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6654A - 一种挡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挡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6654A
CN111976654A CN201911078665.3A CN201911078665A CN111976654A CN 111976654 A CN111976654 A CN 111976654A CN 201911078665 A CN201911078665 A CN 201911078665A CN 111976654 A CN111976654 A CN 1119766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scraping
bar
main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86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大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nzhou Le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nzhou Le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nzhou Le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nzhou Leke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76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66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6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 B60S1/16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 B60S1/18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 B60S1/26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by toothed gea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6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 B60S1/16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 B60S1/18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 B60S1/185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with means for stopping or setting the wipers at their limit of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6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 B60S1/16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 B60S1/18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 B60S1/20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by cable drives; by flexible sh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6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 B60S1/16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 B60S1/18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 B60S1/24Means for transmitting drive mechanically by rotary cra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方案为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主刮杆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转杆尾端以驱使转杆往复转动,主刮杆设置在转杆上,如此在转杆的带动下,主刮杆在玻璃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主刮杆远离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还包括一副刮杆,一传动装置;副刮杆能沿着主刮杆滑动,如此副刮杆和主刮杆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接转杆或驱动装置或主刮杆,传动装置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如此转杆的运动与副刮杆的滑动形成关联。本发明方案具有以下优点:该挡雨装置的雨刮器具有长度可在原有基础上随机增大的刮杆,如此获得更大的刮擦区域。

Description

一种挡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案涉及一种挡雨装置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由玻璃和雨刮器组成的挡雨装置十分常见,汽车的挡雨装置就是这种配置,玻璃为用户遮风挡雨,雨刮器往复运动以除去玻璃上的积水,但现有技术的挡雨装置存在显而易见的不足,具体如下:雨刮器包括转杆、刮杆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转杆尾端以驱使转杆往复转动,刮杆设置在转杆上,如此在转杆的带动下,刮杆在玻璃上形成一个刮擦区域,刮擦区域呈现扇形,一些雨刮器设置双刮杆,则其刮擦形成的区域为扇形的叠合,由于玻璃的形状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扇形或扇形叠合,因而,现有技术的雨刮器在玻璃上留下大量刮擦不到的区域,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挡雨装置,该挡雨装置的雨刮器具有长度可在原有基础上随机增大的刮杆,如此获得更大的刮擦区域。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主刮杆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转杆尾端以驱使转杆往复转动,主刮杆设置在转杆上,如此在转杆的带动下,主刮杆在玻璃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主刮杆靠近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主刮杆远离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还包括一副刮杆,一传动装置;副刮杆能沿着主刮杆滑动,如此副刮杆和主刮杆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接转杆或驱动装置或主刮杆,传动装置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如此转杆的运动与副刮杆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的边框;二、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在本发明方案中,传动装置使转杆的运动与副刮杆的滑动形成关联,以达到二个目的: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的边框;二、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上侧的情形,如此玻璃的主刮擦区域以外存在被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由此可见,传动装置既保证了副刮杆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主刮擦区域以外存在被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副刮杆的运行对主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改变了玻璃上刮擦区域的形状,同时,相比于主刮擦区域,主刮杆和副刮杆的协同运行获得了更大的刮擦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获得更大的刮擦区域。以汽车的挡风玻璃为例,挡风玻璃的形状大体上为一个长方形,以驾驶员的角度而论,挡风玻璃左右向的长度很长,上下向的长度很短,挡风玻璃大体上呈现一个长方形的形状,由于主刮杆的刮擦区域是一个弧形,显然两者形状存在显著的区别,所以挡风玻璃上有许多主刮杆刮擦不到的地方,这些显然会影响驾驶员的视野,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如很多的观景玻璃都是方形的,主刮杆的刮擦区域是一个弧形。副刮杆和传动装置的存在则有效缓解了这一局面,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副刮杆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的边框,且副刮杆上端又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上侧,如此玻璃的主刮擦区域以外存在被副刮杆刮擦的区域。显然,主刮杆和副刮杆的协同运行在玻璃上获得了更大的刮擦面积,用户能获得更好的视野,得到更好的体验。在本发明方案中,由于驱动装置、主刮杆与转杆形成联动关系,所以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接驱动装置或主刮杆也是能达到技术效果的。在本发明方案中,主刮杆设置在转杆上,主刮杆可直接连接转杆,也可以通过支架连接转杆,如在很多汽车的雨刮器中,刮杆通过支架连接转杆。在本发明方案中,副刮杆能沿着主刮杆滑动,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上侧的情形,如此玻璃的主刮擦区域以外存在被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副刮杆与主刮杆形成滑动连接,显然,这样的滑动连接具有多种方式,如在副刮杆上设置一条通道,通道的朝向与副刮杆的朝向一致,主刮杆插接在通道中,又或者在主刮杆上设置一条通道,通道的朝向与主刮杆的朝向一致,副刮杆插接在通道中,又或者副刮杆沿着主刮杆的一侧滑动,为取得更好的滑动效果,可以在主刮杆或副刮杆上配置专门的滑轨,以副刮杆插接在主刮杆通道中为例,可在通道中设置滑轨,如在通道壁上设置一条凹槽作为滑轨,凹槽中滑动若干滑块,滑块连接副刮杆,副刮杆与主刮杆的滑动连接就形成了。又或者在副刮杆的侧壁上设置一条凹槽,凹槽中滑动若干滑块,滑块连接主刮杆。在实际应用中,玻璃有时是具有一定曲度的,如汽车的挡风玻璃,这时,滑轨也可设置一定曲度,以使延伸至主刮杆之外的副刮杆能很好地贴合在玻璃上,当然,为使延伸至主刮杆之外的副刮杆能很好地贴合在玻璃上,副刮杆的刮水片与杆体之间可配置弹性体,如弹簧,或者弹性胶体,在弹性体的作用下,副刮杆的刮水片能很好地贴合在玻璃上。设置了弹性体后,还可实现进一步的技术效果,在主刮杆上设置一条用以通行副刮杆的通道,主刮杆的刮水片构成通道的一个壁,副刮杆内收时,副刮杆的刮水片叠合在主刮杆的刮水片上,当副刮杆外伸时,在弹性体的作用下,副刮杆的刮水片贴合在玻璃上。当然,副刮杆的刮水片与主刮杆的刮水片相互不叠合也是可以的。综上所述,副刮杆与主刮杆的滑动连接具有多种方式,这是因为滑动连接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连接方式,门窗、家具、机床中存在大量滑动连接,而且,有些滑动方式还是以曲线形式运行的,如一些淋浴房的门的滑轨是圆弧型的,显然,在本发明方案中,副刮杆与主刮杆的滑动连接方式可从现有技术中借鉴。在技术方案中,明确指出了主刮杆上端、下端的位置,如此向上方向、向下方向也自然确定下来。在已知的挡雨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很多都是采用单刮杆的方式,显然,在单刮杆的基础上增设副刮杆,能增加刮擦区域。如果想要刮擦区域大一些,加大主刮杆长度即可,再加上副刮杆的辅助就可达到目的,反之,如果想要刮擦区域小一些,减小主刮杆长度即可,再加上副刮杆的辅助就可达到目的,这种适配性的调整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主刮杆的刮擦区域与副刮杆的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称之为双并刮擦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玻璃上设置一个预设刮擦区域,双并刮擦区域包括预设刮擦区域;显然,由于用户类型的不同,其提出的需求也不相同,预设刮擦区域的设置也具有多样性,有些用户的要求很高,其要求的预设刮擦区域会大一些,有些用户的要求不高,其要求的预设刮擦区域会小一些。用户通过双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以实现由观察功能带来的后续功能,如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驾驶员通过双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从而实现安全驾驶,如玻璃为观景玻璃,雨天时,游客通过双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以达到享受美景之目的,一般来说,每一种雨天用的观察玻璃都具有一个必要刮擦区域,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必要刮擦区域还具有行业标准,双并刮擦区域应该把必要刮擦区域完全盖住为好。汽车的雨刮器从最初的单刮杆演化到现在的双刮杆或多刮杆,必要刮擦区域的标准逐步提高,预设刮擦区域的标准也逐步提高,从本申请的角度出发,上述技术都值得改进。
进一步的技术,转杆在玻璃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在主刮杆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转杆往复转动的过程分为往过程和复过程,由于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往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符与复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相重合,副刮杆这种形式的运行刮擦效果是非常好的,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上述技术中,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但应当指出,不同的转杆位置对应一个相同的副刮杆位置是被允许的。
进一步的技术,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显然,在已有的副刮杆运行规则的基础上,为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设置预设条件,能达到更好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底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左侧边;以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上置线;以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上置线与右置线相交于交错点;极右点与交错点之间的上置线和极左点与交错点之间的右置线合成甲理想线;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刮杆的设置方式是常见的,很多汽车的雨刮器就是这样设置的,增设了副刮杆并使副刮杆的运作符合预设条件,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对主刮擦区域形成了有效补充,且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成一直角形状,用户能获得很好的体验,因为在家居生活中,大多数窗户的角部都是直角形状,用户已经习以为常,把玻璃上的刮擦区域设计为直角形状,符合用户的期待。本发明的转杆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往复转动,当转杆顺时针转动时,转杆会到达顺向极限位置,即转杆不能再继续顺时针转动了,接下来应该逆时针往回转动了,也就是说,转杆顺时针转动了最大、程度,此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同理,当转杆逆时针转动时,转杆会到达逆向极限位置,即转杆不能再继续逆时针转动了,接下来应该顺时针往回转动了,也就是说,转杆逆时针转动了最大程度,此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主刮杆上端与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当挡风玻璃的左侧边长度接近且稍小于上侧边长度时,采用如此的主刮杆布局效果很好。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右端的左下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右侧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底边;以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左置线;以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上划线;左置线与上划线相交于交汇点;极右点与交汇点之间的左置线和极左点与交汇点之间的上划线合成乙理想线;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乙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主刮杆的设置方式是常见的,很多机动车的雨刮器就是这样设置的,增设了副刮杆并使副刮杆的运作符合预设条件,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对主刮擦区域形成了有效补充,且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成一直角形状,用户能获得很好的体验。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主刮杆上端与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当挡风玻璃的左侧边长度接近且稍小于上侧边长度时,采用如此的主刮杆布局效果很好。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底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左侧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且使副刮杆最大程度延伸到主刮杆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且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时副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右置点,转动转杆并保持最长刮杆状态,副刮杆上端在玻璃上画出一条副曲线;以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副曲线与右置线相交于副交点;右置点与副交点之间的副曲线和极左点与副交点之间的右置线合成丙理想线;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丙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本技术方案的雨刮器能获得非常大的刮擦面积。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主刮杆上端与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底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左侧边;当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在主刮杆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外延点,外延点与极右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外延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延线;以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上延线与右置线相交于上延点;外延点与上延点之间的上延线和极左点与上延点之间的右置线合成丁理想线;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丁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本技术方案的雨刮器能获得非常大的刮擦面积。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主刮杆上端与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点的左侧,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右侧底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左侧底边;极左点临近底边左端,以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第一线,第一线与上侧边相交于第一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且使副刮杆最大程度延伸到主刮杆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且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时副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点,逆时针转动转杆并保持最长刮杆状态,直至副刮杆上端与上侧边相交,副刮杆上端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第二线,第二线与上侧边相交于第三点;极左点与第一点之间的第一线、第一点与第三点之间的上侧边、第三点与第二点之间的第二线合成戊理想线;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戊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本技术方案的雨刮器能获得非常大的刮擦面积。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主刮杆上端与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点的左侧,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右侧底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左侧底边;极左点临近底边左端,以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第一线,第一线与上侧边相交与第一点;当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在主刮杆上端或者在主刮杆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右向点,右向点与极右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右向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向线,上向线与上侧边相交于上向点;极左点与第一点之间的第一线、第一点与上向点之间的上侧边、上向点与右向点之间的上向线合成已理想线;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本技术方案的雨刮器能获得非常大的刮擦面积。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主刮杆上端与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转杆尾端临近底边中点,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右侧底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左侧底边;当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在主刮杆上端或者在主刮杆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右向点,右向点与极右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右向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向线,上向线与上侧边相交于上向点;当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在主刮杆的左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左向点,左向点与极左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左向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展线,上展线与上侧边相交于上居点;上展线靠近左侧边;左向点与上居点之间的上展线、上居点与上向点之间的上侧边、上向点与右向点之间的上向线合成辛理想线;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辛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本技术方案的雨刮器能获得非常大的刮擦面积。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主刮杆上端与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底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左侧边;右侧边和上侧边合成甲愿景线,预设条件为:主刮杆上端与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刮转距离的十分之三。在本技术方案中,只采用一根主刮杆就能对整块挡风玻璃进行刮擦,现有技术中,一般挡风玻璃上都设置两根雨刮杆,显然,两根雨刮杆对用户视界的扰动更大,采用一根雨刮杆能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十分之三,在实际应用中,可灵活选择阙值,如把阙值设置得大一点,如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二。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转杆尾端临近底边中点,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右侧底边;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靠近左侧底边。在现有技术中,这种雨刮器的设置方式也常常出现,其通过主刮杆的大幅度运动对玻璃进行高效刮擦。
进一步的技术,右侧边、上侧边、左侧边合成乙愿景线,主刮杆上端与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乙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可灵活选择阙值,如把阙值设置得大一点。
显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还可提出更多的预设条件。汽车设计师可按自身意愿在玻璃上画出一条代表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愿望曲线,这一愿望曲线也可被看作预设条件,进而通过构建传动装置,使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与愿望曲线重合。在本发明中,以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作为一个参考长度,不大于这一长度,能获得很好的技术效果,当然,大于参考长度,也是能获得一定技术效果的。
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接转杆或驱动装置或主刮杆,传动装置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如此转杆的运动与副刮杆的滑动形成关联。传动装置对本发明方案来说尤为重要,应尽量使传动装置的结构简单、合理。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曲杆、基座、滑杆、内轮、外轮、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第五绕线件、滑杆弹簧、刮杆弹簧;金属杆上端连接转杆尾端,金属杆下端连接曲杆;基座设置在曲杆下方,滑杆滑动连接基座,滑杆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转杆尾端处在滑杆的延长线上,滑杆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滑杆,滑杆弹簧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上端顶接曲杆;内轮设置在基座上,外轮固定连接内轮,具体为:内轮的外侧面贴合外轮的内侧面,且内轮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的半径大于内轮的半径;第一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下端,第二绕线件设置在转杆尾端,第三绕线件设置在转杆首端,第四绕线件设置在主刮杆上端;第二拉线一端圈绕在外轮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后连接在副刮杆下端;刮杆弹簧一端连接主刮杆,另一端连接副刮杆,刮杆弹簧促使副刮杆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上端,第一拉线一端圈绕在内轮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后连接在滑杆下端;如此当滑杆向下滑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的形状满足: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杆的转动带动金属杆,金属杆带动曲杆,曲杆带动滑杆,滑杆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带动副刮杆,如此转杆和副刮杆形成联动。且副刮杆的滑动取决于曲杆的形状。在本技术方案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运动轨迹曲线显然是很容易的,只要使运动轨迹曲线尽量靠近理想线即可。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刮杆弹簧也会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因而省去滑杆弹簧也是可行的。曲杆的形状显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获得,具体如下:先获得一个基本长度,当转杆尾端与滑杆上端的距离为一个基本长度时,副刮杆上端刚好与主刮杆上端持平,显然,按动滑杆上端,使副刮杆上端刚好与主刮杆上端持平,检测这一状态下滑杆上端与转杆尾端的距离便可获得基本长度L0;以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为起始位置,手动转动转杆一定角度并停下来,记录转杆转动的角度A1,主刮杆的延长线与运动轨迹曲线形成一个相交点,测量出主刮杆上端与相交点之间的距离L1,显然,要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副刮杆要延伸的距离为L1,根据传动装置结构可推导出滑杆上端在与转杆尾端保持基本长度的基础上,还应滑动一个距离,这一距离为L1*R1/R2,其中,R1为内轮半径,R2为外轮半径,如此获得滑杆上端与转杆尾端的距离为L0+L1*R1/R2,记录转杆转动的角度A1和滑杆上端与转杆尾端的距离L0+L1*R1/R2形成数据1,多次重复上述操作,便可获得数据2、数据3----,一般可通过不断加大转杆转动的角度的方式来采集数据,当然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极左位置的二个数据必须采集;这些数据构成了角函数,把这一函数的曲线描述出来,曲杆的形状就得到了。具体如下:先在白纸板上画一起点,以起点为端部画出一起始射线,根据数据1在纸上画出一射线1,射线1以起点为端部,射线1与起始射线之间的夹角为数据1记录的转杆转动的角度A1,在射线1上选取点1,点1与起点之间的距离为数据1记录的滑杆上端与转杆尾端的距离L0+L1*R1/R2;同理,根据数据2可获得点2,根据数据3可获得点3,如此类推,把所有的点用一条光滑的曲线依次连接起来,曲杆的形状就得到了。使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把白纸板上的起点对准转杆尾端,且使起始射线处在滑杆的延长线上,并保证在转杆的转动过程中,滑杆的延长线始终处于白纸板上,此时曲线相对于转杆的位置与以后曲杆相对于转杆的位置是一致的。当然,上述方法在玻璃处于平直状态下精度最高,现实应用中,汽车的玻璃往往具有一定的曲度,但汽车的挡风玻璃曲度十分微小,采用上述方法达到的精度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还可采用更直观的数据采集方法来获得曲杆的形状,具体如下,在金属杆上固定一块白纸板,在金属杆的转动过程中,滑杆的上半部分杆体始终贴合在白纸板上,以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为起始位置,手动转动转杆一定角度并停下来,调节滑杆上端的位置,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把当前滑杆上端的位置标定在白纸板上形成标定点,当前滑杆上端与白纸板接触的位置就是标定点,继续转动转杆显然可获得更多的标定点,把所有的标定点用一条光滑的曲线依次连接起来,曲杆的形状就得到了。且曲线与金属杆的位置关系和曲杆与金属杆的位置关系是一致的。在实际应用中,运动轨迹曲线可以画得粗一些,以便于操作,当然,由于副刮杆是有一定宽度的,可在副刮杆上端部找出一个参考点,参考点离转杆尾端最远,以参考点为基准进行操作,即参考点代表副刮杆上端,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则意味着参考点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杆尾端处在滑杆的延长线上,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滑杆的运行更加舒畅,在实际应用中,转杆尾端不处在滑杆的延长线上也是可行的,曲杆的形状可通过设置标定点的数据采集方法来获得。实际上,要获得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通过计算的方式也可获得曲杆的形状,以转杆尾端为原点,以平置线为横轴,平置线与玻璃底边平行,通过原点且与横轴相垂直的线构成纵轴,如此构成一个坐标系。以甲理想线为例,甲理想线的方程式可在坐标系中被标出,具体如下:X=N1,(N2≤Y≤N3),Y=N3,(N4≤X≤N1),当雨刮器确定后,N1、N2、N3、N4的值也确定下来,即N1、N2、N3、N4为常数。当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上端与坐标原点的连线的长度为N5,主刮杆上端与坐标原点的连线与横轴的夹角大小为A5,主刮杆下端与坐标原点的连线的长度为N6,主刮杆下端与坐标原点的连线与横轴的夹角大小为A6,当雨刮器确定后,N5、N6、A5、A6的值也确定下来,即,N5、N6、A5、A6为常数。若以极右位置时的转杆为起始位置,转杆转动的角度为θ,则主刮杆上端的坐标为X=N5*cos(θ+A5),Y=N5*sin(θ+A5);主刮杆下端的坐标为X=N6*cos(θ+A6),Y=N6*sin(θ+A6)。如此主刮杆上端与主刮杆下端的连线的方程式就得到了,即方程式1:[X-N5*cos(θ+A5)]/[Y-N5*sin(θ+A5)]=[X-N6*cos(θ+A6)]/[Y-N6*sin(θ+A6)],主刮杆上端与主刮杆下端的连线跟甲理想线的交点的坐标也可以得出了,根据方程式1与方程X=N1求解,得出交点的坐标为X=N1,Y=f1(θ),因为N2≤Y≤N3,则可求得θ的取值范围,进而交点与主刮杆上端的距离L1也可得出,L12={[N1-N5*cos(θ+A5)]2+[f1(θ)-N5*sin(θ+A5)]2,要使副刮杆上端处在甲理想线上,距离L1就是副刮杆要延伸的距离,根据传动装置结构可推导出滑杆上端在与转杆尾端保持基本长度L0的基础上,还应滑动一个距离,这一距离为L1*R1/R2,滑杆上端与转杆尾端的距离为L0+L1*R1/R2;同理,根据方程式1与方程Y=N3求解,得出交点的坐标为X=f2(θ),Y=N3,因为N4≤X≤N1,则可求得θ的取值范围,进而交点与主刮杆上端距离L1也可以得出,L12={[f2(θ)-N5*cos(θ+A5)]2+[N3-N5**sin(θ+A5)]2,要使副刮杆上端处在甲理想线上,距离L1就是副刮杆要延伸的距离,根据传动装置结构可推导出滑杆上端在与转杆尾端保持基本长度L0的基础上,还应滑动一个距离,这一距离为L1*R1/R2,滑杆上端与转杆尾端的距离为L0+L1*R1/R2;综上所述,滑杆上端与转杆尾端的距离与转杆的转动角度构成可计算的函数关系,显然,根据这一函数关系,曲杆的形状就可得出,事实上,在玻璃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后,通过微积分或傅立叶级数可拟合出运动轨迹曲线的方程式,进而通过上述方法,就可得出曲杆的形状。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曲杆、基座、滑杆、内轮、外轮、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滑杆弹簧、刮杆弹簧;金属杆上端连接转杆尾端,金属杆下端连接曲杆;基座设置在曲杆下方,滑杆滑动连接基座,滑杆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转杆尾端处在滑杆的延长线上,滑杆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滑杆,滑杆弹簧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上端顶接曲杆;内轮设置在基座上部,外轮固定连接内轮,具体为:内轮的外侧面贴合外轮的内侧面,且内轮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的半径大于内轮的半径;第一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下端,第二绕线件设置在转杆尾端,第三绕线件设置在转杆首端,第四绕线件设置在主刮杆上端;第二拉线一端圈绕在外轮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后连接在副刮杆下端;刮杆弹簧一端连接主刮杆,另一端连接副刮杆,刮杆弹簧促使副刮杆向下滑动;第一拉线一端圈绕在内轮上,另一端连接滑杆下端;如此当滑杆向下滑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的形状满足: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杆的转动带动金属杆,金属杆带动曲杆,曲杆带动滑杆,滑杆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带动副刮杆,如此转杆和副刮杆形成联动。且副刮杆的滑动取决于曲杆的形状。在本技术方案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曲杆的形状显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获得。金属杆也可通过齿轮组连接转杆尾端,这样一来,转杆转动一个较大角度,金属杆只转动一个减小角度,能减小金属杆安装空间,现有的变速箱技术就可应用到这一变化方式中。在实际应用中,曲杆也可设置在滑杆上,金属杆下端设置钩子,钩子勾住曲杆下沿,在滑杆与基座之间设置拉簧,拉簧促使滑杆向下滑动,这样一来,金属杆也能带动滑杆滑动。又或者把滑杆设置在金属杆上,即滑杆能相对于金属杆滑动,曲杆设置在基座上,滑杆弹簧使滑杆顶接曲杆,转杆转动时,金属杆带动滑杆转动,滑杆受到曲杆的限制,发生滑动,通过传动结构把这一滑动传导到副刮杆就能使转杆与副刮杆形成联动。曲杆也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获得。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曲杆、基座、滑杆、内轮、外轮、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第五绕线件、滑杆弹簧、刮杆弹簧;金属杆上端连接转杆尾端,金属杆下端连接曲杆;基座设置在曲杆下方,滑杆滑动连接基座,滑杆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转杆尾端处在滑杆的延长线上,滑杆上端设置有一圆轮;滑杆弹簧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滑杆,滑杆弹簧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如此使圆轮顶接曲杆;内轮设置在基座上,外轮固定连接内轮,具体为:内轮的外侧面贴合外轮的内侧面,且内轮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的半径大于内轮的半径;第一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下端,第二绕线件设置在转杆尾端,第三绕线件设置在转杆首端,第四绕线件设置在主刮杆上端;第二拉线一端圈绕在外轮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后连接在副刮杆下端;刮杆弹簧一端连接主刮杆,另一端连接副刮杆,刮杆弹簧促使副刮杆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上端,第一拉线一端圈绕在内轮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后连接在滑杆下端;如此当滑杆向下滑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的形状满足: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曲杆对圆轮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滑杆上端设置了圆轮,圆轮与曲杆之间的摩擦力显然小于滑杆上端与曲杆之间的摩擦力。可采用直观的数据采集方法来获得曲杆的形状,具体如下,在金属杆上固定一块白纸板,在金属杆的转动过程中,圆轮始终贴合在白纸板上,以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为起始位置,手动转动转杆一定角度并停下来,调节滑杆的位置,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把当前圆轮的圆周线标定在白纸板上,即笔尖沿着圆轮的圆周划线就可在白纸板上标出圆周线,继续转动转杆显然可获得更多的圆周线,在白纸板上画出一条曲线,曲线处于全部圆周线的上侧,且曲线与全部圆周线形成相切关系,该曲线的形状实际上就是曲杆的形状,且曲线与金属杆的位置关系和曲杆与金属杆的位置关系是一致的。当然,曲杆还可通过逐段设置的方法获得,以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为起始位置,先在金属杆上设置第一段曲杆,第一段曲杆的长度为0.5厘米,第一段曲杆对圆轮的限制使得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进而在第一段曲杆的基础上设置第二段曲杆,第二段曲杆的长度也为0.5厘米,第二段曲杆对圆轮的限制使得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以此类推,在设置多段曲杆后,完整的曲杆就得到了,显然,每段曲杆的长度越小,最后获得的曲杆形状越精确。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曲杆、基座、滑杆、滑杆弹簧、套管、钢丝、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第一直杆、第二直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条、第二齿条;金属杆上端连接转杆尾端,金属杆下端连接曲杆;基座设置在曲杆下方,滑杆滑动连接基座,滑杆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转杆尾端处在滑杆的延长线上,滑杆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滑杆,滑杆弹簧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上端顶接曲杆;第一齿轮设置在基座上,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第一齿轮,具体为:第一齿轮的外侧面贴合第二齿轮的内侧面,且第一齿轮的外侧面的圆心与第二齿轮内侧面的圆心重合,第二齿轮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的半径;第一孔设置在基座上,第二孔设置在转杆上,第三孔设置在主刮杆上;套管下端设置在基座上,套管上端依次通过第一孔、第二孔、第三孔后设置在主刮杆上;钢丝插接在套管内;第一齿条滑动连接基座,第一齿条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耦合,第一齿条处于第一齿轮左侧,第一齿条上端连接滑杆;第二齿条滑动连接基座,第二齿条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第二齿条与第二齿轮耦合,第二齿条处于第二齿轮左侧,第二齿条下端连接第一直杆上端,第一直杆下端插入套管下端并与钢丝连接;第二直杆下端插入套管上端并与钢丝连接,第二直杆上端连接副刮杆;如此当滑杆向下滑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的形状满足: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杆的转动带动金属杆,金属杆带动曲杆,曲杆带动滑杆,滑杆通过钢丝带动副刮杆,如此转杆和副刮杆形成联动。且副刮杆的滑动取决于曲杆的形状。在本技术方案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曲杆的形状显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获得。把钢丝设置在套管中是一种常见的传动方式,如很多自行车的刹车装置就使用这种方式。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曲杆、基座、滑杆、滑杆弹簧、第一导管、第二导管、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输气管;金属杆上端连接转杆尾端,金属杆下端连接曲杆;基座设置在曲杆下方,滑杆滑动连接基座,滑杆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转杆尾端处在滑杆的延长线上,滑杆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滑杆,滑杆弹簧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上端顶接曲杆;第一导管设置在基座上,第一导管上端开放下端封闭,第一活塞滑动在第一导管中,第一连杆下端连接第一活塞,第一连杆上端连接滑杆;第二导管设置在主刮杆上,第二导管上端开放下端封闭,第二活塞滑动在第二导管中,第二连杆下端连接第二活塞,第二连杆上端连接副刮杆;第一导管的管径大于第二导管的管径;输气管一端连通第一导管下端,另一端连通第二导管下端;如此当滑杆向下滑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的形状满足: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气动的方式使转杆和副刮杆形成联动,在本技术方案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曲杆的形状显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获得。
优选的,传动装置承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一转轴,转轴连接转杆尾端以驱使转杆往复转动,传动装置包括曲杆、基座、滑杆、内轮、外轮、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第五绕线件、滑杆弹簧、刮杆弹簧、平置齿条、铁齿轮;铁齿轮的中央设有圆孔,转轴固定连接铁齿轮且转轴从铁齿轮的圆孔中穿过;平置齿条与车体滑动连接,平置齿条可水平向滑动,平置齿条与铁齿轮耦合;曲杆设置在平置齿条上;基座设置在曲杆下方,滑杆滑动连接基座,滑杆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滑杆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滑杆,滑杆弹簧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上端顶接曲杆;内轮设置在基座上,外轮固定连接内轮,具体为:内轮的外侧面贴合外轮的内侧面,且内轮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的半径大于内轮的半径;第一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下端,第二绕线件设置在转杆尾端,第三绕线件设置在转杆首端,第四绕线件设置在主刮杆上端;第二拉线一端圈绕在外轮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后连接在副刮杆下端;刮杆弹簧一端连接主刮杆,另一端连接副刮杆,刮杆弹簧促使副刮杆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上端,第一拉线一端圈绕在内轮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后连接在滑杆下端;如此当滑杆向下滑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在所述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的形状满足: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转轴的转动带动铁齿轮,铁齿轮带动平置齿条,平置齿条带动曲杆,曲杆带动滑杆,滑杆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带动副刮杆,如此转杆和副刮杆形成联动。且副刮杆的滑动取决于曲杆的形状。在本技术方案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曲杆的形状显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获得。可采用直观的数据采集方法来获得曲杆的形状,具体如下,在平置齿条上固定一块白纸板,在平置齿条的滑动过程中,滑杆的上半部分杆体始终贴合在白纸板上,以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为起始位置,手动转动转杆一定角度并停下来,调节滑杆上端的位置,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把当前滑杆上端的位置标定在白纸板上形成标定点,当前滑杆上端与白纸板接触的位置就是标定点,继续转动转杆显然可获得更多的标定点,把所有的标定点用一条光滑的曲线依次连接起来,曲杆的形状就得到了。且曲线与平置齿条的位置关系和曲杆与平置齿条的位置关系是一致的。
优选的,传动装置承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涡杆、涡轮、涡轮轴、摇臂、拉杆、摇杆、摇杆轴;电机通过涡杆驱使涡轮转动;涡轮轴一端连接涡轮中心,另一端连接摇臂首端;摇臂尾端转动连接拉杆首端;拉杆尾端转动连接摇杆下端,摇杆上端转动连接车体;摇杆轴一端连接摇杆上端,另一端连接转杆尾端;传动装置包括凸轮、基座、滑杆、内轮、外轮、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第五绕线件、滑杆弹簧、刮杆弹簧;凸轮中央设置有圆孔,凸轮固定连接涡轮轴且涡轮轴从凸轮的圆孔中穿过;基座设置在凸轮下方,滑杆滑动连接基座,滑杆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滑杆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滑杆,滑杆弹簧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上端顶接凸轮;内轮设置在基座上,外轮固定连接内轮,具体为:内轮的外侧面贴合外轮的内侧面,且内轮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的半径大于内轮的半径;第一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下端,第二绕线件设置在转杆尾端,第三绕线件设置在转杆首端,第四绕线件设置在主刮杆上端;第二拉线一端圈绕在外轮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后连接在副刮杆下端;刮杆弹簧一端连接主刮杆,另一端连接副刮杆,刮杆弹簧促使副刮杆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上端,第一拉线一端圈绕在内轮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后连接在滑杆下端;如此当滑杆向下滑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凸轮的形状满足: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凸轮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涡杆、涡轮、涡轮轴、摇臂、拉杆、摇杆、摇杆轴;这种驱动装置十分常见,很多汽车的雨刮器都采用这种驱动装置,凸轮的形状显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获得。可采用直观的数据采集方法来获得凸轮的形状,具体如下,在涡轮轴上固定一块白纸板,涡轮轴从白纸板穿过,在涡轮轴的转动过程中,滑杆的上半部分杆体始终贴合在白纸板上,以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为起始位置,手动转动转杆一定角度并停下来,调节滑杆上端的位置,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把当前滑杆上端的位置标定在白纸板上形成标定点,当前滑杆上端与白纸板接触的位置就是标定点,继续转动转杆显然可获得更多的标定点,把所有的标定点用一条光滑的曲线依次连接起来,凸轮的形状就得到了。应用时,把凸轮安装失去,凸轮边缘与白纸板上的曲线相重合。
优选的,传动装置承接主刮杆,传动装置包括拉绳、塑料绕件、滑条、滑条弹簧、曲杆、基座、滑杆、内轮、外轮、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第五绕线件、滑杆弹簧、刮杆弹簧;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下端的位置称之为下置位,塑料绕件设置在下置位上;滑条滑动连接车体,滑条可在车体上左右向滑动,滑条处在塑料绕件的左侧;拉绳一端连接主刮杆下端,另一端绕过塑料绕件后连接滑条右端;滑条弹簧一端连接滑条,另一端连接车体,滑条弹簧促使滑条向左滑动;曲杆设置在滑条上;基座设置在曲杆下方,滑杆滑动连接基座,滑杆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滑杆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滑杆,滑杆弹簧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上端顶接曲杆;内轮设置在基座上,外轮固定连接内轮,具体为:内轮的外侧面贴合外轮的内侧面,且内轮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的半径大于内轮的半径;第一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下端,第二绕线件设置在转杆尾端,第三绕线件设置在转杆首端,第四绕线件设置在主刮杆上端;第二拉线一端圈绕在外轮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后连接在副刮杆下端;刮杆弹簧一端连接主刮杆,另一端连接副刮杆,刮杆弹簧促使副刮杆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上端,第一拉线一端圈绕在内轮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后连接在滑杆下端;如此当滑杆向下滑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的形状满足: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曲杆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杆带动主刮杆,主刮杆带动拉绳,拉绳带动滑条,滑条带动曲杆,曲杆带动滑杆,滑杆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带动副刮杆,如此转杆和副刮杆形成联动。曲杆的形状显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获得。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前置拉线、下置绕孔、第一细线、第二细线、复位弹簧、摆臂、第一弯杆、第二弯杆、基座、内轮、外轮、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摆臂上端连接转杆尾端,基座设置在摆臂下方;下置绕孔设置在基座上端;内轮设置在基座上,外轮固定连接内轮,具体为:内轮的外侧面贴合外轮的内侧面,且内轮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的半径大于内轮的半径;前置拉线上端连接摆臂下端,前置拉线下端穿过下置绕孔后连接第一细线上端,第一细线下端圈绕在内轮上;第一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下端,第二绕线件设置在转杆尾端,第三绕线件设置在转杆首端,第四绕线件设置在主刮杆下端;第二细线一端圈绕在外轮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后连接在副刮杆下端;复位弹簧一端连接主刮杆,另一端连接副刮杆,复位弹簧促使副刮杆向上滑动;如此当第一细线上端向下运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第一细线上端向上运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第一弯杆设置在所述下置绕件左侧,第二弯杆设置在所述下置绕件右侧,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的形状满足: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对前置拉线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杆的转动带动摆臂,摆臂下端的位置发生变化,在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的限制下,分布于摆臂下端与下置绕孔之间的前置拉线的长度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导致第一细线上端的位置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副刮杆产生滑动,转杆与副刮杆形成联动。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的形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获得,这一方法称之为插柱法,下面介绍一种插柱法的实施过程:先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运动轨迹曲线上选取一个最远点,在运动轨迹曲线的所有点之中,最远点离转杆尾端的距离最大,以甲理想线为例,上置线与右置线相交形成的交错点就是最远点,转动转杆,使主刮杆朝向最远点,此时,下置绕孔应处于摆臂的延长线上,保持这一状态,把前置拉线、内轮、外轮、第一细线、第二细线、复位弹簧安装上去,并使副刮杆上端处于最远点上,这一状态称之为状态一,在状态一的基础上,顺时针转动转杆一度,在下置绕孔左上侧插上柱一以尽量使副刮杆上端处于运动轨迹曲线上,由于前置拉线绕在柱一上,前置拉线分布位置发生变化,因而操作者可通过调节柱一的位置而调整副刮杆上端的位置,上述状态称之为状态二。在状态二的基础上,顺时针转动转杆一度,在柱一左上侧插上柱二,如此前置拉线绕在柱一和柱二上,以尽量使副刮杆上端处于运动轨迹曲线上,如此状态三就获得了。在状态三的基础上,顺时针转动转杆一度,在柱二左上侧插上柱三,如此前置拉线绕在柱一、柱二以及柱三上,以尽量使副刮杆上端处于运动轨迹曲线上,如此状态四就获得了。依次类推,柱四、柱五、柱六……可依次获得,把这些柱子用直线依次相连,第一弯杆的形状就获得了,同理,第二弯杆的形状也可通过插柱法获得,当然,转杆每次转动的角度越小,获得的弯杆形状越精确。实际上,要获取理想的技术效果,选择合理的参数很有必要,参数有三个,分别是:转杆尾端与下置绕孔的距离L10,摆臂的长度L11,外轮与内轮的半径比E,E=R2/R1,以下置绕孔为原点,下置绕孔与转杆尾端的连线为纵轴,通过原点且与纵轴相垂直的直线为横轴,如此建立坐标系,若摆臂从纵轴开始,逆时针转动角度β,摆臂下端的坐标为X=L11*sinβ,Y=L10-L11*cosβ,摆臂下端到原点的距离L12可得到,L122=(L11*sinβ)2+(L10-L11*cosβ)2,摆臂与纵轴重合的状态定义为初始状态,假设不存在第一弯杆和第二弯杆,相比于初始状态,副刮杆滑动的距离L13也可得出,具体为方程一:L13=(L12一L10+L11)*R2/R1,根据运动轨迹曲线,相比于初始状态,副刮杆的滑动的距离L13与转动角度β也要形成特定的函数关系方程二,具体为方程二:L13=f6(β),显然,要合理选择L10、L11、E的值,使方程一与方程二形成配合,即在方程一的基础上通过插柱调节前置拉线的分布位置,从而取得与方程二相同的效果,综上所述,在主刮杆、副刮杆、转杆、运动轨迹曲线已确定的前提下,合理选择转杆尾端与下置绕孔的距离L10,摆臂的长度L11,外轮与内轮的半径比E是有必要的,具体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执行,如L10的的可选择数据为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10厘米八挡,L11的的可选择数据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九挡,E的值为1.5、1.8、2.1.2.4、2.7、3.0、3.3、3.6、3.9、4.2、4.5、4.8、5.1十三挡,对所有可能的转杆尾端与下置绕孔的距离L10、摆臂的长度L11、外轮与内轮的半径比E组合进行插柱法试验,选出一个效果好的组合,如L10=6厘米,L11=2厘米,E=5.1,进而对L10、L11、E进行微调以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显然,传动装置还可有更多的实现方式,在机械领域,通过转轴、拉杆、不同绕法的拉线、齿条、齿轮、气动部件、杠杆构件能组合出各种各样的传动装置,这样的传动构件也广泛存在于汽车、机床、家电的制造领域,由于传动装置实现方式具有多样性,下面不一一展开赘述。需要指出的是,雨刮器与玻璃的连接方式有很多种,上面描述的传动装置具有通用性,可适配多种雨刮器与玻璃的连接方式。
优选的,转杆往复转动的过程分为往过程和复过程,往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与复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
优选的,传动装置承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涡杆、涡轮、涡轮轴、摇臂、拉杆、摇杆、摇杆轴;电机通过涡杆驱使涡轮转动;涡轮轴一端连接涡轮中心,另一端连接摇臂首端;摇臂尾端转动连接拉杆首端;拉杆尾端转动连接摇杆下端,摇杆上端转动连接车体;摇杆轴一端连接摇杆上端,另一端连接转杆尾端;传动装置包括凸轮、基座、滑杆、内轮、外轮、第一拉线、第二拉线、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第五绕线件、滑杆弹簧、刮杆弹簧;凸轮中央设置有圆孔,凸轮固定连接涡轮轴且涡轮轴从凸轮的圆孔中穿过;基座设置在凸轮下方,滑杆滑动连接基座,滑杆可在基座上上下向滑动,滑杆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一端连接基座,另一端连接滑杆,滑杆弹簧促使滑杆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上端顶接凸轮;内轮设置在基座上,外轮固定连接内轮,具体为:内轮的外侧面贴合外轮的内侧面,且内轮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的半径大于内轮的半径;第一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下端,第二绕线件设置在转杆尾端,第三绕线件设置在转杆首端,第四绕线件设置在主刮杆上端;第二拉线一端圈绕在外轮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第二绕线件、第三绕线件、第四绕线件后连接在副刮杆下端;刮杆弹簧一端连接主刮杆,另一端连接副刮杆,刮杆弹簧促使副刮杆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设置在基座上端,第一拉线一端圈绕在内轮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后连接在滑杆下端;如此当滑杆向下滑动时,副刮杆向上滑动,当滑杆向上滑动时,副刮杆向下滑动;在玻璃上画出一条往曲线和一条复曲线,往曲线代表往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复曲线代表复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凸轮的形状满足:在转杆运动的往过程中,凸轮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往曲线上;在转杆运动的复过程中,凸轮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复曲线上。在本技术方案中,凸轮旋转一周,转杆往复运动一次,因而可把凸轮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凸轮形状匹配往曲线,第二部分的凸轮形状匹配复曲线。往过程和复过程可自主定义,不影响问题实质,如把转杆从极右位置向极左位置的运动定义为往过程,把转杆从极左位置向极右位置的运动定义为复过程,又或者把转杆从极左位置向极右位置的运动定义为往过程,把转杆从极右位置向极左位置的运动定义为复过程。显然,凸轮也可连接在转杆上,转杆尾端连接金属臂上端,金属臂下端转动连接一金属杆右端,金属杆左端转动连接凸轮的轮面,这样一来,转杆的往复运动就可转化为凸轮的转动,转杆往复运动一次,凸轮旋转一周。显然,这种把往复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的传动单元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当然,凸轮的设置还可作出更多的安排,如在涡轮轴上设置一个小齿轮,小齿轮与一大齿轮耦合,小齿轮转动三圈,大齿轮转动一圈,凸轮与大齿轮同轴转动,这样一来,涡轮转动三圈,凸轮转动一圈,也就是说,转杆往复运动三次,凸轮转动一圈,则能够以转杆往复运动三次为一个周期对其进行控制,如第一次转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为曲线1,第二次转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为曲线2,第三次转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为曲线3。把凸轮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应曲线1,第二部分对应曲线2,第三部分对应曲线3,曲线1、曲线2、曲线3可以各不相同。如第一次转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副刮杆上端不延伸出主刮杆上端,第二次转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副刮杆上端也不延伸出主刮杆上端,第三次转杆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副刮杆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上侧。
优选的,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右归线;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左归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愿望曲线;愿望曲线一端处于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左归线上;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愿望曲线重合。由于在先提出了主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并且在转杆的转动过程中,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副刮杆与主刮杆形成一根伸缩杆。因而愿望曲线的设置是有前置条件的,在前置条件的基础上,汽车设计师能设置各种各样的愿望曲线,因为设置出一条符合前置条件的愿望曲线是轻而易举可做到的,只要在玻璃上标出主刮擦区域即可轻易实现。采用本技术方案后,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设计自由度大大提高,设计师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置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如此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应该首先设置好主刮杆的位置,以获得想要的右归线和左归线,进而在这一基础上设置愿望曲线,并采用合理的传动装置,以使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愿望曲线重合。可采用标定点的方法实现这一步骤,转杆从极右位置转到极左位置的过程中,逐一在白纸板上标定点就可得出曲杆形状。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愿望曲线重合。也就是说,传动装置的选择,要使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尽量接近愿望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设置阙值的方式实现,规定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愿望曲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阙值,阙值可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十分之一,或者阙值设定为2.5厘米。如果在副刮杆上端部找出一个参考点,参考点离转杆尾端距离最远,以参考点为基准进行操作,则能实现精准控制,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与愿望曲线能重合,在此基础上,如果使右归线和左归线通过参考点;则能达到更好的精准度,愿望曲线与副刮杆上端的轨迹能重合。显然,汽车设计师按自身意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愿望曲线,这样的愿望曲线实际上也可被看作预设条件。本申请上面部分提及的为满足预设条件而画出的各种曲线也可被看作愿望曲线。
如果往、复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则分别设置往愿望曲线和复愿望曲线。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包括前置拉线、下置绕孔、摆臂;摆臂上端连接转杆尾端;前置拉线上端连接摆臂下端,前置拉线下端穿过下置绕孔;下置绕孔上方的一侧设置有一根弯杆或者下置绕孔上方的二侧分别设置一根弯杆;第二传动单元主动端承接前置拉线下端,第二传动单元被动端承接副刮杆,如此前置拉线下端与副刮杆形成联动。下置绕孔上方的二侧分别设置一根弯杆,这在本申请的上面部分已有描述,如此设置之后,在主刮杆从极右位置向极左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副刮杆的位置变化趋势并不是单一的,如副刮杆先逐渐外延,当外延至一定程度后,再逐渐内收;又或者副刮杆先逐渐内收,当内收至一定程度后,再逐渐外延。下置绕孔上方的一侧设置有一根弯杆,在主刮杆从极右位置向极左位置的运动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副刮杆的位置变化趋势是单一的,如副刮杆逐渐外延,又或者副刮杆逐渐内收。在实际应用中,弯杆的形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获得,这一方法称之为插柱法,插柱法的实施过程在本申请的前面部分有详细描述:先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运动轨迹曲线上选取一个最远点,在运动轨迹曲线的所有点之中,最远点离转杆尾端的距离最大,转动转杆,使主刮杆朝向最远点,此时,下置绕孔应处于摆臂的延长线上,保持这一状态,把各部件安装上去,并使副刮杆上端处于最远点上,进而通过逐渐转动转杆和逐一插柱的方法获得弯杆的形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摆臂下端逐渐远离下置绕孔,前置拉线的下端向上运动,这一运动通过第二传动单元传导至副刮杆,使副刮杆内收。当然,在运动轨迹曲线上选取一个最近点也是可以的,在运动轨迹曲线的所有点之中,最近点离转杆尾端的距离最小,转动转杆,使主刮杆朝向最近点,此时,下置绕孔应处于摆臂的延长线上,保持这一状态,把各部件安装上去,并使副刮杆上端处于最近点上,进而通过逐渐转动转杆和逐一插柱的方法获得弯杆的形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摆臂下端逐渐远离下置绕孔,前置拉线的下端向上运动,这一运动通过第二传动单元传导至副刮杆,使副刮杆外延。
在实际应用中,前置拉线还可有更多的设置方式,如前置拉线上端连接在车体上,前置拉线下端穿过下置绕孔,摆臂上端连接转杆尾端,摆臂下端设置曲杆,摆臂在转动过程中,曲杆下缘触接并改变前置拉线的分布位置,这一改变通过第二传动单元传导至副刮杆,引起副刮杆联动,副刮杆联动的方式与曲杆形状有关。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方案中,传动装置的设置方式具有多样性,转杆的设置方式同样也具有多样性,转杆尾端可以设置在玻璃底边左端,也可以设置在玻璃底边中部,或者设置在玻璃底边右端,当然,转杆尾端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转杆尾端还可以设置在左侧边或右侧边上,又或者把转杆尾端设置在上侧边上,只要与转杆相对应的主刮杆能对挡风玻璃形成有效刮擦即可,如此再通过副刮杆对挡风玻璃的刮擦形成辅助补充效果,用户能获得不错的体验。应该指出,主刮杆在挡风玻璃上的位置进行左右置换也是可以的,以底边的中点为起点,正向上在挡风玻璃画一条线形成竖线,显然把主刮杆副刮杆刮擦形成的区域以竖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置换获得的刮擦区域也是能实现技术效果的。如果竖线经过一个刮擦区域,刮擦区域处于竖线左边的区域为A1,刮擦区域处于竖线右边的区域为B1,则区域A1以竖线为对称轴得到A2,区域B1以竖线为对称轴得到B2,区域A2和区域B2加在一起就是刮擦区域左右置换后得到的区域。应当指出,本发明涉及的挡雨装置并不局限于车用,如观景台上的观景玻璃,其雨天时也要用的雨刮器,这种雨刮器的转杆能360度旋转,采用副刮杆辅助功能后,显然能获得更好效果,雨刮器的发明拥有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单雨刮杆,发展到双雨刮杆和多雨刮杆,本人认为,上述各种已有技术都值得改进,即设置副刮杆增加辅助刮擦功能。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显然是容易做到的,只要使运动轨迹曲线足够靠近理想线或愿景线即可,在一般情况下,副刮杆上端是尖锐状的,这时可把这个尖点当作副刮杆上端,但在某些情况下,副刮杆上端呈方形,具有一定宽度,虽然这个宽度很小,这时可把运动轨迹曲线画得粗一点,以使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当然,在副刮杆上部选定一点,其与转杆尾端距离最远,把这一点作为副刮杆上端也是可行的。显然,通过阅读传动装置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出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设置是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设计师按自身意愿在右归线和左归线之间画出一条愿望曲线,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愿望曲线重合。也就是说,传动装置的选择,要使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尽量接近愿望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设置阙值的方式实现,规定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愿望曲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阙值,阙值可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十分之一,或者阙值设定为2.5厘米,具体大小可由设计师决定。在本发明方案中,提及了最长刮杆状状态,即副刮杆最大程度延伸到主刮杆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显然,当副刮杆下端处于主刮杆上端的位置时,副刮杆和主刮杆形成最长刮杆状态。在本发明方案中,规定了很多的阙值,如主刮杆长度的六分这一,如刮转距离的十分之三等,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理想线、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阙值,应当指出,这样的阙值设置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当然,在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理想线、愿景线的最短距离大于阙值,这样的传动装置设置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也就是说,阙值设置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本发明方案中,规定了右归线和左归线,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右归线;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左归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愿望曲线;愿望曲线一端处于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左归线上;实际上,右归线和左归线也可以由副刮杆及其延长线构成,即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副刮杆及其延长线合成右归线;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副刮杆及其延长线合成左归线;愿望曲线一端处于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左归线上。在本发明方案中,玻璃一般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驾驶员就位后,面向挡风玻璃,驾驶员的右手位为右侧,驾驶员的左手位为左侧,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就自然确定下来,挡风玻璃的各条边一般具有一定的曲度。
很多汽车都设置有双雨刮杆,如果在其中的一个雨刮杆上加设副刮杆,能取得不错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第一主刮杆、第二转杆、第二主刮杆、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连接第一转杆尾端和第二转杆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设置在第一转杆上,如此在第一转杆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在玻璃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杆靠近第一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第一主刮杆远离第一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第二主刮杆设置在第二转杆上,如此在第二转杆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在玻璃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一第一传动装置;第一副刮杆能沿着第一主刮杆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和第一主刮杆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或驱动单元或第一主刮杆,第一传动装置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如此第一转杆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在本发明方案中,第一传动装置即保证了第一副刮杆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联合刮擦区域之外存在被第一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第一副刮杆的运行对联合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改变了玻璃上刮擦区域的形状,使玻璃上的刮擦区域变大。用户能获得更好的视野,得到更好的体验。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常见的双雨刮杆设置的汽车上,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常常有重合的部分。如第一主刮擦区域包括V1和V2,第二主刮擦区域包括V2和V3,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就是V1、V2和V3。在某些特殊的情形下,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没有重合的部分。如第一主刮擦区域包括V1,第二主刮擦区域包括V3,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就是V1和V3。在已知的挡雨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很多都是采用双刮杆的方式,显然,在某一主刮杆的基础上增设副刮杆,能增加刮擦区域。如果想要刮擦区域大一些,加大第一主刮杆、第二主刮杆长度即可,再加上第一副刮杆的辅助就可达到目的,反之,如果想要刮擦区域小一些,减小第一主刮杆、第二主刮杆长度即可,再加上第一副刮杆的辅助就可达到目的,这种适配性的调整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主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一副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杆的刮擦区域合并成三并刮擦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玻璃上设置一个预设刮擦区域,三并刮擦区域包括预设刮擦区域;显然,由于用户类型的不同,其提出的需求也不相同,预设刮擦区域的设置也具有多样性,有些用户的要求很高,其要求的预设刮擦区域会大一些,有些用户的要求不高,其要求的预设刮擦区域会小一些。用户通过三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以实现由观察功能带来的后续功能,如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驾驶员通过三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从而实现安全驾驶,如玻璃为观景玻璃,雨天时,游客通过三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以达到享受美景之目的,通常,雨天用的观察玻璃都具有一个必要刮擦区域,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必要刮擦区域还具有行业标准,三并刮擦区域应该把必要刮擦区域完全盖住为好。汽车的雨刮器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必要刮擦区域的标准逐步提高,预设刮擦区域的标准也逐步提高,从本申请的角度出发,上述技术都值得改进。
进一步的技术,第一转杆在玻璃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在第一主刮杆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第一转杆往复转动的过程分为往过程和复过程,由于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往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符与复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相重合,第一副刮杆这种形式的运行刮擦效果是非常好的,是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上述技术中,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但应当指出,不同的第一转杆位置对应一个相同的第一副刮杆位置是被允许的。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采用不同的方式,第一转杆往复转动的过程分为往过程和复过程,往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与复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也是可以的。如此汽车设计师可更加自由地设计往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和复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以应对实际碰到的问题。
进一步的技术,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左侧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度与115度之间;以第一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甲线,甲线与上侧边相交于丙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副刮杆的延长线与上侧边相交于乙点;第一极右点与丙点之间的甲线和丙点与乙点之间的上侧边合成甲一理想线;所述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一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本技术方案的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设置十分常见,很多家用轿车上就设置有这样的双雨刮杆,加设了第一副刮杆后,第一副刮杆的刮擦区域能对双雨刮杆的刮擦区域形成有益补充,达到很好的技术效果。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第一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左侧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度与115度之间;当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在第一主刮杆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外置点,外置点与第一极右点的距离小于第一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外置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外置线,外置线与上侧边相交于外高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副刮杆的延长线与上侧边相交于乙点;外置点与外高点之间的外置线和外高点与乙点之间的上侧边合成甲二理想线;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二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本技术方案的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设置十分常见,很多家用轿车上就设置有这样的双雨刮杆,加设了第一副刮杆后,第一副刮杆的刮擦区域能对双雨刮杆的刮擦区域形成有益补充,达到很好的技术效果。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第一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左侧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度与115度之间;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且使第一副刮杆最大程度度延伸到第一主刮杆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且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时第一副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丁点,逆时针转动第一转杆并保持最长刮杆状态,直至第一副刮杆上端与上侧边相交,第一副刮杆上端在玻璃上画出一条丁线,丁线与上侧边相交于戊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副刮杆的延长线与上侧边相交于乙点;丁点与戊点之间的丁线和戊点与乙点之间的上侧边合成甲三理想线;所述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三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本技术方案的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设置十分常见,很多家用轿车上就设置有这样的双雨刮杆,加设了第一副刮杆后,第一副刮杆的刮擦区域能对双雨刮杆的刮擦区域形成有益补充,达到很好的技术效果。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这样的阙值设定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事实上,超出这样的阙值设定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因而,阙值设定还可有其他的方式,如把阙值设定为第一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二,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可把阙值设定为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底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左侧边。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右端的左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右侧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设置方式十分常见,很多大客车的雨刮器就是这样设置的。
进一步的技术,第二主刮擦区域的一部分处在第一主刮擦区域上。这样的第一主刮杆、第二主刮杆设置十分常见,很多大客车的雨刮器就是这样设置的,即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有相互重合的部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没有交集也是可以的,因为第一副刮杆的刮擦区域能填补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之间的区域。
进一步的技术,以第一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接线,以第一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右接线,第一上接线与第一右接线相交于第一上接点;第一极左点与第一上接点之间的第一右接线和第一极右点与第一上接点之间的第一上接线合成丙愿景线: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丙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是本技术方案的阙值,可根据具体车型调整这一阙值,如把阙值设定为第一刮转距离的九分之二。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左侧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右端的左下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右侧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底边。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设置方式十分常见,很多大客车的雨刮器就是这样设置的。
进一步的技术,第二主刮擦区域的一部分处在第一主刮擦区域上。
进一步的技术,以第一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置线,以第一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第一上置线与第一平置线相交于第一上置点;第一极左点与第一上置点之间的第一上置线和第一极右点与第一上置点之间的第一平置线合成右理想线: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是本技术方案的阙值,可根据具体车型调整这一阙值,如把阙值设定为第一刮转距离的九分之二。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左侧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设置方式十分常见,很多家用轿车的雨刮器就是这样设置的。在本技术方案中,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车型调整这一取值范围,如规定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75度与120度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以第一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甲线,甲线与上侧边相交于丙点;上侧边与左侧边相交于左角点;第一极右点与丙点之间的甲线和丙点与左角点之间的上侧边合成丁愿景线;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丁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一般来说,在运行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应处于甲线左侧的玻璃上,但第一副刮杆上端处于甲线右侧的玻璃上也是可以的,只要满足: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丁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是本技术方案的阙值,可根据具体车型调整这一阙值,如把阙值设定为第一刮转距离的九分之二。
进一步的技术,上侧边与右侧边合成戊愿景线;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戊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是本技术方案的阙值,可根据具体车型调整这一阙值,如把阙值设定为第一刮转距离的九分之二。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转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左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右端左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右侧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在本技术方案中,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车型调整这一取值范围,如规定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75度与120度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左侧边和上侧边合成己愿景线,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是本技术方案的阙值,可根据具体车型调整这一阙值,如把阙值设定为第一刮转距离的九分之二。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转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左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二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置底边,第二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置底边;第二转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右置底边;第二主刮擦区域的一部分叠合在第一主刮擦区域上。
显然,把第一转杆尾端和第二转杆尾端都设置到底边中部下方也是可行的,由第一主刮擦区域和第二主刮擦区域合并而成的联合刮擦区域在玻璃上形成一个基本面,通过这个基本面,用户能基本看清窗外的情景。一般而言,第一转杆尾端应该处在第二转杆尾端的左侧,但在某些情况下,第一转杆尾端处在第二转杆尾端的右侧也是可以的,如第一转杆与玻璃之间保险一个合理的空隙,第二转杆能够从空隙中穿过即可,为避免相互碰撞,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最好采用同向运动,即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时,第二转杆也顺时针转动,即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时,第二转杆也逆时针转动,当然,稍微改变一下节奏也是可行的,如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时,第二转杆先逆时针转动,然后马上转为顺时针转动。在本技术方案中,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具体车型调整这一取值范围,如规定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75度与120度之间。
进一步的技术,左侧边和上侧边合成己愿景线,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是本技术方案的阙值,可根据具体车型调整这一阙值,如把阙值设定为第一刮转距离的九分之二。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转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左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右侧边相交;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二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置底边,第二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置底边;第二转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右置底边;第二主刮擦区域的一部分叠合在第一主刮擦区域上。右侧边、上侧边、左侧边合成乙愿景线,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预设阙值。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转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的延长线与左侧边相交;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中部的下方,第二转杆尾端右侧的底边称之为右置底边,第二转杆尾端左侧的底边称之为左置底边;第二转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左置底边;第二主刮擦区域的一部分叠合在第一主刮擦区域上。右侧边、上侧边、左侧边合成乙愿景线,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预设阙值。
显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还可提出更多的预设条件。汽车设计师可按自身意愿在玻璃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的第一愿望曲线,第一愿望曲线也可被看作预设条件,进而通过构建传动装置,使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重合。
优选的,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第一愿望曲线;第一愿望曲线一端处于第一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第一左归线上;在第一传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重合。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提出了第一愿望曲线,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大致轮廓就有了,第一愿望曲线的设置可参照上面提及的愿望曲线的设置。由于在先提出了联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并且在第一转杆的转动过程中,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因而第一愿望曲线的设置是有前置条件的,在前置条件的基础上,汽车设计师能设置各种各样的第一愿望曲线,因为设置出一条符合前置条件的第一愿望曲线是轻而易举可做到的,只要在玻璃标出第一主刮擦区域和第二主刮擦区域就可轻易实现。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设计自由度大大提高,设计师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置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如此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应该首先设置好第一主刮杆的位置,以获得想要的第一右归线和第一左归线,进而在这一基础上设置第一愿望曲线,并采用合理的第一传动装置,以使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重合。显然,汽车设计师按自身意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第一愿望曲线,这样的第一愿望曲线实际上也可被看作预设条件。本申请上面部分提及的为满足预设条件而画出的各种曲线也可被看作第一愿望曲线。
如果往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与复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则可按上述方法分别设置往第一愿望曲线和复第一愿望曲线。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方案中,第一传动装置的设置方式具有多样性,第一转杆的设置方式同样也具有多样性,第一转杆尾端可以设置在玻璃底边左端,也可以设置在玻璃底边中部,或者设置在玻璃底边右端,当然,第一转杆尾端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第一转杆尾端还可以设置在左侧边或右侧边上,又或者把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上侧边上,只要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能对挡风玻璃形成有效刮擦即可,如此再通过第一副刮杆对挡风玻璃的刮擦形成辅助补充效果,用户能获得不错的体验。应该指出,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在挡风玻璃上的位置分别进行左右置换也是可以的,以底边的中点为起点,正向上在挡风玻璃画一条线形成竖线,显然把第一主刮杆、第一副刮杆、第二主刮杆刮擦形成的区域以竖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置换获得的刮擦区域也是能实现技术效果的。应当指出,本发明涉及的挡雨装置并不局限于车用,如观景台上的观景玻璃,其雨天时也要用的雨刮器,采用第一副刮杆的辅助功能后,显然能获得更好效果,雨刮器的发明拥有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单雨刮杆,发展到双雨刮杆和多雨刮杆,本人认为,上述各种已有技术都值得改进,即设置第一副刮杆增加辅助刮擦功能。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显然是容易做到的,只要使运动轨迹曲线足够靠近理想线或愿景线即可,在一般情况下,第一副刮杆上端是尖锐状的,这时可把这个尖点当作第一副刮杆上端,但在某些情况下,第一副刮杆上端呈方形,具有一定宽度,虽然这个宽度很小,这时可把运动轨迹曲线画得粗一点,以使在第一转杆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当然,在第一副刮杆上部选定一点,其与第一转杆尾端距离最远,把这一点作为第一副刮杆上端也是可行的。显然,通过阅读第一传动装置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出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设置是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设计师按自身意愿在第一右归线和第一左归线之间画出一条第一愿望曲线,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重合。也就是说,第一传动装置的选择,要使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尽量接近第一愿望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设置阙值的方式实现,规定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一愿望曲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阙值,阙值可设定为第一主刮杆长度的十分之一,或者阙值设定为2.5厘米,具体大小可由设计师决定。在本发明方案中,提及了最长刮杆状状态,即第一副刮杆最大程度延伸到第一主刮杆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显然,当第一副刮杆下端处于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时,第一副刮杆和第一主刮杆形成最长刮杆状态。在本发明方案中,规定了很多的阙值,如主刮杆长度的六分这一,如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等,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理想线、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阙值,应当指出,这样的阙值设置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当然,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理想线、愿景线的最短距离大于阙值,这样的第一传动装置设置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也就是说,阙值设置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阙值设置为第一主刮杆长度的三分这一。在本发明方案中,规定了第一右归线和第一左归线,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第一愿望曲线;第一愿望曲线一端处于第一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第一左归线上;实际上,第一右归线和第一左归线也可以由第一副刮杆及其延长线构成,即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副刮杆及其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副刮杆及其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第一愿望曲线一端处于第一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第一左归线上。在本发明方案中,玻璃一般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驾驶员就位后,面向挡风玻璃,驾驶员的右手位为右侧,驾驶员的左手位为左侧,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就自然确定下来,挡风玻璃的各条边一般具有一定的曲度。
很多汽车都设置有双雨刮杆,如果在每一个雨刮杆上加设副刮杆,显然能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为: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第一主刮杆、第二转杆、第二主刮杆、驱动单元;驱动单元连接第一转杆尾端和第二转杆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设置在第一转杆上,如此在第一转杆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在玻璃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杆靠近第一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第一主刮杆远离第一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第二主刮杆设置在第二转杆上,如此在第二转杆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在玻璃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杆靠近第二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下端,第二主刮杆远离第二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上端;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一第一传动装置,一第二副刮杆,一第二传动装置;第一副刮杆能沿着第一主刮杆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和第一主刮杆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或驱动单元或第一主刮杆,第一传动装置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如此第一转杆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能沿着第二主刮杆滑动,如此第二副刮杆和第二主刮杆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二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接第二转杆或驱动单元或第二主刮杆,第二传动装置的被动端承接第二副刮杆,如此第二转杆的运动与第二副刮杆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二转杆的运动过程中,第二副刮杆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的边框;二、在第二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二副刮杆上端延伸到第二主刮杆上端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第一副刮杆在玻璃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一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擦区域、第一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合刮擦区域;三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在玻璃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二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擦区域、第二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联刮擦区域;三联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在本发明方案中,第一传动装置既保证了第一副刮杆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联合刮擦区域之外存在被第一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第一副刮杆的运行对联合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改变了其形状,获得了更大的刮擦区域。第二传动装置既保证了第二副刮杆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联合刮擦区域之外存在被第二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第二副刮杆的运行对联合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改变了其形状,获得了更大的刮擦区域。用户能获得更好的视野,得到更好的体验。第一主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擦区域、第一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合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擦区域、第一副刮擦区域可以有重合的部分。第一传动装置可承接第一转杆,第一传动装置还可承接与第一转杆形成联动的构件上,如驱动装置的某些部件,同理,第二传动装置的设置也是一样的道理。在已知的挡雨装置的技术方案中,很多都是采用双刮杆的方式,显然,在主刮杆的基础上增设副刮杆,能增加刮擦区域。如果想要刮擦区域大一些,加大第一主刮杆、第二主刮杆长度即可,再加上第一副刮杆、第二副刮杆的辅助就可达到目的,反之,如果想要刮擦区域小一些,减小第一主刮杆、第二主刮杆长度即可,再加上第一副刮杆、第二副刮杆的辅助就可达到目的,这种适配性的调整对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第一主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一副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二副刮杆的刮擦区域合并成四并刮擦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玻璃上设置一个预设刮擦区域,四并刮擦区域包括预设刮擦区域;显然,由于用户类型的不同,其提出的需求也不相同,预设刮擦区域的设置也具有多样性,有些用户的要求很高,其要求的预设刮擦区域会大一些,有些用户的要求不高,其要求的预设刮擦区域会小一些。用户通过四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以实现由观察功能带来的后续功能,如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驾驶员通过四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从而实现安全驾驶,如玻璃为观景玻璃,雨天时,游客通过四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以达到享受美景之目的,一般来说,每一种雨天用的观察玻璃都具有一个必要刮擦区域,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必要刮擦区域还具有行业标准,四并刮擦区域应该把必要刮擦区域完全盖住为好。汽车的雨刮器经历了悠久的历史,必要刮擦区域的标准逐步提高,预设刮擦区域的标准也逐步提高,从本申请的角度出发,上述技术都值得改进。
优选的,第一转杆在玻璃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在第一主刮杆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第二转杆在玻璃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转杆位置,第二副刮杆在第二主刮杆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二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二副刮杆位置。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采用不同的方式,第一转杆往复转动的过程分为往过程和复过程,往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与复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也是可以的。如此汽车设计师可更加自由地设计往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和复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以应对实际碰到的问题。第二转杆往复转动的过程分为往过程和复过程,往过程中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与复过程中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也是可以的。如此汽车设计师可更加自由地设计往过程中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和复过程中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以应对实际碰到的问题。
优选的,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和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左侧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右端的左下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右侧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底边;以第一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置线,以第一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第一上置线与第一平置线相交于第一上置点;第一极左点与第一上置点之间的第一上置线和第一极右点与第一上置点之间的第一平置线合成右理想线:以第二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置线,以第二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第二上置线与第二平置线相交于第二上置点;第二极右点与第二上置点之间的第二上置线和第二极左点与第二上置点之间的第二平置线合成左理想线:第二上置线与第一上置线重合或者第二上置线处于第一上置线右侧;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左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置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当然,根据实际的车型,阙值的设置还有更多方式,更大范围,如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主刮杆长度的五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左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主刮杆长度的五分之一。规定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刮转距离,第二主刮杆上端与第二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刮转距离,阙值的设置还可以为: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左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左侧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右端的左下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右侧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底边;在第一主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一上行点,以第一上行点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行线,以第一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第一上行线与第一平置线相交于第一上设点;第一极右点与第一上设点之间的第一平置线、第一上设点与第一上行点之间的第一上行线、第一上行点与第一极左点之间的第一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一理想线;在第二主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二上行点,以第二上行点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行线,以第二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第二上行线与第二平置线相交于第二上设点;第二极左点与第二上设点之间的第二平置线、第二上设点与第二上行点之间的第二上行线、第二上行点与第二极右点之间的第二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二理想线;第二上行线与第一上行线重合或者第二上行线处于第一上行线右侧;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一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二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本技术方案中,阙值设置为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当然,根据实际的车型,阙值的设置还有更多方式,更大范围,如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一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二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规定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刮转距离,第二主刮杆上端与第二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刮转距离,阙值的设置还可以为: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一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二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优选的,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第二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底边;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靠近左侧边;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底边右端的左下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右侧边;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靠近底边。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设置方式十分常见,很多大客车的雨刮器就是这样设置的。
进一步的技术,第二主刮擦区域的一部分处在第一主刮擦区域上。这样的第一主刮杆、第二主刮杆设置十分常见,,很多大客车的雨刮器就是这样设置的,即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有相互重合的部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没有交集也是可以的,即稍微隔开也是容许的,因为第一副刮杆和第二副刮杆的刮擦区域能填补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之间的区域。
优选的,以第一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置线,以第一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第一上置线与第一平置线相交于第一上置点;第一极左点与第一上置点之间的第一上置线和第一极右点与第一上置点之间的第一平置线合成右理想线:以第二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置线,以第二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第二上置线与第二平置线相交于第二上置点;第二极右点与第二上置点之间的第二上置线和第二极左点与第二上置点之间的第二平置线合成左理想线: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第二主刮杆上端与第二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二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左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优选的,在第一主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一上行点,以第一上行点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行线,以第一极右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第一上行线与第一平置线相交于第一上设点;第一极右点与第一上设点之间的第一平置线、第一上设点与第一上行点之间的第一上行线、第一上行点与第一极左点之间的第一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一理想线;在第二主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二上行点,以第二上行点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行线,以第二极左点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第二上行线与第二平置线相交于第二上设点;第二极左点与第二上设点之间的第二平置线、第二上设点与第二上行点之间的第二上行线、第二上行点与第二极右点之间的第二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二理想线;第二上行线与第一上行线重合或者第二上行线处于第一上行线右侧;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第二主刮杆上端与第二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二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一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二理想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显然,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还可提出更多的预设条件。汽车设计师可按自身意愿在玻璃上画出第一愿望曲线和第二愿望曲线,第一愿望曲线代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第二愿望曲线代表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第一愿望曲线和第二愿望曲线也可被看作预设条件,进而通过构建传动装置,使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重合,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二愿望曲线重合。本申请上面部分为满足各种预设条件而在玻璃上画出的曲线也可被看作第一愿望曲线或第二愿望曲线。本申请上面部分提及的双雨刮杆设置,每一雨刮杆加设一根副刮杆,都能取得不错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第一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第二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二右归线;第二主刮杆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二左归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第一愿望曲线和一条第二愿望曲线;第一愿望曲线代表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第一愿望曲线一端处于第一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第一左归线上;第二愿望曲线代表第二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第二愿望曲线一端处于第二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第二左归线上;在第一传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重合,在第二传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二愿望曲线重合。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提出了第一愿望曲线和第二愿望曲线,第一副刮杆上端、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的大致轮廓就有了,第一愿望曲线和第二愿望曲线的设置可参照上面提及的愿望曲线的设置。由于在先提出了第一主刮擦区域与第二主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联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刮擦的区域,联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第一副刮杆在玻璃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一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擦区域、第一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合刮擦区域;三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在玻璃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二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擦区域、第二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联刮擦区域;三联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并且在第一转杆的转动过程中,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在第二转杆的转动过程中,每一第二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二副刮杆位置。因而第一愿望曲线和第二愿望曲线的设置是有前置条件的,在前置条件的基础上,汽车设计师能设置各种各样的第一愿望曲线和第二愿望曲线,因为设置出符合前置条件的第一愿望曲线和第二愿望曲线是轻而易举可做到的,只要在玻璃上标出第一主刮擦区域和第二主刮擦区域即可。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设计自由度大大提高,设计师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置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如此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应该首先设置好第一主刮杆的位置,以获得想要的第一右归线和第一左归线,进而在这一基础上设置第一愿望曲线,并采用合理的第一传动装置,以使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重合。显然,汽车设计师按自身意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第一愿望曲线,这样的第一愿望曲线实际上也可被看作预设条件。本申请上面部分提及的为满足预设条件而画出的各种曲线也可被看作第一愿望曲线。采用本技术方案后,第二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设计自由度大大提高,设计师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置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如此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应该首先设置好第二主刮杆的位置,以获得想要的第二右归线和第二左归线,进而在这一基础上设置第二愿望曲线,并采用合理的第二传动装置,以使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二愿望曲线重合。显然,汽车设计师按自身意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第二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第二愿望曲线,这样的第二愿望曲线实际上也可被看作预设条件。本申请上面部分提及的为满足预设条件而画出的各种曲线也可被看作第二愿望曲线。
如果往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与复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则可按上述方法分别设置往第一愿望曲线和复第一愿望曲线。如果往过程中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与复过程中第二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则可按上述方法分别设置往第二愿望曲线和复第二愿望曲线。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方案中,第一传动装置的设置方式具有多样性,第一转杆的设置方式同样也具有多样性,第一转杆尾端可以设置在玻璃底边左端,也可以设置在玻璃底边中部,或者设置在玻璃底边右端,当然,第一转杆尾端的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第一转杆尾端还可以设置在左侧边或右侧边上,又或者把第一转杆尾端设置在上侧边上,只要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能对挡风玻璃形成有效刮擦即可,如此再通过第一副刮杆对挡风玻璃的刮擦形成辅助补充效果,用户能获得不错的体验。应该指出,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在挡风玻璃上的位置分别进行左右置换也是可以的,以底边的中点为起点,正向上在挡风玻璃画一条线形成竖线,显然把第一主刮杆、第一副刮杆、第二主刮杆刮擦形成的区域以竖线为对称轴进行左右置换获得的刮擦区域也是能实现技术效果的。应当指出,本发明涉及的挡雨装置并不局限于车用,如观景台上的观景玻璃,其雨天时也要用的雨刮器,采用第一副刮杆的辅助功能后,显然能获得更好效果,雨刮器的发明拥有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单雨刮杆,发展到双雨刮杆和多雨刮杆,本人认为,上述各种已有技术都值得改进,即设置第一副刮杆增加辅助刮擦功能。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显然是容易做到的,只要使运动轨迹曲线足够靠近理想线或愿景线即可,在一般情况下,第一副刮杆上端是尖锐状的,这时可把这个尖点当作第一副刮杆上端,但在某些情况下,第一副刮杆上端呈方形,具有一定宽度,虽然这个宽度很小,这时可把运动轨迹曲线画得粗一点,以使在第一转杆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当然,在第一副刮杆上部选定一点,其与第一转杆尾端距离最远,把这一点作为第一副刮杆上端也是可行的。显然,通过阅读第一传动装置的技术方案,可以得出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设置是具有很大自由度的,设计师按自身意愿在第一右归线和第一左归线之间画出一条第一愿望曲线,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重合。也就是说,第一传动装置的选择,要使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尽量接近第一愿望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设置阙值的方式实现,规定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一愿望曲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阙值,阙值可设定为第一主刮杆长度的十分之一,或者阙值设定为2.5厘米,具体大小可由设计师决定。在本发明方案中,规定了很多的阙值,如主刮杆长度的六分这一,如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等,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理想线、愿景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阙值,应当指出,这样的阙值设置是本发明的优化方案,当然,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理想线、愿景线的最短距离大于阙值,这样的第一传动装置设置也是具有一定技术效果的。也就是说,阙值设置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如阙值设置为第一主刮杆长度的三分这一。在本发明方案中,规定了第一右归线和第一左归线,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上端运动轨迹的第一愿望曲线;第一愿望曲线一端处于第一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第一左归线上;实际上,第一右归线和第一左归线也可以由第一副刮杆及其延长线构成,即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副刮杆及其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第一主刮杆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副刮杆及其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第一愿望曲线一端处于第一右归线上,另一端处于第一左归线上。在本技术方案的上面部分,详细介绍了第一主刮杆、第一副刮杆、第一右归线、第一左归线、第一愿望曲线、第一刮转距离、第一极左位置、第一极右位置,应当指出,第二主刮杆、第二副刮杆、第二右归线、第二左归线、第二愿望曲线、第二刮转距离、第二极左位置、第二极右位置的设置也是基于相同的原理。在本发明方案中,玻璃一般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玻璃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驾驶员就位后,面向挡风玻璃,驾驶员的右手位为右侧,驾驶员的左手位为左侧,底边、上侧边、左侧边和右侧边就自然确定下来,挡风玻璃的各条边一般具有一定的曲度。
上述的申请文本中,详细讨论了副刮杆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上侧的情形,其实,副刮杆下端延伸到主刮杆下端下侧的情形也是有一定技术效果的,虽然处于主刮杆下端轨迹下侧的玻璃面积不大,但仍值得改进。
本发明方案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主刮杆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转杆尾端以驱使转杆往复转动,主刮杆设置在转杆上,如此在转杆的带动下,主刮杆在玻璃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主刮杆靠近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主刮杆远离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还包括一副刮杆,一传动装置;副刮杆能沿着主刮杆滑动,如此副刮杆和主刮杆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接转杆或驱动装置或主刮杆,传动装置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如此转杆的运动与副刮杆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的边框;二、在转杆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下端延伸到主刮杆下端下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上存在被副刮杆刮擦的区域。在本发明方案中,通过副刮杆的协助,取得了更大的刮擦区域,用户取得更好的视野,获得更好的体验,主刮杆的刮擦区域与副刮杆的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称之为双并刮擦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玻璃上设置一个预设刮擦区域,双并刮擦区域包括预设刮擦区域;显然,由于用户类型的不同,其提出的需求也不相同,预设刮擦区域的设置也具有多样性,有些用户的要求很高,其提出的预设刮擦区域会大一些,有些用户的要求不高,其提出的预设刮擦区域会小一些。用户通过双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以实现由观察功能带来的后续功能,如玻璃为车用挡风玻璃,驾驶员通过双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从而实现安全驾驶,如玻璃为观景玻璃,雨天时,游客通过双并刮擦区域完成观察功能,以达到享受美景之目的,一般来说,每一种雨天用的观察玻璃都具有一个必要刮擦区域,以汽车制造业为例,必要刮擦区域还具有行业标准,双并刮擦区域应该把必要刮擦区域完全盖住为好。汽车的雨刮器经历了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单刮杆演化到现在的双刮杆或多刮杆,必要刮擦区域的标准逐步提高,预设刮擦区域的标准也逐步提高,从本申请的角度出发,上述技术都值得改进。
优选的,转杆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主刮杆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及其向下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右回线;主刮杆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及其向下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左回线;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副刮杆下端运动轨迹的期望曲线;期望曲线一端处于右回线上,另一端处于左回线上;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副刮杆下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期望曲线重合。在本发明方案中,副刮杆下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期望曲线重合。也就是说,传动装置的选择,要使副刮杆下端的运动轨迹尽量接近期望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设置阙值的方式实现,规定在副刮杆下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期望曲线的最短距离不大于阙值,阙值可设定为主刮杆长度的十分之一,或者阙值设定为2.5厘米,具体大小可由设计师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案为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主刮杆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连接转杆尾端以驱使转杆往复转动,主刮杆设置在转杆上,如此在转杆的带动下,主刮杆在玻璃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主刮杆远离转杆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还包括一副刮杆,一传动装置;副刮杆能沿着主刮杆滑动,如此副刮杆和主刮杆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的主动端承接转杆或驱动装置或主刮杆,传动装置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如此转杆的运动与副刮杆的滑动形成关联。本发明方案具有以下优点:该挡雨装置的雨刮器具有长度可在原有基础上随机增大的刮杆,如此获得更大的刮擦区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8、实施例9中甲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11、实施例13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乙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丙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4中丁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实施例23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戊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5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已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6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7中辛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例7、实施例10、实施例24中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例7、实施例24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例8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例9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10中往曲线、复曲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实施例10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发明实施例11中愿望曲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发明实施例1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实施例12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实施例1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实施例1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实施例14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实施例15、实施例18、实施例27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5为本发明实施例15中甲一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6为本发明实施例15、实施例18、实施例25中第一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实施例1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发明实施例16中甲二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发明实施例16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0为本发明实施例17、实施例28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17中甲三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2为本发明实施例17、实施例28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3为本发明实施例18中第一愿望曲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4为本发明实施例19、实施例20、实施例21、实施例31、实施例3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实施例19、实施例31中左理想线、右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6为本发明实施例19、实施例20、实施例21、实施例26、实施例29、实施例30、实施例31、实施例32中第一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7为本发明实施例19、实施例20、实施例21、实施例31、实施例32中第二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8为本发明实施例20、实施例32中第一理想线、第二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9为本发明实施例21中第一愿望曲线、第二愿望曲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0为本发明实施例2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22中期望曲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2为本发明实施例22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3为本发明实施例2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4为本发明实施例23中甲愿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5为本发明实施例24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本发明实施例24中乙愿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7为本发明实施例2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8为本发明实施例25中丙愿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9为本发明实施例26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0为本发明实施例26中右理想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1为本发明实施例27中丁愿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2为本发明实施例27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3为本发明实施例28中戊愿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4为本发明实施例29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5为本发明实施例29中已愿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6为本发明实施例3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7为本发明实施例30中已愿景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8为本发明实施例3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9为本发明实施例33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底边B1;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边B3;以极右点JY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上置线SZ;以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YZ;上置线SZ与右置线YZ相交于交错点JC;极右点JY与交错点JC之间的上置线SZ和极左点JZ与交错点JC之间的右置线YZ合成甲理想线LX1;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理想线LX1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转杆1的转动带动金属杆D1,金属杆D1带动曲杆D2,曲杆D2带动滑杆D4,滑杆D4通过第一拉线D7和第二拉线D8带动副刮杆5,如此转杆1和副刮杆5形成联动。且副刮杆5的滑动取决于曲杆D2的形状。
实施例2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右侧边B4;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底边B1;以极右点JY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左置线ZX;以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上划线SH;左置线ZX与上划线SH相交于交汇点JH;极右点JY与交汇点JH之间的左置线ZX和极左点JZ与交汇点JH之间的上划线SH合成乙理想线LX2;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乙理想线LX2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部,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连接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类同。
实施例3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集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底边B1;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边B3;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且使副刮杆5最大程度延伸到主刮杆2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且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时副刮杆5上端的位置称之为右置点F3,转动转杆1并保持最长刮杆状态,副刮杆5上端在玻璃上画出一条副曲线F1;以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YZ;副曲线F1与右置线YZ相交于副交点F2;右置点F3与副交点F2之间的副曲线F1和极左点JZ与副交点F2之间的右置线YZ合成丙理想线LX3;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丙理想线LX3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设置有一圆轮D41;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圆轮D41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圆轮D41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类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这是因为,在转杆1的转动过程中,转杆1尾端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从而,处在第一绕线件D9和第二绕线件D10之间的第二拉线D8的长度保持不变,以利于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第二绕线件D10不设置在转杆1尾端也是可行的,如在转杆1尾端设置一根摇杆,当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摇杆的延长线经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摇杆上,在转杆1的转动过程中,曲杆D2对圆轮D41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产生滑动,第二绕线件D10相对于第一绕线件D9位置的变化也能使副刮杆5产生滑动,这二个作用叠加在一起,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曲杆D2的形状可通过数据采集或标定点的方法获得。
实施例4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底边B1;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边B3;当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在主刮杆2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外延点WY1,外延点WY1与极右点JY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外延点WY1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延线WY2;以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YZ;上延线WY2与右置线YZ相交于上延点WY3;外延点WY1与上延点WY3之间的上延线WY2和极左点JZ与上延点WY3之间的右置线YZ合成丁理想线LX4;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丁理想线LX4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滑杆弹簧D14、套管D16、钢丝D17、第一孔D18、第二孔D19、第三孔D20、第一直杆D211、第二直杆D212、第一齿轮D22、第二齿轮D23、第一齿条D24、第二齿条D25;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第一齿轮D22设置在基座D3上,第二齿轮D2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D22,具体为: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贴合第二齿轮D23的内侧面,且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的圆心与第二齿轮D23内侧面的圆心重合,第二齿轮D23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D22的半径;第一孔D18设置在基座D3上,第二孔D19设置在转杆1上,第三孔D20设置在主刮杆2上;套管D16下端设置在基座D3上,套管D16上端依次通过第一孔D18、第二孔D19、第三孔D20后设置在主刮杆2上;钢丝D17插接在套管D16内;第一齿条D24滑动连接基座D3,第一齿条D2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齿条D24与第一齿轮D22耦合,第一齿条D24处于第一齿轮D22左侧,第一齿条D24上端连接滑杆D4;第二齿条D25滑动连接基座D3,第二齿条D25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二齿条D25与第二齿轮D23耦合,第二齿条D25处于第二齿条D25左侧,第二齿条D25下端连接第一直杆D211上端,第一直杆D211下端插入套管D16下端并与钢丝D17连接;第二直杆D212下端插入套管D16上端并与钢丝D17连接,第二直杆D212上端连接副刮杆5;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杆1的转动带动金属杆D1,金属杆D1带动曲杆D2,曲杆D2带动滑杆D4,滑杆D4通过钢丝D17带动副刮杆5,如此转杆和副刮杆5形成联动。且副刮杆5的滑动取决于曲杆D2的形状。
实施例5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点的左侧,转杆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转杆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右侧底边;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底边;极左点JZ临近底边B1左端,以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第一线F6,第一线F6与上侧边B2相交于第一点F7;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且使副刮杆5最大程度延伸到主刮杆2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且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时副刮杆5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点F8,逆时针转动转杆1并保持最长刮杆状态,直至副刮杆5上端与上侧边B2相交,副刮杆5上端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第二线F9,第二线F9与上侧边B2相交于第三点F10;极左点JZ与第一点F7之间的第一线F6、第一点F7与第三点F10之间的上侧边B2、第三点F10与第二点F8之间的第二线F9合成戊理想线LX5;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戊理想线LX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滑杆弹簧D14、第一导管D31、第二导管D32、第一活塞D33、第二活塞D34、第一连杆D35、第二连杆D36、输气管D37;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第一导管D31设置在基座D3上,第一导管D31上端开放下端封闭,第一活塞D33滑动在第一导管D31中,第一连杆D35下端连接第一活塞D33,第一连杆D35上端连接滑杆D4;第二导管D32设置在主刮杆2上,第二导管D32上端开放下端封闭,第二活塞D34滑动在第二导管D32中,第二连杆D36下端连接第二活塞D34,第二连杆D36上端连接副刮杆5;第一导管D31的管径大于第二导管D32的管径;输气管D37一端连通第一导管D31下端,另一端连通第二导管D32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气动的方式使转杆1和副刮杆5形成联动。
实施例6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点的左侧,转杆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转杆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右侧底边;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底边;极左点JZ临近底边B1左端,以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第一线F6,第一线F6与上侧边B2相交与第一点F7;当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在主刮杆上端22或者在主刮杆2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右向点F12,右向点F12与极右点JY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右向点F12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向线F13,上向线F13与上侧边B2相交于上向点F14;极左点JZ与第一点F7之间的第一线F6、第一点F7与上向点F14之间的上侧边B2、上向点F14与右向点F12之间的上向线F13合成已理想线LX6;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理想线LX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承接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包括一转轴K1,转轴K1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传动装置包括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平置齿条K2、铁齿轮K3;铁齿轮K3的中央设有圆孔,转轴K1固定连接铁齿轮K3且转轴K1从铁齿轮K3的圆孔中穿过;平置齿条K2与车体滑动连接,平置齿条K2可水平向滑动,平置齿条K2与铁齿轮K2耦合;曲杆D2设置在平置齿条K2上;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技术方案中,转轴K1的转动带动铁齿轮K3,铁齿轮K3带动平置齿条K2,平置齿条K2带动曲杆D2,曲杆D2带动滑杆D4,滑杆D4杆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带动副刮杆5,如此转杆1和副刮杆5形成联动。且副刮杆5的滑动取决于曲杆D2的形状。
实施例7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尾端临近底边B1中点,转杆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转杆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右侧底边;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底边;当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在主刮杆上端22或者在主刮杆2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右向点F12,右向点F12与极右点JY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右向点F12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向线F13,上向线F13与上侧边B2相交于上向点F14;当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在主刮杆2的左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左向点F20,左向点F20与极左点JZ之间的距离小于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左向点F20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展线F21,上展线F21与上侧边B2相交于上居点F22;上展线F21靠近左侧边B3;左向点F20与上居点F22之间的上展线F21、上居点F22与上向点F14之间的上侧边B2、上向点F14与右向点F12之间的上向线F13合成辛理想线LX8;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辛理想线LX8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承接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K5、涡杆K6、涡轮K7、涡轮轴K8、摇臂K9、拉杆K10、摇杆K11、摇杆轴K12;电机K5通过涡杆K6驱使涡轮K7转动;涡轮轴K8一端连接涡轮K7中心,另一端连接摇臂K9首端;摇臂K9尾端转动连接拉杆K10首端;拉杆K10尾端转动连接摇杆K11下端,摇杆K11上端转动连接车体;摇杆轴K12一端连接摇杆K11上端,另一端连接转杆1尾端;传动装置包括凸轮K13、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凸轮K13中央设置有圆孔,凸轮K12固定连接涡轮轴K8且涡轮轴K8从凸轮K13的圆孔中穿过;基座D3设置在凸轮K13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凸轮K1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凸轮K13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凸轮K13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凸轮K13带动滑杆D4,滑杆D4通过第一拉线D7和第二拉线D8带动副刮杆5,如此转杆1和副刮杆5形成联动。且副刮杆5的滑动取决于凸轮K13的形状。凸轮的形状显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获得。
实施例8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底边B1;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边B3;以极右点JY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上置线SZ;以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YZ;上置线SZ与右置线YZ相交于交错点JC;极右点JY与交错点JC之间的上置线SZ和极左点JZ与交错点JC之间的右置线YZ合成甲理想线LX1;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理想线LX1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承接主刮杆2,传动装置包括拉绳K15、塑料绕件K16、滑条K17、滑条弹簧K18、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下端21的位置称之为下置位,所述塑料绕件K16设置在所述下置位上;滑条K17滑动连接车体,滑条K17可在车体上左右向滑动,滑条K17处在塑料绕件K16的左侧;拉绳K15一端连接主刮杆下端21,另一端绕过塑料绕件K16后连接滑条K17右端;滑条弹簧K18一端连接滑条K17,另一端连接车体,滑条弹簧K18促使滑条K17向左滑动;曲杆D2设置在滑条K17上;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杆1带动主刮杆2,主刮杆2带动拉绳K15,拉绳K15带动滑条K17,滑条K17带动曲杆D2,曲杆D2带动滑杆D4,滑杆D4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带动副刮杆5,如此转杆1和副刮杆5形成联动。曲杆的形状显然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法或计算的方法获得。
实施例9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底边B1;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边B3;以极右点JY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上置线SZ;以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YZ;上置线SZ与右置线YZ相交于交错点JC;极右点JY与交错点JC之间的上置线SZ和极左点JZ与交错点JC之间的右置线YZ合成甲理想线LX1;预设条件为: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理想线LX1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前置拉线Q1、下置绕孔Q2、第一细线Q3、第二细线Q4、复位弹簧Q5、摆臂Q6、第一弯杆Q7、第二弯杆Q8、基座D3、内轮D5、外轮D6、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摆臂Q6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基座D3设置在摆臂Q6下方;下置绕孔Q2设置在基座D3上端;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前置拉线Q1上端连接摆臂Q6下端,前置拉线Q1下端穿过下置绕孔Q2后连接第一细线Q3上端,第一细线Q3下端圈绕在内轮D5上;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下端21;第二细线Q4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复位弹簧Q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复位弹簧Q5促使副刮杆5向上滑动;如此当第一细线Q3上端向下运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第一细线Q3上端向上运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一弯杆Q7设置在下置绕件Q2左侧,第二弯杆Q8设置在下置绕件Q2右侧,第一弯杆Q7和第二弯杆Q8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弯杆Q7和第二弯杆Q8对前置拉线Q1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技术方案中,转杆1的转动带动摆臂Q6,摆臂Q6下端的位置发生变化,在第一弯杆Q7和第二弯杆Q8的限制下,分布于摆臂Q6下端与下置绕孔Q2之间的前置拉线Q1的长度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导致第一细线Q3上端的位置发生变动,从而导致副刮杆5产生滑动,转杆1与副刮杆5形成联动。
实施例10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往复转动的过程分为往过程和复过程,往过程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与复过程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
其中,传动装置承接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K5、涡杆K6、涡轮K7、涡轮轴K8、摇臂K9、拉杆K10、摇杆K11、摇杆轴K12;电机K5通过涡杆K6驱使涡轮K7转动;涡轮轴K8一端连接涡轮K7中心,另一端连接摇臂K9首端;摇臂K9尾端转动连接拉杆K10首端;拉杆K10尾端转动连接摇杆K11下端,摇杆K11上端转动连接车体;摇杆轴K12一端连接摇杆K11上端,另一端连接转杆1尾端;传动装置包括凸轮K13、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凸轮K13中央设置有圆孔,凸轮K12固定连接涡轮轴K8且涡轮轴K8从凸轮K13的圆孔中穿过;基座D3设置在凸轮K13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凸轮K1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上画出一条往曲线WQX和一条复曲线FQX,往曲线代表往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复曲线代表复过程中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凸轮的形状满足:在转杆运动的往过程中,凸轮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往曲线上;在转杆运动的复过程中,凸轮对滑杆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上端处在复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技术方案中,凸轮旋转一周,转杆往复运动一次,因而可把凸轮分为二部分,凸轮下部K131形状匹配往曲线,凸轮上部K132形状匹配复曲线。
实施例11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右归线YG;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左归线ZG;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副刮杆5上端运动轨迹的愿望曲线YW;愿望曲线YW一端处于右归线YG上,另一端处于左归线ZG上;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愿望曲线YW重合。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大体上处在愿望曲线YW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汽车设计师按自身意愿在玻璃上画出一条代表副刮杆5上端运动轨迹的愿望曲线YW,副刮杆5上端运动轨迹的设计自由度大大提高,设计师能按照意愿设置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如此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应该首先设置好主刮杆2、副刮杆5的位置,以获得想要的右归线和左归线,进而在这一基础上设置愿望曲线YW,并采用合理的传动装置,以使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愿望曲线重合。
实施例12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单元YY1和第二传动单元YY2;第一传动单元YY1包括前置拉线Q1、下置绕孔Q2、摆臂Q6;摆臂Q6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前置拉线Q1上端连接摆臂Q6下端,前置拉线Q1下端穿过下置绕孔Q2;下置绕孔Q2上方的左侧设置有一根弯杆WG;第二传动单元YY2主动端承接前置拉线Q1下端,第二传动单元YY2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前置拉线Q1下端与副刮杆5形成联动。其中,第二传动单元YY2包括基座D3、套管D16、钢丝D17、第一孔D18、第二孔D19、第三孔D20、第一直杆D211、第二直杆D212、第一齿轮D22、第二齿轮D23、第一齿条D24、第二齿条D25,齿条弹簧D50;基座D3设置在下置绕孔Q2下方;第一齿轮D22设置在基座D3上,第二齿轮D2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D22,具体为: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贴合第二齿轮D23的内侧面,且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的圆心与第二齿轮D23内侧面的圆心重合,第二齿轮D23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D22的半径;第一齿条D24滑动连接基座D3,第一齿条D2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齿条D24与第一齿轮D22耦合,第一齿条D24上端连接前置拉线Q1下端,第一齿条D24处于第一齿轮D22左侧;齿条弹簧D50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第一齿条D24,齿条弹簧D50促使第一齿条D24向下滑动;第二齿条D25滑动连接基座D3,第二齿条D25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二齿条D25与第二齿轮D23耦合,第二齿条D25处于第二齿轮D23右侧;第一孔D18设置在基座D3上,第二孔D19设置在转杆1上,第三孔D20设置在主刮杆2上;套管D16下端设置在基座D3上,套管D16上端依次通过第一孔D18、第二孔D19、第三孔D20后设置在主刮杆2上;钢丝D17插接在套管D16内;第二齿条D25下端连接第一直杆D211上端,第一直杆D211下端插入套管D16下端并与钢丝D17连接;第二直杆D212下端插入套管D16上端并与钢丝D17连接,第二直杆D212上端连接副刮杆5;如此当第一齿条D2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当第一齿条D2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当转杆1顺时针转动时,摆臂Q6也顺时针转动,摆臂Q6下端远离下置绕孔Q2,同时弯杆WG对前置拉线Q1的分布位置产生影响,如此造成第一齿条D24向上滑动,第一齿条D24通过钢丝D17带动副刮杆5,副刮杆5向上滑动。
实施例13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合理安排曲杆D2的位置和形状,如此保证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例如未出现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则可增加某一段曲杆D2的下凸程度,以使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假设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了玻璃B边框外,则需要在曲杆D2上找出与之有关一段曲杆,减少该段曲杆的下凸程度。
实施例14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前置拉线Q1、下置绕孔Q2、第一细线Q3、第二细线Q4、复位弹簧Q5、摆臂Q6、基座D3、内轮D5、外轮D6、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摆臂Q6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基座D3设置在摆臂Q6下方;下置绕孔Q2设置在基座D3上端;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前置拉线Q1上端连接摆臂Q6下端,前置拉线Q1下端穿过下置绕孔Q2后连接第一细线Q3上端,第一细线Q3下端圈绕在内轮D5上;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下端21;第二细线Q4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复位弹簧Q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复位弹簧Q5促使副刮杆5向上滑动;如此当第一细线Q3上端向下运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第一细线Q3上端向上运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摆臂Q6的延长线经过下置绕孔Q2时,摆臂Q6下端离下置绕孔Q2最近,这一位置定义为摆臂最近位置,当摆臂Q6处于摆臂最近位置时,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在摆臂最近位置的基础上,顺时针转动摆臂Q6,第一细线Q3上端会向上运动,副刮杆5会逐渐内收,在摆臂最近位置的基础上,逆时针转动摆臂Q6,第一细线Q3上端会向上运动,副刮杆5会逐渐内收。
实施例15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其中,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度与115度之间;以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甲线F16,甲线F16与上侧边B2相交于丙点F17;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副刮杆G5的延长线与上侧边B2相交于乙点F18;第一极右点JY1与丙点F17之间的甲线F16和丙点F17与乙点F18之间的上侧边B2合成甲一理想线LX11;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一理想线LX11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杆G1的转动带动金属杆D1,金属杆D1带动曲杆D2,曲杆D2带动滑杆D4,滑杆D4通过第一拉线D7和第二拉线D8带动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和第一副刮杆G5形成联动。且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取决于曲杆D2的形状。如此玻璃B的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实施例16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其中,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度与115度之间;当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在第一主刮杆G2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外置点WZD,外置点WZD与第一极右点JY1的距离小于第一主刮杆G2长度的七分之三;以外置点WZD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外置线WZD1,外置线WZD1与上侧边B2相交于外高点WZD2;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副刮杆G5的延长线与上侧边B2相交于乙点F18;外置点WZD与外高点WZD2之间的外置线WZD1和外高点WZD2与乙点F18之间的上侧边B2合成甲二理想线LX12;所述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二理想线LX12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5类同。
实施例17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其中,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度与115度之间;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且使第一副刮杆G5最大程度度延伸到第一主刮杆G2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主刮杆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且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时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位置称之为丁点F20,逆时针转动第一转杆G1并保持最长刮杆状态,直至第一副刮杆G5上端与上侧边B2相交,第一副刮杆G5上端在玻璃上画出一条丁线F21,丁线F21与上侧边B2相交于戊点F12;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副刮杆G5的延长线与上侧边B2相交于乙点F18;丁点F20与戊点F12之间的丁线F21和戊点F22与乙点F18之间的上侧边B2合成甲三理想线LX13;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三理想线LX13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5类同。
实施例18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其中,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YG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ZG1;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第一愿望曲线YW1;第一愿望曲线YW1一端处于第一右归线YG1上,另一端处于第一左归线ZG1上;在第一传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YW1重合。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大体上处在第一愿望曲线YW1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杆G1的转动带动金属杆D1,金属杆D1带动曲杆D2,曲杆D2带动滑杆D4,滑杆D4通过第一拉线D7和第二拉线D8带动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和第一副刮杆G5形成联动。且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取决于曲杆D2的形状。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大体上处在第一愿望曲线YW1上,如此玻璃B的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实施例19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主刮杆N2靠近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下端N21,第二主刮杆N2远离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一第二副刮杆N5,一第二传动装置CD2;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能沿着第二主刮杆N2滑动,如此第二副刮杆N5和第二主刮杆N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二传动装置CD2的主动端承接第二转杆N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二主刮杆N2,第二传动装置CD2的被动端承接第二副刮杆N5,如此第二转杆N1的运动与第二副刮杆N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第二副刮杆N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二副刮杆N5上端延伸到第二主刮杆上端N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一副刮杆G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一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合刮擦区域;三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二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联刮擦区域;三联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第二转杆N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转杆位置,第二副刮杆N5在第二主刮杆N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二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二副刮杆位置。
其中,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和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边B4;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底边B1;以第一极左点JZ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置线SP1,以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第一上置线SP1与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置点SP3;第一极左点JZ1与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第一上置线SP1和第一极右点JY1与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第一平置线SP2合成右理想线LX15:以第二极右点JY2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置线SP4,以第二极左点JZ2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SP5,第二上置线SP4与第二平置线SP5相交于第二上置点SP6;第二极右点JY2与第二上置点SP6之间的第二上置线SP4和第二极左点JZ2与第二上置点SP6之间的第二平置线SP5合成左理想线LX16:第二上置线SP4与第一上置线SP1重合或者第二上置线SP4处于第一上置线SP1右侧;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LX1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左理想线LX1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其中,第二传动装置CD2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二刮杆弹簧D152;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二转杆N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二转杆N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二转杆N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二转杆N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二副刮杆N5下端;第二刮杆弹簧D152一端连接第二主刮杆N2,另一端连接第二副刮杆N5,第二刮杆弹簧D152促使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二副刮杆N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传动装置CD1既保证了第一副刮杆G5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联合刮擦区域之外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第一副刮杆G5的运行对联合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获得了更大的刮擦面积。第二传动装置CD2既保证了第二副刮杆N5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联合刮擦区域之外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第二副刮杆N5的运行对联合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获得了更大的刮擦面积。
实施例20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主刮杆N2靠近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下端N21,第二主刮杆N2远离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一第二副刮杆N5,一第二传动装置CD2;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能沿着第二主刮杆N2滑动,如此第二副刮杆N5和第二主刮杆N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二传动装置CD2的主动端承接第二转杆N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二主刮杆N2,第二传动装置CD2的被动端承接第二副刮杆N5,如此第二转杆N1的运动与第二副刮杆N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第二副刮杆N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二副刮杆N5上端延伸到第二主刮杆上端N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一副刮杆G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一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合刮擦区域;三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二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联刮擦区域;三联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第二转杆N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转杆位置,第二副刮杆N5在第二主刮杆N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二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二副刮杆位置。
其中,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和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边B4;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底边B1;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一上行点SD1,以第一上行点SD1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行线SD2,以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第一上行线SD2与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设点SD3;第一极右点JY1与第一上设点SD3之间的第一平置线SP2、第一上设点SD3与第一上行点SD1之间的第一上行线SD2、第一上行点SD1与第一极左点JZ1之间的第一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一理想线LX17;在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二上行点SD4,以第二上行点SD4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行线SD5,以第二极左点JZ2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SP5,第二上行线SD5与第二平置线SP5相交于第二上设点SD6;第二极左点JZ2与第二上设点SD6之间的第二平置线SP5、第二上设点SD6与第二上行点SD4之间的第二上行线SD5、第二上行点SD4与第二极右点JY2之间的第二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二理想线LX18;第二上行线SD5与第一上行线SD2重合或者第二上行线SD5处于第一上行线SD2右侧;预设条件为: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一理想线LX17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二理想线LX18的最短距离不大于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其中,第二传动装置CD2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二刮杆弹簧D152;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二转杆N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二转杆N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二转杆N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二转杆N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二副刮杆N5下端;第二刮杆弹簧D152一端连接第二主刮杆N2,另一端连接第二副刮杆N5,第二刮杆弹簧D152促使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二副刮杆N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9类同。
实施例21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主刮杆N2靠近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下端N21,第二主刮杆N2远离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一第二副刮杆N5,一第二传动装置CD2;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能沿着第二主刮杆N2滑动,如此第二副刮杆N5和第二主刮杆N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二传动装置CD2的主动端承接第二转杆N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二主刮杆N2,第二传动装置CD2的被动端承接第二副刮杆N5,如此第二转杆N1的运动与第二副刮杆N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第二副刮杆N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二副刮杆N5上端延伸到第二主刮杆上端N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一副刮杆G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一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合刮擦区域;三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二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联刮擦区域;三联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第二转杆N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转杆位置,第二副刮杆N5在第二主刮杆N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二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二副刮杆位置。
优选的,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YG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ZG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二右归线YG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二左归线ZG2;在玻璃上设置一条第一愿望曲线YW1和一条第二愿望曲线YW2;第一愿望曲线YW1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第一愿望曲线YW1一端处于第一右归线YG1上,另一端处于第一左归线ZG1上;第二愿望曲线YW2代表第二副刮杆N5上端运动轨迹,第二愿望曲线W2一端处于第二右归线YG2上,另一端处于第二左归线ZG2上;在第一传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一愿望曲线YW1重合,在第二传动装置的作用下,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第二愿望曲线YW2重合。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大体上处在第一愿望曲线YW1上。
其中,第二传动装置CD2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二刮杆弹簧D152;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二转杆N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二转杆N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二转杆N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二转杆N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二副刮杆N5下端;第二刮杆弹簧D152一端连接第二主刮杆N2,另一端连接第二副刮杆N5,第二刮杆弹簧D152促使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二副刮杆N5上端大体上处在第二愿望曲线YW2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9类同。
实施例22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下端延伸到主刮杆下端21下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及其向下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右回线YH;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及其向下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左回线ZH;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副刮杆5下端运动轨迹的期望曲线QW;期望曲线QW一端处于右回线YH上,另一端处于左回线ZH上;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副刮杆5下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期望曲线QW重合。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下端21;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上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上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下端大体上处在期望曲线QW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汽车设计师按自身意愿在玻璃上画出一条代表副刮杆5下端运动轨迹的期望曲线QW,副刮杆5下端运动轨迹的设计自由度大大提高,设计师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设置副刮杆下端的运动轨迹,如此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应该首先设置好主刮杆2的位置,以获得想要的右回线和左回线,进而在这一基础上设置期望曲线QW,并采用合理的传动装置,以使副刮杆下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期望曲线QW重合。
实施例23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底边B1;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边B3;右侧边B4和上侧边B2合成甲愿景线KKK1,预设条件为:主刮杆上端22与转杆1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甲愿景线KKK1的最短距离不大于刮转距离的十分之三。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滑杆弹簧D14、套管D16、钢丝D17、第一孔D18、第二孔D19、第三孔D20、第一直杆D211、第二直杆D212、第一齿轮D22、第二齿轮D23、第一齿条D24、第二齿条D25;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第一齿轮D22设置在基座D3上,第二齿轮D2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D22,具体为: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贴合第二齿轮D23的内侧面,且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的圆心与第二齿轮D23内侧面的圆心重合,第二齿轮D23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D22的半径;第一孔D18设置在基座D3上,第二孔D19设置在转杆1上,第三孔D20设置在主刮杆2上;套管D16下端设置在基座D3上,套管D16上端依次通过第一孔D18、第二孔D19、第三孔D20后设置在主刮杆2上;钢丝D17插接在套管D16内;第一齿条D24滑动连接基座D3,第一齿条D2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齿条D24与第一齿轮D22耦合,第一齿条D24处于第一齿轮D22左侧,第一齿条D24上端连接滑杆D4;第二齿条D25滑动连接基座D3,第二齿条D25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二齿条D25与第二齿轮D23耦合,第二齿条D25处于第二齿条D25左侧,第二齿条D25下端连接第一直杆D211上端,第一直杆D211下端插入套管D16下端并与钢丝D17连接;第二直杆D212下端插入套管D16上端并与钢丝D17连接,第二直杆D212上端连接副刮杆5;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4类同。主刮杆的刮擦区域与副刮杆的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称之为双并刮擦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玻璃上设置一个预设刮擦区域,双并刮擦区域包括预设刮擦区域;可以先调整主刮杆的长度,使其刮擦区域覆盖预设刮擦区域的大部分,再调节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使双并刮擦区域完全覆盖预设刮擦区域,当然,对于某些预设刮擦区域来说,仅调节主刮杆的长度就可使主刮杆的刮擦区域完全覆盖预设刮擦区域,这时,副刮杆的刮擦区域对主刮杆的刮擦区域形成有益补充。
实施例24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尾端临近底边B1中点,转杆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转杆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右侧底边;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底边;
其中,右侧边B4、上侧边B2、左侧边B3合成乙愿景线KKK2,主刮杆上端22与转杆1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在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乙愿景线KKK2的最短距离不大于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其中,传动装置承接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K5、涡杆K6、涡轮K7、涡轮轴K8、摇臂K9、拉杆K10、摇杆K11、摇杆轴K12;电机K5通过涡杆K6驱使涡轮K7转动;涡轮轴K8一端连接涡轮K7中心,另一端连接摇臂K9首端;摇臂K9尾端转动连接拉杆K10首端;拉杆K10尾端转动连接摇杆K11下端,摇杆K11上端转动连接车体;摇杆轴K12一端连接摇杆K11上端,另一端连接转杆1尾端;传动装置包括凸轮K13、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凸轮K13中央设置有圆孔,凸轮K12固定连接涡轮轴K8且涡轮轴K8从凸轮K13的圆孔中穿过;基座D3设置在凸轮K13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凸轮K1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转杆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转杆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主刮杆上端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副刮杆5下端;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副刮杆5,刮杆弹簧D15促使副刮杆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副刮杆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乙愿景线KKK2的最短距离不大于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凸轮K13的形状满足: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凸轮K13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副刮杆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7类同。主刮杆的刮擦区域与副刮杆的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称之为双并刮擦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玻璃上设置一个预设刮擦区域,双并刮擦区域包括预设刮擦区域;可以先调整主刮杆的长度,使其刮擦区域覆盖预设刮擦区域的大部分,再调节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使双并刮擦区域完全覆盖预设刮擦区域,当然,对于某些预设刮擦区域来说,仅调节主刮杆的长度就可使主刮杆的刮擦区域完全覆盖预设刮擦区域,这时,副刮杆的刮擦区域对主刮杆的刮擦区域形成有益补充。
实施例25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底边B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左侧边B3。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右侧边B4;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
其中,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的一部分处在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上。
其中,以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接线DD1,以第一极左点JZ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右接线DD2,第一上接线DD1与第一右接线DD2相交于第一上接点DD3;第一极左点JZ1与第一上接点DD3之间的第一右接线DD2和第一极右点JY1与第一上接点DD3之间的第一上接线DD1合成丙愿景线KKK3: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丙愿景线KKK3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丙愿景线KKK3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第一主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一副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杆的刮擦区域合并成三并刮擦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玻璃上设置一个预设刮擦区域,三并刮擦区域包括预设刮擦区域。可以先调整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长度,使它们的刮擦区域覆盖预设刮擦区域的大部分,再调节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使三并刮擦区域完全覆盖预设刮擦区域,当然,对于某些预设刮擦区域来说,仅调节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长度就可使它们的刮擦区域完全覆盖预设刮擦区域,这时,第一副刮杆的刮擦区域对第一主刮杆和第二主刮杆的刮擦区域形成有益补充。
实施例26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边B4;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底边B1。
其中,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的一部分处在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上。
其中,以第一极左点JZ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置线SP1,以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第一上置线SP1与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置点SP3;第一极左点JZ1与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第一上置线SP1和第一极右点JY1与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第一平置线SP2合成右理想线LX15: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LX1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LX1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25类同。
实施例27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二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
其中,以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甲线F16,甲线F16与上侧边B2相交于丙点F17;上侧边B2与左侧边B3相交于左角点BBB1;第一极右点JY1与丙点F17之间的甲线F16和丙点F17与左角点BBB1之间的上侧边B2合成丁愿景线KKK4;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丁愿景线KKK4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丁愿景线KKK4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5类同。
实施例28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
其中,上侧边B2与右侧边B4合成戊愿景线KKK5;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戊愿景线KKK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戊愿景线KKK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5类同。
实施例29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转杆G1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左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右端左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右侧边B4,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
其中,左侧边B3和上侧边B2合成己愿景线KKK6,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愿景线KKK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愿景线KKK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5类同。
实施例30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部的下方,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第一转杆G1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左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中部的下方,第二转杆N1尾端右侧的底边B1称之为右置底边,第二转杆N1尾端左侧的底边B1称之为左置底边;第二转杆N1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右置底边;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的一部分叠合在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上。
其中,左侧边B3和上侧边B2合成己愿景线KKK6,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愿景线KKK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已愿景线KKK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15类同。
实施例31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主刮杆N2靠近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下端N21,第二主刮杆N2远离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一第二副刮杆N5,一第二传动装置CD2;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能沿着第二主刮杆N2滑动,如此第二副刮杆N5和第二主刮杆N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二传动装置CD2的主动端承接第二转杆N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二主刮杆N2,第二传动装置CD2的被动端承接第二副刮杆N5,如此第二转杆N1的运动与第二副刮杆N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第二副刮杆N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二副刮杆N5上端延伸到第二主刮杆上端N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一副刮杆G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一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合刮擦区域;三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二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联刮擦区域;三联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第二转杆N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转杆位置,第二副刮杆N5在第二主刮杆N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二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二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边B4;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底边B1。
其中,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的一部分处在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上。
其中,以第一极左点JZ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置线SP1,以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第一上置线SP1与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置点SP3;第一极左点JZ1与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第一上置线SP1和第一极右点JY1与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第一平置线SP2合成右理想线LX15:以第二极右点JY2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置线SP4,以第二极左点JZ2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SP5,第二上置线SP4与第二平置线SP5相交于第二上置点SP6;第二极右点JY2与第二上置点SP6之间的第二上置线SP4和第二极左点JZ2与第二上置点SP6之间的第二平置线SP5合成左理想线LX16: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第二主刮杆上端与第二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二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LX1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左理想线LX1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右理想线LX1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其中,第二传动装置CD2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二刮杆弹簧D152;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二转杆N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二转杆N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二转杆N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二转杆N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二副刮杆N5下端;第二刮杆弹簧D152一端连接第二主刮杆N2,另一端连接第二副刮杆N5,第二刮杆弹簧D152促使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二副刮杆N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左理想线LX1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二副刮杆N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传动装置CD1既保证了第一副刮杆G5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联合刮擦区域之外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第一副刮杆G5的运行对联合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获得了更大的刮擦面积。第二传动装置CD2既保证了第二副刮杆N5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联合刮擦区域之外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第二副刮杆N5的运行对联合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获得了更大的刮擦面积。第一主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一副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二主刮杆的刮擦区域、第二副刮杆的刮擦区域合并成四并刮擦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设计师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在玻璃上设置一个预设刮擦区域,四并刮擦区域包括预设刮擦区域。
实施例32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驱动单元33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和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第一转杆G1和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第一主刮杆G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一主刮杆G2靠近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第一主刮杆G2远离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第二主刮杆N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主刮杆N2靠近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下端N21,第二主刮杆N2远离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一第二副刮杆N5,一第二传动装置CD2;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第一副刮杆G5和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第一转杆G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一主刮杆G2,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第一副刮杆G5,如此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能沿着第二主刮杆N2滑动,如此第二副刮杆N5和第二主刮杆N2形成一根伸缩杆;第二传动装置CD2的主动端承接第二转杆N1或驱动单元33或第二主刮杆N2,第二传动装置CD2的被动端承接第二副刮杆N5,如此第二转杆N1的运动与第二副刮杆N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第二副刮杆N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第二副刮杆N5上端延伸到第二主刮杆上端N22上侧的情形,如此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一副刮杆G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一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一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合刮擦区域;三合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第二副刮杆N5在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二副刮擦区域;第一主刮擦区域GC1、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第二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联刮擦区域;三联刮擦区域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其中,第一转杆G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第一副刮杆G5在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第二转杆N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转杆位置,第二副刮杆N5在第二主刮杆N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二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二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第一主刮杆G2在第一极右位置和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第二主刮杆N2在第二极右位置和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底边B1;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第二主刮杆N2靠近左侧边B3;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右侧边B4;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第一主刮杆G2靠近底边B1。
其中,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的一部分处在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上。
其中,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一上行点SD1,以第一上行点SD1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行线SD2,以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第一上行线SD2与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设点SD3;第一极右点JY1与第一上设点SD3之间的第一平置线SP2、第一上设点SD3与第一上行点SD1之间的第一上行线SD2、第一上行点SD1与第一极左点JZ1之间的第一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一理想线LX17;在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二上行点SD4,以第二上行点SD4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行线SD5,以第二极左点JZ2为起点在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SP5,第二上行线SD5与第二平置线SP5相交于第二上设点SD6;第二极左点JZ2与第二上设点SD6之间的第二平置线SP5、第二上设点SD6与第二上行点SD4之间的第二上行线SD5、第二上行点SD4与第二极右点JY2之间的第二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二理想线LX18;第二上行线SD5与第一上行线SD2重合或者第二上行线SD5处于第一上行线SD2右侧;第一主刮杆上端与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第二主刮杆上端与第二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二刮转距离,在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一理想线LX17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在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二理想线LX18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其中,第一传动装置CD1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一刮杆弹簧D151;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一转杆G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转杆G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一转杆G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一转杆G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一副刮杆G5下端;第一刮杆弹簧D151一端连接第一主刮杆G2,另一端连接第一副刮杆G5,第一刮杆弹簧D151促使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一副刮杆G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一理想线LX17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一副刮杆G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其中,第二传动装置CD2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第二刮杆弹簧D152;金属杆D1上端连接第二转杆N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二转杆N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内轮D5设置在基座D3上,外轮D6固定连接内轮D5,具体为: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外轮D6的内侧面,且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外轮D6的半径大于内轮D5的半径;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基座D3下端,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第二转杆N1尾端,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第二转杆N1首端,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第二副刮杆N5下端;第二刮杆弹簧D152一端连接第二主刮杆N2,另一端连接第二副刮杆N5,第二刮杆弹簧D152促使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基座D3上端,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滑杆D4下端;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第二副刮杆N5向下滑动;在玻璃B上画出一条代表第二副刮杆N5上端运动轨迹的运动轨迹曲线,在该运动轨迹曲线上任取一点,其到达第二理想线LX18的最短距离不大于第二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曲杆D2对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第二副刮杆N5上端处在运动轨迹曲线上。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传动装置CD1既保证了第一副刮杆G5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联合刮擦区域之外存在被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第一副刮杆G5的运行对联合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获得了更大的刮擦面积。第二传动装置CD2既保证了第二副刮杆N5运行的安全性,又使玻璃的联合刮擦区域之外存在被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相比于已有技术,第二副刮杆N5的运行对联合刮擦区域形成了补充,获得了更大的刮擦面积。
实施例33
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驱动装置3连接转杆1尾端以驱使转杆1往复转动,主刮杆2设置在转杆1上,如此在转杆1的带动下,主刮杆2在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主刮杆2靠近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主刮杆2远离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副刮杆5能沿着主刮杆2滑动,如此副刮杆5和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转杆1或驱动装置3或主刮杆2,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副刮杆5,如此转杆1的运动与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玻璃B的边框;二、在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玻璃B上存在被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其中,转杆1在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副刮杆5在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其中,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玻璃B,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主刮杆2在极右位置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转杆1尾端设置在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底边B1;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主刮杆2靠近左侧边B3。
其中,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滑杆弹簧D14、套管D16、钢丝D17、第一孔D18、第二孔D19、第三孔D20、第一直杆D211、第二直杆D212、第一齿轮D22、第二齿轮D23、第一齿条D24、第二齿条D25,滑条HT;金属杆D1上端连接转杆1尾端,金属杆D1下端连接曲杆D2;基座D3设置在曲杆D2下方,滑杆D4滑动连接基座D3,滑杆D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转杆1尾端处在滑杆D4的延长线上,滑杆D4上端为针状;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基座D3,另一端连接滑杆D4,滑杆弹簧D14促使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滑杆D4上端顶接曲杆D2;第一齿轮D22设置在基座D3上,第二齿轮D23固定连接第一齿轮D22,具体为: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贴合第二齿轮D23的内侧面,且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的圆心与第二齿轮D23内侧面的圆心重合,第二齿轮D23的半径大于第一齿轮D22的半径;第一孔D18设置在基座D3上,第二孔D19设置在转杆1上,第三孔D20设置在主刮杆2上;套管D16下端设置在基座D3上,套管D16上端依次通过第一孔D18、第二孔D19、第三孔D20后设置在主刮杆2上;钢丝D17插接在套管D16内;第一齿条D24滑动连接基座D3,第一齿条D24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一齿条D24与第一齿轮D22耦合,第一齿条D24处于第一齿轮D22左侧,第一齿条D24上端连接滑杆D4;第二齿条D25滑动连接基座D3,第二齿条D25可在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第二齿条D25与第二齿轮D23耦合,第二齿条D25处于第二齿条D25左侧,第二齿条D25下端连接第一直杆D211上端,第一直杆D211下端插入套管D16下端并与钢丝D17连接;第二直杆D212下端插入套管D16上端并与钢丝D17连接,第二直杆D212上端连接滑条HT,如此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滑条HT向上滑动,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滑条HT向下滑动;滑条HT上部设置有一上置挡块HT1,滑条HT下部设置有一下置挡块HT2,副刮杆5上设置有一副挡块511,副挡块511处在上置挡块HT1与下置挡块HT2之间。
本发明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实施例的实现方式与实施例4类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副刮杆5的位置变化是阶段性的,当滑杆D4向下滑动时,滑条HT向上滑动,只有当下置挡块HT2触及副挡块511时,副刮杆5才向上运动,同理当滑杆D4向上滑动时,滑条HT向下滑动,只有当上置挡块HT1触及副挡块511时,副刮杆5才向下运动。
虽然本发明方案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变化。

Claims (57)

1.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所述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以驱使所述转杆(1)往复转动,所述主刮杆(2)设置在所述转杆(1)上,如此在所述转杆(1)的带动下,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所述主刮杆(2)远离所述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所述副刮杆(5)能沿着所述主刮杆(2)滑动,如此所述副刮杆(5)和所述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所述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所述转杆(1)或所述驱动装置(3)或所述主刮杆(2),所述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所述副刮杆(5),如此所述转杆(1)的运动与所述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所述玻璃(B)的边框;二、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延伸到所述主刮杆上端(22)上侧的情形,如此所述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所述玻璃(B)上存在被所述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在所述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转杆位置,所述副刮杆(5)在所述主刮杆(2)上的位置称之为副刮杆位置,每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副刮杆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所述转杆(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左侧边(B3);以所述极右点(JY)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上置线(SZ);以所述极左点(JZ)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YZ);所述上置线(SZ)与所述右置线(YZ)相交于交错点(JC);所述极右点(JY)与所述交错点(JC)之间的所述上置线(SZ)和所述极左点(JZ)与所述交错点(JC)之间的所述右置线(YZ)合成甲理想线(LX1);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甲理想线(LX1)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所述转杆(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右侧边(B4);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底边(B1);以所述极右点(JY)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左置线(ZX);以所述极左点(JZ)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上划线(SH);所述左置线(ZX)与所述上划线(SH)相交于交汇点(JH);所述极右点(JY)与所述交汇点(JH)之间的所述左置线(ZX)和所述极左点(JZ)与所述交汇点(JH)之间的所述上划线(SH)合成乙理想线(LX2);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乙理想线(LX2)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所述转杆(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且使所述副刮杆(5)最大程度延伸到所述主刮杆(2)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且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时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位置称之为右置点(F3),转动所述转杆(1)并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所述副刮杆(5)上端在玻璃上画出一条副曲线(F1);以所述极左点(JZ)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YZ);所述副曲线(F1)与所述右置线(YZ)相交于副交点(F2);所述右置点(F3)与所述副交点(F2)之间的所述副曲线(F1)和所述极左点(JZ)与所述副交点(F2)之间的所述右置线(YZ)合成丙理想线(LX3);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丙理想线(LX3)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所述转杆(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左侧边(B3);当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在所述主刮杆(2)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外延点(WY1),所述外延点(WY1)与所述极右点(JY)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所述外延点(WY1)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延线(WY2);以所述极左点(JZ)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右置线(YZ);所述上延线(WY2)与所述右置线(YZ)相交于上延点(WY3);所述外延点(WY1)与所述上延点(WY3)之间的所述上延线(WY2)和所述极左点(JZ)与所述上延点(WY3)之间的所述右置线(YZ)合成丁理想线(LX4);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丁理想线(LX4)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转杆(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中点的左侧,所述转杆(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转杆(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右侧底边;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左侧底边;所述极左点(JZ)临近所述底边(B1)左端,以所述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第一线(F6),所述第一线(F6)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第一点(F7);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且使所述副刮杆(5)最大程度延伸到所述主刮杆(2)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且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时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位置称之为第二点(F8),逆时针转动所述转杆(1)并保持最长刮杆状态,直至所述副刮杆(5)上端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所述副刮杆(5)上端在玻璃上画出一条第二线(F9),所述第二线(F9)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第三点(F10);所述极左点(JZ)与所述第一点(F7)之间的所述第一线(F6)、所述第一点(F7)与所述第三点(F10)之间的所述上侧边(B2)、所述第三点(F10)与所述第二点(F8)之间的所述第二线(F9)合成戊理想线(LX5);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戊理想线(LX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转杆(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中点的左侧,所述转杆(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转杆(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右侧底边;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左侧底边;所述极左点(JZ)临近所述底边(B1)左端,以所述极左点(JZ)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第一线(F6),所述第一线(F6)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与第一点(F7);当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在所述主刮杆上端(22)或者在所述主刮杆(2)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右向点(F12),所述右向点(F12)与所述极右点(JY)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所述右向点(F12)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向线(F13),所述上向线(F13)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上向点(F14);所述极左点(JZ)与所述第一点(F7)之间的所述第一线(F6)、所述第一点(F7)与所述上向点(F14)之间的所述上侧边(B2)、所述上向点(F14)与所述右向点(F12)之间的所述上向线(F13)合成已理想线(LX6);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已理想线(LX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转杆(1)尾端临近所述底边(B1)中点,所述转杆(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转杆(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右侧底边;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左侧底边;当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在所述主刮杆上端(22)或者在所述主刮杆(2)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右向点(F12),所述右向点(F12)与所述极右点(JY)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所述右向点(F12)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向线(F13),所述上向线(F13)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上向点(F14);当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在所述主刮杆(2)的左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左向点(F20),所述左向点(F20)与所述极左点(JZ)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七分之三;以所述左向点(F20)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上展线(F21),所述上展线(F21)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上居点(F22);所述上展线(F21)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左向点(F20)与所述上居点(F22)之间的所述上展线(F21)、所述上居点(F22)与所述上向点(F14)之间的所述上侧边(B2)、所述上向点(F14)与所述右向点(F12)之间的所述上向线(F13)合成辛理想线(LX8);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辛理想线(LX8)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所述金属杆(D1)上端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金属杆(D1)下端连接所述曲杆(D2);所述基座(D3)设置在所述曲杆(D2)下方,所述滑杆(D4)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滑杆(D4)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转杆(1)尾端处在所述滑杆(D4)的延长线上,所述滑杆(D4)上端为针状;所述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所述基座(D3),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滑杆弹簧(D14)促使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所述滑杆(D4)上端顶接所述曲杆(D2);所述内轮(D5)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外轮(D6)固定连接所述内轮(D5),具体为: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外轮(D6)的内侧面,且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所述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外轮(D6)的半径大于所述内轮(D5)的半径;所述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下端,所述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所述转杆(1)首端,所述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所述主刮杆上端(22);所述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所述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绕线件(D9)、所述第二绕线件(D10)、所述第三绕线件(D11)、所述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所述副刮杆(5)下端;所述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所述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所述副刮杆(5),所述刮杆弹簧(D15)促使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所述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端,所述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所述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所述滑杆(D4)下端;如此当所述滑杆(D4)向下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所述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所述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曲杆(D2)对所述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所述副刮杆(5)上端处在所述运动轨迹曲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所述金属杆(D1)上端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金属杆(D1)下端连接所述曲杆(D2);所述基座(D3)设置在所述曲杆(D2)下方,所述滑杆(D4)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滑杆(D4)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转杆(1)尾端处在所述滑杆(D4)的延长线上,所述滑杆(D4)上端为针状;所述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所述基座(D3),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滑杆弹簧(D14)促使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所述滑杆(D4)上端顶接所述曲杆(D2);所述内轮(D5)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部,所述外轮(D6)固定连接所述内轮(D5),具体为: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外轮(D6)的内侧面,且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所述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外轮(D6)的半径大于所述内轮(D5)的半径;所述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下端,所述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所述转杆(1)首端,所述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所述主刮杆上端(22);所述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所述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绕线件(D9)、所述第二绕线件(D10)、所述第三绕线件(D11)、所述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所述副刮杆(5)下端;所述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所述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所述副刮杆(5),所述刮杆弹簧(D15)促使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所述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所述内轮(D5)上,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杆(D4)下端;如此当所述滑杆(D4)向下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所述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所述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曲杆(D2)对所述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所述副刮杆(5)上端处在所述运动轨迹曲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所述金属杆(D1)上端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金属杆(D1)下端连接所述曲杆(D2);所述基座(D3)设置在所述曲杆(D2)下方,所述滑杆(D4)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滑杆(D4)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转杆(1)尾端处在所述滑杆(D4)的延长线上,所述滑杆(D4)上端设置有一圆轮(D41);所述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所述基座(D3),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滑杆弹簧(D14)促使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所述圆轮(D41)顶接所述曲杆(D2);所述内轮(D5)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外轮(D6)固定连接所述内轮(D5),具体为: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外轮(D6)的内侧面,且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所述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外轮(D6)的半径大于所述内轮(D5)的半径;所述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下端,所述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所述转杆(1)首端,所述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所述主刮杆上端(22);所述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所述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绕线件(D9)、所述第二绕线件(D10)、所述第三绕线件(D11)、所述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所述副刮杆(5)下端;所述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所述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所述副刮杆(5),所述刮杆弹簧(D15)促使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所述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端,所述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所述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所述滑杆(D4)下端;如此当所述滑杆(D4)向下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所述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所述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曲杆(D2)对所述圆轮(D41)位置的限制,能使所述副刮杆(5)上端处在所述运动轨迹曲线上。
14.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滑杆弹簧(D14)、套管(D16)、钢丝(D17)、第一孔(D18)、第二孔(D19)、第三孔(D20)、第一直杆(D211)、第二直杆(D212)、第一齿轮(D22)、第二齿轮(D23)、第一齿条(D24)、第二齿条(D25);所述金属杆(D1)上端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金属杆(D1)下端连接所述曲杆(D2);所述基座(D3)设置在所述曲杆(D2)下方,所述滑杆(D4)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滑杆(D4)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转杆(1)尾端处在所述滑杆(D4)的延长线上,所述滑杆(D4)上端为针状;所述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所述基座(D3),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滑杆弹簧(D14)促使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所述滑杆(D4)上端顶接所述曲杆(D2);所述第一齿轮(D22)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第二齿轮(D2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D22),具体为:所述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贴合所述第二齿轮(D23)的内侧面,且所述第一齿轮(D22)的外侧面的圆心与所述第二齿轮(D23)内侧面的圆心重合,所述第二齿轮(D23)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一齿轮(D22)的半径;所述第一孔(D18)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第二孔(D19)设置在所述转杆(1)上,所述第三孔(D20)设置在所述主刮杆(2)上;所述套管(D16)下端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套管(D16)上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孔(D18)、所述第二孔(D19)、所述第三孔(D20)后设置在所述主刮杆(2)上;所述钢丝(D17)插接在所述套管(D16)内;所述第一齿条(D24)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第一齿条(D24)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第一齿条(D24)与所述第一齿轮(D22)耦合,所述第一齿条(D24)处于所述第一齿轮(D22)左侧,所述第一齿条(D24)上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第二齿条(D25)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第二齿条(D25)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第二齿条(D25)与所述第二齿轮(D23)耦合,所述第二齿条(D25)处于所述第二齿条(D25)左侧,所述第二齿条(D25)下端连接所述第一直杆(D211)上端,所述第一直杆(D211)下端插入所述套管(D16)下端并与所述钢丝(D17)连接;所述第二直杆(D212)下端插入所述套管(D16)上端并与所述钢丝(D17)连接,所述第二直杆(D212)上端连接所述副刮杆(5);如此当所述滑杆(D4)向下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所述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所述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曲杆(D2)对所述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所述副刮杆(5)上端处在所述运动轨迹曲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金属杆(D1)、曲杆(D2)、基座(D3)、滑杆(D4)、滑杆弹簧(D14)、第一导管(D31)、第二导管(D32)、第一活塞(D33)、第二活塞(D34)、第一连杆(D35)、第二连杆(D36)、输气管(D37);所述金属杆(D1)上端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金属杆(D1)下端连接所述曲杆(D2);所述基座(D3)设置在所述曲杆(D2)下方,所述滑杆(D4)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滑杆(D4)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转杆(1)尾端处在所述滑杆(D4)的延长线上,所述滑杆(D4)上端为针状;所述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所述基座(D3),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滑杆弹簧(D14)促使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所述滑杆(D4)上端顶接所述曲杆(D2);所述第一导管(D31)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第一导管(D31)上端开放下端封闭,所述第一活塞(D33)滑动在所述第一导管(D31)中,所述第一连杆(D35)下端连接所述第一活塞(D33),所述第一连杆(D35)上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第二导管(D32)设置在所述主刮杆(2)上,所述第二导管(D32)上端开放下端封闭,所述第二活塞(D34)滑动在所述第二导管(D32)中,所述第二连杆(D36)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活塞(D34),所述第二连杆(D36)上端连接所述副刮杆(5);所述第一导管(D31)的管径大于所述第二导管(D32)的管径;所述输气管(D37)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导管(D31)下端,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导管(D32)下端;如此当所述滑杆(D4)向下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所述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所述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曲杆(D2)对所述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所述副刮杆(5)上端处在所述运动轨迹曲线上。
16.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承接所述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一转轴(K1),所述转轴(K1)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以驱使所述转杆(1)往复转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平置齿条(K2)、铁齿轮(K3);所述铁齿轮(K3)的中央设有圆孔,所述转轴(K1)固定连接所述铁齿轮(K3)且所述转轴(K1)从所述铁齿轮(K3)的圆孔中穿过;所述平置齿条(K2)与车体滑动连接,所述平置齿条(K2)可水平向滑动,所述平置齿条(K2)与所述铁齿轮(K2)耦合;所述曲杆(D2)设置在所述平置齿条(K2)上;所述基座(D3)设置在所述曲杆(D2)下方,所述滑杆(D4)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滑杆(D4)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滑杆(D4)上端为针状;所述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所述基座(D3),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滑杆弹簧(D14)促使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所述滑杆(D4)上端顶接所述曲杆(D2);所述内轮(D5)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外轮(D6)固定连接所述内轮(D5),具体为: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外轮(D6)的内侧面,且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所述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外轮(D6)的半径大于所述内轮(D5)的半径;所述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下端,所述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所述转杆(1)首端,所述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所述主刮杆上端(22);所述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所述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绕线件(D9)、所述第二绕线件(D10)、所述第三绕线件(D11)、所述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所述副刮杆(5)下端;所述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所述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所述副刮杆(5),所述刮杆弹簧(D15)促使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所述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端,所述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所述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所述滑杆(D4)下端;如此当所述滑杆(D4)向下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所述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所述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曲杆(D2)对所述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所述副刮杆(5)上端处在所述运动轨迹曲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承接所述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包括电机(K5)、涡杆(K6)、涡轮(K7)、涡轮轴(K8)、摇臂(K9)、拉杆(K10)、摇杆(K11)、摇杆轴(K12);所述电机(K5)通过所述涡杆(K6)驱使所述涡轮(K7)转动;所述涡轮轴(K8)一端连接所述涡轮(K7)中心,另一端连接所述摇臂(K9)首端;所述摇臂(K9)尾端转动连接所述拉杆(K10)首端;所述拉杆(K10)尾端转动连接所述摇杆(K11)下端,所述摇杆(K11)上端转动连接车体;所述摇杆轴(K12)一端连接所述摇杆(K11)上端,另一端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凸轮(K13)、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所述凸轮(K13)中央设置有圆孔,所述凸轮(K12)固定连接所述涡轮轴(K8)且所述涡轮轴(K8)从所述凸轮(K13)的圆孔中穿过;所述基座(D3)设置在所述凸轮(K13)下方,所述滑杆(D4)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滑杆(D4)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滑杆(D4)上端为针状;所述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所述基座(D3),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滑杆弹簧(D14)促使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所述滑杆(D4)上端顶接所述凸轮(K12);所述内轮(D5)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外轮(D6)固定连接所述内轮(D5),具体为: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外轮(D6)的内侧面,且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所述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外轮(D6)的半径大于所述内轮(D5)的半径;所述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下端,所述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所述转杆(1)首端,所述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所述主刮杆上端(22);所述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所述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绕线件(D9)、所述第二绕线件(D10)、所述第三绕线件(D11)、所述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所述副刮杆(5)下端;所述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所述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所述副刮杆(5),所述刮杆弹簧(D15)促使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所述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端,所述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所述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所述滑杆(D4)下端;如此当所述滑杆(D4)向下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所述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所述凸轮(K13)的形状满足: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凸轮(K13)对所述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所述副刮杆(5)上端处在所述运动轨迹曲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承接所述主刮杆(2),所述传动装置包括拉绳(K15)、塑料绕件(K16)、滑条(K17)、滑条弹簧(K18)、曲杆(D2)、基座(D3)、滑杆(D4)、内轮(D5)、外轮(D6)、第一拉线(D7)、第二拉线(D8)、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第五绕线件(D13)、滑杆弹簧(D14)、刮杆弹簧(D15);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下端(21)的位置称之为下置位,所述塑料绕件(K16)设置在所述下置位上;所述滑条(K17)滑动连接车体,所述滑条(K17)可在车体上左右向滑动,所述滑条(K17)处在所述塑料绕件(K16)的左侧;所述拉绳(K15)一端连接所述主刮杆下端(21),另一端绕过所述塑料绕件(K16)后连接所述滑条(K17)右端;所述滑条弹簧(K18)一端连接所述滑条(K17),另一端连接车体,所述滑条弹簧(K18)促使所述滑条(K17)向左滑动;所述曲杆(D2)设置在所述滑条(K17)上;所述基座(D3)设置在所述曲杆(D2)下方,所述滑杆(D4)滑动连接所述基座(D3),所述滑杆(D4)可在所述基座(D3)上上下向滑动,所述滑杆(D4)上端为针状;所述滑杆弹簧(D14)一端连接所述基座(D3),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杆(D4),所述滑杆弹簧(D14)促使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如此使所述滑杆(D4)上端顶接所述曲杆(D2);所述内轮(D5)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外轮(D6)固定连接所述内轮(D5),具体为: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外轮(D6)的内侧面,且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所述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外轮(D6)的半径大于所述内轮(D5)的半径;所述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下端,所述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所述转杆(1)首端,所述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所述主刮杆上端(22);所述第二拉线(D8)一端圈绕在所述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绕线件(D9)、所述第二绕线件(D10)、所述第三绕线件(D11)、所述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所述副刮杆(5)下端;所述刮杆弹簧(D15)一端连接所述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所述副刮杆(5),所述刮杆弹簧(D15)促使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所述第五绕线件(D13)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端,所述第一拉线(D7)一端圈绕在所述内轮(D5)上,另一端绕过所述第五绕线件(D13)后连接在所述滑杆(D4)下端;如此当所述滑杆(D4)向下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所述滑杆(D4)向上滑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在所述玻璃(B)上画出一条符合所述预设条件的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曲线,所述曲杆(D2)的形状满足: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曲杆(D2)对所述滑杆(D4)上端位置的限制,能使所述副刮杆(5)上端处在所述运动轨迹曲线上。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前置拉线(Q1)、下置绕孔(Q2)、第一细线(Q3)、第二细线(Q4)、复位弹簧(Q5)、摆臂(Q6)、第一弯杆(Q7)、第二弯杆(Q8)、基座(D3)、内轮(D5)、外轮(D6)、第一绕线件(D9)、第二绕线件(D10)、第三绕线件(D11)、第四绕线件(D12);所述摆臂(Q6)上端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基座(D3)设置在所述摆臂(Q6)下方;所述下置绕孔(Q2)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端;所述内轮(D5)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上,所述外轮(D6)固定连接所述内轮(D5),具体为: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外轮(D6)的内侧面,且所述内轮(D5)的外侧面的圆心与所述外轮(D6)内侧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外轮(D6)的半径大于所述内轮(D5)的半径;所述前置拉线(Q1)上端连接所述摆臂(Q6)下端,所述前置拉线(Q1)下端穿过所述下置绕孔(Q2)后连接所述第一细线(Q3)上端,所述第一细线(Q3)下端圈绕在所述内轮(D5)上;所述第一绕线件(D9)设置在所述基座(D3)下端,所述第二绕线件(D10)设置在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第三绕线件(D11)设置在所述转杆(1)首端,所述第四绕线件(D12)设置在所述主刮杆下端(21);所述第二细线(Q4)一端圈绕在所述外轮(D6)上,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绕线件(D9)、所述第二绕线件(D10)、所述第三绕线件(D11)、所述第四绕线件(D12)后连接在所述副刮杆(5)下端;所述复位弹簧(Q5)一端连接所述主刮杆(2),另一端连接所述副刮杆(5),所述复位弹簧(Q5)促使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如此当所述第一细线(Q3)上端向下运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上滑动,当所述第一细线(Q3)上端向上运动时,所述副刮杆(5)向下滑动;所述第一弯杆(Q7)设置在所述下置绕件(Q2)左侧,所述第二弯杆(Q8)设置在所述下置绕件(Q2)右侧,所述第一弯杆(Q7)和所述第二弯杆(Q8)的形状满足: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弯杆(Q7)和所述第二弯杆(Q8)对所述前置拉线(Q1)位置的限制,能使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往复转动的过程分为往过程和复过程,往过程中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与复过程中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不重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右归线(YG);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左归线(ZG);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所述副刮杆(5)上端运动轨迹的愿望曲线(YW);所述愿望曲线(YW)一端处于所述右归线(YG)上,另一端处于所述左归线(ZG)上;在所述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所述愿望曲线(YW)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单元(YY1)和第二传动单元(YY2);所述第一传动单元(YY1)包括前置拉线(Q1)、下置绕孔(Q2)、摆臂(Q6);所述摆臂(Q6)上端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所述前置拉线(Q1)上端连接所述摆臂(Q6)下端,所述前置拉线(Q1)下端穿过所述下置绕孔(Q2);所述下置绕孔(Q2)上方的一侧设置有一根弯杆(WG)或者所述下置绕孔(Q2)上方的二侧分别设置一根弯杆(WG);所述第二传动单元(YY2)主动端承接所述前置拉线(Q1)下端,所述第二传动单元(YY2)被动端承接所述副刮杆(5),如此所述前置拉线(Q1)下端与所述副刮杆(5)形成联动。
23.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所述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所述驱动单元(33)连接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和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所述第一转杆(G1)和所述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所述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所述第一主刮杆(G2)远离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所述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所述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所述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所述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所述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所述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所述第一副刮杆(G5)和所述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所述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所述第一转杆(G1)或所述驱动单元(33)或所述第一主刮杆(G2),所述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所述第一副刮杆(G5),如此所述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所述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所述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所述玻璃(B)的边框;二、在所述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所述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所述玻璃(B)上存在被所述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G1)在所述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所述第一副刮杆(G5)在所述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中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度与115度之间;以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甲线(F16),所述甲线(F16)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丙点(F17);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副刮杆(G5)的延长线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乙点(F18);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与所述丙点(F17)之间的所述甲线(F16)和所述丙点(F17)与所述乙点(F18)之间的所述上侧边(B2)合成甲一理想线(LX11);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甲一理想线(LX11)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中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度与115度之间;当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在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右向延长线上选取一个外置点(WZD),所述外置点(WZD)与所述第一极右点(JY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主刮杆(G2)长度的七分之三;以所述外置点(WZD)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外置线(WZD1),所述外置线(WZD1)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外高点(WZD2);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副刮杆(G5)的延长线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乙点(F18);所述外置点(WZD)与所述外高点(WZD2)之间的所述外置线(WZD1)和所述外高点(WZD2)与所述乙点(F18)之间的所述上侧边(B2)合成壬理想线(LX9);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壬理想线(LX9)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中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90度与115度之间;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且使所述第一副刮杆(G5)最大程度度延伸到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外形成最长刮杆状态,所述主刮杆(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且保持最长刮杆状态时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位置称之为丁点(F20),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一转杆(G1)并保持最长刮杆状态,直至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在玻璃上画出一条丁线(F21),所述丁线(F21)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戊点(F12);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副刮杆(G5)的延长线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乙点(F18);所述丁点(F20)与所述戊点(F12)之间的所述丁线(F21)和所述戊点(F22)与所述乙点(F18)之间的所述上侧边(B2)合成甲三理想线(LX13);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甲三理想线(LX13)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29.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YG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ZG1);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的第一愿望曲线(YW1);所述第一愿望曲线(YW1)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右归线(YG1)上,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左归线(ZG1)上;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所述第一愿望曲线(YW1)重合。
30.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所述雨刮器包括第一转杆(G1)、第一主刮杆(G2)、第二转杆(N1)、第二主刮杆(N2)、驱动单元(33);所述驱动单元(33)连接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和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以驱使所述第一转杆(G1)和所述第二转杆(N1)往复转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设置在所述第一转杆(G1)上,如此在所述第一转杆(G1)的带动下,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一主刮擦区域(GC1);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下端(G21),所述第一主刮杆(G2)远离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一主刮杆上端(G22);所述第二主刮杆(N2)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杆(N1)上,如此在所述第二转杆(N1)的带动下,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玻璃(B)上形成一个第二主刮擦区域(GC2);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下端(N21),所述第二主刮杆(N2)远离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第二主刮杆上端(N22);所述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与所述第二主刮擦区域(GC2)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联合刮擦区域(GC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副刮杆(G5),一第一传动装置(CD1),一第二副刮杆(N5),一第二传动装置(CD2);所述第一副刮杆(G5)能沿着所述第一主刮杆(G2)滑动,如此所述第一副刮杆(G5)和所述第一主刮杆(G2)形成一根伸缩杆;所述第一传动装置(CD1)的主动端承接所述第一转杆(G1)或所述驱动单元(33)或所述第一主刮杆(G2),所述第一传动装置(CD1)的被动端承接所述第一副刮杆(G5),如此所述第一转杆(G1)的运动与所述第一副刮杆(G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所述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一副刮杆(G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所述玻璃(B)的边框;二、在所述第一转杆(G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延伸到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上侧的情形,如此所述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所述玻璃(B)上存在被所述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所述第二副刮杆(N5)能沿着所述第二主刮杆(N2)滑动,如此所述第二副刮杆(N5)和所述第二主刮杆(N2)形成一根伸缩杆;所述第二传动装置(CD2)的主动端承接所述第二转杆(N1)或所述驱动单元(33)或所述第二主刮杆(N2),所述第二传动装置(CD2)的被动端承接所述第二副刮杆(N5),如此所述第二转杆(N1)的运动与所述第二副刮杆(N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所述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第二副刮杆(N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所述玻璃(B)的边框;二、在所述第二转杆(N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所述第二副刮杆(N5)上端延伸到所述第二主刮杆上端(N22)上侧的情形,如此所述联合刮擦区域(GC3)之外的所述玻璃(B)上存在被所述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所述第一副刮杆(G5)在所述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一副刮擦区域;所述第一主刮擦区域(GC1)、所述第二主刮擦区域(GC2)、所述第一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合刮擦区域;所述三合刮擦区域之外的所述玻璃(B)上存在被所述第二副刮杆(N5)刮擦的区域;所述第二副刮杆(N5)在所述玻璃(B)上刮擦形成的区域称之为第二副刮擦区域;所述第一主刮擦区域(GC1)、所述第二主刮擦区域(GC2)、所述第二副刮擦区域合并在一起的区域称之为三联刮擦区域;所述三联刮擦区域之外的所述玻璃(B)上存在被所述第一副刮杆(G5)刮擦的区域。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G1)在所述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转杆位置,所述第一副刮杆(G5)在所述第一主刮杆(G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一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一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一副刮杆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在所述玻璃(B)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转杆位置,所述第二副刮杆(N5)在所述第二主刮杆(N2)上的位置称之为第二副刮杆位置,每一第二转杆位置形成一个第二副刮杆位置。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符合预设条件。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右侧边(B4);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底边(B1);以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置线(SP1),以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所述第一上置线(SP1)与所述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置点(SP3);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与所述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所述第一上置线(SP1)和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与所述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所述第一平置线(SP2)合成右理想线(LX15):以所述第二极右点(JY2)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置线(SP4),以所述第二极左点(JZ2)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SP5),所述第二上置线(SP4)与所述第二平置线(SP5)相交于第二上置点(SP6);所述第二极右点(JY2)与所述第二上置点(SP6)之间的所述第二上置线(SP4)和所述第二极左点(JZ2)与所述第二上置点(SP6)之间的所述第二平置线(SP5)合成左理想线(LX16):所述第二上置线(SP4)与所述第一上置线(SP1)重合或者所述第二上置线(SP4)处于所述第一上置线(SP1)右侧;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右理想线(LX1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所述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左理想线(LX1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右侧边(B4);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底边(B1);在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一上行点(SD1),以所述第一上行点(SD1)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行线(SD2),以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所述第一上行线(SD2)与所述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设点(SD3);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与所述第一上设点(SD3)之间的所述第一平置线(SP2)、所述第一上设点(SD3)与所述第一上行点(SD1)之间的所述第一上行线(SD2)、所述第一上行点(SD1)与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之间的第一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一理想线(LX17);在所述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二上行点(SD4),以所述第二上行点(SD4)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行线(SD5),以所述第二极左点(JZ2)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SP5),所述第二上行线(SD5)与所述第二平置线(SP5)相交于第二上设点(SD6);所述第二极左点(JZ2)与所述第二上设点(SD6)之间的所述第二平置线(SP5)、所述第二上设点(SD6)与所述第二上行点(SD4)之间的所述第二上行线(SD5)、所述第二上行点(SD4)与所述第二极右点(JY2)之间的第二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二理想线(LX18);所述第二上行线(SD5)与所述第一上行线(SD2)重合或者所述第二上行线(SD5)处于所述第一上行线(SD2)右侧;所述预设条件为: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第一理想线(LX17)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在所述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第二理想线(LX18)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主刮杆长度的六分之一。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右归线(YG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一左归线(ZG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二右归线(YG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及其向上方向的延长线合成第二左归线(ZG2);在玻璃上设置一条第一愿望曲线(YW1)和一条第二愿望曲线(YW2);所述第一愿望曲线(YW1)代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运动轨迹,所述第一愿望曲线(YW1)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右归线(YG1)上,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一左归线(ZG1)上;所述第二愿望曲线(YW2)代表所述第二副刮杆(N5)上端运动轨迹,所述第二愿望曲线(YW2)一端处于所述第二右归线(YG2)上,另一端处于所述第二左归线(ZG2)上;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所述第一愿望曲线(YW1)重合,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所述第二愿望曲线(YW2)重合。
36.一种挡雨装置,包括玻璃(B)、雨刮器,所述雨刮器包括转杆(1)、主刮杆(2)和驱动装置(3);所述驱动装置(3)连接所述转杆(1)尾端以驱使所述转杆(1)往复转动,所述主刮杆(2)设置在所述转杆(1)上,如此在所述转杆(1)的带动下,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玻璃(B)上形成一个主刮擦区域(GC);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下端(21),所述主刮杆(2)远离所述转杆(1)尾端的一端称之为主刮杆上端(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副刮杆(5),一传动装置(CD);所述副刮杆(5)能沿着所述主刮杆(2)滑动,如此所述副刮杆(5)和所述主刮杆(2)形成一根伸缩杆;所述传动装置(CD)的主动端承接所述转杆(1)或所述驱动装置(3)或所述主刮杆(2),所述传动装置(CD)的被动端承接所述副刮杆(5),如此所述转杆(1)的运动与所述副刮杆(5)的滑动形成关联,且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所述副刮杆(5)的运动区域不会超出所述玻璃(B)的边框;二、在所述转杆(1)的运动过程中,存在所述副刮杆(5)下端延伸到所述主刮杆下端(21)下侧的情形,如此所述主刮擦区域(GC)之外的所述玻璃(B)上存在被所述副刮杆(5)刮擦的区域。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及其向下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右回线(YH);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及其向下方向的延长线合成左回线(ZH);在玻璃上设置一条代表所述副刮杆(5)下端运动轨迹的期望曲线(QW);所述期望曲线(QW)一端处于所述右回线(YH)上,另一端处于所述左回线(ZH)上;在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所述副刮杆(5)下端的运动轨迹大体上与所述期望曲线(QW)重合。
3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所述转杆(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右侧边(B4)和所述上侧边(B2)合成甲愿景线(KKK1),所述预设条件为:所述主刮杆上端(22)与所述转杆(1)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甲愿景线(KKK1)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刮转距离的十分之三。
3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转杆(1)尾端临近所述底边(B1)中点,所述转杆(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转杆(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转杆(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位置,所述转杆(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主刮杆(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位置,所述主刮杆(2)在所述极右位置和所述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右点(JY),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的主刮杆上端(22)的位置称之为极左点(JZ);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右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右侧底边;所述主刮杆(2)处于极左位置时,所述主刮杆(2)靠近所述左侧底边。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边(B4)、所述上侧边(B2)、所述左侧边(B3)合成乙愿景线(KKK2),所述主刮杆上端(22)与所述转杆(1)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刮转距离,在所述副刮杆(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乙愿景线(KKK2)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41.根据权利要求23至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右侧边(B4);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的一部分处在所述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上。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接线(DD1),以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右接线(DD2),所述第一上接线(DD1)与所述第一右接线(DD2)相交于第一上接点(DD3);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与所述第一上接点(DD3)之间的所述第一右接线(DD2)和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与所述第一上接点(DD3)之间的所述第一上接线(DD1)合成丙愿景线(KKK3):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所述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丙愿景线(KKK3)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44.根据权利要求23至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右侧边(B4);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底边(B1)。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的一部分处在所述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上。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置线(SP1),以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所述第一上置线(SP1)与所述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置点(SP3);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与所述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所述第一上置线(SP1)和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与所述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所述第一平置线(SP2)合成右理想线(LX15):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所述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右理想线(LX1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47.根据权利要求23至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中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右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玻璃上正向上画一条甲线(F16),所述甲线(F16)与所述上侧边(B2)相交于丙点(F17);所述上侧边(B2)与所述左侧边(B3)相交于左角点(BBB1);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与所述丙点(F17)之间的所述甲线(F16)和所述丙点(F17)与所述左角点(BBB1)之间的所述上侧边(B2)合成丁愿景线(KKK4);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所述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丁愿景线(KKK4)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49.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边(B2)与所述右侧边(B4)合成戊愿景线(KKK5);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所述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戊愿景线(KKK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50.根据权利要求23至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中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第一转杆(G1)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左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右端左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右侧边(B4),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
51.根据权利要求50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边(B2)与所述左侧边(B3)合成已愿景线(KKK6);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所述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已愿景线(KKK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52.根据权利要求23至2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中部的下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侧底边,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侧底边;所述第一转杆(G1)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左侧底边;处于第一极右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与处于第一极左位置的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范围在85度与115度之间;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中部的下方,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右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右置底边,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左侧的所述底边(B1)称之为左置底边;所述第二转杆(N1)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右置底边;所述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的一部分叠合在所述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上。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边(B2)与所述左侧边(B3)合成已愿景线(KKK6);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在所述第一副刮杆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已愿景线(KKK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54.根据权利要求30至31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B)为车用挡风玻璃,所述玻璃(B)具有四条边,以驾驶员的角度观察所述玻璃(B),所述玻璃(B)的四条边分别为底边(B1)、上侧边(B2)、左侧边(B3)和右侧边(B4);所述第一转杆(G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位置,所述第一转杆(G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位置,所述第一主刮杆(G2)在所述第一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一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右点(JY1),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的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位置称之为第一极左点(JZ1);所述第二转杆(N1)顺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位置,所述第二转杆(N1)逆时针转动最大程度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位置,所述第二主刮杆(N2)在所述第二极右位置和所述第二极左位置之间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右点(JY2),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的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位置称之为第二极左点(JZ2);所述第二转杆(N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左端的右下方;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底边(B1);所述第二主刮杆(N2)处于第二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二主刮杆(N2)靠近所述左侧边(B3);所述第一转杆(G1)尾端设置在所述底边(B1)右端的左下方;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右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右侧边(B4);所述第一主刮杆(G2)处于第一极左位置时,所述第一主刮杆(G2)靠近所述底边(B1)。
55.根据权利要求54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刮擦区域(GC2)的一部分处在所述第一主刮擦区域(GC1)上。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置线(SP1),以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所述第一上置线(SP1)与所述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置点(SP3);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与所述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所述第一上置线(SP1)和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与所述第一上置点(SP3)之间的所述第一平置线(SP2)合成右理想线(LX15):以所述第二极右点(JY2)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置线(SP4),以所述第二极左点(JZ2)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SP5),所述第二上置线(SP4)与所述第二平置线(SP5)相交于第二上置点(SP6);所述第二极右点(JY2)与所述第二上置点(SP6)之间的所述第二上置线(SP4)和所述第二极左点(JZ2)与所述第二上置点(SP6)之间的所述第二平置线(SP5)合成左理想线(LX16):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所述第二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二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二刮转距离,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右理想线(LX15)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在所述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左理想线(LX16)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刮转距离的五分之一。
57.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一种挡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G22)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一上行点(SD1),以所述第一上行点(SD1)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一上行线(SD2),以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左画一条线形成第一平置线(SP2),所述第一上行线(SD2)与所述第一平置线(SP2)相交于第一上设点(SD3);所述第一极右点(JY1)与所述第一上设点(SD3)之间的所述第一平置线(SP2)、所述第一上设点(SD3)与所述第一上行点(SD1)之间的所述第一上行线(SD2)、所述第一上行点(SD1)与所述第一极左点(JZ1)之间的第一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一理想线(LX17);在所述第二主刮杆上端(N22)的运动轨迹上选取一个第二上行点(SD4),以所述第二上行点(SD4)为起点正向上画一条线形成第二上行线(SD5),以所述第二极左点(JZ2)为起点在所述玻璃(B)上正向右画一条线形成第二平置线(SP5),所述第二上行线(SD5)与所述第二平置线(SP5)相交于第二上设点(SD6);所述第二极左点(JZ2)与所述第二上设点(SD6)之间的所述第二平置线(SP5)、所述第二上设点(SD6)与所述第二上行点(SD4)之间的所述第二上行线(SD5)、所述第二上行点(SD4)与所述第二极右点(JY2)之间的第二主刮杆上端运动轨迹合成第二理想线(LX18);所述第二上行线(SD5)与所述第一上行线(SD2)重合或者所述第二上行线(SD5)处于所述第一上行线(SD2)右侧;所述第一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一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一刮转距离,所述第二主刮杆上端与所述第二转杆尾端之间的距离称之为第二刮转距离,在所述第一副刮杆(G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第一理想线(LX17)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一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在所述第二副刮杆(N5)上端的运动轨迹上任取一点,其到达所述第二理想线(LX18)的最短距离不大于所述第二刮转距离的六分之一。
CN201911078665.3A 2019-05-30 2019-10-30 一种挡雨装置 Pending CN1119766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4621 2019-05-30
CN2019104946212 2019-05-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6654A true CN111976654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41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8665.3A Pending CN111976654A (zh) 2019-05-30 2019-10-30 一种挡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6654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0801A2 (en) * 1998-08-14 2000-02-23 Valeo Electrical Systems, Inc. Windshield wip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914071A (zh) * 2004-02-06 2007-02-1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尤其是用于汽车的刮水装置
CN201587387U (zh) * 2010-01-11 2010-09-2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双臂同步伸缩式汽车前风挡玻璃刮水器及汽车
CN102001325A (zh) * 2009-08-27 2011-04-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刮水器装置的驱动器
CN201784584U (zh) * 2010-09-17 201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式雨刮器
CN102114828A (zh) * 2010-05-25 2011-07-0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风挡刮水器
DE102011081024A1 (de) * 2011-08-16 2013-02-21 Robert Bosch Gmbh Scheibenwischvorrichtung
CN104802760A (zh) * 2015-04-29 2015-07-29 上海理工大学 汽车玻璃刮拭装置
CN105882610A (zh) * 2015-09-25 2016-08-24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FR3040343A1 (fr) * 2015-09-01 2017-03-03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Mecanisme d'essuie-glace comprenant un materiau vegetal ligneux
CN207916793U (zh) * 2018-01-04 2018-09-28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侧边雨刮、雨刮系统及车辆
JP2019018683A (ja) * 2017-07-14 2019-0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0801A2 (en) * 1998-08-14 2000-02-23 Valeo Electrical Systems, Inc. Windshield wip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914071A (zh) * 2004-02-06 2007-02-14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尤其是用于汽车的刮水装置
CN102001325A (zh) * 2009-08-27 2011-04-06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用于刮水器装置的驱动器
CN201587387U (zh) * 2010-01-11 2010-09-2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双臂同步伸缩式汽车前风挡玻璃刮水器及汽车
CN102114828A (zh) * 2010-05-25 2011-07-06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风挡刮水器
CN201784584U (zh) * 2010-09-17 2011-04-0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伸缩式雨刮器
DE102011081024A1 (de) * 2011-08-16 2013-02-21 Robert Bosch Gmbh Scheibenwischvorrichtung
CN104802760A (zh) * 2015-04-29 2015-07-29 上海理工大学 汽车玻璃刮拭装置
FR3040343A1 (fr) * 2015-09-01 2017-03-03 Valeo Systemes Dessuyage Mecanisme d'essuie-glace comprenant un materiau vegetal ligneux
CN105882610A (zh) * 2015-09-25 2016-08-24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雨刮器和汽车
JP2019018683A (ja) * 2017-07-14 2019-02-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ワイパ装置
CN207916793U (zh) * 2018-01-04 2018-09-28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侧边雨刮、雨刮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4627B2 (en) Telescopic screed and paving machine thereof
DE102004058450A1 (de) Bewegungsvorrichtung mit Seriell-Parallel-Struktur
CN106016938B (zh) 滑轨机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DE69724851T2 (de) Elektrisch beheiztes Fenster,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CN111976654A (zh) 一种挡雨装置
CN105240032A (zh) 一种隧道防水板铺设装置
CN107139026A (zh) 一种环保装置
CN106016941B (zh) 滑轨机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5117370U (zh) 一种隧道防水板铺设装置
CN206072273U (zh) 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和空调室内机
CN105546485A (zh) 舞台灯具反射器及舞台灯具
CN106933016A (zh) 全息投影互动设备
CN108043948A (zh) 一种弯制方形超导导体空间3d-r弯的工艺方法
CN204818467U (zh) 一种船舶焊接装置
CN111605640B (zh) 一种杆塔攀爬机器人
CN205220600U (zh) 一种自动安全带机构
CN104565338A (zh) 用于自动变速车辆的换档杆组件
CN105641954A (zh) 一种舞台式幕布控制装置
CN102501747A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隐蔽型全自动遮阳装置
CN204089054U (zh) 用于线槽布线的牵引车
CN205753237U (zh) 一种悬吊电动螺杆升降装置
CN101074007A (zh) 一种弯折式智能雨刮器
CN207268530U (zh)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驱动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09451196U (zh) 消防车自动收带机构及消防车自动收带系统
EP3365748A2 (de) Vorrichtung zum schwenken eines virtual-reality-displays und verfahren zur darstellung einer virtual-reality-sze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