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5257B - 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5257B
CN111935257B CN202010751017.6A CN202010751017A CN111935257B CN 111935257 B CN111935257 B CN 111935257B CN 202010751017 A CN202010751017 A CN 202010751017A CN 111935257 B CN111935257 B CN 111935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de
computing device
robot
physical address
p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101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5257A (zh
Inventor
申鑫瑞
张涛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ud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101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52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5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5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ipulator (AREA)
  • Control Of Position, Course, Altitude, Or Attitude Of Mov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包括:通过扫码设备扫描识别码以生成PID码;将所述PID码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将所述PID码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或者更换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二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将PID码作为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唯一识别ID,避免了因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需要更换时,需认为重新赋予更换后的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新的机器人身份ID,提升了机器人生命周期管理的效率,而且降低了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移动机器人通过自有的移动机构实现自主移动,并通过控制机构进行控制。移动机器人从出厂、交付客户使用直至机器人核心部件报废,可以理解为机器人的全部生命周期。对机器人生命周期的管理,可以促进对机器人性能的不断优化,并且可以有助于机器人的维护。对于移动机器人身份的确定,是对机器人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础。由于机器人既要实现自主移动,又要实现精确定位导航等,如何使机器人身份实现唯一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使机器人身份唯一,降低了维护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包括:
用于识别机器人的身份,所述机器人包括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用于存储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用于存储第二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扫码设备扫描识别码以生成PID码;
将所述PID码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
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将所述PID码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或者
更换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二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将PID码作为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唯一识别ID,避免了因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需要更换时,需认为重新赋予更换后的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新的机器人身份ID,提升了机器人生命周期管理的效率,并且在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需要更换时,数据能够在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之间实现相互备份,避免了人工对机器人身份的重新标定,提升了维护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其中,所述识别码包含所述机器人的物理地址,所述通过扫码设备扫描识别码以生成PID码,具体包括:
所述扫码设备扫描所述识别码并读取所述物理地址,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
由此,可以通过扫码将PID码准确推送至对应的机器人,并形成唯一识别身份码。
其中,所述扫码设备与所述操作机信号连接,所述扫码设备扫描所述识别码并读取所述物理地址,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
所述操作机生成所述PID码,所述操作机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
其中,所述操作机生成所述PID码,所述操作机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
所述机器人将所述PID码上报至云平台,作为所述机器人的唯一身份编码。
其中,所述扫码设备扫描所述识别码并读取所述物理地址,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
将所述PID码与所述物理地址上报至云平台,所述云平台下发所述PID码与所述物理地址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
其中,所述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或者更换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二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进一步还包括:
同时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以所述物理地址上报所述第一数据至云平台,存储于所述云平台的PID码留空。
由此,同时更换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时,将PID码留空并通过云平台备份数据,可以重新赋予该机器人新的PID码,以便继续用PID码作为该机器人唯一的全生命周期身份标识。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逻辑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执行数据。
由此,上位机用于存储机器人的算例、逻辑,下位机用于执行指令,上位机或者下位机任一更换时,数据均可得到同步,以保障机器人的继续使用,并且机器人的身份ID唯一,实现了对机器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其中,所述物理地址为Mac地址。
其中,所述操作机为计算机。
其中,所述识别码为二维码。
根据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将PID码作为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唯一识别ID,避免了因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需要更换时,需认为重新赋予更换后的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新的机器人身份ID,提升了机器人生命周期管理的效率,并且在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需要更换时,数据能够在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之间实现相互备份,避免了人工对机器人身份的重新标定,提升了维护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本发明实施方式涉及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100,用于识别机器人的身份,所述机器人包括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用于存储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用于存储第二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101、通过扫码设备扫描识别码以生成PID码;
102、将所述PID码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
103、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将所述PID码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104、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或者更换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二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
在这种情况下,将PID码作为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的唯一识别ID,避免了因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需要更换时,需认为重新赋予更换后的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新的机器人身份ID,提升了机器人生命周期管理的效率,并且在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需要更换时,数据能够在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之间实现相互备份,降低了维护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码包含所述机器人的物理地址,所述通过扫码设备扫描识别码以生成PID码(101),具体包括:
所述扫码设备扫描所述识别码并读取所述物理地址,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
由此,可以通过扫码将PID码准确推送至对应的机器人,并形成唯一识别身份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扫码设备与所述操作机信号连接。所述扫码设备扫描所述识别码并读取所述物理地址,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
所述操作机生成所述PID码,所述操作机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扫码设备可以与所述操作机无线连接。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扫码设备120也可以与所述操作机有限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操作机可以设置于所述机器人的生产线。所述操作机为计算机。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可以发出指令。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机生成所述PID码,所述操作机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
所述操作机生成所述PID码,所述操作机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所述机器人将所述PID码上报至云平台,作为所述机器人的唯一身份编码。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扫码设备扫描所述识别码并读取所述物理地址,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
将所述PID码与所述物理地址上报至云端,所述云端下发所述PID码与所述物理地址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或者更换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二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104),进一步还包括:
同时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以所述物理地址上报所述第一数据至云端,存储于所述云端的PID码留空。
由此,同时更换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时,将PID码留空并通过云端备份数据,可以重新赋予该机器人新的PID码,以便继续用PID码作为该机器人唯一的全生命周期身份标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括逻辑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执行数据。由此,第一计算设备用于存储机器人的算例、逻辑,第二计算设备用于执行指令,第一计算设备或者第二计算设备任一更换时,数据均可得到同步,以保障机器人的继续使用,并且机器人的身份ID唯一,实现了对机器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物理地址为Mac地址。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机器人包括显示组件,所述识别码显示于所述显示组件。由此,识别码可由机器人直接生成并显示,便于扫码设备扫码。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组件可以包括显示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识别码为二维码。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更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识别机器人的身份,所述机器人包括第一计算设备和第二计算设备,所述第一计算设备用于存储第一数据,所述第二计算设备用于存储第二数据,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扫码设备扫描识别码以生成PID码;
将所述PID码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
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将所述PID码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
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或者
更换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二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
所述识别码包含所述机器人的物理地址,所述通过扫码设备扫描识别码以生成PID码,具体包括:
所述扫码设备扫描所述识别码并读取所述物理地址,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设备与操作机信号连接,所述扫码设备扫描所述识别码并读取所述物理地址,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
所述操作机生成所述PID码,所述操作机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生成所述PID码,所述操作机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
所述机器人将所述PID码上报至云平台,作为所述机器人的唯一身份编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码设备扫描所述识别码并读取所述物理地址,将所述PID码推送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具体包括:
将所述PID码与所述物理地址上报至云平台,所述云平台下发所述PID码与所述物理地址至所述物理地址对应的所述机器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一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二计算设备;或者更换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所述第二数据同步至所述第一计算设备,进一步还包括:
同时更换所述第一计算设备和所述第二计算设备前,以所述物理地址上报所述第一数据至云平台,存储于所述云平台的PID码留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包括逻辑数据,所述第二数据包括执行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地址为Mac地址。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为计算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码为二维码。
CN202010751017.6A 2020-07-30 2020-07-30 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Active CN1119352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1017.6A CN111935257B (zh) 2020-07-30 2020-07-30 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1017.6A CN111935257B (zh) 2020-07-30 2020-07-30 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257A CN111935257A (zh) 2020-11-13
CN111935257B true CN111935257B (zh) 2023-05-23

Family

ID=73315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1017.6A Active CN111935257B (zh) 2020-07-30 2020-07-30 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525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8433A1 (zh) * 2016-03-04 2017-09-08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连接方法及机器人
CN109015705A (zh) * 2018-07-12 2018-12-18 上海常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人身份证的远程操控系统
CN109190360A (zh) * 2018-07-12 2019-01-11 上海常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关联机器人类别的机器人身份证系统
CN110392049A (zh) * 2019-07-10 2019-10-29 同济大学 机载无人机身份识别模块与实名认证方法
CN110879935A (zh) * 2019-11-24 2020-03-13 向忠宏 一种服务机器人身份证号码编码与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8377B (zh) * 2018-02-08 2019-05-01 佳綸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機器人輔助互動系統及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148433A1 (zh) * 2016-03-04 2017-09-08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连接方法及机器人
CN109015705A (zh) * 2018-07-12 2018-12-18 上海常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机器人身份证的远程操控系统
CN109190360A (zh) * 2018-07-12 2019-01-11 上海常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关联机器人类别的机器人身份证系统
CN110392049A (zh) * 2019-07-10 2019-10-29 同济大学 机载无人机身份识别模块与实名认证方法
CN110879935A (zh) * 2019-11-24 2020-03-13 向忠宏 一种服务机器人身份证号码编码与管理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电子政务概论》;徐晓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0630;正文第206-211页 *
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图书馆智能仓储;冯银花;《图书馆学研究》;20180115(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257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18452B2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management system
CN104463545A (zh) 仓库数据处理系统
CN105046457A (zh) 一种仓储管理系统
CN109857649B (zh) 一种资源测试方法及系统
CN105678357A (zh) 动车组检修作业过程管控系统及方法
CN202583831U (zh) 基于rfid识别技术的物料高效转载装备智能控制系统
CN112138733B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液体处理设备和系统
US11372419B1 (en) Method for shortening waiting time for human-robot interac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070622A (zh) 基于mes系统的物料追踪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3489229A (zh) 基于rfid技术的电网机房手持定位巡检机
CN111935257B (zh) 移动机器人身份识别方法
CN112068455A (zh) 任务仿真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58528A (zh) 锂电行业无上料设备工单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12749873U (zh) 移动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CN112632088B (zh) 一种农机设备监测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P3879369A1 (en) Piping and instrumentation diagram extraction to human-machine interface displays
CN113934874A (zh) 一种基于图像识别的仓储物资精细化实时管理方法
JP5067170B2 (ja) 情報収集システム
JP7264518B2 (ja) 作業手順最適化装置、作業手順最適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150257B (zh) 订单处理方法、云端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203455881U (zh) 基于rfid技术的电网机房手持定位巡检机
CN219076862U (zh) 一种自动打标机
CN112454354B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的工作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102392757B1 (ko) 배관 제조 관리 시스템, 방법 및 배관 제조 관리용 장치
CN210573905U (zh) 一种实时显示料具信息的电子货架标签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