郝敏
贺玉明
梁晓明
王凯
吴李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k of China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k of Chin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k of China Ltd filed Critical Bank of China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080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70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70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70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2Banking, e.g. interest calculation or account mainten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5Establishing or using transaction specific rule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rketing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本发明实现了职业年金支付中银行行号精准补充和跨行交易快速识别的自动化运行。

Description

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职业年金的待遇支付指令,是由受托人定期向托管人发送,规模几十到十几万条不等,托管人根据待遇支付指令向职业年金领取人划款支付。
通常待遇支付指令存在收款银行名称为空、不规范,收款银行行别/收款银行行号为空、不正确等情况,需要托管业务人员逐条识别跨行交易并修正银行行号或者通过收款银行行名模糊手动查询银行行号,手工操作频繁且容易出错,存在无法补充银行行号或错误补充问题。随着退休人员的增加,待遇支付指令数量逐步增加,未来会达到几百万笔甚至更多,托管行业务人员手工处理的数据量及压力与日俱增,通过人工逐笔操作的模式,效率太低。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的方案,其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实现了职业年金待遇支付中银行行号精准补充和跨行交易快速识别的自动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该方法包括:
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
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
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包括:
银行行号数据表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
待遇支付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
银行行号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跨行支付模块,用于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首先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然后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接着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最后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建立银行行号以及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行号数据表,通过将待遇支付指令与银行行号数据表匹配,可以自动补充待遇支付指令中缺失的银行行号,并自动识别出跨行交易,实现了职业年金待遇支付中银行行号精准补充和跨行交易快速识别的自动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工逐笔操作的弊端,实用且快速便捷,实现了跨行交易的高效处理,减少了待遇支付处理时间,确保托管业务人员按时完成支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过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补充修正银行行号进行跨行支付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运行本发明实施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计算机装置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实现了职业年金待遇支付中银行行号精准补充和跨行交易快速识别的自动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
步骤102: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
步骤103: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步骤104: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首先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然后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接着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最后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建立银行行号以及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行号数据表,通过将待遇支付指令与银行行号数据表匹配,可以自动补充待遇支付指令中缺失的银行行号,并自动识别出跨行交易,实现了职业年金待遇支付中银行行号精准补充和跨行交易快速识别的自动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工逐笔操作的弊端,实用且快速便捷,实现了跨行交易的高效处理,减少了待遇支付处理时间,确保托管业务人员按时完成支付。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职业年金,属于养老保险制度的第二支柱,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在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制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待遇支付,是指职业年金受托人定期向托管人发送年金待遇支付指令(即向年金领取人划款的指令),指令主要信息包括:收款人名称、收款人账号、收款银行名称、收款银行行别、收款银行行号、应支付金额等。托管人接收到指令后,需识别出行内/跨行划款,补充银行行号,完成向年金领取人划款。类似批量发工资,指令规模从几十条到几百万条不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银行行别,实行3位定长数字,由类别代码和顺序编码组成,用于标识每一家银行机构。比如:中国工商银行102,中国农业银行103,中国银行104,中国建设银行10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银行行号,又称为银行联行号,是一个地区银行的唯一识别标志,一般由12位组成:3位银行代码+4位城市代码+4位银行编号+1位校验位,用于人民银行所组织的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城市商业银行的银行汇票系统\全国支票影像系统(含一些城市的同城票据自动清分系统)等跨区域支付结算业务。银行跨行转账需提供银行行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BIN码,是指银行标识代码,英文全Bank IdentificationNumber。银行卡的卡号是标识发卡机构和持卡人信息的号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发卡行标识代码(BIN号)、发卡行自定义位、校验码。国内银行卡按照数字开头的不同,分为不同的银行卡组织归属。可以通过银行卡卡号中的bin码,识别出发行银行。Bin码表,用于存放bin码,卡号长度及其对应的银行行号。
本发明提供一种职业年金待遇支付中能够自动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的方法。通过收款人账号、收款行行别、收款银行名称等银行多维信息,自动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工逐笔操作的弊端,实用且快速便捷。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可以包括:
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
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
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过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
步骤201:获取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其中,银行BIN码表,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行号;银行行号表,包括:银行名称,银行行号;历史账户表,包括:历史收款账号,银行行号;
步骤202:根据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建立银行行号与银行多维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银行多维信息,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名称,历史收款账号;
步骤203:将银行行号以及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按照对应关系组合排序,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
实施例中,首先,从银行数据库中获取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其中,银行BIN码表,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行号;银行行号表,包括:银行名称,银行行号;历史账户表,包括:历史收款账号,银行行号;进一步的,历史账户表,用于记录人工修正的修正银行行号且支付成功的账户信息,包括收款账号、银行行号,实现银行行号数据表的更新。
接着,根据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建立银行行号与银行多维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银行多维信息,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名称,历史收款账号;其中,每一银行行号对应有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名称以及历史收款账号。
最后,将银行行号以及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按照对应关系组合排序,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进一步的,前述的银行行号数据表按照设定时长定时更新。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收款人信息,包括:收款银行账号,收款银行名称;
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包括:
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账号,循环截取收款银行账号前3位到10位作为BIN码,结合收款银行账号长度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在进行银行行号匹配时,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可以包括:
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账号,循环截取收款银行账号前3位到10位作为BIN码,结合收款银行账号长度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指示匹配成功,在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实现自动补充待遇支付指令中缺失的银行行号。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还包括:
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实施例中,在进行银行行号匹配时,还可以包括: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实现自动补充待遇支付指令中缺失的银行行号。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还包括:
根据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的收款银行账号,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实施例中,在进行银行行号匹配时,还可以包括:
根据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的收款银行账号,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实现自动补充待遇支付指令中缺失的银行行号。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包括: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号,与本行的银行行号比对判断,若银行行号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号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实施例中,在进行跨行交易判断时,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可以包括: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号,与本行的银行行号比对判断,若银行行号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号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实现了跨行交易快速识别的自动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工逐笔操作的弊端,实用且快速便捷,实现了跨行交易的高效处理,减少了待遇支付处理时间,确保托管业务人员按时完成支付。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还包括: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与本行的银行名称比对判断,若银行名称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名称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实施例中,在进行跨行交易判断时,还可以包括: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与本行的银行名称比对判断,若银行名称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名称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实现了跨行交易快速识别的自动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工逐笔操作的弊端,实用且快速便捷,实现了跨行交易的高效处理,减少了待遇支付处理时间,确保托管业务人员按时完成支付。
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还包括: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别,与本行的银行行别对比判断,若银行行别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别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实施例中,在进行跨行交易判断时,还可以包括: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别,与本行的银行行别对比判断,若银行行别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别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实现了跨行交易快速识别的自动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工逐笔操作的弊端,实用且快速便捷,实现了跨行交易的高效处理,减少了待遇支付处理时间,确保托管业务人员按时完成支付。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失败时,查询历史资料数据库获取修正银行行号,将修正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实施例中,在进行银行行号匹配时,: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失败时,可以通过人工手动查询历史资料数据库获取修正银行行号,将修正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实现自动补充待遇支付指令中缺失的银行行号。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补充修正银行行号进行跨行支付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时,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步骤301:当补充修正银行行号的待遇支付指令识别为跨行交易时,根据待遇支付指令和修正银行行号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步骤302:在跨行支付职业年金完成后,将修正银行行号与待遇支付指令建立对应关系,传递至银行行号数据表,对银行行号数据表进行更新。
实施例中,在进行跨行交易判断时,还可以包括:当补充修正银行行号的待遇支付指令识别为跨行交易时,根据待遇支付指令和修正银行行号跨行支付职业年金;在跨行支付职业年金完成后,将修正银行行号与待遇支付指令建立对应关系,传递至银行行号数据表,对银行行号数据表进行更新,便于下次自动补充。
本发明实施例优先采用收款银行账号补充银行行号,提高了准确度,减少了待遇支付处理时间,确保托管业务人员按时完成支付。
通过收款人账号、收款行行别、收款银行名称等多维度信息,自动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工逐笔操作的弊端,实用且快速便捷。
该方法使得托管业务人员不需要逐笔地识别跨行交易,逐笔补充银行行号,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1、快速便捷性:本发明可以自动补充待遇支付指令中收款银行行号、识别跨行交易,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及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2、精准性:本发明优先使用收款账号补充银行行号,与单独使用银行名称补充银行行号相比,提高了准确度。
3、可推广性:本发明适用于大部分跨行交易,不限于待遇支付,无需提供收款银行行号,可以根据收款人信息自动补充银行行号,完成跨行支付。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流程,具体可以包括:
S1:梳理银行行号数据表,并定时更新。
S2: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收款人信息(收款人账号、收款银行名称)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补充银行行号。
S3:根据银行行号/银行行名/银行行别,识别是否为跨行交易。
S4:若识别为跨行交易且银行行号为空,需人工补充,支付成功后,将信息更新到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便于下次自动补充。
其中,S1梳理银行行号数据表,并定时更新,包括:
1)梳理出银行bin码表,包括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行号。定时更新。
2)银行行号表,包括银行名称、银行行号。定时更新。
3)历史账户表,记录人工修正的银行行号且支付成功的账户信息,包括收款账号、银行行号。
其中,S2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收款人信息(收款人账号、收款银行名称)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补充银行行号,包括:
1)循环截取收款银行账号前3位到10位作为bin码,结合账号长度匹配银行bin码表,直至匹配成功,补充银行行号
2)按照规则,截取收款银行名称,匹配银行行号表银行名称,补充银行行号。
3)将收款银行账号与历史账户表匹配,补充银行行号。
其中,S3根据银行行号/银行行名/银行行别,识别是否为跨行交易,包括:
1)若待遇支付指令中收款银行行号/补充银行行号不为空,若为中行行号,识别为行内交易,反之是跨行。
2)若前面方法失效,收款银行名称不为空,若为中行,识别为行内交易,反之是跨行。
3)若前面方法失效,银行行别不为空,若为中行,识别为行内交易,反之是跨行。
其中,S4若识别为跨行交易且银行行号为空,需人工补充,支付成功后,将信息更新到历史账户表中,便于下次自动补充。
从开发角度而言,技术人员需要梳理银行行号数据表及定时更新,实现根据收款人信息(收款人账号、收款银行名称)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补充银行行号及识别跨行交易的功能。同时需要完成这些相关功能的分析、设计和测试。最重要的是分析、设计部分。难点在面对待遇支付数据量大的情况,需优化程序来降低数据处理的时间。
图5为运行本发明实施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计算机装置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实现上述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具体实施时可以包括:
银行行号数据表建立模块601,用于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
待遇支付指令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
银行行号匹配模块603,用于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跨行支付模块604,用于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银行行号数据表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其中,银行BIN码表,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行号;银行行号表,包括:银行名称,银行行号;历史账户表,包括:历史收款账号,银行行号;
根据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建立银行行号与银行多维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银行多维信息,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名称,历史收款账号;
将银行行号以及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按照对应关系组合排序,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收款人信息,包括:收款银行账号,收款银行名称;
银行行号匹配模块,具体用于:
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账号,循环截取收款银行账号前3位到10位作为BIN码,结合收款银行账号长度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银行行号匹配模块,还用于:
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银行行号匹配模块,还用于:
根据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的收款银行账号,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跨行支付模块,具体用于: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号,与本行的银行行号比对判断,若银行行号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号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跨行支付模块,还用于: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与本行的银行名称比对判断,若银行名称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名称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跨行支付模块,还用于: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别,与本行的银行行别对比判断,若银行行别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别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银行行号匹配模块,还用于:
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失败时,查询历史资料数据库获取修正银行行号,将修正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具体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时,在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跨行支付模块,还用于:
当补充修正银行行号的待遇支付指令识别为跨行交易时,根据待遇支付指令和修正银行行号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在跨行支付职业年金完成后,将修正银行行号与待遇支付指令建立对应关系,传递至银行行号数据表,对银行行号数据表进行更新。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首先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然后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接着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最后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建立银行行号以及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行号数据表,通过将待遇支付指令与银行行号数据表匹配,可以自动补充待遇支付指令中缺失的银行行号,并自动识别出跨行交易,实现了职业年金待遇支付中银行行号精准补充和跨行交易快速识别的自动化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工逐笔操作的弊端,实用且快速便捷,实现了跨行交易的高效处理,减少了待遇支付处理时间,确保托管业务人员按时完成支付。
本发明实施例优先采用收款银行账号补充银行行号,提高了准确度,减少了待遇支付处理时间,确保托管业务人员按时完成支付。
通过收款人账号、收款行行别、收款银行名称等多维度信息,自动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极大地提高了准确度及处理效率,减少了人工逐笔操作的弊端,实用且快速便捷。
该方法使得托管业务人员不需要逐笔地识别跨行交易,逐笔补充银行行号,具备如下技术效果:
1、快速便捷性:本发明可以自动补充待遇支付指令中收款银行行号、识别跨行交易,减少人工操作的工作量及风险,提高了工作效率。
2、精准性:本发明优先使用收款账号补充银行行号,与单独使用银行名称补充银行行号相比,提高了准确度。
3、可推广性:本发明适用于大部分跨行交易,不限于待遇支付,无需提供收款银行行号,可以根据收款人信息自动补充银行行号,完成跨行支付。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
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
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
获取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其中,银行BIN码表,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行号;银行行号表,包括:银行名称,银行行号;历史账户表,包括:历史收款账号,银行行号;
根据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建立银行行号与银行多维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银行多维信息,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名称,历史收款账号;
将银行行号以及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按照对应关系组合排序,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款人信息,包括:收款银行账号,收款银行名称;
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包括:
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账号,循环截取收款银行账号前3位到10位作为BIN码,结合收款银行账号长度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还包括:
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还包括:
根据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的收款银行账号,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包括: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号,与本行的银行行号比对判断,若银行行号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号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还包括: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与本行的银行名称比对判断,若银行名称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名称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还包括: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别,与本行的银行行别对比判断,若银行行别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别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失败时,查询历史资料数据库获取修正银行行号,将修正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当补充修正银行行号的待遇支付指令识别为跨行交易时,根据待遇支付指令和修正银行行号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在跨行支付职业年金完成后,将修正银行行号与待遇支付指令建立对应关系,传递至银行行号数据表,对银行行号数据表进行更新。
11.一种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银行行号数据表建立模块,用于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其中,银行行号数据表,包括:银行行号,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
待遇支付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遇支付指令;其中,待遇支付指令,包括:收款人信息;
银行行号匹配模块,用于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成功时将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跨行支付模块,用于识别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判断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是否为跨行交易;当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时,根据银行行号和待遇支付指令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银行行号数据表建立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其中,银行BIN码表,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行号;银行行号表,包括:银行名称,银行行号;历史账户表,包括:历史收款账号,银行行号;
根据银行BIN码表、银行行号表和历史账户表,建立银行行号与银行多维信息的对应关系;其中,银行多维信息,包括:银行账号,BIN码,银行卡长度,银行名称,历史收款账号;
将银行行号以及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按照对应关系组合排序,建立银行行号数据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款人信息,包括:收款银行账号,收款银行名称;
银行行号匹配模块,具体用于:
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账号,循环截取收款银行账号前3位到10位作为BIN码,结合收款银行账号长度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BIN码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银行行号匹配模块,还用于:
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银行名称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银行行号匹配模块,还用于:
根据从待遇支付指令的收款人信息中提取的收款银行账号,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匹配成功时将银行行号数据表中银行多维信息的历史收款账号对应的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跨行支付模块,具体用于: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号,与本行的银行行号比对判断,若银行行号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号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跨行支付模块,还用于: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收款银行名称,与本行的银行名称比对判断,若银行名称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名称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跨行支付模块,还用于:
从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中提取银行行别,与本行的银行行别对比判断,若银行行别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行内交易,若银行行别不一致,则补充银行行号后的待遇支付指令为跨行交易。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银行行号匹配模块,还用于:
根据待遇支付指令中的收款人信息,匹配银行行号数据表中与银行行号存在对应关系的银行多维信息,匹配失败时,查询历史资料数据库获取修正银行行号,将修正银行行号补充至待遇支付指令中。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跨行支付模块,还用于:
当补充修正银行行号的待遇支付指令识别为跨行交易时,根据待遇支付指令和修正银行行号跨行支付职业年金;
在跨行支付职业年金完成后,将修正银行行号与待遇支付指令建立对应关系,传递至银行行号数据表,对银行行号数据表进行更新。
2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
2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908009.8A 2020-09-02 2020-09-02 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 Pending CN1120370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8009.8A CN112037033A (zh) 2020-09-02 2020-09-02 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8009.8A CN112037033A (zh) 2020-09-02 2020-09-02 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7033A true CN112037033A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90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8009.8A Pending CN112037033A (zh) 2020-09-02 2020-09-02 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703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7150A (zh) * 2021-03-31 2021-05-2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他行卡收款银行收款网点信息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3535822A (zh) * 2021-07-23 2021-10-22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联行号的匹配方法及其匹配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22927A (zh) * 2016-05-25 2016-10-12 杨雷 一种社保养老金代发数据批量转换的方法
US20160379204A1 (en) * 2015-06-26 2016-12-29 Ncr Corporation Multi-biller pay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0619516A (zh) * 2019-09-20 2019-12-2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跨行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11369247A (zh) * 2020-03-03 2020-07-0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跨行交易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79204A1 (en) * 2015-06-26 2016-12-29 Ncr Corporation Multi-biller payment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6022927A (zh) * 2016-05-25 2016-10-12 杨雷 一种社保养老金代发数据批量转换的方法
CN110619516A (zh) * 2019-09-20 2019-12-27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跨行支付方法及装置
CN111369247A (zh) * 2020-03-03 2020-07-03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跨行交易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37150A (zh) * 2021-03-31 2021-05-2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他行卡收款银行收款网点信息识别方法和装置
CN113535822A (zh) * 2021-07-23 2021-10-22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联行号的匹配方法及其匹配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3535822B (zh) * 2021-07-23 2024-05-24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银行联行号的匹配方法及其匹配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59185A (en) Autom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check processing
US5134564A (en) Computer aided reconfili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6609125B1 (en) Funds transfer repair system
CN107784574B (zh) 对账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862567B (zh) 一种订单核对方法
CN112037033A (zh) 识别跨行指令并补充银行行号方法和装置
CN107133289A (zh) 一种确定商圈的方法和装置
CN101996380A (zh) 一种查找错账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214557A (zh) 数据匹配分类方法及装置
CN112035406A (zh) 纸质资金数据文件的转换处理方法
CN109324963B (zh) 自动测试收益结果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1242779A (zh) 金融数据特征选择和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03631A (zh) 对账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090221B (zh) 一种燃气卡数据与用户管理数据的关联方法
US20040049457A1 (en) Payment remittance processing when account scheming fails
CN112232962A (zh) 交易指标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431588A (zh) 经营信息系统、方法以及程序
CN115062072B (zh) 一种实收信托规模的统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14843B (zh) 一种银行数据质量管控的方法
CN111967963B (zh) 预授权账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535822B (zh) 银行联行号的匹配方法及其匹配装置、存储介质和设备
CN111967962B (zh) 金融交易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102234130B1 (ko) 매출 채권과 입출금 정보간 자동화된 매칭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거래 정보 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3837877B (zh) 交易持仓自动核对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5787635A (zh) 资金归集核对的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