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6410A - 主动导辊和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动导辊和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6410A
CN111936410A CN201880092129.6A CN201880092129A CN111936410A CN 111936410 A CN111936410 A CN 111936410A CN 201880092129 A CN201880092129 A CN 201880092129A CN 111936410 A CN111936410 A CN 111936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actuator
bobbin
magnet
guide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21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6410B (zh
Inventor
桃木新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36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64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64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64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4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 B66B7/041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including active 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 B66B7/042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including active attenuation system for shocks, vibrations with rollers, sho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4Riding means, e.g. Shoes, Rollers, between car and guiding means, e.g. rails, ropes
    • B66B7/046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7/08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with armatures
    • H01F7/14Pivoting arma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02K41/031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主动导辊和电梯装置中,致动器可动部和致动器固定部中的一方具备:磁轭,其具有中脚部和夹着所述中脚部相对地配置的一对侧脚部,该磁轭构成为闭合磁路;以及一对磁铁,它们设置于所述一对侧脚部各自的与所述中脚部相对的面,产生与引导杆的摆动面交叉的磁场,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和所述致动器固定部中的另一方具备:绕线管,其具有供所述中脚部插入的卷筒部;和线圈,其卷绕于所述卷筒部,并配置在所述磁场中,在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向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移位时,所述绕线管与所述磁铁、或所述绕线管与所述磁轭接触,能够避免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接触。

Description

主动导辊和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抑制轿厢摇晃的主动导辊和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装置中,设置于轿厢的主动导辊的引导部与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设置在井道内的导轨接触,由此轿厢沿导轨升降。导轨存在因安装时的误差、轿厢的载荷以及逐年变化而产生的阶差和弯曲等。由此,轿厢在升降时受到由导轨的阶差、弯曲等引起的位移外部干扰,产生作为升降方向的振动的纵向振动以及作为与升降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振动的横向振动,从而给乘客带来不舒适感。
以往,为了缓和在轿厢中产生的纵向振动和横向振动的位移输入,采取了在乘用轿厢与轿厢框之间以及轿厢框与引导部之间等设置弹性支承部件、防振部件等的对策。但是,在通过弹性支承部件、防振部件等缓和在轿厢中产生的位移输入的被动型减振方法中,不能应对与电梯的高速化相伴的振动水平的增大。
鉴于这样的状况,提出了从外部对轿厢施加抑制振动的力的主动型减振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减振装置具备:引导杆,其能够摆动地安装于轿厢;辊,其安装于引导杆并与导轨接触;绕线管,其固定于引导杆并与引导杆的摆动联动地移动;线圈,其卷绕于绕线管;磁轭,其固定于轿厢;以及一对磁铁,它们以相互离开且对置的方式配置于磁轭。
一对磁铁被配置成在与引导杆的摆动面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磁场。线圈被配置成其中心轴成为与磁铁的磁场垂直的方向。此处,在由磁轭、磁铁以及线圈构成的致动器中,若对线圈通电,则因磁铁的磁通而在线圈中产生洛伦兹力。由此,引导杆以将辊按压于导轨的方式摆动,其反作用力作用于轿厢。因此,若传感器检测到轿厢所产生的位移输入,则对线圈通电以产生与轿厢所产生的位移输入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从而降低轿厢的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610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减振装置中,以包围配置在一对磁铁间的磁轭部件的方式配置线圈,防止线圈与磁轭部件的接触。
但是,在由于轿厢的突发性的摆动、轿厢内的意外的碰撞等而产生了意外的较大外力的情况下,会发生将引导杆支承为能够摆动的轴承的内部间隙部分的移动。由于该轴承的内部间隙部分的移动,线圈与磁铁接触,存在线圈断线的问题。
此外,通过增大线圈与磁铁之间的间隙,即使在产生了这种意外的较大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线圈与磁铁的接触。但是,增大线圈与磁铁之间的间隙会导致洛伦兹力、即致动器的推力降低。为了弥补该推力的下降,需要增大致动器,无法实现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小型的主动导辊以及电梯装置,其能够抑制轿厢的摇晃,并且当作用有过度的外力时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线圈发生断线。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主动导辊具备:引导杆,其以能够绕与上下方向垂直的第1轴摆动的方式设置于轿厢,该轿厢沿着设置于井道内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轨升降;导辊,其以能够绕与所述第1轴平行的第2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引导杆;弹簧部件,其对所述导辊施力,以使所述导辊与所述导轨接触;以及致动器,其具有固定于所述轿厢的致动器固定部、以及通过所述引导杆的摆动而被驱动的致动器可动部。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和所述致动器固定部中的一方具备:磁轭,其具有中脚部和夹着所述中脚部相对地配置的一对侧脚部,该磁轭构成为闭合磁路;以及一对磁铁,它们设置于所述一对侧脚部各自的与所述中脚部相对的面,产生与所述引导杆的垂直于所述第1轴的摆动面交叉的磁场,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和所述致动器固定部中的另一方具备:绕线管,其具有供所述中脚部插入的卷筒部;和线圈,其卷绕于所述卷筒部,并配置在所述磁场中,利用使电流流过所述线圈而产生的洛伦兹力,抑制所述轿厢的振动。所述致动器构成为,在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向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移位时,所述绕线管与所述磁铁、或所述绕线管与所述磁轭接触,能够避免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使电流流过线圈而产生的洛伦兹力,能够抑制轿厢的摇晃。即使在作用有过度的外力时,由于在磁铁与线圈接触之前,绕线管与磁铁、或绕线管与中脚部接触,因此不增大线圈与磁铁之间的间隙,就能够可靠地防止线圈发生断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轿厢周围的示意图。
图2是从Y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图。
图3是从X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5是图2的V-V向视剖视图。
图6是图2的VI-VI向视剖视图。
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动作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比较例的主动导辊的非动作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从X方向观察比较例的主动导辊的非动作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比较例的主动导辊的动作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从X方向观察比较例的主动导辊的动作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动作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动作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装置的轿厢周围的示意图。另外,为了方便,将乘用轿厢的出入口的正面宽度方向设为X方向,将在水平平面内与乘用轿厢的正面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即进深方向设为Y方向,将井道的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
在图1中,轿厢100具备乘用轿厢1、以及借助防振橡胶3、止振橡胶4等弹性支承乘用轿厢1的轿厢框2。主动导辊5具有:支承台6,其固定于轿厢框2;引导杆7,其能够摆动地安装于支承台6;导辊9,其设置于引导杆7,与在井道101内沿上下方向延伸地设置的导轨8接触;以及致动器10,其驱动引导杆7而主动地进行控制,调整导轨8与导辊9的接触状况。主动导辊5分别安装于轿厢框2的沿X方向延伸的上框及下框的两端侧。并且,在轿厢框2的上框以及下框的X方向的各端部侧,三个主动导辊5分别设置成导辊9从X方向以及Y方向的两侧这三个方向与导轨8的头部接触。
在轿厢框2的上框和下框,分别在X方向上分开地各设置有两个传感器11。传感器11是通过检测轿厢框2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加速度来检测轿厢框2的X方向以及Y方向的振动状态的加速度传感器。此处,传感器11检测轿厢框2的X方向及Y方向的振动状态,但只要能够检测轿厢框2的X-Y平面内的不同的两个方向的振动状态即可。
接着,对主动导辊5详细进行说明。此处,为了便于说明,对导辊9从X方向与导轨8的头部8a接触的主动导辊5进行说明。图2是从Y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图,图3是从X方向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结构的剖视图,图5是图2的V-V向视剖视图,图6是图2的VI-VI向视剖视图。另外,在图4中,是从Z方向重叠地观察分别通过旋转轴的轴心及线圈的Z方向的中心的X-Y平面中的截面的图。
在图2至图4中,固定部件6a形成为从牢固地固定于轿厢框2的支承台6向Z方向的上方延伸。引导杆7以能够绕作为第1轴的引导杆支承轴6b摆动的方式安装于固定部件6a。在此,引导杆支承轴6b的轴向是Y方向,X-Z平面成为引导杆7的摆动面110。导辊9以能够绕作为第2轴的辊支承轴7a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引导杆7。辊支承轴7a的轴向为Y方向。在固定部件6a设置有弹簧部件7b。引导杆7利用弹簧部件7b的作用力,在图2中以引导杆支承轴6b为中心逆时针转动。由此,导辊9被按压在导轨8的头部8a。
致动器10具备:臂10a,其固定于引导杆7,沿X方向向与导轨8相反的一侧延伸;绕线管10b,其固定在臂10a的下侧;线圈10c,其卷绕于绕线管10b;磁轭10d,其固定于支承台6;以及一对磁铁10e,其固定于磁轭10d。由臂10a、绕线管10b以及线圈10c构成通过引导杆7的摆动而被驱动的致动器10的可动部。由磁轭10d和一对磁铁10e构成致动器10的固定部。
如图5及图6所示,绕线管10b是树脂成型体,具有:卷筒部10b1,其夹着中脚部10d2a在X方向上分离配置;一对凸缘部10b2,它们连结卷筒部10b1的Y方向的两侧部的Z方向的两端部,并在X方向上延伸;以及连结部10b3,其连结卷筒部10b1与臂10a。线圈10c卷绕在一对凸缘部10b2之间的卷筒部10b1,构成为矩形筒状。一对凸缘部10b2从线圈10c的外周面向Y方向突出。
磁轭10d例如由I型磁轭10d1和E型磁轭10d2构成,构成闭合磁路。I型磁轭10d1和E型磁轭10d2由铁素体等磁性材料制作。E型磁轭10d2的中脚部10d2a从下方插入到卷筒部10b1内。I型磁轭10d1配置在E型磁轭10d2的上部,并固定于E型磁轭10d2。由此,E型磁轭10d2的中脚部10d2a及侧脚部10d2b与I型磁轭10d1对接,构成闭合磁路。一对磁铁10e在一对侧脚部10d2b的与中脚部10d2a相对的面上分别各安装有一个。由此,一对磁铁10e以与中脚部10d2a分离且夹着中脚部10d2a而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即,一对磁铁10e以与线圈10c分离且夹着线圈10c而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此外,一对磁铁10e制作得比线圈10c稍长,其下端配置在比线圈10c的下端稍低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主动导辊5中,如图2至图4所示,一对磁铁10e以在与引导杆7的摆动面110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磁场的方式配置。中脚部10d2a与绕线管10b的卷筒部10b1同心地配置。即,线圈10c的中心轴沿与一对磁铁10e的磁场垂直的方向、即Z方向配置。这样,通过使磁场的方向为与摆动面110垂直的方向,穿过线圈10c的磁场的强度在全部的场所都是固定的,因此能够进行稳定的控制。
此处,绕线管10b的卷筒部10b1与中脚部10d2a同心配置。通过卷筒部10b1与中脚部10d2a的同心位置且与摆动面110平行的面成为致动器可动部的驱动面120。一对磁铁10e关于驱动面120面对称。一对磁铁10e产生的磁场的方向为与驱动面120垂直的方向。
此外,在磁轭10d的中脚部10d2a与绕线管10b的卷筒部10b1同心地配置的状态下,在将线圈10c与磁铁10e之间的Y方向上的最小间隙设为A,将凸缘部10b2与磁铁10e之间的Y方向上的最小间隙设为B,将中脚部10d2a与凸缘部10b2之间的Y方向上的最小间隙设为C时,A、B、C满足A>B、A>C。另外,在凸缘部10b2与侧脚部10d2b之间的Y方向上的最小间隙比凸缘部10b2与磁铁10e之间的Y方向上的最小间隙小的情况下,凸缘部10b2与侧脚部10d2b之间的Y方向上的最小间隙为B。
接着,参照图7,对主动导辊5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动作的示意图。
首先,轿厢100在升降时受到因导轨8的阶差、弯曲等引起的位移外部干扰而振动。安装于轿厢框2的传感器11检测由轿厢框2的振动引起的加速度作为加速度信号,并将检测到的加速度信号输入到控制器(未图示)。控制器将输入的加速度信号转换为绝对速度。在此,若轿厢框2中产生的绝对速度为箭头A方向的绝对速度,则控制器使电流沿箭头B的方向流过线圈10c。线圈10c配置在从磁铁10e沿箭头D的方向产生的磁场内。因此,根据弗莱明右手定则,在线圈10c中产生箭头C方向的洛伦兹力。
箭头C方向的洛伦兹力以引导杆支承轴6b为中心,转换为箭头E方向的扭矩。而且,引导杆7绕引导杆支承轴6b转动。由此,导辊9相对于导轨8的头部8a沿箭头F的方向被按压。此时,导辊9从导轨8受到箭头G方向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经由导辊9和引导杆7传递到引导杆支承轴6b。由此,在引导杆支承轴6b、支承台6以及轿厢框2上产生箭头H方向的力。
这样,在轿厢框2上,以与箭头A方向的绝对速度成比例的大小产生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H的力。由此,轿厢框2表现出犹如在与绝对空间之间设置了减震器那样的举动,轿厢框2乃至乘用轿厢1的振动大幅地降低。
另外,在轿厢框2产生了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的绝对速度的情况下,在线圈10c中流过与箭头B相反方向的电流。
此外,主动导辊5分别以导辊9从X方向以及Y方向的两侧这三个方向与导轨8的头部8a接触的方式,在轿厢框2的上框以及下框的X方向的各端部侧各设置有三个。由此,在升降时,能够可靠地抑制因导轨8的阶差、弯曲等引起的位移外部干扰而导致的轿厢100的振动的产生,从而抑制给乘客带来不舒适感的事态的发生。
接着,对产生意外的较大外力时的主动导辊5的动作进行研究。图8是示出比较例的主动导辊的非动作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9是从X方向观察比较例的主动导辊的非动作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示出比较例的主动导辊的动作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从X方向观察比较例的主动导辊的动作时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动作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主动导辊的动作时的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图8、图10及图12是相当于图4的局部剖视图。此外,在图8至图13中,将支承引导杆支承点的轴承表现为弹簧要素。
在比较例的主动导辊5A的致动器10A中,如图9所示,在磁轭10d的中脚部10d2a与绕线管10b的卷筒部10b1同心配置的状态下,线圈10c的外周面比绕线管10b的凸缘部10b2的突出面稍微突出。即,当将线圈10c与磁铁10e的Y方向间隙设为A、将凸缘部10b2与磁铁10e的Y方向间隙设为B时,A、B满足A<B。而且,如图8所示,一对磁铁10e关于致动器可动部的驱动面120面对称。因此,线圈10c从磁铁10e和侧脚部10d2b向与驱动面120垂直的方向背离。此外,在将中脚部10d2a与凸缘部10b2之间的Y方向上的最小间隙设为C时,A、C满足A<C。
在此,如图10所示,若导辊9从导轨8受到意外的大的反作用力F1或F2,则安装于引导杆支承轴6b的轴承102的内部间隙部分发生移动。由此,引导杆7以引导杆支承轴6b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地移位。此外,如图11所示,引导杆7以引导杆支承轴6b为中心顺时针转动地移位。
这样,可知在主动导辊5A的结构中,若导辊9从导轨8受到意外的大的反作用力F1、F2,则线圈10c在Y方向上移位。而且,可知产生的Y方向的位移在离引导杆支承轴6b最远的线圈10c的支承台6侧的端部、即线圈10c的下端部最大。其结果是,在主动导辊5A中,由于A<B且A<C,因此如图10和图11所示,线圈10c的下端部与磁铁10e接触,发生线圈10c的损伤。
在实施方式1中,主动导辊5的致动器10为A>B。因此,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线圈10c的下端部与磁铁10e接触之前,卷筒部10b1的下侧的凸缘部10b2与磁铁10e接触。由此,线圈10c与磁铁10e的接触被防患于未然,能够抑制线圈10c发生损伤。在此,在线圈10c的下端部与磁铁10e接触之前,卷筒部10b1的下侧的凸缘部10b2与磁铁10e接触,但也可以使凸缘部10b2与侧脚部10d2b接触。卷筒部10b1的下侧的凸缘部10b2构成线圈接触防止部件。
此外,主动导辊5的致动器10也可以为A>C。此时,在线圈10c的下端部与磁铁10e接触之前,绕线管10b的凸缘部10b2的内周壁面的下端部与中脚部10d2a接触。在该情况下,一对磁铁10e的下端不需要配置在比线圈10c的下端低的位置,也可以配置在比线圈10c的下端高的位置。这样,主动导辊5的致动器10如果为A>B、或A>C,则线圈10c与磁铁10e的接触被防患于未然,能够抑制线圈10c发生损伤。
因此,无需增大线圈10c与磁铁10e之间的间隙来避免线圈10c与磁铁10e接触。因此,不增大致动器10就能够确保洛伦兹力、即致动器10的推力,实现主动导辊5的小型化。
在此,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对导辊9受到外力F1、F2且线圈10c以引导杆支承轴6b为中心转动地移位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线圈10c也存在以将线圈10c的中心轴维持在Z方向上且在Y方向上平行移动的方式移位的情况。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实施方式1的结构,在线圈10c与磁铁10e接触之前,凸缘部10db2与磁铁10e或中脚部10d2a接触,抑制了线圈10c发生断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主动导辊5分别以导辊9从X方向以及Y方向的两侧这三个方向与导轨8的头部8a接触的方式,在轿厢框2的上框以及下框的X方向的各端部侧各设置有三个,但主动导辊5的配置个数、设置方式不限于此。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一对磁铁10e配置成在与引导杆7的摆动面110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磁场,但一对磁铁10e产生的磁场的方向未必是与摆动面垂直的方向,只要相对于摆动面110交叉即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绕线管10b是树脂制的,但绕线管10b并不限定于树脂制,只要是非磁性体即可,例如也可以用铝制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将卷筒部10b1的下端侧的凸缘部10b2作为线圈接触防止部件,但也可以在凸缘部10b2的外周面形成突起部,使该突起部比线圈10c的外周面突出而作为线圈接触防止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引导杆7能够摆动地安装于从固定部件6a向Y方向的一侧突出的引导杆支承轴6b上的情况、即能够摆动地支承引导杆7的引导杆支承轴6b被悬臂支承于固定部件6a的情况,但是,对于引导杆7能够摆动地安装于从固定部件6a向Y方向的两侧突出的引导杆支承轴6b的情况、即能够摆动地支承引导杆7的引导杆支承轴6b被双支承于固定部件6a的情况,也存在同样的课题。因此,如果将本发明应用于能够摆动地支承引导杆7的引导杆支承轴6b被双支承于固定部件6a的情况,则能够抑制因与磁铁10e的接触引起的线圈10c的损伤发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由绕线管10b和线圈10c构成通过引导杆7的摆动而被驱动的致动器10的可动部,由磁轭10d和一对磁铁10e构成致动器10的固定部。但是,也可以由磁轭10d和一对磁铁10e构成通过引导杆7的摆动而被驱动的致动器10的可动部,由绕线管10b和线圈10c构成致动器10的固定部。
标号说明
5:主动导辊;6b:引导杆支承轴(第1轴);7:引导杆;7a:辊支承轴(第2轴);7b:弹簧部件;8:导轨;9:导辊;10:致动器;10b:绕线管(致动器可动部);10b1:卷筒部;10b2:凸缘部(线圈接触防止部件);10c:线圈(致动器可动部);10d:磁轭(致动器固定部);10d2a:中脚部;10d2b:侧脚部;10e:磁铁(致动器固定部);100:轿厢;101:井道;110:摆动面。

Claims (8)

1.一种主动导辊,其具备:
引导杆,其以能够绕与上下方向垂直的第1轴摆动的方式设置于轿厢,该轿厢沿着设置于井道内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轨升降;
导辊,其以能够绕与所述第1轴平行的第2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引导杆;
弹簧部件,其对所述导辊施力,以使所述导辊与所述导轨接触;以及
致动器,其具有固定于所述轿厢的致动器固定部、以及通过所述引导杆的摆动而被驱动的致动器可动部,
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和所述致动器固定部中的一方具备:磁轭,其具有中脚部和夹着所述中脚部相对地配置的一对侧脚部,该磁轭构成为闭合磁路;以及一对磁铁,它们设置于所述一对侧脚部各自的与所述中脚部相对的面,产生与所述引导杆的垂直于所述第1轴的摆动面交叉的磁场,
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和所述致动器固定部中的另一方具备:绕线管,其具有供所述中脚部插入的卷筒部;和线圈,其卷绕于所述卷筒部,并配置在所述磁场中,
利用使电流流过所述线圈而产生的洛伦兹力,抑制所述轿厢的振动,其中,
所述致动器构成为,在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向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移位时,所述绕线管与所述磁铁、或所述绕线管与所述磁轭接触,能够避免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导辊,其中,
所述绕线管具有线圈接触防止部件,当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向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线圈接触防止部件与所述磁铁或所述磁轭接触,
在所述卷筒部与所述中脚部同心地配置的状态下,当将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之间的最小间隙设为A、且将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线圈接触防止部件与所述侧脚部之间的最小间隙、以及所述线圈接触防止部件与所述磁铁之间的最小间隙中的较小一方的最小间隙设为B时,A及B满足A>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导辊,其中,
所述线圈接触防止部件是从所述卷筒部的端部向所述侧脚部的方向突出的凸缘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导辊,其中,
在所述卷筒部与所述中脚部同心地配置的状态下,当将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之间的最小间隙设为A、且将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卷筒部与所述中脚部之间的最小间隙设为C时,A及C满足A>C。
5.一种电梯装置,其具备:
轿厢,其沿着设置于井道内并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导轨升降;
引导杆,其以能够绕与上下方向垂直的第1轴摆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轿厢;
导辊,其以能够绕与所述第1轴平行的第2轴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引导杆;
弹簧部件,其对所述导辊施力,以使所述导辊与所述导轨接触;以及
致动器,其具有固定于所述轿厢的致动器固定部、以及通过所述引导杆的摆动而被驱动的致动器可动部,
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和所述致动器固定部中的一方具备:磁轭,其具有中脚部和夹着所述中脚部相对地配置的一对侧脚部,该磁轭构成为闭合磁路;以及一对磁铁,它们设置于所述一对侧脚部各自的与所述中脚部相对的面,产生与所述引导杆的垂直于所述第1轴的摆动面交叉的磁场,
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和所述致动器固定部中的另一方具备:绕线管,其具有供所述中脚部插入的卷筒部;和线圈,其卷绕于所述卷筒部,并配置在所述磁场中,
利用使电流流过所述线圈而产生的洛伦兹力,抑制所述轿厢的振动,其中,
所述致动器构成为,在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向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移位时,所述绕线管与所述磁铁、或所述绕线管与所述磁轭接触,能够避免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绕线管具有线圈接触防止部件,当所述致动器可动部向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线圈接触防止部件与所述磁铁或所述磁轭接触,
在所述卷筒部与所述中脚部同心地配置的状态下,当将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之间的最小间隙设为A、且将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线圈接触防止部件与所述侧脚部之间的最小间隙、以及所述线圈接触防止部件与所述磁铁之间的最小间隙中的较小一方的最小间隙设为B时,A及B满足A>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所述线圈接触防止部件是从所述卷筒部的端部向所述侧脚部的方向突出的凸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装置,其中,
在所述卷筒部与所述中脚部同心地配置的状态下,当将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线圈与所述磁铁之间的最小间隙设为A、且将与所述摆动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卷筒部与所述中脚部之间的最小间隙设为C时,A及C满足A>C。
CN201880092129.6A 2018-04-12 2018-04-12 主动导辊和电梯装置 Active CN1119364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5380 WO2019198197A1 (ja) 2018-04-12 2018-04-12 アクティブガイドローラおよ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6410A true CN111936410A (zh) 2020-11-13
CN111936410B CN111936410B (zh) 2022-02-22

Family

ID=68164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2129.6A Active CN111936410B (zh) 2018-04-12 2018-04-12 主动导辊和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39921A1 (zh)
JP (1) JP6932246B2 (zh)
CN (1) CN111936410B (zh)
DE (1) DE112018007458T5 (zh)
WO (1) WO20191981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0556A1 (ja) * 2020-01-07 2021-07-1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72853A (ja) * 2002-08-05 2004-03-04 Toshiba Mach 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用可動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リニアモータ
CN1178847C (zh) * 1999-10-22 2004-12-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及电梯装置的导向装置
CN102471029A (zh) * 2009-08-19 2012-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减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47C (zh) * 1999-10-22 2004-12-0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及电梯装置的导向装置
JP2004072853A (ja) * 2002-08-05 2004-03-04 Toshiba Mach 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用可動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リニアモータ
CN102471029A (zh) * 2009-08-19 2012-05-2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减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32246B2 (ja) 2021-09-08
CN111936410B (zh) 2022-02-22
US20210039921A1 (en) 2021-02-11
DE112018007458T5 (de) 2020-12-24
JPWO2019198197A1 (ja) 2020-12-10
WO2019198197A1 (ja)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6106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ガイド装置
TW510885B (en) Vibration damping apparatus for elevator system
US5379864A (en) Magnetic system for elevator car lateral suspension
JP2616527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KR102480226B1 (ko) 흔들림량 추정 시스템 및 엘리베이터 장치
CN102958821B (zh) 用于减少升降梯系统中的轿厢的横向运动的系统和方法
US20060273530A1 (en) Wheel guidance
CN1972857A (zh) 磁性单元和升降机导引设备
CN110155852B (zh) 主动减振装置
CN111936410B (zh) 主动导辊和电梯装置
JP2001122555A5 (zh)
JP2005060001A (ja) エレベータの案内装置
TW522133B (en) Guiding device for elevator
JP4727151B2 (ja) 除振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2007182276A (ja) エレベータ
JP2020007096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14667263A (zh) 电梯的索条体的减振装置
JP2005320072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1875463B (zh) 磁性引导装置
JP2005298073A (ja) エレベータの昇降案内装置
JP2001261263A (ja) エレベータの制振装置
JP2018030711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739480B2 (ja) エレベータ磁気案内装置
CN219635207U (zh) 轨道车辆的悬挂、轨道车辆的转向架和轨道车辆
JPH0776474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の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