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8150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8150A
CN112018150A CN202010365380.4A CN202010365380A CN112018150A CN 112018150 A CN112018150 A CN 112018150A CN 202010365380 A CN202010365380 A CN 202010365380A CN 112018150 A CN112018150 A CN 112018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 absorber
light
display device
disposed
light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653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8150B (zh
Inventor
金镇炼
韩载政
李世民
金大用
崔恩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18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8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1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1Encapsulations multilayered coatings having a repetitive structure, e.g. having multiple organic-inorganic b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Abstract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阳极电极,其电连接至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基板之上的薄膜晶体管;堤部,其限定暴露阳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开口区域;发光层,其设置在阳极电极之上并且辐射特定波段内的光;以及波吸收器,其设置在开口区域的两侧并且吸收特定波段内的光。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诸如液晶显示器或电致发光显示设备的显示装置易于实现高分辨率,并且作为大面积屏幕显示设备具有各种优点。
这样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呈现各种视频图像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像素,并且每个像素可以具有用于呈现基础色或基色(primary color)的多个子像素。例如,一个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随着用于确保宽视角的技术的发展,显示设备具有增强的视角。相对地,在一些情况下,为了确保安全性或解决镜像问题,需要适配用于阻挡辐射到侧方向的光的隐私膜,这可能导致亮度的降低。例如,当阻挡发射到显示面板的侧方向的光时,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器可能具有较低的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并因此可能具有较低的亮度或照度。因此,现有技术的显示设备可能具有为了补偿降低的亮度而增加功耗的问题。另外,随着功耗增加,现有技术的显示器的寿命可能减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在开口区域的两侧具有用于吸收特定波段的光的波吸收器,使得可以控制光视角并且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或透射比。
此外,本公开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与堤部设置在同一层的波吸收器,使得不需要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来控制显示面板的视角,并且防止显示面板由于附加的光控制膜而变厚。
本公开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具有纳米厚度的波吸收器,使得其可以控制视角并且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和透射率。
本公开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用于通过调整开口区域的面积、波吸收器的高度和波吸收器的厚度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的情况下控制视角。
为了实现本公开的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阳极电极,其电连接至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基板之上的薄膜晶体管;堤部,其限定暴露阳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开口区域;发光层,其用于辐射特定波段的光;以及波吸收器,其用于吸收特定波段内的光。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其具有包括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堤部,其设置在基板之上,用于限定每个像素的开口区域;发光层,其设置在每个像素的开口区域处,用于发射第一波段、第二波段和第三波段中的相应波段的光;以及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设置在相应像素的开口区域的两侧处,以用于分别吸收与第一波段、第二波段和第三波段对应的光。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显示装置包括:阳极电极;堤部,所述堤部限定暴露所述阳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开口区域;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阳极电极之上并且辐射预定波段内的光;以及波吸收器,所述波吸收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域的两侧并且吸收所述预定波段内的光。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子像素的显示区域,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设置在所述基板之上的堤部,所述堤部用于限定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开口区域;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开口区域中的每个开口区域处,并且所述发光层分别与用于辐射第一波段的光、第二波段的光和第三波段的光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对应;以及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所述第一波吸收器、所述第二波吸收器和所述第三波吸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开口区域的两侧,并且分别吸收分别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开口区域辐射的所述第一波段的光、所述第二波段的光和所述第三波段的光。
将通过相应的附图来说明根据其他示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设置在每个像素的开口区域的两侧的、吸收特定波段内的光的波吸收器来控制视角并且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射率。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与堤部设置在同一层的波吸收器,使得不需要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来控制视角,并且显示面板不会变厚。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具有纳米厚度的波吸收器,因此可以容易地控制视角并且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和透射率。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通过调整开口区域的面积、波吸收器的高度和波吸收器的厚度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的情况下控制视角。
除了本公开的上述效果之外,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可以在下面描述,或者可以通过下面这些描述和说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清楚地理解。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被并入本申请中并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图1中A1的放大图,用于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的截面图。
图4是图3中A2的放大图,用于示出第一子像素中的视角的控制。
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子像素中的视角的控制的图。
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第三子像素中的视角的控制的图。
图7是图1中A1的放大平面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8是沿着图7所示的线II-II’的截面图。
图9是图8中A3的放大图,示出第一子像素中的视角的控制。
图10是沿着图7中的线II-II’的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11是沿着图7中的线II-II’的截面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12是图1中A1的放大图,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线III-III’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的吸收率(absorbance)的示例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照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整个附图中,将尽可能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说明书中,应当注意,对于元件,尽可能使用在其他附图中已经用于表示相似元件的相似附图标记。在以下描述中,当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功能和配置与本公开的基本配置无关时,将省略其详细描述。说明书中描述的术语应当理解如下。通过参照附图描述的以下实施方式,将阐明本公开的优点和特征及其实现方法。然而,本公开可以以不同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于本文中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是彻底和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方式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传达本公开的范围。此外,本公开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定。
附图中公开的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形状、尺寸、比率、角度和数量仅是示例,并且因此本公开不限于示出的细节。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指代相似的元件。在以下描述中,当确定对相关已知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会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重点时,将省略该详细描述。
在使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仅”,否则也可以存在另外的部件。除非相反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
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是元件被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
在描述位置关系时,例如,当位置顺序被描述为“在……上”、“上方”、“下方”和“邻近”时,除非使用“仅”或“直接”,否则可以包括其间没有接触的情况。如果提到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则这并不意味着在图中第一元件实质上位于第二元件上方。所关注的对象的上部和下部可以根据该对象的取向而改变。因此,在图中或在实际配置中,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的情况包括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下方”的情况以及第一元件位于第二元件“上方”的情况。
在描述时间关系时,例如,当时间顺序被描述为“在……之后”、“随后”、“接下来”和“在……之前”时,除非使用“仅”或“直接”,否则可以包括不连续的情况。
将理解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元件与其他元件。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在描述本公开的元件时,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的术语。这些术语仅为了将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分开,并且元件的性质、顺序、序列或数量不受这些术语限制。当元件被描述为“链接”、“耦接”或“连接”至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以直接链接、耦接或连接至另一元件,并且该元件也可以间接地链接、耦接或连接至另一元件,除非另有说明。应当理解,其他元件可以“介入”在可以彼此链接、连接或耦接的每个元件之间。
应当理解,术语“至少一个”包括与任一项相关的所有组合。例如,“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选自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的两个或更多个元件的所有组合以及第一元件、第二元件和第三元件中的每个元件。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征可以部分地或整体地彼此耦合或组合,并且可以彼此进行各种相互操作并且在技术上被驱动,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充分理解的那样。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彼此独立地执行,或者可以以相互依赖的关系一起执行。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的示例。在为每个附图的元件指定附图标记时,即使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相同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也可以尽可能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的元件的比例与实际具有不同的比例,并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比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根据本公开的所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所有部件被可操作地耦接和配置。
参照图1,显示装置100包括基板110、像素阵列区域190、驱动电路部210和扫描电路部220。
基板110包括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作为用于显示视频图像的区域的显示区域AA可以被限定在基板110的中间部分。在此,显示区域AA可以对应于像素阵列区域190的有源区域。例如,显示区域AA可以包括在由多条栅极线(未示出)和多条数据线(未示出)的交叉结构限定的每个像素区域处形成的多个像素(未示出)。每个像素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子像素,并且每个子像素可以被限定为用于辐射光的单位区域。
作为不呈现视频图像的区域的非显示区域NA可以被限定在基板110的周边部分处,围绕显示区域AA。例如,非显示区域NA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焊盘电极(未示出)的焊盘区域。
像素阵列区域190包括薄膜晶体管层和发光元件层。薄膜晶体管层可以包括薄膜晶体管、栅极绝缘层、中间绝缘层、钝化层和平坦化层。发光元件层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和多个堤部。将通过图3详细说明像素阵列区域190。
驱动电路部210可以连接至设置在基板110的非显示区域NA处的焊盘电极,以便在每个像素处呈现与从显示驱动系统提供至焊盘电极的视频数据对应的视频图像。例如,驱动电路部210可以包括多个电路膜211、多个数据驱动集成电路213、印刷电路板215和定时控制器217。
设置在每个电路膜211的一侧的输入端子可以通过膜接合工艺附接至印刷电路板215,并且设置在每个电路膜211的另一侧的输出端子可以附接至焊盘区域。例如,每个电路膜211可以由柔性电路膜制成,以减小显示装置100的边框区域。电路膜211可以由TCP(载带封装)或COF(柔性板上芯片或膜上芯片)制成。
多个数据驱动集成电路213中的每一个分别封装在多个电路膜211中。多个数据驱动集成电路213中的每一个接收从定时控制器217提供的数据控制信号和像素数据,根据数据控制信号将像素数据转换为每个像素的模拟数据信号,并且然后将模拟数据信号提供至每条数据线。
印刷电路板215支撑定时控制器217,并且在驱动电路部210的元件之间传送信号和电力。印刷电路板215将从定时控制器217提供的用于在像素处呈现图像的信号和驱动电力提供至多个数据驱动集成电路213和扫描电路部220。为此,可以在印刷电路板215处设置信号传送线和电力线。例如,印刷电路板215可以根据电路膜211的数量被配置为一个或更多个。
定时控制器217安装在印刷电路板215处,并且通过装配在印刷电路板215处的用户连接器接收从显示驱动系统提供的视频数据和定时同步信号。定时控制器217基于定时同步信号生成与像素阵列结构对应的视频像素数据,并且将像素数据提供至相关的数据驱动集成电路213。定时控制器217还基于定时同步信号生成数据控制信号和扫描控制信号,使用数据控制信号控制每一个数据驱动集成电路213的驱动定时,并且使用扫描控制信号控制扫描电路部220的驱动定时。可以通过多个电路膜211之中的第一柔性电路膜和/或最终柔性电路膜以及基板110的非显示区域NA将扫描控制信号提供至扫描电路部220。
扫描电路部220可以设置在基板110的非显示区域NA处。扫描电路部220可以根据从驱动电路部210提供的扫描控制信号生成扫描信号,并且可以根据扫描线的顺序将扫描信号提供至扫描线。例如,可以在形成设置在显示区域AA中的薄膜晶体管时,在基板110的非显示区域NA处形成扫描电路部220。
图2是图1中A1的放大图,用于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
参照图2,基板110可以包括发光区域EA和透明区域TA,在发光区域EA中形成用于辐射光的多个像素,并且在透明区域TA中,入射光从一侧穿过到相对侧。
发光区域EA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其中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限定为用于辐射光的单位区域。例如,发光区域EA可以至少包括彼此相邻的三个子像素SP1、SP2和SP3。第一子像素SP1可以被配置为辐射红色光的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SP2可以被配置为辐射绿色光的绿色子像素,并且第三子像素SP3可以被配置为辐射蓝色光的蓝色子像素。然而,不必然限于这种配置。此外,发光区域EA可以对应于入射光不被透射而被阻挡的不透明区域。
这些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由堤部限定的第一开口区域OA1、第二开口区域OA2和第三开口区域OA3。详细地,多个发光层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第二开口区域OA2和第三开口区域OA3处,以用于辐射特定波段内的光。可以根据从发光层中的每一个辐射的光的亮度或照度来确定第一开口区域至第三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每个尺寸。在第一开口区域至第三开口区域OA1、OA2和OA3具有相同的面积的情况下,从第三开口区域OA3辐射的蓝光的最大照度水平可能低于从第一开口区域OA1辐射的红光的最大照度水平。为了在混合三种基色光之后呈现纯白光,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例如,在这三个开口区域OA1、OA2和OA3之中,第三开口区域OA3可以具有最小的面积并且第一开口区域OA1可以具有最大的面积,但不限于此。可以调整这三个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每个尺寸,以便通过混合从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辐射的光来实现纯白光。
发光区域EA可以包括吸收特定波段内的光的波吸收器。第一子像素SP1具有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个相对侧处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第一波吸收器WA1用于吸收与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发光层对应的特定波段内的光。第二子像素SP2具有设置在第二开口区域OA2的两个相对侧处的第二波吸收器WA2,第二波吸收器WA2用于吸收与设置在第二开口区域OA2中的发光层对应的特定波段内的光。第三子像素SP3具有设置在第三开口区域OA3的两个相对侧处的第三波吸收器WA3,第三波吸收器WA3用于吸收与设置在第三开口区域OA3中的发光层对应的特定波段内的光。
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彼此并行地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以用于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一波段可以对应于620nm至780nm的范围。对应于第一波段的光可以是红光。
第二波吸收器WA2可以彼此并行地设置在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二开口区域OA2的两侧,以用于吸收第二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二波段可以对应于495nm至570nm的范围。对应于第二波段的光可以是绿光。
第三波吸收器WA3可以彼此并行地设置在第三子像素SP3的第三开口区域OA3的两侧,以用于吸收第三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三波段可以对应于450nm至495nm的范围。对应于第三波段的光可以是蓝光。
对于一个示例,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开口区域OA1、第二开口区域OA2和第三开口区域OA3至少部分地交叠的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未示出)。在此,第一波吸收器至第三波吸收器WA1、WA2和WA3被设置为与第一滤色器至第三滤色器中的每一个的两侧对应。
在一个示例中,波吸收器WA1、WA2和WA3中的每一个可以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延伸,并且一对波吸收器WA1、一对波吸收器WA2和一对波吸收器WA3可以在第二水平方向(Y轴)上分别以与相应的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沿第二水平方向(Y轴)的长度对应的距离彼此分开。由于波吸收器WA1、WA2和WA3中的每一个设置在相应的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上侧和下侧,因此可以控制显示装置100在第二水平方向(Y轴)上的侧视角。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提高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安全性或改善第二水平方向上的图像反射现象(或镜像现象)。
在另外的示例中,波吸收器WA1、WA2和WA3中的每一个可以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轴)延伸,并且一对波吸收器WA1、一对波吸收器WA2和一对波吸收器WA3可以在第一水平方向(X轴)上分别以与相应的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沿第一水平方向(X轴)的宽度对应的距离彼此分开。由于波吸收器WA1、WA2和WA3中的每一个设置在相应的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左侧和右侧,因此可以控制显示装置100在第一水平方向(X轴)上的侧视角。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提高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安全性或改善第一水平方向上的图像反射现象(或镜像现象)。
在一些情况下,开口区域OA1、OA2和OA3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多边形或圆形,并且具有不同的形状和面积。例如,开口区域OA1、OA2和OA3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六边形形状,但不限于此。波吸收器WA1、WA2和WA3中的每一个的第一水平方向(X轴)宽度可以分别与相应的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第一水平方向(X轴)宽度成比例。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第三开口区域OA3可以在包括第一水平线(X轴)和第二水平线(Y轴)的平面中沿着第一行排列,并且第三波吸收器WA3可以设置在多个第三开口区域OA3的上侧和下侧,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延伸。多个第一开口区域OA1和多个第二开口区域OA2可以沿着第二行交替排列。因此,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二波吸收器WA2中的每一个可以设置在相应的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的上下侧,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交替排列。
透明区域TA是所有入射光穿过的透明区域。因此,通过透明区域TA,用户可以看到位于显示装置100背面的对象或背景。另外,通过从发光区域EA辐射的光,用户可以同时观看视频图像。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的截面图。
参照图3,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基板110、缓冲层BU、栅极绝缘层GI、中间绝缘层ILD、薄膜晶体管T、平坦化层PAS1、发光元件E、堤部B、第一波吸收器WA1、第一封装层PAS2、第二封装层PCL、第三封装层PAS3、第一滤色器CF1、黑矩阵BM和上基板120。
作为基底基板的基板110可以是柔性基板。例如,基板110可以由透明聚酰亚胺材料制成。考虑到在高温环境下的沉积工艺,聚酰亚胺基板110可以包括具有优异的耐热性的聚酰亚胺材料。聚酰亚胺基板110可以通过如下来形成:在设置在载体玻璃基板之上的牺牲层的前表面之上涂覆特定厚度的聚酰亚胺树脂之后,使聚酰亚胺树脂硬化。在此,可以通过使用激光释放工艺的牺牲层的释放工艺将载体玻璃基板与聚酰亚胺基板110分离。牺牲层可以由非晶硅(a-Si)层或硅氮化物(SiNx)层制成。
在一个示例中,基板110可以是玻璃基板。例如,基板110可以包括硅氧化物(SiO2)材料或氧化铝(Al2O3)材料作为主要成分。
缓冲层BU可以设置在基板110之上。在一个示例中,缓冲层BU可以包括依次堆叠的多个无机层。例如,缓冲层BU可以由包括硅氧化物(SiOx)材料、硅氮化物(SiNx)材料和氮氧化硅(SiON)材料的一个或更多个无机层的多个层形成。缓冲层BU可以形成在基板110的整个上表面之上,以防止水分和/或外来物质侵入到发光元件中。因此,通过包括多个无机层,缓冲层BU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水蒸气透过率(WVTR)。
薄膜晶体管T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AA中且在基板110之上。薄膜晶体管T可以包括半导体层AL、栅电极GE、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
半导体层AL可以设置在显示区域AA中且在基板110之上。半导体层AL可以被设置为与栅电极GE、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至少部分地交叠。半导体层AL可以与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直接接触,并且与栅电极GE至少部分地交叠,其中半导体层AL和栅电极GE之间具有栅极绝缘层GI。
栅极绝缘层GI可以设置在半导体层AL之上。例如,栅极绝缘层GI可以设置在半导体层AL和缓冲层BU之上,以将半导体层AL与栅电极GE电隔离。例如,栅极绝缘层GI可以包括用于连接至漏电极DE的第一接触孔和用于连接至源电极SE的第二接触孔。
栅电极GE可以形成在栅极绝缘层GI之上。栅电极GE可以与半导体层AL至少部分地交叠,其中栅电极GE与半导体层AL之间具有栅极绝缘层GI。
中间绝缘层ILD可以设置在栅电极GE之上。例如,中间绝缘层ILD可以包括漏电极DE穿过的第一接触孔和源电极SE穿过的第二接触孔。在此,中间绝缘层ILD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可以分别链接至栅极绝缘层GI的第一接触孔和第二接触孔。
漏电极DE和源电极SE可以设置在中间绝缘层ILD之上且彼此分开。漏电极DE可以通过在栅极绝缘层GI和中间绝缘层ILD处形成的第一接触孔接触半导体层AL的一端,并且源电极SE可以通过在栅极绝缘层GI和中间绝缘层ILD处形成的第二接触孔接触半导体层AL的另一端。源电极SE可以通过在平坦化层PAS1处形成的第三接触孔直接接触发光元件E的阳极电极AE。
平坦化层PAS1可以设置在薄膜晶体管T之上,以使薄膜晶体管之上的上表面处于平面状态。例如,平坦化层PAS1可以包括阳极电极AE穿过的第三接触孔。
发光元件E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PAS1之上,并且电连接至薄膜晶体管T。发光元件E可以包括阳极电极AE、第一发光层EL1和阴极电极CE。第一发光层EL1可以包括有机发光层或无机发光层,或者可以形成为微发光二极管。
阳极电极AE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PAS1之上。例如,阳极电极AE可以被设置为与发光元件E的由堤部B限定的第一开口区域OA1至少部分地交叠。阳极电极AE可以通过在平坦化层PAS1处形成的第三接触孔与薄膜晶体管T的源电极SE接触。在一个示例中,阳极电极AE可以由反射材料制成。
第一发光层EL1可以设置在阳极电极AE之上,以用于辐射特定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一发光层EL1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处,并且被配置成辐射第一波段内的光,其中第一波段可以对应于红光。例如,第一波段可以对应于620nm至780nm的范围,但不限于此。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发光层EL1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未示出)。例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依次堆叠在阳极电极AE与阴极电极CE之间。在此,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可以不按每个像素划分,而是共同地设置在全部像素之上。在沉积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之后,发光层EML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中。在形成发光层EML之后,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共同地设置在全部像素之上,而不按每个像素划分。第一发光层EL1的发光层EML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处并辐射第一波段内的光。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在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与第一开口区域OA1不交叠的区域处设置在阴极电极CE与堤部B之间。
在一个示例中,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覆盖第一波吸收器WA1。详细地,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在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与第一开口区域OA1不交叠的区域处设置在第一波吸收器WA1与阴极电极CE之间或者在堤部B与阴极电极CE之间。
阴极电极CE可以设置在第一发光层EL1和堤部B之上。在一个示例中,阴极电极CE没有按每个像素区域划分,而是可以被制作为共同地沉积在全部像素之上的一个片状电极(sheet electrode)。例如,当在阳极电极AE与阴极电极CE之间施加电压差时,空穴和电子可以分别通过空穴传输层HTL和电子传输层ETL移动至第一发光层EL1。然后,空穴和电子在第一发光层EL1处结合以辐射光。阴极电极CE可以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并且在发光元件E中起到阴极的作用。
堤部B可以设置在平坦化层PAS1之上、覆盖阳极电极AE的周边,以限定各个子像素SP1、SP2和SP3的开口区域OA1、OA2和OA3。例如,堤部B可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阳极电极AE之间,并且通过第一开口区域OA1暴露阳极电极AE的主要中间部分。通过使相邻的阳极电极电绝缘,堤部B可以限定各个子像素SP1、SP2和SP3的开口区域OA1、OA2和OA3中的每个开口区域。
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处,并且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在一个示例中,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处的第一发光层EL1可以辐射第一波段内的光,并且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详细地,朝竖直方向(Z轴)传播的第一波段内的光可以穿过第一滤色器CF1并且前往显示装置100的前侧。朝第二水平方向(Y轴)与竖直方向(Z轴)之间的斜方向传播的第一波段内的一些量的光可以被第一波吸收器WA1吸收。换句话说,在第一波吸收器WA1在XY平面中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上侧和下侧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防止第一波段内的光前往显示装置100的上侧和下侧,从而可以控制显示装置100的视角。
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侧竖直表面可以被堤部B覆盖或围绕。详细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堤部B:在阳极电极AE和平坦化层PAS1之上沉积有机材料或树脂材料,并去除与第一波吸收器WA1和针对第一发光层EL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对应的区域处的部分。可以通过使用光致抗蚀剂工艺(photo resist process)和湿法蚀刻工艺去除堤部B的有机材料(或树脂),对针对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区域进行图案化。在此,针对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区域可以与通过光致抗蚀剂工艺和湿法蚀刻工艺在堤部B处形成的去除的凹槽部分对应。可以通过在堤部B处形成的凹槽部分内沉积具有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的性质的有机材料并且对该有机材料进行硬化来形成第一波吸收器WA1。因此,第一波吸收器WA1的所有侧表面可以被堤部B围绕。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设置在阳极电极AE与阴极电极CE之间或者在平坦化层PAS1与阴极电极CE之间。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下表面可以接触阳极电极AE或平坦化层PAS1,并且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上表面可以接触阴极电极CE。
然而,用于制造第一波吸收器WA1的方法不限于上述工艺。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通过其他制造工艺被形成为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
第一封装层PAS2可以覆盖发光元件E。详细地,第一封装层PAS2可以被设置为覆盖阴极电极CE的整个上表面。例如,第一封装层PAS2可以包括由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和氮氧化硅(SiON)制成的任意一个无机层。
第二封装层PCL可以覆盖第一封装层PAS2。例如,第二封装层PCL可以包括由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酰胺树脂和聚酰亚胺树脂制成的至少一个有机层。可以使用低温工艺在第一封装层PAS2之上形成第二封装层PCL,以保护第一封装层PAS2和发光元件E。
第三封装层PAS3可以覆盖第二封装层PCL。例如,第三封装层PAS3可以包括由硅氧化物(SiOx)、硅氮化物(SiNx)和氮氧化硅(SiON)制成的任意一个无机层。通过防止包括水分的外来物质,第一封装层至第三封装层PAS2、PCL和PAS3可以防止发光元件E劣化。
第一滤色器CF1可以设置在上基板120的面向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之上,并且可以与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对应。例如,第一滤色器CF1可以被在上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之上被图案化的黑矩阵BM围绕。与发光元件E的第一发光层EL1对应,第一滤色器CF1可以透射第一波段内的光。由于第一滤色器CF1被设置为与第一开口区域OA1至少部分地交叠,因此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并行地设置在第一滤色器CF1的两侧。例如,第一滤色器CF1可以对应于红色滤色器。因此,第一子像素SP1可以使从第一发光层EL1辐射的红光通过第一滤色器CF1传递到显示装置100的正面方向。
黑矩阵BM可以形成在上基板120的面向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之上。详细地,由于黑矩阵BM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滤色器之间,因此黑矩阵BM可以使多个滤色器中的每一个分开。黑矩阵BM可以围绕发光元件E的第一开口区域OA1,并且阻挡入射到薄膜晶体管T中的光。
图4是图3中A2的放大图,用于示出第一子像素中的视角的控制。图5是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第二子像素中的视角的控制的图。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的第三子像素中的视角的控制的图。将主要聚焦于第一子像素SP1的结构说明第一发光层EL1、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一波吸收器WA1。将以最小冗余简要说明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的结构。
参照图4,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并且吸收从第一发光层EL1辐射的第一波段内的光(或“第一波段光”)。例如,第一波段光C1可以对应于红光。
参照图5,第二波吸收器WA2可以设置在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二开口区域OA2的两侧,并且吸收从第二发光层EL2辐射的第二波段内的光(或“第二波段光”)。例如,第二波段光C2可以对应于绿光。
参照图6,第三波吸收器WA3可以设置在第三子像素SP3的第三开口区域OA3的两侧,并且吸收从第三发光层EL3辐射的第三波段内的光(或“第三波段光”)。例如,第三波段光C3可以对应于蓝光。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波吸收器WA1的沿着Z轴的竖直长度(高度)d2可以是第一开口区域OA1的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轴)的最大水平长度d1的3倍至4倍。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沿着第二水平方向(Y轴)的水平长度d1与第一波吸收器WA1的沿着竖直方向(Z轴)的竖直长度(高度)d2的比率为1:3.5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在第二水平方向(Y轴)与竖直方向(Z轴)之间传播的第一波段光C1,使得视角可以被有效地控制或调整为具有窄的视角,而在显示装置100上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
在一个示例中,沿着Y轴的第二水平线与从第一发光层EL1的一端至设置在第一发光层EL1的相对端处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上端的线之间的角度θ可以是70°至80°中的一个角度。在从第一发光层EL1的一端至设置在第一发光层EL1的相对端处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上端的线与沿着Y轴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角度θ为74°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朝第二水平方向(Y轴)与竖直方向(Z轴)之间的方向传播的第一波段光C1,使得视角可以被有效地控制或调整为具有窄的视角,而在显示装置100上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厚度w1可以是1μm(微米)或更小。由于具有数十纳米的厚度,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在控制显示装置100的视角的情况下提高显示装置100的开口率或透明度(或透射率)。在常规的光控制膜具有微米厚度的光阻挡图案的情况下,由于光阻挡图案具有光吸收材料(即,黑色树脂),因此可能降低显示装置100的开口率和/或透明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具有1μm(微米)或更小的厚度的第一波吸收器WA1,以与常规的光控制膜相比提高显示装置100的开口率和透明度。
例如,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包括用于吸收第一波段光C1并透射第二波段和第三波段内的光的材料。在第一波段内的光为红光、第二波段内的光为绿光并且第三波段内的第三光为蓝光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红光并且透射绿光和蓝光。在具有厚度为1μm或更小的黑色树脂的光吸收器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的情况下,该光吸收器可以吸收所有波段内的光,但是针对第一波段内的光的光吸收率可能低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的针对第一波段内的光的光吸收率。由于第一波吸收器WA1包括用于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的材料,因此可以增大或提高第一波段内的光的吸收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第二波吸收器WA2和第三波吸收器WA3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吸收第一波段光C1、第二波段光C2和第三波段光C3的材料。因此,与具有常规的光控制膜的显示装置相比,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开口率和透明度,并且可以更多地改善针对相应的波段光C1、C2和C3的吸收率,使得可以有效地控制视角。
在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中,通过在形成堤部B时限定用于将第一波吸收器WA1与第一开口区域OA1分开设置的区域,可以与开口区域OA1的形状无关地限定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形状。例如,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容纳在形成在堤部B处的凹槽中、与第一开口区域OA1间隔开,使得如图2所示的那样,当第一开口区域OA1具有六边形形状时,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作为直线延伸。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和/或调整视角。
图7是图1中A1的放大平面图,其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在下文中,将省略或简要描述与图2所示的元件或配置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配置。
参照图7,基板110可以包括具有用于辐射光的多个像素的发光区域EA和用于使光穿过的透明区域TA。
在一个示例中,发光区域EA可以包括彼此邻近地连续设置的至少三个子像素SP1、SP2和SP3。具体地,第一子像素SP1可以对应于辐射红光的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SP2可以对应于辐射绿光的绿色子像素,并且第三子像素SP3可以对应于辐射蓝光的蓝色子像素。
第一子像素SP1、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可以分别包括由堤部B限定的第一开口区域OA1、第二开口区域OA2和第三开口区域OA3。详细地,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第二开口区域OA2和第三开口区域OA3处的第一发光层EL1、第二发光层EL2和第三发光层EL3可以辐射特定波段内的光。根据从发光层EL1、EL2和EL3中的每一个辐射的光的照度,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每个尺寸可以彼此不同。当三个开口区域OA1、OA2和OA3具有相同的面积时,从第三开口区域OA3辐射的蓝光的最大照度水平可能低于从第一开口区域OA1辐射的红光的最大照度水平。为了实现纯白光,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彼此不同的尺寸的开口区域。例如,在三个开口区域OA1、OA2和OA3之中,第三开口区域OA3可以具有最大的面积并且第一开口区域OA1可以具有最小的面积,但不限于此。可以调整第一开口区域至第三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尺寸,以在混合从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辐射的三种基色光之后实现纯白光。
发光区域EA可以包括设置在开口区域的两侧的、用于吸收特定波段内的光的波吸收器。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包括并行地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至第三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两侧的、用于吸收特定波段内的光的第一波吸收器至第三波吸收器WA1、WA2和WA3。
第一波吸收器WA1位于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可以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一波段可以对应于620nm至780nm。也就是说,第一波段可以对应于红光。
第二波吸收器WA2位于第二子像素SP2的第二开口区域OA2的两侧,可以吸收第二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二波段可以对应于495nm至570nm。也就是说,第二波段可以对应于绿光。
第三波吸收器WA3位于第三子像素SP3的第三开口区域OA3的两侧,可以吸收第三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三波段可以对应于450nm至495nm。也就是说,第三波段可以对应于蓝光。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波吸收器至第三波吸收器WA1、WA2和WA3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在第一开口区域至第三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两侧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延伸。由于第一波吸收器至第三波吸收器WA1、WA2和WA3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至第三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上侧和下侧,因此可以控制显示装置100的针对Y轴方向的侧视角。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增强的光学性质,其中可以改善针对Y轴方向的隐私安全性并且可以防止Y轴方向上的图像反射问题。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开口区域至第三开口区域OA1、OA2和OA3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多边形形状或圆形形状,并且各个开口区域可以分别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详细地,第一开口区域至第三开口区域OA1、OA2和OA3中的每一个可以具有矩形形状,但不限于此。第一波吸收器至第三波吸收器WA1、WA2和WA3的沿着X轴的每个第一水平宽度可以分别与第一开口区域至第三开口区域OA1、OA2和OA3的沿着X轴的第一水平宽度成比例。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第三开口区域OA3可以在由第一水平方向(X轴)和第二水平方向(Y轴)组成的平面中在第一行中排列。第三波吸收器WA3可以设置在多个第三开口区域OA3的上侧和下侧、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延伸。在其间,多个第一开口区域OA1和多个第二开口区域OA2可以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在第二行中交替排列。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二波吸收器WA2中的每一个可以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的上侧和下侧、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延伸。
透明区域TA可以对应于光从一侧穿过到相对侧的区域。因此,用户可以通过透明区域TA看到或识别位于显示装置100后面的对象和/或背景视图。另外,由于从发光区域EA辐射的光,用户可以同时看到视频图像。
图8是沿着图7所示的线II-II’的截面图。在下文中,将省略或简要描述与图3所示的元件或配置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配置。
参照图8,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基板110、缓冲层BU、栅极绝缘层GI、中间绝缘层ILD、薄膜晶体管T、平坦化层PAS1、发光元件E、堤部B、第一波吸收器WA1、第一封装层PAS2、第二封装层PCL、第三封装层PAS3、第一滤色器CF1、黑矩阵BM和上基板120。
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用以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覆盖堤部B的暴露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侧壁表面。
例如,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第一发光层EL1可以辐射或发射第一波段内的光,并且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详细地,朝竖直方向(Z轴)传播的第一波段内的光可以穿过第一滤色器CF1并且出去到显示装置100的正面方向。在其间,朝第二水平方向(Y轴)与竖直方向(Z轴)之间的方向传播的第一波段内的光中的许多部分可以被第一波吸收器WA1吸收。换句话说,在第一波吸收器WA1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上侧和下侧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防止第一波段内的光传播到显示装置100的上侧和下侧,使得可以控制显示装置100的侧视角。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发光层EL1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未示出)。例如,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依次堆叠在阳极电极AE与阴极电极CE之间。在此,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可以不按每个像素划分,而是共同地设置在全部像素之上。在沉积空穴注入层(HIL)和空穴传输层(HTL)之后,可以在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中设置发光层(EML)。在形成发光层(EML)之后,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共同地设置在全部像素之上,而不按每个像素划分。第一发光层EL1的发光层(EML)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处并且辐射第一波段内的光。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设置在阴极电极CE与堤部B之间或者在第一波吸收器WA1与阴极电极CE之间、在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M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与第一开口区域OA1不交叠的区域处。
在一个示例中,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覆盖第一波吸收器WA1。详细地,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可以被设置为在它们与第一开口区域OA1不交叠的区域处覆盖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一个侧壁表面,并且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另一个侧壁表面可以接触堤部B的侧壁表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设置在阴极电极CE与堤部B之间。例如,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一个侧壁表面可以与阴极电极CE接触,并且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另一个侧壁表面可以与堤部B接触。详细地,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形成堤部B:在阳极电极AE和平坦化层PAS1之上沉积有机材料(或树脂),并且去除有机材料的与设置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一发光层EL1的区域对应的一些部分。可以通过使用光致抗蚀剂工艺和湿法蚀刻工艺去除堤部B的有机材料(或树脂)来形成第一开口区域OA1。可以通过第一开口区域OA1暴露堤部B的侧壁表面和阳极电极AE的主要中间部分。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个侧壁表面处,并且第一发光层EL1可以覆盖阳极电极AE的在第一开口区域OA1中的上表面。可以通过在堤部B的侧壁表面上沉积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的材料来形成第一波吸收器WA1。阴极电极CE可以被设置为覆盖堤部B的上表面、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侧壁表面和第一发光层EL1的上表面。因此,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一个侧壁表面可以面向阴极电极CE和第一发光层EL1,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另一个侧壁表面可以与堤部B的侧壁表面接触,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下表面可以与阳极电极AE接触,并且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上表面可以被阴极电极CE覆盖。
用于制造第一波吸收器WA1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并行地形成第一波吸收器WA1。
图9是图8中A3的放大图,示出第一子像素中的视角的控制。在下文中,不重复用于控制第二子像素SP2和第三子像素SP3的视角的描述。
参照图9,第一波吸收器WA1设置在第一子像素SP1的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可以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或第一波段光C1)。例如,第一波段光C1可以对应于红光。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波吸收器WA1的沿着Z轴的竖直长度(高度)d4可以是第一开口区域OA1的沿着Y轴的水平长度d3的3倍至4倍。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沿着Y轴的水平长度d3与第一波吸收器WA1的沿着Z轴的竖直长度(高度)d4的比率是1:3.5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在第二水平方向(Y轴)与竖直方向(Z轴)之间传播的第一波段光C1,使得视角可以被有效地控制或调整为具有窄的视角,而在显示装置100上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
在一个示例中,沿着Y轴的第二水平线与从第一发光层EL1的一端至设置在第一发光层EL1的相对端处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上端的线之间的角度θ可以是70°至80°中的一个角度。在从第一发光层EL1的一端至设置在第一发光层EL1的相对端处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的上端的线与沿着Y轴的第二水平线之间的角度θ为74°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朝第二水平方向(Y轴)与竖直方向(Z轴)之间的方向传播的第一波段光C1,使得视角可以被有效地控制或调整为具有窄的视角,而在显示装置100上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厚度w2可以是1μm(微米)或更小。由于具有数十纳米的厚度,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在控制显示装置100的视角的情况下提高显示装置100的开口率或透明度(或透射率)。在常规的光控制膜具有微米厚度的光阻挡图案的情况下,由于光阻挡图案具有光吸收材料(即,黑色树脂),因此可能降低显示装置100的开口率和/或透明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具有1μm(微米)或更小的厚度的第一波吸收器WA1,以与常规的光控制膜相比,提高显示装置100的开口率和透明度。
例如,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包括用于吸收第一波段光C1并透射第二波段内和第三波段内的光的材料。在第一波段内的光为红光、第二波段内的光为绿光并且第三波段内的第三光为蓝光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红光并透射绿光和蓝光。在具有厚度为1μm或更小的黑色树脂的光吸收器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的情况下,该光吸收器可以吸收所有波段内的光,但是针对第一波段内的光的光吸收率可能低于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的针对第一波段内的光的光吸收率。由于第一波吸收器WA1包括用于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的材料,因此可以提高或增强第一波段内的光的吸收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第二波吸收器WA2和第三波吸收器WA3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吸收第一波段光C1、第二波段光C2和第三波段光C3的材料。因此,与具有常规的光控制膜的显示装置相比,可以提高显示装置100的开口率和透明度,并且可以更多地改善针对相应的波段光C1、C2和C3的吸收率,使得可以有效地控制视角。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内侧处包括第一波吸收器WA1,从而可以不需要配置用于分开设置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侧壁的形状来限定第一波吸收器WA1的形状。例如,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形成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侧或者堤部B的通过第一开口区域OA1而暴露的侧壁表面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一开口区域OA1形成为上表面具有矩形形状的立方体形状,因此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具有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延伸的直线。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100可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的情况下控制视角。
图10是沿着图7中的线II-II’的截面图,其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以及偏振膜POL。可以不重复说明与图8所示的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配置或元件相同或相似的配置或元件。
第一封装层至第三封装层PAS2、PCL和PAS3可以依次堆叠在发光元件E之上,以防止外来物质和水分侵入到发光元件E中,以便防止发光元件E劣化。
可以在第二封装层PCL之上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个侧部处对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进行图案化。详细地,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周边处、与第一波吸收器WA1对应。例如,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中的每一个分别设置在上部和下部处,围绕第一开口区域OA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可以吸收朝显示装置100的上下方向辐射的第一波段内的光中的、未被第一波吸收器WA1吸收的一些光。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可以补偿或补充第一波吸收器WA1的视角控制功能。在一个示例中,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第一波吸收器WA1,该第一波吸收器WA1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相比具有沿着竖直方向(Z轴)的相对较低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进一步具有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因此可以补充或补偿视角控制功能。在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厚度可以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厚度薄。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可以包括用于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的有机材料。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可以与第一波吸收器WA1包括相同的材料。在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与第一波吸收器WA1包括不同材料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和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分别包括用于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的有机材料。
偏振膜POL可以设置在第三封装层PAS3之上。偏振膜POL可以防止从外部入射的外部光或环境光的反射,并且可以改善显示装置100的对比度。
图11是沿着图7中的线II-II’的截面图,其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和触摸层TOE。可以不重复说明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配置或元件相同或相似的配置或元件。
第一封装层至第三封装层PAS2、PCL和PAS3可以依次堆叠在发光元件E之上,以防止外来物质和水分侵入到发光元件E中,以便防止发光元件E劣化。
可以在第二封装层PCL之上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个侧部处对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进行图案化。详细地,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周边处、与第一波吸收器WA1对应。例如,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中的每一个分别设置在上部和下部处,围绕第一开口区域OA1。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可以吸收朝显示装置100的上下方向辐射的第一波段内的光中的、未被第一波吸收器WA1吸收的一些光。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可以补偿或补充第一波吸收器WA1的视角控制功能。
触摸层TOE可以设置在第三封装层PAS3之上,并且检测来自显示装置100外部的触摸输入的位置和压力。例如,触摸层TOE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触摸电极。触摸层TOE可以被配置为自电容型或互电容型。
可以在触摸层TOE之上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两个侧部处对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进行图案化。详细地,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可以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的周边处、与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对应。例如,第一波吸收器WA1、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和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中的每一个分别设置在上部和下部处,围绕第一开口区域OA1。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可以吸收朝显示装置100的上下方向辐射的第一波段内的光中的、未被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吸收的一些光。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可以补偿或补充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的视角控制功能。在一个示例中,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可以具有第一波吸收器WA1,该第一波吸收器WA1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波吸收器WA1相比具有沿着竖直方向(Z轴)的相对较低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进一步具有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和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因此可以补充或补偿视角控制功能。在此,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厚度可以比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厚度薄。
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可以包括用于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的有机材料。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可以与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包括相同的材料。在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与第一波吸收器WA1或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包括不同材料的情况下,第一波吸收器图案WAP1、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和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分别包括用于吸收第一波段内的光的有机材料。
偏振膜POL可以设置在触摸层TOE和第二波吸收器图案WAP2之上。偏振膜POL可以防止从外部入射的外部光或环境光的反射,并且可以改善显示装置100的对比度。
图12是图1中A1的放大图,其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图13是沿着图12所示的线III-III’的截面图。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不具有用于使光穿过显示面板的透明区域。可以不重复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的配置或元件相同或相似的配置或元件。
参照图1、图12和图13,基板110可以包括显示区域AA和非显示区域NA。显示区域AA可以包括具有用于辐射光的多个像素的发光区域EA。
发光区域EA可以包括多个子像素,其中子像素中的每一个可以被限定为用于辐射光的单位区域。例如,发光区域EA可以包括彼此相邻的至少三个子像素SP1、SP2和SP3。第一子像素SP1可以被配置为辐射红色光的红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SP2可以被配置为辐射绿色光的绿色子像素,并且第三子像素SP3可以被配置为辐射蓝色光的蓝色子像素。然而,不必然限于这种配置。此外,发光区域EA可以对应于入射光不被透射而被阻挡的不透明区域。
在一个示例中,多个第三开口区域OA3可以在由第一水平线(X轴)和第二水平线(Y轴)组成的平面中沿着第一行排列。第三波吸收器WA3可以设置在多个第三开口区域OA3的上侧和下侧并且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延伸。多个第一开口区域OA1和多个第二开口区域OA2可以沿着第二行交替排列。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二波吸收器WA2中的每一个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区域OA1和第二开口区域OA2的上侧和下侧处,并且第一波吸收器WA1和第二波吸收器WA2沿着第一水平方向(X轴)交替设置。第一子像素至第三子像素SP1、SP2和SP3可以按与第一行和第二行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沿着第三行或后续行交替排列。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的吸收率的曲线图。
参照图14,参考0.80的吸收率,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在570nm至670nm的波段内的光,并且透射其他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一波吸收器WA1可以吸收红光但透射绿光和蓝光。
第二波吸收器WA2可以吸收在540nm至580nm的波段内的光,并且透射其他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二波吸收器WA2可以吸收绿光但透射红光和蓝光。
第三波吸收器WA3可以吸收在380nm至470nm的波段内的光,并且透射其他波段内的光。例如,第三波吸收器WA3可以吸收蓝光但透射红光和绿光。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波吸收器至第三波吸收器WA1、WA2和WA3中的每一个可以包括吸收相应波段内的每种光但透射其他波段内的光的材料。在开口区域的两侧处的包括黑色树脂并且厚度为1μm或更小的光吸收元件的情况下,光吸收元件可以吸收所有波段内的光,但是与根据本公开的波吸收器WA1、WA2和WA3相比,光吸收元件可能具有较低的针对特定波段内的光的光吸收率。由于第一波吸收器至第三波吸收器WA1、WA2和WA3分别包括用于吸收第一波段至第三波段内的相应光的材料,因此与黑色树脂光吸收元件相比,可以更多地增大或提高针对第一波段至第三波段内的光的吸收率。
因此,由于包括用于吸收特定波段内的光的波吸收器,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的情况下控制视角,使得整个显示装置的厚度不会变厚,并且可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开口率和透明度。另外,通过调整开口区域的尺寸(例如宽度)、波吸收器的高度和波吸收器的厚度,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在没有任何附加的光控制膜的情况下控制视角。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还可以配置如下。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阳极电极,其电连接至设置在显示装置的基板之上的薄膜晶体管;堤部,其限定暴露阳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开口区域;发光层,其设置在阳极电极之上并且辐射特定波段内的光;以及波吸收器,其设置在开口区域的两侧并且吸收特定波段内的光。
在一些示例中,波吸收器的侧壁表面被堤部围绕。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堤部和发光层的阴极电极,其中,波吸收器设置在阳极电极与阴极电极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波吸收器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成沿着与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第二水平方向与开口区域分开。
在一些示例中,波吸收器覆盖堤部的围绕开口区域的侧壁表面。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堤部、波吸收器和发光层的阴极电极,其中,波吸收器设置在阴极电极与堤部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波吸收器接触设置在开口区域处的发光层的两侧,并且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波吸收器的沿着与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正交的竖直方向的长度是开口区域的沿着第二水平方向的最大长度的3倍至4倍。
在一些示例中,沿着第二水平方向的第一线与将发光层的一端和与发光层的上述一端相对的波吸收器的上端连接的第二线之间的角度在70°至80°的范围内。
在一些示例中,波吸收器的厚度为1μm或更小。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发光层的阴极电极;覆盖阴极电极的封装层;以及设置在封装层之上并且与开口区域交叠的滤色器。
在一些示例中,波吸收器设置在滤色器的两侧。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堤部、波吸收器和发光层的阴极电极;在阴极电极之上的第一封装层;在第一封装层之上的第二封装层;以及第一波吸收器图案,该第一波吸收器图案在第二封装层之上且围绕开口区域,并且该第一波吸收器图案与波吸收器包括相同的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覆盖第一波吸收器图案和第二封装层的第三封装层;设置在第三封装层之上的触摸层;以及第二波吸收器图案,该第二波吸收器图案在触摸层之上且围绕开口区域,并且该第二波吸收器图案与波吸收器包括相同的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基板包括:透射入射光的透明区域,以及具有用于辐射光的多个像素的发光区域。另外,发光区域包括由堤部限定的多个开口区域。
根据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其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设置在基板之上的堤部,该堤部用于限定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的开口区域;发光层,其设置在多个像素的开口区域中的每个开口区域处,用于辐射第一波段、第二波段和第三波段中的相应波段的光;以及设置在相应的像素的开口区域的两侧的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分别吸收从相应的开口区域辐射的第一波段的光、第二波段的光和第三波段的光。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中的每一个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成沿着与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第二水平方向与开口区域间隔开。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中的每一个接触设置在相应开口区域处的发光层的两侧并且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分别吸收与第一波段、第二波段和第三波段对应的光,并且透射与其他波段对应的光。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与相应像素的开口区域交叠的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其中,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分别设置在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的两侧处。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公开中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修改和变化,只要它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根据以上详细描述可以对实施方式进行这些和其他改变。通常,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不应被解释为将权利要求书限制为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应被解释为包括所有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这些权利要求书有权享有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因此,权利要求书不受本公开限制。

Claims (22)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阳极电极,所述阳极电极电连接至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的基板之上的薄膜晶体管;
堤部,所述堤部限定暴露所述阳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开口区域;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阳极电极之上并且辐射特定波段内的光;以及
波吸收器,所述波吸收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域的两侧并且吸收所述特定波段内的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波吸收器的侧壁表面被所述堤部围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覆盖所述堤部和所述发光层的阴极电极,
其中,所述波吸收器设置在所述阳极电极与所述阴极电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波吸收器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成沿着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开口区域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波吸收器覆盖所述堤部的围绕所述开口区域的侧壁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覆盖所述堤部、所述波吸收器和所述发光层的阴极电极,
其中,所述波吸收器设置在所述阴极电极与所述堤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波吸收器接触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域处的所述发光层的两侧,并且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波吸收器沿着与第一水平方向和第二水平方向正交的竖直方向的长度是所述开口区域沿着所述第二水平方向的最大长度的3倍至4倍,其中所述波吸收器沿着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正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沿着第二水平方向的第一线与将所述发光层的一端和与所述发光层的所述一端相对的波吸收器的上端连接的第二线之间的角度在70°至80°的范围内,其中所述波吸收器沿着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正交。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波吸收器的厚度为1μm或更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覆盖所述发光层的阴极电极;
覆盖所述阴极电极的封装层;以及
设置在所述封装层之上并且与所述开口区域交叠的滤色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波吸收器设置在所述滤色器的两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
覆盖所述堤部、所述波吸收器和所述发光层的阴极电极;
在所述阴极电极之上的第一封装层;
在所述第一封装层之上的第二封装层;以及
第一波吸收器图案,所述第一波吸收器图案在所述第二封装层之上且围绕所述开口区域,并且所述第一波吸收器图案与所述波吸收器包括相同的材料。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覆盖所述第一波吸收器图案和所述第二封装层的第三封装层;
设置在所述第三封装层之上的触摸层;以及
第二波吸收器图案,所述第二波吸收器图案在所述触摸层之上且围绕所述开口区域,并且所述第二波吸收器图案与所述波吸收器包括相同的材料。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基板包括:透射入射光的透明区域,以及具有用于辐射光的多个像素的发光区域,并且
其中,所述发光区域包括由所述堤部限定的所述多个开口区域。
1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显示区域;
设置在所述基板之上的堤部,所述堤部用于限定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像素的开口区域;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像素的开口区域中的每个开口区域处,用于辐射第一波段、第二波段和第三波段中的相应波段的光;以及
设置在相应像素的开口区域的两侧的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所述第一波吸收器、所述第二波吸收器和所述第三波吸收器分别吸收从相应开口区域辐射的所述第一波段的光、所述第二波段的光和所述第三波段的光。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波吸收器、所述第二波吸收器和所述第三波吸收器中的每一个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并且被设置成沿着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正交的第二水平方向与所述开口区域间隔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波吸收器、所述第二波吸收器和所述第三波吸收器中的每一个接触设置在相应开口区域处的发光层的两侧并且沿着第一水平方向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波吸收器、所述第二波吸收器和所述第三波吸收器分别吸收与所述第一波段、所述第二波段和所述第三波段对应的光,并且透射与其他波段对应的光。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
与相应像素的所述开口区域交叠的第一滤色器、第二滤色器和第三滤色器,
其中,所述第一波吸收器、所述第二波吸收器和所述第三波吸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滤色器、所述第二滤色器和所述第三滤色器的两侧处。
2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阳极电极;
堤部,所述堤部限定暴露所述阳极电极的一部分的开口区域;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阳极电极之上并且辐射预定波段内的光;以及
波吸收器,所述波吸收器设置在所述开口区域的两侧并且吸收所述预定波段内的光。
2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包括具有多个子像素的显示区域,所述多个子像素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和第三子像素;
设置在所述基板之上的堤部,所述堤部用于限定所述多个子像素中的每个子像素的开口区域;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置在所述多个子像素的开口区域中的每个开口区域处,并且所述发光层与分别用于辐射第一波段的光、第二波段的光和第三波段的光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对应;以及
第一波吸收器、第二波吸收器和第三波吸收器,所述第一波吸收器、所述第二波吸收器和所述第三波吸收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开口区域的两侧,并且分别吸收分别从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和所述第三子像素的开口区域辐射的所述第一波段的光、所述第二波段的光和所述第三波段的光。
CN202010365380.4A 2019-05-31 2020-04-30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0181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90064846A KR20200137846A (ko) 2019-05-31 2019-05-31 표시 장치
KR10-2019-0064846 2019-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8150A true CN112018150A (zh) 2020-12-01
CN112018150B CN112018150B (zh) 2024-04-12

Family

ID=73506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65380.4A Active CN112018150B (zh) 2019-05-31 2020-04-30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82579B2 (zh)
KR (1) KR20200137846A (zh)
CN (1) CN11201815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110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母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28296A (ko) * 2019-09-03 2021-03-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5558A (zh) * 2013-08-30 2015-03-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双堤部结构的高开口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20150188095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05742320A (zh) * 2014-12-29 2016-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量子点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KR20170051074A (ko) * 2015-11-02 2017-05-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90027547A1 (en) * 2017-07-19 2019-01-2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64228B2 (en) * 2002-12-27 2007-01-16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the same
KR102159150B1 (ko) * 2014-01-07 2020-09-2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32663B1 (ko) * 2017-11-30 2022-08-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5558A (zh) * 2013-08-30 2015-03-18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双堤部结构的高开口率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20150188095A1 (en) * 2013-12-30 2015-07-02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05742320A (zh) * 2014-12-29 2016-07-06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具有量子点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KR20170051074A (ko) * 2015-11-02 2017-05-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US20190027547A1 (en) * 2017-07-19 2019-01-24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2110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母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82579B2 (en) 2022-10-25
US20200381498A1 (en) 2020-12-03
CN112018150B (zh) 2024-04-12
KR20200137846A (ko) 2020-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83388B2 (en) Display device
TWI596763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US20170245330A1 (en) Organic el device having a convex portio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el device having a convex por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n organic el device having a convex portion
US11362150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lens corresponding to pixel,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JP6331276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20120038267A1 (en) Organic el device, method of producing organic e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552274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pixel electrode and color filter,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281761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O2017067039A1 (zh) 一种硅基oled图像收发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12018150B (zh) 显示装置
US2022032879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778203B (zh) 具有光反射層而用於防止網格效應的顯示器
KR20160084005A (ko)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1326671B (zh) 显示装置
KR20220027350A (ko) 표시 장치
KR20220001800A (ko) 표시 장치
US20220199731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199702A1 (en) Display Device
US11342538B2 (en)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flection transmission por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1539034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lenses disposed correspondingly to respective pixel electrodes
CN11463971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150113670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KR20220042888A (ko) 표시 장치
CN113380859A (zh) 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