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1484A - 阻尼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1484A
CN111971484A CN201980025210.7A CN201980025210A CN111971484A CN 111971484 A CN111971484 A CN 111971484A CN 201980025210 A CN201980025210 A CN 201980025210A CN 111971484 A CN111971484 A CN 111971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magnet
piston
cylinder
damp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52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陶塔斯·卢斯凯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llox Corp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Bello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llox Corp filed Critical Bello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71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4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2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gas only or vacu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2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gas only or vacuum
    • F16F9/0209Telescopic
    • F16F9/0281Details
    • F16F9/029Details electrical, e.g. connections or contac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2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gas only or vacuum
    • F16F9/0209Telescopic
    • F16F9/0218Mono-tubula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50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 F16F9/516Special means providing automatic damping adjustment, i.e. self-adjustment of damping by particular sliding movements of a valve element, other than flexions or displacement of valve discs; Special means providing self-adjustment of spring characteristics resulting in the damping effects during contraction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damping effects during extension, i.e. responsive to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6/00Switches actuated by 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or of electric field, e.g. by change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agnet and switch, by shielding
    • H01H36/0006Permanent magnet actuating reed swi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6/00Switches actuated by 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or of electric field, e.g. by change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agnet and switch, by shielding
    • H01H36/0006Permanent magnet actuating reed switches
    • H01H36/0046Limit switches, also fail-safe operation or anti-tamper consider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60R7/06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mounted on or below dash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6/00Switches actuated by change of magnetic field or of electric field, e.g. by change of relative position of magnet and switch, by shiel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witches That Are Operated By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器装置,设为随着活塞的滑动动作进行开关的开、关,其不易发出声音,也不产生部件的磨耗。所述阻尼器装置具备:缸筒(101);活塞(102),可滑动地插入至所述缸筒内;以及开关壳体(103),被安装于所述缸筒,在所述开关壳体设有作为磁开关的磁簧开关(117),在所述活塞(102)安装有在靠近或远离所述磁簧开关时使所述磁簧开关进行开、关动作的第一磁铁(138)。

Description

阻尼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缸筒和活塞,随着活塞的滑动动作使开关进行开(ON)、关(OFF)的阻尼器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辆的手套箱等开闭构件中,为了防止因手套箱的收纳物的重量等使开闭动作变得急剧,而产生较大的声音或者收纳物飞出等,在进行开闭动作的一对构件,例如仪表板与手套箱之间进行阻尼器的安装。
作为这样的阻尼器,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装置,当手套箱的门打开时,阻尼器的活塞杆被拉伸,设于活塞杆的控制轨道的斜面压住设于阻尼器的壳体的接触舌片,将设于该接触舌片的接点按压至固定接点,由此点亮手套箱的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62989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采用了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接点开关,因此存在容易发出伴随开关的开闭的声音,也容易发生接点等部件的磨耗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随着活塞的滑动动作使开关进行开、关的阻尼器装置,其不易发出声音,也不产生部件的磨耗。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缸筒;活塞,可滑动地插入至所述缸筒内;以及开关壳体,被安装于所述缸筒,在所述开关壳体设有磁开关,在所述活塞安装有在靠近或远离所述磁开关时使所述磁开关进行开、关动作的第一磁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活塞相对于缸筒向压入方向移动或者向拉出方向移动而靠近或远离设于开关壳体磁开关时,能够通过安装于活塞的第一磁铁的磁力使磁开关进行开、关。因此,例如,在将手套箱等开闭构件装接于该阻尼器时,能够在打开手套箱时打开磁簧开关,将照射手套箱箱内的灯(light)点亮。磁开关为无接点开关,因此不易发出声音,也不会产生接点的磨耗。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上述阻尼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上述阻尼器装置的工作的说明图,图3的(a)是表示活塞向压入方向移动的状态的局部剖切侧视图,图3的(b)是表示活塞向拉出方向移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上述阻尼器装置的缸筒与开关壳体的连结构造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阻尼器装置中的开关壳体和其安装带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将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应用于汽车的手套箱的开闭机构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所应用的开关电路的关闭型的开关电路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使用霍尔效应传感器作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所应用的开关电路的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所应用的开关电路的打开型的开关电路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构成上述阻尼器装置的开关壳体的立体图。
图14是相对于上述开关壳体的收纳部的收纳开口打开罩部且收纳有磁开关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从图14所示的状态关闭罩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沿着图15的A-A箭头方向线观察的包括缸筒、活塞等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5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4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该阻尼器装置100具备:缸筒101;活塞102,可滑动地插入至该缸筒101内;以及开关壳体103,被安装于缸筒101的活塞102的压入方向的端面105(参照图3、4),被配置于缸筒的外侧。此外,在活塞102中连结有工作线104,工作线104与后述的手套箱等开闭构件连结。在缸筒101内插入有活塞102,由此在缸筒101的端面105与活塞102之间形成有缸筒室147(参照图3的(b))。以下对这些构件依次进行详细说明。
缸筒101在活塞102的压入方向具有端面105(参照图3、4)。在端面105设有通气孔106。此外,缸筒101的活塞102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成为开口部107。在该开口部107装接有盖108。盖108具有用于供工作线104插出的插通孔109。此外,在盖108的外周的规定位置设有第一卡合爪110,在将盖108插入至开口部107时,该第一卡合爪110与设于缸筒101的开口部107周缘的卡合孔111卡合,从而防止盖108相对于缸筒101脱落。在缸筒101的外周,在活塞102的压入方向的端部侧表面一体形成有托架112,在活塞102的拉出方向的端部侧表面也一体形成有托架113。在托架112、托架113中分别设有安装孔114。该托架112、托架113的任一方或双方经由安装孔114固定于开闭构件的一方。
如图4所示,开关壳体103具有壳体主体115和接合器116。壳体主体115经由接合器116与缸筒101的端面105连结。在壳体主体115内设有供磁簧开关117收纳的收纳室119。此外,在收纳室119的外侧形成有具有连接器插入孔121的插口120。磁簧开关117具有端子118,端子118穿过设于收纳室119与连接器插入孔121之间的壁的端子插通孔122,插出至连接器插入孔121侧。将与未图示的磁簧的端部连结的连接器插入插口120的连接器插入孔121,由此使连接器的端子与插口120的端子118连接。在与壳体主体115的插口120相反一侧的端部外周的多个位置设有第二卡合爪123。
另一方面,接合器116整体呈圆筒状,其一方的端部设有端面130。此外,在周向上对置的两个位置具有卡合片124,在该卡合片124设有卡合孔125。
此外,在缸筒101的端面105的外侧形成有圆筒肋126。在圆筒肋126的外周的周向上对置的两个位置形成有第三卡合爪127。
而且,壳体主体115的第二卡合爪123与接合器116的卡合片124的卡合孔125卡合,圆筒肋126的第三卡合爪127与接合器116的卡合片124的卡合孔125卡合,由此使壳体主体115经由接合器116与缸筒101的端面105连结。
圆筒肋126的内侧成为收纳有阀座128的阀收纳室129。在该阀收纳室129的开口部侧插入有接合器116的端面130侧的端部,突出设置于端面130的外侧的突起131成为阀座128的防脱部。阀座128被配置于形成于端面105的通气孔106的外侧,在活塞102向压入方向移动时,通过从通气孔106离开而使缸筒室147的空气穿过通气孔106向外部释放,使活塞102的移动阻力降低。此外,在使活塞102向拉出方向移动时,阀座128与通气孔106密合而抑制外部空气的流入,有效地使缸筒室147内减压,使阻尼力发挥作用。
活塞102的外周具有环状槽132,在该环状槽132装接有密封环133。密封环133成为对于缸筒101的内周的密封部。此外,在活塞102的外周形成有钩挂槽134,工作线104的基端侧环135钩挂于该钩挂槽134,使工作线104与活塞102连结。在工作线104的另一端形成有顶端侧环136,经由该顶端侧环136使工作线104的顶端与开闭构件的另一方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活塞102与缸筒101的盖108之间,插入有弹簧148(参照图1),一直对活塞102向端面105方向施力。
在活塞102形成有向拉出方向侧开口的凹部137。在凹部137的里侧端面形成有节流孔139。而且,在凹部137中插入并固定有第一磁铁138。在本发明中,该第一磁铁138与活塞102一并进行移动,靠近/远离作为磁开关的磁簧开关117,由此使后述的灯146(参照图8)点亮/熄灭。
另外,作为磁开关,已知利用磁簧开关、霍尔效应传感器的开关等。此外,作为利用磁簧开关的开关电路,存在:关闭型的开关电路,在规定的磁场作用于磁簧开关时阻断电路,在失去规定的磁场的作用时关闭电路;以及打开型的电路,在规定的磁场作用于磁簧开关时导通电路,在失去规定的磁场的作用时阻断电路。
在图9中示出了关闭型的开关电路的一个例子。图9的(a)表示电路被阻断的状态(在电路中未流通电流的状态),图9的(b)表示电路导通的状态。在图9中,117是磁簧开关、146是灯、150是直流电源、151是电阻、152是N沟道MOS 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152a是栅极,152b是漏极,152c是源极,153是接地。
如图9的(a)所示,当规定的磁场作用于磁簧开关117时,关闭磁簧开关117。此时,MOS FET152的栅极152a与接地153连接,因此在MOS FET152的漏极153b、源极153c之间电流被阻断,灯146成为熄灭的状态。
如图9的(b)所示,当磁场不作用于磁簧开关117时,磁簧开关117打开。此时,经由电阻151对MOS FET152的栅极152a施加由直流电源150提供的电压,因此在MOS FET152的漏极153b和源极153c之间导通电路,流通电流,灯146点亮。
如果使用图9所示的关闭型的开关电路,能够实现:在手套箱144(参照图8)关闭时,第一磁铁138靠近磁簧开关117,电路被阻断,灯146熄灭,在手套箱144打开时,第一磁铁138远离磁簧开关117,电路导通,灯146点亮。然而,封闭型的开关电路的构成部件变多,因此存在产品成本变高的缺点。
在图10中示出了使用霍尔效应传感器的开关电路的一个例子。图中对与图9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在该开关电路中,代替图9的开关电路的磁簧开关117使用霍尔效应传感器160。
在霍尔效应传感器160中,通过直流电源150从端子161朝向端子162流通微弱的电流。然而,如图10的(a)所示,在霍尔效应传感器160的周围不存在磁场的情况下,不在端子163产生电动势,不对MOS FET152的栅极152a施加电压,因此在MOS FET152的漏极153b和源极153c之间阻断电流,灯146成为熄灭的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10的(b)所示,当在霍尔效应传感器160的周围存在磁场时,更正确的是,当对与从端子161朝向端子162流动的电流垂直的方向施加磁场时,在与电流和磁场的双方正交的方向出现电动势,电动势对端子163产生作用。
其结果是,对MOS FET152的栅极152a施加电压,因此在MOS FET152的漏极153b、源极153c之间导通电路,流通电流,灯146点亮。然而,该开关电路的构成部件也变多,因此存在产品成本变高的缺点。
在图11中示出了打开型的开关电路的一个例子。图11的(a)表示电路导通的状态,图11的(b)表示电路被阻断的状态。在图10中,117是磁簧开关、146是灯、150是直流电源。
如图11的(a)所示,当规定的磁场作用于磁簧开关117时,磁簧开关117关闭,电路导通,灯146成为点亮的状态。
如图11的(b)所示,当磁场不作用于磁簧开关117时,磁簧开关117打开,电路被阻断,灯146熄灭。
打开型的开关电路的构成部件较少,因此能够将产品成本抑制得较低,当就这样使用时,在手套箱144关闭,第一磁铁138靠近磁簧开关117时,电路导通,灯146点亮,在手套箱144打开,第一磁铁138远离磁簧开关117时,电路被阻断,灯146熄灭,因此产生不良状况。
因此,在该实施方式中,采用打开型的开关电路,以与开关壳体103所收纳的磁簧开关117的磁簧开关主体140邻接的方式设置第二磁铁141(参照图1)。第二磁铁141被配置为靠近磁簧开关117,赋予能够一直关闭磁簧开关117的相对较弱的磁场。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磁铁141被设置在磁簧开关117上,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壳体主体115、接合器116等。
与此相对,被装接于活塞102的第一磁铁138比第二磁铁141磁力强,且赋予与第二磁铁141相反方向的磁场。而且,当活塞102向压入方向进行移动,第一磁铁138靠近磁簧开关117时,抵消第二磁铁141的磁场,以使磁簧开关117的开关打开的方式进行动作。
其结果是,能够在手套箱144关闭,第一磁铁138靠近于磁簧开关117时,电路被阻断,灯146熄灭,在手套箱144打开,第一磁铁138远离磁簧开关117时,电路闭合,灯146点亮。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通过组合使用第一磁铁138和第二磁铁141,能够采用打开型的开关电路,能够降低产品成本。
接着,对该阻尼器装置100的使用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在仪表板142的开口部143可开闭地安装有手套箱144。阻尼器装置100的缸筒101经由托架112和/或托架113固定于仪表板142。另一方面,与缸筒101内的活塞102连结的工作线104的顶端侧环136固定于手套箱144。在开口部143的上部内壁装接有灯146。一端与灯146连接的磁簧145的另一端经由未图示的连接器插入至开关壳体103的插口120而与磁簧开关117连接。
在手套箱144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弹簧148(参照图1)的施力,如图3的(a)和图4所示,活塞102处于被压入缸筒101内且靠近端面105的状态。此时,通过被装接于活塞102的第一磁铁138的较强的磁场抵消以靠近磁簧开关117的磁簧开关主体140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磁铁141的磁场,使磁簧开关117的开关变为打开状态。因此,在灯146中电流不流通,成为灯熄灭的状态。
接着,当打开手套箱144时,拉出将顶端侧环136与手套箱144连接的工作线104,使活塞102向拉出方向移动。此时,图4所示的阀座128与通气孔106密合而封闭,缸筒室147内被减压,与弹簧148的施力相辅相成,对活塞102的移动赋予制动力。因此,能够抑制手套箱144因自重等急剧地打开而产生的声音、冲击。
此时,如图3的(b)所示,活塞102远离开关壳体103,被装接于活塞102的第一磁铁138与被装接于开关壳体103的磁簧开关117的距离变远。其结果是,对第一磁铁138的磁场的影响变少,通过以靠近磁簧开关117的磁簧开关主体140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磁铁141(参照图1)的磁场的作用使磁簧开关117关闭。其结果是,在灯146中流通电流,灯146点亮,照亮手套箱144内。
接着,当再次关闭手套箱144时,通过弹簧148的施力使活塞102向压入方向移动。此时,图4的阀座128远离通气孔106,缸筒室147内的空气穿过通气孔106向外部释放。其结果是,活塞102的移动变得顺利,能够迅速地关闭手套箱144。
而且,当手套箱144关闭时,活塞102再次返回图3的(a)和图4的状态,因此具有较强的磁力的第一磁铁138靠近磁簧开关117,抵消以靠近磁簧开关117的磁簧开关主体140的方式配置的具有较弱的磁力的第二磁铁141(参照图1)的磁场,使磁簧开关117打开。其结果是,灯146熄灭,能够防止过度消耗电力。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利用磁簧开关117,伴随手套箱144的开闭动作进行灯146的熄灭和点亮,因此能够抑制接点的磨耗、伴随开关的开闭产生的声音。此外,对温度等环境变化的耐久性变高,使误动作也变得极少,因此能够提高可靠性。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打开型的开关作为磁簧开关117,在活塞102装接磁力较强的第一磁铁138,并且靠近磁簧开关117的磁簧开关主体140配置磁力较弱的第二磁铁141,在活塞102向压入方向移动,靠近磁簧开关117时,通过第一磁铁138的磁力抵消第二磁铁141的磁力,使磁簧开关117打开,在使活塞102向拉出方向移动,较远得远离磁簧开关117时,第一磁铁138的磁力的影响减弱,通过第二磁铁141的磁力使磁簧开关117关闭,因此能够降低磁簧开关117的成本。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开关壳体103被装接于缸筒101的活塞102的压入侧的端面105,被配置于缸筒101的外侧,因此能够抑制阻尼器装置100的外径变大,在手套箱144的侧表面与开口部143的内表面的间隙等比较狭窄的空间内也能够配置。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缸筒101的端面105形成有通气孔106,装接有在活塞102向压入方向移动时打开通气孔106,在活塞102向拉出方向移动时打开通气孔106的阀座128,开关壳体103的端面130的突起131成为阀座128的防脱部,因此即使在设有阀座式的阀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磁簧开关117配置为靠近活塞102的第一磁铁138。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磁铁138被配置于活塞102的装接有密封环133的密封部的内侧,因此在活塞102靠近磁簧开关117时,能够使第一磁铁138尽可能地靠近磁簧开关117。
在图5、6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该阻尼器装置200中,活塞201与杆202一体地形成。活塞201由与缸筒101的内周弹性抵接的扩径筒部构成。杆202从活塞201的拉出方向的端面延伸,在其延伸端部形成有用于安装于前述的手套箱144等的连结孔203。在杆202的靠近活塞201的部分装接有第一磁铁138。
杆202从缸筒101的开口部204插出。在开口部204的周缘一体形成有引导杆202的滑动的支承片205。此外,在开口部204的周缘的一个位置设有在活塞201向压入方向移动时限制其最大移动位置的止动件206。而且,在开口部204的内周形成有在活塞201向拉出方向移动时抑制活塞201被拉出的防脱壁207。
此外,缸筒101的活塞201的压入方向侧的端面有开口,在此装接有盖208。盖208与阀209一体地形成,对于阀209而言,在活塞201向拉出方向移动时,盖208与缸筒101内周的阶梯部密合而使缸筒101内减压,在活塞201向压入方向移动时,盖208远离缸筒101内周的阶梯部,使缸筒101的缸筒室147内的空气向外部释放。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开关壳体210被设为沿着缸筒101的靠近活塞201的压入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面。开关壳体210在内部收纳有磁簧开关117,在一端形成有插口211。如图6所示,开关壳体210具有从其下表面的两侧呈圆弧状伸出的一对安装带212,在一方的安装带212的端部形成有孔214,在另一方的安装带212的端部设有插入至孔214而将安装带212彼此扎束的锁定构件213。
开关壳体210被配置为沿着缸筒101的外周面,由一对安装带212围绕缸筒101的外周,使锁定构件213穿过托架112的安装孔114和孔214,由锁定构件213进行扎束,由此开关壳体210被装接于缸筒101。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在缸筒101内使活塞201向压入方向移动时,装接于杆202的靠近活塞201的部分的第一磁铁138靠近收纳于开关壳体210的磁簧开关117,因此第二磁铁141(参照图1)的磁力被第一磁铁138抵消,磁簧开关117成为打开的状态。此外,当在缸筒101内使活塞201向拉出方向移动时,第一磁铁138远离磁簧开关117,通过被配置为靠近磁簧开关117的第二磁铁141的磁力使磁簧开关117关闭。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将开关壳体210装接于缸筒101的外周,能够抑制阻尼器装置200的轴向长度的增大。此外,开关壳体210具有安装带212,能够经由安装带212安装于缸筒101,因此也能够在已有的缸筒101上安装开关壳体210,能够提高通用性。
在图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在该实施方式中,开关壳体210被装接于缸筒101的靠近活塞201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的外周,第一磁铁138装接于杆202的靠近拉出方向侧的端部的位置,这点与图5、6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其他构成与图5、6所示的实施方式相同。
即,连接设置于开关壳体210的安装带212(参照图6)的锁定构件213被插入至缸筒101的形成于活塞201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的托架113的安装孔114,由此开关壳体210被装接于缸筒101。
在该实施方式中,当活塞201向压入方向侧移动时,第一磁铁138靠近磁簧开关117,磁簧开关117打开。此外,当活塞201向拉出方向侧移动时,第一磁铁138远离磁簧开关117,通过以靠近磁簧开关117的磁簧开关主体140的方式配置的第二磁铁141(参照图1)的磁力使磁簧开关117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活塞102或活塞201向拉出方向侧移动时赋予制动力,但在活塞102或活塞201向压入方向侧移动时,也能够以对缸筒室147内进行加压的方式赋予制动力。
在图12~1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阻尼器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实质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
该第四实施方式的阻尼器装置300的开关壳体的构造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如图12所示,该实施方式的开关壳体310具备:接合器320,被装接于缸筒101的活塞102的压入侧的端面105;以及主体部330,连接设置于该接合器320并收纳磁开关。
此外,主体部330包括:收纳部340,具有用于收纳磁开关的收纳开口345;以及罩部370,经由合页部400与该收纳部340连结,使收纳开口345能够开闭。而且如图15所示,在主体部330设有具有连接器插入孔361的插口360,连接器插入孔361形成为在缸筒101的径向上开口。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方式的磁开关由磁簧开关117A组成。如图12、图14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磁簧开关117A具有呈长板状的基板140a,在该基板140a上固接有磁簧开关主体140。此外,磁簧开关117A的一对端子118、118从沿着所述基板140a的长尺寸方向的一侧部的规定位置突出。而且,基板140a的长尺寸方向的一端部140b以宽度窄的方式形成,在该一端部140b形成有缺口槽140c。
首先,对接合器320进行说明。如图13和图14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接合器320具有呈圆环状的环状基部321和从该环状基部321的周缘呈大致圆筒状地延伸的筒状壁323。在与筒状壁323的周向的对置位置,沿着周向形成有一对周向狭缝324、324。此外,在筒状壁323的一对周向狭缝324、324之间沿着轴向形成有一对轴向狭缝325、325,筒状壁323变得容易挠曲变形。
而且,如图17所示,在筒状壁323的内表面侧,在所述一对周向狭缝324、324的周缘部形成有多个卡合部326(在该实施方式中,分别形成于各周向狭缝324的周向两侧附近,设置共计4个)。而且,如图16所示,在接合器320的筒状壁323内插入缸筒101的端面105侧的圆筒肋126,由此设于圆筒肋126的顶端外周的环状突起状的第三卡合爪127A与多个卡合部326的里侧缘部卡合。其结果是,接合器320可旋转地装接于活塞102的压入侧的端面105。
此外,从所述环状基部321的内周缘部延伸设置有呈有底圆筒状的筒状部327。从作为该筒状部327的底面的端面130突出设置有多个突起131。如图16所示,所述筒状部327被插入至设于缸筒101的圆筒肋126的内侧所划分出的阀收纳室129内,由此所述突起131成为阀座128的防脱部。而且,如图13、图14所示,在环状基部321的与一方的周向狭缝324的周向中央匹配的位置形成有卡合孔321a。
接着对构成主体部330的收纳部340进行说明。如图13和图14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收纳部340包括:底壁341,沿着缸筒101的轴向延伸得较长;以及一对侧壁342、343,从沿着该底壁341的长尺寸方向的两侧部立起设置,收纳部340呈如下的长条箱状,在底壁341的相反一侧形成有沿着轴向开口的收纳开口345,并且在轴向一端侧也设有开口(轴向开口347)。需要说明的是,侧壁343距离底壁341的高度(立起设置高度)比侧壁342距离底壁341的高度高。此外,收纳部340的轴向另一端部与所述接合器320的环状基部321连结。而且,在底壁341的轴向一端部的与所述轴向开口347匹配的位置形成有缺口341a。
此外,在底壁341的内表面侧设置有供磁簧开关117A的基板140a载置的载置部349,在该载置部349的规定位置沿着轴向突出设置有突条351。该突条351延伸至所述接合器320的筒状部327的端面130,如图14所示,在该延伸方向顶端突出设置有定位突部351a。此外,在载置部349的轴向一端部侧,从所述侧壁342的内表面突出设置有支承突部353。而且,在所述侧壁343的内表面的与所述支承突部353匹配的位置突出设置有未图示的卡合突部。此外,在侧壁343的外表面侧的收纳开口345的周缘部,在靠近轴向一端部的位置突出设置有第四卡合爪355。
而且,当将磁簧开关117A的基板140a的一端部140b从斜向插入接合器320的筒状壁323内,在缺口槽140c内插入定位突部351a,然后将基板140a的另一端部侧压入载置部349侧时,该基板140a以抵接于突条351的方式载置于突条351上。与此同时,在基板140a的长尺寸方向另一端部的宽度方向一侧部以抵接支承突部353的方式支承有所述支承突部353,且在基板140a的长尺寸方向另一端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部卡合有未图示的卡合突部,磁簧开关117A在被定位的状态下收纳保持在收纳部340中。
此外,在侧壁343的规定位置形成有呈矩形形状的缺口部357。在该缺口部357的底面侧的轴向两侧形成有用于供磁簧开关117A的一对端子118、118插出的端子插通部357a、357a。而且,呈截面大致U字框状的插口主体363以从侧壁343的外表面包围所述缺口部357的方式与收纳部340的轴向正交地延伸设置。该插口主体363由底壁364和从其轴向两侧竖立设置的一对侧壁365、366组成,底壁364的相反一侧开口,并且在延伸方向侧开口。此外,在插口主体363的两侧壁365、366的外表面侧分别突出设置有第四卡合爪368。
接着,对罩部370进行说明。如图13、图14所示,该实施方式的罩部370包括:顶壁371,沿着缸筒101的轴向延伸得较长;以及一对侧壁372、373,设于沿着该顶壁371的长尺寸方向的两侧部,罩部370呈如下的底浅的大致箱形形状,在与顶壁371的对置的位置开口,并且轴向一端侧被端部壁374封闭,轴向另一端侧开口,底部比收纳部340的底部浅。该罩部370的侧壁372与所述收纳部340的侧壁342经由合页部400可开闭地连结。即,该实施方式的罩部370经由合页部400与所述主体部330一体地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4所示,合页部400呈长板状,在其宽度方向中央沿着轴向形成有薄壁部401,合页部400能够经由该薄壁部401弯折两次(参照图15)。此外,沿着合页部400的长尺寸方向的两侧缘部与罩部370的侧壁372和收纳部340的侧壁342连结。
此外,所述端部壁374的突出方向的顶端部374a以宽度窄的方式形成,在关闭罩部370时,会插入至收纳部340的底壁341的缺口341a。而且,在所述侧壁373的外表面侧的轴向一端侧设有呈大致U字框状的卡合片376。在关闭罩部370时,收纳部340的第四卡合爪355与该卡合片376卡合(参照图15)。此外,在所述顶壁371的轴向另一端侧突出设置有在关闭罩部370时与接合器320的卡合孔321a卡合的第六卡合爪378。
而且,如图14、图16所示,在顶壁371的内表面侧的规定位置设有用于将使磁簧开关117A关闭的第二磁铁141以防止脱落的状态装接的磁铁装接部380。该磁铁装接部380包括:磁铁支承框381,在俯视观察罩部370的内表面侧时呈大致U字框状;以及磁铁挤压壁部383,以与该磁铁支承框381邻接的方式配置。如图16所示,在磁铁支承框381设有:支承部381a,支承第二磁铁141的底面,从顶壁371内表面抬高规定高度;以及防脱部381b,接受第二磁铁141的一端部,并且在其内表面侧钩挂第二磁铁141的一端部来防止其脱落。另一方面,在所述磁铁挤压壁部383的与所述磁铁支承框381对置的内表面侧设有与第二磁铁141的另一端部卡定的磁铁挤压爪383a(参照图16)。而且,在将第二磁铁141的一端部从斜向插入至磁铁支承框381内并配置于防脱部381b的内表面侧后,将第二磁铁141的另一端部朝向顶壁371的内表面侧压入,由此变得如图16所示,第二磁铁141被支承部381a支承,一端部被防脱部381b的内表面侧防止脱落,并且另一端部与磁铁挤压爪383a卡定,第二磁铁141以防止脱落的状态被装接于磁铁装接部380。
此外,插口罩390被设置为从侧壁373的外表面侧的与所述插口主体363匹配的位置起,与罩部370的轴向正交。在该插口罩390的延伸方向顶端部的两侧设有呈大致U字框状的卡合片392、392。而且,当关闭罩部370时,如图15所示,设于插口主体363的第五卡合爪368、368分别与一对卡合片392、392卡合,插口主体363的与底壁364相反一侧的开口被插口罩390封闭,由插口主体363和插口罩390构成插口360,并且在插口主体363、插口罩390的延伸方向顶端划分出连接器插入孔361。
此外,在侧壁373的插口罩390侧的端缘部突出设置有呈与收纳部340的缺口部357匹配的形状的矩形形状的突部394。而且,在顶壁371的内表面侧的与所述突部394邻接的位置突出设置有以比磁簧开关117A的一对端子118、118的间隔窄的间隔配置的一对支承片396、396。而且,在关闭罩部370时,所述突部394进入收纳部340的缺口部357内,夹持插通配置于端子插通部357b、357b的一对端子118、118,以防止一对端子118、118脱落的方式保持一对端子118、118,并且一支承片396、396被插入至一对端子118、118之间,在端子118的一侧表面邻接配置有支承片396的外表面,抑制一对端子118、118的晃荡、振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接合器320与主体部330一体地形成。即,接合器320、构成主体部330的收纳部340以及同样构成主体部330的插口罩390,所有构件一体地形成。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收纳部340呈与底壁341相反一侧开口的大致箱状,插口罩390不是单纯的板状,而是呈具有端部壁374等的底浅的箱状,呈接近所谓的半分割的形状,但是例如可以将收纳部侧设为上方开口的底深的箱状,将罩部侧设为单纯的板状体等,只要是在收纳部形成有用于收纳磁开关的收纳开口,罩部能够使收纳开口开闭的形状,就没有特别限定。
接着对由上述构成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阻尼器装置30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3所示,以使罩部370的顶壁371远离收纳部340的底壁341的方式,经由合页部400使罩部370旋转,设为打开收纳部340的收纳开口345的状态(开口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如上所述,将磁簧开关117A的基板140a的一端部140b从斜上方插入至接合器320的筒状壁323内,在缺口槽140c内插入定位突部351a,将基板140a的一端部140b限位。然后,当将基板140a的另一端部侧压入载置部349侧时,基板140a以抵接于突条351的方式载置于突条351上。与此同时,基板140a的长尺寸方向另一端部的宽度方向一侧部以抵接支承突部353的方式支承有支承突部353,且在基板140a的长尺寸方向另一端部的宽度方向另一侧部卡合有未图示的卡合突部,磁簧开关117A能够在被定位的状态下收纳保持在收纳部340内。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状态下,一对端子118、118从收纳部340的侧壁343的端子插通部357b、357b插出。
此外,在将第二磁铁141的一端部从斜上方插入至罩部370的磁铁装接部380的磁铁支承框381内并配置于防脱部381b的内表面侧后,将第二磁铁141的另一端部向顶壁371的内表面侧压入。如此,第二磁铁141被支承部381a支承,一端部被防脱部381b的内表面侧防止脱落,并且另一端部与磁铁挤压爪383a卡定,因此能够将第二磁铁141以防止脱落的状态装接于磁铁装接部380。
在上述状态下,以使罩部370的顶壁371靠近收纳部340的底壁341的方式,经由合页部400使罩部370旋转,关闭收纳部340的收纳开口345。如此,罩部370的端部壁374进入收纳部340的轴向开口347,其顶端部374a被插入至缺口341a,轴向开口347被封闭,并且罩部370的突部394进入收纳部340的缺口部357并封闭,且在一对端子118、118之间插入配置有一对支承片396、396,以防止一对端子118、118脱落的方式保持一对端子118、118。此外,如图15所示,收纳部340的第四卡合爪355与罩部370的卡合片376卡合,收纳部340的一对第五卡合爪368、368与罩部370的一对卡合片392、392卡合,而且如图17所示,罩部370的第六卡合爪378与接合器320的卡合孔321a卡合。其结果是,收纳部340的收纳开口345被保持在被罩部370关闭的状态,并且能够通过多个卡合爪355、368、378、卡合片376、392或卡合孔321a维持该关闭状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状态下,如图16所示,被装接于磁铁装接部380的第二磁铁141与磁簧开关117A的磁簧开关主体140以规定长度的间隔对置地配置。
而且,如上所述,将缸筒101的端面105侧的圆筒肋126插入至收纳保持磁簧开关117A的开关壳体310的接合器320的筒状壁323内。如此,圆筒肋126的第三卡合爪127A按压多个卡合部326,使筒状壁323向外侧挠曲变形并且使圆筒肋126插入至筒状壁323,当该第三卡合爪127A跨越多个卡合部326的顶部时,筒状壁323弹性复原,环状突起状的第三卡合爪127A与多个卡合部326的里侧缘部卡合(参照图16)。其结果是,接合器320可旋转地装接于活塞102的压入侧的端面105。
而且,在该阻尼器装置300中,开关壳体310具备:接合器320,被装接于缸筒101的端面105;以及主体部330,连接设置于该接合器320,收纳磁开关,主体部330包括:收纳部340,具有用于收纳磁开关的收纳开口345;以及罩部370,经由合页部400与该收纳部340连结,使收纳开口345能够开闭。因此,如上所述,能够在从收纳部340的收纳开口345打开罩部370后,穿过收纳开口345将磁开关(在此为磁簧开关117A)收纳于收纳部340,与如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即,与将磁开关插入至呈有底筒状的壳体主体115后,将盖状的接合器116装接于壳体主体115的开口的方式相比,能够更大幅度地打开收纳部340的收纳开口345并收纳磁开关,因此容易将磁开关装接于开关壳体310。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主体部330设有具有连接器插入孔361的插口360,连接器插入孔361形成为在缸筒101的径向上开口。即,设于主体部330的插口360的连接器插入孔361在缸筒101的径向上开口,因此即使在将阻尼器装置300安装于车内的手套箱等构件的状态下,也能够容易地将未图示的连接器插入至连接器插入孔361并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4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缸筒101的活塞压入侧的端面105沿着轴向装接有开关壳体103,插口120的连接器插入孔121向缸筒101的轴向开口,但在这样的构造的情况下,当连接器连接时的空间小时,不易将连接器与插口的连接器插入孔连接。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接合器320可旋转地装接于缸筒101。因此,能够将插口360的连接器插入孔361的开口设为期望的朝向,变得更容易将未图示的连接器连接于插口360的连接器插入孔361。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接合器320与主体部330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减少开关壳体310的部件个数,能够降低其制造成本,部件管理也变得容易。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磁开关由磁簧开关117A组成,在开关壳体310装接有在第一磁铁138位于远离磁簧开关117A的位置时使磁簧开关117A关闭的第二磁铁141,在收纳部340收纳有磁簧开关117A,在罩部370装接有第二磁铁141。由此,在收纳部340收纳配置有磁簧开关117A,在罩部370装接有第二磁铁141,因此能够设为从收纳部340的收纳开口345打开罩部370的状态,在收纳部340配置磁簧开关117A,并且在罩部370装接第二磁铁141,能够提高相对于开关壳体310的磁簧开关117A的配置操作性、第二磁铁141的装接操作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是各种变形实施方式,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阻尼器装置;101:缸筒;102、201:活塞;103、210、310:开关壳体;104:工作线;105:端面;117:磁簧开关;118:端子;120、211:插口;128:阀座;130:端面;131:突起;132:环状槽;133:密封环;138:第一磁铁;140:磁簧开关主体;141:第二磁铁;202:杆;212:安装带;320:接合器;330:主体部;340:收纳部;345:收纳开口;360:插口;361:连接器插入孔;370:罩部;400:合页部。

Claims (12)

1.一种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缸筒;
活塞,可滑动地插入至所述缸筒内;以及
开关壳体,被安装于所述缸筒,
在所述开关壳体设有磁开关,
在所述活塞安装有在靠近或远离所述磁开关时使所述磁开关进行开、关动作的第一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磁开关由磁簧开关组成,在所述开关壳体装接有在所述第一磁铁位于远离所述磁簧开关的位置时使所述磁簧开关关闭的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具有比所述第二磁铁高的磁力,构成为在靠近所述磁簧开关时克服所述第二磁铁的吸引力而使所述磁簧开关打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壳体被装接于所述缸筒的所述活塞的压入侧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在所述缸筒的所述端面形成有通气孔,并且装接有在所述活塞向压入方向移动时打开所述通气孔,在所述活塞向拉出方向移动时关闭所述通气孔的阀座,所述开关壳体被装接于所述端面而成为所述阀座的防脱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壳体被装接于所述缸筒的径向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壳体具有被装接于所述缸筒外周的安装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磁铁被配设于所述活塞的相对于所述缸筒内周的密封部的内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壳体具备:接合器,被装接于所述缸筒的所述活塞的压入侧的端面;以及主体部,连接设置于该接合器,收纳所述磁开关,
所述主体部包括:收纳部,具有用于收纳所述磁开关的收纳开口;以及罩部,经由合页部与该收纳部连结,使所述收纳开口能够开闭。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开关壳体具备:接合器,被装接于所述缸筒的所述活塞的压入侧的端面;以及主体部,连接设置于该接合器,收纳所述磁开关,
在所述主体部设有具有连接器插入孔的插口,所述连接器插入孔被形成为在所述缸筒的径向上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器可旋转地装接于所述缸筒。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接合器与所述主体部一体地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器装置,其中,
所述磁开关由磁簧开关组成,在所述开关壳体装接有在所述第一磁铁位于远离所述磁簧开关的位置时使所述磁簧开关关闭的第二磁铁,
在所述收纳部收纳有所述磁簧开关,在所述罩部装接有所述第二磁铁。
CN201980025210.7A 2018-04-13 2019-03-15 阻尼器装置 Pending CN1119714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7289 2018-04-13
JP2018-077289 2018-04-13
PCT/JP2019/010915 WO2019198423A1 (ja) 2018-04-13 2019-03-15 ダン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484A true CN111971484A (zh) 2020-11-20

Family

ID=6816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5210.7A Pending CN111971484A (zh) 2018-04-13 2019-03-15 阻尼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1484A (zh)
GB (1) GB2586755B (zh)
WO (1) WO20191984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74538A1 (ja) * 2021-10-26 2023-05-0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端子付きダンパー装置
WO2023074537A1 (ja) * 2021-10-26 2023-05-04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端子付きダンパー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1077U (zh) * 1971-01-16 1972-08-10
CH629334A5 (en) * 1978-04-27 1982-04-15 Lee Wen Fong Magnetic switch
JPS616227U (ja) * 1984-06-18 1986-01-14 株式会社東芝 緩衝器
US5019795A (en) * 1989-12-06 1991-05-28 Molex Incorporated Splice block for security system switch
JPH07229704A (ja) * 1994-02-22 1995-08-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移動量検出器
JPH09303460A (ja) * 1996-05-16 1997-11-25 Advantest Corp ガススプリング
US6135826A (en) * 1999-04-20 2000-10-24 Pittway Corp. Surface mountable housing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wiring connections
JP2001193778A (ja) * 2000-01-07 2001-07-17 Piolax Inc エアダンパー
JP2005132342A (ja) * 2003-10-31 2005-05-26 Hyundai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グローブボックスのエアダンパ
JP2013242043A (ja) * 2009-07-10 2013-12-05 Stabilus Gmbh ピストン・シリンダユニット
CN204387186U (zh) * 2015-01-20 2015-06-10 慈溪市共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
CN204822509U (zh) * 2015-08-20 2015-12-02 黄少强 一种可自动开启的礼品盒
JP5856678B2 (ja) * 2012-08-31 2016-02-10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ダンパ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27149A1 (de) * 1989-08-17 1991-02-21 Stabilus Gmbh Gasfeder mit integrierter beleuchtungseinheit und elektrischer schaltfunktion
DE19928194B4 (de) * 1999-06-19 2005-06-30 Hörauf & Kohler Verwaltungs KG Bewegungsdämpferanordnung mit integriertem Tastschalter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e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1077U (zh) * 1971-01-16 1972-08-10
CH629334A5 (en) * 1978-04-27 1982-04-15 Lee Wen Fong Magnetic switch
JPS616227U (ja) * 1984-06-18 1986-01-14 株式会社東芝 緩衝器
US5019795A (en) * 1989-12-06 1991-05-28 Molex Incorporated Splice block for security system switch
JPH07229704A (ja) * 1994-02-22 1995-08-2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移動量検出器
JPH09303460A (ja) * 1996-05-16 1997-11-25 Advantest Corp ガススプリング
US6135826A (en) * 1999-04-20 2000-10-24 Pittway Corp. Surface mountable housing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s and wiring connections
JP2001193778A (ja) * 2000-01-07 2001-07-17 Piolax Inc エアダンパー
JP2005132342A (ja) * 2003-10-31 2005-05-26 Hyundai Motor Co Ltd 自動車のグローブボックスのエアダンパ
JP2013242043A (ja) * 2009-07-10 2013-12-05 Stabilus Gmbh ピストン・シリンダユニット
JP5856678B2 (ja) * 2012-08-31 2016-02-10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ダンパー
CN204387186U (zh) * 2015-01-20 2015-06-10 慈溪市共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硬连接单向空气阻尼器
CN204822509U (zh) * 2015-08-20 2015-12-02 黄少强 一种可自动开启的礼品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GB2586755A (en) 2021-03-03
GB202016211D0 (en) 2020-11-25
WO2019198423A1 (ja) 2019-10-17
GB2586755B (en) 2022-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9751B2 (en) Apparatus for hood latch of vehicle
CN111971484A (zh) 阻尼器装置
US11603683B2 (en) Li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vehicle
TW200505111A (en) Connector having shutter
CN112204217B (zh) 门扇把手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
US11821244B2 (en) Lock device for opening/closing body
US9199575B2 (en) Vehicle lamp assembly with flexible lens
EP1182090A3 (en) Rotary connector with locking mechanism for preventing rotation of housing prior to installation onto steering device
JP2015004214A (ja) 車両用のドアハンドル
KR100814517B1 (ko) 글로브박스 램프 작동용 댐퍼 일체형 스위치장치
US11591829B2 (en) Li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6837727B2 (en) Power supply switch of motor vehicle
EP1971792B1 (en) Linear damper with integrated switch
DE60000083D1 (de) Elektrische Steckverbindung,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rzeuganwendungen
KR101755938B1 (ko) 차량의 푸쉬 락 스위치 장치
US11279224B2 (en) Lid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for vehicle
US69650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7105747B2 (en) Harness excess-length absorbing apparatus
KR102440515B1 (ko) 글로브박스 연동형 글로브박스의 조명장치
US6918275B2 (en) Manual internal releas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decklid latch
JP4268494B2 (ja) ペダルスイッチにおける夾雑物の付着防止構造
EP3633704A1 (en) Switch
KR100551210B1 (ko) 휴대폰의 커버 힌지장치
KR101966157B1 (ko) 차량용 커버링 셀프의 결합 구조
JP2002154344A (ja) パワーテイクオフバルブ操作装置およびその取り付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