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3013A - 推拉窗系统 - Google Patents

推拉窗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3013A
CN111963013A CN202010787243.XA CN202010787243A CN111963013A CN 111963013 A CN111963013 A CN 111963013A CN 202010787243 A CN202010787243 A CN 202010787243A CN 111963013 A CN111963013 A CN 111963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strip
sash
hooked rabbet
compression block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72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63013B (zh
Inventor
白宝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in Long Qintai Electromechanical Windows Control System Co ltd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72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3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3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3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63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3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3/00Window sashes, door leaves, or like elements for closing wall or like openings; Layout of fixed or moving closures, e.g. windows in wall or like openings; Features of rigidly-mounted outer frames relating to the mounting of wing frames
    • E06B3/32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 E06B3/34Arrangements of w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of movement; Arrangements of movable wings in openings; Features of wings or frames relating solely to the manner of movement of the wing with only one kind of movement
    • E06B3/42Sliding wings; Details of frames with respect to guiding
    • E06B3/46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 E06B3/4609Horizontally-sliding wings for window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7/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measures in connection with doors or windows
    • E06B7/16Sealing arrangements on wings or parts co-operating with the wings
    • E06B7/22Sealing arrangements on wings or parts co-operating with the wings by means of elastic edgings, e.g. elastic rubber tubes; by means of resilient edgings, e.g. felt or plush strips, resilient metal strips
    • E06B7/23Plastic, sponge rubber, or like strips or tubes
    • E06B7/2305Plastic, sponge rubber, or like strips or tubes with an integrally formed part for fixing the edging
    • E06B7/2312Plastic, sponge rubber, or like strips or tubes with an integrally formed part for fixing the edging with two or more sealing-lines or -planes between the wing and part co-operating with the w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Securing Of Glass Panes Or The Like (AREA)
  • Specific Seal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For Doors And Window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拉窗系统。该提拉窗系统中,通过设置密封组件,可以在关闭状态时对外扇与窗框之间、内扇与窗框之间、内扇与外扇之间进行密封,从而达到较好的气密效果,实现室内与室外环境的较好隔断,确保室内环境不容易被室外恶劣环境所影响,给室内用户提供相对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Description

推拉窗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拉窗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推拉窗在建筑领域的使用非常普遍,而在此基础上,人们对于推拉窗的使用体验及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常规的推拉窗锁闭后,密闭性能一般,不能很好的隔断室内室外的环境,无法满足用户较高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密封性能较好的推拉窗系统。
一种推拉窗系统,包括:
窗框,所述窗框上并排开设有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
窗扇,包括内扇及外扇,所述内扇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外扇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通过滑动所述内扇与所述外扇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推拉窗系统具有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第四密封条、第五密封条、上端连接块及内侧勾企下堵端;所述第一密封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滑槽延伸,并在所述关闭状态对所述窗框与所述内扇的三条侧边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条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且沿所述第二滑槽延伸,并在所述关闭状态对所述窗框与所述外扇的三条侧边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第三密封条与所述第四密封条分别位于所述内扇的相对两侧,且均沿所述内扇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关闭状态对应所述内扇与所述外扇的连接处;所述内侧勾企下堵端设置于所述内扇上,并能够在所述关闭状态抵于所述第三密封条上,以与所述第三密封条共同对所述窗框与所述内扇的下侧边之间进行密封;所述上端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关闭状态抵于所述第四密封条上,以与所述第四密封条共同对所述窗框与所述内扇的上侧边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第五密封条沿所述内扇或所述外扇的侧边延伸,并在所述关闭状态对所述内扇与所述外扇相连接的两侧边之间进行密封。
上述提拉窗系统中,通过设置密封组件,可以在关闭状态时对外扇与窗框之间、内扇与窗框之间、内扇与外扇之间进行密封,从而达到较好的气密效果,实现室内与室外环境的较好隔断,确保室内环境不容易被室外恶劣环境所影响,给室内用户提供相对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拉窗系统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及第三密封条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第四密封条与第五密封条一体成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推拉窗系统的截断示意图;
图6为各部件对内扇的侧压示意图;
图7为下端连接块、内侧勾企压缩块及内侧勾企下堵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内侧勾企上堵端与上端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各部件对外扇的侧压示意图;
图10为外侧勾企上堵端与外侧勾企压缩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推拉窗系统中第一压缩块、第二压缩块、第三压缩块及第四压缩块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2为推拉窗系统中第一压缩块与第二压缩块配合、第三压缩块与第四压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6及图9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推拉窗系统10包括窗框11、窗扇及密封组件。其中,窗框11上并排开设有第一滑槽111及第二滑槽112,窗扇包括内扇12及外扇13,内扇12安装于第一滑槽111内,外扇13安装于第二滑槽112内,通过滑动内扇12与外扇13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推拉窗系统10具有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密封组件用于在推拉窗系统10处于关闭状态时将外扇13与窗框11之间、内扇12与窗框11之间、内扇12与外扇13之间进行密封,从而达到较好的气密效果,实现室内与室外环境的较好隔断,确保室内环境不容易被室外恶劣环境所影响,给室内用户提供相对舒适安全的室内环境。
再次参阅图1所示,窗框11、内扇12与外扇13均呈矩形结构,定义窗框11的四条侧边依次为左侧边a113、上侧边a114、右侧边a115、下侧边a116;定义内扇12的四条侧边依次为左侧边b121、上侧边b122、右侧边b123、下侧边b124;定义外扇13的四条侧边依次为左侧边c131、上侧边c132、右侧边c133、下侧边c134。在关闭状态,右侧边b123与右侧边a115相配合,左侧边c131与左侧边a113相配合,而左侧边b121与右侧边c133相配合实现内扇12与外扇13的连接。
结合图1至图5所示,具体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14、第二密封条15、第三密封条16、第四密封条17、第五密封条18、上端连接块19及内侧勾企下堵端21。其中,第一密封条14、第二密封条15、第三密封条16、第四密封条17、第五密封条18均为具有弹性的胶条。
第一密封条14设于第一滑槽111内且沿第一滑槽111延伸,并在关闭状态对窗框11与内扇12的三条侧边之间进行密封。可以理解,第一密封条14的长度至少从上侧边a114的中间位置沿上侧边a114、右侧边a115、下侧边a116延伸直至下侧边a116的中间位置,以便于在关闭状态,第一密封条14能够完全对应内扇12上的上侧边b122、右侧边b123、下侧边b124,从而对窗框11与内扇12三条侧边之间进行密封。
第二密封条15设于第二滑槽112内且沿第二滑槽112延伸,并在关闭状态对窗框11与外扇13的三条侧边之间进行密封。可以理解,第二密封条15的长度至少从上侧边a114的中间位置沿上侧边a114、左侧边a113、下侧边a116延伸直至下侧边a116的中间位置,以便于在关闭状态,第二密封条15能够完全对应外扇13上的上侧边c132、左侧边c131、下侧边c134,从而对窗框11与外扇13三条侧边之间进行密封。
第五密封条18沿内扇12或外扇13的侧边延伸,并在关闭状态对内扇12与外扇13相连接的两侧边之间进行密封。可以理解,第五密封条18设于左侧边b121或右侧边c133上,并沿所在侧边延伸,以能够在关闭状态时夹于内扇12与外扇13之间,从而对左侧边b121与右侧边c133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具体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五密封条18安装于左侧边b121上朝向右侧边c133的一侧,且从下侧边b124延伸至上侧边b122而完全覆盖左侧边b121的朝向右侧边c133的一侧,以便于能够对左侧边b121与右侧边c133之间实现完全密封。
第三密封条16与第四密封条17分别位于内扇12的相对两侧,且均沿内扇12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在关闭状态对应内扇12与外扇13的连接处。可以理解,第三密封条16位于内扇12的下侧,第四密封条17位于内扇12的上侧,在关闭状态,第三密封条16与第四密封条17对应左侧边b121及右侧边c133。进一步地,第三密封条16安装于窗框11上,且位于下侧边a116的中间位置,并从第一密封条14向第二密封条15延伸。第四密封条17安装于内扇12上,具体位于左侧边b121上方。
内侧勾企下堵端21设置于内扇12上,并能够在关闭状态抵于第三密封条16上,以与第三密封条16共同对窗框11与内扇12的下侧边b124之间进行密封。可以理解,内侧勾企下堵端21位于左侧边b121下方,内侧勾企下堵端21能够随内扇12在第一滑槽111内滑动。在处于关闭状态时,内侧勾企下堵端21恰好抵于第三密封条16上,以在内扇12的宽度方向上,对窗框11与内扇12的下侧边b124之间进行密封。
上端连接块19设置于第一滑槽111内,并能够在关闭状态抵于第四密封条17上,以与第四密封条17共同对窗框11与内扇12的上侧边之间进行密封。可以理解,上端连接块19设于窗框11上,具体位于上侧边a114的中间位置,在内扇12带动第四密封条17运动至关闭状态时,上端连接块19恰好抵于第四密封条17上,以在内扇12的宽度方向上,对窗框11与内扇12的上侧边b122之间进行密封。
结合图2、图5、图6及图9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条14安装于第一滑槽111内远离第二滑槽112的内壁面上,第二密封条15安装于第二滑槽112内靠近第一滑槽111的内壁面上,在关闭状态,外扇13能够侧压于第二密封条15上,内扇12侧压于第一密封条14上,从而实现第一密封条14对内扇12三条侧边与窗框11之间、外扇13三条侧边与窗框11之间的较好密封。同时,在内扇12侧压于第一密封条14、外扇13侧压于第二密封条15的同时,外扇13与内扇12也能够同时夹紧第五密封条18,实现内扇12与外扇13之间的较好密封。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第一密封条14设置于第一滑槽111内靠近第二滑槽112的内壁面上,而将第二密封条15安装于第二滑槽112内远离第一滑槽111的内壁面上,此时只需要向相反方向侧压即可,也能够实现同样的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滑槽111的内壁面上开设有第一狭槽(图未标),第一密封条14安装于所述第一狭槽内,如此,第一密封条14稳定安装于第一滑槽111的内壁面上高于第一滑槽111底壁的位置。第二滑槽112的内壁面上开设有第二狭槽(图未标),第二密封条15安装于所述第二狭槽内,如此,第二密封条15稳定安装于第二滑槽112的内壁面上高于第二滑槽112底壁的位置。
如图2至图4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条14、第二密封条15与第三密封条16一体成型;第四密封条17与第五密封条18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可以降低整体结构的复杂性,提高生产及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3、图5至图7所示,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窗框11上的下端连接块22,下端连接块22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221,第一安装槽2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槽111及第二滑槽112连通,第三密封条16沿第一安装槽221延伸,且其两端分别与第一密封条14及第二密封条15连接。具体地,推拉窗系统10为了防水的需要,窗框11上的第一滑槽111的水平高度通常高于第二滑槽112,即第一滑槽111的底面高于第二滑槽112的底面。同时,在下侧边a116上,第一狭槽的高度也高于第二狭槽的高度,如此,第一安装槽221的形状呈“Z”字形,其两端分别与第一狭槽及第二狭槽连通,以能够适配第一狭槽与第二狭槽之间的高度差。因而第三密封条16的形状与第一安装槽221的形状相适配而呈“Z”字形。
可以理解,第三密封条16包括主体161、第一连接部162及第二连接部163,主体161沿窗框11厚度方向延伸,第一连接部162连接主体161与第一密封条14,第二连接部163连接主体161与第二密封条15。主体161可以对左侧边b121下侧与窗框11之间沿厚度方向的缝隙进行密封,在第一狭槽与第二狭槽之间高度差的范围内,第一连接部162对内扇12与窗框11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第二连接部163对外扇13与窗框11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第一滑槽111内的内侧勾企压缩块23,内侧勾企下堵端21上开设有沿内扇12滑动方向延伸的收容槽211,内侧勾企压缩块23能够在关闭状态抵持于收容槽211的内壁面上,以将内侧勾企下堵端21及内扇12向远离外扇13的一侧侧压。具体地,内侧勾企压缩块23上形成有圆柱面231,在内侧勾企下堵端21随内扇12滑动的过程中,内侧勾企压缩块23逐渐进入收容槽211内,并与收容槽211的内侧面相抵持,以推动内侧勾企下堵端21与内扇12沿内扇12的厚度方向逐渐偏移,最终将内扇12侧压于第一密封条14上。
进一步地,内侧勾企压缩块23设于下端连接块22的一侧,下端连接块22上背离所述第一安装槽221的一侧开设有贯通槽222,部分内侧勾企压缩块23伸入贯通槽222内,下端连接块22能够将内侧勾企压缩块23压紧于窗框11上。
结合图4、图5、图6及图8所示,具体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内扇12上的内侧勾企上堵端24,内侧勾企上堵端24上开设有沿内扇12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槽241;第四密封条17安装于第二安装槽241内,且与安装于内扇12上朝向外扇13一侧的第五密封条18连接以呈“L”字形结构。具体地,部分第四密封条17收容于第二安装槽241内,部分第四密封条17凸出于内侧勾企上堵端24,以便于上端连接块19与第四密封条17相抵而实现密封。
进一步地,上端连接块19包括连接主体191及与连接主体191连接的抵持部192,在关闭状态,连接主体191对应抵持于第四密封条17上,抵持部192抵持于内侧勾企上堵端24上朝向外扇13的一端,并将内侧勾企上堵端24及内扇12向远离外扇13的一侧侧压。具体地,内侧勾企上堵端24上朝向外扇13的一端形成有圆柱面242,在内侧勾企上堵端24随内扇12滑动的过程中,抵持部192沿圆柱面242运动,并推动内侧勾企上堵端24及内扇12沿内扇12的厚度方向逐渐偏移,最终将内扇12侧压于第一密封条14上,与此同时,在到达关闭状态时,连接主体191也恰好与第四密封条17相抵。
结合图1、图11及图12所示,具体地,密封组件包括设于窗框11上的第一压缩块25及设于内扇12上的第二压缩块26,在关闭状态,第二压缩块26在内扇12上远离外扇13的侧边处与第一压缩块25相配合,第一压缩块25上的第一斜面(图未标)与第二压缩块26上的第二斜面(图未标)相抵持,并将第二压缩块26与内扇12向远离外扇13的一侧侧压。具体地,第一压缩块25设于右侧边a115上,第二压缩块26设于右侧边b123上,在右侧边b123与右侧边a115之间存在间隙时,第一压缩块25与第二压缩块26之间在窗框11的厚度方向上存在稍许错位,随着右侧边b123向右侧边a115的逐渐靠近,第二压缩块26与第一压缩块25相接触,在第一压缩块25上斜面的引导下,第二压缩块26与内扇12向远离外扇13的一侧偏移,从而将内扇12侧压于第一密封条14上。进一步地,第一压缩块25上的第一斜面与第二压缩块26上的第二斜面均大致呈阶梯状结构,以形成高低差结构设计,从而在起到防呆作用。另外,右侧边a115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压缩块25,右侧边b123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二压缩块26,两个第二压缩块26与两个第一压缩块25一一对应设置。
如此,结合图1、图5、图6及图12所示,内侧勾企压缩块23与内侧勾企下堵端21的配合从左侧边b121的下端对内扇12实现侧压,内侧勾企上堵端24与上端连接块19的配合从左侧边b121的上端对内扇12实现侧压,第一压缩块25与第二压缩块26的配合从右侧边b123对内扇12实现侧压,从而实现内扇12的全部在第一滑槽111内的偏移,实现内扇12三条侧边与第一密封条14的紧密抵接而确保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5、图9及图10所示,密封组件包括外侧勾企上堵端27、外侧勾企下堵端28及两个外侧勾企压缩块29,外侧勾企上堵端27与外侧勾企下堵端28分别安装于外扇13的上下两侧边,并能够在关闭状态对应内扇12与外扇13的连接处;外侧勾企上堵端27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71,外侧勾企下堵端28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图未标),在关闭状态,两个外侧勾企压缩块29能够分别卡位于第一凹槽271及第二凹槽内,以将外侧勾企上堵端27、外侧勾企下堵端28及外扇13向靠近内扇12的一侧侧压。图10中示出了外侧勾企上堵端27及与之配合的外侧勾企压缩块29的结构示意图,而外侧勾企下堵端28与外侧勾企上堵端27的结构相同。
可以理解,外侧勾企上堵端27安装于右侧边c133的上端,外侧勾企下堵端28安装于右侧边c133的下端。其中一个外侧勾企压缩块29安装于下侧边a116的中间位置,以在关闭状态能够与外侧勾企下堵端28相配合。而另一个外侧勾企压缩块29安装于上侧边a114的中间位置,以在关闭状态能够与外侧勾企上堵端27相配合。
进一步地,两个外侧勾企压缩块29上均形成有圆柱面291。在外侧勾企上堵端27与外侧勾企下堵端28随外扇13滑动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外侧勾企压缩块29上的圆柱面291逐渐与第一凹槽271的内壁面向抵持,从推动外侧勾企上堵端27及外扇13向内扇12一侧偏移,另一个外侧勾企压缩块29上的圆柱面291逐渐与第二凹槽的内壁面向抵持,从推动外侧勾企下堵端28及外扇13向内扇12一侧偏移,如此将外扇13侧压于第二密封条15上。
结合图1、图11及图12所示,密封组件还包括设于窗框11上的第三压缩块31及设于外扇13上的第四压缩块32,在关闭状态,第四压缩块32在外扇13上远离内扇12的侧边处与第三压缩块31相配合,第三压缩块31上的第三斜面(图未标)与第四压缩块32上的第四斜面(图未标)相抵持,并将第四压缩块32与外扇13向靠近内扇12的一侧侧压。具体地,第三压缩块31设于左侧边a113上,第四压缩块32设于左侧边c131上,在左侧边c131与左侧边a113之间存在间隙时,第三压缩块31与第四压缩块32之间在窗框11的厚度方向上存在稍许错位,随着左侧边c131向左侧边a113的逐渐靠近,第四压缩块32与第三压缩块31相接触,在第三压缩块31上斜面的引导下,第四压缩块32与外扇13向靠近内扇12的一侧偏移,从而将外扇13侧压于第一密封条14上。进一步地,第三压缩块31上的第三斜面与第四压缩块32上的第四斜面均大致呈阶梯状结构,以形成高低差结构设计,从而在起到防呆作用。另外,左侧边a113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三压缩块31,左侧边c131上间隔设置有两个第四压缩块32,两个第四压缩块32与两个第三压缩块31一一对应设置。
如此,结合图1、图9与图12所示,一个外侧勾企压缩块29与外侧勾企下堵端28的配合从右侧边c133的下端对外扇13实现侧压,另一个外侧勾企压缩块29与外侧勾企上堵端27的配合从右侧边c133的上端对外扇13实现侧压,第三压缩块31与第四压缩块32的配合从左侧边c131对外扇13实现侧压,从而实现外扇13的全部在第二滑槽112内的偏移,实现外扇13三条侧边与第二密封条15的紧密抵接而确保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窗框,所述窗框上并排开设有第一滑槽及第二滑槽;
窗扇,包括内扇及外扇,所述内扇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外扇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通过滑动所述内扇与所述外扇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推拉窗系统具有开启状态或关闭状态;
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第三密封条、第四密封条、第五密封条、上端连接块及内侧勾企下堵端;所述第一密封条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沿所述第一滑槽延伸,并在所述关闭状态对所述窗框与所述内扇的三条侧边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第二密封条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且沿所述第二滑槽延伸,并在所述关闭状态对所述窗框与所述外扇的三条侧边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第三密封条与所述第四密封条分别位于所述内扇的相对两侧,且均沿所述内扇的厚度方向延伸,并在所述关闭状态对应所述内扇与所述外扇的连接处;所述内侧勾企下堵端设置于所述内扇上,并能够在所述关闭状态抵于所述第三密封条上,以与所述第三密封条共同对所述窗框与所述内扇的下侧边之间进行密封;所述上端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能够在所述关闭状态抵于所述第四密封条上,以与所述第四密封条共同对所述窗框与所述内扇的上侧边之间进行密封;所述第五密封条沿所述内扇或所述外扇的侧边延伸,并在所述关闭状态对所述内扇与所述外扇相连接的两侧边之间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远离所述第二滑槽的内壁面上,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内扇侧压于所述第一密封条上;所述第二密封条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靠近所述第一滑槽的内壁面上,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外扇侧压于所述第二密封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条、所述第二密封条与所述第三密封条一体成型;所述第四密封条与所述第五密封条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窗框上的下端连接块,所述下端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及所述第二滑槽连通,所述第三密封条沿所述第一安装槽延伸,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密封条及所述第二密封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内扇上的内侧勾企上堵端,所述内侧勾企上堵端上开设有沿所述内扇厚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四密封条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且与安装于所述内扇上朝向所述外扇一侧的第五密封条连接以呈“L”字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连接块包括连接主体及与所述连接主体连接的抵持部,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连接主体对应抵持于所述第四密封条上,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内侧勾企上堵端上朝向所述外扇的一端,并将所述内侧勾企上堵端及所述内扇向远离所述外扇的一侧侧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的内侧勾企压缩块,所述内侧勾企下堵端上开设有沿所述内扇滑动方向延伸的收容槽,所述内侧勾企压缩块能够在所述关闭状态抵持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面上,以将所述内侧勾企下堵端及所述内扇向远离所述外扇的一侧侧压。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窗框上的第一压缩块及设于所述内扇上的第二压缩块,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第二压缩块在所述内扇上远离所述外扇的侧边处与所述第一压缩块相配合,所述第一压缩块上的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压缩块上的第二斜面相抵持,并将所述第二压缩块与所述内扇向远离所述外扇的一侧侧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包括外侧勾企上堵端、外侧勾企下堵端及两个外侧勾企压缩块,所述外侧勾企上堵端与所述外侧勾企下堵端分别安装于所述外扇的上下两侧边,并能够在所述关闭状态对应所述内扇与所述外扇的连接处;所述外侧勾企上堵端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外侧勾企下堵端上开设有第二凹槽,在所述关闭状态,两个所述外侧勾企压缩块能够分别卡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内,以将所述外侧勾企上堵端、所述外侧勾企下堵端及所述外扇向靠近所述内扇的一侧侧压。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推拉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窗框上的第三压缩块及设于所述外扇上的第四压缩块,在所述关闭状态,所述第四压缩块在所述外扇上远离所述内扇的侧边处与所述第三压缩块相配合,所述第三压缩块上的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压缩块上的第四斜面相抵持,并将所述第四压缩块与所述外扇向靠近所述内扇的一侧侧压。
CN202010787243.XA 2020-08-07 2020-08-07 推拉窗系统 Active CN111963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7243.XA CN111963013B (zh) 2020-08-07 2020-08-07 推拉窗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7243.XA CN111963013B (zh) 2020-08-07 2020-08-07 推拉窗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3013A true CN111963013A (zh) 2020-11-20
CN111963013B CN111963013B (zh) 2022-07-19

Family

ID=73365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7243.XA Active CN111963013B (zh) 2020-08-07 2020-08-07 推拉窗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301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R1006405B (el) * 2008-04-16 2009-05-26 Γεωργιος Αλεξανδρου Μυλωνας Πλαστικο εξαρτημα για προφιλ αλουμινιου
CN204827079U (zh) * 2015-07-28 2015-12-02 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拉窗
CN206329234U (zh) * 2016-12-22 2017-07-14 天津中财型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胶条密封塑钢推拉窗
CN110612380A (zh) * 2017-08-22 2019-12-24 丝吉利娅-奥彼两合公司 用于作为窗或门的可移动升降推扇或推扇的可移动扇的密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R1006405B (el) * 2008-04-16 2009-05-26 Γεωργιος Αλεξανδρου Μυλωνας Πλαστικο εξαρτημα για προφιλ αλουμινιου
CN204827079U (zh) * 2015-07-28 2015-12-02 亚翔系统集成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推拉窗
CN206329234U (zh) * 2016-12-22 2017-07-14 天津中财型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胶条密封塑钢推拉窗
CN110612380A (zh) * 2017-08-22 2019-12-24 丝吉利娅-奥彼两合公司 用于作为窗或门的可移动升降推扇或推扇的可移动扇的密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3013B (zh) 2022-07-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73029C (en) Integrated multipane window unit and sash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4825609A (en) Window molding
US4841696A (en) Size-adjustable window insert assembly
US6536182B2 (en) Integrated multipane window unit and sash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4187657A (en) Thermal windows
US3943679A (en) Louver panel assembly
US9091116B2 (en) Window mull system
US9879778B2 (en) Sigma bulb for use with RV slide out rooms and windows
US4702051A (en) Size-adjustable window insert assembly
CN213597772U (zh) 推拉窗系统
CN111963013B (zh) 推拉窗系统
US20150252611A1 (en) Insulating Window Frame
EP1201868A1 (en) Bearing section bar for a window frame, and glass fastening element and seal associated with said section bar
JP2017043948A (ja) オーバーヘッドドア
JP6587866B2 (ja) オーバーヘッドドア
KR101844161B1 (ko) 기밀과 단열 성능을 개선한 창호 시스템
CN216690862U (zh) 一种高稳定性气密门
CN115648910A (zh) 玻璃包边总成及其制造方法和车辆
CN112324282A (zh) 一种旋转开启百叶窗用型材
EP1382924A1 (en) Sealing device particularly for doors of refrigerators, freezers and the like
CN209874859U (zh) 内开窗的上框导气部品
KR102524897B1 (ko) 미세 먼지 차단 효과를 갖는 샤시 구조
EP2631407A3 (en) Structural connection of door leaf and door frame
CN219061345U (zh) 一种洁净室视窗的分离式外框
CN216993852U (zh) 滑动窗密封条接角结构、滑动窗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9

Address after: 523722 3 Daping Road, Tangxia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KIN 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KIN LONG QINTAI ELECTROMECHANICAL WINDOWS CONTROL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722 3 Daping Road, Tangxia Town, Donggua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KIN 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