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7750A - 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7750A
CN111977750A CN202010914962.3A CN202010914962A CN111977750A CN 111977750 A CN111977750 A CN 111977750A CN 202010914962 A CN202010914962 A CN 202010914962A CN 111977750 A CN111977750 A CN 111977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liquid inlet
liquid outlet
reverse osmosis
osmosis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496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7750B (zh
Inventor
丁佐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ha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丁佐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丁佐琳 filed Critical 丁佐琳
Priority to CN20201091496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77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7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77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77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77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 C02F1/441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by reverse osmosi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006Water distributors either inside a treatment tank or directing the water to several treatment tanks; 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corporating these distributors, with or without chemical or biological tank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包括进液单元、限位单元和出液单元,所述进液单元下端安装有限位单元,限位单元下端安装有出液单元,且进液单元与出液单元为对称设置,且进液单元与出液单元均为锥形结构;本发明能够解决在需要使用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场景内,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时以及接通水管时存在的:需要被协助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摆放及扶正后才能对其进行一起固定,从而增加了人力成本;由于需要依次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接通水管,从而导致水管的使用量上升,增加了对水管进行采购的成本,并且增加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时间,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
背景技术
反渗透膜广泛用于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电子、医药、食品饮料、市政及环保等领域,在海水及苦咸水淡化,锅炉给水、工业纯水及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饮用纯净水生产,废水处理及特种分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RO反渗透膜就是反渗透膜的一种;
在一些需要使用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场景内,通常是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一起进行固定,或者是依次对单个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然后再依次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进液口以及出液口处接通水管,然而在此过程中通常存在以下问题:
1.在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一起进行固定时,由于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外观为圆柱形且数量较多,所以需要被协助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摆放及扶正后才能对其进行一起固定,从而增加了人力成本;而对单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进行固定时又增加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时间,并且因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没有被固定在一起而浪费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而所需的空间;
2.由于需要依次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接通水管,从而导致水管的使用量上升,增加了对水管进行采购的成本,并且增加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包括进液单元、限位单元和出液单元,所述进液单元下端安装有限位单元,限位单元下端安装有出液单元,且进液单元与出液单元为对称设置,且进液单元与出液单元均为锥形结构;具体工作时,本发明能够在不需要被协助的情况下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一起进行固定,且本发明还能够在只需要一根进液水管和两根出液水管的情况下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接通;首先将进液单元从限位单元上拆下,然后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放置进限位单元内,之后再将进液单元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单元上端,之后在进液单元上端接通进水管,再将出液单元下端内侧接通净水管,最后在出液单元下端位于净水管外侧接通污水管,从而使进水管内流出的原液能够通过进液单元流向至位于限位单元内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使得限位单元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能够对水质进行过滤,从而将过滤后的净水从净水管流出,而过滤后的污水将从污水管内流出;
现有技术在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一起固定时需要被协助才能固定,而本发明通过限位单元能够在不需要被协助的情况下对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一起进行固定,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较于现有技术在对单个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进行固定时,本发明通过限位单元能够使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被固定在一起,从而节约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时间,增加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效率,并节省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而所需的空间;
本发明通过进液单元和出液单元能够在只需要一根进液水管和两根出液水管的情况下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接通,较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水管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对水管进行采购的成本,并且减少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效率。
所述的进液单元包括进液锥形壳、分流支链、进液底板、进液卡扣、进液接口和弧形块,进液锥形壳为上端向内倾斜的锥形壳体结构,进液锥形壳上端开设有进液圆孔,进液锥形壳下端安装有分流支链、且进液锥形壳下端安装有进液底板,进液底板下端面四周设置有进液卡扣,进液底板上均匀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底板下端面上均匀安装有进液接口,进液接口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且进液接口位于进液孔下端,进液接口之间均通过弧形块相连接;
具体工作时,进液单元能够对进水口内流出的原液进行导向,使得原液能够流向位于限位单元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当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放置进限位单元内后,通过进液卡扣能够与限位单元之间进行卡接,且在卡接的过程中,进液接口均能够位于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外壁上,再将进水管与进液锥形壳上端的进液圆孔相接通,使得进水管内流出的原液能够通过进液底板上的进液孔和进液接口流动至位于限位单元内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使得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能够对原液进行过滤,由于进液圆孔只需要通过一根进水管就能够与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接通,从而降低了对进水管的使用量以及对进水管进行采购的成本。
所述的限位单元包括限位壳、推动块、锁紧支链和限位块,限位壳矩形结构,且限位壳的拐角处为圆弧形结构,限位壳上下两端的四周均开设有卡扣槽,卡扣槽的位置与进液卡扣的位置相对应,卡扣槽通过卡接的方式与进液卡扣相连接,卡扣槽外侧均开设有T形推动槽,T形推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推动块,限位壳中部设置有锁紧支链,限位壳上均匀开设有圆形滤芯通槽,且圆形滤芯通槽的位置与进液接口的位置相对应,且限位壳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接口槽,且接口槽与圆形滤芯通槽的位置相对应,接口槽内均匀安装有限位块,且限位块位于进液接口与弧形块之间的缝隙内侧;
具体工作时,限位单元能够对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同时进行限位;首先通过推动块能够使进液卡扣不再对卡扣槽进行卡接,再将进液单元取下,然后依次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放置在圆形滤芯通槽内,使得位于限位单元下方的出液单元能够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承托,然后再通过锁紧支链能够将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内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同步锁紧,之后再将进液单元通过进液卡扣安装在卡扣槽内,此时限位块能够对进液接口之间进行限位,接口槽能够对进液结构进行承托和限位,从而使进液接口能够精准的与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内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对接,通过限位壳能够在不需要被协助的情况下对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且因能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固定在一起,较于对单个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来说,节约了因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而需要的空间。
所述的出液单元包括出液锥形壳,出液顶板、出液卡扣、出液接口、弧形连接块、连接板、导流管和汇流筒,出液锥形壳上为下端向内倾斜的锥形壳体结构,出液锥形壳下端开设有出液圆孔,出液锥形壳上端安装有出液顶板,出液顶板上端面四周设置有出液卡扣,且出液卡扣通过卡接的方式与位于限位壳下端的卡扣槽相连接,出液顶板上均匀开设有出液孔,出液顶板上端面上设置有出液接口,出液接口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且出液接口之间通过弧形连接块相连接,且出液孔与出液接口和圆形滤芯通槽的位置相对应,出液顶板下端面上通过连接板设置有导流管,导流管为管型结构,且导流管上端均位于出液孔内,导流管下端为向内侧倾斜设置,导流管下端之间通过汇流筒相连接,汇流筒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且汇流筒位于出液圆孔内;
具体工作时,出液单元能够对经过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过滤后的液体分别进行导流;当进液单元完成对限位单元的卡接后,将汇流筒下端接通净水管,再将出液锥形壳下端的出液圆孔接通污水管,且使污水管的长度短于净水管,当原液经过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过滤后,净水将通过导流管流动至汇流筒内,使得过滤后的净水能够通过净水管流出,而过滤后的污水将沿出液锥形壳下端的出液圆孔流至污水管内,使得过滤时产生的污水能够通过污水管流出;出液单元只通过一根净水管和一根污水管就能够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过滤出的净水和污水分别排出,从而避免了因在每一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出液口接通水管而造成对水管的使用量上升的情况,并降低了因需要对出液水管进行铺设的而需要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对出液水管进行铺设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分流支链包括分流筒和分流台和分流板,进液底板上端面中部安装有分流筒,分流筒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分流筒外侧面上安装有分流台,分流台为上端向内倾斜的梯形结构,且分流台的拐角处均对称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为上端向内倾斜的三角形结构;具体工作时,分流支链能够对进水管内流出的原液进行分散导流,从而使位于限位壳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滤液量能够较为平均;当进水管内向下流出原液时,分流筒内将使部分原液向下流动至位于限位壳中部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而分流台和分流板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原液在分流板之间向下流动至其余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通过对原液的分流导向,能够避免位于限位壳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滤液量不平衡,也能够避免因位于限位壳中部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清洁周期缩短而导致的频繁拆卸进液单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锁紧支链包括第一联动板、第二联动板、第一弧形限位板、第二弧形限位板、推拉板和限位弹簧杆,限位壳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通过左右滑动的方式从上往下依次对称安装有第一联动板和第二联动板,且第二联动板与第一联动板为反向设置,第一联动板之间以及第一联动板外侧均匀安装有第一弧形限位板,且第一弧形限位板均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后侧,第二联动板之间以及第二联动板外侧均安装有第二弧形限位板,且第二弧形限位板位均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前侧,第一联动板前端之间以及第二联动板后端之间均设置有推拉板,且推拉板中部外侧面上均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限位弹簧杆,限位壳的前后侧面位于限位弹簧杆内侧均开设有弹簧限位槽;
具体工作时,锁紧支链能够对位于限位壳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同步锁紧;当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放置进限位壳上的圆形滤芯通槽内后,通过拉动推拉板能够使第一联动板以及第二联动板分别带动第一弧形限位块和第二弧形限位块向内移动,使得第一弧形限位块和第二弧形限位块能够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外侧面进行限位锁紧,然后通过转动限位弹簧杆,使得限位弹簧杆能够对准限位壳上的弹簧限位槽,之后再将限位弹簧杆插入弹簧限位槽内,使得推拉板能够被固定,通过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固定,能够避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在对原液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发生位移松动,从而能够避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因发生位移松动而降低了对原液进行过滤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限位壳上下两端的接口槽内壁上均铺设有橡胶密封垫;具体工作时,橡胶密封垫能够对接口槽与进液接口以及接口槽与出液接口之间进行密封,从而能够避免液体从接口槽处向外流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限位壳圆形滤芯通槽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材质的锯齿状防滑凸起;具体工作时,橡胶材质的矩形状防滑凸起能够在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放置在圆形滤芯通槽内时放置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直接向下坠落,从而能够避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在放置时因向下坠落而导致的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造成损伤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进液接口和出液接口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防撞橡胶垫;具体工作时,防撞橡胶垫能够在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放置在圆形滤芯通槽内时以及将进液单元安装在限位单元上时,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上下两端进行保护,从而能够避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上下两端因碰撞而导致损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一、本发明能够解决在一些需要使用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场景内,现有技术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时以及接通水管时存在的以下问题:a、在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一起进行固定时,由于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外观为圆柱形且数量较多,所以需要被协助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摆放及扶正后才能对其进行一起固定,从而增加了人力成本;而对单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进行固定时又增加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时间,并且因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没有被固定在一起而浪费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而所需的空间;b、由于需要依次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接通水管,从而导致水管的使用量上升,增加了对水管进行采购的成本,并且增加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效率。
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二、本发明通过限位单元能够在不需要被协助的情况下对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一起进行固定,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较于现有技术在对单个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进行固定时,本发明通过限位单元能够使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被固定在一起,从而节约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时间,增加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效率,并节省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而所需的空间;
三、本发明通过进液单元和出液单元能够在只需要一根进液水管和两根出液水管的情况下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接通,较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水管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对水管进行采购的成本,并且减少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进液底板、进液卡扣、进液接口和弧形块之间的结构示意图(从下往上看);
图3是本发明进液单元除进液接口和弧形块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限位单元除锁紧支链外与第一联动板和限位弹簧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限位壳与第一联动板、第一弧形限位板、推拉板和限位弹簧杆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锁紧单元与限位壳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限位壳、推动块和进液卡扣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出液单元除出液锥形壳和汇流筒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出液单元除弧形连接块外的结构示意图(从下往上看);
图10是本发明与滤芯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包括进液单元1、限位单元2和出液单元3,所述进液单元1下端安装有限位单元2,限位单元2下端安装有出液单元3,且进液单元1与出液单元3为对称设置,且进液单元1与出液单元3均为锥形结构;具体工作时,本发明能够在不需要被协助的情况下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一起进行固定,且本发明还能够在只需要一根进液水管和两根出液水管的情况下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接通;首先将进液单元1从限位单元2上拆下,然后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放置进限位单元2内,之后再将进液单元1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在限位单元2上端,之后在进液单元1上端接通进水管,再将出液单元3下端内侧接通净水管,最后在出液单元3下端位于净水管外侧接通污水管,从而使进水管内流出的原液能够通过进液单元1流向至位于限位单元2内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使得限位单元2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能够对水质进行过滤,从而将过滤后的净水从净水管流出,而过滤后的污水将从污水管内流出;
现有技术在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一起固定时需要被协助才能固定,而本发明通过限位单元2能够在不需要被协助的情况下对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一起进行固定,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较于现有技术在对单个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进行固定时,本发明通过限位单元2能够使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被固定在一起,从而节约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时间,增加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效率,并节省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而所需的空间;
本发明通过进液单元1和出液单元3能够在只需要一根进液水管和两根出液水管的情况下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接通,较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水管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对水管进行采购的成本,并且减少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效率。
所述的进液单元1包括进液锥形壳11、分流支链12、进液底板13、进液卡扣14、进液接口15和弧形块16,进液锥形壳11为上端向内倾斜的锥形壳体结构,进液锥形壳11上端开设有进液圆孔,进液锥形壳11下端安装有分流支链12、且进液锥形壳11下端安装有进液底板13,进液底板13下端面四周设置有进液卡扣14,进液底板13上均匀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底板13下端面上均匀安装有进液接口15,进液接口15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且进液接口15位于进液孔下端,进液接口15之间均通过弧形块16相连接;
具体工作时,进液单元1能够对进水口内流出的原液进行导向,使得原液能够流向位于限位单元2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当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放置进限位单元2内后,通过进液卡扣14能够与限位单元2之间进行卡接,且在卡接的过程中,进液接口15均能够位于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外壁上,再将进水管与进液锥形壳11上端的进液圆孔相接通,使得进水管内流出的原液能够通过进液底板13上的进液孔和进液接口15流动至位于限位单元2内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使得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能够对原液进行过滤,由于进液圆孔只需要通过一根进水管就能够与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接通,从而降低了对进水管的使用量以及对进水管进行采购的成本。
所述的分流支链12包括分流筒121和分流台122和分流板123,进液底板13上端面中部安装有分流筒121,分流筒121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分流筒121外侧面上安装有分流台122,分流台122为上端向内倾斜的梯形结构,且分流台122的拐角处均对称设置有分流板123,分流板123为上端向内倾斜的三角形结构;具体工作时,分流支链12能够对进水管内流出的原液进行分散导流,从而使位于限位壳21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滤液量能够较为平均;当进水管内向下流出原液时,分流筒121内将使部分原液向下流动至位于限位壳21中部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而分流台122和分流板123的配合使用能够使原液在分流板123之间向下流动至其余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通过对原液的分流导向,能够避免位于限位壳21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滤液量不平衡,也能够避免因位于限位壳21中部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清洁周期缩短而导致的频繁拆卸进液单元1。
所述的限位单元2包括限位壳21、推动块22、锁紧支链23和限位块24,限位壳21矩形结构,且限位壳21的拐角处为圆弧形结构,限位壳21上下两端的四周均开设有卡扣槽,卡扣槽的位置与进液卡扣14的位置相对应,卡扣槽通过卡接的方式与进液卡扣14相连接,卡扣槽外侧均开设有T形推动槽,T形推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推动块22,限位壳21中部设置有锁紧支链23,限位壳21上均匀开设有圆形滤芯通槽,且圆形滤芯通槽的位置与进液接口15的位置相对应,且限位壳21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接口槽,且接口槽与圆形滤芯通槽的位置相对应,接口槽内均匀安装有限位块24,且限位块24位于进液接口15与弧形块16之间的缝隙内侧;
具体工作时,限位单元2能够对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同时进行限位;首先通过推动块22能够使进液卡扣14不再对卡扣槽进行卡接,再将进液单元1取下,然后依次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放置在圆形滤芯通槽内,使得位于限位单元2下方的出液单元3能够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承托,然后再通过锁紧支链23能够将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内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同步锁紧,之后再将进液单元1通过进液卡扣14安装在卡扣槽内,此时限位块24能够对进液接口15之间进行限位,接口槽能够对进液结构进行承托和限位,从而使进液接口15能够精准的与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内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对接,通过限位壳21能够在不需要被协助的情况下对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且因能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固定在一起,较于对单个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来说,节约了因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而需要的空间。
所述的限位壳21上下两端的接口槽内壁上均铺设有橡胶密封垫;具体工作时,橡胶密封垫能够对接口槽与进液接口15以及接口槽与出液接口34之间进行密封,从而能够避免液体从接口槽处向外流出。
所述的限位壳21圆形滤芯通槽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材质的锯齿状防滑凸起;具体工作时,橡胶材质的矩形状防滑凸起能够在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放置在圆形滤芯通槽内时放置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直接向下坠落,从而能够避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在放置时因向下坠落而导致的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造成损伤的情况。
所述的锁紧支链23包括第一联动板231、第二联动板232、第一弧形限位板233、第二弧形限位板234、推拉板235和限位弹簧杆236,限位壳21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通过左右滑动的方式从上往下依次对称安装有第一联动板231和第二联动板232,且第二联动板232与第一联动板231为反向设置,第一联动板231之间以及第一联动板231外侧均匀安装有第一弧形限位板233,且第一弧形限位板233均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后侧,第二联动板232之间以及第二联动板232外侧均安装有第二弧形限位板234,且第二弧形限位板234位均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前侧,第一联动板231前端之间以及第二联动板232后端之间均设置有推拉板235,且推拉板235中部外侧面上均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限位弹簧杆236,限位壳21的前后侧面位于限位弹簧杆236内侧均开设有弹簧限位槽;
具体工作时,锁紧支链23能够对位于限位壳21内的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同步锁紧;当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放置进限位壳21上的圆形滤芯通槽内后,通过拉动推拉板235能够使第一联动板231以及第二联动板232分别带动第一弧形限位块24和第二弧形限位块24向内移动,使得第一弧形限位块24和第二弧形限位块24能够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外侧面进行限位锁紧,然后通过转动限位弹簧杆236,使得限位弹簧杆236能够对准限位壳21上的弹簧限位槽,之后再将限位弹簧杆236插入弹簧限位槽内,使得推拉板235能够被固定,通过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固定,能够避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在对原液进行过滤的过程中发生位移松动,从而能够避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因发生位移松动而降低了对原液进行过滤的效果。
所述的出液单元3包括出液锥形壳31,出液顶板32、出液卡扣33、出液接口34、弧形连接块35、连接板36、导流管37和汇流筒38,出液锥形壳31上为下端向内倾斜的锥形壳体结构,出液锥形壳31下端开设有出液圆孔,出液锥形壳31上端安装有出液顶板32,出液顶板32上端面四周设置有出液卡扣33,且出液卡扣33通过卡接的方式与位于限位壳21下端的卡扣槽相连接,出液顶板32上均匀开设有出液孔,出液顶板32上端面上设置有出液接口34,出液接口34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且出液接口34之间通过弧形连接块35相连接,且出液孔与出液接口34和圆形滤芯通槽的位置相对应,出液顶板32下端面上通过连接板36设置有导流管37,导流管37为管型结构,且导流管37上端均位于出液孔内,导流管37下端为向内侧倾斜设置,导流管37下端之间通过汇流筒38相连接,汇流筒38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且汇流筒38位于出液圆孔内;
具体工作时,出液单元3能够对经过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过滤后的液体分别进行导流;当进液单元1完成对限位单元2的卡接后,将汇流筒38下端接通净水管,再将出液锥形壳31下端的出液圆孔接通污水管,且使污水管的长度短于净水管,当原液经过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过滤后,净水将通过导流管37流动至汇流筒38内,使得过滤后的净水能够通过净水管流出,而过滤后的污水将沿出液锥形壳31下端的出液圆孔流至污水管内,使得过滤时产生的污水能够通过污水管流出;出液单元3只通过一根净水管和一根污水管就能够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过滤出的净水和污水分别排出,从而避免了因在每一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出液口接通水管而造成对水管的使用量上升的情况,并降低了因需要对出液水管进行铺设的而需要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对出液水管进行铺设的效率。
所述的进液接口15和出液接口34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防撞橡胶垫;具体工作时,防撞橡胶垫能够在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放置在圆形滤芯通槽内时以及将进液单元1安装在限位单元2上时,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上下两端进行保护,从而能够避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上下两端因碰撞而导致损伤。
工作时,第一步:将位于限位壳21上端的推动块22依次向内推动,使得进液卡扣14不能够再与卡扣槽之间进行卡接,然后将进液单元1从限位单元2上端取下;之后再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放置进位于限位壳21上的圆形滤芯通槽内,使得出液顶板32能够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承托,并使得出液接口34能够位于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下端外侧,;
第二步:当将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放置进限位壳21上的圆形滤芯通槽内后,通过拉动推拉板235能够使第一联动板231以及第二联动板232分别带动第一弧形限位块24和第二弧形限位块24向内移动,使得第一弧形限位块24和第二弧形限位块24能够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外侧面进行限位锁紧,然后通过转动限位弹簧杆236,使得限位弹簧杆236能够对准限位壳21上的弹簧限位槽,之后再将限位弹簧杆236插入弹簧限位槽内,使得推拉板235能够被固定;
第三步:将进液单元1通过进液卡扣14以卡接的方式与位于限位壳21上端的卡扣槽相连接,使得进液结构能够位于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上端外侧,之后将进水管与进液锥形壳11上端的进液圆孔相接通,然后将汇流筒38下端接通净水管,再将出液锥形壳31下端的出液圆孔接通污水管,且使污水管的长度短于净水管;
第四步:当原液从分流筒121内以及分流板123之间向下流动时,能够流动至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内,当原液经过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的过滤后,净水将通过导流管37流动至汇流筒38内,使得过滤后的净水能够通过净水管流出,而过滤后的污水将沿出液锥形壳31下端的出液圆孔流至污水管内,使得过滤时产生的污水能够通过污水管流出。
本发明通过限位单元2能够在不需要被协助的情况下对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一起进行固定,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较于现有技术在对单个的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依次进行固定时,本发明通过限位单元2能够使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被固定在一起,从而节约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时间,增加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的效率,并节省了对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固定而所需的空间;
本发明通过进液单元1和出液单元3能够在只需要一根进液水管和两根出液水管的情况下将多个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进行接通,较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水管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了对水管进行采购的成本,并且减少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对水管进行铺设的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包括进液单元(1)、限位单元(2)和出液单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单元(1)下端安装有限位单元(2),限位单元(2)下端安装有出液单元(3),且进液单元(1)与出液单元(3)为对称设置,且进液单元(1)与出液单元(3)均为锥形结构;
所述的进液单元(1)包括进液锥形壳(11)、分流支链(12)、进液底板(13)、进液卡扣(14)、进液接口(15)和弧形块(16),进液锥形壳(11)为上端向内倾斜的锥形壳体结构,进液锥形壳(11)上端开设有进液圆孔,进液锥形壳(11)下端安装有分流支链(12)、且进液锥形壳(11)下端安装有进液底板(13),进液底板(13)下端面四周设置有进液卡扣(14),进液底板(13)上均匀开设有进液孔,进液底板(13)下端面上均匀安装有进液接口(15),进液接口(15)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且进液接口(15)位于进液孔下端,进液接口(15)之间均通过弧形块(16)相连接;
所述的限位单元(2)包括限位壳(21)、推动块(22)、锁紧支链(23)和限位块(24),限位壳(21)矩形结构,且限位壳(21)的拐角处为圆弧形结构,限位壳(21)上下两端的四周均开设有卡扣槽,卡扣槽的位置与进液卡扣(14)的位置相对应,卡扣槽通过卡接的方式与进液卡扣(14)相连接,卡扣槽外侧均开设有T形推动槽,T形推动槽内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安装有推动块(22),限位壳(21)中部设置有锁紧支链(23),限位壳(21)上均匀开设有圆形滤芯通槽,且圆形滤芯通槽的位置与进液接口(15)的位置相对应,且限位壳(21)上下两端均开设有接口槽,且接口槽与圆形滤芯通槽的位置相对应,接口槽内均匀安装有限位块(24),且限位块(24)位于进液接口(15)与弧形块(16)之间的缝隙内侧;
所述的出液单元(3)包括出液锥形壳(31),出液顶板(32)、出液卡扣(33)、出液接口(34)、弧形连接块(35)、连接板(36)、导流管(37)和汇流筒(38),出液锥形壳(31)上为下端向内倾斜的锥形壳体结构,出液锥形壳(31)下端开设有出液圆孔,出液锥形壳(31)上端安装有出液顶板(32),出液顶板(32)上端面四周设置有出液卡扣(33),且出液卡扣(33)通过卡接的方式与位于限位壳(21)下端的卡扣槽相连接,出液顶板(32)上均匀开设有出液孔,出液顶板(32)上端面上设置有出液接口(34),出液接口(34)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且出液接口(34)之间通过弧形连接块(35)相连接,且出液孔与出液接口(34)和圆形滤芯通槽的位置相对应,出液顶板(32)下端面上通过连接板(36)设置有导流管(37),导流管(37)为管型结构,且导流管(37)上端均位于出液孔内,导流管(37)下端为向内侧倾斜设置,导流管(37)下端之间通过汇流筒(38)相连接,汇流筒(38)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且汇流筒(38)位于出液圆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支链(12)包括分流筒(121)和分流台(122)和分流板(123),进液底板(13)上端面中部安装有分流筒(121),分流筒(121)为上下端开口的圆筒形结构,分流筒(121)外侧面上安装有分流台(122),分流台(122)为上端向内倾斜的梯形结构,且分流台(122)的拐角处均对称设置有分流板(123),分流板(123)为上端向内倾斜的三角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支链(23)包括第一联动板(231)、第二联动板(232)、第一弧形限位板(233)、第二弧形限位板(234)、推拉板(235)和限位弹簧杆(236),限位壳(21)中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通过左右滑动的方式从上往下依次对称安装有第一联动板(231)和第二联动板(232),且第二联动板(232)与第一联动板(231)为反向设置,第一联动板(231)之间以及第一联动板(231)外侧均匀安装有第一弧形限位板(233),且第一弧形限位板(233)均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后侧,第二联动板(232)之间以及第二联动板(232)外侧均安装有第二弧形限位板(234),且第二弧形限位板(234)位均位于圆形滤芯通槽前侧,第一联动板(231)前端之间以及第二联动板(232)后端之间均设置有推拉板(235),且推拉板(235)中部外侧面上均通过转动配合的方式设置有限位弹簧杆(236),限位壳(21)的前后侧面位于限位弹簧杆(236)内侧均开设有弹簧限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壳(21)上下两端的接口槽内壁上均铺设有橡胶密封垫。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壳(21)圆形滤芯通槽内壁上均匀设置有橡胶材质的锯齿状防滑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接口(15)和出液接口(34)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防撞橡胶垫。
CN202010914962.3A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固定系统 Active CN1119777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4962.3A CN111977750B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固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4962.3A CN111977750B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固定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7750A true CN111977750A (zh) 2020-11-24
CN111977750B CN111977750B (zh) 2021-04-09

Family

ID=73448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4962.3A Active CN111977750B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固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775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987029S1 (en) 2023-02-03 2023-05-23 Spot Zero Reverse Osmosis Inc. Portable reverse osmosis system
US11724231B1 (en) 2023-01-23 2023-08-15 Spot Zero Reverse Osmosis Inc. Portable reverse osmosis system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517A (zh) * 2009-09-29 2011-04-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卡扣装置的电子设备
US20120152865A1 (en) * 2010-12-16 2012-06-21 Lin Zhenwu Stackable filter cup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2283428U (zh) * 2012-02-03 2012-06-27 常州市康耐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过滤器
CN107399772A (zh) * 2016-07-05 2017-11-28 胡玥 一种大流量陶瓷滤芯净水机
CN110917706A (zh) * 2019-12-19 2020-03-27 戴成 一种可快速更换的滤芯安装机构
CN110935229A (zh) * 2019-12-17 2020-03-31 江西渥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盖式净水器滤芯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6517A (zh) * 2009-09-29 2011-04-27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具有卡扣装置的电子设备
US20120152865A1 (en) * 2010-12-16 2012-06-21 Lin Zhenwu Stackable filter cup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2283428U (zh) * 2012-02-03 2012-06-27 常州市康耐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过滤器
CN107399772A (zh) * 2016-07-05 2017-11-28 胡玥 一种大流量陶瓷滤芯净水机
CN110935229A (zh) * 2019-12-17 2020-03-31 江西渥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翻盖式净水器滤芯固定装置
CN110917706A (zh) * 2019-12-19 2020-03-27 戴成 一种可快速更换的滤芯安装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4231B1 (en) 2023-01-23 2023-08-15 Spot Zero Reverse Osmosis Inc. Portable reverse osmosis system
USD987029S1 (en) 2023-02-03 2023-05-23 Spot Zero Reverse Osmosis Inc. Portable reverse osmosis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7750B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7750B (zh) 一种ro反渗透膜过滤净化滤芯固定系统
EP1512456A1 (en) Membrane separation device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method
KR101014159B1 (ko) 원형 여과판 및 이 여과판이 구성된 여과장치
CN107381907B (zh) 一种医用超纯水机
CN207102357U (zh) 一种卷式超滤膜
JP2007268388A (ja) 膜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浸漬型膜分離装置
CN201275466Y (zh) 圆板式超滤器
KR101031673B1 (ko) 적층형 막분리 시스템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분리막 적층 방법
CN207253889U (zh) 一种滤芯及净水器
CN201634481U (zh) 一种分体式饮用水净化装置
CN207950834U (zh) 一种错流式陶瓷膜过滤器
CN210855391U (zh) 一种用于废水浓缩分离净化处理的板式膜装置
CN101385947B (zh) 圆板式超滤器
CN211445252U (zh) 一种超滤膜净化水处理设备
CN114249453A (zh) 混凝-沉淀-超滤一体化装置
CN102302899B (zh) 一种抛弃型组合式膜组件
CN207713464U (zh) 一种自由组合式膜壳
CN113490646A (zh) 液体净化系统
CN216358934U (zh) 应用于染料生产的纳滤膜元件
CN211987260U (zh) 一种多介质过滤器
CN213416447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管式微滤膜过滤设备
CN219765011U (zh) 一种水处理纳滤膜组件
CN212757406U (zh) 一种多介质过滤器
CN220424763U (zh) 一种污水过滤环保设备
CN213326853U (zh) 一种净水器用反渗透膜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24

Address after: Room 102,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fice, 1st floor, building 3, Taihu new c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No. 18, Suzhou River Road, Wujia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uzhou Shangyuan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ant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o.14 Yongxing Road, Gangzh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6000

Applicant before: Ding Zuoli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