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8538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8538B
CN112018538B CN202010234191.3A CN202010234191A CN112018538B CN 112018538 B CN112018538 B CN 112018538B CN 202010234191 A CN202010234191 A CN 202010234191A CN 112018538 B CN112018538 B CN 1120185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s
contact
housing
intermediate plate
ex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419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8538A (zh
Inventor
大坂纯士
栗林宏明
佐佐木正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185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5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85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5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5Shielding material individually surrounding or interposed between mutually spaced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多个触头和导电性的中间板,并且能够充分地抑制串扰的发生。多个触头(22、32)中的至少多对触头分别具有分离部(22F、32F),该分离部(22F、32F)从中间板(15)在与中间板(15)垂直的方向上离开比规定距离(D1)长的分离距离(D2),分离部(22F、32F)包括:露出部(22B、32B),在嵌合方向上与接触部(22A、32A)的后端侧相邻且从壳体(14)露出;以及保持部(22D、32D),是在嵌合方向上与露出部(22B、32B)的后端侧相邻的部分。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备多个触头和导电性的中间板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具有多个触头和与多个触头相对的导电性的中间板的连接器为公众所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2所示,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多个触头2与由金属构成的平板状的中间板1的一面相对,多个触头3与中间板1的另一面相对。
如图13所示,各个触头2具有:接触部2A,配置在嵌合方向的前端部分且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接触;连接部2B,配置在嵌合方向的后端部分且与未图示的基板等连接;以及保持部2C,配置在接触部2A和连接部2B 之间。各个触头3也与触头2同样,具有接触部3A、连接部3B和保持部3C。
并且,如图14所示,中间板1、多个触头2和多个触头3通过壳体4一体成形,由此形成连接器。多个触头2的接触部2A和多个触头3的接触部3A配置成从壳体4露出,多个触头2的连接部2B和多个触头3的连接部3B向壳体 4的后方突出。
中间板1用于使多个触头2与多个触头3相互电隔离,在具有这种中间板 1、多个触头2和多个触头3的连接器中,由于多个触头2和多个触头3接近中间板1配置,所以在多个触头2的相互间或多个触头3的相互间有时会经由中间板1发生串扰而产生传输特性劣化。
在此,如图13所示,在触头2的保持部2C和触头3的保持部3C的一部分形成有变形成远离中间板1的变形部2D、3D。通过存在这些变形部2D、3D,抑制了经由中间板1的串扰的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630763号
但是,从图14可以推测,触头2、3的接触部2A、3A从壳体4露出,而变形部2D、3D埋入设置在壳体4内。即,由于变形成远离中间板1的触头2、 3的变形部2D、3D被限定于埋入设置在壳体4内的部分,所以不能确保沿嵌合方向较长地延伸的变形部2D、3D,存在难以充分地抑制发生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现有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备多个触头和导电性的中间板,并且能够充分地抑制串扰的发生。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是具有规定的有效连接长度的连接器,其具备:导电性的多个触头,分别沿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延伸且沿与嵌合方向正交的排列方向排列;导电性平板状的中间板,配置成沿嵌合方向和排列方向延伸并与多个触头相对;以及绝缘性的壳体,保持多个触头和中间板,多个触头具有隔着中间板排列成分别与中间板的两面相对的第一触头列和第二触头列;第一触头列和第二触头列分别包括多对触头;多个触头分别具备:接触部,配置在嵌合方向的前端部分且沿嵌合方向具有与有效连接长度相当的长度,并且从壳体露出并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接触;露出部,在嵌合方向上与接触部的后端侧相邻且从壳体露出;连接部,配置在嵌合方向的后端部分且与连接对象物连接;以及保持部,配置在露出部和连接部之间且至少一部分埋入壳体;多个触头分别配置成在接触部中在与中间板垂直的方向上从中间板离开规定距离,多个触头中的至少多对触头分别具有分离部,该分离部在与中间板垂直的方向上从中间板离开比规定距离长的分离距离,分离部包括露出部和在嵌合方向上与露出部的后端侧相邻的部分的保持部。
可以构成为:包括多对触头的多个触头全部具有分离部。
优选的是,多个触头的分离部从中间板离开相互相等的分离距离。
优选的是,壳体具有壳体台阶部,该壳体台阶部覆盖在嵌合方向上与多个触头的露出部的后端侧相邻的部分的保持部,与分离部对应的部分的壳体台阶部具有与分离距离相等的厚度。
优选的是,壳体与第一触头列和第二触头列对应而具有一对壳体台阶部。
可以还具备分别配置在一对壳体台阶部上的导电性平板状的接地板。
多个触头可以构成为与壳体一体成形。
优选的是,还具备导电性的外周外壳,该导电性的外周外壳以包围多个触头的接触部和露出部的方式覆盖壳体的外周部,并且具有向嵌合方向的前方开口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多个触头分别具有:接触部,从壳体露出并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接触;露出部,在嵌合方向上与接触部的后端侧相邻且从壳体露出;连接部,与连接对象物连接;以及保持部,配置在露出部和连接部之间且至少一部分埋入壳体;多个触头中的至少多对触头分别具有分离部,该分离部在与中间板垂直的方向上从中间板离开比规定距离长的分离距离,分离部包括露出部和在嵌合方向上与露出部的后端侧相邻的部分的保持部,因此能够具备多个触头和导电性的中间板,并且能够充分地抑制串扰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的触头组装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中间板和多个触头的立体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中间板和多个触头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第一触头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所使用的第二触头的侧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表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中保持于壳体的中间板、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嵌合有对方侧连接器的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表示在变形例涉及的连接器中保持于壳体的中间板、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连接器所使用的中间板和多个触头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以往的连接器所使用的中间板和多个触头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以往的连接器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
1中间板 2、3触头 2A、3A接触部 2B、3B连接部 2C、3C保持部
2D、3D变形部 4壳体 11连接器 12触头 13外周外壳
13A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 14壳体 15中间板 16、17壳体台阶部
18、19接地板 21第一触头列 22第一触头 22A、32A接触部
22B、32B露出部 22C、32C连接部 22D、32D保持部
22E、32E触头台阶部 22F、32F分离部 23、33、41绝缘体
24第一模块 31第二触头列 32第二触头 34第二模块
42触头组装件 51对方侧连接器 52外壳 53第一触头
54第二触头 55、56按压部 C1嵌合轴 S1~S12、T1~T12触头
SP1、TP1第一对 SP2、TP2第二对 D1规定距离 D2分离距离
D3厚度 H1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1。该连接器11是安装于电子设备内的电路基板等上的插座连接器,分别具有沿嵌合轴C1在嵌合方向上延伸且在与嵌合轴C1正交的方向上排列的导电性的多个触头12。
以覆盖多个触头12的嵌合方向的前端部外周的方式配置有沿嵌合轴C1延伸的导电性的外周外壳13,在外周外壳13的内部形成有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 13A,该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13A向嵌合方向的前方开口并插入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在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13A内配置有绝缘性的壳体14,在壳体14 保持有多个触头12,外周外壳13包围壳体14的外周部。
此外,在壳体14埋入设置并保持有导电性平板状的中间板15。
图2表示连接器11的分解图。多个触头12具有排列成与中间板15的一面相对的第一触头列21、以及排列成与中间板15的另一面相对的第二触头列31。第一触头列21由多个第一触头22构成,多个第一触头22形成由绝缘体23模块化的第一模块24。同样,第二触头列31由多个第二触头32构成,多个第二触头32形成由绝缘体33模块化的第二模块34。
连接器11具有一体成形中间板15、第一模块24和第二模块34的绝缘体 41,由绝缘体23、33、41构成壳体14。
在此,为了便于说明,将沿嵌合轴C1从连接器11的前部朝向后部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第一触头列21和第二触头列31的排列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XY面垂直且从第二模块34朝向第一模块24的方向称为+Z方向。
通过绝缘体41的成形,如图3所示,第一触头列21的多个第一触头22、第二触头列31的多个第二触头32和中间板15一体成形于壳体14而形成触头组装件42。另外,在图3中,由于第二触头列31的多个第二触头32隐藏在绝缘体41的-Z方向侧,所以未图示。
通过在该触头组装件42安装外周外壳13,制作图1所示的连接器11。
图4表示隔着中间板15在中间板15的+Z方向侧配置的第一触头列21和在中间板15的-Z方向侧配置的第二触头列31。构成第一触头列21的多个第一触头22沿X方向排列,分别由大致沿Y方向伸长的板状的金属部件形成。同样,构成第二触头列31的多个第二触头32沿X方向排列,分别由沿大致Y方向伸长的板状的金属部件形成。
此外,中间板15用于相互电隔离第一触头列21和第二触头列31,例如由金属板形成。
如图5所示,构成第一触头列21的多个第一触头22具有从-X方向朝向+X 方向排列的十二个触头S1~S12。这些触头中位于X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个触头 S6、S7构成低速信号传输用的第一对SP1的触头,在X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触头S1、S12是接地用触头,与触头S1相邻的两个触头S2、S3和与触头S12相邻的两个触头S11、S10分别构成高速信号传输用的第二对SP2的触头。剩余的触头S4、S5、S8、S9是电源用触头或用于连接器11的插拔检测等的触头。
同样,构成第二触头列31的多个第二触头32具有从-X方向朝向+X方向排列的十二个触头T1~T12。这些触头中的位于X方向的中央部的两个触头T6、 T7构成低速信号传输用的第一对TP1的触头,在X方向上位于最外侧的触头 T1、T12是接地用触头,与触头T1相邻的两个触头T2、T3和与触头T12相邻的两个触头T11、T10分别构成高速信号传输用的第二对TP2的触头。剩余的触头T4、T5、T8、T9是电源用触头或用于连接器11的插拔检测等的触头。
由此,第一触头列21和第二触头列31分别包括用于传输电信号的三对触头。
如图6所示,在第一触头22的-Y方向端部形成有从壳体14露出并用于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接触的接触部22A,在嵌合方向上与接触部22A 的后端侧、即与接触部22A的+Y方向侧相邻而形成有规定长度的露出部22B。露出部22B是从壳体14露出但不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接触的部分。
此外,在第一触头22的+Y方向端部配置有与安装有连接器11的电路基板等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部22C,在露出部22B与连接部22C之间配置有通过至少一部分埋入壳体14而保持于壳体14的保持部22D。
接触部22A沿Y方向延伸,具有与连接器11的有效连接长度相当的长度。另外,“连接器11的有效连接长度”是指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与连接器11 嵌合时,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与连接器11的第一触头22或第二触头32的表面接触而移动的距离。露出部22B也与接触部22A同样沿Y方向延伸,但是位于比接触部22A向+Z方向侧偏移的位置,在接触部22A与露出部22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触头台阶部22E。
与露出部22B连接的保持部22D的-Y方向部分在与露出部22B相同的Z 方向位置上沿Y方向延伸,在露出部22B与保持部22D的边界部分不存在台阶。因此,从第一触头22不能区分露出部22B与保持部22D的边界部分,如图3 所示,当形成触头组装件42时,未埋入壳体14而露出的部分为露出部22B,从埋入壳体14的部分开始+Y方向侧为保持部22D。
如图7所示,在第二触头32的-Y方向端部形成有从壳体14露出并用于与未图示的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接触的接触部32A,在嵌合方向上与接触部32A 的后端侧、即与接触部32A的+Y方向侧相邻而形成有规定长度的露出部32B。露出部32B是从壳体14露出但不与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接触的部分。
此外,在第二触头32的+Y方向端部配置有与安装有连接器11的电路基板等连接对象物连接的连接部32C,在露出部32B与连接部32C之间配置有通过至少一部分埋入壳体14而保持于壳体14的保持部32D。
接触部32A沿Y方向延伸,具有与连接器11的有效连接长度相当的长度。露出部32B也与接触部32A同样沿Y方向延伸,但是位于比接触部32A向-Z 方向侧偏移的位置,在接触部32A与露出部32B的边界部分形成有触头台阶部 32E。
与露出部32B连接的保持部32D的-Y方向部分在与露出部32B相同的Z 方向位置上沿Y方向延伸,在露出部32B与保持部32D的边界部分不存在台阶。因此,从第二触头32不能区分露出部32B与保持部32D的边界部分,如图3 所示,当形成触头组装件42时,未埋入壳体14而露出的部分为露出部32B,从埋入壳体14的部分开始+Y方向侧为保持部32D。
第二触头32的接触部32A和露出部32B分别具有与第一触头22的接触部 22A和露出部22B相同的Y方向长度。另一方面,第二触头32的保持部32D 具有比第一触头22的保持部22D短的Y方向长度。
图8表示由YZ面切断的连接器11的侧面剖视图。第一触头22的接触部 22A、露出部22B和保持部22D的-Y方向部分以及第二触头32的接触部32A、露出部32B和保持部32D的-Y方向部分由外周外壳13包围而配置在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13A内,第一触头22的接触部22A、露出部22B和保持部22D的 -Y方向部分与中间板15的+Z方向侧的面相对,第二触头32的接触部32A、露出部32B和保持部32D的-Y方向部分与中间板15的-Z方向侧的面相对。
第一触头22的接触部22A和露出部22B未埋入壳体14,在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13A内从壳体14向+Z方向露出。同样,第二触头32的接触部32A和露出部32B也未埋入壳体14,在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13A内从壳体14向-Z方向露出。
另一方面,第一触头22的与露出部22B相邻的保持部22D的-Y方向部分埋入设置于壳体14,壳体14具有从+Z方向覆盖保持部22D的-Y方向部分的壳体台阶部16。同样,第二触头32的与露出部32B相邻的保持部32D的-Y方向部分埋入设置于壳体14,壳体14具有从-Z方向覆盖保持部32D的-Y方向部分的壳体台阶部17。
另外,第一触头22的连接部22C和第二触头32的连接部32C在连接器11 的+Y方向端部从壳体14向-Z方向突出。第二触头32的保持部32D具有比第一触头22的保持部22D短的Y方向长度,因此第二触头32的连接部32C与第一触头22的连接部22C相比位于-Y方向侧。由此,通过在Y方向相互不同的位置配置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一触头22的连接部22C和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二触头32的连接部32C,确保了各个连接部22C或连接部32C的设置空间,容易与电路基板等连接对象物连接。
在此,如图9所示,第一触头22的露出部22B位于比接触部22A向+Z方向侧偏移的位置,接触部22A配置成从中间板15向作为与中间板15垂直的方向的+Z方向离开规定距离D1,露出部22B配置成从中间板15向+Z方向离开比规定距离D1长的分离距离D2。如果将在接触部22A与露出部22B的边界部分形成的触头台阶部22E的高度作为H1,则D2=D1+H1。
此外,与露出部22B相邻的保持部22D的-Y方向部分也在与露出部22B 相同的Z方向位置上沿Y方向延伸,因此从露出部22B到保持部22D的-Y方向部分形成有从中间板15离开比规定距离D1长的分离距离D2的分离部22F。
同样,第二触头32的露出部32B位于比接触部32A向-Z方向侧偏移的位置,接触部32A配置成从中间板15向作为与中间板15垂直的方向的-Z方向离开规定距离D1,露出部32B配置层从中间板15向-Z方向离开比规定距离D1 长的分离距离D2。如果将在接触部32A与露出部32B的边界部分形成的触头台阶部32E的高度作为H1,则D2=D1+H1。
此外,与露出部32B相邻的保持部32D的-Y方向部分也在与露出部32B 相同的Z方向位置上沿Y方向延伸,因此从露出部32B到保持部32D的-Y方向部分形成有从中间板15离开比规定距离D1长的分离距离D2的分离部32F。
由此,在连接器11中,从中间板15向+Z方向离开分离距离D2的第一触头22的分离部22F不仅延伸到埋入壳体14的保持部22D,而且延伸到从壳体14露出的露出部22B。同样,从中间板15向-Z方向离开分离距离D2的第二触头32的分离部32F不仅延伸到埋入壳体14的保持部32D,而且延伸到从壳体 14露出的露出部32B。
另外,多个第一触头22分别具有分离部22F,多个第二触头32分别具有分离部32F,全部的分离部22F、32F从中间板15离开相互相等的分离距离D2。
因此,在各个第一触头22和第二触头32中,确保了沿着Y方向的长的分离部22F、32F,能够通过中间板15相互电隔离多个第一触头22和多个第二触头32,并且能够充分地抑制经由中间板15的串扰的发生。因此,能够以优异的特性进行电信号的传输。
此外,从+Z方向覆盖第一触头22的保持部22D的-Y方向部分的壳体台阶部16具有与分离部22F的距中间板15的分离距离D2相等的厚度D3。同样,从-Z方向覆盖第二触头32的保持部32D的-Y方向部分的壳体台阶部17也具有与分离部32F的距中间板15的分离距离D2相等的厚度D3。
图10表示处于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嵌合状态的连接器11。对方侧连接器 51具有金属制的外壳52,在外壳52内的+Z方向侧配置有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板簧状的第一触头53,在外壳52内的-Z方向侧配置有沿X方向排列的多个板簧状的第二触头54。多个第一触头53与连接器11的多个第一触头22对应,多个第二触头54与连接器11的多个第二触头32对应。
此外,在对方侧连接器51的+Y方向端部附近的外壳52的内部,与外壳 52电连接的金属制板簧状的一对按压部55、56配置成彼此在Z方向上相对。
对方侧连接器51的+Y方向端部沿嵌合轴C1插入连接器11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13A,对方侧连接器51的按压部55与连接器11的+Z方向侧的壳体台阶部16接触并将壳体台阶部16向-Z方向按压,并且对方侧连接器51的按压部56与连接器11的-Z方向侧的壳体台阶部17接触并将壳体台阶部17向+Z方向按压。由此,对方侧连接器51的+Y方向端部定位在连接器11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13A内。
此时,对方侧连接器51的多个第一触头53分别与连接器11的对应的第一触头22的接触部22A接触,对方侧连接器51的多个第二触头54分别与连接器11的对应的第二触头32的接触部32A接触。由此,对方侧连接器51的多个第一触头53和多个第二触头54与连接器11的多个第一触头22和多个第二触头32电连接,在这种状态下进行电信号的传输。
由于对方侧连接器51的金属制的按压部55与连接器11的+Z方向侧的壳体台阶部16接触,所以第一触头22的保持部22D的-Y方向部分沿Z方向被导电性的中间板15和对方侧连接器51的按压部55夹持,但是由于距中间板15 的分离距离D2与壳体台阶部16的厚度D3彼此相等,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传输电信号。
同样,由于对方侧连接器51的金属制的按压部56与连接器11的-Z方向侧的壳体台阶部17接触,所以第二触头32的保持部32D的-Y方向部分沿Z方向被导电性的中间板15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按压部56夹持,但是由于距中间板 15的分离距离D2与壳体台阶部17的厚度D3彼此相等,因此能够效率良好地传输电信号。
另外,如图11所示,能够在+Z方向侧的壳体台阶部16上和-Z方向侧的壳体台阶部17上分别配置导电性的平板状的接地板18、19。这些接地板18、19 例如由金属板形成,与图8等所示的连接器11的导电性的外周外壳13电连接。
按照这种结构,如图10所示,在连接器11与对方侧连接器51的嵌合状态下,通过对方侧连接器51的一对按压部55、56分别与连接器11的接地板18、 19接触,能够电连接连接器11的外周外壳13和对方侧连接器51的外壳52。
由此,在接地板18、19分别配置在壳体台阶部16、17上的情况下,第一触头22的保持部22D的-Y方向部分沿Z方向被导电性的中间板15和接地板 18夹持,但是由于距中间板15的分离距离D2与壳体台阶部16的厚度D3彼此相等,所以能够效率良好地传输电信号。同样,第二触头32的保持部32D的-Y 方向部分沿Z方向被导电性的中间板15和接地板19夹持,但是由于距中间板 15的分离距离D2与壳体台阶部17的厚度D3彼此相等,所以能够效率良好地传输电信号。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触头列21的多个第一触头22全部具有分离部22F,第二触头列31的多个第二触头32全部具有分离部32F,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分离部22F、32F用于抑制传输电信号时的串扰的发生,如图5所示,可以是如下结构:第一触头列21的多个第一触头22中的仅电信号传输用的第一对 SP1的触头S6、S7和两组第二对SP2的触头S2、S3、S10、S11具有分离部22F,第二触头列31的多个第二触头32中的仅电信号传输用的第一对TP1的触头T6、 T7和两组第二对TP2的触头T2、T3、T10、T11具有分离部32F,第一触头列 21和第二触头列31的剩余的触头没有分离部。即使作为这种结构,也能够充分地抑制经由中间板15的串扰的发生,能够以优异的特性进行电信号的传输。
另外,没有限制第一触头列21和第二触头列31的触头的个数,第一触头列21和第二触头列31只要分别包括电信号传输用的多对触头即可。

Claims (8)

1.一种连接器,具有规定的有效连接长度,其特征在于,具备:
导电性的多个触头,分别沿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嵌合方向延伸且沿与所述嵌合方向正交的排列方向排列;
导电性平板状的中间板,配置成沿所述嵌合方向和所述排列方向延伸并与所述多个触头相对;以及
绝缘性的壳体,保持所述多个触头和所述中间板;
所述多个触头具有隔着所述中间板排列成分别与所述中间板的两面相对的第一触头列和第二触头列;
所述第一触头列和所述第二触头列分别包括多对触头;
所述多个触头分别具备:接触部,配置在所述嵌合方向的前端部分且沿所述嵌合方向具有与所述有效连接长度相当的长度,并且从所述壳体露出并与所述对方侧连接器的触头接触;露出部,在所述嵌合方向上与所述接触部的后端侧相邻且从所述壳体露出;连接部,配置在所述嵌合方向的后端部分且与连接对象物连接;以及保持部,配置在所述露出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且至少一部分埋入所述壳体;
所述多个触头分别配置成在所述接触部中在与所述中间板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中间板离开规定距离;
所述多个触头中的至少所述多对触头分别具有分离部,所述分离部在与所述中间板垂直的方向上从所述中间板离开比所述规定距离长的分离距离;
所述分离部包括所述露出部和在所述嵌合方向上与所述露出部的后端侧相邻的部分的所述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多对触头的所述多个触头全部具有所述分离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分离部从所述中间板离开相互相等的所述分离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壳体台阶部,该壳体台阶部覆盖在所述嵌合方向上与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露出部的后端侧相邻的部分的所述保持部;
与所述分离部对应的部分的所述壳体台阶部具有与所述分离距离相等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第一触头列和所述第二触头列对应而具有一对所述壳体台阶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分别配置在所述一对所述壳体台阶部上的导电性平板状的接地板。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触头与所述壳体一体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导电性的外周外壳,该导电性的外周外壳以包围所述多个触头的所述接触部和所述露出部的方式覆盖所述壳体的外周部,并且具有向所述嵌合方向的前方开口的对方侧连接器收容部。
CN202010234191.3A 2019-05-31 2020-03-27 连接器 Active CN1120185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2600A JP7265418B2 (ja) 2019-05-31 2019-05-31 コネクタ
JP2019-102600 2019-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8538A CN112018538A (zh) 2020-12-01
CN112018538B true CN112018538B (zh) 2021-10-29

Family

ID=735064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4191.3A Active CN112018538B (zh) 2019-05-31 2020-03-2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0194B2 (zh)
JP (1) JP7265418B2 (zh)
CN (1) CN112018538B (zh)
TW (1) TWI7307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244B (zh) * 2020-06-04 2023-12-01 貝爾威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
US11611177B2 (en) * 2021-05-24 2023-03-21 Transcend Information, Inc. USB type-C male connector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0551A (en) * 1993-10-20 1997-08-2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line connector
CN102280737A (zh) * 2010-06-13 2011-12-1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2356520A (zh) * 2009-03-19 2012-02-15 Fci公司 具有带肋的接地板的电连接器
CN202454834U (zh) * 2012-01-17 2012-09-26 东莞市扬明精密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简易防串扰电连接器
CN203747122U (zh) * 2014-01-15 2014-07-30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159510A (zh) * 2015-05-14 2016-11-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9685740B1 (en) * 2016-10-13 2017-06-2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5346B2 (ja) * 2014-05-30 2018-03-14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電気コネクタ
JP3195845U (ja) * 2014-11-26 2015-02-05 三盈精密科技股▲ふん▼有限公司 エレクトリックコネクター構造
CN105470697B (zh) * 2015-04-02 2018-06-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428854A (zh) * 2015-06-10 2016-03-23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TWM511690U (zh) * 2015-06-18 2015-11-01 Hsi Chin Electronics Co Ltd 電連接器組合
CN205029112U (zh) * 2015-08-25 2016-02-10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292201B2 (ja) * 2015-09-18 2018-03-14 Smk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N106936032B (zh) * 2015-12-31 2020-03-3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插头连接器与插头连接器组件
CN205543507U (zh) * 2016-01-26 2016-08-3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6471534U (zh) * 2016-12-30 2017-09-05 富誉电子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7104329B (zh) * 2017-05-03 2019-04-26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
CN107093822B (zh) * 2017-05-08 2023-05-12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TWI630763B (zh) 2017-07-07 2018-07-21 岱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0551A (en) * 1993-10-20 1997-08-26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High speed transmission line connector
CN102356520A (zh) * 2009-03-19 2012-02-15 Fci公司 具有带肋的接地板的电连接器
CN102280737A (zh) * 2010-06-13 2011-12-14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2454834U (zh) * 2012-01-17 2012-09-26 东莞市扬明精密塑胶五金电子有限公司 简易防串扰电连接器
CN203747122U (zh) * 2014-01-15 2014-07-30 东莞富强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159510A (zh) * 2015-05-14 2016-11-23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
US9685740B1 (en) * 2016-10-13 2017-06-2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Waterproof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8538A (zh) 2020-12-01
US20200381871A1 (en) 2020-12-03
US11050194B2 (en) 2021-06-29
JP7265418B2 (ja) 2023-04-26
TWI730706B (zh) 2021-06-11
JP2020198173A (ja) 2020-12-10
TW202046582A (zh) 202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6416B1 (en) Connector
US7815467B2 (en) Connector device
US6431914B1 (en) Grounding scheme for a high speed backplane connector system
US8251746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0911900B (zh) 连接器
US6439928B1 (en) High density connector for balanced transmission lines
US904855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use with a circuit board
US20120252271A1 (en) High speed high density connector assembly
US743511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 arrangement
US8503191B2 (en) Shield cover, shield case, and circuit board module
US847518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impedance continuity
US9368927B2 (en) Connector
US892636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US7934957B1 (en) Connector with circuit board mounted ground portion
CN112018538B (zh) 连接器
TW201330415A (zh) 具有介面接地特徵結構之電氣連接器
US1074197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13016499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230291153A1 (en)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pair
US7458853B2 (en) Connector device having a ground shield device
CN114336177A (zh) 连接器
US7241160B2 (en) Shielded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camera module
US7892037B2 (en) Connector unit provided with connector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contacts of different lengths and with mating connector having first and second mating contacts of different lengths
JP5736262B2 (ja) 多接点コネクタ
US10404015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mounting 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