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7313A - 高频模块 - Google Patents

高频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7313A
CN111937313A CN201980024380.3A CN201980024380A CN111937313A CN 111937313 A CN111937313 A CN 111937313A CN 201980024380 A CN201980024380 A CN 201980024380A CN 111937313 A CN111937313 A CN 1119373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hase
frequency band
signal
carrier aggre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438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7313B (zh
Inventor
田原健二
中嶋礼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373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73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73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73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83Transmitters with multiple parallel path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3/0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 H01Q3/2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 H01Q3/30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 H01Q3/34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 H01Q3/36Arrangements for changing or varying the orientation or the shape of the directional pattern of the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or antenna system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or relative amplitude of energis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active radiating elements; varying the distribution of energy across a radiating aperture varying the relative phase between the radiating elements of an array by electrical means with variable phase-shif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53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 H04B1/005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common antenna for more than one band using diplexing or multiplexing filters for selecting the desired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58Arrangements for matching and coupling between power amplifier and antenna or between amplifying st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4Circuits
    • H04B1/0475Circuits with means for limiting noise, interference or distortion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高频模块,在多个载波聚合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在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并且,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

Description

高频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高频模块,更为详细而言,涉及能够应对载波聚合(CarrierAggregation)的高频模块。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采用载波聚合方式的高频模块(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高频模块中,采用了以从频率相互不同的多个频带中选择出的至少2个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方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高频模块具备多个带通滤波器、多个可变匹配电路、以及开关。多个可变匹配电路与多个带通滤波器一一对应,并设置于对应的带通滤波器与开关之间。各可变匹配电路包含与带通滤波器串联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以及设置于连接带通滤波器和开关的路径与接地之间的电感元件。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06867号
然而,在以往的高频模块中,在应对多个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在进行载波聚合的所有的频带中使对方侧的频带(对方频段)显示为开放的问题。在这里,所谓的对方侧的频带是指从载波聚合中的2个频带的一个频带观察时的另一个频带。
例如,第一频带包含2个频带(第四频带、第五频带),进行以第四频带的信号和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并进行以第五频带的信号和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在具有这些第一~第五频带的特殊的频带的组合的情况下,使第一频带的对方侧的频带亦即第二频带以及第三频带全部成为开放非常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多个载波聚合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的高频模块。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高频模块具备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开关、以及可变相位器。上述第一滤波器使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上述第二滤波器使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上述第三滤波器使第三频带的信号通过。上述开关具有共用端子、第一被连接端子、第二被连接端子、以及第三被连接端子。上述共用端子与天线连接。上述第一被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一滤波器连接。上述第二被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滤波器连接。上述第三被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三滤波器连接。上述可变相位器设置于上述开关与接地之间。上述第一频带包含第四频带和第五频带。上述开关在仅以上述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的情况下,仅使上述第一滤波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上述开关在以上述第四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一滤波器、上述第二滤波器以及上述可变相位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上述开关在以上述第五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一滤波器、上述第三滤波器以及上述可变相位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上述可变相位器使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并且,使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上述高频模块使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高频模块具备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第三滤波器、开关、第一可变电容元件以及可变电抗电路。上述第一滤波器使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上述第二滤波器使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上述第三滤波器使第三频带的信号通过。上述开关具有共用端子、第一被连接端子、第二被连接端子、以及第三被连接端子。上述共用端子与天线连接。上述第一被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一滤波器连接。上述第二被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滤波器连接。上述第三被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三滤波器连接。上述第一可变电容元件串联连接在上述第一滤波器与上述开关之间。上述可变电抗电路设置于上述开关与接地之间。上述第一频带包含第四频带和第五频带。上述开关在仅以上述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单模的情况下,至少仅使上述第一滤波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上述开关在以上述第四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一滤波器、上述第二滤波器以及上述可变电抗电路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上述开关在以上述第四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上述第一滤波器、上述第三滤波器以及上述可变电抗电路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上述第一可变电容元件在上述单模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及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容可变。上述可变电抗电路在上述单模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及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抗可变。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式的高频模块,能够在多个载波聚合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通信装置的示意结构图。
图3的A~D是表示同上的高频模块中的调整前以及调整后的对方侧的频带的阻抗的史密斯圆图。
图4是表示同上的通信装置的功率放大器中的输出电力的时间延迟的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2的高频模块进行说明。在下述的实施方式等中说明的附图是示意图,图中的各构成要素的大小、厚度各自之比未必反映出实际的尺寸比。
(实施方式1)
(1)高频模块
首先,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1的高频模块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具备滤波器21(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2(第二滤波器)、滤波器23(第二滤波器)、滤波器24(第三滤波器)、滤波器25(第二滤波器)、开关5、以及可变相位器(可变电抗电路)4。滤波器21使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标准的Band26(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滤波器22使Band12(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滤波器23使LTE标准的Band13(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滤波器24使LTE标准的Band28A(第三频带)的信号通过。滤波器25使LTE标准的Band29(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开关5使滤波器21、滤波器22、滤波器23、滤波器24、以及滤波器25与天线7选择性地连接。可变相位器4设置于开关5与接地之间。Band26包含Band5和Band18。
开关5在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的情况下,仅使滤波器21电连接于天线7。开关5在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2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滤波器22以及可变相位器4与天线7连接。在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3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开关5使滤波器21、滤波器23以及可变相位器4与天线7连接。在以Band5的信号和Band29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开关5使滤波器21、滤波器25以及可变相位器4与天线7连接。开关5在以Band18的信号和Band28A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滤波器24以及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天线7。
在这样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变化(不同),并且,使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变化(不同)。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被用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
(2)高频模块的各构成要素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高频模块1具备多个(在图示例中为5个)滤波器21~25、多个(在图示例中为5个)匹配电路(第一匹配电路31、第二匹配电路32、第三匹配电路33、第四匹配电路34、第五匹配电路35)、可变相位器4、以及开关5。进一步,如图2所示,高频模块1具备发送电路63、匹配网络64、电源控制部65、以及频带开关66。
(2.1)滤波器
滤波器21例如是SAW(Surface Acoustic Wave:表面声波)滤波器,使LTE标准的Band26(接收频带:859MHz-894MHz,发送频带:814MHz-849MHz)的高频信号通过。另外,Band26包含LTE标准的Band5(接收频带:869MHz-894MHz,发送频带:824MHz-849MHz)、以及Band18(接收频带:860MHz-875MHz,发送频带:815MHz-830MHz)。Band26相当于第一频带,Band5相当于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四频带,Band18相当于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五频带。滤波器21相当于使包含第四频带以及第五频带的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一滤波器。
滤波器22例如是SAW滤波器,使LTE标准的Band12(接收频带:729MHz-746MHz,发送频带:699MHz-716MHz)的高频信号通过。Band12由于与Band5一起用于载波聚合,所以相当于与第四频带一起用于第一载波聚合的第二频带。滤波器22相当于使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二滤波器。
滤波器23例如是SAW滤波器,使LTE标准的Band13(接收频带:746MHz-756MHz,发送频带:777MHz-787MHz)的高频信号通过。Band13由于与Band5一起用于载波聚合,所以相当于与第四频带一起用于第一载波聚合的第二频带。滤波器23相当于使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二滤波器。
滤波器24例如是SAW滤波器,使LTE标准的Band28A(接收频带:758MHz-788MHz,发送频带:703MHz-733MHz)的高频信号通过。Band28A由于与Band18一起用于载波聚合,所以相当于与第五频带一起用于第二载波聚合的第三频带。滤波器24相当于使第三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三滤波器。
滤波器25例如是SAW滤波器,使LTE标准的Band29(接收频带:717MHz-727MHz)的高频信号通过。Band29由于与Band5一起用于载波聚合,所以相当于与第四频带一起用于第一载波聚合的第二频带。滤波器25相当于使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二滤波器。
(2.2)匹配电路
第一匹配电路31是串联连接于滤波器21与开关5之间的可变电容元件。第一匹配电路31具有电感器311、DTC(Digital Tunable Capacitor)312(并联用可变电容元件)。电感器311设置在连接滤波器21和开关5的路径r11上的节点N1与接地之间的路径r21上。DTC312是能够变更两端间的电容的元件,设置在路径r11上。即,DTC312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滤波器21连接,第二端与开关5连接。
第二匹配电路32具有电感器321和电容器322。电感器321设置在连接滤波器22和开关5的路径r12上的节点N2与接地之间的路径r22上。电容器322设置在路径r12上。即,电容器322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滤波器22连接,第二端与开关5连接。
第三匹配电路33具有电感器331和电容器332。电感器331设置在连接滤波器23和开关5的路径r13上的节点N3与接地之间的路径r23上。电容器332设置在路径r13上。即,电容器332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滤波器23连接,第二端与开关5连接。
第四匹配电路34具有电感器341和电容器342。电感器341设置在连接滤波器24和开关5的路径r14上的节点N4与接地之间的路径r24上。电容器342设置在路径r14上。即,电容器342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滤波器24连接,第二端与开关5连接。
第五匹配电路35具有电感器351和电容器352。电感器351设置在连接滤波器25和开关5的路径r15上的节点N5与接地之间的路径r25上。电容器352设置在路径r15上。即,电容器352的两端中的第一端与滤波器25连接,第二端与开关5连接。
(2.3)可变相位器
可变相位器4设置在开关5与接地之间。可变相位器4包含电感器41和DTC42。电感器41设置在开关5与接地之间。DTC42是与电感器41并联连接的可变电容元件。DTC42与电感器41相同地设置在开关5与接地之间。在开关5中后述的选择端子57、58是后述的共用端子51的连接目的地的情况下,电感器41以及DTC42相互并联连接。DTC42是能够调整两端的电容的元件。更为详细而言,DTC42可选择地具有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
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滤波器21是SAW滤波器的情况下,使用滤波器21的信号的载波聚合中的对方侧的阻抗具有电容性成分的情况较多(史密斯圆图的第四象限)。在这里,所谓的对方侧是指从载波聚合中的2个频带中的一个观察时的另一个。
因此,为了使对方侧的阻抗显示为开放,而考虑具备多个电感器,但由于电感器的尺寸较大,所以优选电感器的数量较少。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一个电感器41使载波聚合所使用的对方侧的阻抗向开放方向移动(向史密斯圆图的第一象限移动),根据载波聚合所使用的对方侧的频带通过DTC42来调整过度的电感。
(2.4)开关
开关5具有共用端子51、以及多个(在图示例中为7个)选择端子52~58(被连接端子)。开关5将多个选择端子52~58的至少一个端子选择为共用端子51的连接目的地。换句话说,开关5选择性地连接滤波器21~25和天线7。
共用端子51电连接于天线7。此外,共用端子51并不限定于与天线7直接连接。在共用端子51与天线7之间也可以设置滤波器或者耦合器等。
选择端子52经由第一匹配电路31(DTC312)与滤波器21电连接。选择端子53经由第二匹配电路32(电容器322)与滤波器22电连接。选择端子54经由第三匹配电路33(电容器332)与滤波器23电连接。选择端子55经由第四匹配电路34(电容器342)与滤波器24电连接。选择端子56经由第五匹配电路35(电容器352)与滤波器25电连接。选择端子57与可变相位器4的电感器41电连接。选择端子58与可变相位器4的DTC42电连接。
开关5在仅以Band26(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的情况下,仅使滤波器21电连接于天线7。具体而言,开关5在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的情况下,仅将选择端子52与共用端子51连接。
开关5在以Band5(第四频带)的信号和Band12(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滤波器22、可变相位器4的电感器41以及DTC42电连接于天线7。具体而言,开关5在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将选择端子52、选择端子53、选择端子57以及选择端子58与共用端子51连接。
开关5在以Band5(第四频带)的信号和Band13(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滤波器23、可变相位器4的电感器41以及DTC42电连接于天线7。具体而言,开关5在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选择端子52、选择端子54、选择端子57以及选择端子58与共用端子51连接。
开关5在以Band18(第五频带)的信号和Band28A(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滤波器24、可变相位器4的电感器41以及DTC42电连接于天线7。具体而言,开关5在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选择端子52、选择端子55、选择端子57以及选择端子58与共用端子51连接。
开关5在以Band5(第四频带)的信号和Band29(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滤波器25、可变相位器4的电感器41以及DTC42电连接于天线7。具体而言,开关5在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将选择端子52、选择端子56、选择端子57以及选择端子58与共用端子51连接。
(3)对方侧的频带阻抗调整
然而,在载波聚合模式时,需要将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以避免2个频带的信号影响而通信特性劣化。因此,需要调整从自己的滤波器观察时的对方侧的频带的阻抗。在这里,所谓的对方侧的频带是指从载波聚合中的2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观察时的另一个频带。
可变相位器4在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的情况下、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2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3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Band18的信号和Band28A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三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及以Band5的信号和Band29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抗相互不同。
例如,在仅以Band26(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的情况下,可变相位器4使电感器41以及DTC42双方均不与天线7连接。在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可变相位器4使电感器41以及DTC42电连接于天线7,并将DTC42的电容设为第一电容。在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可变相位器4使电感器41以及DTC42电连接于天线7,并将DTC42的电容设为第二电容。在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可变相位器4使电感器41以及DTC42电连接于天线7,并将DTC42的电容设为第三电容。
图3A示出从Band26的滤波器21观察时的Band12的频带的阻抗。图3A的虚线表示调整前的阻抗,图3A的实线表示调整后的阻抗。在该情况下,可变相位器4使电感器41电连接于天线7,并在调整DTC42的电容之后使DTC42电连接于天线7,从而将阻抗从图3A的虚线的状态调整为图3A的实线的状态。
图3B示出从Band26的滤波器21观察时的Band29的频带的阻抗。图3B的虚线表示调整前的阻抗,图3B的实线表示调整后的阻抗。在该情况下,可变相位器4使电感器41电连接于天线7,并在调整DTC42的电容之后使DTC42电连接于天线7,从而将阻抗从图3B的虚线的状态调整为图3B的实线的状态。
图3C示出从Band26的滤波器21观察时的Band28A的频带的阻抗。图3C的虚线表示调整前的阻抗,图3C的实线表示调整后的阻抗。在该情况下,可变相位器4使电感器41电连接于天线7,并在调整DTC42的电容之后使DTC42电连接于天线7,从而将阻抗从图3C的虚线的状态调整为图3C的实线的状态。
图3D示出从Band26的滤波器21观察时的Band13的频带的阻抗。图3D的虚线表示调整前的阻抗,图3D的实线表示调整后的阻抗。在该情况下,可变相位器4使电感器41电连接于天线7,并在调整DTC42的电容之后使DTC42电连接于天线7,从而将阻抗从图3D的虚线的状态调整为图3D的实线的状态。
(4)高频模块的动作
接下来,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对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开关5选择选择端子52作为共用端子51的连接目的地。开关5将共用端子51的连接目的地切换为选择端子52。换句话说,滤波器21电连接于天线7。高频模块1将从滤波器21输出的高频发送信号经由第一匹配电路31以及开关5输出至天线7。而且,高频发送信号从天线7作为无线信号放射。另一方面,由天线7接收到的高频接收信号经由开关5以及第一匹配电路31被输入至滤波器21。
接着,对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2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开关5选择选择端子52、选择端子53、选择端子57以及选择端子58作为共用端子51的连接目的地。换句话说,滤波器21、滤波器22、电感器41以及DTC42电连接于天线7。高频模块1将从滤波器21输出的高频发送信号经由第一匹配电路31以及开关5输出至天线7。而且,高频发送信号从天线7作为无线信号放射。另一方面,由天线7接收到的高频接收信号通过开关5分支。Band5的高频接收信号经由第一匹配电路31被输出至滤波器21。Band12的高频接收信号经由第二匹配电路32被输出至滤波器22。在Band5的频带中,由于滤波器22侧的阻抗较大,所以即使天线7与滤波器22电连接,Band5的高频接收信号也不输出至滤波器22。另外,在Band12的频带中,由于滤波器21侧的阻抗较大,所以即使天线7与滤波器21电连接,Band12的高频接收信号也不输出至滤波器21。
接下来,对以Band18的信号和Band28A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进行说明。在该情况下,开关5选择选择端子52、选择端子55、选择端子57以及选择端子58作为共用端子51的连接目的地。换句话说,滤波器21、滤波器24、电感器41以及DTC42与天线7连接。高频模块1将从滤波器21输出的高频发送信号经由第一匹配电路31以及开关5输出至天线7。而且,高频发送信号从天线7作为无线信号放射。另一方面,由天线7接收到的高频接收信号通过开关5分支。Band18的高频接收信号经由第一匹配电路31输出至滤波器21。Band28A的高频接收信号经由第四匹配电路34输出至滤波器24。在Band18的频带中,由于滤波器24侧的阻抗较大,所以即使天线7与滤波器24电连接,Band18的高频接收信号也不输出至滤波器24。另外,在Band28A的频带中,由于滤波器21侧的阻抗较大,所以即使天线7与滤波器21电连接,Band28A的高频接收信号也不输出至滤波器21。
(5)通信装置
如图2所示,通信装置6具备高频模块1、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以及RF信号处理电路62。
(5.1)基带信号处理电路
如图2所示,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例如是BBIC(Baseband Integrated Circuit:基带集成电路),并与RF信号处理电路62电连接。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根据基带信号生成I相信号以及Q相信号。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通过对I相信号和Q相信号进行合成来进行IQ调制处理,并输出发送信号。此时,发送信号被生成为对规定频率的载波信号以比该载波信号的周期长的周期进行振幅调制而成的调制信号。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将发送信号输出至电源控制部65。
另外,RF信号处理电路62执行数字失真补偿(DPD)处理。更为详细而言,RF信号处理电路62存储用于对在电源控制部65与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631之间产生的时间延迟进行补偿的时间成分补偿数据。另外,存储用于对因功率放大器631的输出电力P2而产生的振幅失真以及相位失真进行补偿的数据。RF信号处理电路62读出时间成分补偿数据、振幅/相位失真补偿数据,生成I相信号和Q相信号,以便预先补偿失真。通过进行DPD处理,能够抑制发送信号所包含的接收信号的频率成分。
(5.2)RF信号处理电路
如图2所示,RF信号处理电路62例如是RFIC(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Circuit:射频集成电路),设置于高频模块1与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之间。RF信号处理电路62具有对来自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的高频发送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功能、以及对由天线7接收到的高频接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的功能。RF信号处理电路62是应对多频带的处理电路,能够生成多个通信频带的发送信号并放大。
(5.3)发送电路
如图2所示,发送电路63包含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631、以及功率放大器631用的电源(未图示)。功率放大器631对来自RF信号处理电路62的高频发送信号进行放大。通过功率放大器631,将输入电力P1放大为输出电力P2。
(5.4)电源控制部
如图2所示,电源控制部65接受来自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的发送信号,并根据该发送信号的振幅电平来控制发送电路的电源电压。电源控制部65是使用包络跟踪(EnvelopeTracking:ET)方式的ET调制器。电源控制部65通过使用包络跟踪方式控制电源电压,来提高电源效率。电源控制部65既可以是由多个电路元件构成的模块,也可以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以下,对电源控制部65的动作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
电源控制部65检测从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输出的信号的包络。即,电源控制部65检测构成发送信号的载波信号的振幅调制的波形(包络信号)。具体而言,电源控制部65根据I相信号和Q相信号来检测包络信号。
电源控制部65使用包络信号的波形以及预先设定的放大率,来决定电源电压信号。电源电压信号的周期与包络信号的周期相同。电源电压信号的振幅变动与包络信号的振幅变动相同。即,包络信号与电源电压信号的振幅特性(周期以及振幅变动)相同。电源控制部65将电源电压信号施加给功率放大器631。
通过上述,电源控制部65通过进行针对发送信号的包络跟踪处理,来进行放大处理。
电源控制部65具有根据发送信号的振幅电平来控制功率放大器631的电源电压的功能。更为详细而言,电源控制部65根据来自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的发送信号的信息来决定对功率放大器631给予的电源电压信号,并控制功率放大器631的电源电压。
(5.5)频带开关
频带开关66具有共用端子661、以及多个(在图示例中为5个)选择端子662~666。频带开关66在多个选择端子662~666中,切换与共用端子661连接的选择端子。共用端子661与匹配网络64电连接。多个选择端子662~666与多个滤波器21~25一一对应,并与对应的滤波器21~25电连接。更为详细而言,选择端子662与滤波器21电连接。选择端子663与滤波器22电连接。选择端子664与滤波器23电连接。选择端子665与滤波器24电连接。选择端子666与滤波器25电连接。
(5.6)时间延迟
然而,若功率放大器631的输出电力P2的相位发生变化,则存在在来自电源控制部65的跟踪波形与功率放大器631的输出电力P2的波形之间产生时间延迟ΔD,而跟踪不好的情况。如图4所示,相对于来自电源控制部65的包络波形E1,在功率放大器631的输出电力P2上产生时间延迟ΔD。因此,需要调整功率放大器631的输出电力P2的相位。
因此,在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以第四频带的信号和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变化(不同)。更为详细而言,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2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3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以及以Band5的信号和Band29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变化(不同)。
另外,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以第五频带的信号和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变化(不同)。更为详细而言,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和以Band18的信号和Band28A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变化(不同)。
而且,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更为详细而言,使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与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2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与以Band18的信号和Band28A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关5在仅以第四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二单模的情况下,使第一滤波器和可变相位器4与天线7连接。更为详细而言,开关5在仅以Band5的信号通信的单模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和可变相位器4的电感器41与天线7连接。
而且,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四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二单模时的相位比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更为详细而言,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Band5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比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2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四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二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更为详细而言,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Band5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和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2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
同样地,开关5在仅以第五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三单模的情况下,使第一滤波器和可变相位器4与天线7连接。更为详细而言,开关5在仅以Band18的信号通信的单模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和可变相位器4的电感器41与天线7连接。
而且,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五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三单模时的相位比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更为详细而言,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Band18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接近以Band18的信号和Band28A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五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三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更为详细而言,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Band18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与以Band18的信号和Band28A的信号同时通信的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
(6)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至少具备第一~第三滤波器、开关5以及可变相位器4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变化,并且,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变化。进一步,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由此,能够在多个载波聚合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四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二单模时的相位比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由此,由于能够减少滤波器21(第一滤波器)中的发送信号的反射,所以能够抑制发送信号的时间延迟。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第二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由此,由于能够使滤波器21(第一滤波器)中的发送信号的反射进一步减少,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发送信号的时间延迟。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五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三单模时的相位比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由此,由于能够减少滤波器21(第一滤波器)中的发送信号的反射,所以能够抑制发送信号的时间延迟。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第三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由此,由于能够使滤波器21(第一滤波器)中的发送信号的反射进一步减少,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发送信号的时间延迟。
(实施方式2)
(1)高频模块
首先,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2的高频模块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具备滤波器21(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2(第二滤波器)、滤波器23(第三滤波器)、滤波器24(第五滤波器)、以及滤波器25(第四滤波器)。进一步,高频模块1具备开关5、DTC(Digital Tunable Capacitor)312(串联用可变电容元件)、以及可变相位器(可变电抗电路)4。滤波器21使Band26(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滤波器22使Band12(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滤波器23使Band13(第三频带)的信号通过。滤波器24使Band28A(第七频带)的信号通过。滤波器25使Band29(第六频带)的信号通过。开关5选择性地连接滤波器21、滤波器22、滤波器23、滤波器24、以及滤波器25与天线7。DTC312串联连接在滤波器21与开关5之间。可变相位器4设置于开关5与接地之间,两端间的电抗可变。Band26包含Band5(第四频带)和Band18(第五频带)。
开关5在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的情况下,至少使滤波器21电连接于天线7。开关5在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2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滤波器22以及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天线7。开关5在以Band5的信号和Band13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滤波器21、滤波器23以及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天线7。在以Band5的信号和Band29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三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开关5使滤波器21、滤波器25以及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天线7。在以Band18的信号和Band28A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四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开关5使滤波器21、滤波器24以及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天线7。
在这样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在仅以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的情况下、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及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抗相互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与实施方式1相同,可用于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电话等电子设备。
(2)高频模块的各构成要素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高频模块1具备多个(在图示例中为5个)滤波器21~25、多个(在图示例中为5个)匹配电路(第一匹配电路31、第二匹配电路32、第三匹配电路33、第四匹配电路34、第五匹配电路35)、可变相位器4、以及开关5。进一步,如图2所示,高频模块1具备发送电路63、匹配网络64、电源控制部65、以及频带开关66。此外,关于实施方式2的高频模块1,对于与实施方式1的高频模块1相同的结构以及功能省略说明。
(2.1)滤波器
滤波器21使LTE标准的Band26的高频信号通过。另外,Band26包含LTE标准的Band5和Band18。Band26相当于第一频带,Band5相当于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四频带,Band18相当于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五频带。滤波器21相当于使包含第四频带以及第五频带的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一滤波器。
滤波器22使LTE标准的Band12的高频信号通过。Band12由于与Band5一起用于载波聚合,所以相当于与第四频带一起用于第一载波聚合的第二频带。滤波器23相当于使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二滤波器。
滤波器23使LTE标准的Band13的高频信号通过。Band13由于与Band5一起用于载波聚合,所以相当于与第四频带一起用于第二载波聚合的第三频带。滤波器23相当于使第三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三滤波器。
滤波器24使LTE标准的Band28A的高频信号通过。Band28A由于与Band18一起用于载波聚合,所以相当于与第五频带一起用于第三载波聚合的第七频带。滤波器24相当于使第七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五滤波器。
滤波器25使LTE标准的Band29的高频信号通过。Band29由于与Band5一起用于载波聚合,所以相当于与第四频带一起用于第二载波聚合的第六频带。滤波器25相当于使第六频带的信号通过的第四滤波器。
(3)通信装置
通信装置6与实施方式1相同,如图2所示,具备高频模块1、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以及RF信号处理电路62。本实施方式的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与实施方式1的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1的结构以及功能相同。本实施方式的RF信号处理电路62与实施方式1的RF信号处理电路62的结构以及功能相同。
(4)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在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的情况下、以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四频带和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四频带和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抗不同。由此,能够减少单模时与载波聚合模式时的通信特性的变化,并且能够在多个载波聚合中使对方频段显示为开放。在这里,所谓的对方频段是指从载波聚合中的2个频带中的一个频带观察时的另一个频带。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第一滤波器是SAW滤波器。在该情况下,使用第一滤波器的信号的载波聚合中的对方侧的阻抗具有电容性成分的情况较多。高频模块为了使对方侧的阻抗显示为开放,而考虑具备与多个对方侧的频带对应的多个电感器,但由于电感器的尺寸较大,所以优选电感器的数量较少。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可变电抗电路)4包含一个电感器41和并联用可变电容元件(DTC42)。由此,通过一个电感器41使用于载波聚合的对方侧的阻抗向开放方向移动,能够根据用于载波聚合的对方侧的频带通过并联用可变电容元件调整过度的电感。其结果,能够抑制高频模块1的大型化,并且在多个对方侧的频带的每一个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
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可变电抗电路)4使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并且,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三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进一步,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三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由此,能够在多个载波聚合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
(变形例)
以下,对实施方式1、2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2的各自的可变相位器4也可以代替电感器41以及DTC42,而具备多个电感器。多个电感器包含第一电感器、以及以与第一电感器并联连接的第二电感器。
可变相位器4在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第一电感器电连接于天线7。可变相位器4在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第二电感器电连接于天线7。
可变相位器4也可以代替DTC42,而包含至少一个电容器。换句话说,可变相位器4也可以包含电感器41、以及至少一个电容器。上述电容器设置于开关5与接地之间,并与电感器41并联连接。
在上述的变形例的高频模块1中,也起到与实施方式1、2的高频模块1相同的效果。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只是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的一部分。另外,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则能够根据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
(总结)
通过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公开了以下的方式。
第一方式的高频模块(1)具备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第二滤波器(滤波器22;滤波器23;滤波器25)、第三滤波器(滤波器24)、开关(5)、以及可变相位器(4)。第一滤波器使第一频带(Band26)的信号通过。第二滤波器使第二频带(Band12;Band13;Band29)的信号通过。第三滤波器使第三频带(Band28A)的信号通过。开关(5)具有共用端子(51)、第一被连接端子(选择端子52)、第二被连接端子(选择端子53)、以及第三被连接端子(选择端子54)。共用端子(51)与天线(7)连接。第一被连接端子与第一滤波器连接。第二被连接端子与第二滤波器连接。第三被连接端子与第三滤波器连接。可变相位器(4)设置于开关(5)与接地之间。第一频带包含第四频带(Band5)和第五频带(Band18)。开关(5)在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的情况下,仅使第一滤波器电连接于共用端子(51)。开关(5)在以第四频带的信号和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以及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共用端子(51)。开关(5)在以第五频带的信号和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第一滤波器、第三滤波器以及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共用端子(51)。可变相位器(4)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并且,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高频模块(1)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
在第一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一频带(Band26)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并且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进一步,高频模块(1)使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由此,能够在多个载波聚合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
在第二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根据第一方式,开关(5)在仅以第四频带(Band5)的信号通信的第二单模的情况下,使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和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共用端子(51)。可变相位器(4)使第二单模时的相位比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
在第二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四频带(Band5)的信号通信的第二单模时的相位比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由此,由于能够减少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中的发送信号的反射,所以能够抑制发送信号的时间延迟。
在第三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根据第二方式,可变相位器(4)使第二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
在第三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第二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由此,由于能够使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中的发送信号的反射进一步减少,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发送信号的时间延迟。
在第四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根据第二或者第三方式,开关(5)在仅以第五频带(Band18)的信号通信的第三单模的情况下,使第一滤波器和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共用端子(51)。可变相位器(4)使第三单模时的相位比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
在第四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第三单模时的相位比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由此,由于能够减少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中的发送信号的反射,所以能够抑制发送信号的时间延迟。
在第五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根据第四方式,可变相位器(4)使第三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
在第五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相位器(4)使第三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由此,由于能够使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中的发送信号的反射进一步减少,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发送信号的时间延迟。
在第六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根据第一~第五方式中任意一个,可变相位器(4)包含电感器(41)和电容器。电感器(41)设置于开关(5)与接地之间。电容器设置于开关(5)与接地之间,并与电感器(41)并联连接。
在第七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根据第一~第五方式中任意一个,可变相位器(4)包含电感器(41)和可变电容元件(DTC42)。电感器(41)设置于开关(5)与接地之间。可变电容元件设置于开关(5)与接地之间,并与电感器(41)并联连接。
第八方式高频模块(1)具备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第二滤波器(滤波器22)、第三滤波器(滤波器23)、开关(5)、第一可变电容元件(DTC312)、以及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第一滤波器使第一频带(Band26)的信号通过。第二滤波器使第二频带(Band12)的信号通过。第三滤波器使第三频带(Band13)的信号通过。开关(5)具有共用端子(51)、第一被连接端子(选择端子52)、第二被连接端子(选择端子53)、以及第三被连接端子(选择端子54)。共用端子(51)与天线(7)连接。第一被连接端子与第一滤波器连接。第二被连接端子与第二滤波器连接。第三被连接端子与第三滤波器连接。第一可变电容元件串联连接在第一滤波器与开关(5)之间。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设置于开关(5)与接地之间。第一频带包含第四频带(Band5)和第五频带(Band18)。开关(5)在仅以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单模的情况下,至少使第一滤波器电连接于共用端子(51)。开关(5)在以第四频带的信号和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第一滤波器、第二滤波器以及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共用端子(51)。开关(5)在以第四频带的信号和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第一滤波器、第三滤波器以及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电连接于共用端子(51)。第一可变电容元件在单模的情况下、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及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容可变。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在单模的情况下、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及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抗可变。
在第八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在仅以第一频带(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的情况下、以第一频带所包含的第四频带(Band5)的信号和第二频带(Band12)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第四频带的信号和第三频带(Band13)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抗可变。由此,能够减少单模时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通信特性的变化,并且在多个载波聚合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
第九方式的高频模块(1)根据第八方式,还具备第四滤波器(滤波器25)。第四滤波器使第六频带(Band29)的信号通过。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是SAW滤波器。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包含电感器(41)和第二可变电容元件(DTC42)。第二可变电容元件与电感器(41)并联连接。第二可变电容元件能够切换相互不同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在单模的情况下,使电感器(41)以及第二可变电容元件与天线(7)电断开。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在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感器(41)以及第二可变电容元件与天线(7)电连接,并将第二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设为第一电容。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在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感器(41)以及并联用可变电容元件与天线(7)电连接,并将第二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设为第二电容。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在以第四频带(Band5)的信号和第六频带(Band29)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三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电感器(41)以及第二可变电容元件与天线(7)电连接,并将第二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设为第三电容。
在第九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是SAW滤波器。在该情况下,使用第一滤波器的信号的载波聚合中的对方侧的阻抗具有电容性成分的情况较多(史密斯圆图的第四象限)。高频模块为了使对方侧的阻抗显示为开放,考虑了具备与多个对方侧的频带对应的多个电感器,但由于电感器的尺寸较大,所以优选电感器的数量较少。
因此,在第九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包含一个电感器(41)和并联用可变电容元件(DTC42)。由此,通过一个电感器(41)使用于载波聚合的对方侧的阻抗向开放方向移动(向史密斯圆图的第一象限移动),能够根据用于载波聚合的对方侧的频带通过并联用可变电容元件调整过度的电感。其结果,能够抑制高频模块(1)的大型化,并且在多个对方侧的频带的每一个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
在第十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在第八或者第九方式中,还具备第五滤波器(滤波器24)。第五滤波器使第七频带(Band28A)的信号通过。开关(5)在以第五频带(Band18)的信号和第七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四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使第一滤波器(滤波器21)、第五滤波器以及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与天线(7)连接。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使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并且,使单模时的相位和第四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使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的相位与第四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
在第十方式的高频模块(1)中,可变电抗电路(可变相位器4)使仅以第一频带(Band26)的信号通信的单模时的相位和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并且,使单模时的相位和第四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进一步,使单模时的相位与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单模时的相位与第四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由此,能够在多个载波聚合中使对方侧的频带显示为开放。
附图标记说明
1…高频模块;21…滤波器;22…滤波器;23…滤波器;24…滤波器;25…滤波器;31…第一匹配电路;311…电感器;312…DTC(串联用可变电容元件);32…第二匹配电路;321…电感器;322…电容器;33…第三匹配电路;331…电感器;332…电容器;34…第四匹配电路;341…电感器;342…电容器;35…第五匹配电路;351…电感器;352…电容器;4…可变相位器;41…电感器;42…DTC(并联用可变电容元件);5…开关;51…共用端子;52~58…选择端子(被连接端子);6…通信装置;61…基带信号处理电路;62…RF信号处理电路;63…发送电路;631…功率放大器;64…匹配网络;65…电源控制部;66…频带开关;661…共用端子;662~666…选择端子;7…天线;N1~N5…节点;r11~r15…路径;r21~r25…路径。

Claims (10)

1.一种高频模块,具备:
第一滤波器,使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
第二滤波器,使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
第三滤波器,使第三频带的信号通过;
开关,具有与天线连接的共用端子、与上述第一滤波器连接的第一被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滤波器连接的第二被连接端子、以及与上述第三滤波器连接的第三被连接端子;以及
可变相位器,设置于上述开关与接地之间,
上述第一频带包含第四频带和第五频带,
在仅以上述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一单模的情况下,上述开关仅使上述第一滤波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
在以上述第四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开关使上述第一滤波器、上述第二滤波器以及上述可变相位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
在以上述第五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开关使上述第一滤波器、上述第三滤波器以及上述可变相位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
上述可变相位器使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并且使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
上述高频模块使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频模块,其中,
在仅以上述第四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二单模的情况下,上述开关使上述第一滤波器和上述可变相位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
上述可变相位器使上述第二单模时的相位比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频模块,其中,
上述可变相位器使上述第二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高频模块,其中,
在仅以上述第五频带的信号通信的第三单模的情况下,上述开关使上述第一滤波器和上述可变相位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
上述可变相位器使上述第三单模时的相位比上述第一单模时的相位更接近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频模块,其中,
上述可变相位器使上述第三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频模块,其中,
上述可变相位器包含:
电感器,设置于上述开关与接地之间;以及
电容器,设置于上述开关与上述接地之间,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高频模块,其中,
上述可变相位器包含:
电感器,设置于上述开关与接地之间;以及
可变电容元件,设置于上述开关与上述接地之间,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
8.一种高频模块,具备:
第一滤波器,使第一频带的信号通过;
第二滤波器,使第二频带的信号通过;
第三滤波器,使第三频带的信号通过;
开关,具有与天线连接的共用端子、与上述第一滤波器连接的第一被连接端子、与上述第二滤波器连接的第二被连接端子、以及与上述第三滤波器连接的第三被连接端子;
第一可变电容元件,串联连接在上述第一滤波器与上述开关之间;以及
可变电抗电路,设置于上述开关与接地之间,
上述第一频带包含第四频带和第五频带,
在仅以上述第一频带的信号通信的单模的情况下,上述开关至少仅使上述第一滤波器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
在以上述第四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二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开关使上述第一滤波器、上述第二滤波器以及上述可变电抗电路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
在以上述第四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三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开关使上述第一滤波器、上述第三滤波器以及上述可变电抗电路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
在上述单模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及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第一可变电容元件使电容可变,
在上述单模的情况下、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以及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可变电抗电路使电抗可变。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频模块,其中,
还具备第四滤波器,该第四滤波器使第六频带的信号通过,
上述第一滤波器是SAW滤波器,
上述可变电抗电路包含:
电感器;以及
第二可变电容元件,与上述电感器并联连接,
上述第二可变电容元件能够切换相互不同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三电容,
在上述单模的情况下,上述可变电抗电路使上述电感器以及上述第二可变电容元件从上述天线电断开,
在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可变电抗电路使上述电感器以及上述第二可变电容元件电连接于上述天线,并将上述第二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设为上述第一电容,
在上述第二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可变电抗电路使上述电感器以及上述第二可变电容元件电连接于上述天线,并将上述第二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设为上述第二电容,
在以上述第四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六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三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可变电抗电路使上述电感器以及上述第二可变电容元件电连接于上述天线电连接,并将上述第二可变电容元件的电容设为上述第三电容。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高频模块,其中,
还具备第五滤波器,该第五滤波器使第七频带的信号通过,
在以上述第五频带的信号和上述第七频带的信号同时通信的第四载波聚合模式的情况下,上述开关使上述第一滤波器、上述第五滤波器以及上述可变电抗电路电连接于上述共用端子,
上述可变电抗电路使上述单模时的相位和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并且使上述单模时的相位和上述第四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可变,
上述高频模块使上述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一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和上述单模时的相位与上述第四载波聚合模式时的相位之间的相位差不同。
CN201980024380.3A 2018-03-30 2019-02-14 高频模块 Active CN1119373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70041 2018-03-30
JP2018070040 2018-03-30
JP2018-070040 2018-03-30
JP2018-070041 2018-03-30
PCT/JP2019/005361 WO2019187744A1 (ja) 2018-03-30 2019-02-14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7313A true CN111937313A (zh) 2020-11-13
CN111937313B CN111937313B (zh) 2022-03-01

Family

ID=68059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4380.3A Active CN111937313B (zh) 2018-03-30 2019-02-14 高频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0134B2 (zh)
CN (1) CN111937313B (zh)
WO (1) WO20191877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00658B2 (en) 2016-02-19 2020-06-30 Psemi Corporation Adaptive tuning networks with direct mapped multiple channel filter tuning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5202A1 (en) * 2003-10-17 2005-04-21 Nokia Corporation Multib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engines
US20060044080A1 (en) * 2002-10-25 2006-03-02 Hitachi Metals, Ltd. Balanced-unbalanced type multiband filer module
CN103843257A (zh) * 2012-07-11 2014-06-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前端电路、阻抗调整方法
CN105556741A (zh) * 2013-09-17 2016-05-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及通信装置
US20160269042A1 (en) * 2015-03-12 2016-09-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ceiver for simultaneous signal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7006867A1 (ja) * 2015-07-06 2017-01-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US20170054485A1 (en) * 2015-08-19 2017-02-23 Wisol Co., Ltd. Filter module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70117933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Qorvo Us, Inc. Radio frequency circuitry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7634782A (zh) * 2016-07-15 2018-01-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WO2018031163A1 (en) * 2016-08-08 2018-02-15 Snaptrack, Inc. Multiplexer
US20180076834A1 (en) * 2016-09-09 2018-03-1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witchable impedance phase shifter for switched multiplexing appl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13276A (ja) * 1998-06-19 2000-01-14 Sony Corp 無線通信機及び携帯電話機
WO2003090370A1 (en) * 2002-04-22 2003-10-30 Cognio, Inc.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radio transceiver
JP6428184B2 (ja) 2014-11-17 2018-11-2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WO2017040223A1 (en) 2015-08-28 2017-03-09 Skyworks Solutions, Inc. Tunable notch filter and contour tuning circuit
US10965021B2 (en) * 2018-03-05 2021-03-30 Skyworks Solutions, Inc. Radio frequency systems with tunable filter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44080A1 (en) * 2002-10-25 2006-03-02 Hitachi Metals, Ltd. Balanced-unbalanced type multiband filer module
US20050085202A1 (en) * 2003-10-17 2005-04-21 Nokia Corporation Multiband multimode communication engines
CN103843257A (zh) * 2012-07-11 2014-06-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前端电路、阻抗调整方法
CN105556741A (zh) * 2013-09-17 2016-05-04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及通信装置
US20160269042A1 (en) * 2015-03-12 2016-09-15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ceiver for simultaneous signals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O2017006867A1 (ja) * 2015-07-06 2017-01-12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
CN107710629A (zh) * 2015-07-06 2018-02-1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模块
US20170054485A1 (en) * 2015-08-19 2017-02-23 Wisol Co., Ltd. Filter module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70117933A1 (en) * 2015-10-23 2017-04-27 Qorvo Us, Inc. Radio frequency circuitry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7634782A (zh) * 2016-07-15 2018-01-26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WO2018031163A1 (en) * 2016-08-08 2018-02-15 Snaptrack, Inc. Multiplexer
US20180076834A1 (en) * 2016-09-09 2018-03-1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Switchable impedance phase shifter for switched multiplexing applica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90134B2 (en) 2022-03-29
WO2019187744A1 (ja) 2019-10-03
CN111937313B (zh) 2022-03-01
US20210006273A1 (en)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48163B2 (ja) 再構成可能なインピーダンス整合および高調波フィルタ・システム
CN107710607B (zh) 天线匹配电路、天线电路、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EP2424119A1 (en) Antenna module and impedance matching method thereof
US8639286B2 (en) RF transmitter having broadband impedance matching for multi-band application support
US6389269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ple band transmission
US20170338851A1 (en) Switch module and radio-frequency module
US20190013796A1 (en) Tunable Filter for RF Circuits
US11677427B2 (en) Radio-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999132A (zh) 通过切换进行可选择滤波
EP3228004B1 (en) Quadrature signal generator, beamforming arrange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KR102538462B1 (ko) 튜너블 안테나장치 및 튜너블 안테나장치의 동작 방법
CN111937313B (zh) 高频模块
US901424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pensating for phase shift i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8880570B (zh) 具有接收频带可变滤波功能的多频带射频发送器
US11146305B2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EP3053276B1 (en) Transceiver arrangemen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US20200382146A1 (en) Multiplexer, radio frequency front-en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20385272A1 (en) Switchable acoustic wave filter
JP2014003460A (ja) 共振器、デュプレクサ、および、通信装置
EP2100382A1 (en) Base station architecture using decentralized duplexers
KR102662110B1 (ko) 고주파 프론트 엔드 회로 및 통신 장치
WO2021131223A1 (ja) 高周波モジュール及び通信装置
US20230063118A1 (en) Radio frequency modul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