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2256A - 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2256A
CN111932256A CN202010817077.3A CN202010817077A CN111932256A CN 111932256 A CN111932256 A CN 111932256A CN 202010817077 A CN202010817077 A CN 202010817077A CN 111932256 A CN111932256 A CN 111932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t
contract
account
information
ti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70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亚恒
刘照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Commerce Ban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Commerce Ban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Commerce Bank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Commerce Ban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707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2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2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2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382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insuring higher security of transaction
    • G06Q20/3821Electronic credent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40/00Finance; Insurance; Tax strategies; Processing of corporate or income taxes
    • G06Q40/04Trading; Exchange, e.g. stocks, commodities, derivatives or currency exchange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ina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装置,其中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Description

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同时涉及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区块链网络,是由若干个网络节点所组成的基于P2P(Peer to Peer,对等计算)技术去中心化的对等网络。这些网络节点各自维护着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区块链。这些网络节点之间通过广播来获取最新的区块数量以及区块信息,从而保证各个网络节点之间的区块链以及账户列表是同步维护的,因此,基于区块链网络的交易具有可信、不可篡改等优点。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这些优点,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将线下资产搬运到链上进行交易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无法支持某些资产的链上处理如票证资产的发行、拆分、合并、流转、兑付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本说明书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同时涉及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可选地,所述处理逻辑包括:票证资产发行逻辑、票证资产合并逻辑、票证资产拆分逻辑、票证资产流转逻辑及票证资产兑付逻辑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处理逻辑。
可选地,所述资产智能合约具有资产模型,所述资产模型用于设置资产在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属性,所述资产属性包括:资产基础属性,所述资产基础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金额信息、持有者信息及资产账期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新增属性请求,调用所述资产模型,在所述资产模型中添加所述新增属性请求需要添加的资产属性。
可选地,所述资产属性还包括:资产流水属性、资产溯源属性二者中的任一者或二者;所述资产流水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资产变化前后的状态信息;所述资产溯源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资产交易中的原始信息、转出信息、转入信息以及金额信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存证逻辑的请求,从所述资产属性中获取资产存证所需的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执行资产存证逻辑。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区块链账户列表对所述请求使用的块链账户进行登录验证;在所述块链账户登录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对所述请求使用的合约账户进行登录验证;在所述合约账户登录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合约账户被授予的用户权限信息控制所述合约账户在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中的行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对合约账户的创建请求;判断发出所述创建请求的合约账户是否为管理员账户;如果是管理员账户,判断所述创建请求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是否已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如果已存在,向所述创建请求的发出方反馈账户存在消息;如果不存在,判断所述创建请求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所使用的块链账户是否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区块链账户列表;如果存在且所述块链账户状态允许创建合约账户,则向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中新增所述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并设置相应权限。
可选地,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提供了拓展接口,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拓展接口,在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中添加自定义的处理逻辑。
可选地,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为所述处理逻辑的接口上提供了前置处理流程和/或后置处理流程;所述前置处理流程,用于添加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所述后置处理流程,用于添加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票证处理逻辑被执行前,根据所述前置处理流程中添加的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执行所述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和/或,在所述票证处理逻辑被执行后,根据所述后置处理流程中添加的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执行所述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所述装置包括: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接收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意一项所述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由于该方法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从而为具有账期属性的资产如票证资产提供了链上处理的信息基础,因此,该方法在接收到对资产执行处理逻辑的请求时,可以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可见,通过该方法实现的资产智能合约,能够利用资产账期信息支持如票证类资产的链上处理如拆分、合并、流转等,增加了资产智能合约的灵活性、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资产智能合约功能示意图;
图3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4是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5是本说明书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处理过程流程图;
图6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资产模型示意图;
图7是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资产模型示意图;
图8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资产创建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资产智能合约架构示意图;
图10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合约用例示意图;
图11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接口定义示意图;
图12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用凭证”流转逻辑伪代码示意图;
图13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说明书。但是本说明书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说明书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说明书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也可以被称为第二,类似地,第二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首先,对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智能合约,是一套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合约参与方可以在其上执行承诺的协议。智能合约以数字化的形式接入区块链网络,由区块链技术的特性保障存储、读取、执行整个过程透明可跟踪、不可篡改。同时,由区块链自带的共识机制构建出一套状态机系统,使得智能合约能够高效地运行。
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的资产智能合约,其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票证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如票证资产账期的开始时间以及结束时间。
在本说明书中,提供了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本说明书同时涉及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一种计算设备,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步骤102至步骤104。
步骤102:接收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
步骤104: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由于该方法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从而为具有账期属性的资产如票证资产提供了链上处理的信息基础,因此,该方法在接收到对资产执行处理逻辑的请求时,可以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可见,通过该方法实现的资产智能合约,能够利用资产账期信息支持如票证类资产的链上处理如拆分、合并、流转等,增加了资产智能合约的灵活性、通用性。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逻辑可以包括:票证资产发行逻辑、票证资产合并逻辑、票证资产拆分逻辑、票证资产流转逻辑及票证资产兑付逻辑中的任一种或多种票证处理逻辑。在该实施例中,资产智能合约结合区块链,在合约账户中提供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能够实现票证资产的快速上链,实现了区块链、资产智能合约在票证资产场景中的落地。例如,实现了如图2所示的资产智能合约功能示意图所示的票证资产发行、合并、拆分、流转、兑付这些基础的票证资产操作能力。
为了使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更加易于理解,下面分别以票证资产发行逻辑、票证资产流转逻辑及票证资产兑付逻辑的处理流程为例,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示意性说明。
下述结合附图3,以本说明书提供的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在票证资产发行的应用为例,对所述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图3示出了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处理过程流程图,具体步骤包括步骤302至步骤316。
步骤302:接收对票证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票证资产发行逻辑的请求。
步骤304:检查所述请求的发出方是否为管理员。
步骤306:检查所述票证资产的持有者是否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
步骤308:如果不是,则确定用户不合法,发行失败。
步骤310:如果是,则根据所述请求获取所述票证资产的金额以及资产账期信息,判断所述票证资产的金额以及资产账期信息是否合法。
步骤312:如果不合法,则所述票证资产发行失败。
步骤314:如果合法,则向所述请求指定的合约账户添加所述票证资产以及票证资产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
步骤316:向所述请求的发出方反馈发行票证资产成功消息。
该实施例中票证资产发行逻辑示例性地包括了上述步骤304至步骤316。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票证资产发行逻辑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步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向合约账户添加票证资产以及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实现了对票证资产的发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资产智能合约本身运行于区块链之上,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涉及确认的请求可以通过在区块链网络中发送广播得以确认,在此不再赘述。
下述结合附图4,以本说明书提供的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在票证资产流转的应用为例,对所述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图4示出了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处理过程流程图,具体步骤包括步骤402至步骤432。
步骤402:接收执行票证资产流转逻辑的请求,所述请求包括:从第一账户转账额度为第一金额、预设时间到期的票证资产到第二账户。
步骤404:检查第一账户以及第二账户是否为合法账户。
步骤406:如果不合法,则流转失败。
步骤408:如果合法,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中记录的资产账期信息判断所述第一账户是否存在满足所述请求的余额及账期的票证资产。
如果存在满足请求的可用票证资产,通过以下步骤410至步骤416流转。
如果不存在满足请求的可用票证资产,通过以下步骤418至步骤432试算出可用累加资产来流转。
步骤410:如果存在第一资产满足所述请求,查找出第一账户下的第一资产。
步骤412:将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一账户下的第一资产的可用余额扣减第一金额。
步骤414:将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二账户下新增额度为第一金额、预设时间到期的第二资产。
步骤416:向所述请求的发出方返回第二资产交易成功的消息。
步骤418:如果不存在票证资产满足所述请求,查询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第一账户中资产账期信息在所述预设时间内的所有票证资产。
步骤420:试算查询出的所有票证资产累加后是否满足第一金额。
步骤422:如果不满足,则向所述请求的发出方返回交易失败的消息。
步骤424:如果满足,贪心法扣减查询出的票证资产直到满足第一金额。
步骤426:利用扣减出的、满足第一金额的票证资产,在第一账户中生成满足第一金额、预设时间之内到期的第三资产。
步骤428:将第一账户下的第三资产的可用余额扣减第一金额。
步骤430:将第二账户下新增额度为第一金额、预设时间到期的第二资产。
步骤432:向所述请求的发出方返回第二资产交易成功的消息。
该实施例中票证资产流转逻辑示例性地包括了上述步骤404至步骤432。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票证资产流转逻辑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步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资产账期信息查询出满足流转请求的资产,实现了对票证资产的流转。
下述结合附图5,以本说明书提供的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在票证资产兑付的应用为例,对所述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其中,图5示出了本说明书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处理过程流程图,具体步骤包括步骤502至步骤514。
步骤502:接收对票证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票证资产兑付逻辑的请求。
步骤504:检查所述请求的发出方是否为管理员。
步骤506:检查所述票证资产的持有者是否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
步骤508:如果不是,则确定用户不合法,兑付失败。
步骤510:如果是,则根据所述请求检查所述票证资产所在第一账户的金额以及资产账期信息是否满足兑付要求。
步骤512:如果满足,按照所述请求进行资产兑付处理,并相应修改第一账户中所述票证资产的状态以及金额。
步骤514:向所述请求的发出方反馈兑付票证资产成功消息。
该实施例中票证资产兑付逻辑示例性地包括了上述步骤504至步骤514。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票证资产兑付逻辑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步骤。在该实施例中,通过资产账期信息查询出满足兑付请求的资产,实现了对票证资产的兑付。
基于上述处理逻辑的示例可见,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方法实现的资产智能合约,能够维护如票证类资产交易的全生命周期,实现对具有账期属性的票证资产的例如拆分、流转等处理的技术支持。例如,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应用于:贸易背景下的应收账款资产的上链、拆分、合并、流转、兑付;大额存单的上链、拆分、存证、交易;银票的上链、拆分、流转、兑付等。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在资产智能合约中提供了资产模型。所述资产模型用于设置资产在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属性,所述资产属性包括:资产基础属性,所述资产基础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金额信息、持有者信息及资产账期信息。在该实施例中,依据高度抽象的资产模型,便于在合约账户中设置各类资产的资产基础属性,实现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结合资产模型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灵活性,支持拓展各类资产的特有属性,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资产模型提供了灵活的拓展点以新增属性类型。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新增属性请求,调用所述资产模型,在所述资产模型中添加所述新增属性请求需要添加的资产属性。
例如,在如图6所示的一个资产模型示意图中,为了在资产智能合约中管理信用凭证类型的资产,可以在资产模型原有的属性上增加“担保责任”属性。通过为资产设置“担保责任”属性,能够使资产成为“信用凭证”类型的资产,进而通过资产智能合约实现了对“信用凭证”类型资产的开立、流转交易、兑付等基础能力,可以使资产智能合约应用于物流快递等管理场景。
结合资产模型的实施例,为了更加全面地支持各类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资产模型可设置的资产属性还可以包括:资产流水属性、资产溯源属性二者中的任一者或二者。其中,所述资产流水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资产变化前后的状态信息;所述资产溯源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资产交易中的原始信息、转出信息、转入信息以及金额信息。
例如,在如图7所示的另一个资产模型示意图中,资产模型表现为票证模型。该票证模型的基础定义分为三部分:票证资产、票证流水、票证溯源信息。主要定义及详细属性如下:
票证资产:票证主模型,记录各个维度金额、时间如资产账期信息、持有人信息,其他信息如票证编号等,在此不再赘述;
票证流水:记录单笔票证资产的单次变化的前后信息如流水ID等,在此不再赘述;
票证溯源信息:记录单次票证交易过程中的,原始票证、转出转入票证、金额信息、以及如溯源ID等其他信息,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结合上述资产模型提供的资产属性,能够实现为各类资产类型提供资产存证的能力。具体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接收到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存证逻辑的请求,从所述资产属性中获取资产存证所需的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执行资产存证逻辑。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数据安全,采用了双用户权限准入机制。具体地,例如,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区块链账户列表对所述请求使用的块链账户进行登录验证;在所述块链账户登录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对所述请求使用的合约账户进行登录验证;在所述合约账户登录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合约账户被授予的用户权限信息控制所述合约账户在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中的行为。可见,在该实施例中,只有既通过区块链账户验证且通过合约账户验证的用户才能依据被授予的权限执行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实现了双用户权限准入机制,有效保证了数据安全。
与上述双用户权限准入机制相应地,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如图8所示的资产创建过程示意图所示的步骤创建合约账户:
步骤802:接收对合约账户的创建请求。
步骤804:判断发出所述创建请求的合约账户是否为管理员账户。
步骤806:返回区块链交易哈希值。
步骤808:如果是管理员账户,判断所述创建请求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是否已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
步骤810:如果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已存在,向所述创建请求的发出方反馈账户存在消息。
步骤812:如果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不存在,判断所述创建请求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所使用的块链账户是否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区块链账户列表。
步骤814:如果块链账户不存在,开户失败。
步骤816:如果块链账户存在且所述块链账户状态允许创建合约账户,则向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中新增所述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并设置相应权限。
步骤818:新增合约账户后,反馈开户成功消息。
可见,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只有管理员确定创建请求发出方使用的合约账户为区块链网络所维护的合约账户,且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所使用的块链账户状态允许创建合约账户的情况下,才新增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并设置相应权限,从而有效保证了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安全。
为了拓展资产智能合约的管理能力,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资产智能合约还提供了拓展接口,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拓展接口,在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中添加自定义的处理逻辑。通过该实施例,基于资产智能合约可以拓展出业务合约,聚合本身业务特点后对外暴露能力,有效拓展了资产智能合约的管理能力。
例如,如图9所示的资产智能合约架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基于TBC区块链账户以及合约用户账户作为基座,MTC资产智能合约提供了票证资产发行逻辑、票证资产存证逻辑、票证资产合并逻辑、票证资产拆分逻辑、票证资产流转逻辑及票证资产兑付逻辑等基础的资产处理逻辑。业务资产合约接入MTC后可拓展自身能力,聚合本身业务特点后对外暴露能力。如图9所示业务资产合约对外接口可以包括:账户创建、资产拆分、资产合并、资产流转、兑付资产、可用咨询、资产占用等。图9所示的资产智能合约架构示意中,依据合约用户的账户,可以控制合约内用户角色、权限,保证用户数据安全。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MTC资产合约可以是网商票证合约,可以提供资产发行、合并、拆分、流转等基础的资产操作能力。TBC区块链可以是网商票证链,可以承载网商银行等多种资产的区块链,为网商银行对外合作、数据存证提供基础设施。
下面,再从用户感知资产智能合约的功能的角度,对资产智能合约的不同处理逻辑所提供的功能与其拓展出的业务功能进行示意性说明。例如,如图10所示的合约用例示意图,依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所实现的资产智能合约,可供用户使用的功能例如可以包括:MTC账户创建,发行资产、资产合并、资产拆分、资产流转、资产兑付等,基于MTC账户创建实现的创建区块链账户以及创建合约账户、基于创建合约账户拓展的用户准入、基于资产合并拓展的资产占用、基于资产合并及资产拆分拓展的可用咨询、基于资产拆分拓展的资产查询、等其他拓展功能,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与上述功能示意图相应地,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的资产智能合约的接口定义如图11所示的接口定义示意图所示,基于合约用户的接口可以包括:初始化管理员、创建用户、角色维护、角色数据权限;基于MTC资产合约的接口可以包括:发行、兑付、拆分、合并、流转、存证;基于资产拓展能力的接口可以包括:可用咨询、资产冻结。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资产交易能力的拓展,一方面可以基于上述实施例中资产智能合约提供的拓展接口完成自定义的业务逻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为所述处理逻辑提供的前置处理流程接口和/或后置处理流程接口来实现。具体地,例如:所述前置处理流程接口,用于添加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所述后置处理流程接口,用于添加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相应地,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票证处理逻辑被执行前,根据所述前置处理流程接口中添加的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执行所述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和/或,在所述票证处理逻辑被执行后,根据所述后置处理流程接口中添加的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执行所述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
例如,如图12所示的“信用凭证”流转逻辑伪代码示意图,在MTC合约的核心接口如“发行”、“流转交易”、“兑付”等接口上提供了前置处理流程“preTrade”以及后置处理流程“afterTrade”,用户可以通过复写“preTrade”、“afterTrade”代码,实现自定义的处理逻辑。
综合本说明书的多个实施例,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实现的资产智能合约结合区块链可信、不可篡改的特点,实现了对具有资产账期属性的类票据的资产的发行、拆分、合并、流转、兑付等,增加了资产交易灵活性;结合资产模型提供的资产属性以及新增自定义属性的能力,能够供各个资产类型完善自身特性,支持具有不同特有属性的不同资产间的等价交易;资产智能合约提供了拓展点,能够灵活地按需拓展业务逻辑,实现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通过账户权限管理,有效保证了数据安全。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说明书还提供了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实施例,图13示出了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如图13所示,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302及处理模块1304。
该接收模块1302,可以被配置为接收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
该处理模块1304,可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由于该装置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从而为具有账期属性的资产如票证资产提供了链上处理的信息基础,因此,该装置在接收到对资产执行处理逻辑的请求时,可以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可见,通过该装置实现的资产智能合约,能够利用资产账期信息支持如票证类资产的链上处理如拆分、合并、流转等,增加了资产智能合约的灵活性、通用性。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逻辑包括:票证资产发行逻辑、票证资产合并逻辑、票证资产拆分逻辑、票证资产流转逻辑及票证资产兑付逻辑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处理逻辑。在该实施例中,资产智能合约结合区块链,在合约账户中提供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能够实现票证资产的快速上链,实现了区块链、资产智能合约在票证资产场景中的落地,实现了票证资产发行、合并、拆分、流转、兑付这些基础的票证资产操作能力。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在资产智能合约中提供了资产模型。所述资产模型用于设置资产在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属性,所述资产属性包括:资产基础属性,所述资产基础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金额信息、持有者信息及资产账期信息。在该实施例中,依据高度抽象的资产模型,便于在合约账户中设置各类资产的资产基础属性,实现生命周期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结合资产模型的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高资产管理的灵活性,支持拓展各类资产的特有属性,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如图14示出的本说明书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还包括:新增属性模块1306,可以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新增属性请求,调用所述资产模型,在所述资产模型中添加所述新增属性请求需要添加的资产属性。
结合资产模型的实施例,为了更加全面地支持各类资产的生命周期管理,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资产模型可设置的资产属性还可以包括:资产流水属性、资产溯源属性二者中的任一者或二者;所述资产流水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资产变化前后的状态信息;所述资产溯源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资产交易中的原始信息、转出信息、转入信息以及金额信息。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结合上述资产模型提供的资产属性,能够实现为各类资产类型提供资产存证的能力。具体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存证模块1308,被配置为响应于接收到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存证逻辑的请求,从所述资产属性中获取资产存证所需的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执行资产存证逻辑。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数据安全,采用了双用户权限准入机制。具体地,例如,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块链账户验证模块1310、合约账户验证模块1312及权限控制模块1314。
该块链账户验证模块1310,可以被配置为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区块链账户列表对所述请求使用的块链账户进行登录验证。
该合约账户验证模块1312,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块链账户登录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对所述请求使用的合约账户进行登录验证。
该权限控制模块1314,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合约账户登录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合约账户被授予的用户权限信息控制所述合约账户在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中的行为。
可见,在该实施例中,只有既通过区块链账户验证且通过合约账户验证的用户才能依据被授予的权限执行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实现了双用户权限准入机制,有效保证了数据安全。
与上述双用户权限准入机制相应地,为了保证数据安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还可以包括:创建请求接收模块1316、管理员判断模块1318、合约账户判断模块1320、账户存在消息反馈模块1322、块链账户判断模块1324及创建账户执行模块1326。
该创建请求接收模块1316,可以被配置为接收对合约账户的创建请求。
该管理员判断模块1318,可以被配置为判断发出所述创建请求的合约账户是否为管理员账户。
该合约账户判断模块1320,可以被配置为如果管理员判断模块1318判定是管理员账户,判断所述创建请求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是否已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
该账户存在消息反馈模块1322,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块链账户判断模块1320判定已存在,向所述创建请求的发出方反馈账户存在消息。
该块链账户判断模块1324,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合约账户判断模块1320判定不存在,判断所述创建请求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所使用的块链账户是否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区块链账户列表;
该创建账户执行模块1326,可以被配置为如果合约账户判断模块1324判定存在且所述块链账户状态允许创建合约账户,则向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中新增所述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并设置相应权限。
可见,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只有管理员确定创建请求使用的合约账户为区块链网络所维护的块链账户,且块链账户状态允许创建合约账户的情况下,才新增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并设置相应权限,从而有效保证了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安全。
为了拓展资产智能合约的管理能力,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提供了拓展接口,如图14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拓展模块1328,可以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拓展接口,在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中添加自定义的处理逻辑。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资产交易能力的拓展,一方面可以基于上述实施例中资产智能合约提供的拓展接口完成自定义的业务逻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为所述处理逻辑提供的前置处理流程接口和/或后置处理流程接口来实现。具体地,例如:所述前置处理流程接口,用于添加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所述后置处理流程接口,用于添加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相应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自定义流程执行模块1330,可以被配置为在所述票证处理逻辑被执行前,根据所述前置处理流程中添加的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执行所述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和/或,在所述票证处理逻辑被执行后,根据所述后置处理流程中添加的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执行所述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图15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设备1500的结构框图。该计算设备1500的部件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1510和处理器1520。处理器1520与存储器1510通过总线1530相连接,数据库1550用于保存数据。
计算设备1500还包括接入设备1540,接入设备1540使得计算设备1500能够经由一个或多个网络1560通信。这些网络的示例包括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局域网(LAN)、广域网(WAN)、个域网(PAN)或诸如因特网的通信网络的组合。接入设备1540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的任何类型的网络接口(例如,网络接口卡(NIC))中的一个或多个,诸如IEEE802.11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接口、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接口、以太网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蜂窝网络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NFC)接口,等等。
在本说明书的一个实施例中,计算设备1500的上述部件以及图15中未示出的其他部件也可以彼此相连接,例如通过总线。应当理解,图15所示的计算设备结构框图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而不是对本说明书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增添或替换其他部件。
计算设备150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静止或移动计算设备,包括移动计算机或移动计算设备(例如,平板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膝上型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上网本等)、移动电话(例如,智能手机)、可佩戴的计算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或其他类型的移动设备,或者诸如台式计算机或PC的静止计算设备。计算设备1500还可以是移动式或静止式的服务器。
其中,处理器1520用于执行如下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接收对资产执行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
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设备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与上述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计算设备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说明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以用于:
接收对资产执行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
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说明书实施例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说明书实施例,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说明书实施例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说明书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说明书。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说明书。本说明书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
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处理逻辑包括:票证资产发行逻辑、票证资产合并逻辑、票证资产拆分逻辑、票证资产流转逻辑及票证资产兑付逻辑中的任一种或多种处理逻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资产智能合约具有资产模型,所述资产模型用于设置资产在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属性,所述资产属性包括:资产基础属性,所述资产基础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金额信息、持有者信息及资产账期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新增属性请求,调用所述资产模型,在所述资产模型中添加所述新增属性请求需要添加的资产属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资产属性还包括:资产流水属性、资产溯源属性二者中的任一者或二者;
所述资产流水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资产变化前后的状态信息;
所述资产溯源属性对应的信息包括:资产交易中的原始信息、转出信息、转入信息以及金额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存证逻辑的请求,从所述资产属性中获取资产存证所需的信息,根据获取的信息执行资产存证逻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区块链账户列表对所述请求使用的块链账户进行登录验证;
在所述块链账户登录到所述区块链网络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对所述请求使用的合约账户进行登录验证;
在所述合约账户登录验证成功的情况下,根据所述合约账户被授予的用户权限信息控制所述合约账户在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中的行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接收对合约账户的创建请求;
判断发出所述创建请求的合约账户是否为管理员账户;
如果是管理员账户,判断所述创建请求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是否已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
如果已存在,向所述创建请求的发出方反馈账户存在消息;
如果不存在,判断所述创建请求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所使用的块链账户是否存在于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区块链账户列表;
如果存在且所述块链账户状态允许创建合约账户,则向所述区块链网络维护的合约账户的列表中新增所述需要创建的合约账户并设置相应权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提供了拓展接口,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拓展接口,在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中添加自定义的处理逻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资产智能合约为所述处理逻辑的接口上提供了前置处理流程和/或后置处理流程;所述前置处理流程,用于添加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所述后置处理流程,用于添加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票证处理逻辑被执行前,根据所述前置处理流程中添加的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执行所述自定义的前置处理逻辑;
和/或,
在所述票证处理逻辑被执行后,根据所述后置处理流程中添加的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执行所述自定义的后置处理逻辑。
11.一种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装置,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12.一种计算设备,包括:
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接收对资产执行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处理逻辑的请求,所述资产智能合约所在区块链网络基于共识机制维护了所述资产智能合约的合约账户的列表,所述合约账户中的资产具有对应的资产账期信息;
根据所述请求,利用所述资产的资产账期信息对所述资产执行所述处理逻辑。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10任意一项所述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的步骤。
CN202010817077.3A 2020-08-14 2020-08-14 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装置 Pending CN111932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7077.3A CN111932256A (zh) 2020-08-14 2020-08-14 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7077.3A CN111932256A (zh) 2020-08-14 2020-08-14 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2256A true CN111932256A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10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7077.3A Pending CN111932256A (zh) 2020-08-14 2020-08-14 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2256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3580A (zh) * 2017-11-13 2018-04-20 上海点融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管理区块链节点处的用户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8269351A (zh) * 2018-01-15 2018-07-10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票据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9359860A (zh) * 2018-10-16 2019-02-19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钢铁生产数据的存取方法
CN109960696A (zh) * 2019-03-22 2019-07-02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合约的配置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28334A (zh) * 2019-08-09 2019-11-0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票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517138A (zh) * 2019-08-20 2019-11-29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合约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00805A1 (zh) * 2018-06-28 2020-01-0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与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75544A (zh) * 2020-01-22 2020-06-12 南昌泽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311407A (zh) * 2020-02-07 2020-06-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69242A (zh) * 2020-03-06 2020-07-03 上海佩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智能合约恢复区块链资产的方法、钱包及区块链节点
CN111429303A (zh) * 2020-01-04 2020-07-17 链农(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服务平台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43580A (zh) * 2017-11-13 2018-04-20 上海点融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管理区块链节点处的用户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设备
CN108269351A (zh) * 2018-01-15 2018-07-10 中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字票据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WO2020000805A1 (zh) * 2018-06-28 2020-01-02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设备与可读存储介质
CN109359860A (zh) * 2018-10-16 2019-02-19 湘潭大学 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钢铁生产数据的存取方法
CN109960696A (zh) * 2019-03-22 2019-07-02 杭州复杂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合约的配置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428334A (zh) * 2019-08-09 2019-11-08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网络的票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0517138A (zh) * 2019-08-20 2019-11-29 深圳市网心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合约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29303A (zh) * 2020-01-04 2020-07-17 链农(深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服务平台
CN111275544A (zh) * 2020-01-22 2020-06-12 南昌泽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11311407A (zh) * 2020-02-07 2020-06-19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69242A (zh) * 2020-03-06 2020-07-03 上海佩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智能合约恢复区块链资产的方法、钱包及区块链节点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84514B (zh) 基于区块链的业务处理方法以及装置
JP2022088536A (ja) 信頼度が低い、または信頼度が皆無の当事者間での価値転送を円滑化する装置、システム、または方法
JP6763094B2 (ja) 地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の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ベースのクラウドソーシング
US20190026821A1 (en) Intermediate blockchain system for managing transactions
CN111026789B (zh)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票据查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WO2017132333A1 (en) Digital asset conversion
AU2019207314C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voiding double-spending problem in read-write set-model-based blockchain technology
Alizadeh et al. Efficient decentralized data storage based on public blockchain and IPFS
US1062154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owd source loaned code with blockchain
WO2020207087A1 (zh) 基于区块链的信息读写方法以及装置
CN110474901A (zh) 公有区块链网络系统
CN114118734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虚拟电厂需求响应管理系统
CN116627970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和联邦学习的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CN111932239A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19342A (zh) 一种基于非同质化通证的碳资产管理方法及装置
Kang et al. Stochastic modeling approaches for analyzing blockchain: A survey
CN114610504A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184449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1932256A (zh) 应用于资产智能合约的方法以及装置
Hussien et al. An improved Henry gas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joint mining decision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EC-enabled blockchain networks
KR20190135765A (ko) 디지털 정보 디스플레이를 이용한 블록체인 생성 및 가상 화폐 보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5456772A (zh) 一种智能合约的创建方法和装置
US11811246B2 (en) Decentralized green-energy ecosystem
JP2021036357A (ja) トランザクション実行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Deval et al.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for smart contract platform enabling mobile lite wallets using a proof-of-stake consensus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