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9105A - 喷出头 - Google Patents

喷出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9105A
CN112009105A CN202010461515.7A CN202010461515A CN112009105A CN 112009105 A CN112009105 A CN 112009105A CN 202010461515 A CN202010461515 A CN 202010461515A CN 112009105 A CN112009105 A CN 1120091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zzle
ejection
ejection head
center portion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151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9105B (zh
Inventor
浅见昌広
宫岸晓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09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9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3Structure of nozzl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193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movable member in the ink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41J2002/1424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having a cover around the piezoelectric thin film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1Groove in the nozzle pl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75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nozzle shapes or number of orifices per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geometrical characteristi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卫星液滴的产生并使弯液面的振动稳定的喷出头。喷出头具有通过由能量生成元件生成的能量而向喷出方向喷出液体的喷嘴。在将喷嘴内的喷出方向上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喷嘴内的与第一位置相比靠喷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将与喷出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喷出方向及第一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将在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喷出方向的各位置中与喷嘴内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为中心部时,以使第二位置处的从中心部至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第一位置处的从中心部至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方式而设置喷嘴。

Description

喷出头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喷出头。
背景技术
在喷墨打印机等液体喷出装置上设置有喷出头。在喷出头上设置有将油墨等液体以液滴的形式喷出的喷嘴。从喷嘴被喷出的液滴由在液滴顶端被形成为球状的主滴部、和后继于主滴部的液柱部构成,并且通过液柱部从主滴部分离,且液柱部自身进行分裂,从而形成被称为卫星液滴的副滴部。为了提高画质,卫星液滴的数量越少越好。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通过在喷嘴的边缘部上设置朝向喷嘴的内侧而突出的突起,从而使被喷出的液滴与残留的液体易于分离,进而实现液柱部的缩短化,由此抑制卫星液滴的产生。
但是,当在喷嘴的边缘部上设置突起时,可能存在如下情况,即,被形成在喷嘴上的弯液面的形状成为不规则,从而与将喷嘴设为圆形相比弯液面的振动变得不稳定。因此,可能存在如下情况,即,当使喷出头连续驱动时,由于因之前的驱动而产生的弯液面的不稳定的振动,而导致在由下次的驱动所实施的液滴的喷出中,产生喷出方向的偏移和液滴的分裂、喷出量的变动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13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喷出头。该喷出头具有:能量生成元件,其生成用于喷出液体的能量;能量生成室,其内含所述能量生成元件;喷嘴,其与所述能量生成室连通,且通过由所述能量生成元件生成的能量而向喷出方向喷出液体。而且,喷出头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喷嘴内的所述喷出方向上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所述喷嘴内的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靠所述喷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将与所述喷出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所述喷出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将在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喷出方向的各位置中与所述喷嘴内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为中心部时,以使所述第二位置处的从所述中心部至所述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从所述中心部至所述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备喷出头的液体喷出装置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对喷出头的主要的头构成部件进行分解观察并示出的说明图。
图3为喷出头的剖视图。
图4为表示喷嘴的形状的图。
图5为表示喷嘴的各部中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6为表示第一喷嘴部的形状的图。
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喷嘴的形状的图。
图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喷嘴的形状的图。
图9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喷嘴的各部中的截面结构的图。
图10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喷嘴的各部中的截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具备作为本公开内容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喷出头26的液体喷出装置100的概要结构的示意图。液体喷出装置100为向介质12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个示例的油墨的液滴从而实施印刷的喷墨打印机。介质12除了印刷纸张之外可以采用树脂薄膜和布等任意的材质的印刷对象。在图1之后的各图中,互相正交的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中,将喷嘴列方向设为X方向,将沿着油墨从喷嘴Nz的喷出方向的方向设为Z方向,将与X方向和Z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方向。油墨的喷出方向既可以与铅直方向平行,也可以为与其交叉的方向。沿着喷出头26的输送方向的主扫描方向为Y方向,作为介质12的输送方向的副扫描方向成为X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适当地将主扫描方向称为印刷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Z方向中的+Z方向也称为油墨的喷出方向Z。此外,将作为与喷出方向Z交叉的特定的方向的X方向也称为第一方向X。此外,将作为与喷出方向Z以及第一方向X交叉的特定的方向的Y方向也称为第二方向Y。在下文中,在对方向的朝向进行指定的情况下,将正方向设为“+”、将负方向设为“-”,并且在方向表述中并用正负符号。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100为喷出头26在Y方向上被输送的串行打印机,但是液体喷出装置100也可以为喷出头26被固定、且跨介质12的整个宽度而排列有喷嘴Nz的行式打印机。
液体喷出装置100具备:液体容器14、送出介质12的输送机构722、控制单元620、头移动机构824、喷出头26。液体容器14对从喷出头26被喷出的多种油墨独立地进行贮留。作为液体容器14,可以利用由可挠性薄膜形成的袋状的液体袋、和能够拆装于液体喷出装置100上的墨盒等。
喷出头26具有用于喷出液体的多个喷嘴Nz。喷嘴Nz构成沿着X方向进行排列配置的喷嘴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喷出一种液体而使用了两列喷嘴列。喷嘴Nz在与介质12对置的位置具有喷出液体的喷出口。
控制单元620包括一个或多个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处理电路和半导体存储器等存储电路,并且对输送机构722和头移动机构824、喷出头26进行综合控制。输送机构722在控制单元620的控制下进行动作,且沿着X方向而对介质12进行输送。也就是说,输送机构722为使介质12相对于喷出头26而进行相对移动的机构。
头移动机构824具备:跨介质12的印刷范围而被架设在Y方向上的输送带23、对喷出头26进行收纳并被固定在输送带23上的滑架25。头移动机构824在控制单元620的控制下进行动作,使喷出头26沿着主扫描方向连同滑架25一起进行往复移动。在滑架25的往复移动时,滑架25通过未图示的导轨而被引导。另外,液体容器14也可以与喷出头26一起被搭载在滑架25上。
喷出头26具备将喷嘴Nz的列沿着副扫描方向进行排列的喷嘴列。喷出头26针对液体容器14所贮留的液体的每一种颜色而被设置,并且将从液体容器14被供给的液体在控制单元620的控制下从多个喷嘴Nz朝向介质12喷出。通过喷出头26的往复移动的期间从喷嘴Nz喷出液体,从而在介质12上被实施所希望的图像等的印刷。图1的由虚线所示的箭头标记示意性地表示液体容器14与喷出头26之间的油墨的移动。
图2为对喷出头26的主要的头构成部件进行分解观察并示出的说明图。图3为沿着图2中的3-3线的喷出头26的剖视图。喷出头26具备能量生成元件44、能量生成室C、喷嘴Nz。能量生成元件4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压电元件,且生成用于喷出液体的能量。能量生成室C内含能量生成元件44。喷嘴Nz与能量生成室C连通,并且通过由能量生成元件44生成的能量而向喷出方向Z喷出液体。能量生成元件44并不限定于压电元件,也可以为通过生成热能而使喷嘴Nz内的液体膜沸腾从而实施液体的喷出的电热转换元件。
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有第一喷嘴列L1和第二喷嘴列L2的喷出头26为,层压了头构成部件而成的层压体。所图示的各构成部件的厚度并非表示实际的构成部件的厚度。在图2中,为了图示的方便,省略了作为构成部件的第一流道基板32的一部分部位。
如图3所示,喷出头26以隔着中心面O而面对称的方式具备与第一喷嘴列L1的喷嘴Nz相关的结构和与第二喷嘴列L2的喷嘴Nz相关的结构。也就是说,喷出头26中的隔着中心面O而+X方向侧的第一部分P1和-X方向侧的第二部分P2中,其结构共同。而且,第一喷嘴列L1的喷嘴Nz属于第一部分P1,第二喷嘴列L2的喷嘴Nz属于第二部分P2,中心面O成为第一部分P1与第二部分P2的边界面。
作为主要的构成部件,喷出头26具备与喷出头26中的流道形成有关的流道形成部30和与油墨的供给排出有关的壳体部48。流道形成部30将第一流道基板32和第二流道基板34层压而被构成。第一流道基板32和第二流道基板34两个基板为在X方向上长条的板体,并且第二流道基板34使用粘合剂而被固定在第一流道基板32中的-Z方向的上表面Fa上。
在第二流道基板34上,且在其上表面Fc侧,设置有振动部42、多个能量生成元件44、保护部件46和壳体部48。振动部42为,以从第一部分P1至第二部分P2的方式被设置的在X方向上长条的薄型的部件。保护部件46为,以从第一部分P1至第二部分P2的方式被设置的在X方向上长条的部件。保护部件46在振动部42的上表面侧形成凹状的空间,并对振动部42进行覆盖。壳体部48为在X方向上长条的部件。保护部件46被配置在中心面O的两侧。保护部件46也可以被壳体部48和第二流道基板34夹持。除此之外,在第一流道基板32上,且在Z方向的下表面Fb上,配置有喷嘴板52和振动吸收体54。喷嘴板52和振动吸收体54均为在X方向上长条的板体。喷嘴板52被设置为跨及中心面O且从第一部分P1至第二部分P2。振动吸收体54在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处独立地被设置。上述各要素使用粘合剂而被分别接合在第一流道基板32的下表面Fb上。
如图2所示,喷嘴板52列状地具备第一部分P1的喷嘴Nz和第二部分P2的喷嘴Nz,且在第一部分P1的喷嘴Nz排列而成的第一喷嘴列L1和第二部分P2的喷嘴Nz排列而成的第二喷嘴列L2之间具备两列第二独立流道72。另外,关于第一独立流道61将在下文进行记述。如图3所示,第二独立流道72为被形成在喷嘴板52的表面上的凹状的槽。第二独立流道72也可以不作为被形成于喷嘴板52的表面上的凹状的槽,而作为被形成于第一流道基板32的表面上的凹状的槽而被设置。+Y方向侧的列的第二独立流道72被形成在第一喷嘴列L1的喷嘴Nz的旁边,-Y方向侧的列的第二独立流道72被形成在第二喷嘴列L2的喷嘴Nz的旁边。喷嘴板52是经由向硅单晶基板应用半导体制造技术、例如干蚀刻或湿蚀刻等加工技术,而被形成为具有喷嘴Nz和第二独立流道72。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喷嘴Nz在喷嘴板52中,在向-Z方向侧开口的部分与向+Z方向侧开口的部分被形成为不同的形状。关于喷嘴Nz的形状的详细内容将在下文进行记述。在下文中,将喷嘴Nz向+Z方向侧开口的一侧称为喷嘴Nz的顶端侧或者下游侧。此外,将喷嘴Nz向-Z方向侧开口的一侧称为喷嘴Nz的后端侧或者上游侧。
如图3所示,振动吸收体54与喷嘴板52一起形成了喷出头26的底面。振动吸收体54通过被接合在第一流道基板32的下表面Fb上,从而形成油墨流入室Ra、第一共同流道60以及第一独立流道61的底面。该振动吸收体54例如由对油墨流入室Ra中的压力变动进行吸收的挠性的薄膜和对薄膜进行支承的基板构成。
通过在第一流道基板32上接合喷嘴板52和振动吸收体54,从而在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中分别形成有油墨流入室Ra、第一共同流道60、第一独立流道61、连通通道63,并且形成有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所共用的第二共同流道65。如图2所示,油墨流入室Ra在第一流道基板32上作为沿着X方向的长条状的贯穿开口而被形成。第一独立流道61以及连通通道63在第一流道基板32上作为贯穿孔而被形成。第一共同流道60在第一流道基板32的下表面Fb上作为从油墨流入室Ra朝向中心面O的凹部而被形成。如图3所示,通过在第一流道基板32的下表面Fb上接合有振动吸收体54,从而形成有油墨流入室Ra、第一共同流道60和第一独立流道61。油墨流入室Ra、第一共同流道60和第一独立流道61与向各自的喷嘴Nz的油墨供给有关。
如图2所示,第二共同流道65在第一流道基板32的下表面Fb上作为沿着X方向的长条状的凹状的槽而被形成。如图3所示,通过在第一流道基板32的下表面Fb上接合喷嘴板52,从而形成有连通通道63和第二共同流道65。喷嘴板52具备第一喷嘴列L1以及第二喷嘴列L2的各自的喷嘴Nz和第二独立流道72。各自的喷嘴Nz在从Z方向的俯视观察时被配置在与连通通道63重叠的位置。第二独立流道72被配置在从Z方向的俯视观察时与每个喷嘴列的将连通通道63和第二共同流道65分隔的隔壁部69重叠的位置。通过喷嘴板52被接合在第一流道基板32的下表面Fb上,从而该第二独立流道72成为跨越隔壁部69的油墨流道,并且对于每个喷嘴Nz,将连通通道63和第二共同流道65连通。第二共同流道65通过从每个喷嘴Nz的连通通道63经由各自的第二独立流道72来接受油墨的流入,从而与从连通通道63的油墨排出有关。
如图2所示,第二共同流道65为与第一喷嘴列L1和第二喷嘴列L2中的喷嘴Nz的排列相比更长条的凹状的槽,且在槽两端具有循环口65a、65b。该循环口65a、65b为贯穿第二共同流道65的底壁、即第一流道基板32的贯穿孔,且与使油墨在喷出头26内进行循环的未图示的循环机构连接。循环口65a、65b也可以在与3-3线截面不同的位置处,经由被设置于壳体部48上的流道而与循环机构进行连接。油墨在流入连通通道63之后,通过第二独立流道72而进入第二共同流道65,并经过第二共同流道65的循环口65a、65b而从喷出头26被排出。被排出的油墨通过循环机构而再次流入油墨导入口49。
被接合于第一流道基板32的上表面Fa上的第二流道基板34分别针对第一部分P1和第二部分P2而形成能量生成室C。该能量生成室C为针对第一喷嘴列L1以及第二喷嘴列L2的每个喷嘴Nz而被形成的沿着Y方向的贯穿孔,且在+Z方向的贯穿孔下端侧与第一流道基板32的第一独立流道61以及连通通道63连通。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对能量生成室C和连通通道63未特别地进行区别而进行说明的情况下,有时也将能量生成室C和连通通道63总称为能量生成室C。将能量生成室C也称为压力室。在能量生成室C中,通过被第二流道基板34和保护部件46夹持的振动部42,从而-Z方向上的贯穿孔的上端侧被封闭。能量生成室C并非由被设置于第二流道基板34上的贯穿孔和振动部42来形成,也可以以使通过对第二流道基板34和振动部42一体形成的方式来形成。上端侧被封闭的能量生成室C作为第一喷嘴列L1以及第二喷嘴列L2的每个喷嘴Nz的腔室而发挥功能。上述的第一流道基板32和第二流道基板34与喷嘴板52同样地,经由对硅单晶基板应用上述的半导体制造技术,从而被形成。
被夹持在第二流道基板34与保护部件46之间的振动部42为能够弹性振动的板状部件。在振动部42的上侧,针对每个能量生成室C,而设置有能量生成元件44。也就是说,针对一个喷嘴Nz而设置有一个能量生成元件44。本实施方式中的能量生成元件44为接受来自控制单元620的驱动信号从而进行变形的压电元件。通过能量生成元件44的振动,从而在能量生成室C中的已被供给的油墨中产生压力变化。该压力变化经由连通通道63而到达喷嘴Nz。
保护部件46为用于保护各自的能量生成元件44的板状部件,且在与第二流道基板34之间夹设了振动部42的状态下,被层压在第一流道基板32上。保护部件46与第一流道基板32和第二流道基板34同样地,除了能够经由对硅单晶基板应用已述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来形成之外,也可以由其它材料形成。
壳体部48为对喷出头26的上表面侧进行覆盖的部件,并且与头整体的保护、被供给至每个喷嘴Nz的能量生成室C的油墨的贮留以及从液体容器14的油墨补给有关。更加具体而言,壳体部48具备在Z方向上与第一流道基板32的油墨流入室Ra重叠的上游侧油墨流入室Rb,且由该上游侧油墨流入室Rb和第一流道基板32的油墨流入室Ra而形成油墨贮留室R。将油墨贮留室R也称为贮液部。向上游侧油墨流入室Rb的油墨供给从被形成于上游侧油墨流入室Rb的顶壁上的油墨导入口49来实施。壳体部48通过适宜的树脂材料的注塑成型而被形成。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喷嘴Nz的形状的图。图5为表示喷嘴Nz的各部中的截面结构的图。在图4中,示出了对喷嘴Nz从-Z方向向+Z方向进行观察时的形状。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中的A-A截面、B-B截面以及C-C截面的形状。
喷嘴Nz具备第一喷嘴部N1和第二喷嘴部N2。第一喷嘴部N1位于喷嘴Nz的后端侧。第二喷嘴部N2位于喷嘴Nz的前端侧。也就是说,第二喷嘴部N2与第一喷嘴部N1相比在喷出方向Z上被配置在下游侧,第一喷嘴部N1与第二喷嘴部N2相比在喷出方向Z上被配置在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嘴部N2的最大宽度与第一喷嘴部N1的最大宽度相比而较小。此外,第一喷嘴部N1的最大宽度为,与第二喷嘴部N2的最大宽度的1倍相比而较大、且与2倍相比而较小。
在此,如图5所示,将喷嘴Nz内的喷出方向Z上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S1,并将喷嘴Nz内的与第一位置相比靠喷出方向Z上的下游侧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S2。第一位置S1对应于设置有第一喷嘴部N1的位置。第二位置S2对应于设置有第二喷嘴部N2的位置。此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将在包括第一位置S1和第二位置S2在内的喷出方向Z的各位置中与喷嘴Nz内的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为中心部CP。换言之,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第一方向X的一端为止的距离与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第一方向X的另一端为止的距离相等,并且,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第二方向Y为止的距离与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第二方向Y的另一端为止的距离相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喷嘴部N1的流道截面的形状与第二喷嘴部N2的流道截面的形状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下游侧的第二喷嘴部N2的流道截面形状为圆形形状。因此,在设置有第二喷嘴部N2的第二位置S2处,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R0和最小值R0为大致相同的值,它们的差大致为零。相对于此,位于上游侧的第一喷嘴部N1的流道截面形状为与圆形形状不同的异形,为沿着8字的外周的形状。因此,设置有第一喷嘴部N1的第一位置S1中的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R2与最小值R1之差大于零。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使第二位置S2中的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R0与最小值R0之差小于第一位置S1中的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R2与最小值R1之差的方式,在喷出头26上设置有喷嘴Nz。
图6为表示位于上游侧的第一喷嘴部N1的形状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有第一喷嘴部N1的第一位置S1处,通过中心部CP的位置处的第一方向X上的喷嘴Nz的宽度W1,与位于和中心部CP相比靠第二方向Y上的一方的边缘B1侧的位置处的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W2max相比而较小。此外,在第一位置S1处,通过中心部CP的位置处的第一方向X上的喷嘴Nz的宽度W1,与位于和中心部CP相比靠第二方向Y上的另一方的边缘B2侧的位置处的第一方向X上的最大宽度W3max相比而较小。也就是说,也可以称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喷嘴部N1的流道截面形状为,是在X方向上喷嘴Nz的边缘部的对置的两处朝向中心部CP而突出的形状。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设置有第一喷嘴部N1的第一位置S1处,随着从通过中心部CP的位置起朝向第二方向Y上的一方的边缘B1侧,而第一方向X上的宽度W2逐渐增加之后逐渐减少。此外,在设置有第一喷嘴部N1的第一位置S1处,随着从通过中心部CP的位置起朝向第二方向Y上的另一方的边缘B2侧,而第一方向X上的喷嘴Nz的宽度W3逐渐增加之后逐渐减少。更加具体而言,第一喷嘴部N1的流道截面从中心部CP朝向第二方向Y的两端而分别具有成为半圆形状的部分。此外,也可以称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喷嘴部N1的流道截面为,沿着通过使两个圆的一部分分别重叠从而被构成的形状的外周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还如图4以及图5所示那样,设置有第一喷嘴部N1的第一位置S1处的中心部CP和设置有第二喷嘴部N2的第二位置S2处的中心部CP一致。也就是说,第一喷嘴部N1的中心的位置和第二喷嘴部N2的中心的位置在对喷嘴Nz从喷出方向Z进行观察时是一致的。
根据在上文中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出头26,喷嘴Nz的流道截面形状在前端侧和后端侧成为不同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侧成为圆形形状,后端侧成为与圆形不同的异形形状。因此,通过后端侧的异形形状而能够抑制喷嘴Nz内的液体的残留振动,并且通过前端侧的圆形形状而能够抑制弯液面向多个方向振动的情况。因此,即使在短周期内连续地驱动喷出头26、或者为了变更液滴的大小而较大程度地摇晃弯液面,也能够降低产生液滴的喷出方向的偏移和液滴的分裂、喷出量的变动等的可能性,能够提高液体的喷出稳定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喷嘴Nz的后端侧为异形形状,因此在液体的喷出时,从喷嘴Nz被喷出的液滴和残留在喷嘴Nz中的液体变得易于分离。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喷出时中的卫星液滴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印刷画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位于喷嘴Nz的后端侧的第一喷嘴部N1中,通过中心部CP的位置处的第一方向X上的喷嘴Nz的宽度与第二方向Y的两侧处的喷嘴Nz的最大宽度W2max、W3max相比而较小。而且,此外,第一喷嘴部N1为,从中心部CP朝向第二方向Y的两侧而喷嘴Nz的宽度逐渐增加之后逐渐减少的形状。因此,能够使从喷嘴Nz被喷出的液滴和残留在喷嘴Nz中的液体变得易于分离,从而能够抑制卫星液滴的产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喷嘴部N2所处的第二位置S2中,从喷嘴Nz的中心部CP至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之中最大值R0与最小值R0的差为零。也就是说,第二喷嘴部N2的流道截面形状为正圆形形状,因此能够稳定地形成弯液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喷嘴Nz的后端侧的第一喷嘴部N1的中心与位于前端侧的第二喷嘴部N2的中心一致。因此,在喷嘴Nz内液体会平顺地进行流动,因此能够使液滴良好地喷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第一喷嘴部N1的流道阻力在第二喷嘴部N2的流道阻力以上。若增大第一喷嘴部N1的流道阻力,则能够有效地抑制喷嘴Nz内的液体的残留振动。为了将第一喷嘴部N1的流道阻力设为与第二喷嘴部N2的流道阻力相比而较大,例如,将被设置于第二位置S2处的第二喷嘴部N2的边缘部的沿着喷出方向Z的长度设为与被设置于第一位置S1处的第一喷嘴部N1的边缘部的沿着喷出方向Z的长度相比而较小。或者,将被设置于第二位置S2处的第二喷嘴部N2的边缘部的沿着周向的长度设为与被设置于第一位置S1处的第一喷嘴部N1的边缘部的沿着周向的长度相比而较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为,第一喷嘴部N1的惯性阻力在第二喷嘴部N2的惯性阻力以下。若减小第一喷嘴部N1的惯性阻力,则能够抑制将第一喷嘴部N1设为异形形状而引起的喷出效率的降低。为了将第一喷嘴部N1的惯性阻力设为与第二喷嘴部N2的惯性阻力相比而较小,例如,将被配置于第二位置S2处的第二喷嘴部N2的流道截面面积设为与被配置于第一位置S1处的第一喷嘴部N1的流道截面面积相比而较小。此外,通过将被配置于第二位置S2处的第二喷嘴部N2的边缘部的沿着喷出方向Z的长度设为与被设置于第一位置S1处的第一喷嘴部N1的边缘部的沿着喷出方向Z的长度相比而较大,也能够将第一喷嘴部N1的惯性阻力设为与第二喷嘴部N2的惯性阻力相比而较小。
B.第二实施方式:
图7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喷嘴Nz的形状的图。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喷嘴部N2的最大宽度与第一喷嘴部N1的最小宽度相比而较大。相对于此,如图7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嘴部N2的最大宽度与第一喷嘴部N1的最小宽度大致相同。此外,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嘴部N2的最大宽度也可以与第一喷嘴部N1的最小宽度相比而较小。
C.第三实施方式:
图8为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喷嘴Nz的形状的图。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第二喷嘴部N2的最大宽度与第一喷嘴部N1的最小宽度大致相同。相对于此,如图8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嘴部N2的最大宽度与第一喷嘴部N1的最大宽度大致相同。此外,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喷嘴部N2的最大宽度也可以与第一喷嘴部N1的最大宽度相比而较大。
D.第四实施方式:
图9为表示第四实施方式中的喷嘴Nz的各部中的截面结构的图。图9所示的各截面表示图5所示的各位置处的截面。在第四实施方式中,随着喷出方向Z上的位置从第一位置S1朝向第二位置S2,至少通过中心部CP的位置处的第一方向X上的喷嘴Nz的宽度逐渐变化。也就是说,在第四实施方式中,第一喷嘴部N1和第二喷嘴部N2以使在它们的边界处不产生阶差的方式进行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喷嘴部N1的边缘部设为倾斜面,从而消除了第一喷嘴部N1与第二喷嘴部N2之间的阶差。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气泡在第一喷嘴部N1与第二喷嘴部N2之间滞留的情况,因此能够从喷嘴Nz易于排出气泡。另外,倾斜面也可以未必形成至-Z方向的端部为止。也就是说,-Z方向的端部也可以以使第一方向X上的喷嘴Nz的宽度不发生变化的方式进行设置。
E.第五实施方式:
图10为表示第五实施方式中的喷嘴Nz的各部中的截面结构的图。图10所示的各截面表示图5所示的各位置处的截面。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地,第一喷嘴部N1和第二喷嘴部N2以在它们的边界处不产生阶差的方式进行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喷嘴部N2的边缘部设为倾斜面,从而消除了第一喷嘴部N1与第二喷嘴部N2之间的阶差。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抑制气泡在第一喷嘴部N1与第二喷嘴部N2之间滞留的情况,因此能够从喷嘴Nz易于排出气泡。另外,倾斜面也可以未必被形成至+Z方向的端部为止。也就是说,+Z方向的端部也可以以使第一方向X上的喷嘴Nz的宽度不发生变化的方式进行设置。
F.其它的实施方式:
(F-1)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喷嘴Nz的形状均为例示。只要以使喷嘴Nz的第二位置S2处的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R0与最小值R0的差小于第一位置S1处的从中心部CP至喷嘴Nz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R2与最小值R1的差的方式而将喷嘴Nz设置在喷出头26上,则喷嘴Nz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例如,第一喷嘴部N1以及第二喷嘴部N2的形状也可以为椭圆。此外,第一喷嘴部N1的形状也可以为与第二喷嘴部N2的形状相比扁平率较大的椭圆。此外,例如,第一喷嘴部N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边缘部的一处或者三处以上朝向内侧而突出。
(F-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设为与作为喷嘴列方向的X方向相同的方向,第二方向设为与作为喷出头26的主扫描方向的Y方向相同的方向。但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向。第一方向只要为与喷出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即可,此外,第二方向只要为与喷出方向以及第一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即可。
(F-3)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喷出头26的结构为例示,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喷出头26上喷嘴列被设置有两列,但是既可以为一列,也可以为三列以上。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喷出头26也可以为不具备第二独立流道72和第二共同流道65、循环机构等与油墨的循环有关的要素的结构。
(F-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喷嘴部N1中的中心部CP与第二喷嘴部N2中的中心部CP一致。但是,即使这些中心部CP偏移也没有关系。
G.其它方式:
本公开内容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性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性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此外,只要该技术性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作为必要特征而被说明,就能够适当地进行删除。
(1)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喷出头。该喷出头的特征在于,具有:能量生成元件,其生成用于喷出液体的能量;能量生成室,其内含所述能量生成元件;喷嘴,其与所述能量生成室连通,且通过由所述能量生成元件生成的能量而向喷出方向喷出液体,在将所述喷嘴内的所述喷出方向上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将所述喷嘴内的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靠所述喷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将与所述喷出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将与所述喷出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将在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喷出方向的各位置中与所述喷嘴内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为中心部时,以使所述第二位置处的从所述中心部至所述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从所述中心部至所述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喷嘴中稳定形成弯液面,此外,能够抑制液体喷出时的卫星液滴的产生。
(2)在上述方式的喷出头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如下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在所述第一位置处,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小于与所述中心部相比靠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方的边缘侧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并且,在所述第一位置处,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小于与所述中心部相比靠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方的边缘侧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抑制液体喷出时的卫星液滴的产生。
(3)在上述方式的喷出头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如下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在所述第一位置处,随着从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方的边缘侧,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逐渐增加之后逐渐减小,并且,在所述第一位置处,随着从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方的边缘侧,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逐渐增加之后逐渐减小。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抑制液体喷出时的卫星液滴的产生。
(4)在上述方式的喷出头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二位置处的从所述中心部至所述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零。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在喷嘴中稳定地形成弯液面。
(5)在上述方式的喷出头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中心部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中心部一致。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良好地喷出液体。
(6)在上述方式的喷出头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随着所述喷出方向上的位置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逐渐变化。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提高喷嘴的排气性。
(7)在上述方式的喷出头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使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边缘部的沿着所述喷出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边缘部的沿着所述喷出方向的长度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大喷嘴的第一位置处的流道阻力,因此能够抑制在喷嘴内的液体中振动残留的情况。
(8)在上述方式的喷出头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使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边缘部的沿着周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边缘部的沿着所述周向的长度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根据这样的方式,也能够增大喷嘴的第一位置处的流道阻力,因此能够抑制在喷嘴内的液体中振动残留的情况。
(9)在上述方式的喷出头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以使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流道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流道截面面积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根据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小喷嘴的第一位置处的惯性阻力,因此能够抑制液体的喷出效率降低的情况。
本公开内容并不限定于作为上述的喷出头的方式,能够作为具备喷出头的液体喷出装置或液体喷出系统等各种方式来实现。
符号说明
C…能量生成室;CP…中心部;Fa…上表面;Fb…下表面;Fc…上表面;L1…第一喷嘴列;L2…第二喷嘴列;N1…第一喷嘴部;N2…第二喷嘴部;Nz…喷嘴;O…中心面;P1…第一部分;P2…第二部分;R…油墨贮留室;Ra…油墨流入室;Rb…上游侧油墨流入室;S1…第一位置;S2…第二位置;12…介质;14…液体容器;23…输送带;25…滑架;26…喷出头;30…流道形成部;32…第一流道基板;34…第二流道基板;42…振动部;44…能量生成元件;46…保护部件;48…壳体部;49…油墨导入口;52…喷嘴板;54…振动吸收体;60…第一共同流道;61…第一独立流道;63…连通通道;65…第二共同流道;65a、65b…循环口;69…隔壁部;72…第二独立流道;100…液体喷出装置;620…控制单元;722…输送机构;824…头移动机构。

Claims (9)

1.一种喷出头,其特征在于,具有:
能量生成元件,其生成用于喷出液体的能量;
能量生成室,其内含所述能量生成元件;
喷嘴,其与所述能量生成室连通,且通过由所述能量生成元件生成的能量而向喷出方向喷出液体,
在将所述喷嘴内的所述喷出方向上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一位置、
将所述喷嘴内的与所述第一位置相比靠所述喷出方向上的下游侧的特定的位置设为第二位置、
将与所述喷出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
将与所述喷出方向以及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特定的方向设为第二方向、
将在包括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喷出方向的各位置中与所述喷嘴内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的中心相对应的位置设为中心部时,
以使所述第二位置处的从所述中心部至所述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小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从所述中心部至所述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即,
在所述第一位置处,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小于与所述中心部相比靠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方的边缘侧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并且,在所述第一位置处,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小于与所述中心部相比靠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方的边缘侧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最大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以如下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即,
在所述第一位置处,随着从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方的边缘侧,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逐渐增加之后逐渐减小,
并且,在所述第一位置处,随着从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另一方的边缘侧,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逐渐增加之后逐渐减小。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位置处的从所述中心部至所述喷嘴的边缘部为止的距离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中心部与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中心部一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随着所述喷出方向上的位置从所述第一位置朝向所述第二位置,通过所述中心部的位置处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所述喷嘴的宽度逐渐变化。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边缘部的沿着所述喷出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边缘部的沿着所述喷出方向的长度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边缘部的沿着周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边缘部的沿着所述周向的长度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以使所述第二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流道截面面积小于所述第一位置处的所述喷嘴的流道截面面积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喷嘴。
CN202010461515.7A 2019-05-30 2020-05-27 喷出头 Active CN112009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01044A JP7392290B2 (ja) 2019-05-30 2019-05-30 吐出ヘッド
JP2019-101044 2019-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9105A true CN112009105A (zh) 2020-12-01
CN112009105B CN112009105B (zh) 2023-08-01

Family

ID=70921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1515.7A Active CN112009105B (zh) 2019-05-30 2020-05-27 喷出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7372B2 (zh)
EP (1) EP3744526A1 (zh)
JP (1) JP7392290B2 (zh)
CN (1) CN11200910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6168A (ja) * 2005-09-14 2007-03-29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146437A1 (en) * 2005-11-29 2007-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20070200896A1 (en) * 2006-02-28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roplet discharging head, droplet discharging device and functional-film forming device
US20110007108A1 (en) * 2009-07-13 2011-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10041335A1 (en) * 2009-08-20 2011-02-24 Yonglin Xie Method of making a multi-lobed nozzle
US20140125737A1 (en) * 2011-08-25 2014-05-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hea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4111358A (ja) * 2012-10-30 2014-06-19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
US20170259563A1 (en) * 2016-03-10 2017-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20170282555A1 (en) * 2014-09-26 2017-10-05 Agfa Graphics Nv High viscosity jetting method
US20180339511A1 (en) * 2017-05-26 2018-1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7341A (ja) 2006-12-05 2008-06-19 Fujifilm Corp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495830B1 (en) 2017-12-05 2020-09-09 Fico Triad, S.A. Multiple redundancy position sensor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76168A (ja) * 2005-09-14 2007-03-29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146437A1 (en) * 2005-11-29 2007-06-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discharge method,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20070200896A1 (en) * 2006-02-28 2007-08-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Droplet discharging head, droplet discharging device and functional-film forming device
US20110007108A1 (en) * 2009-07-13 2011-01-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method
US20110041335A1 (en) * 2009-08-20 2011-02-24 Yonglin Xie Method of making a multi-lobed nozzle
US20140125737A1 (en) * 2011-08-25 2014-05-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Print head and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2014111358A (ja) * 2012-10-30 2014-06-19 Canon Inc 液体吐出ヘッド
US20170282555A1 (en) * 2014-09-26 2017-10-05 Agfa Graphics Nv High viscosity jetting method
US20170259563A1 (en) * 2016-03-10 2017-09-1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discharge head and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20180339511A1 (en) * 2017-05-26 2018-11-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on he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92780A (ja) 2020-12-03
JP7392290B2 (ja) 2023-12-06
CN112009105B (zh) 2023-08-01
US20200376837A1 (en) 2020-12-03
US11117372B2 (en) 2021-09-14
EP3744526A1 (en) 202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6851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10293758B (zh) 液体喷射头
JP7119931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
JP2020097171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US11186085B2 (en) Head
JP7251211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2014172259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画像形成装置
CN112172344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12009105B (zh) 喷出头
US11691418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11660867B2 (en) Liquid ejection head
CN110303770B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装置
JP7268450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163636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と液体噴射装置
JP2017061061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2303231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2304678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23077204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23032319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2303232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2023032351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23032352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23032310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23109057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2023046017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