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1035B -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1035B
CN112031035B CN202010878592.2A CN202010878592A CN112031035B CN 112031035 B CN112031035 B CN 112031035B CN 202010878592 A CN202010878592 A CN 202010878592A CN 112031035 B CN112031035 B CN 112031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cast
layer
cast strip
stee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859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1035A (zh
Inventor
刘坤
王莹
范迪
李斌
张建兴
辛利
王立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No 3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85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10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1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1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1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1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5/00Handling building or like materials f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or foundations
    • E02D15/02Handling of bulk concrete specially for foundation or hydraulic engineering purpos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Abstract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包括垫层加强层、设置在垫层加强层上层的防水保护层及设置在防水保护层上层的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内沿长度方向通长开设有后浇带,基础底板厚度大于1m。后浇带中部沿垂直后浇带方向开设有后浇槽,后浇槽与后浇带相交位置形成矩形的人员出入口,且后浇槽位于人员出入口两侧的部分的长度相同。基础底板内上层底板钢筋设置在后浇带处的横向钢筋上截设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通过第一后补钢筋连接;设置在后浇槽处的纵向钢筋截设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通过第二后补钢筋连接。本发明解决基础底板厚度大于1m时后浇带内无法进入施工,后浇带内垃圾清理困难的问题。

Description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础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土地资源的稀缺,建设施工时对新建建筑的合理使用最大化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都向地下结构层数增多和建筑高度加大的趋势发展,致使施工中遇到的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为施工带来越来越多的难题。基础埋深大,势必基础底板厚度加大,基础底板的后浇带也随之增多,且后浇带封闭时间很长,怎样快捷清理又深又窄的后浇带,保证施工质量和人员安全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解决基础底板厚度大于1m时后浇带无法进入施工,造成后浇带内垃圾清理困难,清理时无法保证施工人员安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包括垫层加强层、设置在垫层加强层上层的防水保护层及设置在防水保护层上层的基础底板,基础底板内沿长度方向通长开设有后浇带,基础底板厚度大于1m。
基础底板的后浇带中部沿垂直后浇带方向开设有长条矩形的后浇槽,后浇槽与后浇带相交位置形成矩形的人员出入口,且后浇槽位于人员出入口两侧的部分的长度相同。
基础底板内设有底板钢筋,底板钢筋包括上层底板钢筋和下层底板钢筋,上层底板钢筋包括沿后浇带方向设置的横向钢筋和沿后浇槽方向设置的纵向钢筋;设置在后浇带处的横向钢筋上截设第一开口,第一开口通过第一后补钢筋连接;设置在后浇槽处的纵向钢筋截设第二开口,第二开口通过第二后补钢筋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相邻横向钢筋上的第一开口的开设位置交错设置;
相邻纵向钢筋上的第二开口的开设位置交错设置。
进一步技术方案,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开口长度相同。
进一步技术方案,第一开口处,第一后补钢筋的一端与横向钢筋搭接并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横向钢筋机械连接;
第二开口处处,第二后补钢筋的一端与纵向钢筋搭接并焊接连接,另一端与纵向钢筋机械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机械连接包括螺纹套接连接或通过套管插接连接。
进一步技术方案,防水保护层内开设有局部集水坑,局部集水坑预先留置,设置在后浇带和后浇槽的相交处。
进一步技术方案,后浇带的底面由两侧向局部集水坑放坡,坡度为1‰。
进一步技术方案,后浇槽的底面由两侧向局部集水坑放坡,坡度为1‰。
进一步技术方案,垫层加强层内设有加强配筋,加强配筋包括上层加强配筋和下层加强配筋。
根据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的施工方法,步骤为:
第一步:垫层加强层施工:垫层加强层施工与基础底板垫层施工同时进行,在基础底板垫层内,对应图纸上后浇带和后浇槽留置位置通长设置加强配筋,形成垫层加强层,并沿后浇带和后浇槽方向设置的加强配筋规格相同;垫层加强层较基础底板垫层加厚。
第二步:在垫层加强层和基础底板垫层上施工防水层。
第三步:防水保护层施工;在防水层上施工防水保护层,按照通常做法50mm厚,对应图纸上后浇带和后浇槽留置位置局部加厚,后浇带与后浇槽交点位置设置局部集水坑,局部集水坑设置在防水保护层内。
第四步:基础底板的底板钢筋施工;在基础底板后浇带与后浇槽交点位置留置人员出入口,此位置的上层底板钢筋按照图纸留置,空出人员出入口位置钢筋布设。
第五步:支设基础底板后浇槽及后浇带模板;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后浇带和后浇槽位置不浇筑混凝土。
第六步:后浇带内止水条施工:施工人员通过人员出入口进入通长后浇带内进行止水条施工、垃圾清理施工和局部集水坑内抽水施工。
第七步:后浇带封闭钢筋施工:结构封顶后,后浇带和后浇槽部位进行杂物清理及截面处理,然后通过后补钢筋将缺失钢筋连接完整,将后补钢筋的一端与截断钢筋搭接焊接,另一端与截断钢筋机械连接。
第八步:后浇带与后浇槽内通过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垂直后浇带方向向两侧扩展设置后浇槽,后浇槽局部设置,提供进入后浇带的出入口,方便施工人员进出,清理后浇带内大型杂物,方便后浇带中部止水条安装施工,保证后浇带部位的施工质量。
2,本发明施工时,将基础底板内的底板钢筋在后浇带及后浇槽位置上下层局部钢筋截断,方便施工人员进入后浇带位置进行作业,将后浇带中垃圾由钢筋切断位置处带出,清理完成后再通过后补钢筋将截断钢筋补好,保证基础底板强度。
3,本发明在后浇带与后浇槽交点处留置有局部集水坑,局部集水坑两侧后浇槽及局部集水坑间后浇带底部做双向放坡处理,用于后浇带及后浇槽中的雨水收集,能够防止内部由于长时间积水带来质量及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后浇带过长,抽水作业较为困难,将积水集中到局部集水坑中,可进行集中抽水,抽水方便快捷。
4,本发明在后浇带和后浇槽部位垫层加强层加设加强配筋,增加垫层加强层的配筋强度,增大垫层加强层的强度。
本发明适用于厚度大于1m的基础底板。
附图说明
图1是后浇带留置剖面图。
图2是后浇槽留置剖面图。
图3是后浇带与后浇槽平面布置图。
图4是垫层加强层后浇带加强配筋布置图。
图5是垫层加强层后浇槽加强配筋布置图。
图6是后浇带与后浇槽部位底板钢筋留置图。
图7是截断钢筋间后补钢筋位置和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1—垫层加强层、2—防水保护层、3—基础底板、4—后浇带、5—后浇槽、6—局部集水坑、7—上层加强配筋、8—下层加强配筋、9—上层底板钢筋、10—人员出入口、9.1—第一开口、9.2—第一后补钢筋、9.3—第二开口、9.4—第二后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包括垫层加强层(1)、设置在垫层加强层上层的防水保护层(2)及设置在防水保护层(2)上层的基础底板(3),基础底板(3)内沿长度方向通长开设有后浇带(4),后浇带(4)的开设深度为1500mm、宽度为800mm,基础底板(3)厚度大于1m。
参见图2和图3所示,基础底板(3)的后浇带中部沿垂直后浇带(4)方向开设有长条矩形的后浇槽(5),后浇槽(5)的总长为3400mm、开设深度为1500mm、宽度为500mm,后浇槽(5)与后浇带(4)相交位置形成矩形的人员出入口(10),且后浇槽(5)位于人员出入口(10)两侧的部分的长度相同,均为1300mm。
参见图6和图7所示,基础底板(3)内设有底板钢筋,底板钢筋包括上层底板钢筋(9)和下层底板钢筋,上、下层底板钢筋间距为1300mm,上层底板钢筋(9)包括沿后浇带(4)方向设置的横向钢筋和沿后浇槽(5)方向设置的纵向钢筋;设置在后浇带处的横向钢筋上截设第一开口(9.1),相邻横向钢筋上的第一开口(9.1)的开设位置交错设置,第一开口(9.1)通过第一后补钢筋(9.2)连接,第一开口(9.1)处,第一后补钢筋(9.2)的一端与横向钢筋搭接并焊接连接,且搭接焊接长度为300mm,另一端与横向钢筋机械连接,机械连接包括螺纹套接连接或通过套管插接连接;设置在后浇槽处的纵向钢筋截设第二开口(9.3),相邻纵向钢筋上的第二开口(9.3)的开设位置交错设置,第二开口(9.3)通过第二后补钢筋(9.4)连接;第二开口(9.3)处,第二后补钢筋(9.4)的一端与纵向钢筋搭接并焊接连接,且搭接焊接长度为300mm,另一端与纵向钢筋机械连接,机械连接包括螺纹套接连接或通过套管插接连接;第一开口(9.1)和第二开口(9.3)的开口长度相同。
参见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防水保护层(2)内开设有局部集水坑(6),局部集水坑预先留置,设置在后浇带(4)和后浇槽(5)的相交处,局部集水坑(6)横截面呈矩形、深500mm;防水保护层(2)通过混凝土填平;后浇带(4)的底面由两侧向局部集水坑(6)放坡,坡度为1‰;后浇槽(5)的底面由两侧向局部集水坑(6)放坡,坡度为1‰,后浇带(4)和后浇槽(5)底部做放坡处理,用于后浇带及后浇槽中的雨水收集,防止内部由于长时间积水带来质量及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后浇带过长,抽水作业较为困难,将积水集中到局部集水坑中,可进行集中抽水。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垫层加强层(1)内设有加强配筋,加强配筋设置在后浇带和后浇槽对应位置,加强配筋包括上层加强配筋(7)和下层加强配筋(8),上层加强配筋包括规格为φ10@200mmm的横向筋和规格为φ14@200mmm的竖向紧,下层加强配筋与上层加强配筋设置形式和规格相同。
本发明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后浇槽的做法,达到合理截断基础底板后浇带内的上层钢筋,清理后浇带内垃圾的目的,施工简单方便。
传统施工中,基础底板后浇带内上、下层底板钢筋需连续设置,不能局部断开,上、下层底板钢筋间距1300mm,工人无法进入到后浇带内部,后浇带内止水条施工不便,同时沉降后浇带需结构封顶才能进行封闭浇筑,因此此部位内杂物清理困难。
本发明根据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的施工方法,步骤为:
第一步:垫层加强层(1)施工:垫层加强层施工与基础底板垫层施工同时进行,在基础底板垫层内,对应图纸上后浇带和后浇槽留置位置通长设置加强配筋,形成垫层加强层(1),并沿后浇带和后浇槽方向设置的加强配筋规格相同;垫层加强层(1)较基础底板垫层加厚。
第二步:在垫层加强层(1)和基础底板垫层上施工防水层。
第三步:防水保护层(2)施工;在防水层上施工防水保护层(2),按照通常做法50mm厚,对应图纸上后浇带和后浇槽留置位置局部加厚,后浇带与后浇槽交点位置留置深度500mm的局部集水坑(6),局部集水坑(6)设置在防水保护层(2)内。
第四步:基础底板(3)的底板钢筋施工;在基础底板后浇带与后浇槽交点位置留置人员出入口,此位置的上层底板钢筋(9)按照图纸留置,空出人员出入口位置钢筋布设。
第五步:支设基础底板后浇槽(5)及后浇带(4)模板;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后浇带和后浇槽位置不浇筑混凝土,后浇槽(5)与后浇带(4)相交位置形成矩形的人员出入口(10)。
具体施工时,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在基础底板内留置宽度为800mm、深度为1500mm的后浇带;沿垂直后浇带方向,在后浇带两侧各扩展1300mm长度的后浇槽,后浇槽总长度3400mm、深度1500mm、宽度500mm。
第六步,上层底板钢筋(9)截断施工;将上层底板钢筋在位于后浇带处的横向钢筋截断形成第一开口,截断时,相邻横向钢筋上的第一开口的截设位置交错设置;将上层底板钢筋在位于后浇槽处的纵向钢筋截断形成第二开口,截断时,相邻纵向钢筋上的第二开口的截设位置交错设置;上层底板钢筋截断空隙处形成人员出入口。
第七步,后浇带(4)内止水条施工:施工人员通过人员出入口进入通长后浇带内进行止水条施工、垃圾清理施工和局部集水坑(6)内抽水施工。
第八步,后补钢筋施工;结构封顶后,后浇带和后浇槽部位进行杂物清理及截面处理,然后通过第一后补钢筋将第一开口处连接完整,将第一后补钢筋的一端与横向钢筋截断处搭接并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横向钢筋截断处机械连接,然后通过第二后补钢筋将第二开口处连接完整,将第二后补钢筋的一端与纵向钢筋截断处搭接并焊接固定,另一端与纵向钢筋截断处机械连接。
第九步:后浇带与后浇槽内通过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4)

1.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
第一步:垫层加强层(1)施工:垫层加强层施工与基础底板垫层施工同时进行,在基础底板垫层内,对应图纸上后浇带和后浇槽留置位置通长设置加强配筋,形成垫层加强层(1),并沿后浇带和后浇槽方向设置的加强配筋规格相同;垫层加强层(1)较基础底板垫层加厚;
第二步:在垫层加强层(1)和基础底板垫层上施工防水层;
第三步:防水保护层(2)施工;在防水层上施工防水保护层(2),对应图纸上后浇带和后浇槽留置位置局部加厚,后浇带与后浇槽交点位置设置局部集水坑(6),局部集水坑(6)设置在防水保护层(2)内;
第四步:基础底板(3)的底板钢筋施工;在基础底板后浇带与后浇槽交点位置留置人员出入口,此位置的上层底板钢筋(9)按照图纸留置,空出人员出入口位置钢筋布设;
第五步:支设基础底板后浇槽(5)及后浇带(4)模板;浇筑基础底板混凝土,后浇带和后浇槽位置不浇筑混凝土;
第六步:后浇带(4)内止水条施工:施工人员通过人员出入口进入通长后浇带内进行止水条施工、垃圾清理施工和局部集水坑(6)内抽水施工;
第七步:后浇带封闭钢筋施工:结构封顶后,后浇带和后浇槽部位进行杂物清理及截面处理,然后通过后补钢筋将缺失钢筋连接完整,将后补钢筋的一端与截断钢筋搭接焊接,另一端与截断钢筋机械连接;
第八步:后浇带与后浇槽内通过微膨胀混凝土浇筑,完成施工;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包括垫层加强层(1)、设置在垫层加强层上层的防水保护层(2)及设置在防水保护层(2)上层的基础底板(3),基础底板(3)内沿长度方向通长开设有后浇带(4),基础底板(3)厚度大于1m;
基础底板(3)的后浇带中部沿垂直后浇带(4)方向开设有长条矩形的后浇槽(5),后浇槽(5)与后浇带(4)相交位置形成矩形的人员出入口(10),且后浇槽(5)位于人员出入口(10)两侧的部分的长度相同;
基础底板(3)内设有底板钢筋,底板钢筋包括上层底板钢筋(9)和下层底板钢筋,上层底板钢筋(9)包括沿后浇带(4)方向设置的横向钢筋和沿后浇槽(5)方向设置的纵向钢筋;设置在后浇带处的横向钢筋上截设第一开口(9.1),第一开口(9.1)通过第一后补钢筋(9.2)连接;设置在后浇槽处的纵向钢筋截设第二开口(9.3),第二开口(9.3)通过第二后补钢筋(9.4)连接;
相邻横向钢筋上的第一开口(9.1)的开设位置交错设置;
相邻纵向钢筋上的第二开口(9.3)的开设位置交错设置;
第一开口(9.1)处,第一后补钢筋(9.2)的一端与横向钢筋搭接并焊接连接,另一端与横向钢筋机械连接;
第二开口(9.3)处,第二后补钢筋(9.4)的一端与纵向钢筋搭接并焊接连接,另一端与纵向钢筋机械连接;
防水保护层(2)内开设有局部集水坑(6),局部集水坑预先留置,设置在后浇带(4)和后浇槽(5)的相交处;
后浇带(4)的底面由两侧向局部集水坑(6)放坡,坡度为1‰;
后浇槽(5)的底面由两侧向局部集水坑(6)放坡,坡度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9.1)和第二开口(9.3)的开口长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连接包括螺纹套接连接或通过套管插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垫层加强层(1)内设有加强配筋,加强配筋包括上层加强配筋(7)和下层加强配筋(8)。
CN202010878592.2A 2020-08-27 2020-08-27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Active CN112031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8592.2A CN112031035B (zh) 2020-08-27 2020-08-27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8592.2A CN112031035B (zh) 2020-08-27 2020-08-27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1035A CN112031035A (zh) 2020-12-04
CN112031035B true CN112031035B (zh) 2022-06-14

Family

ID=73585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8592.2A Active CN112031035B (zh) 2020-08-27 2020-08-27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103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99332U (zh) * 2014-11-10 2015-03-11 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结构
CN108240038A (zh) * 2018-03-15 2018-07-03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JP2019060169A (ja) * 2017-09-27 2019-04-18 Dic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止水工法
CN209538245U (zh) * 2019-01-30 2019-10-25 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底板的后浇带结构
CN111074905A (zh) * 2020-01-10 2020-04-28 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底层支撑梁早拆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236320A (zh) * 2020-01-15 2020-06-05 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底板后浇带免拆模板及其加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199332U (zh) * 2014-11-10 2015-03-11 发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结构
JP2019060169A (ja) * 2017-09-27 2019-04-18 Dic株式会社 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の止水工法
CN108240038A (zh) * 2018-03-15 2018-07-03 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多级网格式后浇带的超大平面混凝土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538245U (zh) * 2019-01-30 2019-10-25 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底板的后浇带结构
CN111074905A (zh) * 2020-01-10 2020-04-28 广西建工集团联合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深基坑内支撑体系底层支撑梁早拆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1236320A (zh) * 2020-01-15 2020-06-05 中铁四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底板后浇带免拆模板及其加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1035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1180B (zh) 一种混凝土伸缩缝双止水结构
CN208363127U (zh) 一种复合式高铁站台的挡土墙结构
DE2905688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bauwerken im erdboden mit vertikalen von einem unterirdischen kanal ausgehenden waenden
CN103774699A (zh) 混凝土工程伸缩缝垂直止水结构及其制造和施工方法
KR100834076B1 (ko) 비개착식 터널굴착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에 의하여 설치된터널구조체
CN107326928B (zh) 一种部分涉及地下室的深层地下车库的施工方法
CN109162741B (zh) 盾构穿越活塞风道与活塞风道上部结构同步施工的方法
CN112031035B (zh) 厚度大于一米基础底板后浇带出入口留置构造及施工方法
CN107489284B (zh) 地下室局部新增深层地下车库的施工方法
CN212272234U (zh) 一种大断面斜井明槽段高强度组合模板
CN212641685U (zh) 一种地下车库排水明沟与暗沟结合防渗漏系统
AT506225B1 (de) Schwimmbecken
CN111188648A (zh) 一种隧道防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4895100B (zh) 建筑物密集区域建造地下空间沉箱施工方法
CN215329049U (zh) 一种整体道床内设排水泵站的轨道结构
CN205206824U (zh) 方形立井分段暗截水结构
CN101818496A (zh) 逆作法施工的具有连体钢筋笼的地下连续墙
CN213061752U (zh) 高覆土弃渣场盖板涵结构
CN105951839B (zh) 一种利用膨胀加强带处理盖挖临时立柱的方法
CN105443131A (zh) 方形立井分段暗截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420624U (zh) 一种集约化整体结构井下水仓系统
CN111733826A (zh) 一种基坑止水帷幕及其施工方法
CN205907709U (zh) 挡墙背后的反滤层结构
CN205421329U (zh) 一种核心筒逆作叠合地下连续墙
CN216062356U (zh) 一种泄水巷道污水过滤沉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